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公安派”及写作背景。 2、识记沅湘、皓淼、旁溢、裣衽等生字词,熟读课文。 3、反复品读,赏析课文,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讲授、比较、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合作探究 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公安派”及写作背景。 2、识记沅湘、 皓淼、 旁溢、 裣衽等生字词,熟读课文。 3、反复品读,赏析课文,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讲授、比较、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 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 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第七,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 结论是: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2.找出文中表作者因景变而发生感情变化的句子,对于这情感的变化,你有什么 看法? 明确: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提示:作者居然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可见不但感情容易激动,而且对感情 相当放任。这种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 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灵,正是其可爱可贵之处。 3.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哪些历史人物?有何用意? 明确: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宋朝滕子京、范仲淹,联系了修建岳阳楼的滕子京因 在在官场上受到打击而宾客间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传千古的《岳阳楼 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示:用这样的联系来对照自己当时的人生经历,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 认为滕子京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朝廷为著名的谏议,在地方也是著名的 将帅,又有范仲淹这样的知己,到了岳阳这个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该有政迹可 报,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这个样子,四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 还没有为保卫国家作出什么贡献;遭逢兄长病故,加上飘零异乡,又是面对“寒 雁一影”这样的遭遇,“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他这不仅是为自然现象 而哭,更是为个人政治遭遇而哭!他这种敢哭敢笑的个性追求,即他文学创作中 直追求的“独抒性灵 三、精导精讲 文思路与主旨概括 触景一—思古-伤己 本文描写了洞庭湖一日美景,深刻地表明了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 襟,同时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 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第七,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 结论是: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2.找出文中表作者因景变而发生感情变化的句子,对于这情感的变化,你有什么 看法? 明确: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提示:作者居然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可见不但感情容易激动,而且对感情 相当放任。这种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 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灵,正是其可爱可贵之处。 3.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哪些历史人物?有何用意? 明确: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宋朝滕子京、范仲淹,联系了修建岳阳楼的滕子京因 在在官场上受到打击而宾客间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传千古的《岳阳楼 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示:用这样的联系来对照自己当时的人生经历,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 认为滕子京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朝廷为著名的谏议,在地方也是著名的 将帅,又有范仲淹这样的知己,到了岳阳这个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该有政迹可 报,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这个样子,四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 还没有为保卫国家作出什么贡献;遭逢兄长病故,加上飘零异乡,又是面对“寒 雁一影”这样的遭遇,“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他这不仅是为自然现象 而哭,更是为个人政治遭遇而哭!他这种敢哭敢笑的个性追求,即他文学创作中 一直追求的“独抒性灵”。 三、精导精讲 行 文思路与主旨概括 触景-----思古------伤己 本文描写了洞庭湖一日美景,深刻地表明了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 襟,同时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心日灰,内心悲伤的情感
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孟浩然、袁中道表达的思想境界与杜甫、范仲淹有什么不同? 2.从袁文中看,袁中道实地游历了岳阳楼。而据考证,范仲淹当年并未到岳阳 只是参照家乡太湖和有关诗文资料,调动想像,写成了这篇散文(参见汪曾祺《蒲 桥集·湘行二记》,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那么 (1)是否由于上述原因,袁中道描写的洞庭湖和岳阳楼的景观比范仲淹笔下的 更为细致具体? (2)范文的借景抒情、借景言志是否胜过了袁文,为什么? 提示:是的,范文大大胜过了袁文。在范文中,因为丰富的想像,意境也十分开 阔(它立足于国家命运,而非个人沉浮),再加上其文中人格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所以范文极大地表现了散文感情化、抒情化的特点,自然他文章借景抒情、借景 言志就胜过了袁文。 3.对比所学内容(本课《诗两首》、杜诗《登岳阳楼记》与本课《游岳阳楼记》 范文《岳阳楼记》),归纳概括诗歌与散文的异同。 (1)诗言志,“志”是独特的情感世界、个人的感情,甚至儿女私情,哪怕像 周邦彦、柳永那样的离经叛道的感情,都是可以充分抒发的。而文以载道,文章 的社会功能,比诗歌严肃得多,也沉重得多。“道”则不是个人的,而是主流的, 是道德化的,甚至是政治化、规范化的意识形态,它渗透着作者对情感理想的追 求。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2)歌与散文的“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形式不同而已。 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饭没有改变米的形 状,而酒把米的形状和质地都改变了。诗歌是想像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 实 板书设计: 游岳阳楼记一—袁中道 第一段洞庭湖水奇 第二段景色变坏,心情变糟,追溯古人,涕泪而下
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孟浩然、袁中道表达的思想境界与杜甫、范仲淹有什么不同? 2.从袁文中看,袁中道实地游历了岳阳楼。而据考证,范仲淹当年并未到岳阳, 只是参照家乡太湖和有关诗文资料,调动想像,写成了这篇散文(参见汪曾祺《蒲 桥集·湘行二记》,作家出版社 1992 年版)。那么—— (1)是否由于上述原因,袁中道描写的洞庭湖和岳阳楼的景观比范仲淹笔下的 更为细致具体? (2)范文的借景抒情、借景言志是否胜过了袁文,为什么? 提示:是的,范文大大胜过了袁文。在范文中,因为丰富的想像,意境也十分开 阔(它立足于国家命运,而非个人沉浮),再加上其文中人格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所以范文极大地表现了散文感情化、抒情化的特点,自然他文章借景抒情、借景 言志就胜过了袁文。 3.对比所学内容(本课《诗两首》、杜诗《登岳阳楼记》与本课《游岳阳楼记》、 范文《岳阳楼记》),归纳概括诗歌与散文的异同。 (1)诗言志,“志”是独特的情感世界、个人的感情,甚至儿女私情,哪怕像 周邦彦、柳永那样的离经叛道的感情,都是可以充分抒发的。而文以载道,文章 的社会功能,比诗歌严肃得多,也沉重得多。“道”则不是个人的,而是主流的, 是道德化的,甚至是政治化、规范化的意识形态,它渗透着作者对情感理想的追 求。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2)歌与散文的“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形式不同而已。 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饭没有改变米的形 状,而酒把米的形状和质地都改变了。诗歌是想像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 实。 板书设计: 游岳阳楼记 ——— 袁中道 第一段 洞庭湖水奇 第二段 景色变坏,心情变糟,追溯古人,涕泪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