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目标连接】 1、文体常识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文学常识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 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 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 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 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 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就是他隐居地的景色,山川秀美,清新简 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 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 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再读,熟读课文,品味文章韵律美。 3、三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 、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答谢中书 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 仙都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四读: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本文分层,写出各层大意 第一层(1-)
1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目标连接】 1、文体常识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2、文学常识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 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 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 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 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 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就是他隐居地的景色,山川秀美,清新简 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 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 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 沉鳞._____竞跃.______ 欲.界之仙都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2、 再读,熟读课文,品味文章韵律美。 3、 三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 、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答谢中书..________书.______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青林翠竹,四时..______俱._____备。晓雾 将歇.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_竞跃.______。实是欲界..______之仙都..______。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______其奇.______者。 、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读: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本文分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第一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 5、五读:初步体会文章情感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交流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 之美,你看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例:“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λ云端,明净的溪流淸 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展示提升 小组展示“合作交流”学习成果,并生生、师生再交流,提升学习成效。 四、检测反馈 1、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答谢中书书》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写景极富特色:先仰视“ 再俯视 又平看 ,最后又分 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与次同时又注意了山水的交映、晨昏的变化 等,使景物呈现处极强的立体感 (2)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两句的表达方式是 (4)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拓展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注意展开联想 和想象,100字左右
2 第三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读:初步体会文章情感.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 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例:“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提升 小组展示“合作交流”学习成果,并生生、师生再交流,提升学习成效。 四、检测反馈 1、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静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动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答谢中书书》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写景极富特色:先仰视“____________”,再俯视 “_____________”,又平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最后又分“_____”“ _____” 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与次同时又注意了山水的交映、晨昏的变化、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使景物呈现处极强的立体感。 (2)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3)“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两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4)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拓展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注意展开联想 和想象,100 字左右
1、导语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 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三峡》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 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2、句子赏析 (1)“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人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人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 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 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绚丽动人。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 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 现响,别具意趣 3、“四美”分析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 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 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4、写作思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 川之美。最后殿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 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人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 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 5、在评点中自然总结出文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 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 意溢于言表 6、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 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中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其中仰视的句子是 视的句子是 平视的句子是 文中描绘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3 1、导语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 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三峡》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 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2、句子赏析 (1)“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人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人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 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 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绚丽动人。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 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 现响,别具意趣。 3、“四美”分析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 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 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4、写作思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 川之美。最后殿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 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人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 “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 5、在评点中自然总结出文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 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 意溢于言表。 6、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 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文中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仰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俯 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平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绘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