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大纲 精品课教学组编制 2013年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大纲 精品课教学组 编制 2013 年
主要内容 ◆课程说明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内容概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2 主要内容 课程说明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内容概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教学大翎 一、课程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国家 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 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内 容主要涉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一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 成立(1919一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一2006】 这三编内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 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 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 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基本要求 了解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 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因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 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限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 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 3
教学大纲 3 一、课程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国家 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 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内 容主要涉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 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 这三编内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 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 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 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基本要求 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 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 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 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
教学大纲 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 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 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 强、人民富裕这两项任务而进行的艰苦探索和英勇奋斗的历史。本课程主要分为 上、中、下三编。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具 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 斗争,前面主要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后面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这个时期,中国的 社会仍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但是,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已 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了。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06)。这个时期,中国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进行了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 四、教学重难点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达成目标: 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主要特点,明确 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 个总体的把握。 敦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4
教学大纲 4 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 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 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概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 强、人民富裕这两项任务而进行的艰苦探索和英勇奋斗的历史。本课程主要分为 上、中、下三编。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具 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 斗争,前面主要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后面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这个时期,中国的 社会仍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但是,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已 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了。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06)。这个时期,中国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人民进行了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 四、教学重难点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达成目标: 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主要特点,明确 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 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教学大翎 教学难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2、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达成目标: 了解资本一帝因主义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巨大危害,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了 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的不懈的斗争,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重点: 1、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危害 2、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3、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主要内容: 第一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大纲 5 教学难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2、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达成目标: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巨大危害,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了 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的不懈的斗争,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学重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危害 2、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3、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学大纲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达成目标: 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果,了解中 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 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 胜利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 富强 主要内容: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天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达成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活动,以及辛亥革命 的过程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和辛亥革命以及辛亥革命以后 历史过程的学习,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屈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教学大纲 6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达成目标: 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果,了解中 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 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 胜利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 富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达成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活动,以及辛亥革命 的过程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和辛亥革命以及辛亥革命以后 历史过程的学习,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仁人志士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屈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教学大翎 2、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4、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原因 5、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教学难点: 1、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局限 2、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达成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了解近代中国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实际上是两个命运 两个前途的决战,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 制度,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因际环境 7
教学大纲 7 2、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 3、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4、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原因 5、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教学难点: 1、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局限 2、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达成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了解近代中国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实际上是两个命运、 两个前途的决战,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 制度,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教学大纲 2、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3、近代中国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实际上是两个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教学难点: 1、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取得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 主要内容: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因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达成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 的伟大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8
教学大纲 8 2、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3、近代中国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实际上是两个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教学难点: 1、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取得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 主要内容: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达成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 的伟大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大翎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达成目标: 通过学习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 必然性。通过学习长征的过程和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深 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 是一个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政党,是能够与 时俱进的政党。 教学重点: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主要内容: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大纲 9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达成目标: 通过学习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 必然性。通过学习长征的过程和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深 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 是一个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政党,是能够与 时俱进的政党。 教学重点: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原因、过程及理论内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教学大纲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达成目标: 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因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 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中 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所做的努力,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对抗战胜利的意义。通过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理解中 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通过学习中国人民 在抗战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学生明白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 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3、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4、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5、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2、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主要内容: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教学大纲 10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达成目标: 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 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中 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所做的努力,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对抗战胜利的意义。通过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理解中 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原因和意义。通过学习中国人民 在抗战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学生明白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保证抗战的最后胜利。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激发学生 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3、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4、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持久抗战的依据,以及战略和战术原则 5、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重大意义 2、开辟敌后战场的依据及战略战术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