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延安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辅导)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0,文件大小:277.4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基本内容 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1.1误差和准确度 误差E表示测定值x与真实值x,之间的差异,即E=x-x,也叫绝对误差,绝对误 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叫相对误差,即 -号10 测定值与真实值相互接近的程度叫做准确度。准确度的高低是用误差来衡量的,误 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1.2偏差和精密度 偏差d是测定值x与平均值r之间的差值。即d=x,-x也叫绝对偏差,绝对偏差在 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叫相对偏差,即 d=-gx100% 各个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叫平均偏差,即 ±国四- 相对平均偏差=号x10% 用相同的方法对同一个试样平行测定几次,这几次平行测定值相互接近的程度叫精 密度。由于各单次测定值的偏差相加,其和为零,所以常用平均偏差或相对平均偏差来 衡量一组测定值的精密度。 1.3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16

16 第3 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基本内容 1.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1.1 误差和准确度 误差 E 表示测定值 x 与真实值 T x 之间的差异,即 T E = x − x 也叫绝对误差,绝对误 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叫相对误差,即 = ×100% Tx E Er 测定值与真实值相互接近的程度叫做准确度。准确度的高低是用误差来衡量的,误 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1.2 偏差和精密度 偏差 d 是测定值 x 与平均值 x 之间的差值。即 d x x = i − 也叫绝对偏差,绝对偏差在 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叫相对偏差,即 = ×100% x d d r 各个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叫平均偏差,即 = ∑ + + + = = n i i n d n n d d d d 1 1 2 ⋯ 1 = ×100% x d 相对平均偏差 用相同的方法对同一个试样平行测定几次,这几次平行测定值相互接近的程度叫精 密度。由于各单次测定值的偏差相加,其和为零,所以常用平均偏差或相对平均偏差来 衡量一组测定值的精密度。 1.3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高的先决条件,但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就高, 因为这时可能存在比较大的系统误差。如果一组测定值的精密度很差自然就失去了衡量 其准确度的前提。 1.4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某种固定原因造成的,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它的大小,正负,在 理论上说是可以测定的,所以又叫可测误差。系统误差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分为方 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主观误差等四种类型。 偶然误差是由一些随机的因素引起的,其大小,正负都不固定,所以又称不定误差。 偶然误差在分析操作中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进行很多次测定,便会发现数据的分布符 合统计规律。 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1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要根据分析方法和仪器 的准确度来决定,只有数值的最后一位是估计的。数值中数字“0”具有双重意义。如果 作为普通数字使用,就是有效数字:如果作为定位用,就不是有效数字。如在0.0040 此数据中,前面三个“0”是起定位作用的,后面一个零才是有效数字,因此,该数仅有 两位有效数字。倍数、分数关系并非测量所得,可视为无限多位有效数字。而pH、pM 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仅取决于尾数部分的位数,即数值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才 是有效数字。例如pH=4.30,即[F们=5.0×10molL,其有效数字为两位而不是三位。 2.2有效数字的修改规则及数据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修约规则为“四舍六入五成双”。数据运算规则是先对各个数据进行修约, 然后进行计算。 在加、减法运算中,有效数字位数的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根据。 即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根据: 在乘除法运算中,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与相对误差最大的数据相对应,即以有效数字 位数最少的数据为根据。 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在统计学中,对于所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体。自总体中随机抽出的 组测量值,称为样本或子样。样本中所含测量值的数目,称为样本的大小或容量。当样 本容量为,则其算术平均值为X,平均偏差为δ,当测定次数无限增多时,所得算术 平均值即为总体平均值μ,若没有系统误差存在,则总体平均值μ就是真值X灯

17 在实际工作中,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高的先决条件,但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就高, 因为这时可能存在比较大的系统误差。如果一组测定值的精密度很差自然就失去了衡量 其准确度的前提。 1.4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某种固定原因造成的,具有重复性,单向性。它的大小,正负,在 理论上说是可以测定的,所以又叫可测误差。系统误差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分为方 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主观误差等四种类型。 偶然误差是由一些随机的因素引起的,其大小,正负都不固定,所以又称不定误差。 偶然误差在分析操作中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进行很多次测定,便会发现数据的分布符 合统计规律。 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1 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要根据分析方法和仪器 的准确度来决定,只有数值的最后一位是估计的。数值中数字“0”具有双重意义。如果 作为普通数字使用,就是有效数字;如果作为定位用,就不是有效数字。如在 0.0040 此数据中,前面三个“0”是起定位作用的,后面一个零才是有效数字,因此,该数仅有 两位有效数字。倍数、分数关系并非测量所得,可视为无限多位有效数字。而 pH 、 pM 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仅取决于尾数部分的位数,即数值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才 是有效数字。例如 pH =4.30,即[H +]=5.0×10 -5mol·L-1,其有效数字为两位而不是三位。 2.2 有效数字的修改规则及数据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修约规则为“四舍六入五成双”。数据运算规则是先对各个数据进行修约, 然后进行计算。 在加、减法运算中,有效数字位数的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根据。 即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根据; 在乘除法运算中,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与相对误差最大的数据相对应,即以有效数字 位数最少的数据为根据。 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在统计学中,对于所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体。自总体中随机抽出的一 组测量值,称为样本或子样。样本中所含测量值的数目,称为样本的大小或容量。当样 本容量为 n,则其算术平均值为 x ,平均偏差为 δ ,当测定次数无限增多时,所得算术 平均值即为总体平均值μ ,若没有系统误差存在,则总体平均值μ 就是真值 T x

x=1x, n =mx,6=- 3.1标准偏差: 3.1.1总体标准偏差:当测量次数为无限多次时,各测量值对总体平均值μ的偏离, 用总体标准偏差σ表示:。=1 x-μ n 3.1.2样本标准偏差:当测量值为有限多次,并总体平均值又不知道时,用标本的标 准差5来量该组数据的分散程度。=一可 n-1 式中的(血-)称为自由度,以f表示。自由度是指独立偏差的个数。当测量次数非常多时 n与(-1)的区别就很小了,此时x→μ,s→8 lim (x-)2(x-m) 3.1.3相对标准偏差:单项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又称变异系数为: RSD=三×100%· 3.1.4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用统计学的方法可以证明,当测定次数非常多时,标 准偏差与平均偏差的关系为δ≈0.806。当测定次数较少时,d与s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与 此式相差颇大了。在实际中,用标准偏差衡量数据的分散程度比平均偏差更为恰当。 3.1,5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一组样本的平均值x的标准偏差0:与单次测量结果的标准 偏差的关系是: ,对于有限次测量值表示为: ss=n 平均偏差与单次测量的平均偏差之间也存在对应的关系:5x=〉和正= d √n 3.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3.2.1正态分布:分析化学中测量结果的数据一般都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正态分 布的概率密度表达式为:y=f(x)= 0√2元 在正态分布曲线中,横坐标为测量值x时,表示测 量值的概率分布:横坐标为x-μ时,表示随机误差的 概率分布。由正态分布公式和图可以看出: 1.测量值的集中趋势是总体平均值μ: -60-30-20-0102030

18 x = Σx n 1 , Σx n 1 μ lim n→∞ = , Σ x μ n 1 δ = − 。 3.1 标准偏差: 3.1.1 总体标准偏差:当测量次数为无限多次时,各测量值对总体平均值μ 的偏离, 用总体标准偏差σ表示: ( ) n Σ x μ σ 2 − = 3.1.2 样本标准偏差:当测量值为有限多次,并总体平均值又不知道时,用标本的标 准偏差s 来衡量该组数据的分散程度。 n 1 (x x) s 2 − − = ∑ 式中的(n-1)称为自由度,以 f 表示。自由度是指独立偏差的个数。当测量次数非常多时, n 与(n-1)的区别就很小了,此时 x → μ,s → δ n x m n x x n 2 2 ( ) 1 ( ) lim Σ − = − Σ − → ∞ 3.1.3 相 对 标 准 偏 差 : 单 项 测 量 结 果 的 相 对 标 准 偏 差 又 称 变 异 系 数 为 : RSD= 100% x s × 。 3.1.4 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用统计学的方法可以证明,当测定次数非常多时,标 准偏差与平均偏差的关系为 δ ≈ 0.80σ。当测定次数较少时, d 与s 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与 此式相差颇大了。在实际中,用标准偏差衡量数据的分散程度比平均偏差更为恰当。 3.1.5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一组样本的平均值 x 的标准偏差 x σ 与单次测量结果的标准 偏差的关系是: n σ σ x = , 对于有限次测量值表示为: n s s x = 。 平均偏差与单次测量的平均偏差之间也存在对应的关系: n s sx = 和 n d dx = 。 3.2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3.2.1 正态分布:分析化学中测量结果的数据一般都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正态分 布的概率密度表达式为: ( ) 2 2 2σ (x μ) e σ 2π 1 y f x − − = = 在正态分布曲线中,横坐标为测量值 x 时,表示测 量值的概率分布;横坐标为 x- μ 时,表示随机误差的 概率分布。由正态分布公式和图可以看出: 1.测量值的集中趋势是总体平均值μ ;

2.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4.。越大,正态分布曲线越平坦,测量值落在μ附近的概率越小:反之σ越小,正 态分布曲线越尖锐,测量值的分散程度越小。 3.2.2标准正态分布:在正态分布函数公式中有两个基本参数μ和σ,前者反映测 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后者反映测量值分布的分散程度。随着μ和σ的不同则有不同的 分布曲线,以N山,σ)表示。如果以μ为原点,以σ为横坐标单位的正态分布曲线叫做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以N(0,1)表示,它对于不同μ和σ的任何测量值都是适用的。 令u-业,则水 代入正态分布函数公式中得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函数表达式:y=p()= e为 1 3.2.3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正态分布曲线与横坐标-0到+0之间所夹的面积,代表 所有数蜜出现据率的总和。,即餐幸R其省为1.P-仁p6山-广2云山 标准正态分布在区间0~u上的概率,可查标准正态分布概率积分表。若要求±ù区间的 概率,则必须将查得u值乘以2。 3.3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3.3.1t分布曲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面对的是少量数据,故提出用t值代替u 值,以补偿s代替σ而引起的误差。在t分布曲线中,横坐标为统计量t=X一业,纵坐标 仍为概率密度。t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似,当f→0时,t分布即为正态分布。t 分布曲线下面一定范围内的面积,就是该范围内的测定值出现的概率。只是对正态分布 曲线,只要μ值一定,相应的概率密度也就一定:但对t分布曲线,当t一定时,由于 f值的不同,其概率也就不同。 3.3.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对试样进行多次分析,求样本的平 为位。放常用样本平约值来结计总体平均值的高围。μ=灭士:×方表示在一定的置 信度时,以测定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在内的可靠性范围,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3.3显著性检验: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现测定平均值与标准值不一致,这种差异 是由偶然误差引起的,还是由系统误差引起的?这在统计学中属于“假设检验”问题, 如果分析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就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系统误差:否则就认为没有 系统误差存在,纯属偶然误差引起的。 19

19 2.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4. σ越大,正态分布曲线越平坦,测量值落在μ 附近的概率越小;反之σ越小,正 态分布曲线越尖锐,测量值的分散程度越小。 3.2.2 标准正态分布:在正态分布函数公式中有两个基本参数 μ 和σ ,前者反映测 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后者反映测量值分布的分散程度。随着 μ 和 σ 的不同则有不同的 分布曲线,以 N ( ) 2 μ,σ 表示。如果以μ 为原点,以 σ为横坐标单位的正态分布曲线叫做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以 N(0, 1)表示,它对于不同μ 和σ的任何测量值都是适用的。 令 u= σ x − μ ,则 du= σ dx , 代入正态分布函数公式中得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 ) u /2 2 e 2π 1 y u − = ϕ = 。 3.2.3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正态分布曲线与横坐标 − ∞ 到 + ∞ 之间所夹的面积,代表 所有数据出现概率的总和,,即概率 P,其值为 1。P = ( ) e du 2π 1 u du u /2 2 − +∞ −∞ +∞ ∫ ∫−∞ ϕ = 标准正态分布在区间 0~u 上的概率,可查标准正态分布概率积分表。若要求 ± u 区间的 概率,则必须将查得 u 值乘以 2。 3.3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3.3.1t 分布曲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面对的是少量数据,故提出用 t 值代替 u 值,以补偿 s 代替 σ 而引起的误差。在 t 分布曲线中,横坐标为统计量 t= s x − μ ,纵坐标 仍为概率密度。t 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似,当f → ∞ 时,t 分布即为正态分布。t 分布曲线下面一定范围内的面积,就是该范围内的测定值出现的概率。只是对正态分布 曲线,只要μ 值一定,相应的概率密度也就一定;但对 t 分布曲线,当 t 一定时,由于 f 值的不同,其概率也就不同。 3.3.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对试样进行多次分析,求样本的平 均值,故常用样本平均值来估计总体平均值的范围。 n s μ x t = ± α,f × 表示在一定的置 信度时,以测定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在内的可靠性范围,称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3.3 显著性检验: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现测定平均值与标准值不一致,这种差异 是由偶然误差引起的,还是由系统误差引起的?这在统计学中属于“假设检验”问题。 如果分析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就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系统误差;否则就认为没有 系统误差存在,纯属偶然误差引起的

1.t检验法: ①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为了检查分析数据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可对标准 试样进行若干次分析,再利用t检验法比较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之间是否存显著性 差异。由-刊石求出t值:如果值大于表中L4值,则认为存在显若性差异, 否则认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②两组平均值的比较:首先确定这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为只 有在此条件下,才能把两组数据合在一起求得共同的标准偏差$, 飞-+.:瓦-×,山进行拉验,方法桐0法 (1-1)+(n2-1) s n+n2 2F检验法:此法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以确定它们的精密度之间是否存在 显若性差异的方法。统计量下,由计算的F值与表中查得F值进行比较,就可以用 立它们的精密度之间是否存显著性差异。 3.异常值的取舍:在实验中得到一组数据后,仅仅有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相差甚远, 这一数据称为可疑值或离群值。对于可疑值是保留还是舍去,应按一定的统计学方法进 行处理。 ①.4d法:首先求出除异常值以外其余数据的平均值x和平均偏差d,然后将异常 值与平均值进行比较,如果绝对差值大于4ā,则将可疑值舍弃,否则应保留。此法简 单,不必查表:但结果不够准确。当此法与其他检验方法矛盾时,应以其他检验方法为 准。 ②.Q检验法:先将一组数据进行了排序,x,X,…,X,X,然后求出可疑值与 相邻值之差,以及该组数据的极差,再按下式求出统计量Q与Q进行比较,若Q≥ Q时应舍去,否则保留。当x为可疑值时:Q=X-X一: Xn-X1 当n为可疑值时:Q-X:-X Xn-X1 ③.格鲁布斯法:先将一组数据进行排序,X,x…,X,X,然后计算该组数据 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再按下式求出统计量T与T进行比较,若T≥T时应舍去 否则应保留。当X,为可疑值时:T=X-X:当X,为可疑值时:T=X一X s 20

20 1.t 检验法: ①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为了检查分析数据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可对标准 试样进行若干次分析,再利用 t 检验法比较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之间是否存显著性 差异。由 t= n s x − μ 求出 t 值;如果 t 值大于表中 α,f t 值,则认为存在显著性差异, 否则认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②两组平均值的比较:首先确定这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为只 有在此条件下,才能把两组数据合在一起求得共同的标准偏差 s, s= (n 1) (n 1) Σ(x x ) Σ(x x ) 1 2 2 2 2 1 1 i i − + − − + − , 1 2 1 2 1 2 n n n n s x x t + × − = 进行 t 检验,方法同①法。 2.F 检验法:此法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 s 2,以确定它们的精密度之间是否存在 显著性差异的方法。统计量 F= 2 2 s s ,由计算的 F 值与表中查得 F 值进行比较,就可以确 立它们的精密度之间是否存显著性差异。 3.异常值的取舍:在实验中得到一组数据后,仅仅有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相差甚远, 这一数据称为可疑值或离群值。对于可疑值是保留还是舍去,应按一定的统计学方法进 行处理。 ①.4 d 法:首先求出除异常值以外其余数据的平均值 x 和平均偏差 d ,然后将异常 值与平均值进行比较,如果绝对差值大于 4 d ,则将可疑值舍弃,否则应保留。此法简 单,不必查表;但结果不够准确。当此法与其他检验方法矛盾时,应以其他检验方法为 准。 ②.Q 检验法:先将一组数据进行了排序,x1,x2,……,xn-1,xn,然后求出可疑值与 相邻值之差,以及该组数据的极差,再按下式求出统计量 Q 与Q 进行比较,若Q ≥ Q 时应舍去,否则保留。当 n x 为可疑值时: n 1 n n 1 x x x x Q − − = − ; 当 1 n 为可疑值时: n 1 2 1 x x x x Q − − = 。 ③.格鲁布斯法:先将一组数据进行排序,x1,x2,……,xn-1,xn,然后计算该组数据 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再按下式求出统计量T 与 T 进行比较,若T ≥T 时应舍去, 否则应保留。当 1 x 为可疑值时: s x x T − 1 = ;当 n x 为可疑值时: s x x T n − =

此法最大的优点是将正态分布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样本参数x和s引进来,故该方法 的准确度较高。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一组数据后,首先要检验其中有无可疑值存在,在确 保没有可疑值存在时,才能计算该组剩余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等以及进行其他有关 统计学的处理工作。 4.误差的传递 分析结果通常是经过一系列测量步骤之后获得的,其中每一步骤的测量误差都会反 映到分析结果中去。这就是误差传递。 4.1系统误差的传递: 1.加减法: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是各测量步骤绝对误差的代 数和,某项有系数,则要将系数考虑在内。R=A+mB-C,ER=Ea+mEB-Ec 2.乘除法:在进行乘除法运算时,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是各步相对误差的代数和, 如果项有系数则误差公式不变:Rm侣,大+-号 3指淡关系R=mA是=n天4对数类系R=mgA,E08咖 A 42随机误差的传递:1.加减法:在加减运算时,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是各 步标准偏差平方的总和,如果某项有系数,则要将系数考虑在内。 R=aA+bB-cC,si =a's +b'si +c's 2.乘除法:在乘除法运算时,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是各步相对标准偏差平 3指数关系。R=mA景=n头,4对数关系。R=m咆A.5=0434m入, A A 4,3极值误差:极值误差是指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各种误差相叠加而产生的最大误 差。加减法计算时,极值误差为各步绝对误差绝对值的代数和;乘除法运算时,相对极 值误差为各步相对误差绝对值的代数和。 R=A+-c:=小+tk小R=m侣景-肉合 5.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是研究随机现象中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在分析化学中主要 讨论一元线性回归

21 此法最大的优点是将正态分布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样本参数 x 和 s 引进来,故该方法 的准确度较高。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一组数据后,首先要检验其中有无可疑值存在,在确 保没有可疑值存在时,才能计算该组剩余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等以及进行其他有关 统计学的处理工作。 4.误差的传递 分析结果通常是经过一系列测量步骤之后获得的,其中每一步骤的测量误差都会反 映到分析结果中去。这就是误差传递。 4.1 系统误差的传递: 1.加减法: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是各测量步骤绝对误差的代 数和,某项有系数,则要将系数考虑在内。 R = A + mB − C, ER = EA + mEB − EC 。 2.乘除法:在进行乘除法运算时,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是各步相对误差的代数和, 如果某项有系数,则误差公式不变: C E B E A E R E , C AB R m R A B C = = + − 。 3.指数关系: n R = mA , A E n R EB A = 4.对数关系: R = mlgA , ER =0.434m A EA 。 4.2 随机误差的传递:1.加减法:在加减运算时,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是各 步标准偏差平方的总和,如果某项有系数,则要将系数考虑在内。 R = aA + bB − cC, 2 2 2 B 2 2 A 2 2 Rs a s b s c s = + + C。 2.乘除法:在乘除法运算时,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是各步相对标准偏差平 方的总和,如果某项有系数,则误差公式仍不变: C AB R = m , 2 2 C 2 2 B 2 2 A 2 2 R C s B s A s R s = + + 。 3.指数关系: A s n R s R mA ,n R A = = 。4.对数关系: R = mlgA, A s s 0.434m A R = 。 4.3 极值误差:极值误差是指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各种误差相叠加而产生的最大误 差。加减法计算时,极值误差为各步绝对误差绝对值的代数和;乘除法运算时,相对极 值误差为各步相对误差绝对值的代数和。 R = A + mB − C; R A B C ε = ε + mε + ε ; C ε B ε A ε R ε , C AB R m R A B C = = + + 。 5. 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是研究随机现象中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在分析化学中主要 讨论一元线性回归

5.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当方程为y=a+bx,其中回归系数a和b分别用下式计 算:a=y-b2X=y-b, b=k-6- E(x;-x 式中x,y分别为x和y的平均值,a为直线的截距,b为直线的斜率,它们的值确定 之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回归直线就确定了。 5.2相关系数:测量值y和组分含量x之间的相关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定义式为 r= k-。4-4-9 .导衣-对6-可 1.当所有的y,值都在回归线上时,r=1: 2.当y和x之间完全不存在线性关系时,r=0: 3.当r值在0~1之间时,表示x与y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愈接近1,线性关系愈 好。但是以r判断线性关系和好坏时,还应考虑测量的次数及置信水平,应该「#≥「素· 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在进行分析实验时,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减小测量中的偶然误差:因系统误差是 由某些固定因素造成的,所以可以采取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准仪器、对分析结果进 行校正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等来消除。通过这些措施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习题解答 1.常量滴定管可以估计到士0.01ml,如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 用的体积应控制为多少毫升? 解:使用滴定管记录所耗液体的体积时,总要进行两次读数,即调零和读取体积, 这两次的绝对误差都是0.01l,但两次误差有正有负,有可能抵消为零,也有可能叠加, 在计算时要以叠加为根据。所以 002m≤01%V≥80%·即:V≥20m1· 2.微量分析天平可以准确称取至±0.001g,要使称量误差不大于0.1%,至少要称 取试样多少克? 解:用天平称量物质时,要进行两次读数,即调零和读取,所以两次误差会叠加: 002mg≤0.1%,m≥002mg,即m≥2g. 010% 22

22 5.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当方程为 y = a + bx ,其中回归系数 a 和 b 分别用下式计 算: y bx n Σ y bΣ x a i i = − − = , ( )( ) ( ) 2 i i i Σ x x Σ x x y y b − − − = 式中 x , y 分别为 x 和 y 的平均值, a 为直线的截距, b 为直线的斜率,它们的值确定 之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回归直线就确定了。 5.2 相关系数:测量值 y 和组分含量 x 之间的相关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定义式为: ( ) ( ) ( )( ) ( ) ( ) 2 i 2 i i i b 2 i 2 i Σ x x Σ y y Σ x x y y Σ y y Σ x x r − − − − = − − = 1.当所有的 i y 值都在回归线上时,r =1; 2.当 y 和 x 之间完全不存在线性关系时, r =0; 3.当 r 值在 0~1 之间时,表示 x 与 y 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r 愈接近 1,线性关系愈 好。但是以 r 判断线性关系和好坏时,还应考虑测量的次数及置信水平,应该 r 计≥r 表。 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在进行分析实验时,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减小测量中的偶然误差;因系统误差是 由某些固定因素造成的,所以可以采取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准仪器、对分析结果进 行校正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等来消除。通过这些措施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习题解答 1.常量滴定管可以估计到±0.01ml,如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 0.1%,在滴定时耗 用的体积应控制为多少毫升? 解:使用滴定管记录所耗液体的体积时,总要进行两次读数,即调零和读取体积, 这两次的绝对误差都是 0.01ml,但两次误差有正有负,有可能抵消为零,也有可能叠加, 在计算时要以叠加为根据。所以 V 0.02ml ≤ 0.1% ,V ≥ 0.1% 0.02ml ,即:V≥20ml。 2.微量分析天平可以准确称取至±0.001mg,要使称量误差不大于 0.1%,至少要称 取试样多少克? 解:用天平称量物质时,要进行两次读数,即调零和读取,所以两次误差会叠加: m 0.002mg ≤ 0.1% , m ≥ 0.1% 0.002mg , 即 m ≥2mg

3.下列情况会引起什么误差? a砝码腐蚀 b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c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d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 e以含量为98%的金属锌作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 f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 g重量法测定S0,时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 h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a,b,e,£,g,h为系统误差;c,d为偶然误差 4.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0.072,(2)36.080,(3)4.4×10,(4)6.023×10 (5)100,(6)998,(7)1000.00,(8)1.0×10,(9)pH5.2。 答:(1)两位,(2)五位,(3)两位,(4)四位,(5)三位,(6)三位, (7)六位,(8)两位,(9)一位。 5.用加热法驱除水分以测定CaS0:·H,0中结晶水的含量。称取试样0.2003 已知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试问分析结果中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解:由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1g知,所用的天平为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所以称量 记录数据时,以g为单位必须准确到小数点后的第四位。当结品水驱除后样品的质量为: 0.2000g×M c.so -=0.20008×145.15 136.14 0.1876g .SO.H:o 结晶水的质量是根据差减法求得的,即:0.2000g-0.1876g0.0124g。 故分析结果应以三位有效数字报出。 6.现要欲配制0.02000moL:的K,Cr0溶液500ml,所用分析天平的准确度为± 0.1g,若相对误差要求为士0.1%,问称取K,Cr,0,时,应准确称取到哪一位? 解:由天平的准确度为±0.1g可知,天平为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KCrO,的分子 量为294.18,所以在0.02000molL1K2Cr20,溶液500ml中,含K2Cr20,的质量为: 0.02000×0.5000×294.2=2.9418g, 29418g≤0.16,m≤29418gx0.1%,即m≤0.03g, 23

23 3.下列情况会引起什么误差? a 砝码腐蚀 b 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c 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d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 e 以含量为 98%的金属锌作为基准物质标定 EDTA 溶液的浓度 f 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 g 重量法测定 SiO2时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 h 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a,b,e,f,g,h 为系统误差;c,d 为偶然误差。 4.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0.072,(2)36.080,(3)4.4×10 -3 , (4)6.023×10 23 , (5)100,(6)998,(7)1000.00, (8)1.0×10 3,(9)pH=5.2。 答:(1)两位,(2)五位,(3)两位,(4)四位,(5)三位,(6)三位, (7)六位,(8)两位,(9)一位。 5.用加热法驱除水分以测定 H O 2 1 CaSO4 2 • 中结晶水的含量。称取试样 0.2000g, 已知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试问分析结果中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解:由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1mg 知,所用的天平为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所以称量 记录数据时,以 g 为单位必须准确到小数点后的第四位。当结晶水驱除后样品的质量为: g g 0.1876g 145.15 136.14 0.2000 M M 0.2000 H O 2 1 C SO C SO a 4 2 a 4 × = × = • 结晶水的质量是根据差减法求得的,即:0.2000g-0.1876g=0.0124g。 故分析结果应以三位有效数字报出。 6.现要欲配制 0.02000 mol·L-1 的 K2Cr2O7 溶液 500ml,所用分析天平的准确度为± 0.1mg,若相对误差要求为±0.1%,问称取 K2Cr2O7时,应准确称取到哪一位? 解:由天平的准确度为±0.1mg 可知,天平为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K2Cr2O7的分子 量为 294.18,所以在 0.02000 mol·L-1 K2Cr2O7溶液 500ml 中,含 K2Cr2O7的质量为: 0.02000×0.5000×294.2=2.9418g, g m 2.9418 ≤0.1% , m ≤ 2.9418g × 0.1% ,即 m≤0.003g

故应准确称取到小数点后的第三位。 8.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的FeS07H20中铁的质量分数为20.01%,20.03%,20.04% 20.05%。计算:a平均值,b中位数,c单次测量值的平均偏差,d相对平均偏差,e极 差,f相对极差。 解:x=(20.01%+20.03%+20.04%+20.05%)=20.03 中位数xw=5(20.03%+20.04%)=20.04% d=402%+0.00%+0.01%+0.029%)=0.01% 相对平均偏差001% 20.03%×109%=005% 2003%*10%=02% 极差R=20.05-20.01%=0.04%,相对极差=004%, 9.用沉淀滴定法测定纯NaC1中氯的质量分数,得到结果为:59.82%,60.06%,60.46% 59.86%,60.24%.计算:a平均结果:b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c相对误差;d中位数:e 平均偏差:F相对平均偏差。 解:=与69.82%+60.06%+60.46%+5986%+60249%)=60.09% 里论真值7产10%=606% 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x-T=60.09%-60.66%=-0.57% 相对误差=-057×10%=-0.94% 60.66% 中位数Xy=60.06% 平均偏差d=0.27%+0.03%+0.37%+0.23%+0.15%)=0.21% 6009%109%=035% 相对平均偏差=x100%=021% 10.按照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算式。 解:213.64+4.402+0.3244=213.64+4.40+0.32=218.36, 234

24 故应准确称取到小数点后的第三位。 8.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的 FeSO4•7H2O 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20.01%,20.03%,20.04%, 20.05%。计算:a 平均值,b 中位数,c 单次测量值的平均偏差,d 相对平均偏差,e 极 差,f 相对极差。 解: (20.01% 20.03% 20.04% 20.05%) 20.03% 4 1 x = + + + = 中位数 (20.03% 20.04%) 20.04% 2 1 x M = + = (0.2% 0.00% 0.01% 0.02%) 0.01% 4 1 d = + + + = 相对平均偏差= 100% 0.05% 20.03% 0.01% × = 极差 R=20.05%-20.01%=0.04%, 相对极差= 100% 0.2% 20.03% 0.04% × = 9.用沉淀滴定法测定纯 NaCl 中氯的质量分数,得到结果为:59.82%,60.06%,60.46%, 59.86%,60.24%.计算:a 平均结果;b 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c 相对误差;d 中位数;e 平均偏差;f 相对平均偏差。 解: (59.82% 60.06% 60.46% 59.86% 60.24%) 60.09% 5 1 x = + + + + = 理论真值 100% 60.66% 58.443 35.453 T = × = 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 x − T = 60.09% − 60.66% = −0.57% 相对误差= 100% 0.94% 60.66% 0.57% × = − − 中位数 X M = 60.06% 平均偏差 (0.27% 0.03% 0.37% 0.23% 0.15%) 0.21% 5 1 d = + + + + = 相对平均偏差= 100% 0.35% 60.09% 0.21% ×100% = × = x d 10.按照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算式。 解:213.64+4.402+0.3244=213.64+4.40+0.32=218.36

01000×2500-152x246,47_0100×2348×2465=0.578, 1.0000×1000 1.000×1000 1.5×10-5×6.11×10-_1.5×10-5×6.1×10 -=28×10-8 3.3×103 3.3×103 pH=0.03,则[H0.93molL1。 11.某种试样含Mg0约30%,用重量法测定时,Fe产生共沉淀,设溶液中的Fe 有1%进入沉淀。若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求试样中F,03允许的最高质 量分数为多少? 解:取试样的质量为1g,其中含Fe,O,的质量为x,Fe,0,的分子量为159.69, 根据题意有: 15969*2x5.85x1% 1g×30% =0.1%,x=0.043g。 所以试样中F,0,允许的最高的质量分数为4.3%。 12.某含C1试样中含有0.10%的Brˉ,用AgN0,进行滴定时,Br与C1ˉ同时被滴定, 若全部以C1~计算,则结果为20.0%。求称取的试样为下列质量时,C1分析结果的绝 对误差及相对误差:a0.1000g,b0.5000g,c1.0000g。 解:设称取试样的质量为w,其中C1的真实含量为x%, Br和C1的原子量分别为79.90和35.45 +01w×8铝-x20% 解得r=19.956% (真值) (误差) (测定值) C1的绝对误差=20%一19.956%=0.044% C1的相对误差=0044%×10%=022% 19.956y% 由以上等式可以看出:C1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与称取试样的质量”无关。 13.某试样中含有约5%的S,将S氧化为S0,,然后沉淀为BaS04。若要求在一台 灵敏度为0.1g的天平上称量BaS0,质量时可疑值不超过0.1%,问必须称取试样多少克? 解:设称取试样的质量为W,BaS0,的分子量为233.3,S的原子量为32.066, 则根都器意有:爱器≤01%, wx5%×32066 25

25 ( ) 0.5788 1.000 1000 0.1000 23.48 246.5 1.0000 1000 0.1000 25.00 1.52 246.47 = × × × = × × − × , 8 5 5 8 5 5 8 2.8 10 3.3 10 1.5 10 6.1 10 3.3 10 1.5 10 6.11 10 − − − − − − − = × × × × × = × × × × , pH=0.03 ,则 [H+ ]=0.93 mol·L-1 。 11.某种试样含 MgO 约 30%,用重量法测定时, 3+ Fe 产生共沉淀,设溶液中的 3+ Fe 有 1%进入沉淀。若要求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 0.1%,求试样中 Fe 2O3 允许的最高质 量分数为多少? 解:取试样的质量为 1g,其中含 Fe 2O3 的质量为 x, Fe 2O3 的分子量为 159.69, 根据题意有: 0.1% 1 30% 2 55.85 1% 159.69 = × × × × g x , x =0.043g。 所以试样中 Fe 2O3 允许的最高的质量分数为 4.3%。 12.某含 Cl ―试样中含有 0.10%的 Br ―,用 AgNO3进行滴定时,Br ―与 Cl ― 同时被滴定, 若全部以 Cl ― 计算,则结果为 20.0% 。求称取的试样为下列质量时,Cl ―分析结果的绝 对误差及相对误差:a 0.1000g, b 0.5000g, c 1.0000g。 解:设称取试样的质量为w ,其中 Cl ―的真实含量为 x %, Br ― 和 Cl ― 的原子量分别为 79.90 和 35.45。 20% 79.90 35.45 w× x% + w× 0.1% × = w× 解得 x =19.956% (真值) (误差) (测定值) Cl ―的绝对误差=20%─19.956%=0.044% Cl ―的相对误差= 100% 0.22% 19.956% 0.044% × = 由以上等式可以看出:Cl ―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与称取试样的质量 w 无关。 13.某试样中含有约 5%的 S,将 S 氧化为 SO4 2─,然后沉淀为 BaSO4 。若要求在一台 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上称量BaSO4质量时可疑值不超过0.1%,问必须称取试样多少克? 解:设称取试样的质量为 W,BaSO4 的分子量为 233.3,S 的原子量为 32.066, 则根据题意有: 32.066 233.3 5% 0.1 10 2 3 × × × × − w g ≤0.1%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