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曼海姆的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 马玉林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基于对现代社会危机的诊断,曼海姆提出要对社会进行计划重建,即“为自由而计划”。曼海姆 从历史的角度区分了自由的不同阶段,阐发了服务于社会重建计划的自由观,即把自由与计划结合起来, 在控制社会盲目力量的同时,确保最大限度的自由和自主。这种自由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 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卡尔曼海姆:重建:自由:计划 中图分类号:F0926:F120.2 文就标识码:文章编号:1001-8204(201501- 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的重要著作《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体现了其致力于“发展 种关于民主计划和社会重建的社会学”的基本努力。曼海姆的经历让人自然联想到哈耶克 他们都在20世纪30年代纳粹执政后到了英国,并且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担任教职,曼海 姆写作这本书的年代与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出版的时间也非常接近。他们都对那个时代 的社会危机进行了深刻诊断,然而他们开出的药方却截然不同:曼海姆倡导“为自由而计划”, 哈耶克坚称这是“通往奴役之路”。应该说,他们的观点看上去并没有那么水火不容,不同的 结论有不同的前提和分析方法,但是对自由的捍卫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致的。曼海姆认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处于一个失调甚至危机的时代,表现在现代民主对解决现代 大众问题的软弱无能、自由主义秩序的无计划性正在转变成无政府状态等,提出了通过人本 身的改造使得社会重建成为可能的著名论断,因为他认识到,社会的危机归根结底是人的危 机,而改造人的问题就是改造其思维与行动,计划是思维和行动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于是社 会重建应通过计划进行控制。然而在实现“为自由而计划”的过程中,必须严肃关注自由问题 比如在新的社会时代应当倡导一种什么样的自由观念,自由是否会受到计划的压制,如何确 保最大程度的自由等。 、曼海姆自由观的预设 曼海姆是在他的社会批判和重建理论中论及自由问题的,因为无论是现代社会的重建还 是人的改造,都无法绕过自由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哲学问题。曼海姆的自由观颇有特色,几 乎难以找到与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联系,但是还是可以从曼海姆的宏大论证中析出几个关于 其自由观念的预设。 (一)自由与人类思维和行动水平相适应 曼海姆的社会理论目的在于探求和说明与现代社会相匹配的思维和行动模式,在这里仍 然贯彻了基于其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境况决定论”,即思维终究是由社会境况所决定的[]l 由于思维的形式和内容是随着人们思考的情境而变化,思维于是可以成为工具意义的东西 思维与行动有必然的联系,它们又关乎自由的范围。曼海姆通过对人类思维史的考察,区分 出了人类思维和行动的三个类型或阶段:偶然发现、发明和计划。以这三个阶段为主线,曼 海姆分别考察了三个不同阶段中社会控制的不同和自由形式的不同。(1)最早的是“偶然发 收稿日期:20149 作者简介:马玉林(1975-),男,山东临沂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 济哲学 基金项目:本文受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及其变迁研究 (CXJ-2013-424)资助
1 卡尔·曼海姆的自由观及其当代启示 马玉林 (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基于对现代社会危机的诊断,曼海姆提出要对社会进行计划重建,即“为自由而计划”。曼海姆 从历史的角度区分了自由的不同阶段,阐发了服务于社会重建计划的自由观,即把自由与计划结合起来, 在控制社会盲目力量的同时,确保最大限度的自由和自主。这种自由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 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卡尔·曼海姆;重建;自由;计划 中图分类号:F092.6 ;F120.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1-8204(2015)01- 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的重要著作《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体现了其致力于“发展一 种关于民主计划和社会重建的社会学”的基本努力。曼海姆的经历让人自然联想到哈耶克, 他们都在 20 世纪 30 年代纳粹执政后到了英国,并且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担任教职,曼海 姆写作这本书的年代与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出版的时间也非常接近。他们都对那个时代 的社会危机进行了深刻诊断,然而他们开出的药方却截然不同:曼海姆倡导“为自由而计划”, 哈耶克坚称这是“通往奴役之路”。应该说,他们的观点看上去并没有那么水火不容,不同的 结论有不同的前提和分析方法,但是对自由的捍卫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致的。曼海姆认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处于一个失调甚至危机的时代,表现在现代民主对解决现代 大众问题的软弱无能、自由主义秩序的无计划性正在转变成无政府状态等,提出了通过人本 身的改造使得社会重建成为可能的著名论断,因为他认识到,社会的危机归根结底是人的危 机,而改造人的问题就是改造其思维与行动,计划是思维和行动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于是社 会重建应通过计划进行控制。然而在实现“为自由而计划”的过程中,必须严肃关注自由问题, 比如在新的社会时代应当倡导一种什么样的自由观念,自由是否会受到计划的压制,如何确 保最大程度的自由等。 一、曼海姆自由观的预设 曼海姆是在他的社会批判和重建理论中论及自由问题的,因为无论是现代社会的重建还 是人的改造,都无法绕过自由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哲学问题。曼海姆的自由观颇有特色,几 乎难以找到与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联系,但是还是可以从曼海姆的宏大论证中析出几个关于 其自由观念的预设。 (一)自由与人类思维和行动水平相适应 曼海姆的社会理论目的在于探求和说明与现代社会相匹配的思维和行动模式,在这里仍 然贯彻了基于其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境况决定论”,即思维终究是由社会境况所决定的[1]。 由于思维的形式和内容是随着人们思考的情境而变化,思维于是可以成为工具意义的东西, 思维与行动有必然的联系,它们又关乎自由的范围。曼海姆通过对人类思维史的考察,区分 出了人类思维和行动的三个类型或阶段:偶然发现、发明和计划。以这三个阶段为主线,曼 海姆分别考察了三个不同阶段中社会控制的不同和自由形式的不同。(1)最早的是“偶然发 收稿日期:2014-9-22 作者简介:马玉林(1975- ),男,山东临沂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 济哲学。 基金项目:本文受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及其变迁研究” (CXJJ-2013-424)资助
现”阶段,自由表现为对环境的直接作用和对环境刺激的反作用。作为这种作用和反作用的 结果,某些惯例成为人们应对世界的方式,它们被偶然采用,由于有效并通过人的记忆而保 存下来。此时社会控制是自发实现的,社会习俗体现着共同体非理性的道德感。这种境况下 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自由,此时的自由意味着一个人随心所欲地运用自己的躯体,自我表现 的自由为人们所重视。(2)其后进入“发明”阶段,人们通过对世界的反思,积累了大量的关 于工具及其组合应用的知识,学会了使自身越来越有能力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也就是说人 们日益增加着对相对于实现终极目标而言的中介目标的控制,这种控制就是自由的表现。但 在通过发展技术而摆脱自然束缚的同时,人们又遭遇新的依赖形式—一合作所必须的社会强 制,也就是说,在免于环境暴力的过程中,人们创造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对人的控制。在 这个阶段,必须放弃以往的自由,也就是放弃身体的很多自发性这种初始形式的自由,学会 了自我约束以及与其他人的协调,这使人对物质环境有了更大的控制,迫使人们改变对自由 的观念,身体的行动自由不再是重要的,那只是初级的自由,现在重要的是为自己创造财富 和建立自己事业的自由。(3)第三个阶段就是“计划”,也就是曼海姆所指认的最高阶段。在 这个阶段,不仅思考个别和有限的目标,而且要了解这些目标对更为广泛的目标最终有什么 作用,基于中央控制能够更频繁的实施干预,社会上各种起作用的力量都会得到自觉的控制 曼海姆指出,自由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获得了新的形式,“一旦所有影响人类行为的手段已获 得了协调,为自由而计划便是保持自由的唯一逻辑形式”。[2](316)此时的自由只有当它得 到计划的保障时才能存在。鉴于这个社会的机会需要保持统一性,因此重点不是限制计划者 的权力,而是通过计划来保障自由的存在,否则就会重演前一阶段竞争和相互控制的状态 (二)关注实质自由的发展 曼海姆的社会批判和社会重建理论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正是在看到了普遍的民主 失败、自由主义秩序坠落到无政府状态的危险以及自由放任原则导致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混乱 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其救治方案的。具体到自由领域,上述研究思路和倾向使得曼海姆把注 意力放在具体社会情境下的实质自由上,因此,他无意建构一个无所不包的革命性的自由理 论,而是在处理当今大众社会面临的重要危机的方案中凸显对群体和个人现实自由的关切 对自由含义的传统解释,最有影响力者莫过于伯林的消极自由,“它回答这个问题:‘主体( 个人或人的群体)被允许或必须被允许不受别人干涉地做他有能力做的事、成为他愿意成为 的人的那个领域是什么?”3](P170)曼海姆则拒绝这样的抽象解释方式,并且认为仿效以往 时代的自由观是理解时代问题和转变行动类型的障碍,因为在现代社会,自由就必须被视为 在已经被计划的社会结构内如何创造自由的问题,相对于自由主义的抽象概念,这实乃是 个非常具体的问题。自由的形式只能根据给定的社会以及存在于其中的社会技术而定,因而 他关注具体自由,自由的实际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技术水平。同时特别需要注意的 是,现代社会结构下有计划的自由出现了,却不意味着所有早期的自由形式都必须被消除 因为向更高的社会水准演进并不排斥保存以前的行动、思想和自由的类型。而且曼海姆认为, 有计划地保留古老的自由,可以防止计划中过大的教条主义。比如,在发明阶段活动的自由 无论如何都会在有计划的社会予以保留。这种对自由的包容,从根本上保证了小群体的首创 原则(即小群体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原则),从而可以削弱过大的中央集权的倾向,防止官僚 制对自由的压制,并有助于计划当局对环境的了解 (三)对非理性的理性控制有利于自由发展 与韦伯一样,曼海姆也基于理性主义把现代社会看做是一个理性化的社会。然而社会的 全面理性化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大众社会普遍理性化对冲动的压抑助长了非理性成长以及 情感自由被理性化剥夺等问题。曼海姆在阐述当代社会中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时指出人的能 力的不均衡发展以及该不均衡无法维持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际上这也是现代性带来的 某些隐忧,这种人的能力的不均衡发展,表现在现代技术对自然控制上的发展大大超过了人
2 现”阶段,自由表现为对环境的直接作用和对环境刺激的反作用。作为这种作用和反作用的 结果,某些惯例成为人们应对世界的方式,它们被偶然采用,由于有效并通过人的记忆而保 存下来。此时社会控制是自发实现的,社会习俗体现着共同体非理性的道德感。这种境况下 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自由,此时的自由意味着一个人随心所欲地运用自己的躯体,自我表现 的自由为人们所重视。(2)其后进入“发明”阶段,人们通过对世界的反思,积累了大量的关 于工具及其组合应用的知识,学会了使自身越来越有能力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也就是说人 们日益增加着对相对于实现终极目标而言的中介目标的控制,这种控制就是自由的表现。但 在通过发展技术而摆脱自然束缚的同时,人们又遭遇新的依赖形式——合作所必须的社会强 制,也就是说,在免于环境暴力的过程中,人们创造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对人的控制。在 这个阶段,必须放弃以往的自由,也就是放弃身体的很多自发性这种初始形式的自由,学会 了自我约束以及与其他人的协调,这使人对物质环境有了更大的控制,迫使人们改变对自由 的观念,身体的行动自由不再是重要的,那只是初级的自由,现在重要的是为自己创造财富 和建立自己事业的自由。(3)第三个阶段就是“计划”,也就是曼海姆所指认的最高阶段。在 这个阶段,不仅思考个别和有限的目标,而且要了解这些目标对更为广泛的目标最终有什么 作用,基于中央控制能够更频繁的实施干预,社会上各种起作用的力量都会得到自觉的控制。 曼海姆指出,自由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获得了新的形式,“一旦所有影响人类行为的手段已获 得了协调,为自由而计划便是保持自由的唯一逻辑形式”。[2](316) 此时的自由只有当它得 到计划的保障时才能存在。鉴于这个社会的机会需要保持统一性,因此重点不是限制计划者 的权力,而是通过计划来保障自由的存在,否则就会重演前一阶段竞争和相互控制的状态。 (二)关注实质自由的发展 曼海姆的社会批判和社会重建理论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正是在看到了普遍的民主 失败、自由主义秩序坠落到无政府状态的危险以及自由放任原则导致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混乱 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其救治方案的。具体到自由领域,上述研究思路和倾向使得曼海姆把注 意力放在具体社会情境下的实质自由上,因此,他无意建构一个无所不包的革命性的自由理 论,而是在处理当今大众社会面临的重要危机的方案中凸显对群体和个人现实自由的关切。 对自由含义的传统解释,最有影响力者莫过于伯林的消极自由,“它回答这个问题:‘主体(一 个人或人的群体)被允许或必须被允许不受别人干涉地做他有能力做的事、成为他愿意成为 的人的那个领域是什么?’”[3](P170)曼海姆则拒绝这样的抽象解释方式,并且认为仿效以往 时代的自由观是理解时代问题和转变行动类型的障碍,因为在现代社会,自由就必须被视为 在已经被计划的社会结构内如何创造自由的问题,相对于自由主义的抽象概念,这实乃是一 个非常具体的问题。自由的形式只能根据给定的社会以及存在于其中的社会技术而定,因而 他关注具体自由,自由的实际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技术水平。同时特别需要注意的 是,现代社会结构下有计划的自由出现了,却不意味着所有早期的自由形式都必须被消除, 因为向更高的社会水准演进并不排斥保存以前的行动、思想和自由的类型。而且曼海姆认为, 有计划地保留古老的自由,可以防止计划中过大的教条主义。比如,在发明阶段活动的自由 无论如何都会在有计划的社会予以保留。这种对自由的包容,从根本上保证了小群体的首创 原则(即小群体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原则),从而可以削弱过大的中央集权的倾向,防止官僚 制对自由的压制,并有助于计划当局对环境的了解。 (三)对非理性的理性控制有利于自由发展 与韦伯一样,曼海姆也基于理性主义把现代社会看做是一个理性化的社会。然而社会的 全面理性化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大众社会普遍理性化对冲动的压抑助长了非理性成长以及 情感自由被理性化剥夺等问题。曼海姆在阐述当代社会中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时指出人的能 力的不均衡发展以及该不均衡无法维持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际上这也是现代性带来的 某些隐忧,这种人的能力的不均衡发展,表现在现代技术对自然控制上的发展大大超过了人
的道德力量的发展,以及在社会秩序和社会控制的知识方面的发展,从而导致产生某些不可 控的后果或危机,因为此时人类已经能够利用发明创造最现代产物满足原始的冲动和动机 从深层来看,这或许会导致当代社会秩序的崩溃。与这种人的能力发展“一般不均衡”并存的, 还有一种“社会不均衡”,即人类社会中理性和道德能力在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分配的不平均, 这导致社会中精英和群众的分裂,同样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显然,这两种不均衡之所以危 及社会稳定,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因为它们对社会结构的形塑广泛压制了自由。另外大众社会 产生了乌合之众所特有的非理性和情感的爆发,这是一种未经升华的精神能量的积聚,每时 每刻都有摧毁社会生活整个机器的危险。因此,曼海姆认为,在大众社会阶段,除了通过教 育培养社会成员的理性自控能力之外,必须重视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意味着制定对非理性的 理性控制计划。这种计划建立在对非理性的认知基础上,不会剥夺非理性的特殊魅力或对它 造成压制。总之,理性控制下社会技术的进步倾向于增加人的自由,而不是压制人的自由 因为人的知识越多,就能够越加清楚地认识到,社会技术的改进意味着可以掌握比以往任何 时候更多的原始资料,更好的技能并非导致我们变得非人性,而是相反,让我们在更深层的 意义上成为人。 二、计划之下的自由 曼海姆“为自由而计划”的方案,核心思想就是把自由和计划结合起来,对于他来说,计 划是一种对社会情境的干预,是建立在对结构的相互联系进行把握的基础上,既不是专制或 极权主义形式,也不是古典自由主义形式,它是在控制盲目力量的同时,允许最大限度的自 由和自主的存在 在曼海姆勾画的这个计划社会中,自由将会以什么样的面孔存在呢?自由是曼海姆提出 用于抵抗现代社会种种势力的重要价值:“对自由的真正理解是行动的前奏”。对这一关键问 题,曼海姆认为,社会计划意味着用理性控制非理性,这种计划基于对非理性的深思熟虑, 它并不会制造非理性,一个确有计划的社会并不要求牺牲真正的自由或民主自决的思想。下 面将对曼海姆计划之下的自由形式进行探讨 (一)集体主义的自由观 曼海姆无论是分析社会危机产生的根源还是提出重建社会的计划方法,都着眼于一种 集体主义或群体的视角,而不是从抽象的个人主义的视角。这种方法必然给他的自由观确定 了界限,因此,他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自由观。如前所述,曼海姆敏锐捕捉到了 不同社会境况对人的思维和行动类型的影响,他通过提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增 加和准确认识到社会塑造人的整体化倾向来说明在不同社会自由结构状态的不同。在曼海姆 看来,自由主义时代已经是过去的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人的活动领域是相互区隔的,以 至于在不同的活动领域出现了经济人、宗教人、政治人等行动模式,这些领域在空间上是并 存的,但同时却没有对人产生影响,社会主体于是得以在各种角色空间中不停转换着。因此 人的活动领域的区隔产生了人特定活动的单纯性,其中便生发了自由的个人主义本位。在社 会发展的新阶段,诸领域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了,一个整体上全面影响各领域的制度系统促成 了这种各领域的融合,其结果是旧有的行动原则也被更新,社会因素的统一导向从更大的范 围看待自由,计划的社会控制下的自由形式被替换为整体本位的。曼海姆还通过探索社会道 德中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社会原因,提炼出两种用以判断道德变化及其对实际事务影响的标 准——人们的预见范围及其责任感的范围。基本上,这两个范围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演化的 特征。曼海姆由此把道德理性化的历史区分为部落团结、个体竞争以及大群体的再整合三个 阶段,当今的世界就是大群体时代,“其中,至今仍然在日益分离的个人不得不放弃其私利 服从更大的社会单位的利益”。[2]P31)区别于个体竞争的世界,一种新的群体团结的态度代 替了社会个体之间竞争行动所产生的态度。与个体竞争阶段不同,社会个体开始理解社会事
3 的道德力量的发展,以及在社会秩序和社会控制的知识方面的发展,从而导致产生某些不可 控的后果或危机,因为此时人类已经能够利用发明创造最现代产物满足原始的冲动和动机, 从深层来看,这或许会导致当代社会秩序的崩溃。与这种人的能力发展“一般不均衡”并存的, 还有一种“社会不均衡”,即人类社会中理性和道德能力在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分配的不平均, 这导致社会中精英和群众的分裂,同样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显然,这两种不均衡之所以危 及社会稳定,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因为它们对社会结构的形塑广泛压制了自由。另外大众社会 产生了乌合之众所特有的非理性和情感的爆发,这是一种未经升华的精神能量的积聚,每时 每刻都有摧毁社会生活整个机器的危险。因此,曼海姆认为,在大众社会阶段,除了通过教 育培养社会成员的理性自控能力之外,必须重视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意味着制定对非理性的 理性控制计划。这种计划建立在对非理性的认知基础上,不会剥夺非理性的特殊魅力或对它 造成压制。总之,理性控制下社会技术的进步倾向于增加人的自由,而不是压制人的自由。 因为人的知识越多,就能够越加清楚地认识到,社会技术的改进意味着可以掌握比以往任何 时候更多的原始资料,更好的技能并非导致我们变得非人性,而是相反,让我们在更深层的 意义上成为人。 二、计划之下的自由 曼海姆“为自由而计划”的方案,核心思想就是把自由和计划结合起来,对于他来说,计 划是一种对社会情境的干预,是建立在对结构的相互联系进行把握的基础上,既不是专制或 极权主义形式,也不是古典自由主义形式,它是在控制盲目力量的同时,允许最大限度的自 由和自主的存在。 在曼海姆勾画的这个计划社会中,自由将会以什么样的面孔存在呢?自由是曼海姆提出 用于抵抗现代社会种种势力的重要价值:“对自由的真正理解是行动的前奏”。对这一关键问 题,曼海姆认为,社会计划意味着用理性控制非理性,这种计划基于对非理性的深思熟虑, 它并不会制造非理性,一个确有计划的社会并不要求牺牲真正的自由或民主自决的思想。下 面将对曼海姆计划之下的自由形式进行探讨。 (一)集体主义的自由观 曼海姆无论是分析社会危机产生的根源还是提出重建社会的计划方法,都着眼于一种 集体主义或群体的视角,而不是从抽象的个人主义的视角。这种方法必然给他的自由观确定 了界限,因此,他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的自由观。如前所述,曼海姆敏锐捕捉到了 不同社会境况对人的思维和行动类型的影响,他通过提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增 加和准确认识到社会塑造人的整体化倾向来说明在不同社会自由结构状态的不同。在曼海姆 看来,自由主义时代已经是过去的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人的活动领域是相互区隔的,以 至于在不同的活动领域出现了经济人、宗教人、政治人等行动模式,这些领域在空间上是并 存的,但同时却没有对人产生影响,社会主体于是得以在各种角色空间中不停转换着。因此, 人的活动领域的区隔产生了人特定活动的单纯性,其中便生发了自由的个人主义本位。在社 会发展的新阶段,诸领域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了,一个整体上全面影响各领域的制度系统促成 了这种各领域的融合,其结果是旧有的行动原则也被更新,社会因素的统一导向从更大的范 围看待自由,计划的社会控制下的自由形式被替换为整体本位的。曼海姆还通过探索社会道 德中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社会原因,提炼出两种用以判断道德变化及其对实际事务影响的标 准——人们的预见范围及其责任感的范围。基本上,这两个范围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演化的 特征。曼海姆由此把道德理性化的历史区分为部落团结、个体竞争以及大群体的再整合三个 阶段,当今的世界就是大群体时代,“其中,至今仍然在日益分离的个人不得不放弃其私利, 服从更大的社会单位的利益”。[2](P31)区别于个体竞争的世界,一种新的群体团结的态度代 替了社会个体之间竞争行动所产生的态度。与个体竞争阶段不同,社会个体开始理解社会事
件的相互依赖性和洞察整个社会机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利益并没有被抹煞,而是 个体学会把自己利益系于整个社会,必要时甚至可以放弃局部利益,以此保全社会和经济系 统,最终保障个体的根本利益。曼海姆还提出通过教育等方式来寻求变化社会中新共同体获 得必要的观点统一,这都表现了他着力建构其群体本位的自由观的努力 (二)拒斥自由放任原则和倡导理性建构 基于曼海姆的一贯理路,自由以及类似的文化概念都要随社会情境变迁不断得到重新 界定:“所有的观念都必须描述为历史性的,因为它们本质上植根于时代的文化背景之中 并随着这些概念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应的伦理和心理的变化而改变。”[2]P8)在社会面临的不 是暂时的不稳定而是结构的根本性变迁的时代,现代社会的技术基础和结构基础已经完全改 变,而同时认识到现代社会失调的主要原因是自由放任原则和无计划调节原则间的冲突。尽 管存在计划对自由的压制和对专制的助长的疑虑,还是应当作出计划这一重要抉择。在新的 大众社会,必须依赖新的社会技术,无论这种技术是物质的还是心理的,而传统的自由社会 尚未为此做好充分准备。在曼海姆看来,“从效率的观点看,自由主义的技术浪费了巨大的 能量,由于其缺乏计划,它以一只手的削弱甚至摧毁了它以另一只手得来的效果”。[2](P202) 显然,曼海姆对于计划的设计,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建构主义人为理性设计的思路, 不可避免地受到哈耶克的批评,在哈耶克看来,曼海姆的方案打开了“通往奴役之路”,因为 计划不但难以作为对抗极权主义的工具,相反,它本身构成了通往极权主义国家之路的重要 步骤。为了实行计划体制,计划当局必然将不被广泛认可的某种价值标准强加于社会大众, 由于没有共同的价值标准,专制权力不可避免地倾向于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扩展。因此, 哈耶克认为,只有将民主与自由市场制度结合起来,才可能存在选择的自由。实际上,曼海 姆推演其为了自由的计划理论时,已经对那种专制权力的扩展趋势有所警惕,所以才始终强 调自由在其计划框架中的关键地位。其次,曼海姆的为了自由而计划,并非计划控制一切的 社会和经济秩序,他的重点在于一种社会控制技术或策略,这些技术或策略建立在深思熟虑 的基础上,因此,民主共同体才能作为一个自由共同体得以保存,而不是作为一个追求自我 的个人的集合体这样的个人不断地屈从于大众与大众势力。也就是说,通过自由共同体的保 全力量,消除了原子化的个人其自由被大众势力剥夺的危险。 (三)不得以自由为代价而获得秩序 如前所述,在自由民主社会,计划被赋予了新的不同的含义,即并非用计划去谋取 致的服从,而是谋求各种社会技术的协调。没有计划是不行的,因为在这样的自由大众社会 各种机构、各种社会技术手段不可能避免地陷入无序竞争,最终导致社会失序,传统的自由 主义已经无法应对这些危机。因此,曼海姆强调,“在这个集体性的时代,真正的自由主义 必须作为一种补充而起作用,这暗示每一种计划和社会技术都可能培养个性,但不准以自由 为代价获得秩序”。[2(P208)这实际上是对计划理念的一种限制性规定,体现了曼海姆对于 计划之下的自由可能遭受的压制的重要关切。在曼海姆看来,计划作为一种影响人类行为的 技术发明,是非人性的,它本身没有善恶,其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使用目的:;而且,这 种社会技术的扩展使用可以带给人某种权力,从而就有被人们滥用的危险,滥用的极端形式 则表现为一致顺从的计划,最终导致对人的束缚乃至奴役。而在一个民主的国家里,计划理 应得到重新界定的意义,因此与计划相联系的不再是一致顺从,而是与种种社会技术手段相 和谐这个意义上的协调发生联系。曼海姆倡导的计划决心使用新的模式来取代旧的传统顺从 模式,培养和获得一种新的价值观,包括与社会其他成员的认同、集体的职责,以及拥有共 同背景的必要性,从而曼海姆深信有能力创造机会以促进人格的成长。“一个有计划的社会 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并不要求牺牲我们的真正自由或民主自决的思想。2P4)实际上,计划 词意味着标准化和压制自发性这样的观念,起源于无约束的自由主义阶段社会力量的专横 暴虐,因为各种社会力量争夺统治权的无序竞争必然引起对社会技术极权控制和垄断的愿
4 件的相互依赖性和洞察整个社会机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利益并没有被抹煞,而是 个体学会把自己利益系于整个社会,必要时甚至可以放弃局部利益,以此保全社会和经济系 统,最终保障个体的根本利益。曼海姆还提出通过教育等方式来寻求变化社会中新共同体获 得必要的观点统一,这都表现了他着力建构其群体本位的自由观的努力。 (二)拒斥自由放任原则和倡导理性建构 基于曼海姆的一贯理路,自由以及类似的文化概念都要随社会情境变迁不断得到重新 界定:“所有的观念都必须描述为历史性的,因为它们本质上植根于时代的文化背景之中, 并随着这些概念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应的伦理和心理的变化而改变。”[2](P8)在社会面临的不 是暂时的不稳定而是结构的根本性变迁的时代,现代社会的技术基础和结构基础已经完全改 变,而同时认识到现代社会失调的主要原因是自由放任原则和无计划调节原则间的冲突。尽 管存在计划对自由的压制和对专制的助长的疑虑,还是应当作出计划这一重要抉择。在新的 大众社会,必须依赖新的社会技术,无论这种技术是物质的还是心理的,而传统的自由社会 尚未为此做好充分准备。在曼海姆看来,“从效率的观点看,自由主义的技术浪费了巨大的 能量,由于其缺乏计划,它以一只手的削弱甚至摧毁了它以另一只手得来的效果”。[2](P202) 显然,曼海姆对于计划的设计,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建构主义人为理性设计的思路, 不可避免地受到哈耶克的批评,在哈耶克看来,曼海姆的方案打开了“通往奴役之路”,因为 计划不但难以作为对抗极权主义的工具,相反,它本身构成了通往极权主义国家之路的重要 步骤。为了实行计划体制,计划当局必然将不被广泛认可的某种价值标准强加于社会大众, 由于没有共同的价值标准,专制权力不可避免地倾向于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扩展。因此, 哈耶克认为,只有将民主与自由市场制度结合起来,才可能存在选择的自由。实际上,曼海 姆推演其为了自由的计划理论时,已经对那种专制权力的扩展趋势有所警惕,所以才始终强 调自由在其计划框架中的关键地位。其次,曼海姆的为了自由而计划,并非计划控制一切的 社会和经济秩序,他的重点在于一种社会控制技术或策略,这些技术或策略建立在深思熟虑 的基础上,因此,民主共同体才能作为一个自由共同体得以保存,而不是作为一个追求自我 的个人的集合体这样的个人不断地屈从于大众与大众势力。也就是说,通过自由共同体的保 全力量,消除了原子化的个人其自由被大众势力剥夺的危险。 (三)不得以自由为代价而获得秩序 如前所述,在自由民主社会,计划被赋予了新的不同的含义,即并非用计划去谋取一 致的服从,而是谋求各种社会技术的协调。没有计划是不行的,因为在这样的自由大众社会, 各种机构、各种社会技术手段不可能避免地陷入无序竞争,最终导致社会失序,传统的自由 主义已经无法应对这些危机。因此,曼海姆强调,“在这个集体性的时代,真正的自由主义 必须作为一种补充而起作用,这暗示每一种计划和社会技术都可能培养个性,但不准以自由 为代价获得秩序”。[2](P208)这实际上是对计划理念的一种限制性规定,体现了曼海姆对于 计划之下的自由可能遭受的压制的重要关切。在曼海姆看来,计划作为一种影响人类行为的 技术发明,是非人性的,它本身没有善恶,其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使用目的;而且,这 种社会技术的扩展使用可以带给人某种权力,从而就有被人们滥用的危险,滥用的极端形式 则表现为一致顺从的计划,最终导致对人的束缚乃至奴役。而在一个民主的国家里,计划理 应得到重新界定的意义,因此与计划相联系的不再是一致顺从,而是与种种社会技术手段相 和谐这个意义上的协调发生联系。曼海姆倡导的计划决心使用新的模式来取代旧的传统顺从 模式,培养和获得一种新的价值观,包括与社会其他成员的认同、集体的职责,以及拥有共 同背景的必要性,从而曼海姆深信有能力创造机会以促进人格的成长。“一个有计划的社会 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并不要求牺牲我们的真正自由或民主自决的思想。”[2](P4)实际上,计划 一词意味着标准化和压制自发性这样的观念,起源于无约束的自由主义阶段社会力量的专横 暴虐,因为各种社会力量争夺统治权的无序竞争必然引起对社会技术极权控制和垄断的愿
望,以及相应的混乱行动 (四)计划下如何保证自由 在曼海姆看来,他所诊断出的那些现代社会的病理现象以及其引发的危机,决不是 个暂时现象,它们乃是根源于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迁。这种变迁是基础性和深刻的,它不仅 仅是技术基础的变迁,而且还是社会结构基础的变迁,也就是说,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看,自 由放任的时代永久性结束了,自由放任的方案已经消失在目前的社会控制工具箱里,计划是 不可避免的选择,这是现代社会提供的社会控制技术。曼海姆自称为一个唯实论者,乌托邦 式的预言和意识形态式的辩护在他看来都亳无意义,必须通过社会学的分析来解释什么样的 自由和民主在变化了的社会系统中存在。既然计划成为社会的原则,而且计划通常被看做与 极权统治联系在一起,那么一个计划的社会系统似乎与自由是冲突的。如前所述,曼海姆坚 定地认为一个有计划的社会系统并不要求牺牲真正的自由或民主自决思想,相反,计划就是 为自由而计划”,即计划不是抑制大众的自由,而是防止那种无约束的自由主义所可能导致 的大众自由的丧失。计划之下对自由的保障是通过如下进路实现的:(1)与自由主义的解决 方案不同,计划之下的自由并不是靠约束权力来实现的,因此曼海姆对“计划计划者”的问题 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无法明确告诉我们,由谁来领导那些管理者,又有谁来计划那些 计划者[4]。从曼海姆暗含的意图来看,他更愿意将角色诉诸精英群体,他对培养出一批具 有理性和道德能力并为社会行动承担责任的精英抱有乐观态度。(2)在能够整体协调的社会 技术系统下,能够构筑一个允许自决的领域。也就是说,由于计划代表的现代社会技术更能 够为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保护,那么也就有能力为促进人格的成长创造机会,或者有能力维护 个为创造性和个性提供最大机会的领域。曼海姆坚信社会技术的发展并不必然导致过度干 预,因为这种情况下计划者能够审慎地拒绝干预许多领域。(3)关于保障自由,曼海姆还提 出很重要的一点,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民主控制导入计划社会,虽然这是一种较为间接的 途径。这种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兼容了某种制度性的保护措施的计划,从而使得民主控制能 够得以维护。 三、曼海姆自由观对我国市场转型的启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本身就是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成功典范 在吸收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合理内核的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有 许多自己的特质,特别是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机制的关系。曼海姆与计划结合的自由观 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显然可以产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手段的运行进行反思 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中,市场作为主导性的资源配置机制 得到了肯定,而作为另一端的计划手段却似乎被当做旧体制的象征而被冷落。如果不对计划 手段的运用进行必要反思,澄清对计划手段的一些误读,就很难真正发挥计划手段作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也就无从体现。曼海姆理论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力图在自由市场制 度框架下构筑计划图景,这也是在看到了计划在集权体制和官僚制度下被错误演绎的现实之 后来重新审视计划的。对他来说,计划本身的价值是不能否认的,问题只是需要克服计划的 负面倾向。我们对计划的反思也要立足于这个基础。跟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计划要面对众多有独立法律产权关系和独立利益诉求的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这些 市场主体所有制成分复杂,规模各异,并且其身份都已经得到法律确认,如果仍然固守计划 经济时代的计划思维,结果只能对市场制度形成破坏。因此,计划手段的运用,应更多考虑 市场主体的情况及其对计划的反应:“问题在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选择计划调节 方式时,如何事先考虑企业行为的特征,如何考虑某种计划调节方式与政策实施后,企业可 能会采取什么行为或采取何种对策,从而对计划调节的实施效果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使计划
5 望,以及相应的混乱行动。 (四)计划下如何保证自由 在曼海姆看来,他所诊断出的那些现代社会的病理现象以及其引发的危机,决不是一 个暂时现象,它们乃是根源于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迁。这种变迁是基础性和深刻的,它不仅 仅是技术基础的变迁,而且还是社会结构基础的变迁,也就是说,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看,自 由放任的时代永久性结束了,自由放任的方案已经消失在目前的社会控制工具箱里,计划是 不可避免的选择,这是现代社会提供的社会控制技术。曼海姆自称为一个唯实论者,乌托邦 式的预言和意识形态式的辩护在他看来都毫无意义,必须通过社会学的分析来解释什么样的 自由和民主在变化了的社会系统中存在。既然计划成为社会的原则,而且计划通常被看做与 极权统治联系在一起,那么一个计划的社会系统似乎与自由是冲突的。如前所述,曼海姆坚 定地认为一个有计划的社会系统并不要求牺牲真正的自由或民主自决思想,相反,计划就是 “为自由而计划”,即计划不是抑制大众的自由,而是防止那种无约束的自由主义所可能导致 的大众自由的丧失。计划之下对自由的保障是通过如下进路实现的:(1)与自由主义的解决 方案不同,计划之下的自由并不是靠约束权力来实现的,因此曼海姆对“计划计划者”的问题 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无法明确告诉我们,由谁来领导那些管理者,又有谁来计划那些 计划者[4]。从曼海姆暗含的意图来看,他更愿意将角色诉诸精英群体,他对培养出一批具 有理性和道德能力并为社会行动承担责任的精英抱有乐观态度。(2)在能够整体协调的社会 技术系统下,能够构筑一个允许自决的领域。也就是说,由于计划代表的现代社会技术更能 够为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保护,那么也就有能力为促进人格的成长创造机会,或者有能力维护 一个为创造性和个性提供最大机会的领域。曼海姆坚信社会技术的发展并不必然导致过度干 预,因为这种情况下计划者能够审慎地拒绝干预许多领域。(3)关于保障自由,曼海姆还提 出很重要的一点,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民主控制导入计划社会,虽然这是一种较为间接的 途径。这种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兼容了某种制度性的保护措施的计划,从而使得民主控制能 够得以维护。 三、曼海姆自由观对我国市场转型的启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本身就是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成功典范。 在吸收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合理内核的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有 许多自己的特质,特别是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机制的关系。曼海姆与计划结合的自由观 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显然可以产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手段的运行进行反思 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中,市场作为主导性的资源配置机制 得到了肯定,而作为另一端的计划手段却似乎被当做旧体制的象征而被冷落。如果不对计划 手段的运用进行必要反思,澄清对计划手段的一些误读,就很难真正发挥计划手段作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也就无从体现。曼海姆理论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力图在自由市场制 度框架下构筑计划图景,这也是在看到了计划在集权体制和官僚制度下被错误演绎的现实之 后来重新审视计划的。对他来说,计划本身的价值是不能否认的,问题只是需要克服计划的 负面倾向。我们对计划的反思也要立足于这个基础。跟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计划要面对众多有独立法律产权关系和独立利益诉求的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这些 市场主体所有制成分复杂,规模各异,并且其身份都已经得到法律确认,如果仍然固守计划 经济时代的计划思维,结果只能对市场制度形成破坏。因此,计划手段的运用,应更多考虑 市场主体的情况及其对计划的反应:“问题在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选择计划调节 方式时,如何事先考虑企业行为的特征,如何考虑某种计划调节方式与政策实施后,企业可 能会采取什么行为或采取何种对策,从而对计划调节的实施效果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使计划
调节方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S]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的扩展和保障 曼海姆为自由而计划的理念内在预设了自由的价值优先性,也就是说不能扩展和保障 市场主体自由的计划是不值得追求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有着重要区别,但是在扩展和保护市场主体的自由方面则是有着共同之处,毕竟市场经济 内在地追求和保障自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向来不是我们的理想,从而市场经济秩序 在我们当代有着极高的价值,但是在创建这样的市场经济秩序时,曼海姆不以自由为代价获 得秩序的观点无疑极具现实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承认市场经济普遍价值观的 内在要求,也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倡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把利益诉求上个人与社 会的统一看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在的根本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发端于集体 主义建构原则的指导,应该确立的是既注重社会生产力发展,肯定公民物质利益动机和个人 权利,又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纳入其中的新型集体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导向,是扩展 和保障市场主体自由的基本出发点。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法治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职能的过度扩张和法治的不足都是导致计划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的重 要因素,而在市场经济时代,计划就其性质而言仍然属于政府的一种职能,而这种职能的发 挥无疑要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这些既是充分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和调节市场的作用的必要 前提,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自由的制度保障,因此,“对迈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 的现代中国来说,按照市场要求转换政府职能是必要的选择,实现法治社会、确保市场秩序 保障个人自由则是现实的追求”。[6曼海姆指出,在发明阶段,理性化的法律逐渐与习俗相 区别,基本法也就是宪法与其他隶属性法律发生分离,社会调节的框架已经设计出来,而计 划阶段则是要消除那些存在于司法管辖之外的人类行为领域。因此,通过对政府管理领域的 计划,社会控制的领域进一步扩大。这种控制领域的扩大,并不是压缩市场主体的自由空间 但是国家权力的增长毕竟是一个事实,最终国家与社会实现统一,即曼海姆所说的“国家吞 并社会”。这样的趋势正在上演,而国家如果不能通过推进法治,把政府的行为完全纳入宪 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就很难确保市场主体的自由不受压制。这显然是曼海姆倡导的自由观所 预先发现和有所预防的事件之 参考文献 []林建成.论曼海姆的社会境况决定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89-92 [2Ⅱ德]卡尔·曼海姆.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现代社会结构研究[M]张旅平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I英]以赛亚·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4]鲍三石.病理与处方:曼海姆现代社会重建思想评析[学术论坛,2010(10)63 S]赵锡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方式研究经济评论,2000(2):39-4 阿6王岩.市场·政府·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自由的实现中国行政管 理,2006,(11):102-107
6 调节方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5]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的扩展和保障 曼海姆为自由而计划的理念内在预设了自由的价值优先性,也就是说不能扩展和保障 市场主体自由的计划是不值得追求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有着重要区别,但是在扩展和保护市场主体的自由方面则是有着共同之处,毕竟市场经济 内在地追求和保障自由。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向来不是我们的理想,从而市场经济秩序 在我们当代有着极高的价值,但是在创建这样的市场经济秩序时,曼海姆不以自由为代价获 得秩序的观点无疑极具现实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承认市场经济普遍价值观的 内在要求,也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倡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把利益诉求上个人与社 会的统一看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在的根本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发端于集体 主义建构原则的指导,应该确立的是既注重社会生产力发展,肯定公民物质利益动机和个人 权利,又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纳入其中的新型集体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导向,是扩展 和保障市场主体自由的基本出发点。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法治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职能的过度扩张和法治的不足都是导致计划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的重 要因素,而在市场经济时代,计划就其性质而言仍然属于政府的一种职能,而这种职能的发 挥无疑要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这些既是充分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和调节市场的作用的必要 前提,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自由的制度保障,因此,“对迈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 的现代中国来说,按照市场要求转换政府职能是必要的选择,实现法治社会、确保市场秩序、 保障个人自由则是现实的追求”。[6]曼海姆指出,在发明阶段,理性化的法律逐渐与习俗相 区别,基本法也就是宪法与其他隶属性法律发生分离,社会调节的框架已经设计出来,而计 划阶段则是要消除那些存在于司法管辖之外的人类行为领域。因此,通过对政府管理领域的 计划,社会控制的领域进一步扩大。这种控制领域的扩大,并不是压缩市场主体的自由空间。 但是国家权力的增长毕竟是一个事实,最终国家与社会实现统一,即曼海姆所说的“国家吞 并社会”。这样的趋势正在上演,而国家如果不能通过推进法治,把政府的行为完全纳入宪 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就很难确保市场主体的自由不受压制。这显然是曼海姆倡导的自由观所 预先发现和有所预防的事件之一。 参考文献 [1]林建成. 论曼海姆的社会境况决定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89-92. [2][德]卡尔·曼海姆. 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现代社会结构研究[M]. 张旅平等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英]以赛亚·伯林. 自由论[M]. 胡传胜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4]鲍三石. 病理与处方:曼海姆现代社会重建思想评析[J]. 学术论坛,2010,(10):63-65. [5]赵锡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调节方式研究[J]. 经济评论,2000,(2):39-41. [6] 王 岩 . 市 场 ·政 府 ·自 由 ——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公 民 自 由 的 实 现 [J]. 中国行政管 理,2006,(11):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