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练习(二) 语文 2009.6 本试卷分I、Ⅱ两卷,六道大题,25道小题,共7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 考生须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班级名、姓名、考号。 /知,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60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正确答案 对应的字母涂黑涂满。(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溯(suo) 怪癖(pi) 称心如意(chen) B.着落(zhao) 负载(zai) 厚此薄彼(bao) C.解剖(pou) 订正(ding 情不自禁(jn) D.炫耀(xuan) 颠簸(b6) 津津有味(jng)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对决 愚味 搬门弄斧 走投无路 B.炒作 恣睢 明察秋毫 高屋建瓴 C.闲暇 遵命 破斧沉舟 记忆尤新 D.恻隐 即然 言简意该 甜言蜜语 3.概括下面语段中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之初承担角色最恰当的俗语是 个变革的时代,各种观念可以来自四面八方,但富有成效的行动,总是出自那些身 体力行的实践者。谁曾想到,旅游业在开放之初会如此艰难地为突破旧观念、旧体制,充 当着开路先锋的角色…旅游业的破冰之旅不唯发展了旅游,在改变社会营造新风诸方面 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A.吃一堑,长一智 B.书到用时方恨少 C.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D.初生牛犊不怕虎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最熟悉的“天増岁月人増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里面包含着种很大的祝福, 同时又有一种棒得无法言说的天地伦理。“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 坤福满门”,它的大前提是“舂满乾坤″,才能“福满门" 中华民族在任 何时候都在讲“国家”,在讲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仁,她就是让我们走出小家,从一个人 初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1页(共 7 页) 崇文区 2008—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二) 语 文 2009.6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分Ⅰ、Ⅱ两卷,六道大题,25 道小题,共 7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班级名、姓名、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共 60 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把正确答案 对应的字母涂黑涂满。(共 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溯.(suò) 怪癖.(pì) 称.心如意(chèn) B.着.落(zháo) 负载.(zài) 厚此薄.彼(báo) C.解剖.(pōu) 订.正(dìnɡ) 情不自禁.(jīn) D.炫.耀(xuàn) 颠簸.(bō) 津.津有味(jīnɡ)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对决 愚味 搬门弄斧 走投无路 B.炒作 恣睢 明察秋毫 高屋建瓴 C.闲暇 遵命 破斧沉舟 记忆尤新 D.恻隐 即然 言简意该 甜言蜜语 3.概括下面语段中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之初承担角色最恰当的俗语是 一个变革的时代,各种观念可以来自四面八方,但富有成效的行动,总是出自那些身 体力行的实践者。谁曾想到,旅游业在开放之初会如此艰难地为突破旧观念、旧体制,充 当着开路先锋的角色……旅游业的破冰之旅不唯发展了旅游,在改变社会营造新风诸方面 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A.吃一堑,长一智 B.书到用时方恨少 C.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D.初生牛犊不怕虎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最熟悉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里面包含着一种很大的祝福, 同时又有一种棒得无法言说的天地伦理。“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 坤福满门”,它的大前提是“春满乾坤”,才能“福满门”。 中华民族在任 何时候都在讲“国家”,在讲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仁,她就是让我们走出小家,从一个人
变成两个人;就是一事当前要能想到别人。把这个推理开来,就是这个对联表达的要义。 A.它的大前提是“天增岁月”,才能“人增寿” 岁月”在前“乾坤”在前,“寿”在后“门”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B.它的目的是“人增寿”,前提是“天增岁月”; “岁月”在前“乾坤”在前,“寿”在后“门”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C.它的大前提是“天增岁月”,才能“人增寿”; “乾坤”在前“岁月”在前,“门”在后“寿”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胸怀。 D.它的目的是“人增寿”,前提是“天增岁月”; 乾坤”在前“岁月”在前,“门”在后“寿”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胸怀 5.对下列作家作品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时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论断,不仅对个人的成才具有启示作用,而 且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B.《小石潭记》一文不仅描写了清幽的自然景色,还抒发了作家柳宗元非常复杂的思想 情感。 C.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具有很高水平,我们学过的有《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和《江城子·密州出猎》。 D.《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是作者鲁 迅,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第6-7题,共8分) 6.默写。(5分)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3)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阐述了学习与思考关系的一句是 (4)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脍炙人口的语句不胜枚举。有的描绘了雄浑壮阔的画面,有 的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有的揭示了极其深刻的哲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写出 个完整的句子 答 7.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形象突出,有着鲜明的特点。请选择一部,就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物,结 合具体情节,仿照示例,予以介绍。(示例所列各项不可再用,3分) 【示例】小说:《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 介绍:诸葛亮贤良忠贞。为辅佐后主,兴复汉室,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具 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 我的选择:小说 人物: 介绍 初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2页(共 7 页) 变成两个人;就是一事当前要能想到别人。把这个推理开来,就是这个对联表达的要义。 A.它的大前提是“天增岁月”,才能“人增寿”; “岁月”在前“乾坤”在前,“寿”在后“门”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B.它的目的是“人增寿”,前提是“天增岁月”; “岁月”在前“乾坤”在前,“寿”在后“门”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C.它的大前提是“天增岁月”,才能“人增寿”; “乾坤”在前“岁月”在前,“门”在后“寿”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胸怀。 D.它的目的是“人增寿”,前提是“天增岁月”; “乾坤”在前“岁月”在前,“门”在后“寿”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胸怀。 5.对下列作家作品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时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论断,不仅对个人的成才具有启示作用,而 且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B.《小石潭记》一文不仅描写了清幽的自然景色,还抒发了作家柳宗元非常复杂的思想 情感。 C.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具有很高水平,我们学过的有《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和《江城子·密州出猎》。 D.《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是作者鲁 迅,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第 6—7 题,共 8 分) 6.默写。(5 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⑵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⑶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 阐 述 了 学 习 与 思 考 关 系 的 一句是 “ , ”。 ⑷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脍炙人口的语句不胜枚举。有的描绘了雄浑壮阔的画面,有 的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有的揭示了极其深刻的哲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 ....写出一 个完整的句子。 答: 。 7.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形象突出,有着鲜明的特点。请选择一部,就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物,结 合具体情节,仿照示例,予以介绍。(示例所列各项不可再用,3 分) 【示 例】小说:《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 介绍:诸葛亮贤良忠贞。为辅佐后主,兴复汉室,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具 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 我的选择:小说: 人物: 介绍:
三、综合性学习。(本题包括第8-10题,共7分) 世界图书日前夕,作家蒋巍建议设立中国汉字节,以保护汉字、发展书法艺术。学 校语文教研组以此为契机组织了一次“汉字·汉语”主题活动 8.课堂上语文老师为启发同学们多认识汉字,特地展示了以下两则材料,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其主要信息。(2分) 【材料一】 报纸 般书籍 认读常用汉字数量581 934 315 1000 2000 语言材料覆盖率 (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材料二】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赵长青撰文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能 够在数干年的历史风云中绵延不绝傲立于世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形成长久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文字能够代代流传。汉字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载 体,是从未间断的龙脉。 9.为响应语文教研组号召,好朋友小明重点收集了有关汉字历史的资料。请帮助他调整好句 序,使之成为条理清楚的一段话。(2分) 商代文字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①商代文字的基本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以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基础;以劳 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基础:以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基础;以自然物象为基础。 ②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 的特征。 ③构形的文化内涵上,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材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 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④殷墟时期所反映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还突出地表现在造字方式形成了自 己的特点和规律。 10.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如55(呜呜鸣)、LZ(楼主)、山寨、雷人、囧等 不少学生作文引入诸如此类的网络语言,也由此引发巨大争议。班级为此组织了一场辩 论,假如你是反方,请针对正方辩词简要阐述观点。(3分) 正方:我方认为,网络语言可以在学生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集体 创作而成。它既反映网民的个性和联想能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使用者的 年轻心态和不拘一格。学生作文中使用也大多源于此。并且,以往曾在网络中使 初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3页(共 7 页) 三、综合性学习。(本题包括第 8—10 题,共 7 分) 世界图书日前夕,作家蒋巍建议设立中国汉字节,以保护汉字、发展书法艺术。学 校语文教研组以此为契机组织了一次“汉字·汉语”主题活动。 8.课堂上语文老师为启发同学们多认识汉字,特地展示了以下两则材料,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其主要信息。(2 分) 【材料一】 报纸 一般书籍 认读常用汉字数量 581 934 2315 1000 2000 3000 语言材料覆盖率 80% 90% 99% 92% 98% 99% (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材料二】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赵长青撰文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能 够在数千年的历史风云中绵延不绝、傲立于世,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形成长久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文字能够代代流传。汉字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载 体,是从未间断的龙脉。 9.为响应语文教研组号召,好朋友小明重点收集了有关汉字历史的资料。请帮助他调整好句 序,使之成为条理清楚的一段话。(2 分) 商代文字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①商代文字的基本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以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基础;以劳 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基础;以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基础;以自然物象为基础。 ②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 的特征。 ③构形的文化内涵上,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材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 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④殷墟时期所反映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还突出地表现在造字方式形成了自 己的特点和规律。 10.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如 555(呜呜呜)、LZ(楼主)、山寨、雷人、囧等。 不少学生作文引入诸如此类的网络语言,也由此引发巨大争议。班级为此组织了一场辩 论,假如你是反方,请针对正方辩词简要阐述观点。(3 分) 正方:我方认为,网络语言可以在学生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集体 创作而成。它既反映网民的个性和联想能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使用者的 年轻心态和不拘一格。学生作文中使用也大多源于此。并且,以往曾在网络中使 媒 项 介 目
用的,比如版主、主页、链接、下载等词汇,现在也已被大众接受,体现着强烈 的时代气息 反方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完成第11-14题。(共9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緹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走送之 走街串巷 B.媵人持汤沃灌浩浩汤汤 C.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 D.腰白玉之环腰金衣紫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从选文看,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3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一文,完成第1518题。(共11分) 初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4页(共 7 页) 用的,比如版主、主页、链接、下载等词汇,现在也已被大众接受,体现着强烈 的时代气息。 反方: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完成第 11—14 题。(共 9 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走.送之 走.街串巷 B.媵人持汤.沃灌 浩浩汤.汤 C.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D.腰.白玉之环 腰.金衣紫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⑴无从致.书以观 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 分) ⑴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从选文看,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3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26 分) (一)阅读《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一文,完成第 15—18 题。(共 11 分)
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 蔡成 ①又看到他了。他在拉小提琴。 ②出悉尼中央火车站,走50米,向右看,一座年龄至少已近百岁的铁路桥跃入眼帘。 他就在这铁路桥的桥洞里用小提琴制造音乐。火车在头顶轰隆隆跑过去,他不管不顾,兀自 沉浸在手指和琴弦酝酿岀来的精美旋律里。 ③以往,每次听到他的琴声,我都想止步,竖起耳朵,仔仔细细把所有旋律全捕捉住。 只可惜,每次都有事在身,我无奈地瞟他一眼,匆匆从他跟前晃过去—其实,每一次促使 我无法停下脚步的“事”"并非十万火急。可那些琐碎的甚至无关紧要的事却总压在我的心头, 干呼万唤,逼迫我马不停蹄地奔向前方。今天,我不急。 ④我走近他,先端详他的脸,再端详他的手指和小提琴。然后,我坐下,靠着桥洞洞壁, 专心致志地聆听琴声。头顶上,火车撞击轨道的声音渐渐依稀,我的耳廓里荡漾的全是琴声。 坦白说,我根本不知道他正努力演奏的是何乐曲,我只是喜欢这欢快的节奏。我能感觉到四 周的空气里,流淌着轻灵曼妙的乐曲。无端地,我想起春天的脚步声;想起童年在中国老家 乡下,春天到了,绿草茵茵,我和其他几个顽童在裤裆底下夹一根棍子当尾巴拖在地上呐喊 着“骑马啦骑马啦”,一同呼啸着从山冈往山下冲.… ⑤一曲终了,换一支。我依旧不知曲目,只意识到琴声柔和多了。我闭上眼睛——云游, 回到了中国。杏花,春雨,江南,淡淡的喜悦。好像有风过来了,一地的落英缤纷。美哉。 ⑥琴声渐渐远去,我睁眼,IA他在看着我笑。我有些许慌乱,突然想起什么,赶紧摸 自己的口袋,掏出一张10元的澳币,还有零零碎碎的硬币。此时,我才发现,他的跟前 没一顶破旧的帽子,没张嘴的琴盒,连摊在地上的一张报纸也没有。他看着我,摇头,他已 在演奏一支新曲子了,他没别的表示。拉完,他从肩头取下小提琴,解释:“对不起,我不 初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5页(共 7 页) 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 蔡成 ①又看到他了。他在拉小提琴。 ②出悉尼中央火车站,走 50 米,向右看,一座年龄至少已近百岁的铁路桥跃入眼帘。 他就在这铁路桥的桥洞里用小提琴制造音乐。火车在头顶轰隆隆跑过去,他不管不顾,兀自 沉浸在手指和琴弦酝酿出来的精美旋律里。 ③以往,每次听到他的琴声,我都想止步,竖起耳朵,仔仔细细把所有旋律全捕捉住。 只可惜,每次都有事在身,我无奈地瞟他一眼,匆匆从他跟前晃过去——其实,每一次促使 我无法停下脚步的“事”并非十万火急。可那些琐碎的甚至无关紧要的事却总压在我的心头, 千呼万唤,逼迫我马不停蹄地奔向前方。今天,我不急。 ④我走近他,先端详他的脸,再端详他的手指和小提琴。然后,我坐下,靠着桥洞洞壁, 专心致志地聆听琴声。头顶上,火车撞击轨道的声音渐渐依稀,我的耳廓里荡漾的全是琴声。 坦白说,我根本不知道他正努力演奏的是何乐曲,我只是喜欢这欢快的节奏。我能感觉到四 周的空气里,流淌着轻灵曼妙的乐曲。无端地,我想起春天的脚步声;想起童年在中国老家, 乡下,春天到了,绿草茵茵,我和其他几个顽童在裤裆底下夹一根棍子当尾巴拖在地上呐喊 着“骑马啦骑马啦”,一同呼啸着从山冈往山下冲…… ⑤一曲终了,换一支。我依旧不知曲目,只意识到琴声柔和多了。我闭上眼睛——云游, 回到了中国。杏花,春雨,江南,淡淡的喜悦。好像有风过来了,一地的落英缤纷。美哉。 ⑥琴声渐渐远去,我睁眼,[A]他在看着我笑。我有些许慌乱,突然想起什么,赶紧摸 自己的口袋,掏出一张 10 元的澳币,还有零零碎碎的硬币。此时,我才发现,他的跟前, 没一顶破旧的帽子,没张嘴的琴盒,连摊在地上的一张报纸也没有。他看着我,摇头,他已 在演奏一支新曲子了,他没别的表示。拉完,他从肩头取下小提琴,解释:“对不起,我不
能停下,我不能说话,我不能漏掉哪怕一个音符。″他又一次看我手上的钱,B微笑着说, “我不是卖艺的。 ⑦他怕有50岁了吧,清癯但富有光泽的脸颊,灰白色的络腮胡修剪得很齐整,脑门光 敞明亮,后脑的头发却很厚,厚厚的头发微微朝上卷曲。我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戴着一枚 蓝宝石戒指,我猜,这枚个头绝不小气的蓝宝石肯定不是假冒伪劣产品。他身上穿着的短装 夹克我叫不出名字,但显然不是廉价的地摊货色…他果真不像落魄街头的卖艺者,倒像站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表演的小提琴家 ⑧“你喜欢吗?″他问我。我知道他问的是琴声。我点头,使劲点头,再伸出双手,将 两个大拇指一齐竖起来。IC他笑了,笑得挺灿烂。笑完,他将琴再次放在宽阔的左肩上, 继续演奏…… ⑨他不再直通通地面对着桥洞里的人行道,而是侧转身,正对着我,欢快的琴声全朝我 流泻。似乎,他是在为我这唯一的听众尽情演岀。几只斑鸠走过来,在我们的脚边寻寻觅觅 就地胡乱啄几下,走了。几片法国梧桐树叶,借风的-一臂之力,不知从哪闯进桥洞来,停在 我们身旁。余下,南来的人,北往的客,匆匆复匆匆,没有脚步在我们眼前暂停。 ⑩将近下午3点半时,我忽然惊醒,有一趟快速地铁从中央火车站直达布莱克镇,我 得走了。又一曲终了,我说对不起我得告辞了,我说非常谢谢。我没料到他卸下琴,朝我弯 腰,他的右手搁在胸前,深深地鞠躬鞠躬鞠躬,一共三次——像谢幕。尔后,他开始收拾他 的琴,他竟真的“谢幕”了。他握紧我的手,说:“非常谢谢,今天我很开心,很开心。 仿佛,今天有我这位忠实的听众,他由此而感到无上喜悦。他又告诉我,每个周末,他不上 班,都会在这里拉琴。他的最后一个动作,是笑吟吟地往我手上塞了一张碟。那是他自己录 制的小提琴曲。 ①他向南,走了,背着他的琴。我向西,去赶赴回家的地铁。余音袅袅的小提琴曲, 初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6页(共 7 页) 能停下,我不能说话,我不能漏掉哪怕一个音符。”他又一次看我手上的钱,[B]微笑着说, “我不是卖艺的。” ⑦他怕有 50 岁了吧,清癯但富有光泽的脸颊,灰白色的络腮胡修剪得很齐整,脑门光 敞明亮,后脑的头发却很厚,厚厚的头发微微朝上卷曲。我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戴着一枚 蓝宝石戒指,我猜,这枚个头绝不小气的蓝宝石肯定不是假冒伪劣产品。他身上穿着的短装 夹克我叫不出名字,但显然不是廉价的地摊货色……他果真不像落魄街头的卖艺者,倒像站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表演的小提琴家。 ⑧“你喜欢吗?”他问我。我知道他问的是琴声。我点头,使劲点头,再伸出双手,将 两个大拇指一齐竖起来。[C]他笑了,笑得挺灿烂。笑完,他将琴再次放在宽阔的左肩上, 继续演奏…… ⑨他不再直通通地面对着桥洞里的人行道,而是侧转身,正对着我,欢快的琴声全朝我 流泻。似乎,他是在为我这唯一的听众尽情演出。几只斑鸠走过来,在我们的脚边寻寻觅觅, 就地胡乱啄几下,走了。几片法国梧桐树叶,借风的一臂之力,不知从哪闯进桥洞来,停在 我们身旁。余下,南来的人,北往的客,匆匆复匆匆,没有脚步在我们眼前暂停。 ⑩将近下午 3 点半时,我忽然惊醒,有一趟快速地铁从中央火车站直达布莱克镇,我 得走了。又一曲终了,我说对不起我得告辞了,我说非常谢谢。我没料到他卸下琴,朝我弯 腰,他的右手搁在胸前,深深地鞠躬鞠躬鞠躬,一共三次——像谢幕。尔后,他开始收拾他 的琴,他竟真的“谢幕”了。他握紧我的手,说:“非常谢谢,今天我很开心,很开心。” 仿佛,今天有我这位忠实的听众,他由此而感到无上喜悦。他又告诉我,每个周末,他不上 班,都会在这里拉琴。他的最后一个动作,是笑吟吟地往我手上塞了一张碟。那是他自己录 制的小提琴曲。 ⑪他向南,走了,背着他的琴。我向西,去赶赴回家的地铁。余音袅袅的小提琴曲
仿佛还停留在我的耳畔。我的手上,紧紧捏着他的赠品。“真正从心底流岀的音乐来到世上, 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寻找聆听的耳朵;真正用心创造的艺术来到世上,不是为了贏取名 利,而是为了寻觅知音。”这话,我没说出口,我在心里悄悄说了两次。 15.阅读文章第④-⑨段,用简洁语言将其主要情节补充完整。(2分) (3)夸赞高超技艺,贏得他倾心为我演奏。 16.第④段写到“我”对“他”的端详,却省略了端详的具体内容。请根据上下文,展开联 想和想象,为作者补写一段恰当文字。(50字左右,3分) 17.文章多次写到“他”的“笑”。请从划线文字中任选一处,简要说说“他”“笑”的原 因及其作用。(2分) 18.文章结尾说“真正从心底流出的音乐来到世上,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寻找聆听的耳 朵:真正用心创造的艺术来到世上,不是为了赢取名利,而是为了寻觅知音。”请结合 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真正从心底流出的音乐”“真正用心创造的艺术”的认识。(字 数80-120字,4分) (二)阅读《来自远古的回响—赫哲族鱼皮衣》一文,完成第19-21题。(共8分) 来自远古的回响 赫哲族鱼皮衣 穆槿 ①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6个民族之一,却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代 就有关于赫哲人祖先的传说。但直到清康熙二年,“赫哲”这个称谓才正式确定下来 ②赫哲族人最具魅力的当属独特的传统服饰文化—一鱼皮衣。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聚集」 在我国极北之地,与世隔绝,可以用来做衣服的原料只有鱼皮兽皮,因此聪慧的赫哲人创造 了用鱼皮制衣的技艺。历史上“鱼皮部”的别称也由此得来。 ③赫哲人用鱼皮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衣物:除了常见的衣裤外,还有绑腿、披肩、围裙、 腰带、帽子、手套、軏鞦以及荷包、口袋等佩饰 ④制作鱼皮衣选用的有鲢鱼、鲤鱼、大马哈鱼、白鱼、草鱼以及哲罗鱼、赶条鱼等等, 只要个头够大,都可以用来缝制鱼皮衣。 初三语文试卷第7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7页(共 7 页) 仿佛还停留在我的耳畔。我的手上,紧紧捏着他的赠品。“真正从心底流出的音乐来到世上, 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寻找聆听的耳朵;真正用心创造的艺术来到世上,不是为了赢取名 利,而是为了寻觅知音。”这话,我没说出口,我在心里悄悄说了两次。 15.阅读文章第④-⑨段,用简洁语言将其主要情节补充完整。(2 分) ⑴ ⑵ ⑶夸赞高超技艺,赢得他倾心为我演奏。 16.第④段写到“我”对“他”的端详,却省略了端详的具体内容。请根据上下文,展开联 想和想象,为作者补写一段恰当文字。(50 字左右,3 分) 17.文章多次写到“他”的“笑”。请从划线文字中任选一处,简要说说“他”“笑”的原 因及其作用。(2 分) 18.文章结尾说“真正从心底流出的音乐来到世上,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寻找聆听的耳 朵;真正用心创造的艺术来到世上,不是为了赢取名利,而是为了寻觅知音。”请结合 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真正从心底流出的音乐”“真正用心创造的艺术”的认识。(字 数 80-120 字,4 分) (二)阅读《来自远古的回响——赫哲族鱼皮衣》一文,完成第 19—21 题。(共 8 分) 来自远古的回响 ——赫哲族鱼皮衣 穆槿 ①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 6 个民族之一,却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代, 就有关于赫哲人祖先的传说。但直到清康熙二年,“赫哲”这个称谓才正式确定下来。 ②赫哲族人最具魅力的当属独特的传统服饰文化——鱼皮衣。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聚集 在我国极北之地,与世隔绝,可以用来做衣服的原料只有鱼皮兽皮,因此聪慧的赫哲人创造 了用鱼皮制衣的技艺。历史上“鱼皮部”的别称也由此得来。 ③赫哲人用鱼皮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衣物:除了常见的衣裤外,还有绑腿、披肩、围裙、 腰带、帽子、手套、靰鞡注以及荷包、口袋等佩饰。 ④制作鱼皮衣选用的有鲢鱼、鲤鱼、大马哈鱼、白鱼、草鱼以及哲罗鱼、赶条鱼等等, 只要个头够大,都可以用来缝制鱼皮衣
⑤鱼捕捞上来以后,就要“扒鱼皮”了。把鱼沿着脊背和腹部划开,在鱼鳃处将鱼皮掀 起一个小角,再用楔子形状的木头刀一铲一铲地将鱼肉和鱼皮分离。如果鱼不新鲜,就会给 扒鱼皮带来麻烦,鱼肉和鱼皮会粘连不易扒下,也就是行家口中的“跟肉”。刚取下来的皮 子薄而柔软不能直接缝制,要贴在干净平整的地方风干,这个过程需要一天的时间。风干的 鱼皮十分坚硬像板子一样,赫哲人将鱼皮无鳞的一面撒满玉米面,疊放在-起开始“熟皮 熟皮的工具是木质的铡刀,开合处有可以咬合的锯齿,一人举起刀把,另一人将撒好玉米面 的鱼皮卷成卷,放在刀下,举刀人用力铡下。不用担心鱼皮会破损,因为这时的鱼皮很坚硬。 铡一下就抬刀,将鱼皮卷转动一下再铡。如此反复,鱼皮逐渐变得柔软而有韧性,即使两个 人也无法把它扯开,之后,再将上面零星附着的鱼鳞搓搡掉,鱼皮就熟好了。 ⑥缝制时要根据深浅不一的颜色将鱼皮一张张拼接美观,缝制所用的线也是鱼皮。鱼皮 线是将胖头鱼皮的鳞刮掉熟好,涂抹上貝有油性的狗鱼肝,使之保持柔软干燥,然后将其叠 好压平、切成细丝即可,使用时再勒一勒,就更细而柔滑流利了。心灵手巧的赫哲人会用野 花等制成的染料给鱼皮染上紫、蓝、红、黑、白等色,还把用鱼皮剪成的富于本民族特色的 卷云等吉祥图案和鹿、鱼、花、草等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造型,以补绣或粘合的方法装饰在 袖口、领托、襟口、前胸、后背和下摆边缘、裤脚等部位。就这样,一件可以称得上是工艺 品的鱼皮衣制成了。它有轻薄、保暖、耐磨、防潮的特点,且不透水 ⑦赫哲族是世界上惟——个长期以鱼皮作为服装的民族。近几十年来,纺织、化纤等各 种现代服装面料的大量输入,鱼皮服饰在现实生活中已不见了。如今,随着鱼皮衣正式入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她、喜爱她。 (有删改) 軏鞦:wul东北地区冬天穿的鞋,用皮革制成,里面垫乌拉草 19.文章从赫哲族的两个称谓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20.介绍赫哲人“熟皮”过程的说明层次为:先说明 (不 超过13个字),然后说明 (不超过20字),最后说明 (不超过10个字)。(3分) 初三语文试卷第8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8页(共 7 页) ⑤鱼捕捞上来以后,就要“扒鱼皮”了。把鱼沿着脊背和腹部划开,在鱼鳃处将鱼皮掀 起一个小角,再用楔子形状的木头刀一铲一铲地将鱼肉和鱼皮分离。如果鱼不新鲜,就会给 扒鱼皮带来麻烦,鱼肉和鱼皮会粘连不易扒下,也就是行家口中的“跟肉”。刚取下来的皮 子薄而柔软不能直接缝制,要贴在干净平整的地方风干,这个过程需要一天的时间。风干的 鱼皮十分坚硬像板子一样,赫哲人将鱼皮无鳞的一面撒满玉米面,叠放在一起开始“熟皮”。 熟皮的工具是木质的铡刀,开合处有可以咬合的锯齿,一人举起刀把,另一人将撒好玉米面 的鱼皮卷成卷,放在刀下,举刀人用力铡下。不用担心鱼皮会破损,因为这时的鱼皮很坚硬。 铡一下就抬刀,将鱼皮卷转动一下再铡。如此反复,鱼皮逐渐变得柔软而有韧性,即使两个 人也无法把它扯开,之后,再将上面零星附着的鱼鳞搓揉掉,鱼皮就熟好了。 ⑥缝制时要根据深浅不一的颜色将鱼皮一张张拼接美观,缝制所用的线也是鱼皮。鱼皮 线是将胖头鱼皮的鳞刮掉熟好,涂抹上具有油性的狗鱼肝,使之保持柔软干燥,然后将其叠 好压平、切成细丝即可,使用时再勒一勒,就更细而柔滑流利了。心灵手巧的赫哲人会用野 花等制成的染料给鱼皮染上紫、蓝、红、黑、白等色,还把用鱼皮剪成的富于本民族特色的 卷云等吉祥图案和鹿、鱼、花、草等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造型,以补绣或粘合的方法装饰在 袖口、领托、襟口、前胸、后背和下摆边缘、裤脚等部位。就这样,一件可以称得上是工艺 品的鱼皮衣制成了。它有轻薄、保暖、耐磨、防潮的特点,且不透水。 ⑦赫哲族是世界上惟一一个长期以鱼皮作为服装的民族。近几十年来,纺织、化纤等各 种现代服装面料的大量输入,鱼皮服饰在现实生活中已不见了。如今,随着鱼皮衣正式入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她、喜爱她。 (有删改) 靰鞡:wù lɑ 东北地区冬天穿的鞋,用皮革制成,里面垫乌拉草。 19.文章从赫哲族的两个称谓写起,有什么作用?(2 分) 20.介绍赫哲人“熟皮”过程的说明层次为:先说明 (不 超过 13 个字),然后说明 (不超过 20 字),最后说明 (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21.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有关介绍,说说赫哲族鱼皮衣与昆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 同特点。(3分) 【材料】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 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个新的声腔剧种。明代初年在昆山地区形成了“昆山 腔”,嘉靖年间经过革新,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的长处,形成委婉细腻、流丽悠长 的风格,而基本成型。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一带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明代天启初年 到清代康熙末年的一百多年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清代乾隆年以后,昆曲逐渐衰落。 目前昆曲有关演出活动多在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湖南等地,主要由专业昆曲院团 演出。近年来,昆曲正面临着生存困境,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阅读《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一文,完成第2224题。(共7分) 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 田松 ①迷信常常表现为对不能把握的力量和不能理解的事物的狂热崇拜。让很多人不愿接受 的是,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 ②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科学与迷信是一对水火不容的死对头。科学昌盛,迷信就会不 攻自破,如太阳高升,霜露自然无形。科学之神所到之处,迷信之鬼便该悄悄溜走,但我们 偏偏看到算命先生用上了计算机,名之日科学算命。与几十年前相比,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 绝对值不知要提高多少,但今天的年轻一代所迷信的数字、血型和星座,正是当时的年轻人 所不耻于言的。因此,科学和迷信是否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可怀疑 ③也许我们应该把迷信的态度和迷信的对象区分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常常成为迷信的 对象,比如特异功能和外星人之类。有时,迷信也可以解释为文化冲突。一个有经验的农民 能够预知第二年的收成,在他自己看来,自然而然;而在自以为掌握了科学的人看来,则可 能认为是迷信,因为这个农民进行判断的理由和依据不是来自科学,而恰恰来自科学之外 初三语文试卷第9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9页(共 7 页) 21.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有关介绍,说说赫哲族鱼皮衣与昆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 同特点。(3 分) 【材料】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元末明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 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明代初年在昆山地区形成了“昆山 腔”,嘉靖年间经过革新,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的长处,形成委婉细腻、流丽悠长 的风格,而基本成型。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一带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明代天启初年 到清代康熙末年的一百多年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清代乾隆年以后,昆曲逐渐衰落。 目前昆曲有关演出活动多在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湖南等地,主要由专业昆曲院团 演出。近年来,昆曲正面临着生存困境,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阅读《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一文,完成第 22—24 题。(共 7 分) 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 田松 ①迷信常常表现为对不能把握的力量和不能理解的事物的狂热崇拜。让很多人不愿接受 的是,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 ②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科学与迷信是一对水火不容的死对头。科学昌盛,迷信就会不 攻自破,如太阳高升,霜露自然无形。科学之神所到之处,迷信之鬼便该悄悄溜走,但我们 偏偏看到算命先生用上了计算机,名之曰科学算命。与几十年前相比,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 绝对值不知要提高多少,但今天的年轻一代所迷信的数字、血型和星座,正是当时的年轻人 所不耻于言的。因此,科学和迷信是否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大可怀疑。 ③也许我们应该把迷信的态度和迷信的对象区分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常常成为迷信的 对象,比如特异功能和外星人之类。有时,迷信也可以解释为文化冲突。一个有经验的农民, 能够预知第二年的收成,在他自己看来,自然而然;而在自以为掌握了科学的人看来,则可 能认为是迷信,因为这个农民进行判断的理由和依据不是来自科学,而恰恰来自科学之外
④但是,让很多人不愿接受的是,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我们会说,科学不承认权 威,只承认事实。但实际上,科学本身已经成了最大的权威。在向农民推广化肥时,某个副 县长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科学。”尽管他可能不懂化肥的化学细节,他也会底气十足。 科学在大众中的形象常常恰恰是神! ⑤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尊奉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态度,正是迷信。很多人,尤其 是科学信徒希望消灭迷信,以为消灭了迷信,科学就会兴旺,就像有些人以为消灭了细菌, 人类就不会得病一样。也有很多人认为,迷信是由于无知,所以普及科学可以消灭迷信。然 而,有知到什么程度才能不迷信呢?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无论如何有知,相对于复杂的 宇宙和人类社会,都是沧海-粟。既然无法全知全能,就永远有未知的神秘的东西。 ⑥迷信既然是一种态度,就该从心理上找原因。人是脆弱的,需要一种比自己强大的东 西可以依靠,使人在面对选择与等待时减少惶恐。事实上,我们也很难区别,科学家的信仰 与迷信者的信念在心理上有什么区别。爱因斯坦相信上帝不掷骰子;一个农家老妇相信电闪 雷鸣出自雷公电母。同样是信念,我们能否从心理状态上区分,这个是迷信,那个是科学? 同样,凭什么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必然能够给人带来幸福? ⑦当现代化的伐木工人进入长江中上游时,当地人可能会说出若干不能砍树的道理,比 如触怒山神树精,给人带来灾祸。而被现代科学武裝起来的头脑和技术,却能够并且敢于剃 光一个个山头。这难免使人产生困惑,为什么那些落后、迷信的风俗保住了环境,而帮助人 类征服自然的科学却反过来使人陷入了困境,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对科学过于迷信了呢? (有删改) 22.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分) 23.文章是从哪两个角度证明作者观点的?(2分) 24.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过程。(3分) 初三语文试卷第10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10页(共 7 页) ④但是,让很多人不愿接受的是,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我们会说,科学不承认权 威,只承认事实。但实际上,科学本身已经成了最大的权威。在向农民推广化肥时,某个副 县长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科学。”尽管他可能不懂化肥的化学细节,他也会底气十足。 科学在大众中的形象常常恰恰是神! ⑤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尊奉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态度,正是迷信。很多人,尤其 是科学信徒希望消灭迷信,以为消灭了迷信,科学就会兴旺,就像有些人以为消灭了细菌, 人类就不会得病一样。也有很多人认为,迷信是由于无知,所以普及科学可以消灭迷信。然 而,有知到什么程度才能不迷信呢?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无论如何有知,相对于复杂的 宇宙和人类社会,都是沧海一粟。既然无法全知全能,就永远有未知的神秘的东西。 ⑥迷信既然是一种态度,就该从心理上找原因。人是脆弱的,需要一种比自己强大的东 西可以依靠,使人在面对选择与等待时减少惶恐。事实上,我们也很难区别,科学家的信仰 与迷信者的信念在心理上有什么区别。爱因斯坦相信上帝不掷骰子;一个农家老妇相信电闪 雷鸣出自雷公电母。同样是信念,我们能否从心理状态上区分,这个是迷信,那个是科学? 同样,凭什么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必然能够给人带来幸福? ⑦当现代化的伐木工人进入长江中上游时,当地人可能会说出若干不能砍树的道理,比 如触怒山神树精,给人带来灾祸。而被现代科学武装起来的头脑和技术,却能够并且敢于剃 光一个个山头。这难免使人产生困惑,为什么那些落后、迷信的风俗保住了环境,而帮助人 类征服自然的科学却反过来使人陷入了困境,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对科学过于迷信了呢? (有删改) 22.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 分) 23.文章是从哪两个角度证明作者观点的?(2 分) 24.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过程。(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