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 〔重点难点阐释〕 1.体会反问的表达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 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 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 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2.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议论性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 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 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3.运用层层深入阐释观点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 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 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 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 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 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 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 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 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典型问题例析 例题〕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解析: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 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 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敬畏自然 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 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 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 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 〔重点难点阐释〕 1.体会反问的表达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 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 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 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2.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议论性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 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 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3.运用层层深入阐释观点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 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 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 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 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 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 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 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 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典型问题例析〕 〔例题〕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解析: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 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 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敬畏自然” 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 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 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 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能力分层训练〕 〔基础性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咫尺(zhi) 鲲鹏(kun) 喜形于色 站站自喜 B.篷蒿(peng)比拟(ni) 与众不同 相形见绌 C.狼藉(j) 混淆(xido) 不自量力 硕大无比 D.呐喊(na) 深邃(sui) 精巧绝纶 美味佳肴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画线的词语。 ①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相形见绌: ②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硕大无比 ③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 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咫尺: 3.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格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③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 是蓬蒿之间罢了。 ④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综合性练习〕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4-8题。 ①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②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 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 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③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 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最简单的生物。④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 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⑤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 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 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⑥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 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⑦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 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像。⑧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
〔能力分层训练〕 〔基础性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咫.尺(zhǐ) 鲲.鹏(kūn) 喜形于色 站站自喜 B.篷.蒿(pēng) 比拟.(nǐ) 与众不同 相形见绌 C.狼藉.(jí) 混淆.(xiáo) 不自量力 硕大无比 D.呐.喊(nà) 深邃.(suí) 精巧绝纶 美味佳肴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画线的词语。 ①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相形见绌: ②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硕大无比: ③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 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咫尺: 3.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格。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 ②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 ) ③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 是蓬蒿之间罢了。 ( ) ④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 ) 〔综合性练习〕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4—8 题。 ①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②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 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 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③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 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最简单的生物。④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 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⑤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 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 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⑥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 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⑦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 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像。⑧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
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 的美。⑨要造出这样的—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4.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①相形见绌( )②高深莫测( ③精巧绝伦( )④不能胜任( 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答 6.第③句中的“死”为什么加引号? 答 7.为什么把人类称为自然“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呢? 8.为上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8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阅读语段,完成9-12题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 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 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 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9.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多选) A.比喻 拟人C.排比D.夸张 10.文中的“我们”、“它们”分别指的是( A.“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一切物质 B.“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美好的物体。 C.“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除人类外的一切生物 11.作者为什么说“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 12.对“敬畏”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分析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敬畏”是尊敬并且畏惧的意思 B.“敬畏”含有敬重的意思,但更多的是恐惧 C.“敬畏”在文章中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要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 D.“敬畏”表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卑微与渺小
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 的美。⑨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4.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①相形见绌.( ) ②高深莫测.( ) ③精巧绝伦.( ) ④不能胜.任( ) 5.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答: 6.第③句中的“死”为什么加引号? 答: 7.为什么把人类称为自然“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上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阅读语段,完成 9--12 题。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 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 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 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9.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多选)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10.文中的“我们”、“它们”分别指的是( ) A.“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一切物质。 B.“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美好的物体。 C.“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除人类外的一切生物。 11.作者为什么说“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 12.对“敬畏”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分析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敬畏”是尊敬并且畏惧的意思。 B.“敬畏”含有敬重的意思,但更多的是恐惧。 C.“敬畏”在文章中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要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 D.“敬畏”表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卑微与渺小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3~16题。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 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 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 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 海。 13.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表达作者的什么观点和感情? 答 14.请举例说明人类与自然对立、征服自然的行为,并认识其不合理的一面 答 15.“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这个 比喻说明了什么? 答 16.“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 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这句话表明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 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这个宇宙到处都①(包含、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②(萌芽、雏形),到处都 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那③ (渺茫、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 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 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④(沉睡、沉默)着,一旦出场 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 13~16 题。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 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 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 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 海。 13.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表达作者的什么观点和感情? 答: 14.请举例说明人类与自然对立、征服自然的行为,并认识其不合理的一面。 答: 15.“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这个 比喻说明了什么? 答: 16.“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 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这句话表明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 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题。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 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这个宇宙到处都 ① (包含、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 ② (萌芽、雏形),到处都 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那 ③ (渺茫、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 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 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 ④ (沉睡、沉默)着,一旦出场 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 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 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 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7.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① 18.“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一句中的“它们”指的是 19.作者认为,“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句话的含义是 〔拓展性练习〕 阅读短文,完成20~23题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 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 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 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 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 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 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 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 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 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 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7.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18.“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一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 19.作者认为,“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句话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性练习〕 阅读短文,完成 20~23 题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 看书,忽然发现湖边 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 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 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 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 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 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 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
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颗成了小 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 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20.“那是一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21.比较文中加点词语“飘散”和“飘送”有何区别 答 22.“我感到诧异和震撼。”指什么? 23.生命因它的无私而值得敬畏,因它的坚强而值得敬畏,因它的博大而值得敬畏… 请你也介绍一种生命现象,来表现生命之可敬畏。 答
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 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 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20.“那是一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21.比较文中加点词语“飘散”和“飘送”有何区别? 答: 22.“我感到诧异和震撼。”指什么? 答: 23.生命因它的无私而值得敬畏,因它的坚强而值得敬畏,因它的博大而值得敬畏…… 请你也介绍一种生命现象,来表现生命之可敬畏。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