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事件 、案例介绍 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于1998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 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 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而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 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经 过一系列扩张运作后,公司已成功从一个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 的实体企业,实力大为增加。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 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公司 于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 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同时也是新加坡“全球贸易 商计划”的成员。挂牌上市后,其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超过65亿 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石油业的第四大巨头,中航油一时成为资本市场 的明星。公司几乎100%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同时公司还向下游 整合,对相关的运营设施、基础设施和下游企业进行投资。通过一系 列的海外收购活动,中国航油的市场区域已扩大到东盟、远东和美国 等地。中国国资委表示,中国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 营的一个成功典范。 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 为MBA的教学案例,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 公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公司总裁陈久霖被《世界经
中航油事件 一、案例介绍 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于 1993 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 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 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而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 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经 过一系列扩张运作后,公司已成功从一个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 的实体企业,实力大为增加。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由 1997 年的 16.8 万美元猛增至 2003 年的 1.28 亿美元,净资产增长了 700 多倍,公司 于 2001 年 12 月 6 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 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同时也是新加坡“全球贸易 商计划”的成员。挂牌上市后,其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超过 65 亿 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石油业的第四大巨头,中航油一时成为资本市场 的明星。公司几乎 100%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同时公司还向下游 整合,对相关的运营设施、基础设施和下游企业进行投资。通过一系 列的海外收购活动,中国航油的市场区域已扩大到东盟、远东和美国 等地。中国国资委表示,中国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 营的一个成功典范。 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 为 MBA 的教学案例,2002 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 公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公司总裁陈久霖被《世界经
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还曾入选“北大杰出校 友”名录。时年43岁的陈久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取得新加坡国立 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此次事件之前正在攻读清华大学在职法学 博士学位。在新加坡和中国内地,他一直被视为中国国企总裁中的 位明星。1997年,他先是被任命成为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 经理,其后又一路升至总裁。他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商人进军海外市 场的一个新形象。2003年,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了 40位45岁以下的“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也名列其中。陈久霖 200年收入高达490万元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利润分成。 虽然家财万贯,陈久霖却并不是一个喜欢奢华生活的人,他住在租来 的公寓里,家里也没有聘请佣人,唯一能够显示其身价的就是一辆奔 驰汽车。他曾经多次表示自己的个人生活哲学是“一日三餐,衣食无 亏足矣”。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 团公司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意在希望中航油 利用衍生工具的保值和锁定价格的功能,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中进行石 油交易的价格风险。但事与愿违,在2003至2004期间中航油(新加 坡)公司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并 且采用多种手段掩盖其交易事实,期间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 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 订了期货交易场外交易合约即0TC陈久霖卖出看涨期权,赌注每桶 38美元。从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就开始交易石油期权,最初涉及
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还曾入选“北大杰出校 友”名录。时年 43 岁的陈久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取得新加坡国立 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此次事件之前正在攻读清华大学在职法学 博士学位。在新加坡和中国内地,他一直被视为中国国企总裁中的一 位明星。1997 年,他先是被任命成为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 经理,其后又一路升至总裁。他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商人进军海外市 场的一个新形象。2003 年,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了 40 位 45 岁以下的“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也名列其中。陈久霖 2003 年收入高达 490 万元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利润分成。 虽然家财万贯,陈久霖却并不是一个喜欢奢华生活的人,他住在租来 的公寓里,家里也没有聘请佣人,唯一能够显示其身价的就是一辆奔 驰汽车。他曾经多次表示自己的个人生活哲学是“一日三餐,衣食无 亏足矣”。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 团公司授权后自 2003 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意在希望中航油 利用衍生工具的保值和锁定价格的功能,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中进行石 油交易的价格风险。但事与愿违,在 2003 至 2004 期间中航油(新加 坡)公司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并 且采用多种手段掩盖其交易事实,期间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 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 订了期货交易场外交易合约即 OTC。陈久霖卖出看涨期权,赌注每桶 38 美元。从 2003 年下半年,中航油就开始交易石油期权,最初涉及
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 中航油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希望油价能回跌, 同时增加了交易量。2004年第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中航油 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而此时中航油决定继续延后 到2005年和2006年交割合同。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中航油 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剧增,面对严重的资金周转问 题,中航油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为此母公司提前配售15% 的股票,将所得的1.08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没想到从2004 年10月以来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中航油所持石油衍生品盘位已远远 超过预期价格,而根据合约,中航油需向交易对方(银行和金融机构 支付保证金。每桶油价每上涨1美元,新加坡公司要向银行支付5000 万美元的保证金,这导致新加坡公司现金流量枯竭,由于石油价格达 到了历史新高的每桶55美元,公司面对大量无法满足的保证金要求 被遭逼仓,从2004年10月26日起,被迫关闭的仓位累计损失已达 39亿美元,正在关闭的剩余仓位预计损失1.6亿美元,账面实际 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中航油已经没有足够资金来缴 纳巨额保证金,最后不得不承认在石油衍生工具交易中蒙受了巨大损 失。于2004年12月1日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此次, 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企业,却因从 事投机交易而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而倒闭。一个被评为2004 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其总裁却被新加坡警方拘捕,接受 管理部门的调查;中国苦心打造的海外石油旗舰遭遇重创
200 万桶石油,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2004 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 中航油潜亏 580 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希望油价能回跌, 同时增加了交易量。2004 年第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中航油 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 3000 万美元左右。而此时中航油决定继续延后 到 2005 年和 2006 年交割合同。2004 年 10 月油价再创新高,中航油 交易盘口达 5200 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剧增,面对严重的资金周转问 题,中航油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为此母公司提前配售 15% 的股票,将所得的 1.08 亿美元资金贷款给中航油。没想到从 2004 年 10 月以来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中航油所持石油衍生品盘位已远远 超过预期价格,而根据合约,中航油需向交易对方(银行和金融机构) 支付保证金。每桶油价每上涨 1 美元,新加坡公司要向银行支付 5000 万美元的保证金,这导致新加坡公司现金流量枯竭,由于石油价格达 到了历史新高的每桶 55 美元,公司面对大量无法满足的保证金要求 被遭逼仓,从 2004 年 10 月 26 日起,被迫关闭的仓位累计损失已达 3.94 亿美元,正在关闭的剩余仓位预计损失 1.6 亿美元,账面实际 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 5.54 亿美元。中航油已经没有足够资金来缴 纳巨额保证金,最后不得不承认在石油衍生工具交易中蒙受了巨大损 失。于 2004 年 12 月 1 日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此次,一 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企业,却因从 事投机交易而造成 5.54 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而倒闭。一个被评为 2004 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其总裁却被新加坡警方拘捕,接受 管理部门的调查;中国苦心打造的海外石油旗舰遭遇重创
、启示 通过中航油事件暴露出以下问题: (一)中航油作为国内航油业唯一一家进出口公司,完全摆错了自 己的位置,为了避免航油价格波动,他们本该采取套期保值的风险管 理策略,而不是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作为一个油料进出口公司,他 们完全高估了自已的专业背景,应该是没有资格和条件进行投机活动 的 (二)该事件反映出公司管理层决策和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层犯了 战略和战术上的错误,而且对决策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首 先,应该严格禁止公司进行此类投机活动,其次,即使有投机活动也 应该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这两点无一做到。 (三)监管当局在此交易过程中也负有不可推邱的责任,此次事 件非常类似于1995年在同一市场上发生的巴林银行尼森事件,监管 当局有义务发现和制止此类头寸巨大的投机活动,避免对市场的冲 击。 (四)对于中国企业的教训是:中国在进入W0后国际贸易总量已 经上升到全球第二位,作为发展最快的经济实体,中国的国际贸易总 量不断上升,对大宗原材料如石油,钢铁,有色金融的需求量也猛增, 这势必对这些商品的价格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 波动也会给中国的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使用国际金融市场上 的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是这些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效 手段。但是,这是一项专业性极高的工作,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有
二、启示 通过中航油事件暴露出以下问题: (一)中航油作为国内航油业唯一一家进出口公司,完全摆错了自 己的位置,为了避免航油价格波动,他们本该采取套期保值的风险管 理策略,而不是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作为一个油料进出口公司,他 们完全高估了自己的专业背景,应该是没有资格和条件进行投机活动 的。 (二)该事件反映出公司管理层决策和管理水平低下。管理层犯了 战略和战术上的错误,而且对决策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首 先,应该严格禁止公司进行此类投机活动,其次,即使有投机活动也 应该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这两点无一做到。 (三) 监管当局在此交易过程中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次事 件非常类似于 1995 年在同一市场上发生的巴林银行尼森事件,监管 当局有义务发现和制止此类头寸巨大的投机活动,避免对市场的冲 击。 (四)对于中国企业的教训是:中国在进入 WTO 后国际贸易总量已 经上升到全球第二位,作为发展最快的经济实体,中国的国际贸易总 量不断上升,对大宗原材料如石油,钢铁,有色金融的需求量也猛增, 这势必对这些商品的价格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 波动也会给中国的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使用国际金融市场上 的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是这些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效 手段。但是,这是一项专业性极高的工作,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有
经验的从业团队及管理人员队伍。如果这些高素质的人员不到位,缺 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监控机制,不但不能规避风险,反而会加大风险 的暴露,造成巨额损失。这次的中航油事件即一血的教训
经验的从业团队及管理人员队伍。如果这些高素质的人员不到位,缺 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监控机制,不但不能规避风险,反而会加大风险 的暴露,造成巨额损失。这次的中航油事件即一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