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 ⚫一、科技进步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二、科技进步率的度量
第八章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 ⚫一、科技进步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二、科技进步率的度量
一、科技进步的概念、性质 ⚫ 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进步是指能使一定 数量的资源投入生产出更多产品的所有 影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也就是 说,一切导致生产效率提高的技术都构 成技术进步的因素,它包括:技术的改 进,技术效率的提高,投入要素质量的 提高,资源分配效率的提高,产品结构 效益的提高和规模经济
一、科技进步的概念、性质 ⚫ 经济学意义上的技术进步是指能使一定 数量的资源投入生产出更多产品的所有 影响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也就是 说,一切导致生产效率提高的技术都构 成技术进步的因素,它包括:技术的改 进,技术效率的提高,投入要素质量的 提高,资源分配效率的提高,产品结构 效益的提高和规模经济
⚫ 技术进步概念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从总体来说,技术进步包括自然科学技术 的进步和社会科学的进步两大方面,这就是广 义的技术进步概念。仅包含前者,通常称为 “狭义”的技术进步。狭义的技术进步可分为 技术进化和技术革命两类,当技术进步表现为 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或在原有 技术原理或组织原则的范围内发明创造新技术 和新的技术体系时,这种进步称为技术进化。 ⚫ 广义的技术进步除了包括狭义技术进步的内容 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等 软技术的进步
⚫ 技术进步概念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从总体来说,技术进步包括自然科学技术 的进步和社会科学的进步两大方面,这就是广 义的技术进步概念。仅包含前者,通常称为 “狭义”的技术进步。狭义的技术进步可分为 技术进化和技术革命两类,当技术进步表现为 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或在原有 技术原理或组织原则的范围内发明创造新技术 和新的技术体系时,这种进步称为技术进化。 ⚫ 广义的技术进步除了包括狭义技术进步的内容 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等 软技术的进步
⚫ 软技术进步可以细分为以下八个方 面:(1)采用新的方针政策,(2)推行新 的经济体制,(3)采用新的组织与管理方 法,(4)改革政治体制,(5)改善或采用 新的决策方法,(6)采用能长期激发人的 积极性的分配体制与政策,(7)改善生产 资源的合理配置,(8)用新的理论与方法 去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 性
⚫ 软技术进步可以细分为以下八个方 面:(1)采用新的方针政策,(2)推行新 的经济体制,(3)采用新的组织与管理方 法,(4)改革政治体制,(5)改善或采用 新的决策方法,(6)采用能长期激发人的 积极性的分配体制与政策,(7)改善生产 资源的合理配置,(8)用新的理论与方法 去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 性
科技进步的性质 ⚫ 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技术进步 ⚫ 体现的与非体现的技术进步 ⚫ 中性的与非中性的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的性质 ⚫ 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技术进步 ⚫ 体现的与非体现的技术进步 ⚫ 中性的与非中性的技术进步
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技术进步 ⚫ 如果一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决于行业内 部生产者的决策行为或努力程度,我们 便称这种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反之,若 一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的推动力来自行业 的外部,则称其是外生的。 ⚫ 一般而言,工业技术进步大多是内生的, 或是以内生为主的,农业技术进步主要 是外生的或是以外生为主的
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技术进步 ⚫ 如果一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取决于行业内 部生产者的决策行为或努力程度,我们 便称这种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反之,若 一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的推动力来自行业 的外部,则称其是外生的。 ⚫ 一般而言,工业技术进步大多是内生的, 或是以内生为主的,农业技术进步主要 是外生的或是以外生为主的
⚫ 产生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在工业领域 的研究与开发(R&D)投入,能够从其最 终产品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作为基础 产业的农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农业 科技进步将使社会食品供应丰富及价格 下降,因此,农业的R&D投入具有较高 的社会效益,所以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也应来自于政府及社会的努力,而并非 农业内部。 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技术进步
⚫ 产生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在工业领域 的研究与开发(R&D)投入,能够从其最 终产品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作为基础 产业的农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农业 科技进步将使社会食品供应丰富及价格 下降,因此,农业的R&D投入具有较高 的社会效益,所以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也应来自于政府及社会的努力,而并非 农业内部。 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技术进步
体现的与非体现的技术进步 ⚫ 即附属型与非附属型。附属型的技术进步伴随 新的投入(通常为机器设备)进入生产过程,但 有些技术进步并不一定需要附在新的生产要素 上,如管理方法的改变,工作人员的重新安排, 现有投入的重新组合都有可能带来产出的增加。 附属型技术进步的测定往往需要设立并估算转 换函数,并用它来将一定量的投入转换为有效 投入(如现在的一个单位投入可以发挥原来1.5 个单位投入的效应,这多出的0.5个单位所带 来的产出即为技术进步的作用)
体现的与非体现的技术进步 ⚫ 即附属型与非附属型。附属型的技术进步伴随 新的投入(通常为机器设备)进入生产过程,但 有些技术进步并不一定需要附在新的生产要素 上,如管理方法的改变,工作人员的重新安排, 现有投入的重新组合都有可能带来产出的增加。 附属型技术进步的测定往往需要设立并估算转 换函数,并用它来将一定量的投入转换为有效 投入(如现在的一个单位投入可以发挥原来1.5 个单位投入的效应,这多出的0.5个单位所带 来的产出即为技术进步的作用)
⚫ 显然将技术进步完全归类于附属性或非 附属性的都是不对的。特别是转换函数 的选择总是主观臆断的,因而往往带来 技术进步估算的误差。 体现的与非体现的技术进步
⚫ 显然将技术进步完全归类于附属性或非 附属性的都是不对的。特别是转换函数 的选择总是主观臆断的,因而往往带来 技术进步估算的误差。 体现的与非体现的技术进步
中性的与非中性的技术进步 ⚫ 判别技术进步是“中性”还是“非中性” 的标准就在于技术进步是否会影响给定 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发生技 术进步以后,给定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没有因此而改变,那么技术进步 就是“中性”的,反之,则是“非中性” 的。定义“中性”技术进步的目的,是 为了指出技术进步的特征,以便于将技 术因素的影响从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分离 出来
中性的与非中性的技术进步 ⚫ 判别技术进步是“中性”还是“非中性” 的标准就在于技术进步是否会影响给定 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发生技 术进步以后,给定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没有因此而改变,那么技术进步 就是“中性”的,反之,则是“非中性” 的。定义“中性”技术进步的目的,是 为了指出技术进步的特征,以便于将技 术因素的影响从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分离 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