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题自测、试题和参考答案 习题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B.党的十三大主题C党的十四大主题D.党的十五大主题? 2.中国共产党是十分重视理论指导的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 A.遵义会议上B.延安整风时期C,党的七大上D.党的八大上 3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中共()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4.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是() A.战净与革命?B.改革与开放?C科技与创新D.和平与发展 5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郑重地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 想是中共:()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 6.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 7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B。实践C.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D.党的文件 8.“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共的思想路线是在() A,遵义会议B,延安整风时期C.党的八大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 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A,提出实事求是B.强调解放思想C.要求与时俱进D,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1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立党为公B.与时俱进C,理论创新D.保持先进性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B.强大的人民军队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D.自己的发展 13.“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根本的是()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D.以上都包括 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A·搞好精神文明建设B.经济建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 15.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C·坚持四面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自力更生不动 摇 1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A·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C,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现代化国家D,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B.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1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 A·改造自然与保护耕地的关系B.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关系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D.治 理环境与预防疾病传染的关系 1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 A·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轨道上来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 轨道上来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道上来 20.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是否合理,主要是看() A·是否符合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的要求B.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要求 D.是否符合不断扩大公有制范围的要求 21.我国现阶段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从根本上说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题自测、试题和参考答案 习题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是:( )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B. 党的十三大主题 C.党的十四大主题 D. 党的十五大主题 ? 2.中国共产党是十分重视理论指导的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遵义会议上 B. 延安整风时期 C. 党的七大上 D. 党的八大上 3.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中共( )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4.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是( ) A. 战争与革命 ?B.改革与开放 ?C.科技与创新 D. 和平与发展 5.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郑重地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 想是中共:( ) A. 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6.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马克思 D . 列宁 7.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 A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实践 C .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D .党的文件 8.“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共的思想路线是在( ) A .遵义会议 B .延安整风时期 C .党的八大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 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 A .提出实事求是 B .强调解放思想 C .要求与时俱进 D .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1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A .立党为公 B .与时俱进 C .理论创新 D .保持先进性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 .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 C .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 ) A .强大的人民政权 B .强大的人民军队 C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 .自己的发展 13.“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根本的是( ) 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 .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 D .以上都包括 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 A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B .经济建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坚持改革开放 15.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 .坚持四面基本原则不动摇 D .坚持自力更生不动 摇 1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 A .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C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现代化国家 D .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 .社会主义现代化 B .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C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1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 ) A .改造自然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B .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关系 C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 .治 理环境与预防疾病传染的关系 1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 ) A .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 .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轨道上来 C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 轨道上来 D .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20.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是否合理,主要是看( ) A .是否符合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的要求 B .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 .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要求 D .是否符合不断扩大公有制范围的要求 21.我国现阶段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从根本上说是( )
A·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的要求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要求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 求D.商品经济基本规律要求 2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 A,社会主义国家决定的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C.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D.邓小平理 论确定的 2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保持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B。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C,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 平衡D.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 24.党的十五在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 A·把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结合起来B.把按劳分配和按风险分配结合起来C.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 合起来D.把按劳分配和福利分配结合起来 25.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实质是上体现了()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侧D·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原 则 26.改革的目的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C.实现共同富裕D.建立社会主义物 质基础 27.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 A·对外经济关系B.对外政治关系C·对外文化关系D·外交关系 2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特殊政策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D.一项权宜之计 29.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办法是() A·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B.有计划、由外到内、全面展开C.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D·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 30.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快利用两种资源,这种资源是() A·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B·生产资源和财力资源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D·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31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主集中制D.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A 3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民主集中制D·坚持四项基本原侧 3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指导思想B.唯一方法C.基本方略D。基本政策 3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国务院B,最高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检察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5.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 A,思想道德建设是一致的B.社会主义物质文化是一致的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D,教育科学文化建 设是一致的 3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 A·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B.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C.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D·思想保证的重要标志 3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B.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C.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D.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 神支柱 38.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 A.一国两制B.和平统一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D.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39.“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为了解决() 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港澳问题 40.表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成熟的是()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B.《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C.《告台湾同胞书》D.《促进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41.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积极开展多边外交B,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D·增进国际合作 42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睦邻友好原则B.相互竞争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相互合作原则 43当今世界格局是()
A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的要求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要求 C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 求 D .商品经济基本规律要求 2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 ) A .社会主义国家决定的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的 C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D .邓小平理 论确定的 2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A .保持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 B .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C .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 平衡 D .促进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 24.党的十五在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 ) A .把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结合起来 B .把按劳分配和按风险分配结合起来 C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 合起来 D .把按劳分配和福利分配结合起来 25.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实质是上体现了( ) A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B .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 .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原 则 26.改革的目的是(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建立社会主义物 质基础 27.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 ) A .对外经济关系 B .对外政治关系 C .对外文化关系 D .外交关系 2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 A .长期的基本国策 B .一项特殊政策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 D .一项权宜之计 29.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办法是( ) A .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 B .有计划、由外到内、全面展开 C .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 D .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 30.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快利用两种资源,这种资源是( ) A .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B .生产资源和财力资源 C .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 D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31.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B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主集中制 D .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A 3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 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人民当家作主 C .民主集中制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A .指导思想 B .唯一方法 C .基本方略 D .基本政策 3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 .国务院 B .最高人民法院 C .最高人民检察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5.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 ) A .思想道德建设是一致的 B .社会主义物质文化是一致的 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D .教育科学文化建 设是一致的 3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 ) A .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B .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 C .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 .思想保证的重要标志 3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 .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B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C .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 神支柱 38.1963 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 ) A .一国两制 B .和平统一 C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 .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39.“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为了解决( ) A .台湾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港澳问题 40.表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成熟的是( ) A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 .《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 C .《告台湾同胞书》 D .《促进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41.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B .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C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 .增进国际合作 42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 .睦邻友好原则 B .相互竞争原则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相互合作原则 43当今世界格局是( )
A·一超多强B.两极格局C.多极格局D.单极格局 44.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A,重视党的领导B.服从党的领导C.统一党的领导D.改善党的领导 45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作风建设B.组织建设C.反对腐败D·思想建设 46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A,人民民主专政B,思想教育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D,坚持 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若干重要转变即()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B从固守成规到各方面改革C.从“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社 会主义原则D.从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转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2.?党的十五大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 A.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已经不能指导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B.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 C.邓小平理论离不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是独立于马列主义之外的科学体系E.邓小平理论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 A.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脉相承B.理论品质一脉相承C.具体内容的一脉相承D.基本原则的一脉相承E.宗旨立 场的一脉相承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 A.行动方向B.立党之本C.执政之基D.思想武器E.力量之源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个“宣言书”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C.党的十二大报告D,《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E.“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6.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 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C.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D.解决历史 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E·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7.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创新包括() 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E.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8.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 稳定的关系E.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思想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C.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E,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10.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发展生产B.共同致富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E·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B.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时 期D.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E.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 A.实现工业化B.实现经济的现代化C.实现经济的社会化D.实现经济的市场化E.实现经营的集约 化 13.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我国的战略重点是() A·工业B.农业C.能源和交通D.教育和科学E.商业和服务业 1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 A·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B.民主政治建设目标C.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D.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E 解决温饱的目标 15.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措施包括() A. 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B.全面发展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C.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大力发展农业E.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是() A·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强调
A .一超多强 B .两极格局 C .多极格局 D .单极格局 44.为了坚持党的领导 , 必须努力 ( ) A .重视党的领导 B .服从党的领导 C .统一党的领导 D .改善党的领导 45.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 ) A .作风建设 B .组织建设 C .反对腐败 D .思想建设 46.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 (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思想教育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 .坚持 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若干重要转变即( )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从固守成规到各方面改革 C. 从“两个凡是”到否定一切社 会主义原则 D. 从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转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E. 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2. ?党的十五大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因为( ) A.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已经不能指导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B.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列主义 C. 邓小平理论离不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是独立于马列主义之外的科学体系 E. 邓小平理论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脉相承 B. 理论品质一脉相承 C. 具体内容的一脉相承 D. 基本原则的一脉相承 E. 宗旨立 场的一脉相承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 ) A. 行动方向 B. 立党之本 C. 执政之基 D. 思想武器 E. 力量之源 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个“宣言书”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邓小平 1992 年南方谈话 C .党的十二大报告 D .《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E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6.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 ) A .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B .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 .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D .解决历史 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E .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7. 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创新包括( ) A .理论创新 B .制度创新 C .科技创新 D .文化创新 E .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8.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 B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 稳定的关系 E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 ) A .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思想 B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 .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 .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E .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10. 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 A .发展生产 B .共同致富 C .消灭剥削 D .消除两极分化 E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A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 .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时 期 D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E .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 ) A .实现工业化 B .实现经济的现代化 C .实现经济的社会化 D .实现经济的市场化 E .实现经营的集约 化 13. 邓小平在 1982 年提出我国的战略重点是( ) A .工业 B .农业 C .能源和交通 D .教育和科学 E .商业和服务业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 ) A .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 B .民主政治建设目标 C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D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E .解决温饱的目标 15. 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措施包括( ) A .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B .全面发展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C .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 .大力发展农业 E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6.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是( ) A .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强调
发展目的的人民性C,坚持了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强调发展的人民性D.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 心壮志E.实现可持续发展 17.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A.唯有国有经济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B.它对整个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领导作用C· 它为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加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D.它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E·它为满 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大量的消费品 18.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有市场。”这表明()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C.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D.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E.计划和市场 可以共存,具有互补性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B.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的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D.在政府职能 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E,在管理方法上,有一套规范化的市场经济运行 的法律和法规 20.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有()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金融市场D,劳动力市场E,技术市场答案:CDE5.在社会主 义社会,效率与公平()A·没有矛盾B.存在着矛盾C.完全对立D.可以兼顾E.不能兼顾 21.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D.发展是手段E.稳定是目的 2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而是()A·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B.社 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D·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经济体制 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E,生产力的巨大变革 23.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在本质上是统一的B.对外开放可以增强 自力更生能力C·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D,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立足点E.对外开放必然 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答案:ABC 2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A.全方位B.多层次C.宽领域D.多渠道E.多形式 25.坚持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B.发展对 外经济关系是发展自力更生的基础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D·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会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E·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是相互对立的 26.我国以对外开放所形成的主体交叉的开放模式,它包含()A·经济特区B.沿海经济开放区C.内地中 心城市D.铁路、公路交通沿线、沿江和沿边地带E.自治区 2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D.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E.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28.下列国家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有()A,国务院B.中央军事委 员会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E,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29.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 党之一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E,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30.思想道德教育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四个“一切有利”的思想道德是()A. 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B.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C.追求真善 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D.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E 中国传统道德 31.要培育“四有”新人,必须以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即坚持四个“以”()A·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正确 的舆论指导人C.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优秀的作品鼓舞人E.经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 32.1982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指出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基本立场,主要涉及三个问题是()A·主权问题B 基本法问题C.采取什么公式管理问题D.军队问题E·十五年不出现大波动问题 33.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A·行政管理权B.立法权C.外交权D.国际权E.独立司法权和终 审权 34.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有两个:()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C.战争问题D.稳定问题E.环保问 题 35.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A,维护国家主权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D.霸权主义原则E 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 36.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使命,这 是因为党()A·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B.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C.有拒腐防变的能力,党内已经没
发展目的的人民性 C .坚持了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强调发展的人民性 D .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 心壮志 E .实现可持续发展 17.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 A .唯有国有经济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B .它对整个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领导作用 C . 它为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加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D .它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E .它为满 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大量的消费品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有市场。”这表明( ) A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B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 .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 .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 E .计划和市场 可以共存,具有互补性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 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B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 .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的发挥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 D .在政府职能 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E .在管理方法上,有一套规范化的市场经济运行 的法律和法规 20. 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有( ) A .消费品市场 B .生产资料市场 C .金融市场 D .劳动力市场 E .技术市场 答案: CDE 5 .在社会主 义社会,效率与公平( ) A .没有矛盾 B .存在着矛盾 C .完全对立 D .可以兼顾 E .不能兼顾 21.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 ) A .改革是动力 B .发展是目的 C .稳定是前提 D .发展是手段 E .稳定是目的 22.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而是( ) A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B .社 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 .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D .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经济体制 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E .生产力的巨大变革 23. 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 A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B .对外开放可以增强 自力更生能力 C .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 D .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立足点 E .对外开放必然 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 答案: ABC 24.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 .全方位 B .多层次 C .宽领域 D .多渠道 E .多形式 25. 坚持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 A .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B .发展对 外经济关系是发展自力更生的基础 C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D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会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 E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是相互对立的 26. 我国以对外开放所形成的主体交叉的开放模式,它包含( ) A .经济特区 B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内地中 心城市 D .铁路、公路交通沿线、沿江和沿边地带 E .自治区 27.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 ) A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 .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 D .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E .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28. 下列国家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有( ) A .国务院 B .中央军事委 员会 C .最高人民法院 D .最高人民检察院 E .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29. 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 A .参加国家政权 B .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C .参加政府,成为执政 党之一 D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E .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30. 思想道德教育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四个“一切有利”的思想道德是( ) A . 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 B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 C .追求真善 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 D .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 E .中国传统道德 31. 要培育“四有”新人,必须以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即坚持四个“以”( ) A .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 .正确 的舆论指导人 C .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D .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E .经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 32. 1982 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指出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基本立场 , 主要涉及三个问题是 ( ) A .主权问题 B .基本法问题 C .采取什么公式管理问题 D .军队问题 E .十五年不出现大波动问题 33.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 ( ) A .行政管理权 B .立法权 C .外交权 D .国际权 E .独立司法权和终 审权 34.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有两个:( ) A .和平问题 B .发展问题 C .战争问题 D .稳定问题 E .环保问 题 35. 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 ) A .维护国家主权原则 B .和平共处原则 C .平等互利原则 D .霸权主义原则 E .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 36. 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的历史使命 , 这 是因为党 ( ) A .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B .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C .有拒腐防变的能力,党内已经没
有腐败现象D.由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E.有一支总体上适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 37.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是()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经济建设E.精神文明建设 三、辨析题 1.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社会主义原则。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4.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基础快速持续发展, 5.我国经济建设缺少资金,因此利用外资越多越好。 6.我国经济特区也是政治特区。 7.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制企业占多数。 8.建国初期我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错误的, 9.社会主义民主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10.社会主义时其民族问题实质上是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11.?国际新秩序就是指国际政治新秩序。 四、简答题 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7.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8.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9.如何正确理解社杜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11.为什么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2.党的十六大科学总结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3.如何理解科学的发展观? 14.结合十六大报告试述“三步走”台阶式发展战略。 1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及其特点是什么? 1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和目标是什么? 17.为什么把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 18.如何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9.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20.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实现方式的多样化? 21.如何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如何理解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3.怎样理解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24.怎样理解对外开放对我国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5.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26.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27.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含义? 28.怎样理解中国的人权立场? 29.怎样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创新意义? 3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意义。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是什么? 32.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原则和指导方针?2.新世纪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3.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中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4.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遇到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进一步解决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35.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6.“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7.如何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有腐败现象 D .由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E .有一支总体上适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 37. 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是( ) A .思想建设 B .组织建设 C .作风建设 D .经济建设 E .精神文明建设 三、辨析题 1. 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社会主义原则。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3.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4. 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基础快速持续发展。 5. 我国经济建设缺少资金,因此利用外资越多越好。 6. 我国经济特区也是政治特区。 7.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制企业占多数。 8. 建国初期我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错误的。 9. 社会主义民主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10. 社会主义时其民族问题实质上是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11. ?国际新秩序就是指国际政治新秩序。 四、简答题 1.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2.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5.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 6.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7.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8.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9.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1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11. 为什么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2. 党的十六大科学总结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3. 如何理解科学的发展观 ? 14. 结合十六大报告试述“三步走”台阶式发展战略。 15.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及其特点是什么?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和目标是什么? 17. 为什么把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 18. 如何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 ? 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9.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20. 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实现方式的多样化? 21. 如何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如何理解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3. 怎样理解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24. 怎样理解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5.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26. 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27.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含义? 28. 怎样理解中国的人权立场? 29. 怎样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创新意义? 3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意义。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是什么 ? 32.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原则和指导方针? 2 .新世纪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3. 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中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34. 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遇到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 ? 如何进一步解决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35.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36. “ 一国两制 ” 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7. 如何正确理解 “ 一国两制 ” 构想的重要意义 ?
38.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39.《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结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3.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4.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5.如何理解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6.结合实际谈如何实施科教兴国?如何实施可特续发展? 7.论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8.如何应对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9.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0.怎样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辨证统一关系? 11.试述依法治国的内容和要求。 1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13.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 14.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15.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六、材料分析题 1、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 材料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一02一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 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 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 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 (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
38. 为什么说 “ 一国两制 ” 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 39. 《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 结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3.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4. 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5. 如何理解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6. 结合实际谈如何实施科教兴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 7. 论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8. 如何应对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9.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0. 怎样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辨证统一关系 ? 11. 试述依法治国的内容和要求。 12.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 13. 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 14. 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15.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六、材料分析题 1、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 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 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 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 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 (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 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 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 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惩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 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 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 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 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 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 米,并以10%一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 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 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 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 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关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 本过高等等。 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 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 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 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 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 (3)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从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3、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676.2亿 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295.6 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 6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860.2亿元,集体成分1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 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 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 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 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 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 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惩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 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 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 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 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摘自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 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 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 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 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 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 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关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 本过高等等。 摘自 《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 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 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 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 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 (3)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从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3、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 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 676.2亿 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 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 295.6 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 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 6 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 860.2亿元,集体成分1 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 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 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 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3)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4)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 4、下面是一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 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 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子盾。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 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 密切相关的。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 (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谁作的?材料2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4)参照材料3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 据是什么? 5、下面是有关农业发展的材料: 材料1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年均发展速度达到67%,远远超出同期世界农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1991年以来,在世界粮食增产总量中,我国占32%;在世界肉类增产总量中,我国占80%以上。我国粮、油、棉、 糖的产量1997年分别比1978年增长0.62倍、1.1倍、3.1倍、2.9倍。其中,粮产量年均增速达到2.7%,远远超过人口 增长速度。 材料2 据统计,改革20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 上升到1997年的2090元,增加1956元,增长了近15倍,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1%,比同期农业发展速度高出1.4 个百分点。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7年的4000多万。 材料3 我国农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很低。第一,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还是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种为主。全国机耕面积占 57%,机播面积占21%,机收面积只有12%,田间管理的机械化程度更低。12亿人口有7亿人在搞饭吃。第二,农 业的科技含量低。目前,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也就是说,农业增长主要还是靠劳动、资金投入。第 三,农产品的商品率低。目前,我国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只有30%。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自给性消费仍占30%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3)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4)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 4、下面是一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 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 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 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 密切相关的。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 (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谁作的?材料2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4)参照材料3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 据是什么? 5、下面是有关农业发展的材料: 材料1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年均发展速度达到6.7%,远远超出同期世界农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1991年以来,在世界粮食增产总量中,我国占32%;在世界肉类增产总量中,我国占80%以上。我国粮、油、棉、 糖的产量1997年分别比1978年增长0.62倍、1.1倍、3.1倍、2.9倍。其中,粮产量年均增速达到2.7%,远远超过人口 增长速度。 材料2 据统计,改革20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 上升到1997年的2 090元,增加1 956元,增长了近15倍,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1%,比同期农业发展速度高出1.4 个百分点。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7年的4 000多万。 材料3 我国农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很低。第一,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还是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种为主。全国机耕面积占 57%,机播面积占21%,机收面积只有12%,田间管理的机械化程度更低。12亿人口有7亿人在搞饭吃。第二,农 业的科技含量低。目前,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也就是说,农业增长主要还是靠劳动、资金投入。第 三,农产品的商品率低。目前,我国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只有30%。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自给性消费仍占30%
以上。第四,农村经济结构比较简单滞后。农民基本上是卖原料,他们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不经过加工就出 卖了。第五,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有较大差距。农民收入,1997年东部地区是2549元,西 部地区是1286元,相差一倍多。少数地区农民富起来了,多数地区只是解决了温饱,还有4000多万农民温饱问题 没有解决。第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差。 材料4 尽管近年来农业连续丰收,但农民收入增幅却反而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因此,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46.4%降到1997年的43.3%。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出现的工 业品需求不旺、积压严重,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份额下降关系很大。 请回答: (1)材料、2说明了什么? (2)材料3说明我国农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3)根据材料4,说明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作用。 6、以下是关于经济问题的材料 材料1 根据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全世界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 7%、25%、56%,1998年变为5%、20%、61%,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在1998年为38%,中国的服务业在1980年为 21%,1998年33%。 摘自《瞭望》2000年第11期 材料2 根据46个有代表性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综合得分,在1998年我国社会发展综合排序中,上海市位列第一,排在 前十位的依次是北凉、天津、广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黑龙江和山东:居11~20位的是吉林、湖北、河 北、山西、内蒙古、海南、新疆、重庆、湖南、河南:居2131位的是陕西、宁夏、安徽、江西、四川川、广西、甘 肃、云南、青海、西藏、贵州。 与10年前的1988年相比,福州从原15位升至8位,山东从14位升至10位,广东从8位升至4位。位次下降的,青海从 19位降至29位,宁夏从16位降至22位,甘肃从22位降至27位,新疆从12位降至17位,陕西从17位降至21位。 摘自《瞭望》2000年第10期 材料3 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就业结构(1998年)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GDP)从业人员 地区 一次产业 二次产业 三次产业 一次产业 二次产业 三次产业 全国 18.4 48.7 32.9 49.8 23.5 26.7 重庆 29.9 41.0 38.1 57.6 15.4 26.9 四川 26.3 42.7 31.1 62.3 14.2 23.5 贵州 31.5 38.7 29.8 71.6 9.2 19.1 云南 22.8 46.2 31.1 74.2 9.5 16.3 西藏 34.3 22.2 43.5 76.3 5.7 18.2 陕西 20.5 41.1 38.4 58.6 16.7 24.8 甘肃 23.2 43.9 32.8 58.9 15.1 25.9 情海 18.9 40.2 40.9 61.2 15.1 23.5 宁夏 21.4 41.3 37.3 58.7 17.7 23.6 新疆 26.1 38.6 35.4 57.7 15.5 26.9 内蒙古 28.7 40.2 31.1 53.9 17.8 28.2 广西 30.2 35.6 34.2 65.7 10.7 23.6 西部 25.4 41.0 33.5 63.6 13.3 23.4 摘自《瞭望》2000年第44期
以上。第四,农村经济结构比较简单滞后。农民基本上是卖原料,他们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不经过加工就出 卖了。第五,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有较大差距。农民收入,1997年东部地区是2 549元,西 部地区是1 286元,相差一倍多。少数地区农民富起来了,多数地区只是解决了温饱,还有4 000多万农民温饱问题 没有解决。第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差。 材料4 尽管近年来农业连续丰收,但农民收入增幅却反而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因此,农村消费品零售额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46.4%降到1997年的43.3%。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出现的工 业品需求不旺、积压严重,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份额下降关系很大。 请回答: (1)材料l、2说明了什么? (2)材料3说明我国农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3)根据材料4,说明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作用。 6、以下是关于经济问题的材料 材料1 根据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全世界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 7%、25%、56%,1998年变为5%、20%、61%,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在1998年为38%,中国的服务业在1980年为 21%,1998年33%。 摘自《瞭望》2000年第11期 材料2 根据46个有代表性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综合得分,在1998年我国社会发展综合排序中,上海市位列第一,排在 前十位的依次是北京、天津、广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黑龙江和山东;居11~20位的是吉林、湖北、河 北、山西、内蒙古、海南、新疆、重庆、湖南、河南:居21~31位的是陕西、宁夏、安徽、江西、四川、广西、甘 肃、云南、青海、西藏、贵州。 与10年前的1988年相比,福州从原15位升至8位,山东从14位升至10位,广东从8位升至4位。位次下降的,青海从 19位降至29位,宁夏从16位降至22位,甘肃从22位降至27位,新疆从12位降至17位,陕西从17位降至21位。 摘自《瞭望》2000年第10期 材料3 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就业结构(1998年) 单位:% 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GDP) 从业人员 一次产业 二次产业 三次产业 一次产业 二次产业 三次产业 全国 18.4 48.7 32.9 49.8 23.5 26.7 重庆 29.9 41.0 38.1 57.6 15.4 26.9 四川 26.3 42.7 31.1 62.3 14.2 23.5 贵州 31.5 38.7 29.8 71.6 9.2 19.1 云南 22.8 46.2 31.1 74.2 9.5 16.3 西藏 34.3 22.2 43.5 76.3 5.7 18.2 陕西 20.5 41.1 38.4 58.6 16.7 24.8 甘肃 23.2 43.9 32.8 58.9 15.1 25.9 青海 18.9 40.2 40.9 61.2 15.1 23.5 宁夏 21.4 41.3 37.3 58.7 17.7 23.6 新疆 26.1 38.6 35.4 57.7 15.5 26.9 内蒙古 28.7 40.2 31.1 53.9 17.8 28.2 广西 30.2 35.6 34.2 65.7 10.7 23.6 西部 25.4 41.0 33.5 63.6 13.3 23.4 摘自《瞭望》2000年第44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 (2)根据材料2,说明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3,说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特征。 (4)综合材料1、2、3,指出我国当前经济经展的突出矛盾以及解决办法。 试题和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未考试试题(A) (2006一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简答题(本题包括两道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何重大理论意义? 2.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论述题(本题满分30分)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包括两道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阅读以下材料: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也有 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 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 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 本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等,没有这些成分也不是八 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饭。只有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 请回答: 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是 什么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主要表现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A) (2006一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简答题(本题包括两道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何重大理论意义? 答案要点: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案要点: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论述题(本题满分30分)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 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 (2)根据材料2,说明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3,说明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特征。 (4)综合材料1、2、3,指出我国当前经济经展的突出矛盾以及解决办法。 试题和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末考试试题(A)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 简答题(本题包括两道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何重大理论意义? 2.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 论述题(本题满分30分)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三、 材料分析题(本题包括两道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阅读以下材料: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也有 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 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 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 本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等,没有这些成分也不是八 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饭。只有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 请回答: 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是 什么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主要表现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A)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简答题(本题包括两道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何重大理论意义? 答案要点: (1)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的丰富和发展。 (2)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案要点: (1)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论述题(本题满分30分)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 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 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