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水汽对多孔介质中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986.96KB,团购合买
为研究含水汽低浓度瓦斯气体在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的燃烧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瓦斯含不同水汽量燃烧时燃烧器中温度分布规律和污染物排放情况.随着瓦斯中水汽含量的增大,燃烧器轴向温度及燃烧热效率下降.由温度二维等值线图可以直观看到不同工况下燃烧器中各个地点的温度分布,为燃烧器设计提供指导.在确保一定热效率时,适当增加水汽含量,可降低燃烧器中NOx排放量,不但可以保护环境,而且有助于CO转化为CO2以控制有毒气体排放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D0L:10.13374.issn1001-053x2013.10.019 第35卷第10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35 No.10 2013年10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0ct.2013 水汽对多孔介质中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 代华明12,林柏泉1,2),李庆钊2),张军凯3),邹全乐12) 1)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徐州221116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221116 3)空军勤务学院航空四站系,徐州221006 ☒通信作者,E-mail:daihuamingt666@163.com 摘要为研究含水汽低浓度瓦斯气体在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的燃烧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其进行数值分析,研 究了瓦斯含不同水汽量燃烧时燃烧器中温度分布规律和污染物排放情况.随着瓦斯中水汽含量的增大,燃烧器轴向温度 及燃烧热效率下降.由温度二维等值线图可以直观看到不同工况下燃烧器中各个地点的温度分布,为燃烧器设计提供指 导.在确保一定热效率时,适当增加水汽含量,可降低燃烧器中O排放量,不但可以保护环境,而且有助于CO转化 为CO2以控制有毒气体排放量. 关键词煤矿瓦斯:燃烧:多孔介质:水汽:数值方法 分类号TK16 Effect of aqueous vapor on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n- centration coal mine gas in a porous media burner DAI Hua-ming2),LIN Bai-quan),LI Qing-zhao),ZHANG Jun-ka,ZOU Quan-le2) 1)School of Safety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Xuzhou 221116,China 3)Department of the Forth Aviation Stations,Air Force Service College,Xuzhou 221006,China X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daihuaming6660163.com ABSTRACT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ncentration coal mine gas containing aqueous vapor in porous media,numer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metho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law and pollutant discharge were studied when the gases with different aqueous vapor contents burnt in a porous media burner.It is shown that the axial temperature and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the burner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gas.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at each location in the burner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re visualized through two-dimensional temperature contours and they provide guidance for burner design.The NO-discharge amount decreases when the aqueous vapor content increases at appropriate thermal efficiency;this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but also is useful to make CO change into CO2 for controlling toxic gas production. KEY WORDS coal mine gas;combustion;porous media;vapor;numerical methods 煤矿低浓度瓦斯是一种低热值气体).长期kJ-3以上).当低浓度瓦斯大量排放后,不仅 以来,由于燃烧技术限制,大量低浓度瓦斯被排放 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而且浪费了一种清洁能 到大气.瓦斯中主要成分甲烷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源.为此,探索低浓度瓦斯燃烧利用的新技术迫在 是C02的21倍②,其发热量在33494.437681.2眉睫 收稿日期:2012.1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4169):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009512001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0491482)

第 35 卷 第 10 期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ol. 35 No. 10 2013 年 10 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Oct. 2013 水汽对多孔介质中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 代华明1,2) , 林柏泉1,2),李庆钊1,2),张军凯3),邹全乐1,2) 1)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徐州 221116 2)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116 3) 空军勤务学院航空四站系,徐州 221006 通信作者,E-mail: daihuaming666@163.com 摘 要 为研究含水汽低浓度瓦斯气体在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的燃烧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其进行数值分析,研 究了瓦斯含不同水汽量燃烧时燃烧器中温度分布规律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随着瓦斯中水汽含量的增大,燃烧器轴向温度 及燃烧热效率下降. 由温度二维等值线图可以直观看到不同工况下燃烧器中各个地点的温度分布,为燃烧器设计提供指 导. 在确保一定热效率时,适当增加水汽含量,可降低燃烧器中 NOx 排放量,不但可以保护环境,而且有助于 CO 转化 为 CO2 以控制有毒气体排放量. 关键词 煤矿瓦斯;燃烧;多孔介质;水汽;数值方法 分类号 TK16 Effect of aqueous vapor on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n￾centration coal mine gas in a porous media burner DAI Hua-ming1,2) , LIN Bai-quan1,2), LI Qing-zhao1,2), ZHANG Jun-kai3), ZOU Quan-le1,2) 1) School of Safety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 Xuzhou 221116, China 3) Department of the Forth Aviation Stations, Air Force Service College, Xuzhou 221006,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daihuaming666@163.com ABSTRACT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ncentration coal mine gas containing aqueous vapor in porous media, numer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etho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law and pollutant discharge were studied when the gases with different aqueous vapor contents burnt in a porous media burner. It is shown that the axial temperature and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the burner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gas.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at each location in the burner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re visualized through two-dimensional temperature contours and they provide guidance for burner design. The NOx discharge amount decreases when the aqueous vapor content increases at appropriate thermal efficiency; this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is useful to make CO change into CO2 for controlling toxic gas production. KEY WORDS coal mine gas; combustion; porous media; vapor; numerical methods 煤矿低浓度瓦斯是一种低热值气体 [1] . 长期 以来,由于燃烧技术限制,大量低浓度瓦斯被排放 到大气. 瓦斯中主要成分甲烷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是 CO2 的 21 倍 [2],其发热量在 33494.4∼37681.2 kJ·m−3 以上 [3] . 当低浓度瓦斯大量排放后,不仅 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而且浪费了一种清洁能 源. 为此,探索低浓度瓦斯燃烧利用的新技术迫在 眉睫. 收稿日期:2012-1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204169);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011009512001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10491482) DOI:10.13374/j.issn1001-053x.2013.10.019

.1376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5卷 基于多孔介质的预混燃烧技术被认为是利用 孔隙率 多孔介质区 低热值气体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燃烧技术相比,该 方法具有稳定性好、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 负荷调节范围广、燃烧强度高等优点-刃.利用数 燃气 烟气 人口 出口 值计算方法对多孔介质燃烧器进行研究可以缩小实 120mm 20 mm 验操作误差,观测难以测量物理量,具有独特优势 20 mm 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者利用数值计算对多孔介质燃 图1燃烧器二维几何模型 烧进行了深入研究8-1. Fig.1 2D geometric model of the burner 目前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关于在燃气中添加 表1多孔介质区域的热物性参数 辅助物的研究.Tsengl14研究了氢气对多孔介质中 Table 1 Thermo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porous 瓦斯燃烧的影响,发现氢气可以将瓦斯贫燃极限降 media zone 参数 取值 低到当量比为0.26,当量比为0.8时可以将燃烧速 PPI数 20 度提高到118cms-1,同时氢气对污染物C0和 孔径/mm 1.3 NO,排放均有影响.邢丹等可研究了催化剂对多 孔隙率,中 0.853 孔介质中瓦斯燃烧的作用,发现催化剂加入后火焰 散射率,E 0.794 衰减系数,Bm-1 498 面前移,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能缩小燃烧器尺寸和 散射系数,os/m-1 395 降低污染物排放.Alavandi和Agrawalll6实验研究 吸收系数,a/m-1 102 H2和CO的加入对多孔介质中瓦斯燃烧的影响,发 有效导热系数,/(W-(mK)-1) 27.5 现H2和CO可以降低污染物CO和NOz排放. (2)动量方程. 然而,添加水汽后瓦斯燃烧的研究尚属空白.由于 V·(φpg)=-tp+V·(μV+B. 煤层瓦斯的赋存条件及抽采瓦斯管道输送抑爆的要 求,矿井抽采瓦斯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水汽.因此, 式中,p为气体压力,R1=-(华+Ct是 a 2 研究水汽对燃烧的影响对于推进煤矿低浓度瓦斯利 由多孔介质引起的流体黏性阻力和惯性阻力项,其 32 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a= od2 是黏性阻力系数,μ为黏度系数,d为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基于改进的多孔介 8F 质燃烧数学模型,研究了水汽对多孔介质中低浓 孔隙平均直径,C= d vo 是惯性阻力系数,F 度瓦斯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为多孔介 为泡沫陶瓷结构相关系数 质燃烧器的设计及燃烧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提供理论 (3)组分守恒方程. 指导. 7·(oPguYi)=-7·(ppgY)+uiW 1数学物理模型 式中,Y、、:和W:分别是第i种组分的质量分 本文模拟的燃烧器是圆柱体结构,内部的多孔 数、扩散速度、体积生成率和相对分子质量。水汽作 介质模型属于整体框架式,其轴向物理量分布只与 为一种气体组分,其扩散系数根据斐克定律求解 圆柱体截面半径有关,由此将三维圆柱问题简化为 (4)能量守恒方程 二维问题. V.(ouh)=V.(okg VTg)+hv(Ts-Tg)+oQ, 1.1物理模型 V.(keVTs)+hv(Tg -Ts)=0. 本模型将圆柱体结构的燃烧器进行截面切割, 式中:h是气体的格,T和Ts分别是固体和 得到如图1所示二维平面图.图中,燃烧器横截面 气体温度,Q=∑⊙h,:是气体反应的释热 直径为40mm,燃气入口和烟气出口长度均为20 率;多孔介质内气、固间的体积对流换热系数为 mm,多孔介质区域长度为120mm.为了使模型 hy Nuvkg/d2,Nuy 2+1.1Pr1/3 Re0.6,Re 贴近实验,多孔介质区域热物性参数设置参照文献 pguodp/u9,20,Ks为气体的导热系数,dp为堆积 [17],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小球直径,Pr为普朗特数,Re为雷诺数:固体多 1.2控制方程 孔介质的有效传热系数为信=+5,是多孔 (1)连续性方程. 介质的有效热传导系数,:是有辐射引起的等效热 7·(ppg)=0. 传导系数 式中,Pg表示气体密度,立为速度,中为多孔介质 (⑤)修正的燃烧反应速率方程

· 1376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5 卷 基于多孔介质的预混燃烧技术被认为是利用 低热值气体的有效方法. 与传统燃烧技术相比,该 方法具有稳定性好、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 负荷调节范围广、燃烧强度高等优点 [4−7] . 利用数 值计算方法对多孔介质燃烧器进行研究可以缩小实 验操作误差,观测难以测量物理量,具有独特优势. 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者利用数值计算对多孔介质燃 烧进行了深入研究 [8−13] . 目前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关于在燃气中添加 辅助物的研究. Tseng[14] 研究了氢气对多孔介质中 瓦斯燃烧的影响,发现氢气可以将瓦斯贫燃极限降 低到当量比为 0.26,当量比为 0.8 时可以将燃烧速 度提高到 118 cm·s −1,同时氢气对污染物 CO 和 NOx 排放均有影响. 邢丹等 [15] 研究了催化剂对多 孔介质中瓦斯燃烧的作用,发现催化剂加入后火焰 面前移,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能缩小燃烧器尺寸和 降低污染物排放. Alavandi 和 Agrawal[16] 实验研究 H2 和 CO 的加入对多孔介质中瓦斯燃烧的影响,发 现 H2 和 CO 可以降低污染物 CO 和 NOx 排放. 然而,添加水汽后瓦斯燃烧的研究尚属空白. 由于 煤层瓦斯的赋存条件及抽采瓦斯管道输送抑爆的要 求,矿井抽采瓦斯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水汽. 因此, 研究水汽对燃烧的影响对于推进煤矿低浓度瓦斯利 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基于改进的多孔介 质燃烧数学模型,研究了水汽对多孔介质中低浓 度瓦斯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为多孔介 质燃烧器的设计及燃烧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提供理论 指导. 1 数学物理模型 本文模拟的燃烧器是圆柱体结构,内部的多孔 介质模型属于整体框架式,其轴向物理量分布只与 圆柱体截面半径有关,由此将三维圆柱问题简化为 二维问题 [17] . 1.1 物理模型 本模型将圆柱体结构的燃烧器进行截面切割, 得到如图 1 所示二维平面图. 图中,燃烧器横截面 直径为 40 mm,燃气入口和烟气出口长度均为 20 mm,多孔介质区域长度为 120 mm. 为了使模型 贴近实验,多孔介质区域热物性参数设置参照文献 [17],具体数值如表 1 所示. 1.2 控制方程 (1) 连续性方程. ∇ · (φρg~u) = 0. 式中,ρg 表示气体密度,~u 为速度,φ 为多孔介质 孔隙率. 图 1 燃烧器二维几何模型 Fig.1 2D geometric model of the burner 表 1 多孔介质区域的热物性参数 Table 1 Thermo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porous media zone 参数 取值 PPI 数 20 孔径/mm 1.3 孔隙率, φ 0.853 散射率, ε 0.794 衰减系数, β/m−1 498 散射系数, σs/m−1 395 吸收系数, α/m−1 102 有效导热系数, λ/(W·(m·K)−1 ) 27.5 (2) 动量方程. ∇ · (φρg~u~u) = −φ∇p + ∇ · (φµ∇~u) + R1. 式中,p 为气体压力,R1 = − µ µ α + C1ρg 2 |~u| ¶ ~u 是 由多孔介质引起的流体黏性阻力和惯性阻力项,其 中,α = 32 φd2 是黏性阻力系数,µ 为黏度系数,d 为 孔隙平均直径,C1 = 8F d r 2 φ 是惯性阻力系数,F 为泡沫陶瓷结构相关系数 [18] . (3) 组分守恒方程. ∇ · (φρg~uYi) = −∇ · (φρgYiV~ i) + φω˙iWi . 式中,Yi、V~ i、ω˙i 和 Wi 分别是第 i 种组分的质量分 数、扩散速度、体积生成率和相对分子质量。水汽作 为一种气体组分,其扩散系数根据斐克定律求解. (4) 能量守恒方程. ∇ · (φ~uh) = ∇ · (φkg∇Tg) + hv(Ts − Tg) + φQ, ˙ ∇ · (k s e∇Ts) + hv(Tg − Ts) = 0. 式中: h 是气体的焓, Ts 和 Tg 分别是固体和 气体温度, Q˙ = P i ω˙ihiwi 是气体反应的释热 率;多孔介质内气、固间的体积对流换热系数为 hv = Nuvkg/d2 p,Nuv = 2 + 1.1P r1/3Re0.6,Re = ρguφdp/µ[19,20],kg 为气体的导热系数,dp 为堆积 小球直径,Pr 为普朗特数,Re 为雷诺数;固体多 孔介质的有效传热系数为 k s e = k c e + k r s,k c e 是多孔 介质的有效热传导系数,k r s 是有辐射引起的等效热 传导系数. (5) 修正的燃烧反应速率方程

第10期 代华明等:水汽对多孔介质中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 1377· 响,,=A,TB,e-B,/RT表示反应r的前向速率常 r(ir-v) 数,A,是指前因子,B,是温度指数,E,是反应活 i=1 R是通用气体常数,血,=表示反应 式中,N是反应r的化学物质数目,C.,是反应 逆向反应常数,K,是反应r的平衡常数,,表示 r中每种反应物或生成物j的摩尔浓度,,是反 反应r中反应物i的化学计量系数,:,表示反应 应?中每种反应物或生成物j的正向反应速度指 T中生成物i的化学计量系数.水汽在燃烧反应过 数,,是反应r中每种反应物或生成物j的逆向 程中各特性参数如表2所示. 反应化学计量数,T代表第三体对反应速率的净影 (6)气体状态方程. 表2不同温度下水汽的特性参数2刂 Table 2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water vapo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1] C9/ S/ -G9-H9(T】/ He-He(T)/ △eHe/ △rG9/ T/K (J,K-1.mol-1) (J.K-1.mol-1) (J.K-1.mol-) (KJ.K-1.mol-1) (kJ.K-1.mol-1) (kJ.K-1.mol-1) 298.15 33.590 188.834 188.834 0 -241.836 -228.582 300 33.596 189.042 188.835 0.062 -241.844 -228.500 500 35.226 206.534 192.685 6.925 -243.826 -219.051 700 37.495 218.739 198.465 14.192 -245.632 -208.812 900 39.987 228.459 204.084 21.938 -247.185 -198.083 1100 42.536 236.731 209.285 30.191 -248.460 -187.033 1300 44.945 244.035 214.080 38.942 -249.473 -175.774 1500 47.090 250.620 218.520 48.151 -250.265 -164.376 1700 48.935 256.630 222.655 57.758 -250.881 -152.883 1900 50.496 262.161 226.526 67.706 -251.368 -141.325 2100 51.823 267.282 230.167 77.941 -251.762 -129.721 注:T=298.15K,pe=0.1MPa 币p 验可知一般取500Wm-2.K-1.燃烧器壁面视为绝 Ps-RTg 热壁面:内壁面为无滑移,边界条件为u=0,v=0. 式中,卫和而是混合气的压力和平均相对分子 本文基于Fluent13.0软件中的预混燃烧模型,设 质量. 置贴合实验的边界条件,对含水汽低浓度瓦斯气体 1.3边界条件 燃烧的温度场和各主要气体的分布情况进行数值分 多孔介质区20: 析. 气相进口(x=0m,y=0~0.04m), 2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u=u0,=0,Yk=Y.0,Tg=T0=300K; 由于低浓度瓦斯气体中主要可燃物质是甲烷, 数值计算时,选用低浓度甲烷作为燃烧气体.燃气 气相出口(x=0.16m,y=00.04m), 当量比设为0.75,流速为0.56ms-1,采用增加水 -0出-恶-竖=0: 汽量,相应减少甲烷和空气流量的方式来改变水汽 含量.当水汽质量分数为0时,计算结果可与相同 固相进口(x=0.02m,y=00.04m), 工况下文献[17]的实验结果中当量比为0.75、燃烧 强度FR=1378kWm-2工况时的温度分布情况对比 c(Ti-Td)+h(T-T)=0; 分析(文献中横坐标为量纲一的长度,已换算为与 本文实际长度相对应的数据),以从温度角度验证数 固相出口(x=0.14m,y=0~0.04m), 值分析可靠性.瓦斯运输时所喷抑爆水雾使水汽量 (To-d+h(T.out-Tz.o)=0. 充分饱和四,经管口设备干燥作用可大范围调节 dr 水汽含量. 式中,o表示波尔兹曼常数,取5.67×10-8W-m-2. 2.1水汽量对燃烧器中温度分布的影响 K-4:h表示固体界面与气体的对流换热系数:Y表 不同含水量下,燃烧器轴向温度分布情况如图 示气体组分:e表示散射率:k表示传热系数,由实 2所示.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图中加入了文献

第 10 期 代华明等:水汽对多孔介质中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 1377 ·· Rˆ i,r = Γ(ν 00 i,r − ν 0 i,r) Ã kf,r Q N j=1 [Cj,r] η 0 j,r − kb,r Q N j=1 [Cj,r] ν 00 j,r! . 式中,N 是反应 r 的化学物质数目,Cj,r 是反应 r 中每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j 的摩尔浓度,η 0 j,r 是反 应 r 中每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j 的正向反应速度指 数,ν 00 j,r 是反应 r 中每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j 的逆向 反应化学计量数,Γ 代表第三体对反应速率的净影 响,kf,r=ArT βr e −Er/RT 表示反应 r 的前向速率常 数,Ar 是指前因子,βr 是温度指数,Er 是反应活 化能,R 是通用气体常数,kb,r= kf,r Kr 表示反应 r 的 逆向反应常数,Kr 是反应 r 的平衡常数,ν 0 i,r 表示 反应 r 中反应物 i 的化学计量系数,ν 00 i,r 表示反应 r 中生成物 i 的化学计量系数. 水汽在燃烧反应过 程中各特性参数如表 2 所示. (6) 气体状态方程. 表 2 不同温度下水汽的特性参数 [21] Table 2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water vapo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21] T/K CΘ p / (J · K−1 · mol−1 ) S Θ/ (J · K−1 · mol−1 ) −[GΘ−HΘ(Tr)] T / (J · K−1 · mol−1 ) HΘ − HΘ(Tr)/ (KJ · K−1 · mol−1 ) ∆fHΘ/ (kJ · K−1 · mol−1 ) ∆fGΘ/ (kJ · K−1 · mol−1 ) 298.15 33.590 188.834 188.834 0 –241.836 –228.582 300 33.596 189.042 188.835 0.062 –241.844 –228.500 500 35.226 206.534 192.685 6.925 –243.826 –219..051 700 37.495 218.739 198.465 14.192 –245.632 –208.812 900 39.987 228.459 204.084 21.938 –247.185 –198.083 1100 42.536 236.731 209.285 30.191 –248.460 –187.033 1300 44.945 244.035 214.080 38.942 –249.473 –175.774 1500 47.090 250.620 218.520 48.151 –250.265 –164.376 1700 48.935 256.630 222.655 57.758 –250.881 –152.883 1900 50.496 262.161 226.526 67.706 –251.368 –141.325 2100 51.823 267.282 230.167 77.941 –251.762 –129.721 注:Tr=298.15 K,P Θ=0.1 MPa. ρg= W p RTg . 式中,p 和 W 是混合气的压力和平均相对分子 质量. 1.3 边界条件 多孔介质区 [20]: 气相进口 (x=0 m,y=0∼0.04 m), u = u0, v=0,Yk = Yk,0,Tg = T0=300 K; 气相出口 (x=0.16 m,y=0∼0.04 m), v=0, du dx = dYk dx = dTg dx = 0; 固相进口 (x=0.02 m,y=0∼0.04 m), ks dTs dx + εσ ¡ T 4 s,in − T 4 0 ¢ + hs(Ts,in − Tg,in) = 0; 固相出口 (x=0.14 m,y=0∼0.04 m), ks dTs dx + εσ ¡ T 4 s,out − T 4 0 ¢ + hs(Ts,out − Tg,out) = 0. 式中,σ 表示波尔兹曼常数,取 5.67×10−8 W·m−2 · K−4;hs 表示固体界面与气体的对流换热系数;Y 表 示气体组分;ε 表示散射率;k 表示传热系数,由实 验可知一般取 500 W·m−2 ·K−1 . 燃烧器壁面视为绝 热壁面;内壁面为无滑移,边界条件为 u=0,v=0. 本文基于 Fluent 13.0 软件中的预混燃烧模型,设 置贴合实验的边界条件,对含水汽低浓度瓦斯气体 燃烧的温度场和各主要气体的分布情况进行数值分 析. 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由于低浓度瓦斯气体中主要可燃物质是甲烷, 数值计算时,选用低浓度甲烷作为燃烧气体. 燃气 当量比设为 0.75,流速为 0.56 m·s −1,采用增加水 汽量,相应减少甲烷和空气流量的方式来改变水汽 含量. 当水汽质量分数为 0 时,计算结果可与相同 工况下文献 [17] 的实验结果中当量比为 0.75、燃烧 强度FR=1378 kW·m−2 工况时的温度分布情况对比 分析 (文献中横坐标为量纲一的长度,已换算为与 本文实际长度相对应的数据),以从温度角度验证数 值分析可靠性. 瓦斯运输时所喷抑爆水雾使水汽量 充分饱和 [22],经管口设备干燥作用可大范围调节 水汽含量. 2.1 水汽量对燃烧器中温度分布的影响 不同含水量下,燃烧器轴向温度分布情况如图 2 所示.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图中加入了文献

.137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5卷 [17]所得实验值.由图可以看到:相同工况下,计 对于实验手段的优势,可以观察到不易测量燃烧器 算值与文献[17]所得实验值分布有很高吻合度:在 内部的温度的分布情况.图3(a)是瓦斯不含水汽 不考虑实验时出口处散热导致的与计算时出口处温 时燃烧器内部温度分布情况.由图可以看到其温度 度存在较大差异情况下,计算与实验在最高温度值 线在x=0.024m位置附近特别密集,说明燃烧器内 处相差最大,误差率为5.4%,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部温度在此发生瞬变,这与轴向趋势图中的变化相 因此,文中采用的模型和设置参数能反应实际情况. 对应:而在x=0.04m处达到最高温度(火焰面位 由图2具体分析可知,瓦斯不含水汽时燃烧器温度 置)后,温度曲线比较稀疏,说明此处温度变化平 沿着轴向先快速增大,在轴向0.04m时达到最高值 稳.图3(b)~()是瓦斯含不同水汽量时燃烧器内部 1975K,然后沿轴向缓慢降低,到出口时温度稳定 温度二维分布图.由图中等值线大小可以看到,随 在1730K左右.当瓦斯中含不同量水汽时,温度分 着瓦斯中水汽量的增大,温度瞬变区移向燃烧器下 布曲线变化趋势相同,但随着水汽含量的增加,升 游当燃烧器中气体燃烧时,常用火焰锋面即火焰面 温趋势变缓.三种水汽含量下的温度曲线先是在燃 来描述火焰到达的位置,而火焰面由最高温度形成 烧器入口缓慢增加,在轴向位置0.04m处开始快 的等值线来确定.由此,图3中二维图在横向直观 速增加,到0.12m处达到稳定的温度,最后在靠 展示了火焰面的形状和变化趋势,也可以借此弄清 近出口处有小段快速增长区,最后出口温度稳定在 轴向温度与器壁温度分布的差异.由于水汽在高温 1900K左右.由此可知,瓦斯含水汽时的温度总体 下易与各种金属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分布的研 上升趋势与瓦斯不含水汽时截然不同,其中最明显 究对燃烧器设计时各部分耐热性和耐腐性考察具有 的变化是含水汽瓦斯的火焰面正移了约0.08m.分 指导意义. 析可能的原因:一是含水汽后甲烷总体质量浓度变 2.2水汽量对燃烧器中NOz生成情况的影响 小;二是相同工况下水的比热容远大于空气的比热 NO是生成NOz最基本来源物,NO浓度充分 容,由Q=Cp·V·△T·p可知预热相同体积燃气 展现了NOz生成情况,因此可用它来衡量NOz生 需要吸收更多热量,即含有水汽的瓦斯需要更长距 成量.根据前人研究,NO生成机理模型主要有燃 离的预热:三是水汽改变了瓦斯的燃烧特性并向下 料型、热力型和快速型2.煤矿抽采瓦斯中,几乎 游推移了火焰面.单独分析含水汽瓦斯的温度变化 不含能产生NOz的氯化物.因此,选择氯氧化物生 曲线可知,当水汽质量分数从1%增加到7%时,稳 成模块时,主要考虑热力型和快速型两种 定后的温度从1940K降低到1800K,降低了燃烧 的热效率,达到稳定温度的位置从0.112m移动到 热力型(1)~(3)和快速型(4)~(9)NOx生成 机理中考虑的主要链式反应模型如下: 燃烧器下游的0.128m处.因此,随着水汽量增大, 中段稳定温度值大小和位置有着规律的变化,而且 N2+0-NO+N. (1) 烟气流出多孔介质区域后温度均有升高. 02+N=NO+0. (2) 图3为瓦斯含不同水汽量时,多孔介质燃烧器 N+OH=NO+H, (3) 温度的二维分布图.由图可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相 CH N2 HCN +N, (4) CH2+N2 HCN NH, (5) 2000 太未 C2+N2=2CN (6) HCN +OH CN +H2O, (7) 1600 NH+ONO+H. (8) y 1200 N+OH=NO+H. (9) 水的反应方程为 800 文献[17]实验值 -●一 水汽质量分数为0 水汽质量分数为1% H20=H++OH. (10) 400 一▲一水汽质量分数为4% 一◆一水汽质量分数为7% 由热力型和快速型反应机理可以看出,水反应 0.00 0.04 0.08 0.12 0.16 时分解的H+和OH离子会阻碍NOz的生成. z/m 图2 瓦斯在不同条件下燃烧时多孔介质燃烧器中轴向温度 图4为瓦斯含不同水汽量在燃烧器内燃烧时 分布 NO含量沿燃烧器轴向的分布.从图4中可以看到, 瓦斯不含水汽时NO含量沿轴向上升趋势明显高于 Fig.2 Ax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porous media 瓦斯含水汽时NO含量的上升趋势.瓦斯不含水汽 burner when gas is burning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 1378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5 卷 [17] 所得实验值. 由图可以看到:相同工况下,计 算值与文献 [17] 所得实验值分布有很高吻合度;在 不考虑实验时出口处散热导致的与计算时出口处温 度存在较大差异情况下,计算与实验在最高温度值 处相差最大,误差率为 5.4%,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因此,文中采用的模型和设置参数能反应实际情况. 由图 2 具体分析可知,瓦斯不含水汽时燃烧器温度 沿着轴向先快速增大,在轴向 0.04 m 时达到最高值 1975 K,然后沿轴向缓慢降低,到出口时温度稳定 在 1730 K 左右. 当瓦斯中含不同量水汽时,温度分 布曲线变化趋势相同,但随着水汽含量的增加,升 温趋势变缓. 三种水汽含量下的温度曲线先是在燃 烧器入口缓慢增加,在轴向位置 0.04 m 处开始快 速增加,到 0.12 m 处达到稳定的温度,最后在靠 近出口处有小段快速增长区,最后出口温度稳定在 1900 K 左右. 由此可知,瓦斯含水汽时的温度总体 上升趋势与瓦斯不含水汽时截然不同,其中最明显 的变化是含水汽瓦斯的火焰面正移了约 0.08 m. 分 析可能的原因:一是含水汽后甲烷总体质量浓度变 小;二是相同工况下水的比热容远大于空气的比热 容,由 Q = Cp · V · ∆T · ρ 可知预热相同体积燃气 需要吸收更多热量,即含有水汽的瓦斯需要更长距 离的预热;三是水汽改变了瓦斯的燃烧特性并向下 游推移了火焰面. 单独分析含水汽瓦斯的温度变化 曲线可知,当水汽质量分数从 1%增加到 7%时,稳 定后的温度从 1940 K 降低到 1800 K,降低了燃烧 的热效率,达到稳定温度的位置从 0.112 m 移动到 燃烧器下游的 0.128 m 处. 因此,随着水汽量增大, 中段稳定温度值大小和位置有着规律的变化,而且 烟气流出多孔介质区域后温度均有升高. 图 3 为瓦斯含不同水汽量时,多孔介质燃烧器 温度的二维分布图. 由图可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相 图 2 瓦斯在不同条件下燃烧时多孔介质燃烧器中轴向温度 分布 Fig.2 Ax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porous media burner when gas is burning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对于实验手段的优势,可以观察到不易测量燃烧器 内部的温度的分布情况. 图 3(a) 是瓦斯不含水汽 时燃烧器内部温度分布情况. 由图可以看到其温度 线在 x=0.024 m 位置附近特别密集,说明燃烧器内 部温度在此发生瞬变,这与轴向趋势图中的变化相 对应;而在 x=0.04 m 处达到最高温度 (火焰面位 置) 后,温度曲线比较稀疏,说明此处温度变化平 稳. 图 3(b)∼(d) 是瓦斯含不同水汽量时燃烧器内部 温度二维分布图. 由图中等值线大小可以看到,随 着瓦斯中水汽量的增大,温度瞬变区移向燃烧器下 游.当燃烧器中气体燃烧时,常用火焰锋面即火焰面 来描述火焰到达的位置,而火焰面由最高温度形成 的等值线来确定. 由此,图 3 中二维图在横向直观 展示了火焰面的形状和变化趋势,也可以借此弄清 轴向温度与器壁温度分布的差异. 由于水汽在高温 下易与各种金属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分布的研 究对燃烧器设计时各部分耐热性和耐腐性考察具有 指导意义. 2.2 水汽量对燃烧器中 NOx 生成情况的影响 NO 是生成 NOx 最基本来源物,NO 浓度充分 展现了 NOx 生成情况,因此可用它来衡量 NOx 生 成量. 根据前人研究,NO 生成机理模型主要有燃 料型、热力型和快速型 [23] . 煤矿抽采瓦斯中,几乎 不含能产生 NOx 的氮化物. 因此,选择氮氧化物生 成模块时,主要考虑热力型和快速型两种. 热力型 ((1)∼(3) 和快速型 (4)∼(9)) NOx 生成 机理中考虑的主要链式反应模型如下: N2+O ­ NO + N, (1) O2+N ­ NO + O, (2) N + OH ­ NO + H, (3) CH + N2 ­ HCN + N, (4) CH2+N2 ­ HCN + NH, (5) C2+N2 ­ 2CN, (6) HCN + OH ­ CN + H2O, (7) NH + O ­ NO + H, (8) N + OH ­ NO + H. (9) 水的反应方程为 H2O ­ H ++OH−. (10) 由热力型和快速型反应机理可以看出,水反应 时分解的 H+ 和 OH− 离子会阻碍 NOx 的生成. 图 4 为瓦斯含不同水汽量在燃烧器内燃烧时 NO 含量沿燃烧器轴向的分布. 从图 4 中可以看到, 瓦斯不含水汽时 NO 含量沿轴向上升趋势明显高于 瓦斯含水汽时 NO 含量的上升趋势. 瓦斯不含水汽

第10期 代华明等:水汽对多孔介质中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 ·1379· 0.04 0.04 1750 且0.02 0.02 1950 至1900 1800 1750 1950 0 1850- 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 0 0.020.040.060.080.100.120.140.16 z/m z/m (a) (b) 0.04 0.04 1850 0.02 日0.02 900 -500 0+ 04 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 0 0.020.040.060.080.100.120.140.16 T/m T/m (c) (d) 图3含不同质量分数水汽的瓦斯燃烧时多孔介质燃烧器内部二维温度分布.(a)0:(b)1%:(c)4%;(d)7% Fig.3 Two-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inner of porous media burner when the gases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aqueous vapor are burning:(a)0;(b)1%;(c)4%;(d)7% 0.15 -●一水汽质量分数为0 快速型机理分析,该机理产生的NO红量在火焰面 ■一水汽质量分数为1% 0.12 附近达到最大值24,因此在靠近火焰面附近生成 -▲一水汽质量分被为兴 ◆水汽质量分数为 的NOx有一部分来自于快速型机理的作用.由上 数0.09 文可知,水汽分解产生的H和OH离子显著影响 了NOz的产生;从图中各条曲线可以看出在瓦斯 0.6 三 中加入一定量水汽燃烧后确实有助于减少NO红的 0.03 生成量.然而,根据水汽量对燃烧器中温度分布的 研究表明,随着水汽量增加轴向温度整体下降,从 0.00 而降低了热效率.为此,在考量通过增加水汽量来 0.00 0.04 0.08 0.12 0.16 降低NOz生成时,还得确保燃烧热效率 r/m 2.3水汽量对燃烧器中CO2和C0生成情况的 图4瓦斯含不同水汽量燃烧时多孔介质燃烧器内NOx含 影响 量沿轴向分布 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含量的大小是考察污 Fig.4 Axial distribution of NO content in the porous media 染物排放情况的重要指标.图5为瓦斯含不同水汽 burner when the gases with different aqueous vapor contents 量燃烧时燃烧器内CO2含量沿轴向分布情况.由 are burning 图可以看到,瓦斯不含水汽燃烧时CO2质量分数 在燃烧器内燃烧时,在燃烧器0.008m处开始生 在入口处经过快速增长达到最大值13.5%后就一直 成NO,然后迅速增长,在出口处NO质量分数 稳定在最大值直到燃烧器出口处.瓦斯含不同水汽 达到0.138%.瓦斯含不同水汽在燃烧器内燃烧时 燃烧时CO2含量沿轴向分布情况相似,CO2质量 NO质量分数沿燃烧器轴向分布趋势相似,燃烧器 分数在入口段一直维持为零,随着瓦斯中水汽量的 开始段一直没有N0生成,直到0.06m处开始生 增大(水汽质量分数分别为1%、4%和7%,分别在 成NO.出口处随着瓦斯中水汽量的增大(水汽质量 燃烧器轴向0.056m、0.072m和0.08m处开始逐渐 分数分别为1%、4%和7%),N0质量分数分别为 增大,直到出口处CO2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分别 0.137%、0.120%和0.066%,可见随着瓦斯中水汽量 为10%、9.6%和8.8%.此外,由图可以看出,燃烧 的增大,燃烧器中O排放量逐渐减小.由热力型 器中CO2质量分数总体随着瓦斯中水汽质量分数 机理分析,NO生成量主要受轴向温度分布影响.从 增大而减少 图2可以看到瓦斯不含水汽燃烧时离入口很近处 C0是一种有毒气体,它无色、无臭、无味极 温度就开始快速增大,因此该条件下产生NO的位 易被忽略而致中毒.尾气排放中若有大量C0,将严 置比较靠前,而瓦斯含水汽燃烧时温度快速增长位 重威胁人体健康,为此探索燃烧时CO分布很重要. 置要滞后很多,因此产生NO的位置比较靠后.由 图6为瓦斯含不同水汽量燃烧时燃烧器内CO含量

第 10 期 代华明等:水汽对多孔介质中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 1379 ·· 图 3 含不同质量分数水汽的瓦斯燃烧时多孔介质燃烧器内部二维温度分布. (a) 0; (b) 1%; (c) 4%; (d) 7% Fig.3 Two-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inner of porous media burner when the gases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aqueous vapor are burning: (a) 0; (b) 1%; (c) 4%; (d) 7% 图 4 瓦斯含不同水汽量燃烧时多孔介质燃烧器内 NOx 含 量沿轴向分布 Fig.4 Axial distribution of NOx content in the porous media burner when the gases with different aqueous vapor contents are burning 在燃烧器内燃烧时,在燃烧器 0.008 m 处开始生 成 NO,然后迅速增长,在出口处 NO 质量分数 达到 0.138%. 瓦斯含不同水汽在燃烧器内燃烧时 NO 质量分数沿燃烧器轴向分布趋势相似,燃烧器 开始段一直没有 NO 生成,直到 0.06 m 处开始生 成 NO. 出口处随着瓦斯中水汽量的增大 (水汽质量 分数分别为 1%、4%和 7%),NO 质量分数分别为 0.137%、0.120%和 0.066%,可见随着瓦斯中水汽量 的增大,燃烧器中 NO 排放量逐渐减小. 由热力型 机理分析,NO 生成量主要受轴向温度分布影响. 从 图 2 可以看到瓦斯不含水汽燃烧时离入口很近处 温度就开始快速增大,因此该条件下产生 NO 的位 置比较靠前,而瓦斯含水汽燃烧时温度快速增长位 置要滞后很多,因此产生 NO 的位置比较靠后. 由 快速型机理分析,该机理产生的 NOx 量在火焰面 附近达到最大值 [24],因此在靠近火焰面附近生成 的 NOx 有一部分来自于快速型机理的作用. 由上 文可知,水汽分解产生的 H 和 OH 离子显著影响 了 NOx 的产生;从图中各条曲线可以看出在瓦斯 中加入一定量水汽燃烧后确实有助于减少 NOx 的 生成量. 然而,根据水汽量对燃烧器中温度分布的 研究表明,随着水汽量增加轴向温度整体下降,从 而降低了热效率. 为此,在考量通过增加水汽量来 降低 NOx 生成时,还得确保燃烧热效率. 2.3 水汽量对燃烧器中 CO2 和 CO 生成情况的 影响 CO2 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含量的大小是考察污 染物排放情况的重要指标. 图 5 为瓦斯含不同水汽 量燃烧时燃烧器内 CO2 含量沿轴向分布情况. 由 图可以看到,瓦斯不含水汽燃烧时 CO2 质量分数 在入口处经过快速增长达到最大值 13.5%后就一直 稳定在最大值直到燃烧器出口处. 瓦斯含不同水汽 燃烧时 CO2 含量沿轴向分布情况相似,CO2 质量 分数在入口段一直维持为零,随着瓦斯中水汽量的 增大 (水汽质量分数分别为 1%、4%和 7%,分别在 燃烧器轴向 0.056 m、0.072 m 和 0.08 m 处开始逐渐 增大,直到出口处 CO2 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分别 为 10%、9.6%和 8.8%. 此外,由图可以看出,燃烧 器中 CO2 质量分数总体随着瓦斯中水汽质量分数 增大而减少. CO 是一种有毒气体,它无色、无臭、无味极 易被忽略而致中毒. 尾气排放中若有大量 CO,将严 重威胁人体健康,为此探索燃烧时 CO 分布很重要. 图 6 为瓦斯含不同水汽量燃烧时燃烧器内 CO 含量

·138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5卷 14 的体积分数比来分析CO的变化趋势,如图7所示, ● 12 图中工况1至工况4分别对应瓦斯中水汽质量分数 °10F ,水汽质量分数为0 分别为0、1%、4%和7%的情况.由图可以看出,出 -■一水汽质量分数为1% ◆ 口处C0和CO2的体积分数随着瓦斯中水汽量的 8 ▲一水气质量分数为4% 水气质量分数为7% 增大而逐渐降低,同时出口处C0与CO2体积分 6 8 数比值分别为0.0622、0.0561、0.0518和0.0473,逐 渐变小,说明瓦斯中水汽含量增大有助于CO转化 2 为CO2,可由水汽量控制出口C0的排放浓度. 9 0.10 上◆◆ 8 0.00 0.04 0.08 0.12 0.16 0.08 m 图5瓦斯含不同水汽量燃烧时多孔介质燃烧器内CO2含 0.06 量沿轴向分布图 5 4 Fig.5 Axial distribution of CO2 content in porous media 0.04 3 burner when the gases with different aqueous vapor contents ·一出口CO体积分数 2 ·一出口CO体积分数 8 0.02 are burning 一▲一出口CO/CO,体积分数比 1J0.00 0.6 ● 3 工况 0.5 一●一水洗质量分数为0 图7 不同工况下出口处CO、CO2体积分数及其比值 ■一水汽质量分数为1% Fig.7 Volume fraction of CO and CO2 and thier ratio at 0.3 水气质量分数为4% the exit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ons ◆一 水汽质量分数为7% ◆ ◆ 0.1 3 结论 0.0 (1)随着瓦斯中水汽量增大,燃烧器轴向温度 0.00 0.04 0.08 0.12 0.16 整体降低,并呈现规律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z/m 燃烧热效率 图6瓦斯含不同水汽量燃烧时多孔介质燃烧器内CO含量 (2)燃烧器内部温度等值线图可以直观展现燃 沿轴向分布图 烧器中各点的温度情况,为燃烧器设计提供指导. Fig.6 Axial distribution of CO content in the porous media (3)瓦斯中水汽量增大降低了燃烧器中污染物 burner when the gases with different aqueous vapor contents NOz的排放,有利于环保 are burning (4)瓦斯中水汽量的增大降低了出口处C0和 沿轴向分布图,与图5对比可以发现C0沿燃烧器 CO2体积分数比,有助于C0转化为CO2,减少有 轴向分布趋势与CO2分布大致相同,不同点是C0 毒气体排放,多孔介质燃烧器在确保一定热效率情 质量分数在瓦斯不含水汽燃烧时迅速达到最大值 况下,应在燃气中维持适量水汽. 0.6%后缓慢降低并维持到稳定值0.47%.随着瓦斯中 水汽量的增大(水汽量分别为1%,4%,7%),燃烧器 参考文献 出口处C0质量分数分别为0.36%、0.32%、0.27%, 即CO质量分数总体随着瓦斯中水汽量增大而 [1]Zheng C H,Cheng L M,Li T,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降低 of low calorific gas combustion and heat transfer in porous media.J Zhejiang Univ Eng Sci,2010,44(8):1567 由于水汽量的增加,使得瓦斯在燃烧器入口处 (郑成航,程乐鸣,李涛,等.多孔介质内低热值气体燃烧 的体积分数相应降低,模拟得出的CO和CO2体积 及传热数值模拟.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4(8): 分数值不能直接用于比较.为了进一步研究随着瓦 1567) 斯中水汽量增加燃烧器内CO的排放情况,选取出 [2]Niu G Q.Prospec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of low concen- 口处C0体积分数、CO2体积分数以及C0和C02 tration gas in vitiated air at mines.Ind Saf Dust Control

· 1380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5 卷 图 5 瓦斯含不同水汽量燃烧时多孔介质燃烧器内 CO2 含 量沿轴向分布图 Fig.5 Axial distribution of CO2 content in porous media burner when the gases with different aqueous vapor contents are burning 图 6 瓦斯含不同水汽量燃烧时多孔介质燃烧器内 CO 含量 沿轴向分布图 Fig.6 Axial distribution of CO content in the porous media burner when the gases with different aqueous vapor contents are burning 沿轴向分布图,与图 5 对比可以发现 CO 沿燃烧器 轴向分布趋势与 CO2 分布大致相同,不同点是 CO 质量分数在瓦斯不含水汽燃烧时迅速达到最大值 0.6%后缓慢降低并维持到稳定值 0.47%.随着瓦斯中 水汽量的增大 (水汽量分别为 1%,4%,7%),燃烧器 出口处 CO 质量分数分别为 0.36%、0.32%、0.27%, 即 CO 质量分数总体随着瓦斯中水汽量增大而 降低. 由于水汽量的增加,使得瓦斯在燃烧器入口处 的体积分数相应降低,模拟得出的 CO 和 CO2 体积 分数值不能直接用于比较. 为了进一步研究随着瓦 斯中水汽量增加燃烧器内 CO 的排放情况,选取出 口处 CO 体积分数、CO2 体积分数以及 CO 和 CO2 的体积分数比来分析 CO 的变化趋势,如图 7 所示, 图中工况 1 至工况 4 分别对应瓦斯中水汽质量分数 分别为 0、1%、4%和 7%的情况. 由图可以看出,出 口处 CO 和 CO2 的体积分数随着瓦斯中水汽量的 增大而逐渐降低,同时出口处 CO 与 CO2 体积分 数比值分别为 0.0622、0.0561、0.0518 和 0.0473,逐 渐变小,说明瓦斯中水汽含量增大有助于 CO 转化 为 CO2,可由水汽量控制出口 CO 的排放浓度. 图 7 不同工况下出口处 CO、CO2 体积分数及其比值 Fig.7 Volume fraction of CO and CO2 and thier ratio at the exit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ons 3 结论 (1) 随着瓦斯中水汽量增大,燃烧器轴向温度 整体降低,并呈现规律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燃烧热效率. (2) 燃烧器内部温度等值线图可以直观展现燃 烧器中各点的温度情况,为燃烧器设计提供指导. (3) 瓦斯中水汽量增大降低了燃烧器中污染物 NOx 的排放,有利于环保. (4) 瓦斯中水汽量的增大降低了出口处 CO 和 CO2 体积分数比,有助于 CO 转化为 CO2,减少有 毒气体排放,多孔介质燃烧器在确保一定热效率情 况下,应在燃气中维持适量水汽. 参 考 文 献 [1] Zheng C H, Cheng L M, Li T,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ow calorific gas combustion and heat transfer in porous media. J Zhejiang Univ Eng Sci, 2010, 44(8): 1567 (郑成航, 程乐鸣, 李涛, 等. 多孔介质内低热值气体燃烧 及传热数值模拟. 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2010, 44(8): 1567) [2] Niu G Q. Prospect and utilization status of low concen￾tration gas in vitiated air at mines. Ind Saf Dust Control

第10期 代华明等:水汽对多孔介质中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 ·1381· 2002.28(3):3 media by numerical simulation.Fuel,2010,89(7):1736 (牛国庆.矿井回风流中低浓度瓦斯利用现状及前景.工业[L4 Tseng C.J Effects of hydrogen addition on methane com- 安全与环保,2002,28(3):3) bustion in a porous medium burner.Int J Hydrogen En [3]Liu F,Song Z C,Yang L,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er94.2002,27(6):699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ncentration coal mine [15]Xing D,Liu M H,Xu K.Numerical study on combustion gas in porous medium burner.Coal Technol,2009,28(11): in a porous medium with Pt catalyst.J Univ Sci Technol 95 China,2012,42(1):41 (刘方,宋正昶,杨丽,等.低浓度煤矿瓦斯在多孔介质中的 (邢丹,刘明侯,徐侃.多孔介质催化燃烧特性的数值分析. 燃烧特性试验研究.煤炭技术,2009,28(11):9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42(1):41) [4]Du L M,Xie M Z,Deng Y B.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16]Alavandi S K,Agrawal A K.Lean premixed combustion premixed combustion in inert porous media.J Eng Therm of carbon-monoxide-hydrogen-methane fuel mixtures us- Energy Power,2002,17(3):221 ing porous inert media //50th ASME Turbo-Erpo.Reno, (杜礼明,解茂昭,邓洋波.惰性多孔介质中预混合燃烧的 2005:427 研究进展.热能动力工程,2002,17(3):221) [17]Wang E Y.Study on Premiced Combustion Mechanism [5]Mujeebu M A,Abdullah M Z,Abu Bakar M Z,et al. of Fuel Gas in Gradually-varied Porous Media [Disserta- Combustion in porous media and its applications:a com- tion.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2004 prehensive survey.J Environ Manage,2009,90(8):2287 (王恩宇.气体燃料在渐变型多孔介质中的预混燃烧机理研 [6]Mujeebu M A,Abdullah M Z,Abu Bakar M Z,et al. 究[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4) Applications of porous media combustion technology:a [18]LU Z H.A study of non-Darcy flow through porous foam review.Appl Energy,2009,86(9):1365 media.Eng Mech,1998,15(2):57 [7]Mathis W M,Ellzey J L.Flame stabilization,operating (吕兆华.泡沫型多孔介质中非达西流动特性的研究.工程 range,and emissions for a methane/air porous burner. 力学,1998.15(2):57) Combust Sci Technol,2003,175(5):825 [19]Jiang H,Zhao P H,Chen Y L,et al.Experimental and [8]Wu X C,Cheng L M,Wang E Y,et al.Investigation on 2D numerical study of premixed combustion in two-layer premixed combustion in porous medium burner.Power porous medium.J Eng Thermophys,2009,30(5):893 Syst En9,2003,19(1):37 (姜海,赵平辉,陈义良,等.双层多孔介质内预混燃烧的实 (吴学成,程乐鸣,王恩宇,等。多孔介质中的预混燃烧发展 验和二维数值模拟.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30(5):893) 现状.电站系统工程,2003,19(1):37) [20]Jiang H,Zhao P H,Xu K,et al.2D simulation of combus- [9]Zheng C H,Cheng L M,Li T,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tion in porous medium.J Univ Sci Technol China,2009, of combustion fronts in porous media.Proc CSEE,2009, 39(4):385 29(5):48 (姜海,赵平辉,徐侃,等.多孔介质燃烧的二维数值模拟 (郑成航,程乐鸣,李涛,等.多孔介质燃烧火焰面特性数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39(4):385) 模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9(5):48) [21]Malcolm C J,Chase W.NIST-JANAF Thermochemical [10]Zhao P H,Chen Y L,Liu M H,et al.Numerical simula- Tables.Washington: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d the tion of laminar premixed combustion in a porous medium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for the National Institute J Combust Sci Technol,2006,12(1):46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1998 (赵平辉,陈义良,刘明侯,等.多孔介质内层流预混燃烧的 [22]Jin X Y.Low concentration coal mine gas-water two- 数值模拟.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12(1):46) phase flow introduction to safety transmission technolo- [11]Wang G Q,Cheng L M,Xu J R,et al.Simulation of gies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reciprocal porous media com- on CBM/CMM in China.Beijing;2009:187 bustion system with heat recirculation.Proc CSEE,2009. (金学玉.煤矿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技术介绍/ 29(8):26 第九届国际煤层气论坛论文集.北京,2009:187) (王关晴,程乐鸣,徐江荣,等.往复热循环多孔介质燃烧点 [23]Stephen R T.An Introduction to Combustion:Con 火特性数值模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9(8):26) cepts and Applications.New York:McGraw-Hill Sci- [12]Mujeebu M A,Abdullah M Z,Mohamad AA,et al. ence/Engineering/Math,2000 Trends in modeling of porous media combustion.Prog [24 Li Y H.Combus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Beijing: Energy Combust Sci,2010,36(6):627 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2011:125 [13]Liu H,Dong S,Li B W,et al.Parametric investigations (李永华.燃烧理论与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of premixed methane-air combustion in two-section porous 125)

第 10 期 代华明等:水汽对多孔介质中低浓度瓦斯燃烧特性的影响 1381 ·· 2002, 28(3): 3 (牛国庆. 矿井回风流中低浓度瓦斯利用现状及前景. 工业 安全与环保, 2002, 28(3): 3) [3] Liu F, Song Z C, Yang L,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ncentration coal mine gas in porous medium burner. Coal Technol, 2009, 28(11): 95 (刘方, 宋正昶, 杨丽, 等. 低浓度煤矿瓦斯在多孔介质中的 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煤炭技术, 2009, 28(11): 95) [4] Du L M, Xie M Z, Deng Y B.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premixed combustion in inert porous media. J Eng Therm Energy Power, 2002, 17(3): 221 (杜礼明, 解茂昭, 邓洋波. 惰性多孔介质中预混合燃烧的 研究进展. 热能动力工程, 2002, 17(3): 221) [5] Mujeebu M A, Abdullah M Z, Abu Bakar M Z, et al. Combustion in porous media and its applicatio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J Environ Manage, 2009, 90(8): 2287 [6] Mujeebu M A, Abdullah M Z, Abu Bakar M Z, et al. Applications of porous media combustion technology: a review. Appl Energy, 2009, 86(9): 1365 [7] Mathis W M, Ellzey J L. Flame stabilization, operating range, and emissions for a methane/air porous burner. Combust Sci Technol, 2003, 175(5): 825 [8] Wu X C, Cheng L M, Wang E Y, et al. Investigation on premixed combustion in porous medium burner. Power Syst Eng, 2003, 19(1): 37 (吴学成, 程乐鸣, 王恩宇, 等. 多孔介质中的预混燃烧发展 现状. 电站系统工程, 2003, 19(1): 37) [9] Zheng C H, Cheng L M, Li T,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mbustion fronts in porous media. Proc CSEE, 2009, 29(5): 48 (郑成航, 程乐鸣, 李涛, 等. 多孔介质燃烧火焰面特性数值 模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5): 48) [10] Zhao P H, Chen Y L, Liu M H,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aminar premixed combustion in a porous medium. J Combust Sci Technol, 2006, 12(1): 46 (赵平辉, 陈义良, 刘明侯, 等. 多孔介质内层流预混燃烧的 数值模拟.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6, 12(1): 46) [11] Wang G Q, Cheng L M, Xu J R, et al. Simulation of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reciprocal porous media com￾bustion system with heat recirculation. Proc CSEE, 2009, 29(8): 26 (王关晴, 程乐鸣, 徐江荣, 等. 往复热循环多孔介质燃烧点 火特性数值模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8): 26) [12] Mujeebu M A, Abdullah M Z, Mohamad A A, et al. Trends in modeling of porous media combustion. Prog Energy Combust Sci, 2010, 36(6): 627 [13] Liu H, Dong S, Li B W, et al. Parametric investigations of premixed methane-air combustion in two-section porous media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Fuel, 2010, 89(7): 1736 [14] Tseng C J. Effects of hydrogen addition on methane com￾bustion in a porous medium burner. Int J Hydrogen En￾ergy, 2002, 27(6): 699 [15] Xing D, Liu M H, Xu K. Numerical study on combustion in a porous medium with Pt catalyst. J Univ Sci Technol China, 2012, 42(1): 41 (邢丹, 刘明侯, 徐侃. 多孔介质催化燃烧特性的数值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2, 42(1): 41) [16] Alavandi S K, Agrawal A K. Lean premixed combustion of carbon-monoxide-hydrogen-methane fuel mixtures us￾ing porous inert media // 50th ASME Turbo-Expo. Reno, 2005: 427 [17] Wang E Y. Study on Premixed Combustion Mechanism of Fuel Gas in Gradually-varied Porous Media [Disserta￾tion].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04 (王恩宇. 气体燃料在渐变型多孔介质中的预混燃烧机理研 究 [学位论文]. 杭州:浙江大学, 2004) [18] LU Z H. A study of non-Darcy flow through porous foam ¨ media. Eng Mech, 1998, 15(2): 57 (吕兆华. 泡沫型多孔介质中非达西流动特性的研究. 工程 力学, 1998, 15(2): 57) [19] Jiang H, Zhao P H, Chen Y L, et al. Experimental and 2D numerical study of premixed combustion in two-layer porous medium. J Eng Thermophys, 2009, 30(5): 893 (姜海, 赵平辉, 陈义良, 等. 双层多孔介质内预混燃烧的实 验和二维数值模拟.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9, 30(5): 893) [20] Jiang H, Zhao P H, Xu K, et al. 2D simulation of combus￾tion in porous medium. J Univ Sci Technol China, 2009, 39(4): 385 (姜海, 赵平辉, 徐侃, 等. 多孔介质燃烧的二维数值模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9, 39(4):385) [21] Malcolm C J, Chase W. NIST-JANAF Thermochemical Tables. Washington: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d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for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1998 [22] Jin X Y. Low concentration coal mine gas-water two￾phase flow introduction to safety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BM/CMM in China. Beijing, 2009: 187 (金学玉. 煤矿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技术介绍// 第九届国际煤层气论坛论文集. 北京, 2009: 187) [23] Stephen R T. An Introduction to Combustion: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 Sci￾ence/Engineering/Math, 2000 [24] Li Y H. Combus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 2011:125 (李永华. 燃烧理论与技术.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125)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