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 展最快并正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 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泛的前景。 所谓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本质主要是指对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基本特征的 分子机理的阐明,从而利用和改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手段。这里的分子水平指的是 那些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和在遗传信息传递及细胞内、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蛋 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均具有较大的分子量,由简单的小分子核苷酸或氨基酸排 列组合以蕴藏各种信息,并且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形成精确的相互作用系统,由此构成生物 的多样化和生物个体精确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控制系统。简明这些复杂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 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分子生物学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研究内容: 1核酸的分子生物学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由于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递信息,因 此分子遗传学(moleculargenetics)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5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领域 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 容包括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 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centraldogma)是其理 论体系的核心。 2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执行各种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一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尽管 人类对蛋白质的研究比对核酸研究的历史要长得多,但由于其研究难度较大,与核酸分子生物 学相比发展较慢。近年来虽然在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 对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3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构成生物体的每一 个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及其各种功能的完成均依赖于外界环境所赋予的各种指示信号。在外源信 号的刺激下,细胞可以将这些信号转变为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例如蛋白质构象的转变、蛋白 分子的磷酸化心脏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变化等,从而使其增殖、分化及分泌状态等发生改变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信号转导研究的目标是简明这些变化的分子机理,明确每一种信号转
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 展最快并正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 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泛的前景。 所谓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本质主要是指对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基本特征的 分子机理的阐明,从而利用和改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手段。这里的分子水平指的是 那些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和在遗传信息传递及细胞内、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蛋 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均具有较大的分子量,由简单的小分子核苷酸或氨基酸排 列组合以蕴藏各种信息,并且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形成精确的相互作用系统,由此构成生物 的多样化和生物个体精确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控制系统。简明这些复杂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 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分子生物学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研究内容: 1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由于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递信息,因 此分子遗传学(moleculargenetics)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5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领域 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 容包括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 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centraldogma)是其理 论体系的核心。 2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执行各种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尽管 人类对蛋白质的研究比对核酸研究的历史要长得多,但由于其研究难度较大,与核酸分子生物 学相比发展较慢。近年来虽然在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 对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3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构成生物体的每一 个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及其各种功能的完成均依赖于外界环境所赋予的各种指示信号。在外源信 号的刺激下,细胞可以将这些信号转变为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例如蛋白质构象的转变、蛋白 分子的磷酸化心脏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变化等,从而使其增殖、分化及分泌状态等发生改变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信号转导研究的目标是简明这些变化的分子机理,明确每一种信号转
导与传递的途径及参与该途径的所有分子的作用和调节方式以及认识各种途径间的网络控制系 统。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在理论和技术方面与上述核酸及蛋白质分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当前 分子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三、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纛信息科学等多 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它虽产 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两者同在我国教委和科委颁布的一个二级学科中, 称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但两者还是区别的。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现象的科 学,它着重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 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分子生物学则着 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一一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 控。《国际生物化学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现昀已改名为《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器的 形态、结构与功能。细胞作为生物体基本的构成单位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光学显微 镜和电子显微镜下所见到的规则结构是各种分子有序结合而形成的。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 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 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分子生物学则是从研究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 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万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 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分子细胞学或细胞分子生物学就因此而产生,成为人们认识生命的基 础。 由于分子生物学涉及认识生命的本质,它也就自然广泛的渗透到医学各学科领域中,成为 现代医学重要的基础。在医学各个学科中,包括生理学、微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 以及临床各学科分子生物学都正在广泛地形成交叉与渗透,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如分子免疫 学、分子病毒学、分子病理学和分子药理学等,大大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四、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和酝酿阶段
导与传递的途径及参与该途径的所有分子的作用和调节方式以及认识各种途径间的网络控制系 统。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在理论和技术方面与上述核酸及蛋白质分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当前 分子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三、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纛信息科学等多 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它虽产 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两者同在我国教委和科委颁布的一个二级学科中, 称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但两者还是区别的。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现象的科 学,它着重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 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分子生物学则着 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 控。《国际生物化学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现昀已改名为《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器的 形态、结构与功能。细胞作为生物体基本的构成单位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光学显微 镜和电子显微镜下所见到的规则结构是各种分子有序结合而形成的。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 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 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分子生物学则是从研究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 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万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 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分子细胞学或细胞分子生物学就因此而产生,成为人们认识生命的基 础。 由于分子生物学涉及认识生命的本质,它也就自然广泛的渗透到医学各学科领域中,成为 现代医学重要的基础。在医学各个学科中,包括生理学、微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 以及临床各学科分子生物学都正在广泛地形成交叉与渗透,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如分子免疫 学、分子病毒学、分子病理学和分子药理学等,大大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四、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和酝酿阶段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是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准备和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产 生了两点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 19世纪末Buchner兄弟证明酵母无细胞提取液能使糖发酵产生酒精,第一次提出酶 (enzyme)的名称,酶是生物催化剂。20世纪20-40年代提纯和结晶了一些酶(包括尿素酶、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共同酶、细胞色素C、肌动蛋白等),证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随后陆 续发现生命的许多基本现象(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消化、呼吸、运动等)都与酶和蛋白质相 联系,可以用提纯的酶或蛋白质在体外实验中重复出来。在此期间对蛋白质结构的认识也有较 大的进步。1902年EmilFisheri证明蛋白质结构是多肽;40年代末,Sangert创立二硝基氟苯 (DNFB)法、Edman发展异硫氰酸苯酯法分析肽链N端氨基酸;1953年Sanger和Thompson完 成了第一个多肽分子一一胰岛素A链和B链的氨基酸全序列分析。由于结晶X-线衍射分析技术 的发展,1950年Pauling和Corey?提出了a-角蛋白的a-螺旋结构模型。所以在这阶段对蛋白质一 级结构和空间结构都有了认识。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是DNA。 虽然1868年F.Miescher就发现了核素(nuclein),但是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并未引起重 视。20世纪20-30年代已确认了自然界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并阐明了核苷酸的组成。由于 当时对核苷酸和碱基的定量分析不够精确,得出DNA中A、G、C、T含量是大致相等的结果, 因而间长期认为DNA结构只有“四核苷酸”单位的重复,不具有多样性,不能携带更多的信息, 当时对携带遗传信息的侯选分子更多的是考虑蛋白质。40年代以后的实验事实使人们对核酸的 功能和结构两方面的认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944年0.T.Avry等证明了肺炎球菌转化因子是 DNA;1952年S.Furbery等的X-线衍射分析阐明了核苷酸并非平面的空间构像,提出了DNA是 螺旋结构;1948-1953年Chargaff等用新的层析和电泳技术分析组成DNA的碱基和核苷酸量, 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提出了DNA碱基组成A=T、G=C的Chargaff规则,为碱基酸对的DNA结构 认识打下了基础。 (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的黄金。DNA双螺旋 发现的最深刻意义在于: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碱基配对是核酸复制、遗 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从而最后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为认识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及其生命中的作用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在些期间的主要进展包括: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同时,Watson和Crick就提出DNA复制的可能模型。其后在1956年 A.Kornbery首先发现DNA聚合酶:l958年Meselson及Stahl同位素标记和超速离心分离实验为 DNA半保留模型提出了证明;1968年Okazaki(冈畸)提出DNA不连续复制模型;1972年证实了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是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准备和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产 生了两点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 19 世 纪 末 Buchner 兄 弟 证 明 酵 母 无 细 胞 提 取 液 能 使 糖 发 酵 产 生 酒 精 , 第 一 次 提 出 酶 (enzyme)的名称,酶是生物催化剂。20世纪20-40年代提纯和结晶了一些酶(包括尿素酶、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共同酶、细胞色素C、肌动蛋白等),证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随后陆 续发现生命的许多基本现象(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消化、呼吸、运动等)都与酶和蛋白质相 联系,可以用提纯的酶或蛋白质在体外实验中重复出来。在此期间对蛋白质结构的认识也有较 大的进步。1902年EmilFisher证明蛋白质结构是多肽;40年代末,Sanger创立二硝基氟苯 (DNFB)法、Edman发展异硫氰酸苯酯法分析肽链N端氨基酸;1953年Sanger和Thompson完 成了第一个多肽分子——胰岛素A链和B链的氨基酸全序列分析。由于结晶X-线衍射分析技术 的发展,1950年Pauling和Corey提出了α-角蛋白的α-螺旋结构模型。所以在这阶段对蛋白质一 级结构和空间结构都有了认识。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是DNA。 虽然1868年F.Miescher就发现了核素(nuclein),但是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并未引起重 视。20世纪20-30年代已确认了自然界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并阐明了核苷酸的组成。由于 当时对核苷酸和碱基的定量分析不够精确,得出DNA中A、G、C、T含量是大致相等的结果, 因而间长期认为DNA结构只有“四核苷酸”单位的重复,不具有多样性,不能携带更多的信息, 当时对携带遗传信息的侯选分子更多的是考虑蛋白质。40年代以后的实验事实使人们对核酸的 功能和结构两方面的认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1944年O.T.Avery等证明了肺炎球菌转化因子是 DNA;1952年S.Furbery等的X-线衍射分析阐明了核苷酸并非平面的空间构像,提出了DNA是 螺旋结构;1948-1953年Chargaff等用新的层析和电泳技术分析组成DNA的碱基和核苷酸量, 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提出了DNA碱基组成A=T、G=C的Chargaff规则,为碱基酸对的DNA结构 认识打下了基础。 (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的黄金。DNA双螺旋 发现的最深刻意义在于: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碱基配对是核酸复制、遗 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从而最后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为认识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及其生命中的作用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在些期间的主要进展包括: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同时,Watson和Crick就提出DNA复制的可能模型。其后在1956年 A.Kornbery首先发现DNA聚合酶;1958年Meselson及Stahl同位素标记和超速离心分离实验为 DNA半保留模型提出了证明;1968年Okazaki(冈畸)提出DNA不连续复制模型;1972年证实了
DNA复制开始需要RNA作为引物;7O年代初获得DNA拓扑异构酶,并对真核DNA聚合酶特性 做了分析研究;这些都逐渐完善了对DNA复制机理的认识。 在研究DNA复制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的同时,提出了RNA在遗传信息传到蛋白质过程中 起着中介作用的假说。1958年Weiss及Hurwitz等发现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1961年Hall 和Spiege-lman用RNA-DNA杂增色证明mRNA与DNA序列互补;逐步阐明了RNA转录合成的 机理。 在此同时认识到蛋白质是接受RNA的遗传信息而合成的。50年代初Zamecnik等在形态学 和分离的亚细胞组分实验中已发现微粒体(microsome)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部位;1957年 Hoagland、Zamecnik及Stephenson等分离出tRNA并对它们在合成蛋白质中转运氨基酸的功能 提出了假设;1961年Brenner及Gross等观察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1965年Holley首次测出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一级结构;特别是在60年代Nirenberg、Ochoa以 及Khorana等几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破译了RNA上编码合成蛋白质的遗传密码,随后研究表明 这套遗传密码在生物界具有通用性,从而认识了蛋白质翻译合成的基本过程。 上述重要发现共同建立了以中心法则为基础的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体系。I970年Temin和 Baltimore又同时从鸡肉瘤病毒颗粒中发现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反转录酶,又进一步补充 和完善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1956-58年anfinsen和White根据对酶蛋白的变性和复性实验,提出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 是由其氨基酸序列来确定的。1958年Ingram证明正常的血红蛋白与镰刀状细胞溶血症病人的血 红蛋白之间,亚基的肽链上仅有一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别,使人们对蛋白质一级结构影响功能有 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对蛋白质研究的手段也有改进,1969年Weber开始应用SDS-聚丙烯 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60年代先后分析得血红蛋白、核糖核酸酶A等一批蛋白质的 一级结构;1973年氨基酸序列自动测定仪问世。中国科学家在1965年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在 1973年用1.8AX-线衍射分析法测定了牛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为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做出了重要贡 献。 (三)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开始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 70年代后,以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涂认识生命本质并能主动 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其间的重大成就包括: 1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发展的积累使得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成为必然。1967-1970年 R.Yuan和H.O.Smith等发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为基因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1972年Bery等 将SV-40病毒DNA与噬菌体P22DNA在体外重组成功,转化大肠杆菌,使本来在真核功能中合 成的蛋白质能在细菌中合成,打破了种属界限;1977年Boyer等首先将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释 放抑制因子14肽的基因重组入质粒,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合成得到这14肽;1978年Itakura (板仓)等使人生长激素191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1979年美国基因技术公司用人工合成
DNA复制开始需要RNA作为引物;70年代初获得DNA拓扑异构酶,并对真核DNA聚合酶特性 做了分析研究;这些都逐渐完善了对DNA复制机理的认识。 在研究DNA复制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的同时,提出了RNA在遗传信息传到蛋白质过程中 起着中介作用的假说。1958年Weiss及Hurwitz等发现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1961年Hall 和Spiege-lman用RNA-DNA杂增色证明mRNA与DNA序列互补;逐步阐明了RNA转录合成的 机理。 在此同时认识到蛋白质是接受RNA的遗传信息而合成的。50年代初Zamecnik等在形态学 和分离的亚细胞组分实验中已发现微粒体(microsome)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部位;1957年 Hoagland、Zamecnik及Stephenson等分离出tRNA并对它们在合成蛋白质中转运氨基酸的功能 提出了假设;1961年Brenner及Gross等观察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1965年Holley首次测出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一级结构;特别是在60年代Nirenberg、Ochoa以 及Khorana等几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破译了RNA上编码合成蛋白质的遗传密码,随后研究表明 这套遗传密码在生物界具有通用性,从而认识了蛋白质翻译合成的基本过程。 上述重要发现共同建立了以中心法则为基础的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体系。1970年Temin和 Baltimore又同时从鸡肉瘤病毒颗粒中发现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反转录酶,又进一步补充 和完善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1956-58年anfinsen和White根据对酶蛋白的变性和复性实验,提出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 是由其氨基酸序列来确定的。1958年Ingram证明正常的血红蛋白与镰刀状细胞溶血症病人的血 红蛋白之间,亚基的肽链上仅有一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别,使人们对蛋白质一级结构影响功能有 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对蛋白质研究的手段也有改进,1969年Weber开始应用SDS-聚丙烯 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60年代先后分析得血红蛋白、核糖核酸酶A等一批蛋白质的 一级结构;1973年氨基酸序列自动测定仪问世。中国科学家在1965年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在 1973年用1.8AX-线衍射分析法测定了牛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为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做出了重要贡 献。 (三)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开始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 70年代后,以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涂认识生命本质并能主动 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其间的重大成就包括: 1 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发展的积累使得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成为必然。1967-1970年 R.Yuan和H.O.Smith等发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为基因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1972年Bery等 将SV-40病毒DNA与噬菌体P22DNA在体外重组成功,转化大肠杆菌,使本来在真核功能中合 成的蛋白质能在细菌中合成,打破了种属界限;1977年Boyer等首先将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释 放抑制因子14肽的基因重组入质粒,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合成得到这14肽;1978年Itakura (板仓)等使人生长激素191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1979年美国基因技术公司用人工合成
的人胰岛素基因重组转入大肠杆菌中合成人胰岛素。至今我国已有人干扰素、人白介素2、人 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乙型肝炎病毒为疫苗、基因工程幼畜腹泻疫苗等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 苗进入生产或临床试用,世界上还有几百种基因工程药物及其它基因工程产品在研制中,成为 当今农业和医药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对医学和工农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转基因动植物和基因剔除植物的成功是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结果。I982年Palmiter等将克 隆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核内,培育得到比原小鼠个体大几倍的”巨鼠“,激起了 人们创造优良品家畜的热情。我国水生生物研究所将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鱼受精卵,得到的转基 因鱼的生长显著加快、个体增大;转基因猪也正在研制中。用转基因动物还能获取治疗人类疾 病的重要蛋白质,导入了凝血因子X基因的转基因绵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X, 能有效地用于血友病的治疗。在转基因植物方面,1994年能比普通西红柿保鲜时间更长的转基 因西红柿投放市场。1996年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相继投入商品生产,美国最早研制得到抗 虫棉花,我国科学家将自己发现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入棉花获得抗棉铃虫的棉花株。到1996 年全世界已有25万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植物。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991年美国向一患先天 性免疫缺陷病(遗传性腺苷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的女孩体内导入重组的ADA基因。获得成 功。我国也在1994年用导入人凝血因子X基因的方法成功治疗了乙型血友病的患者。在我国用 作基因诊断的试剂盒已有近百种之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正在发展之中。 这时期基因工程的迅速进步得益于许多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包括:核酸的化学 合成从手工发展到全自动合成。1975-1977年Sanger、Maxam和Gilbert先后发明了三种DNA序 列的快速测定法;90年代全自动核酸序列测定仪的问世;1985年Ctus公司Mullis等发明的聚 合酶链式反应(PCR)的特定核酸序列扩增技术,更以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被广泛应用、对分 子生物学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基因组研究的发展 目前分子生物学已经从研究单个基因发展到研究生物整个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1977年 Sanger测定了DX174-DNA全部5375个核苷酸的序列;1978年fiers等测出SV-40DNA全部5224 对碱基序列;80年代λ噬菌体DNA合部48502碱基对的序列全部测出;一些小的病毒包括乙型 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基因组的全序列也陆续被测定;196提底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测出了大 肠杆菌基因组DNA的全序列长4×106碱基对。测定整个生物基因组核酸的全序列无疑对理解这 一生物的生命信息及其功能有极大的意义。I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iect) 开始实施,这是生命科学领域有史以来全球性最庞大的研究计划,将在2005年时测定出人基因 组全部DNA3×109碱基对的序列、确定人类约5-10万个基因的一级结构,这将使人类能够更好 掌握自己的命运。 3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建立和发展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次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单克隆以来,人们利用这一 细胞工程技术研制出多种单克隆抗体,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有效的手段。80年代以
的人胰岛素基因重组转入大肠杆菌中合成人胰岛素。至今我国已有人干扰素、人白介素2、人 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乙型肝炎病毒为疫苗、基因工程幼畜腹泻疫苗等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 苗进入生产或临床试用,世界上还有几百种基因工程药物及其它基因工程产品在研制中,成为 当今农业和医药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对医学和工农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转基因动植物和基因剔除植物的成功是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结果。1982年Palmiter等将克 隆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核内,培育得到比原小鼠个体大几倍的”巨鼠“,激起了 人们创造优良品家畜的热情。我国水生生物研究所将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鱼受精卵,得到的转基 因鱼的生长显著加快、个体增大;转基因猪也正在研制中。用转基因动物还能获取治疗人类疾 病的重要蛋白质,导入了凝血因子IX基因的转基因绵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IX, 能有效地用于血友病的治疗。在转基因植物方面,1994年能比普通西红柿保鲜时间更长的转基 因西红柿投放市场。1996年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相继投入商品生产,美国最早研制得到抗 虫棉花,我国科学家将自己发现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入棉花获得抗棉铃虫的棉花株。到1996 年全世界已有25万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植物。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在医学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991年美国向一患先天 性免疫缺陷病(遗传性腺苷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的女孩体内导入重组的ADA基因。获得成 功。我国也在1994年用导入人凝血因子IX基因的方法成功治疗了乙型血友病的患者。在我国用 作基因诊断的试剂盒已有近百种之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正在发展之中。 这时期基因工程的迅速进步得益于许多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包括:核酸的化学 合成从手工发展到全自动合成。1975-1977年Sanger、Maxam和Gilbert先后发明了三种DNA序 列的快速测定法;90年代全自动核酸序列测定仪的问世;1985年Cetus公司Mullis等发明的聚 合酶链式反应(PCR)的特定核酸序列扩增技术,更以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被广泛应用、对分 子生物学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 基因组研究的发展 目前分子生物学已经从研究单个基因发展到研究生物整个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1977年 Sanger测定了ΦX174-DNA全部5375个核苷酸的序列;1978年fiers等测出SV-40DNA全部5224 对碱基序列;80年代λ噬菌体DNA合部48502碱基对的序列全部测出;一些小的病毒包括乙型 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基因组的全序列也陆续被测定;196提底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测出了大 肠杆菌基因组DNA的全序列长4×106碱基对。测定整个生物基因组核酸的全序列无疑对理解这 一生物的生命信息及其功能有极大的意义。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iect) 开始实施,这是生命科学领域有史以来全球性最庞大的研究计划,将在2005年时测定出人基因 组全部DNA3×109碱基对的序列、确定人类约5-10万个基因的一级结构,这将使人类能够更好 掌握自己的命运。 3 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建立和发展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次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单克隆以来,人们利用这一 细胞工程技术研制出多种单克隆抗体,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有效的手段。80年代以
后随着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相继出现的单域抗体、单链抗体、嵌合抗体、重构抗体、双功能抗体 等为广泛和有效的应用单克隆抗体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4基因表达调控机理 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者Jacob和Monod:最早提出的操纵元学说打开了人类认识基因表 达调控的窗口,在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的60年代,人们主要认识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 一些规律,70年代以后才逐渐认识了真核基因组结构和调控的复杂性。1977年最先发现猴 SV40病毒和腺病毒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是不连续的,这种基因内部的间隔区(内含子) 在真核基因组中是普遍存在的,揭开了认识真核基因组结构和调控的序幕。1981年Cech等发 现四膜虫rRNA的自我剪接,从而发现核(ribozyme)。80-90年代,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真核基 因的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转录因子、参与蛋白南间的分子识别与相互作用是基因表达调控根本 所在。 5细胞信号转导机理研究成为新的前沿领域 细胞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可以追述至50年代。Sutherland1957年发现cDNA、1965年提出 第二信使学说,是人们认识受体介导和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一个里程碑。1977年R0ss等用重组实 验证实G蛋白的存在和功能,将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相联系起来,深化了对G蛋白偶联 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70年代中期以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发现及 其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各种受体蛋白基历的克隆和结构功能的探索等,使近10年来细胞信 号转导的研究更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对于某些细胞中的一些信号转导途径已经有了初步的 认识,尤其是在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其活化信号的传递途径方面和细胞增殖控制方面 等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当然要达到最终目标还需相当长时间的努力。 以上简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它是生命科学范围发展 最为迅速的一个前沿领域,推动着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至今分子生物学仍在迅速发展中,新 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分子生物学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分子生物学已 建立的基本规律给人们认识生命的本质拽出了光明的前景,分子生物学的历史还短,积累的资 料还不够,例如:在地球上干姿百态的生物携带庞大的生命信息,迄今人类所了解的只是极少 的一部位,还未认识核酸、蛋白质组成生命的许多基本规律;又如即使到2005年我们已经获得 人类基因组DNa3×109bp的全序列,确定了人的5-10万个基因的一级结构,但是要彻底搞清楚 这些基因产物的功能、调控、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要理解80%以上不为蛋白质编码的序 列的作用等等,都还要经历漫长的研究道路。可以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光辉灿烂,道路还 会艰难曲折
后随着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相继出现的单域抗体、单链抗体、嵌合抗体、重构抗体、双功能抗体 等为广泛和有效的应用单克隆抗体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4 基因表达调控机理 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者Jacob和Monod最早提出的操纵元学说打开了人类认识基因表 达调控的窗口,在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的60年代,人们主要认识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 一些规律,70年代以后才逐渐认识了真核基因组结构和调控的复杂性。1977年最先发现猴 SV40病毒和腺病毒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是不连续的,这种基因内部的间隔区(内含子) 在真核基因组中是普遍存在的,揭开了认识真核基因组结构和调控的序幕。1981年Cech等发 现四膜虫rRNA的自我剪接,从而发现核(ribozyme)。80-90年代,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真核基 因的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转录因子、参与蛋白南间的分子识别与相互作用是基因表达调控根本 所在。 5 细胞信号转导机理研究成为新的前沿领域 细胞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可以追述至50年代。Sutherland1957年发现cDNA、1965年提出 第二信使学说,是人们认识受体介导和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一个里程碑。1977年Ross等用重组实 验证实G蛋白的存在和功能,将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相联系起来,深化了对G蛋白偶联 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70年代中期以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发现及 其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各种受体蛋白基历的克隆和结构功能的探索等,使近10年来细胞信 号转导的研究更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对于某些细胞中的一些信号转导途径已经有了初步的 认识,尤其是在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其活化信号的传递途径方面和细胞增殖控制方面 等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当然要达到最终目标还需相当长时间的努力。 以上简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它是生命科学范围发展 最为迅速的一个前沿领域,推动着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至今分子生物学仍在迅速发展中,新 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分子生物学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分子生物学已 建立的基本规律给人们认识生命的本质拽出了光明的前景,分子生物学的历史还短,积累的资 料还不够,例如: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物携带庞大的生命信息,迄今人类所了解的只是极少 的一部位,还未认识核酸、蛋白质组成生命的许多基本规律;又如即使到2005年我们已经获得 人类基因组DNa 3×109bp的全序列,确定了人的5-10万个基因的一级结构,但是要彻底搞清楚 这些基因产物的功能、调控、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要理解80%以上不为蛋白质编码的序 列的作用等等,都还要经历漫长的研究道路。可以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光辉灿烂,道路还 会艰难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