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三中2006—2007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班级 姓名 总分 教师的话:禀爱的同学,春暖花开的日子已经来临,我们的学习生活也进入了花开结 果的季节,经过短短的一个月的学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的见闻,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提高了不少的能力。这试卷是你施展才华的园地,相信你一定能仔审题,认真作答。 最后,老师祝你成功!记任你是最捧的。 、语文知识积累及其运用。(35分) 2、在下面括号里注音或写汉字(4分) 骊歌() 桑葚() 臃肿() 攒成() 书shu()轻j() 花p() shan()笑 3、下面句子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何首乌有臃肿的根(粗大) B、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没有根据的话) C、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热烈而深切)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锅里的水烧开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 C、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D、今天能光临你们公司,这是我们的荣幸 5、写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2分)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下列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一鲁迅一—《朝花夕拾》 B、《最后一课》一一德一一都德一一小说 C、《黄河颂》一一光未然一一《黄河大合唱》
龙三中 2006——2007 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 150 分钟 总分 120 分) 班级 姓名 总分 教师的话:亲爱的同学,春暖花开的日子已经来临,我们的学习生活也进入了花开结 果的季节,经过短短的一个半月的学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的见闻,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提高了不少的能力。这份试卷是你施展才华的园地,相信你一定能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最后,老师祝你成功!记住你是最棒的。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其运用。(35 分) 2、在下面括号里注音或写汉字(4 分) 骊.歌( ) 桑葚.( ) 臃.肿( ) 攒.成( ) 书 shú( ) 轻 jié( ) 花 pǔ( ) shàn( )笑 3、下面句子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何首乌有臃肿..的根(粗大) B、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没有根据的话) C、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热烈而深切)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锅里的水烧开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 C、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D、今天能光临你们公司,这是我们的荣幸。 5、写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2 分)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 发扬滋长!( )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6、下列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B、《最后一课》——德——都德——小说。 C、《黄河颂》——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一俄国一一普希金 7、语言积累(16分) (1)扫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2分)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急 相信吧, (3)我站在高山之巅,望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不贪图富贵的诗句是 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表 现木兰归乡心切的诗句是 (3分) (5)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6)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7)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8)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9)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骚客吟诵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古诗 词句子(意思完整的上下两句):(2分) 8、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仿写句子。(2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 9、你知道下面的语句出自安徒生的哪一部作品吗?(3分) ①这种布有一种奇特的作用:凡是愚蠢的人或不称职的人都看不到它。( ②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什么关系。( ③有颗星星从天上落下来,划出一道长长的红光。小姑娘立刻想到奶奶说过的 句话 10读一定数量的文学著作,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笔记。仅限七年级下册的名 著导读(2分) 匚书名。作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俄国——普希金 7、语言积累(16 分) (1)扫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2 分)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急! ;相信吧, 。 (3)我站在高山之巅,望 , 。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不贪图富贵的诗句是 , 。 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 。表 现木兰归乡心切的诗句是 , (3 分) (5)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6)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7)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8)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9)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骚客吟诵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古诗 词句子(意思完整的上下两句):(2 分) ① , 。 ② , 。 8、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仿写句子。(2 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 。 9、你知道下面的语句出自安徒生的哪一部作品吗?(3 分) ①这种布有一种奇特的作用:凡是愚蠢的人或不称职的人都看不到它。( ) ②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什么关系。( ) ③有颗星星从天上落下来,划出一道长长的红光。小姑娘立刻想到奶奶说过的 一句话……( ) 10 读一定数量的文学著作,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笔记。仅限七年级下册的名 著导读(2 分)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2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 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 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 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 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 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 到覆盆子,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再仿照写一句话(3分) 仿写: 12、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中的景物。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 的 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 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 使读者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 斑斓,生机勃勃。(3分) 13、这一段记叙了哪四种有趣的活动?(2分) 14、指出语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分) 15、按示例句式写一段赏析性的话。(提示:可以从炼字、句式、修辞、意境等 方面入手。句式示例:文中的……很美,美在……。)(2分) 二(10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12 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 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 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 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 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 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 到覆盆子,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再仿照写一句话(3 分) 仿写: 12、这段文字细致形象地描写了百草园中的景物。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 的 ;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 ; 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 ,使读者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 斑斓,生机勃勃。(3 分) 13、这一段记叙了哪四种有趣的活动?(2 分) 14、指出语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2 分) 15、按示例句式写一段赏析性的话。(提示:可以从炼字、句式、修辞、意境等 方面入手。句式示例:文中的……很美,美在……。)(2 分) 二(10 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
号声一一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 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一我一一”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一一你们走吧。” 16、语段分别从 三方 面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表现他强烈的爱国的思想感情。(3分) 17、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1分) 18、“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的“忽然”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9、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下的“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1分) 20、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 “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3分) (三)(11分) 母爱的馨香 ①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夹雪。 ②我站在窗前望街景,看着雨水、雪水和着泥土,只一会儿的工夫,马路上就 变得浑浑浊浊的,车开溅起了一大片泥水,一个母亲带着孩子骑自行车正巧路 过,好在母亲已将唯一的一件雨衣穿在了孩子身上。结果,泥水溅了母亲一身。 母亲顾不得擦拭身上的泥水,继续前行。唉,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情此景,让我 想起了给予我生命,同时也给予我无私母爱的母亲。 ③母亲是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是位知识女性,也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 与大多数母亲一样。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照顾家庭
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 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16、语段分别从 、 、 三方 面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表现他强烈的爱国的思想感情。(3 分) 17、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1 分) 18、“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的“忽然”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19、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下的“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1 分) 20、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 “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3 分) (三)(11 分) 母爱的馨香 ①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夹雪。 ②我站在窗前望街景,看着雨水、雪水和着泥土,只一会儿的工夫,马路上就 变得浑浑浊浊的,车开溅起了一大片泥水,一个母亲带着孩子骑自行车正巧路 过,好在母亲已将唯一的一件雨衣穿在了孩子身上。结果,泥水溅了母亲一身。 母亲顾不得擦拭身上的泥水,继续前行。唉,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情此景,让我 想起了给予我生命,同时也给予我无私母爱的母亲。 ③母亲是 50 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是位知识女性,也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 与大多数母亲一样。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照顾家庭
④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感情是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母亲在我们身上 倾注了她无私的爱,而毫无保留。在那非常岁月,正是因为割舍不下对我们的 爱,母亲才顶着各种压力,坚强而又乐观地走过来。 ⑤父亲被下放到县城之后,从没烧过火炕的母亲生不好火,做不熟饭,经常被 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大人孩子只好吃夹生饭,两间歪歪斜斜茅屋时而漏 雨,时而漏风,面对如此的困境,母亲从没埋怨过什么,只是默默地想尽一切 办法让我们过得好一些。“文革”期间,因为父亲的所谓“问题”以及外公“历 史问题”,批判母亲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一向积极努力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了很 大的打击。也许母亲有过彷徨,也许母亲有过沮丧,但是母亲坚韧刚强的性格 使得她有泪往肚子里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脚下的路沟沟坎坎,母亲咬咬牙, 挺了过来 ⑥母亲从不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在人前,她的态度永远都是乐观的。记得 那时,只要母亲在,家便有欢声笑语,歌声不断;只有母亲在,家才有家的感 觉、家的温馨。我敢说与母亲只见一面的人,也记得她那爽朗的笑声。长大以 后,我问母亲:“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母亲说:“是你们三 个孩子。你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的,面对困境,母亲没有扔下我们不管, 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我们。如果没有母亲,真不知道我们会怎样度过那二十年! ⑦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记得考大学的时 候,母亲总要在中午赶回家给我做饭,五十多岁的人要往返骑四十多分钟的自 行车,而且风雨无阻,不曾间断。考大学的那三天,母亲天天很少休息,晚上 怕我睡不好,给我扇扇子、驱蚊子,白天还要坚持上班。那时,我最爱吃西红 柿,当时价格很贵,母亲每天都买两三个,我让母亲吃,她却说:“我不爱吃, 你吃吧。”凡是好吃的,母亲就不爱吃,其实她是舍不得吃而已。在穿着上,母 亲也从不讲究,一件衣服穿四五年,但她总是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整整齐 齐的。说起来很惭愧,考上大学后,我的衣服仍然是妈妈洗,后来姐姐看不过 去,姐姐洗。不懂事的我,还经常对母亲发脾气,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冲母亲发 火,可母亲总呵护我、迁就我,我不以为然。有时甚至对母亲表示出来的亲昵 还很反感,婚后才知道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⑧如今,我已为人母,六年做母亲的经历磨炼了我,使我深知一个母亲的艰辛 与不易,从而真正体会到世上最伟大的是母亲,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 ⑨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仅以这篇短文献给母亲。不擅言词的女儿用文字告
④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感情是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母亲在我们身上 倾注了她无私的爱,而毫无保留。在那非常岁月,正是因为割舍不下对我们的 爱,母亲才顶着各种压力,坚强而又乐观地走过来。 ⑤父亲被下放到县城之后,从没烧过火炕的母亲生不好火,做不熟饭,经常被 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大人孩子只好吃夹生饭,两间歪歪斜斜茅屋时而漏 雨,时而漏风,面对如此的困境,母亲从没埋怨过什么,只是默默地想尽一切 办法让我们过得好一些。“文革”期间,因为父亲的所谓“问题”以及外公“历 史问题”,批判母亲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一向积极努力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了很 大的打击。也许母亲有过彷徨,也许母亲有过沮丧,但是母亲坚韧刚强的性格 使得她有泪往肚子里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脚下的路沟沟坎坎,母亲咬咬牙, 挺了过来。 ⑥母亲从不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在人前,她的态度永远都是乐观的。记得 那时,只要母亲在,家便有欢声笑语,歌声不断;只有母亲在,家才有家的感 觉、家的温馨。我敢说与母亲只见一面的人,也记得她那爽朗的笑声。长大以 后,我问母亲:“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母亲说:“是你们三 个孩子。你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的,面对困境,母亲没有扔下我们不管, 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我们。如果没有母亲,真不知道我们会怎样度过那二十年! ⑦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记得考大学的时 候,母亲总要在中午赶回家给我做饭,五十多岁的人要往返骑四十多分钟的自 行车,而且风雨无阻,不曾间断。考大学的那三天,母亲天天很少休息,晚上 怕我睡不好,给我扇扇子、驱蚊子,白天还要坚持上班。那时,我最爱吃西红 柿,当时价格很贵,母亲每天都买两三个,我让母亲吃,她却说:“我不爱吃, 你吃吧。”凡是好吃的,母亲就不爱吃,其实她是舍不得吃而已。在穿着上,母 亲也从不讲究,一件衣服穿四五年,但她总是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整整齐 齐的。说起来很惭愧,考上大学后,我的衣服仍然是妈妈洗,后来姐姐看不过 去,姐姐洗。不懂事的我,还经常对母亲发脾气,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冲母亲发 火,可母亲总呵护我、迁就我,我不以为然。有时甚至对母亲表示出来的亲昵 还很反感,婚后才知道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⑧如今,我已为人母,六年做母亲的经历磨炼了我,使我深知一个母亲的艰辛 与不易,从而真正体会到世上最伟大的是母亲,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 ⑨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仅以这篇短文献给母亲。不擅言词的女儿用文字告
诉您:“女儿感谢您养育之恩!女儿永远爱您!” 21、为什么母亲说三个孩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2分) 22、第②段文字在文章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2分) 23、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具体的词语概括其性格特征?(3分) 24、第⑦段文字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做法?你是否赞成母亲的做法,为什么?(2分) 25、文中说:“世上最伟大的是母亲,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对此,你有同 感吗?写出来。(2分) (四)(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才观之。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 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②泯然众人矣。”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未尝识书具( ②即书诗四句( ③或以钱币乞之(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28、从课文中找出概括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语句。(2分)
诉您:“女儿感谢您养育之恩!女儿永远爱您!” 21、为什么母亲说三个孩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2 分) 22、第②段文字在文章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2 分) 23、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具体的词语概括其性格特征?(3 分) 24、第⑦段文字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做法?你是否赞成母亲的做法,为什么?(2 分) 25、文中说:“世上最伟大的是母亲,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对此,你有同 感吗?写出来。(2 分) (四)(12 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才观之。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 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②泯然众人矣。”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①未尝.识书具( ) ②即书.诗四句( ) ③或.以钱币乞之( )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2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① ② 28、从课文中找出概括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语句。(2 分)
29、方仲永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四、作文(40分) 30、题目:生活告诉我一 要求: 1、在题目的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短语或俗语,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比 如:做人要诚实、做人要有爱心、做事要有毅力、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好汉 三个帮、要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等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写出自己的 真情实感。 题目:
29、方仲永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四、作文(40 分) 30、题目:生活告诉我―― 要求: 1、在题目的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短语或俗语,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比 如:做人要诚实、做人要有爱心、做事要有毅力、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好汉 三个帮、要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等。 2.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写出自己的 真情实感。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参考答案 1.略2.D3.B4.C5.比喻拟人排比对偶6.B 7.(1)露支撒系(2)不要悲伤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快乐的日子 将会来临(3)黄河滚滚奔向东南(4)可汘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将军 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愿弛千里足,送儿还故乡。(5)鸟向檐上飞(6)弹 琴复长啸(7)思君不见下渝州(8)谁家玉笛暗飞声(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 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8.略 9.《皇帝的新装》《丑小鸭》《买火柴的小女孩》10.略 11.把14种景物有顺序地贯穿起来。 12.颜色形状叫声 13.翻短砖按斑蝥拔何首根摘覆盆子 14.拟人形象地写出油蛉和蟋蟀的不同叫声15.略 16.语言行动神态 17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18.不能。表现了大家上课十分认真,在不知不觉中散学时间到了。 19.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坚信祖国必胜。 20.不好。此时此刻的韩麦尔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更不可能举起拳头高呼。这样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感情之深 21.母亲把全部的爱给了三个孩子,这种无私的爱支持母亲克服一切困难。 22.引出本文写作的对象,即我的母亲。 23.坚强、乐观、豁达、关爱子女 24.表现母亲对我的溺爱。第二问可答不赞成,言之成理即可。 25.略(可围绕着“赞颂母亲,讴歌母爱”来答,言之成理即可 26.曾经写有的人通“攀” 27.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完全如同常人了。 28.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29.略30.略
参考答案 1. 略 2.D 3.B 4.C 5.比喻 拟人 排比 对偶 6.B 7. (1)露 支 撒 系 (2)不要悲伤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快乐的日子 将会来临 (3)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将军 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愿弛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5)鸟向檐上飞(6)弹 琴复长啸(7)思君不见下渝州(8)谁家玉笛暗飞声(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 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8. 略 9. 《皇帝的新装》 《丑小鸭》 《买火柴的小女孩》10.略 11. 把 14 种景物有顺序地贯穿起来。 12. 颜色 形状 叫声 13. 翻短砖 按斑蝥 拔何首根 摘覆盆子 14. 拟人 形象地写出油蛉和蟋蟀的不同叫声 15.略 16. 语言 行动 神态 17.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18. 不能。表现了大家上课十分认真,在不知不觉中散学时间到了。 19.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坚信祖国必胜。 20. 不好。此时此刻的韩麦尔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更不可能举起拳头高呼。这样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感情之深。 21. 母亲把全部的爱给了三个孩子,这种无私的爱支持母亲克服一切困难。 22.引出本文写作的对象,即我的母亲。 23.坚强、乐观、豁达、关爱子女。 24.表现母亲对我的溺爱。第二问可答不赞成,言之成理即可。 25.略(可围绕着“赞颂母亲,讴歌母爱”来答,言之成理即可 26. 曾经 写 有的人 通“攀” 27.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 完全如同常人了。 28. 指物作诗立就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29. 略 30.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