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导学稿 27答谢中书书 班级 组名姓名预学评分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 、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 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学习重点、难点】 、品味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知识连接】 1、文体: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文学常识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 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 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 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 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就是他隐居地的景色,山川秀美, 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 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康乐,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 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 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因为性情狂傲,与朝廷发生矛盾,被 封为康乐侯,入宋,曾任永嘉郡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后受劾谪徙广州。公元433年,因人 告其谋反,被处死,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再读:自读3-5遍,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三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 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新丰镇中学 2013 学年(上)八年级语文导学稿 执笔:李莉 审核: 1 27 答谢中书书 班级 组名 姓名 预学评分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培 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知识连接】 1、文体: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文学常识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 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 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 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 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就是他隐居地的景色,山川秀美, 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 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 即谢灵运(385~433)东晋时代的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 始宁(今浙江上虞)。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又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客儿"。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 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著有《谢康乐集》(系明人辑本)。因为性情狂傲,与朝廷发生矛盾,被 封为康乐侯, 入宋,曾任永嘉郡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后受劾谪徙广州。公元 433 年,因人 告其谋反,被处死,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 沉鳞._____竞跃.______ 欲界之仙都.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 2、 再读:自读 3-5 遍,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三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 、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新丰镇中学2013学年(上)八年级语文导学稿 答谢中书 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 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思考:《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检测 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_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沉鳞_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3、古今异义 四时具备四时古义 今义 晓雾将歇歇古义 今义 夕阳欲颓颓古义 今义 【学习小结】
新丰镇中学 2013 学年(上)八年级语文导学稿 执笔:李莉 审核: 2 答谢中书________书______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青林翠竹,四时______俱_____备。 晓雾将歇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_竞跃______。 实是欲界______之仙都______。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______其奇______者。 、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检测 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答谢中书..________书.______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青林翠竹,四时..______俱._____备。 晓雾将歇.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_竞跃.______。 实是欲界..______之仙都..______。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______其奇.______者。 2、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静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动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四时具备 四时 古义 今义 晓雾将歇 歇 古义 今义 夕阳欲颓 颓 古义 今义 【学习小结】
语文导学稿 27记承天寺夜游 班级 组名 姓名 预学评分 【学习过程】 (一)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 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2、写作背景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其政敌以东坡有 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这就是有名的“乌 台诗案”。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并 不“悲伤憔悴”。《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 年了。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小片段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面任务 1、生字注音 遂() 寝( )竹柏( 藻( 荇 )相与 2、朗读:要读准字音,标出句子停顿。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我来读:我能读准字音、断好句子、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三)字词积累 1、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遂至承天寺 ③相与步于中庭 ④盖竹柏影也 ⑤积水空明 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试翻译下列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质疑问难 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下面,待在小组内解决或交由全班讨论 (五)探究 1、小组合作,翻译全文,解决疑难。 2、走进文本,深入研讨 (1)文中如何描写月景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新丰镇中学 2013 学年(上)八年级语文导学稿 执笔:李莉 审核: 3 27 记承天寺夜游 班级 组名 姓名 预学评分 【学习过程】 (一)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 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 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其政敌以东坡有 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这就是有名的“乌 台诗案”。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并 不“悲伤憔悴”。《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元丰六年(1083 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 年了。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小片段。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面任务。 1、生字注音 遂( ) 寝( ) 竹柏( ) 藻( ) 荇( ) 相与( ) 2、朗读:要读准字音,标出句子停顿。 ①念 无 与 为 乐 者,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②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水 中 藻、荇 交 横,盖 竹 柏 影 也。 ③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3、我来读:我能读准字音、断好句子、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三)字词积累: 1、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 念无与为乐者 ② 遂至承天寺 ③ 相与步于中庭 ④盖竹柏影也 ⑤积水空明 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试翻译下列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质疑问难 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写在下面,待在小组内解决或交由全班讨论。 (五)探究 1、小组合作,翻译全文,解决疑难。 2、走进文本,深入研讨: (1)文中如何描写月景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揣摩下列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为何自称“闲人”?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这个“闲”字。“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提示: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谈。) 课堂测评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 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 北宋家, 家。和父亲 弟弟 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念:2、怀民未寝寝: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闲人:4、相与步中庭相与: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6、月色入户: 7、欣然起行欣然: 起行 8、解衣欲睡解: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 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学习小结】
新丰镇中学 2013 学年(上)八年级语文导学稿 执笔:李莉 审核: 4 (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揣摩下列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为何自称“闲人”?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这个“闲”字。“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提示: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谈。) 课堂测评. 一、《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号_____。北宋____家,_____ 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怀民未寝 寝: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闲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 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6、月色入户: 7、欣然起行 欣然: 起行 8、解衣欲睡 解: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 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