2012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综述及解题指导 邱字强 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历年来都是高考题中分量较重的题目,仔细分析今年各地 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更有一种“得现代文阅读者,得语文天下”的感觉。因 此,明晰今年现代文阅读命题的整体情况,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对明年的应考 显得尤为重要 与往年试卷相比,2012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总体来说基本稳定。文本选择 依旧多样,且大多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设题遵循考试大纲,注意引导考生与文本 对话,题目精致简洁。重点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 于深化课程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现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即科技文阅读,即以前我们通俗来说的“小阅读”。科技文阅 读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极为需要的能力,所以全国17套试卷都把它作为了必考 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篇幅大多是在900字上下,今年篇幅最短的是天津卷,只 有650多个字;篇幅最长的是广东卷,接近1400字。选文包括社会人文科学与 自然科学两类文章,17套试卷,大多选择了社会人文科学类文章,比如湖北卷 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福建卷的《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 长”》、山东卷的《围棋与国家》、江苏卷的《笑的价值》。只有少数选择了自 然科学类文章,比如湖南卷文本内容是ˆ噪音污染″的话题,四川卷是“警惕汞污 染”的话题。但无论哪类选文,基本上都贴近现实生活,立足科技前沿,引导了 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 从设题的形式上看,全国大纲卷、全国课标卷、辽宁卷、四川卷、山东卷、安徽 卷、天津卷、江西卷、重庆卷、湖北卷等10套试卷,采用了客观题的设题形式: 广东卷、浙江卷、福建卷、北京卷、湖南卷、上海卷等6套卷子,采用了主客观 结合的设题形式;江苏卷则完全采用了客观题的设题形式。 下面列举一些客观题的答案解析,之后以此有针对性的提出应考策略 全国新课标卷第1小题,选择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答案解析为,原文表述 是“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选项表述是“价值观和伦理道 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选择”与“修正”,显而易见,意思不同。 辽宁卷第2小题,选择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A。答案解析为,原文表述是“居 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选项表述是“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 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原文中的“三个层级”并 非“三个方面 重庆卷第5小题,选择不准确的一项,答案是B。答案解析为,原文表述是“抑 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选项表述是“能通过 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原文中的“忽视”与“排除”含义不一样。 湖北卷第6小题,选择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A。答案解析为,原文表述是“上 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选项表述是“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 系”,原文上没有“思想上”这个限定,“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的 安徽卷第1小题,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答案是C。答案解析为,原文表述是 “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选项表述是“家族伦理关系
2012 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综述及解题指导 邱宇强 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历年来都是高考题中分量较重的题目,仔细分析今年各地 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更有一种“得现代文阅读者,得语文天下”的感觉。因 此,明晰今年现代文阅读命题的整体情况,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对明年的应考 显得尤为重要。 与往年试卷相比,2012 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总体来说基本稳定。文本选择 依旧多样,且大多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设题遵循考试大纲,注意引导考生与文本 对话,题目精致简洁。重点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 于深化课程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现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即科技文阅读,即以前我们通俗来说的“小阅读”。科技文阅 读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极为需要的能力,所以全国 17 套试卷都把它作为了必考 内容。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篇幅大多是在 900 字上下,今年篇幅最短的是天津卷,只 有 650 多个字;篇幅最长的是广东卷,接近 1400 字。选文包括社会人文科学与 自然科学两类文章,17 套试卷,大多选择了社会人文科学类文章,比如湖北卷 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福建卷的《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 长”》、山东卷的《围棋与国家》、江苏卷的《笑的价值》。只有少数选择了自 然科学类文章,比如湖南卷文本内容是"噪音污染"的话题,四川卷是“警惕汞污 染”的话题。但无论哪类选文,基本上都贴近现实生活,立足科技前沿,引导了 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 从设题的形式上看,全国大纲卷、全国课标卷、辽宁卷、四川卷、山东卷、安徽 卷、天津卷、江西卷、重庆卷、湖北卷等 10 套试卷,采用了客观题的设题形式; 广东卷、浙江卷、福建卷、北京卷、湖南卷、上海卷等 6 套卷子,采用了主客观 结合的设题形式;江苏卷则完全采用了客观题的设题形式。 下面列举一些客观题的答案解析,之后以此有针对性的提出应考策略。 全国新课标卷第 1 小题,选择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C。答案解析为,原文表述 是“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选项表述是“价值观和伦理道 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选择”与“修正”,显而易见,意思不同。 辽宁卷第 2 小题,选择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A。答案解析为,原文表述是“居 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选项表述是“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 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原文中的“三个层级”并 非“三个方面”。 重庆卷第 5 小题,选择不准确的一项,答案是 B。答案解析为,原文表述是“抑 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选项表述是“能通过 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原文中的“忽视”与“排除”含义不一样。 湖北卷第 6 小题,选择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A。答案解析为,原文表述是“上 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选项表述是“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 系”,原文上没有“思想上”这个限定,“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的。 安徽卷第 1 小题,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答案是 C。答案解析为,原文表述是 “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选项表述是“家族伦理关系
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基本课题”与“全部内容”不是同 概念 上面各列举了5套试卷中的一个小题,从这5道试题的答案解析中,我们会发现, 命题者将文本中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整合、转换,然后在语言的一些细微处“咬 文嚼字”,设置了一些语言“陷阱”。针对这样的客观题,我提出抓“七词”的 应考策略,即考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要关注以下词语 ①概念词,准确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②范围词,准确了解陈述或判断的数量 范围是全部(全、凡、任何等),还是部分(有的、有些、基本上、大部分等) 或是个别(只、唯有等);③动态词,准确了解事件事物进行发展的情况(已然: 了、过等;未然:将、会等;必然:一定、定能等;或然:可能、或许等);④ 称代词(这、那、之、其等),准确了解它们所指代的人物、事件、时间及范围 等;⑤总领词,准确了解它们所领起的内容和所管辖的内容范围;⑥总括词(总 之、可见、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准确了解它们所总结的结论;⑦因果词(由 于、因为、因此、因而等),准确了解何因导致何果,何果由于何因。 在此基础上,依照“排除干扰,认清实质”的原则进行作答,具体步骤是:①定 位一一在选项中找到“定位”的关键词语,回到原文中找出与之“照应”的词 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②比照一一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出二者有差异的 表述,进行比照,理解两者意义实质是否相同;③判定一一把选项与选项进行对 比,从而快速、准确判定出哪个选项是“更恰当”或是“更不正确”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观题应考指导,大家可以参照第二部分的论述,这里就不赘 述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在17套试卷中,除全国新课标卷、广东卷、山东卷、福建卷 辽宁卷等5套卷子是选考内容外,在其他试卷中都是必考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篇幅大多在1500字上下,今年篇幅最短的是江苏卷的《邮 差先生》,仅1033字,篇幅最长的是安徽卷的《往事(二)》,达到了1880 字。选文包括散文和小说两类文章,17套试卷中,11套试卷选了散文,只有6 套试卷选了小说,分别是:新课标卷老舍的《马裤先生》、天津卷刘心武的《掐 辫子》、江苏卷师陀的《邮差先生》、辽宁卷王琼华的《最后的黄豆》、福建卷 梁晓声的《双琴祭》、江西卷雨果·克里兹的《报复》 但选文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在凸显文学性的同时,融合了时代性与经典性; 在强调语言典范性的同时,也具有着陶冶与引领的作用,从而提升了考生的人生 境界,促进了考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今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文本价 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有利于课程文化的建设。比如北京卷选了当代 作家张海迪的作品《心灵的篝火》,一面是作者“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 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的现实,一面却是作者“生命永远不会完结,我们 的攀登也是如此”的精神追求,这无形中就会给考生以震撼。比如湖南卷选了鲁 迅的《忆韦素园君》,考生在“目睹”鲁迅与韦素园君相识、交往的若干情景的 同时,也会体会到韦素园宁愿作无名基石,无名泥土,“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 的做下去”的实干精神。还比如湖北卷选的《耳边杜鹃啼》,考生在理解杜鹃在 中国诗词中特殊含意的时候,也会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和意蕴。总之,所
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基本课题”与“全部内容”不是同 一概念。 上面各列举了 5 套试卷中的一个小题,从这 5 道试题的答案解析中,我们会发现, 命题者将文本中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整合、转换,然后在语言的一些细微处“咬 文嚼字”,设置了一些语言“陷阱”。针对这样的客观题,我提出抓“七词”的 应考策略,即考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要关注以下词语: ①概念词,准确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②范围词,准确了解陈述或判断的数量 范围是全部(全、凡、任何等),还是部分(有的、有些、基本上、大部分等), 或是个别(只、唯有等);③动态词,准确了解事件事物进行发展的情况(已然: 了、过等;未然:将、会等;必然:一定、定能等;或然:可能、或许等);④ 称代词(这、那、之、其等),准确了解它们所指代的人物、事件、时间及范围 等;⑤总领词,准确了解它们所领起的内容和所管辖的内容范围;⑥总括词(总 之、可见、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准确了解它们所总结的结论;⑦因果词(由 于、因为、因此、因而等),准确了解何因导致何果,何果由于何因。 在此基础上,依照“排除干扰,认清实质”的原则进行作答,具体步骤是:①定 位——在选项中找到“定位”的关键词语,回到原文中找出与之“照应”的词 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②比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出二者有差异的 表述,进行比照,理解两者意义实质是否相同;③判定——把选项与选项进行对 比,从而快速、准确判定出哪个选项是“更恰当”或是“更不正确”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观题应考指导,大家可以参照第二部分的论述,这里就不赘 述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在 17 套试卷中,除全国新课标卷、广东卷、山东卷、福建卷、 辽宁卷等 5 套卷子是选考内容外,在其他试卷中都是必考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篇幅大多在 1500 字上下,今年篇幅最短的是江苏卷的《邮 差先生》,仅 1033 字,篇幅最长的是安徽卷的《往事(二)》,达到了 1880 字。选文包括散文和小说两类文章,17 套试卷中,11 套试卷选了散文,只有 6 套试卷选了小说,分别是:新课标卷老舍的《 马裤先生》、天津卷刘心武的《掐 辫子》、江苏卷师陀的《邮差先生》、辽宁卷王琼华的《最后的黄豆》、福建卷 梁晓声的《双琴祭》、江西卷雨果•克里兹的《报复》。 但选文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在凸显文学性的同时,融合了时代性与经典性; 在强调语言典范性的同时,也具有着陶冶与引领的作用,从而提升了考生的人生 境界,促进了考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今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文本价 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有利于课程文化的建设。比如北京卷选了当代 作家张海迪的作品《心灵的篝火》,一面是作者“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 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的现实,一面却是作者“生命永远不会完结,我们 的攀登也是如此”的精神追求,这无形中就会给考生以震撼。比如湖南卷选了鲁 迅的《忆韦素园君》,考生在“目睹”鲁迅与韦素园君相识、交往的若干情景的 同时,也会体会到韦素园宁愿作无名基石,无名泥土,“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 的做下去”的实干精神。还比如湖北卷选的《耳边杜鹃啼》,考生在理解杜鹃在 中国诗词中特殊含意的时候,也会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和意蕴。总之,所
选文本基本是健康积极的,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 课程基本理念 在设题上,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不同于论述类文本阅读对“细微处”的考查, 注重了对文本的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 图等大方面的考查。具体来看,各地试卷的文本选择不同,考题不同,考法多样 但从设题的角度来分析,实则相同,主要有五类: 是在“是什么”上设题,要求理解文本中某些词句的含义、文学形象的特点等, 侧重语言信息的确认,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査。比如新课标卷《马裤先生》的第(3) 小题“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要求考生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回答 “马裤先生是什么样的人”,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是在“怎么写”上设题,如文本怎样布局谋篇、思路层次如何安排等。其外在 表现为解读语段组织、层次结构,内在表现为理清行文的思路逻辑。比如安徽卷 《往事(二)》的第12小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 展脉络”,考査的是对文章整体情感心理走向的把握能力,考生需要分析出作者 内在情感脉络的变化,并加以综合。 三是在“为什么”上设题,在写作目的等方面设问,比如开头为什么这样写、结 尾为何要这样处理、某一片段篇章语句为什么要这样表达,有时还可以是对上下 文某些说法的追问,等等。比如江西卷《报复》的第16小题“小说开头彭恩打 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第17小题“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都是在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与分析。 四是在“怎么样”上设题,如语言的表达效果怎样、有哪些特色,或比较写法 用语孰优孰劣等,有时要求对某一语言片段或句子加以赏析。比如浙江卷《母亲 的中药铺》的第14小题“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 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这实质上是 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对表达效果、表达功能、语言特色等进行分析,品味语言表达 之妙。 五是在“探究”上设题,这类题一般具有延伸性,要求结合文本,理解某种说法, 探究文意的深度。比如四川卷《柴禾》的第17小题,辽宁卷《最后的黄豆》的 第(4)小题,北京卷《心灵的篝火》的第19小题。这些题目开放性与限制性相 结合,体现了探究性阅读的特点,在解构文本的同时,注意了对文意或思想的再 建构。尊重了考生,将人在阅读中隐形的表达欲望有形地呈现出来了。 文本多样,考题多样,但设题的实质是相同的,考查目的也都是一样的。因此, 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我整体上提出“三读”的应考策略。 初读。搞清文章写的是什么,梳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大致步骤是:①注意作品 题目,依此体会作品的思路和主旨;②进行语段之间句与句的比较,筛出并把握 重要语句;③合并某些相关的铺陈语句,关注概括性语句;④提取压缩重要语句, 把握语段大意文章思路。 跳读。主要针对有“五选二”形式的鉴赏题的试题。结合鉴赏题的选项,检验初 读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是否正确而深入,进而对选项做出判断。试题设计不论让 选择正确项还是让选择错误项,都会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命题者对文章的理解与 把握,善于思考的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来匡正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在既判定出符合 题意的选项的同时,又能从整体到局部对文章进行一次梳理
选文本基本是健康积极的,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 课程基本理念。 在设题上,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不同于论述类文本阅读对“细微处”的考查, 注重了对文本的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 图等大方面的考查。具体来看,各地试卷的文本选择不同,考题不同,考法多样, 但从设题的角度来分析,实则相同,主要有五类: 一是在“是什么”上设题,要求理解文本中某些词句的含义、文学形象的特点等, 侧重语言信息的确认,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比如新课标卷《马裤先生》的第(3) 小题“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要求考生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回答 “马裤先生是什么样的人”,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是在“怎么写”上设题,如文本怎样布局谋篇、思路层次如何安排等。其外在 表现为解读语段组织、层次结构,内在表现为理清行文的思路逻辑。比如安徽卷 《往事(二)》的第 12 小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 展脉络”,考查的是对文章整体情感心理走向的把握能力,考生需要分析出作者 内在情感脉络的变化,并加以综合。 三是在“为什么”上设题,在写作目的等方面设问,比如开头为什么这样写、结 尾为何要这样处理、某一片段篇章语句为什么要这样表达,有时还可以是对上下 文某些说法的追问,等等。比如江西卷《报复》的第 16 小题“小说开头彭恩打 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第 17 小题“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都是在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与分析。 四是在“怎么样”上设题,如语言的表达效果怎样、有哪些特色,或比较写法、 用语孰优孰劣等,有时要求对某一语言片段或句子加以赏析。比如浙江卷《母亲 的中药铺》的第 14 小题“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 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这实质上是 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对表达效果、表达功能、语言特色等进行分析,品味语言表达 之妙。 五是在“探究”上设题,这类题一般具有延伸性,要求结合文本,理解某种说法, 探究文意的深度。比如四川卷《柴禾》的第 17 小题,辽宁卷《最后的黄豆》的 第(4)小题,北京卷《心灵的篝火》的第 19 小题。这些题目开放性与限制性相 结合,体现了探究性阅读的特点,在解构文本的同时,注意了对文意或思想的再 建构。尊重了考生,将人在阅读中隐形的表达欲望有形地呈现出来了。 文本多样,考题多样,但设题的实质是相同的,考查目的也都是一样的。因此, 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我整体上提出“三读”的应考策略。 初读。搞清文章写的是什么,梳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大致步骤是:①注意作品 题目,依此体会作品的思路和主旨;②进行语段之间句与句的比较,筛出并把握 重要语句;③合并某些相关的铺陈语句,关注概括性语句;④提取压缩重要语句, 把握语段大意文章思路。 跳读。主要针对有“五选二”形式的鉴赏题的试题。结合鉴赏题的选项,检验初 读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是否正确而深入,进而对选项做出判断。试题设计不论让 选择正确项还是让选择错误项,都会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命题者对文章的理解与 把握,善于思考的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来匡正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在既判定出符合 题意的选项的同时,又能从整体到局部对文章进行一次梳理
细读。关注局部段落,解答简答题。大致步骤:①提取信息一一根据题目要求, 在文本中确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②转化信息一一通过联 想、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③连缀要点 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④答题 原则一一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做到文本要点无一遗漏:作答无一词无根 据。针对探究题,在坚持结合文本的情况下,还要注意向外延伸拓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在17套卷子中,出现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有7套,其中5套是以选考的形式出现 的,分别是新课标卷、广东卷、辽宁卷、山东卷和福建卷。而湖北卷第四大题题 干是“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湖南卷第四大题题干是“现代文 (论述类、实用类)阅读”,两者是以“文本选择”的形式出现的。 目前,就实用类文本到底包括哪些文本,意见并不统一。一般认为包括人物传记 类、访谈类、新闻类和调査报告类。像新课标卷和辽宁卷分别选的就是人物传记 《谢希德的诚与真》和《克罗齐的求索》,广东卷选的是人物访谈《寂寞出学问》。 而对概念有不同理解的福建卷和山东卷,则分别选了科技文《蟋蟀之话》和《古 怪的重水》。仔细想想,后两者的选文似乎也无不妥,但与前边论述类文本的说 法,又有了一些矛盾。由此可见,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三个概念的提出并不 严密,三者之间有交叉有包含。 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的出现,初衷是好的。它试图突破一种文本的形式, 给考生以文本的选择权,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考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但就 目前的情况来看,提供两组试题供考生选择还是课程改革的一种“理想化”表 现。比如几年来新课标卷最后的评卷数据显示,答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生的这部 分得分的平均分都高于答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平均分。因此,在文本选择、命题预 设上,命题者都遇到了很大困难,需要苦心琢磨如何平衡两种文本的难易度。 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有许多概念需要明确,命题还有待探究。至于应考策略, 大家可以参照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方法,两者是相通的。 (作者单 位:长春市第七中学)
细读。关注局部段落,解答简答题。大致步骤:①提取信息——根据题目要求, 在文本中确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②转化信息——通过联 想、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③连缀要点—— 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④答题 原则——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做到文本要点无一遗漏;作答无一词无根 据。针对探究题,在坚持结合文本的情况下,还要注意向外延伸拓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在 17 套卷子中,出现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有 7 套,其中 5 套是以选考的形式出现 的,分别是新课标卷、广东卷、辽宁卷、山东卷和福建卷。而湖北卷第四大题题 干是“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湖南卷第四大题题干是“现代文 (论述类、实用类)阅读”,两者是以“文本选择”的形式出现的。 目前,就实用类文本到底包括哪些文本,意见并不统一。一般认为包括人物传记 类、访谈类、新闻类和调查报告类。像新课标卷和辽宁卷分别选的就是人物传记 《谢希德的诚与真》和《克罗齐的求索》,广东卷选的是人物访谈《寂寞出学问》。 而对概念有不同理解的福建卷和山东卷,则分别选了科技文《蟋蟀之话》和《古 怪的重水》。仔细想想,后两者的选文似乎也无不妥,但与前边论述类文本的说 法,又有了一些矛盾。由此可见,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三个概念的提出并不 严密,三者之间有交叉有包含。 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的出现,初衷是好的。它试图突破一种文本的形式, 给考生以文本的选择权,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考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但就 目前的情况来看,提供两组试题供考生选择还是课程改革的一种“理想化”表 现。比如几年来新课标卷最后的评卷数据显示,答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生的这部 分得分的平均分都高于答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平均分。因此,在文本选择、命题预 设上,命题者都遇到了很大困难,需要苦心琢磨如何平衡两种文本的难易度。 总之,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有许多概念需要明确,命题还有待探究。至于应考策略, 大家可以参照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方法,两者是相通的。 (作者单 位:长春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