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专栏1-1:我国货币始祖一贝币 贝币是我国最早的货币之一,有“始祖货币”之称。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 史长河中,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的民族大都是用过贝币。贝币独领风骚1800余 年,甚至时间更为长久。 贝币,古钱币学家称为贝化、宝贝、天然海贝(简称海贝)、齿贝。按贝壳 的形状、颜色、大小来划分,有一百余个品种。贝币的贝壳多数选用白色的拟枣 贝、紫云贝,通常2厘米左右,宽与厚各1厘米左右:少数选用虎斑贝、阿文绶 贝,通常8厘米左右,宽约6厘,厚4厘米上下。贝币有一个共同特点:腹中有 槽,槽的两边有齿纹。 天然海贝之所以被历史洗来充当等价物(货币),与其自然属性有案切关系」 一是贝壳本身具有现实性很强的使用价值。它的形态小巧玲珑,形体滋润光泽, 晶莹斑斓,质地有如玉石,背斑呈云彩般花纹,是古人喜爱的装饰品。二是贝壳 作为货币材料,比玉石、黄金作为货币材料便宜许多。三是贝壳的体积轻小,厚 实坚硬,便于携带,而且便于计数。四是贝壳具有天然质量的自然个体,不易虚 伪造假,交换时不需要鉴别质量好坏,不会上当受骗。五是贝壳易于长期保存, 不像刀、铲等币容易腐蚀生锈,也不像布等久了会发霉腐烂。因此,人类通过长 期比较和筛选,终于选择贝壳作为等价物。 贝币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混合使用贝壳阶段。在这个阶段,贝克既作为社会财富的象征、 交换手段,又可作为装饰品使用。这个时期属于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换时期。人类 这一混合使用贝壳的时期相当漫长,在夏代以前的远古时代,基本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阶段是以天然贝壳作为货币使用阶段,始于夏代(公元前21世纪初一公元 前17世纪末),盛行于商代早期。恒宽在《盐铁论.错币》中说:“夏以后玄贝, 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说明贝壳在夏代已经取得货币资格。第三阶段 是海贝与仿制贝同时流通使用阶段。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随着贝币需要量的 增加,便盛行仿制贝代替稀缺的海贝。 虽然秦代以后贝币不再是法定货币,但它的影响相当深远。民间,特别是深 山老林中的居民,仍在长期使用它,少数民族更是这样。例如,我国少数民族集 中的云南省,元、明时期仍用贝币进行交易、纳税。元史记载,居民以滇池所产 的贝代替金钱,称为“贝子”,按枚计值,用“贝子”缴纳税负。李时珍在《本 草纲目》中说,“云南用贝,明代尚然。”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实行 “废贝行钱”政策,贝币的历史才宜告终结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专栏 1-1:我国货币始祖—贝币 贝币是我国最早的货币之一,有“始祖货币”之称。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 史长河中,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的民族大都是用过贝币。贝币独领风骚 1800 余 年,甚至时间更为长久。 贝币,古钱币学家称为贝化、宝贝、天然海贝(简称海贝)、齿贝。按贝壳 的形状、颜色、大小来划分,有一百余个品种。贝币的贝壳多数选用白色的拟枣 贝、紫云贝,通常 2 厘米左右,宽与厚各 1 厘米左右;少数选用虎斑贝、阿文绶 贝,通常 8 厘米左右,宽约 6 厘,厚 4 厘米上下。贝币有一个共同特点:腹中有 槽,槽的两边有齿纹。 天然海贝之所以被历史选来充当等价物(货币),与其自然属性有密切关系。 一是贝壳本身具有现实性很强的使用价值。它的形态小巧玲珑,形体滋润光泽, 晶莹斑斓,质地有如玉石,背斑呈云彩般花纹,是古人喜爱的装饰品。二是贝壳 作为货币材料,比玉石、黄金作为货币材料便宜许多。三是贝壳的体积轻小,厚 实坚硬,便于携带,而且便于计数。四是贝壳具有天然质量的自然个体,不易虚 伪造假,交换时不需要鉴别质量好坏,不会上当受骗。五是贝壳易于长期保存, 不像刀、铲等币容易腐蚀生锈,也不像布等久了会发霉腐烂。因此,人类通过长 期比较和筛选,终于选择贝壳作为等价物。 贝币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混合使用贝壳阶段。在这个阶段,贝克既作为社会财富的象征、 交换手段,又可作为装饰品使用。这个时期属于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换时期。人类 这一混合使用贝壳的时期相当漫长,在夏代以前的远古时代,基本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阶段是以天然贝壳作为货币使用阶段,始于夏代(公元前 21 世纪初—公元 前 17 世纪末),盛行于商代早期。恒宽在《盐铁论.错币》中说:“夏以后玄贝, 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说明贝壳在夏代已经取得货币资格。第三阶段 是海贝与仿制贝同时流通使用阶段。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随着贝币需要量的 增加,便盛行仿制贝代替稀缺的海贝。 虽然秦代以后贝币不再是法定货币,但它的影响相当深远。民间,特别是深 山老林中的居民,仍在长期使用它,少数民族更是这样。例如,我国少数民族集 中的云南省,元、明时期仍用贝币进行交易、纳税。元史记载,居民以滇池所产 的贝代替金钱,称为“贝子”,按枚计值,用“贝子”缴纳税负。李时珍在《本 草纲目》中说,“云南用贝,明代尚然。”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实行 “废贝行钱”政策,贝币的历史才宣告终结
资料来源:夏龙,半丁币海漫游:中华历代货币知识博览.武汉:湖北人民 出版社,2004年:2≈4 专栏1-2:1916年钞票兑换风波 一生从事银行和实业民国金融巨子张嘉璈 江浙财团是民国时期一个松散的金融集团概念,但以其中三个人为核心,即 张嘉、陈光甫、李铭,三人关系很密切,被视为江浙财团的“三鼎甲”。其中尤 以张嘉声名卓著。张在民国初期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后任副总裁、总经 理,在中银任职达22年之久,抗战胜利之后出任中央银行总裁。他的金融生涯, 历经北洋、民国、抗战、解放战争几个历史阶段,始终处在南北之间、官商之间、 国共之间的矛盾之中,极富传奇色彩。全国解放前夕,他辞去所有职务,去澳大 利亚和美国教书,一心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著书立说,是民国金融家的典型代 表人物 “抗兑”斗争中大显身手 张嘉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在北京《国民公报》和《交通官报》中任职,辛 亥革命后回到上海。北洋政府时期,因与梁启超的关系,曾在北京任职。由于厌 恶官场习气,1914年弃官就商,回上海,担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这一 年他才28岁,当时经理是宋汉章。 宋汉章是银行界的老人,清末盛宣怀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时,他就是最早的职 员之一,还当过北京储蓄银行的经理,1912年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在 金融界人头熟,办法多,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银行家,还曾当过上海总商会会长。 张嘉则运用他在日本学到的关于银行、理财方面的现代知识,主张对中行落后的 地方加以改革,如采用西式簿记,注意对顾客服务,加强人事管理,提拔新式人 才等等,为健全新式银行制度,做出了贡献。 张嘉回沪的第二年,就与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人物李铭(馥荪)、蒋鸿林(抑 卮)、叶景葵(揆初)、陈辉德(光甫)、钱永铭(新之)等人成为莫逆之交。 为使上海银行界同行联合对外,他发起成立由各行经理参加的星期五聚餐会,借 以交流金融信息,联络感情,交换意见。张嘉利用这个聚餐会,广交朋友,分析 各种信息,传播科学的经营方式,很快打开了局面,使得这个聚餐会逐渐扩大, 后来由此演变成上海银行工会。 北洋政府时期,财政极为匮乏,袁世凯为了对付南方的革命军,拼命扩大军 备,增加军费,而各地的督军大多自立为王,不向北洋政府纳税,北洋政府的财 政,就始终是个“破落户的财政”。在袁世凯看来,银行有的是钱,开动机器印 钞票就是,所以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两个半官方的银行,都不得不印发巨额 钞票,为袁世凯垫付了巨额资金。中国银行发行钞票,1913年只有502万元
资料来源:夏龙,半丁.币海漫游:中华历代货币知识博览.武汉:湖北人民 出版社,2004 年:2~4 专栏 1-2:1916 年钞票兑换风波 一生从事银行和实业 民国金融巨子张嘉璈 江浙财团是民国时期一个松散的金融集团概念,但以其中三个人为核心,即 张嘉、陈光甫、李铭,三人关系很密切,被视为江浙财团的“三鼎甲”。其中尤 以张嘉声名卓著。张在民国初期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后任副总裁、总经 理,在中银任职达 22 年之久,抗战胜利之后出任中央银行总裁。他的金融生涯, 历经北洋、民国、抗战、解放战争几个历史阶段,始终处在南北之间、官商之间、 国共之间的矛盾之中,极富传奇色彩。全国解放前夕,他辞去所有职务,去澳大 利亚和美国教书,一心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著书立说,是民国金融家的典型代 表人物。 “抗兑”斗争中大显身手 张嘉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在北京《国民公报》和《交通官报》中任职,辛 亥革命后回到上海。北洋政府时期,因与梁启超的关系,曾在北京任职。由于厌 恶官场习气,1914 年弃官就商,回上海,担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这一 年他才 28 岁,当时经理是宋汉章。 宋汉章是银行界的老人,清末盛宣怀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时,他就是最早的职 员之一,还当过北京储蓄银行的经理,1912 年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在 金融界人头熟,办法多,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银行家,还曾当过上海总商会会长。 张嘉则运用他在日本学到的关于银行、理财方面的现代知识,主张对中行落后的 地方加以改革,如采用西式簿记,注意对顾客服务,加强人事管理,提拔新式人 才等等,为健全新式银行制度,做出了贡献。 张嘉回沪的第二年,就与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人物李铭(馥荪)、蒋鸿林(抑 卮)、叶景葵(揆初)、陈辉德(光甫)、钱永铭(新之)等人成为莫逆之交。 为使上海银行界同行联合对外,他发起成立由各行经理参加的星期五聚餐会,借 以交流金融信息,联络感情,交换意见。张嘉利用这个聚餐会,广交朋友,分析 各种信息,传播科学的经营方式,很快打开了局面,使得这个聚餐会逐渐扩大, 后来由此演变成上海银行工会。 北洋政府时期,财政极为匮乏,袁世凯为了对付南方的革命军,拼命扩大军 备,增加军费,而各地的督军大多自立为王,不向北洋政府纳税,北洋政府的财 政,就始终是个“破落户的财政”。在袁世凯看来,银行有的是钱,开动机器印 钞票就是,所以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这两个半官方的银行,都不得不印发巨额 钞票,为袁世凯垫付了巨额资金。中国银行发行钞票,1913 年只有 502 万元
1915年猛增到3844万元。交通银行更多,1914年钞票发行为893万元,1915 年增到3729万元。为政府财政的垫款,中国银行达1000多万元,交通银行竞达 4000万元。钞票发行过多,这就不能不引起银行的信誉动摇。交通银行总办梁 士贻是袁世凯的总统府秘书长,这时出谋划策,主张将中国、交通两行合并,以 集中现金,为老袁所用。那时北方早已人心浮动,这一消息传开后,立即引起了 市民恐慌,北京和天津地区的两行钞票持有者,纷纷前往银行要求兑现。交通银 行的情况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眼看银行库存危急,北洋政府国务院为稳住 金融盘子,于1916年5月下令中交两行,停止兑现,存款止付。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在整个中行系统中,居有重要地位,一直是策应总行和名 地分行的枢纽。张嘉和宋汉章事先就得到消息,认为事态非常严重。一个银行若 不能兑现,等于卡住自己的脖子,今后就无法开门营业,银行就等于自取灭亡。 他们研究之后,决定“抗命”。一方面由宋汉章去找有关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 依据,做到有理有节:而张嘉去联络南三行及其他同行,商量好计策,请他们在 此关键时刻,一定要为中行撑腰。南三行大都是中行的股东,利益相关,自是团 结对外,一致作为中行的后盾。张嘉并与外滩的外国银行联系,争取声援。外国 银行深知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的支柱,中国银行一旦垮台,整个局面不堪收拾 对外国银行也不利,势必影响外国人的在华利益,所以也坚决支持中行上海分行 抗命的立场。 他们计算了一下,中行当时库存有200多万现银,恐怕不足应付,就与外国 银行订立了200万元的透支契约,做好一切准备,决不做对不起储户的事情。为 此,张嘉还访问了张蕃,决定成立中国银行商股股东联合会,由张蕃任会长,并 且登报声明,上海中国银行行务全归商股联合会主持,上海中行的钞票随时可兑 现。 5月12日那天,交通银行服从了北洋政府的命令,停止了钞票兑现,老百 姓一片怨声。而中国银行因为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来者照样兑现。尽管如此, 中行门前还是人山人海。前来兑现的队伍排了几条马路之遥,有数千人之多。张 嘉曾在日记中记下了那可怕的局面:“余自寓所到行(汉口路三号),距址三条 马路,人已挤满,勉强挤到门口,则挤兑者争先恐后,撞门攀窗,几乎不顾生死。 乃手中所持者,不过一元钱或五元纸币数张,或二三百元存单一纸。”看到这种 情况,张嘉反而心中有了底。第一天兑现者有2000多人,第二天仍不减少,第 三天是星期六,下午本来应该休息,银行为了应付兑现,仍然照常开门,来者不 拒,并登报公告,人心才稍稍安定,兑现者人数减到400人。第四天是星期日, 银行又在报上登广告,宣布仍然开门兑现,而兑现者只有100多人了。渐渐地市 民发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是完全守信用的银行,不必紧张地去兑现,到19日, 一场风暴就渐渐平息了
1915 年猛增到 3844 万元。交通银行更多,1914 年钞票发行为 893 万元,1915 年增到 3729 万元。为政府财政的垫款,中国银行达 1000 多万元,交通银行竟达 4000 万元。钞票发行过多,这就不能不引起银行的信誉动摇。交通银行总办梁 士贻是袁世凯的总统府秘书长,这时出谋划策,主张将中国、交通两行合并,以 集中现金,为老袁所用。那时北方早已人心浮动,这一消息传开后,立即引起了 市民恐慌,北京和天津地区的两行钞票持有者,纷纷前往银行要求兑现。交通银 行的情况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眼看银行库存危急,北洋政府国务院为稳住 金融盘子,于 1916 年 5 月下令中交两行,停止兑现,存款止付。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在整个中行系统中,居有重要地位,一直是策应总行和各 地分行的枢纽。张嘉和宋汉章事先就得到消息,认为事态非常严重。一个银行若 不能兑现,等于卡住自己的脖子,今后就无法开门营业,银行就等于自取灭亡。 他们研究之后,决定“抗命”。一方面由宋汉章去找有关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 依据,做到有理有节;而张嘉去联络南三行及其他同行,商量好计策,请他们在 此关键时刻,一定要为中行撑腰。南三行大都是中行的股东,利益相关,自是团 结对外,一致作为中行的后盾。张嘉并与外滩的外国银行联系,争取声援。外国 银行深知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的支柱,中国银行一旦垮台,整个局面不堪收拾, 对外国银行也不利,势必影响外国人的在华利益,所以也坚决支持中行上海分行 抗命的立场。 他们计算了一下,中行当时库存有 200 多万现银,恐怕不足应付,就与外国 银行订立了 200 万元的透支契约,做好一切准备,决不做对不起储户的事情。为 此,张嘉还访问了张謇,决定成立中国银行商股股东联合会,由张謇任会长,并 且登报声明,上海中国银行行务全归商股联合会主持,上海中行的钞票随时可兑 现。 5 月 12 日那天,交通银行服从了北洋政府的命令,停止了钞票兑现,老百 姓一片怨声。而中国银行因为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来者照样兑现。尽管如此, 中行门前还是人山人海。前来兑现的队伍排了几条马路之遥,有数千人之多。张 嘉曾在日记中记下了那可怕的局面:“余自寓所到行(汉口路三号),距址三条 马路,人已挤满,勉强挤到门口,则挤兑者争先恐后,撞门攀窗,几乎不顾生死。 乃手中所持者,不过一元钱或五元纸币数张,或二三百元存单一纸。”看到这种 情况,张嘉反而心中有了底。第一天兑现者有 2000 多人,第二天仍不减少,第 三天是星期六,下午本来应该休息,银行为了应付兑现,仍然照常开门,来者不 拒,并登报公告,人心才稍稍安定,兑现者人数减到 400 人。第四天是星期日, 银行又在报上登广告,宣布仍然开门兑现,而兑现者只有 100 多人了。渐渐地市 民发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是完全守信用的银行,不必紧张地去兑现,到 19 日, 一场风暴就渐渐平息了
这场风暴过去之后,中行上海分行的声誉骤然提高。有钱人和生意人立即把 钱存入中行,吸收的存款反而比挤兑之前大为增加。中外报纸纷纷报道,总是把 张嘉和宋汉章两个名字并列,称他们是“有胆识、有谋略的银行家”,赢得了“不 屈从北洋政府的勇士”的称号。 专栏13:电子货币的应用 有关电子货币至今尚无统一定义。国际清算银行(BIS)1996年10月的报 告和欧洲央行(ECB)1998年的报告较具代表性,体现了电子货币的若干基本特 点:1、由电子储存的货币价值:2、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3、具有一定的 储值上限:4、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5、在支付过程中无卷 入银行账户或发行方系统的必要。 电子货币的确用于电子支付,然而并非所有用于电子支付的手段都是电子货 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支付手段电子化,走向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 数字电视网。 例如,用普通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购物。但与在商场购物一样,使用者必须 提交信用卡号码并需通过信用卡系统的授权,方可支付。另外,电子支票也继电 脑银行(PC Banking)和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之后出现。然而,电子 支票的支付需要收款人将其银行账号和支票路径序码通知付款人。付款方只能在 本银行网页或本电脑银行软件上付款。 电子货币的出现力求克服即便电子化、仍旧依循传统付款方式的局限.因此 电子货币直接与非传统支付手段相联。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子货币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份额这一事实, 令急于宣告电子货币时代到来的人们大失所望。但对了解电子货币的微型付款属 性的人来说,这些尚属意料之中。 事实是,物理现金与钱夹均未消失,但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可以通过 减少等待取款付款、寻找购物停车位、凑零钱付停车费等等得以提高。看来,更 为重要的是电子货币所带来的付款文化上的变化。 专栏1-4:“电子钱包”:现钞会过时吗? 今天,消费者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时,至少可以有四种方法:现金、支票、信 用卡和借款卡,1995年,许多金融机构宜布,计划开发一种新的工具一一价值 贮藏卡,即“电子钱包”(electronic purse)。外观与信用卡相似的电子钱 包可能很快会在许多交易中取代现金。 预付卡(prepaid card)在美国已经使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用于各类专 门交易中。这种卡在大学校园里很普遍,例如,学生们在自助食堂、书店和复印
这场风暴过去之后,中行上海分行的声誉骤然提高。有钱人和生意人立即把 钱存入中行,吸收的存款反而比挤兑之前大为增加。中外报纸纷纷报道,总是把 张嘉和宋汉章两个名字并列,称他们是“有胆识、有谋略的银行家”,赢得了“不 屈从北洋政府的勇士”的称号。 专栏 1-3:电子货币的应用 有关电子货币至今尚无统一定义。国际清算银行(BIS)1996 年 10 月的报 告和欧洲央行(ECB)1998 年的报告较具代表性,体现了电子货币的若干基本特 点:1、由电子储存的货币价值;2、 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 3、 具有一定的 储值上限; 4、 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5、在支付过程中无卷 入银行账户或发行方系统的必要。 电子货币的确用于电子支付,然而并非所有用于电子支付的手段都是电子货 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支付手段电子化,走向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 数字电视网。 例如,用普通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购物。但与在商场购物一样,使用者必须 提交信用卡号码并需通过信用卡系统的授权,方可支付。另外,电子支票也继电 脑银行(PC Banking)和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之后出现。然而,电子 支票的支付需要收款人将其银行账号和支票路径序码通知付款人。付款方只能在 本银行网页或本电脑银行软件上付款。 电子货币的出现力求克服即便电子化、仍旧依循传统付款方式的局限。因此, 电子货币直接与非传统支付手段相联。 经过 10 多年的发展,电子货币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份额这一事实, 令急于宣告电子货币时代到来的人们大失所望。但对了解电子货币的微型付款属 性的人来说,这些尚属意料之中。 事实是,物理现金与钱夹均未消失,但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可以通过 减少等待取款付款、寻找购物停车位、凑零钱付停车费等等得以提高。看来,更 为重要的是电子货币所带来的付款文化上的变化。 专栏 1-4:“电子钱包”:现钞会过时吗? 今天,消费者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时,至少可以有四种方法:现金、支票、信 用卡和借款卡, 1995 年,许多金融机构宣布,计划开发一种新的工具——价值 贮藏卡,即“电子钱包”( electronic purse )。外观与信用卡相似的电子钱 包可能很快会在许多交易中取代现金。 预付卡( prepaid card )在美国已经使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用于各类专 门交易中。这种卡在大学校园里很普遍,例如,学生们在自助食堂、书店和复印
机房使用预付卡。美国许多城市的大众传媒系统,也使用预付卡。与这种有使用 局限性的“封闭系统”卡相比,“电子钱包”则是一种“开放式的系统”,可以 广泛地用于采购。 银行将发行价值保存卡,消费者可以用个人电脑或电话从他们的支票账户 把资金转到卡里。购置商品时,消费者通过售货终端机刷卡,不用信用验证也不 用签字,资金从卡中直接扣除再转到卖方的电脑终端。商人可以选择任何时候用 电话通知把资金转入他们的银行账户里。 “电子钱包”的成功靠的是它可以给消费者、商人和卡的发行人带来好处 消费者在一些引起小额交易中使用卡而不使用支票的好处首先是方便、其次是减 少被盗的损失(这种卡要求使用个人身份证号码,或只有个人知道的密码),再 有就是自动售货机对卡的接受性。商人可以从减少现金管理和付款保证上受益。 卡的发行人(银行)可以通过减少现金持有的需要和减少所需出纳员的数量来得 到好处,并且获得一项新的收益。另外,银行还可以从“浮存”中受益一一客户 在“电子钱包”中持有未支出余额。 电子钱包的使用越来越多,已发行的现金(见下表)被重新存入了银行, 从流通中消失了。像20美元面值的金币和私人发行的银行券一样,货币和硬币 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论为货币历史的有趣复制品。 美国货币发行构成表(1994年12月31日) 数量 占总量的比例 总额 占总额颜的比例 (10亿) (%) (10)亿美元) (%) 硬币 N.A N.A 21.8 5.4 1美元 6.1 36.7 6.1 1.5 2美元 05 3.0 1.0 0.2 5美元 1.5 8.8 7.3 1.8 10美元 1.4 8.3 13.8 3.4 20美元 4.0 24.2 80.5 19.9 50美元 0.9 5.3 43.9 10.9 100美元 2.3 13.8 229.1 56.8 总计 16.6 100.4 403.5 100 来源:〔美]迈克尔·G哈吉米可拉齐斯,卡马·G.哈吉米可拉齐斯 著,聂丹译,《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P23
机房使用预付卡。美国许多城市的大众传媒系统,也使用预付卡。与这种有使用 局限性的“封闭系统”卡相比,“电子钱包”则是一种“开放式的系统”,可以 广泛地用于采购。 银行将发行价值保存卡,消费者可以用个人电脑或电话从他们的支票账户 把资金转到卡里。购置商品时,消费者通过售货终端机刷卡,不用信用验证也不 用签字,资金从卡中直接扣除再转到卖方的电脑终端。商人可以选择任何时候用 电话通知把资金转入他们的银行账户里。 “电子钱包”的成功靠的是它可以给消费者、商人和卡的发行人带来好处。 消费者在一些引起小额交易中使用卡而不使用支票的好处首先是方便、其次是减 少被盗的损失(这种卡要求使用个人身份证号码,或只有个人知道的密码),再 有就是自动售货机对卡的接受性。商人可以从减少现金管理和付款保证上受益。 卡的发行人(银行)可以通过减少现金持有的需要和减少所需出纳员的数量来得 到好处,并且获得一项新的收益。另外,银行还可以从“浮存”中受益——客户 在“电子钱包”中持有未支出余额。 电子钱包的使用越来越多,已发行的现金(见下表)被重新存入了银行, 从流通中消失了。像 20 美元面值的金币和私人发行的银行券一样,货币和硬币 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论为货币历史的有趣复制品。 美国货币发行构成表( 1994 年 12 月 31 日 ) 数量 占总量的比例 总额 占总额的比例 ( 10 亿) ( % ) ( 10 )亿美元) ( % ) 硬币 N.A N.A 21.8 5.4 1 美元 6.1 36.7 6.1 1.5 2 美元 0.5 3.0 1.0 0.2 5 美元 1.5 8.8 7.3 1.8 10 美元 1.4 8.3 13.8 3.4 20 美元 4.0 24.2 80.5 19.9 50 美元 0.9 5.3 43.9 10.9 100 美元 2.3 13.8 229.1 56.8 总计 16.6 100.4 403.5 100 来源:[美]迈克尔 ·G. 哈吉米可拉齐斯 , 卡马 ·G. 哈吉米可拉齐斯 著,聂丹译,《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P23
专栏1-5:1952一1998年中国的货币购买力与通货膨胀 我国20世纪60年代初经历了一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70年代末至90年 代初经历了4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每次通货膨胀都使货币购买力相应下降。 我国GDP缩减指数由1952年的100上涨为1998年的388.5,以此计算的货 币购买力指数则由1952年的100下降为1998年的25.7。 显示了货币购买力与通货膨胀率的负相关效应。 专栏1-6:做为价值贮藏手段的黄金 当价格水平连年翻倍提高的时候,货币的单位购买力即会消减一半。因此, 通货膨胀是在向货币征收一项“税”,税率是每年的通货膨胀率。货币的实际价 值由于每年的通货膨胀开始有值得注意的加速现象时,人们便试图将货币转换成 看上去能抵御通货膨胀、而且能可靠保值的资产。历史上,黄金比为这个目的而 挑出的任何其他资产都更为合适。由于黄金具有大自然恩赐的有限蕴藏量、吸引 人的外观和工业使用价值,所以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视为奥妙无穷。历史上,文 明社会总是渴望积累黄金,并且相信它的价值将经久不衰。 1834年,黄金卖到大约每盎司20美元。事实上,19世纪一个诱人的美 元硬币是20美元的金片,是一盎司上等金子做成的。1996年,黄金的价格达 到每盎司40美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金价格的增长也伴随着通货膨胀 的步伐前进,黄金成为抵御通货膨胀的一种良好的保值手段。 然而,在过去的30年里,黄金只是在出现相当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才成 为一种好的投资。70年代,当第二次进入两位数通货膨胀时期时,黄金价格逐 步攀升,且幅度很大。1972年和1980年间,黄金价格提高了10倍还要多 1980年中的一个时期,投机热一度把黄金价格抬升到每盎司800美元,而到了 80年代初以后,当通货膨胀出现明显回落时,黄金价格才随之降温,有所回落 1982年以来的这段时期,黄金已经不与通货膨胀同步了,在过去的15年里, 甚至像储蓄账户的银行存折这样的保守投资和美国政府债券都对黄金失去了热 情。 来源:[美]迈克尔·G哈吉米可拉齐斯,卡马·G.哈吉米可拉齐斯 著,聂丹译,(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P19。 专栏1-7:个人支票存款为什么难以走入我国寻常百姓家? 现阶段我国居民的个人消费主要以现金支付为主,极少用到个人支票,许多 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个人支票存款为何物。为什么支票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不能走 入我国寻常百姓家呢?也许有人会认为,个人支票存款不普及的原因在于银行监
专栏 1-5:1952—1998 年中国的货币购买力与通货膨胀 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初经历了一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70 年代末至 90 年 代初经历了 4 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每次通货膨胀都使货币购买力相应下降。 我国 GDP 缩减指数由 1952 年的 100 上涨为 1998 年的 388.5,以此计算的货 币购买力指数则由 1952 年的 100 下降为 1998 年的 25.7。 显示了货币购买力与通货膨胀率的负相关效应。 专栏 1-6:做为价值贮藏手段的黄金 当价格水平连年翻倍提高的时候,货币的单位购买力即会消减一半。因此, 通货膨胀是在向货币征收一项“税”,税率是每年的通货膨胀率。货币的实际价 值由于每年的通货膨胀开始有值得注意的加速现象时,人们便试图将货币转换成 看上去能抵御通货膨胀、而且能可靠保值的资产。历史上,黄金比为这个目的而 挑出的任何其他资产都更为合适。由于黄金具有大自然恩赐的有限蕴藏量、吸引 人的外观和工业使用价值,所以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视为奥妙无穷。历史上,文 明社会总是渴望积累黄金,并且相信它的价值将经久不衰。 1834 年,黄金卖到大约每盎司 20 美元。事实上, 19 世纪一个诱人的美 元硬币是 20 美元的金片,是一盎司上等金子做成的。 1996 年,黄金的价格达 到每盎司 400 美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金价格的增长也伴随着通货膨胀 的步伐前进,黄金成为抵御通货膨胀的一种良好的保值手段。 然而,在过去的 30 年里,黄金只是在出现相当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才成 为一种好的投资。 70 年代,当第二次进入两位数通货膨胀时期时,黄金价格逐 步攀升,且幅度很大。 1972 年和 1980 年间,黄金价格提高了 10 倍还要多。 1980 年中的一个时期,投机热一度把黄金价格抬升到每盎司 800 美元,而到了 80 年代初以后,当通货膨胀出现明显回落时,黄金价格才随之降温,有所回落。 1982 年以来的这段时期,黄金已经不与通货膨胀同步了,在过去的 15 年里, 甚至像储蓄账户的银行存折这样的保守投资和美国政府债券都对黄金失去了热 情。 来源:[美]迈克尔 ·G. 哈吉米可拉齐斯 , 卡马 ·G. 哈吉米可拉齐斯 著,聂丹译,《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P19 。 专栏 1-7:个人支票存款为什么难以走入我国寻常百姓家? 现阶段我国居民的个人消费主要以现金支付为主,极少用到个人支票,许多 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个人支票存款为何物。为什么支票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不能走 入我国寻常百姓家呢?也许有人会认为,个人支票存款不普及的原因在于银行监
管方面的限制,但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向来鼓励和支持个人使用支票存款,认 为这既方便消费者个人消费,也利于中国人民银行对现金的管理和控制。 1986年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曾联合下 发《关于推行个体经济户和个人使用支票结算的通知》通知认为,由于人民群众 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其消费活动中有使用支票结算的要求。 为便利商品流通,减少现金使用,调节现金流通,简化清点和收付手续并有 利于聚集社会资金,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决定对个人结算进行改革。通知还设专 门条款指示“有条件的储蓄所试办个人活期储蓄支票结算”。1995年公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的申请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条件也并不苛刻:“申请 人必须使用其本名,并提交证明其身份的合法证件”:“应当有可靠的资信,并 存入一定的资金”;“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申请人必须预留其本名的签名式样和 印鉴” 那么是不是因为各商业银行对办理个人支票存款不热心呢?商业银行是追 求利润的,如果一项业务有利可图,而且政策上也支持,它们是应该有积极性去 办理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银行曾经为了竞争招 揽存款而使出浑身解数,如果个人支票存款能够成为它们吸收存款的有效途径, 它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据悉,中国工商银行曾于1989年在浙江某地试办过个人支票业务,然而当 地居民宁愿用麻袋装现金也不肯使用支票。自1996年底开始,中国银行在北京 分行和建国门分理处进行个人支票业务的试点,但效果也并不理想。如中国银 行北京分行从1996年底至1998年中总共只办了不到80份个人支票账户,又因 中途有清户,其所存个人支票账户不到70个。 令人可喜的是,我国于2003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 管理办法》。这意味着个人可以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个人可以签发支票了。但 是,从四川省成都市的情况看,第一周内是零个人支票签发。 除了银行门槛高的缘故外,制约中国个人支票存款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信用 制度的不健全。支票结算是一种信用结算,如果没有良好的个人信用作支持,必 定难以推广。我国的金融环境还很不成熟,缺乏那种严密的对个人信用的监督体 制,既难以对个人支票使用过程中的违约行为做出事前防范,又难以在事后进行 有效的惩罚,致使消费者个人信用不能保证,人们不敢轻易接受支票。 在这种背景下,银行办理个人支票存款也是如履薄冰,为安全起见,往往要 制定较为严格的开户条件,从而把大批消费者拒于个人支票账户的门外。另外, 还要对个人支票的使用附加某些限制,例如试点中的个人支票账户只有消费功 能,还未涉足转账等领域,这就使得支票账户应有的便利不能充分发挥,从而难
管方面的限制,但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向来鼓励和支持个人使用支票存款,认 为这既方便消费者个人消费,也利于中国人民银行对现金的管理和控制。 1986 年 1 月 27 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曾联合下 发《关于推行个体经济户和个人使用支票结算的通知》通知认为,由于人民群众 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其消费活动中有使用支票结算的要求。 为便利商品流通,减少现金使用,调节现金流通,简化清点和收付手续并有 利于聚集社会资金,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决定对个人结算进行改革。通知还设专 门条款指示“有条件的储蓄所试办个人活期储蓄支票结算”。1995 年公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的申请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条件也并不苛刻:“申请 人必须使用其本名,并提交证明其身份的合法证件”;“应当有可靠的资信,并 存入一定的资金”;“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申请人必须预留其本名的签名式样和 印鉴”。 那么是不是因为各商业银行对办理个人支票存款不热心呢?商业银行是追 求利润的,如果一项业务有利可图,而且政策上也支持,它们是应该有积极性去 办理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银行曾经为了竞争招 揽存款而使出浑身解数,如果个人支票存款能够成为它们吸收存款的有效途径, 它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据悉,中国工商银行曾于 1989 年在浙江某地试办过个人支票业务,然而当 地居民宁愿用麻袋装现金也不肯使用支票。自 1996 年底开始,中国银行在北京 分行和建国门分理处进行个人支票业务的试点,但效果也并不理想。 如中国银 行北京分行从 1996 年底至 1998 年中总共只办了不到 80 份个人支票账户,又因 中途有清户,其所存个人支票账户不到 70 个。 令人可喜的是,我国于 2003 年 9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 管理办法》。这意味着个人可以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个人可以签发支票了。但 是,从四川省成都市的情况看,第一周内是零个人支票签发。 除了银行门槛高的缘故外,制约中国个人支票存款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信用 制度的不健全。支票结算是一种信用结算,如果没有良好的个人信用作支持,必 定难以推广。我国的金融环境还很不成熟,缺乏那种严密的对个人信用的监督体 制,既难以对个人支票使用过程中的违约行为做出事前防范,又难以在事后进行 有效的惩罚,致使消费者个人信用不能保证,人们不敢轻易接受支票。 在这种背景下,银行办理个人支票存款也是如履薄冰,为安全起见,往往要 制定较为严格的开户条件,从而把大批消费者拒于个人支票账户的门外。另外, 还要对个人支票的使用附加某些限制,例如试点中的个人支票账户只有消费功 能,还未涉足转账等领域,这就使得支票账户应有的便利不能充分发挥,从而难
以便消费者动心。当然,我国居民对个人支票账户还缺乏了解,银行在这方面的 宣传力度又非常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支票账户的发展。 引自易纲.1999.货币银行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专栏1-8: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中国人民币制度的建立是以1948年12月1日人民币发行为标志的。当时, 由于中国大陆还没获得彻底解放,所以仍然有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和中国共立 党领导的各解放区的各种货币在流通,而在当时的广州,则以港币占据主导地位。 人民币在中国的法定货币地位的确立是与共产党政权取代国民党政权相伴 而行的。对于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金圆券和银圆券,当时采取了按某一比价 迅速收兑的方针:同时对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如“西北农民银行 币”、“北海银行币”、“中州农民银行币”、“华中银行币”、“东北银行币”、 “关东银行币”、“内蒙银行币” “长城银行币”、“晋察冀边区银行币” “辽东银行币”等等也采取了逐步收兑、逐步统一的措施:并将广东地区流行的 港币及金银外币等排斥出流通领域。通过以上种种措施,实现了当时提出的建立 起人民的、统一的、独立自主的新货币制度的目标 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可说现的纸币流通制度。人民币既不与金银挂钩,也不 依附于任何一种外国的货币。 在发行之初,最小面额的人民币纸币是50元券和100元券,大面额的则是 5万元券,随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有效治理和经济形势的好转,中国人民银行于 1955年3月发行新版人民币,按1:10000的比例对旧版人民币进行了无限制、 无差别的收兑,并建立起相应的辅币制度。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尽管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出现过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但 中国的人民币制度己具有相当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在与中国接壤的一些 国家中,中国的人民币己被当作“硬通货”。1996年,中国宣布人民币在国际 收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这表明了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制度是有雄厚的 经济力量作后盾的。 专栏1-9: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与障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单个国家和地区仅仅凭借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抵御, 深受其害而又无对策。正是这个惨痛的教训,才使得亚洲国家真正认识到:只有 通过区域性的经济与金融合作,凭借亚洲的整体经济与金融实力,共同防范金融 风险。 一、亚洲货币合作的进程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1997年,日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提出建立
以便消费者动心。当然,我国居民对个人支票账户还缺乏了解,银行在这方面的 宣传力度又非常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支票账户的发展。 引自易纲. 1999.货币银行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专栏 1-8: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中国人民币制度的建立是以 1948 年 12 月 1 日人民币发行为标志的。当时, 由于中国大陆还没获得彻底解放,所以仍然有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和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各解放区的各种货币在流通,而在当时的广州,则以港币占据主导地位。 人民币在中国的法定货币地位的确立是与共产党政权取代国民党政权相伴 而行的。对于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金圆券和银圆券,当时采取了按某一比价 迅速收兑的方针;同时对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如“西北农民银行 币”、“北海银行币”、“中州农民银行币”、“华中银行币”、“东北银行币”、 “关东银行币”、“内蒙银行币”、“长城银行币”、“晋察冀边区银行币”、 “辽东银行币”等等也采取了逐步收兑、逐步统一的措施;并将广东地区流行的 港币及金银外币等排斥出流通领域。通过以上种种措施,实现了当时提出的建立 起人民的、统一的、独立自主的新货币制度的目标。 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可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人民币既不与金银挂钩,也不 依附于任何一种外国的货币。 在发行之初,最小面额的人民币纸币是 50 元券和 100 元券,大面额的则是 5 万元券,随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有效治理和经济形势的好转,中国人民银行于 1955 年 3 月发行新版人民币,按 1:10000 的比例对旧版人民币进行了无限制、 无差别的收兑,并建立起相应的辅币制度。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尽管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出现过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但 中国的人民币制度已具有相当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在与中国接壤的一些 国家中,中国的人民币已被当作“硬通货”。1996 年,中国宣布人民币在国际 收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这表明了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制度是有雄厚的 经济力量作后盾的。 专栏 1-9: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与障碍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单个国家和地区仅仅凭借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抵御, 深受其害而又无对策。正是这个惨痛的教训,才使得亚洲国家真正认识到:只有 通过区域性的经济与金融合作,凭借亚洲的整体经济与金融实力,共同防范金融 风险。 一、亚洲货币合作的进程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1997 年,日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提出建立一
个亚洲货币基金的倡议,这个倡议中设想由中国、日本、韩国及东盟各国组成 个组织,共集资1000亿美元来为遭受货币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但方案很快被 美国和IMF否定。 1998年,当时的日本大藏大臣宫泽喜一提出了一个“新宫泽构想”,设想集 资额将为300亿美元,其中150亿美元用于满足遭受危机的国家中长期资本需求, 另一半用于短期的需求。这一提案相对来说比较受欢迎,也没有得到美国和IMF 的反对。在2000年2月2日,按照此构想为几个遭受危机国家提供了200亿美 元贷款,其中有135亿美元的中长期贷款,然后提供了22.6亿美元的贷款担保 2001年5月,东盟加上中、日、韩(10+3)在泰国的清迈达成了一个《清 迈协议》,按照这个协议,东亚国家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数据的交流,也就是使 得本国的情况更清楚地为其他国家所了解;另一方面加强各国货币当局现有的合 作框架。2001年8月,“10+3”中央银行又将原来的货币互换额从2亿美元提高 到10亿多美元。 近期以来,亚洲地区合作进程明显加快,各种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和建设为亚洲合作增添了新活力。在新一轮合作浪潮中,“10+3”合作进展最快, 前景最为乐观。外交、财政、农林、旅游、经济、劳动等6个部长级会议机制的 建立,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合作,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合作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02年7月30日,“10+3”外长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行,与会外长 就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及如何在“10+3”框架内扩大和深化在经济、政治、安全 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的主张。 从总体上看,亚洲区域货币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建立区域内的 危机解救机构,例如亚洲货币基金(AMF):二是建立起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RM) 的亚洲汇率联动机制(ARM):三是最终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ACA)。 第一层次(建立AMF):就亚洲货币基金建立的条件来看,一是亚洲国家 和地区具有高储蓄率、高贸易盈余和高外汇储备的特征,因此,从技术上看,成 立亚洲货币基金是有可能的,但该组织的问世不仅取决于亚洲,也将受到来自 IMF、美国和欧盟等多方面的影响(Robert Wade&Frank Venoroso,I998); 是作为过渡性措施,东亚可选择扩大了的货币互换协议作为危机快速反应机制, 在亚洲开发银行2000年5月6日的清迈年会上,与会各国就区域内受到外部冲击的 金融机构如果发生普遍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政府间互换货币头寸 以应急,形成了具有东亚区域金融“自决”特征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性框架:三 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体制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它们更容易理解彼此的国内政治经 济问题,也更容易对症下药,提出适合遭受危机国家国情的改革方案(Andrew Ros,1999)。在最近三年内,AMF从酝酿、诞生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取得 了重大进展
个亚洲货币基金的倡议,这个倡议中设想由中国、日本、韩国及东盟各国组成一 个组织,共集资 1000 亿美元来为遭受货币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但方案很快被 美国和 IMF 否定。 1998 年,当时的日本大藏大臣宫泽喜一提出了一个“新宫泽构想”,设想集 资额将为300亿美元,其中150亿美元用于满足遭受危机的国家中长期资本需求, 另一半用于短期的需求。这一提案相对来说比较受欢迎,也没有得到美国和 IMF 的反对。在 2000 年 2 月 2 日,按照此构想为几个遭受危机国家提供了 200 亿美 元贷款,其中有 135 亿美元的中长期贷款,然后提供了 22.6 亿美元的贷款担保。 2001 年 5 月,东盟加上中、日、韩(10+3)在泰国的清迈达成了一个《清 迈协议》,按照这个协议,东亚国家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数据的交流,也就是使 得本国的情况更清楚地为其他国家所了解;另一方面加强各国货币当局现有的合 作框架。2001 年 8 月,“10+3”中央银行又将原来的货币互换额从 2 亿美元提高 到 10 亿多美元。 近期以来,亚洲地区合作进程明显加快,各种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和建设为亚洲合作增添了新活力。在新一轮合作浪潮中,“10+3”合作进展最快, 前景最为乐观。外交、财政、农林、旅游、经济、劳动等 6 个部长级会议机制的 建立,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合作,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合作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02 年 7 月 30 日,“10+3”外长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行,与会外长 就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及如何在“10+3”框架内扩大和深化在经济、政治、安全 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的主张。 从总体上看,亚洲区域货币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建立区域内的 危机解救机构,例如亚洲货币基金(AMF);二是建立起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RM) 的亚洲汇率联动机制(ARM);三是最终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ACA)。 第一层次(建立AMF):就亚洲货币基金建立的条件来看,一是亚洲国家 和地区具有高储蓄率、高贸易盈余和高外汇储备的特征,因此,从技术上看,成 立亚洲货币基金是有可能的,但该组织的问世不仅取决于亚洲,也将受到来自 IMF、美国和欧盟等多方面的影响(Robert Wade & Frank Venoroso,1998);二 是作为过渡性措施,东亚可选择扩大了的货币互换协议作为危机快速反应机制, 在亚洲开发银行2000年5月6日的清迈年会上,与会各国就区域内受到外部冲击的 金融机构如果发生普遍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政府间互换货币头寸 以应急,形成了具有东亚区域金融“自决”特征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性框架;三 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体制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它们更容易理解彼此的国内政治经 济问题,也更容易对症下药,提出适合遭受危机国家国情的改革方案(Andrew Rose,1999)。在最近三年内,AMF从酝酿、诞生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取得 了重大进展
第二层次(建立ARM):建立亚洲汇率联合浮动机制的条件可能更为成熟, 一是亚洲具有汇率联动的经济基础,区域内贸易相关度和投资相关度比较高,己 经与欧盟接近(Frankel,.Jeffery&Wei Shangjin,1994),且外汇储备总头寸己 经超出7000亿美元:二是亚洲具有汇率联动的技术基础,目前相当多的东亚经济 体采取的仍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其本币相对于美元的浮动被控制在很窄 的幅度之内,不用对既有汇率制度进行根本变革,只要宜布东亚货币汇率联动就 可迈出实质性一步(钟伟,2000):三是AMF也好,亚洲EMR也好,都只是增 强亚洲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而不能根治其内源性危机。如果将上述机制看作“区 域最后贷款人”安排,那么亚洲必将陷入两难,即缺乏这样的机制时就不能对未 来可能的危机事先构筑“防火墙”:如果这样的机制存在则又担心亚洲各国对其 应负的危机预警和损失承担采取松懈的态度,结果道德风险的上升反而造成了更 频繁的区域金融与经济动荡(William.Alexander,1999)。 第三层次(建立ACA):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区(ACA) 是大势所趋。实证分析表明,不管是民族国家孤立地钉住汇率制度也好,还是区 域联合的汇率浮动机制也好,非常狭窄的汇率走廊很难顺利地维持5年以上 (Obstfeld&Rogoff,I995)。因此形成类似欧盟的亚洲单一货币区,从长期看 似乎具有必然性。总体的进展是:1999年11月,在马尼拉召开的“10+3”领导人 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将东亚合作明确为“10+3”合作,并决定推进亚 洲货币合作:2000年5月,“10+3”达成《清迈协议》,决定加强各国货币当局 现有的合作框架,尤其是危机快速反应机制。2001年以来,中国为落实“清迈协 议”,分别与泰因、日本、韩国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其他东盟国家也开 始磋商和接触:中方还举办4期“10+3”财政和金融官员培训班,未来两年再将 举办4期,且在2002年10月主办短期资本流动高级研讨会,在农业方面己经举办 了农业技术与合作论坛。日本《朝日新闻》于2000年12月23日披露,亚洲和欧洲 国家将联合设立一个专门工作组,以研究如何在东亚设立一个实行像欧元那样的 单一货币的经济区,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和欧洲联盟都将派人参加此工作组。 二、亚洲货币合作与最优货币区理论 根据蒙代尔的适度最优货币区理论,这里来分析亚洲货币合作的可能性。 1,从区内贸易的重要性及其构成来看。首先,亚洲国家与地区的对外开放 度是很高的,尤其是香港特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对外开放度都在100%以上, 韩国、中国台湾、菲律宾及泰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很高。由于亚洲国家或地区,尤 其是亚洲“四小龙”及东盟各国基本上属于开放型经济,对汇率波动十分敏感, 因此迫切需要稳定汇率,进行货币合作。其次,相对于欧盟,亚洲区内贸易额占 地区GDP的比重及区内贸易额占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相对偏低。1999年亚洲区内贸 易额占地区GDP的比重,出口为10.2%,进口为10.1%,而欧盟在欧元启动前区内
第二层次(建立ARM):建立亚洲汇率联合浮动机制的条件可能更为成熟, 一是亚洲具有汇率联动的经济基础,区域内贸易相关度和投资相关度比较高,已 经与欧盟接近(Frankel,Jeffery & Wei Shangjin,1994),且外汇储备总头寸已 经超出7000亿美元;二是亚洲具有汇率联动的技术基础,目前相当多的东亚经济 体采取的仍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其本币相对于美元的浮动被控制在很窄 的幅度之内,不用对既有汇率制度进行根本变革,只要宣布东亚货币汇率联动就 可迈出实质性一步(钟伟,2000);三是AMF也好,亚洲EMR也好,都只是增 强亚洲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而不能根治其内源性危机。如果将上述机制看作“区 域最后贷款人”安排,那么亚洲必将陷入两难,即缺乏这样的机制时就不能对未 来可能的危机事先构筑“防火墙”;如果这样的机制存在则又担心亚洲各国对其 应负的危机预警和损失承担采取松懈的态度,结果道德风险的上升反而造成了更 频繁的区域金融与经济动荡(William. Alexander,1999)。 第三层次(建立ACA):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一个亚洲货币区(ACA) 是大势所趋。实证分析表明,不管是民族国家孤立地钉住汇率制度也好,还是区 域联合的汇率浮动机制也好,非常狭窄的汇率走廊很难顺利地维持5年以上 (Obstfeld & Rogoff,1995)。因此形成类似欧盟的亚洲单一货币区,从长期看 似乎具有必然性。总体的进展是:1999年11月,在马尼拉召开的“10+3”领导人 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将东亚合作明确为“10+3”合作,并决定推进亚 洲货币合作;2000年5月,“10+3”达成《清迈协议》,决定加强各国货币当局 现有的合作框架,尤其是危机快速反应机制。2001年以来,中国为落实“清迈协 议”,分别与泰国、日本、韩国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其他东盟国家也开 始磋商和接触;中方还举办4期“10+3”财政和金融官员培训班,未来两年再将 举办4期,且在2002年10月主办短期资本流动高级研讨会,在农业方面已经举办 了农业技术与合作论坛。日本《朝日新闻》于2000年12月23日披露,亚洲和欧洲 国家将联合设立一个专门工作组,以研究如何在东亚设立一个实行像欧元那样的 单一货币的经济区,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和欧洲联盟都将派人参加此工作组。 二、亚洲货币合作与最优货币区理论 根据蒙代尔的适度最优货币区理论,这里来分析亚洲货币合作的可能性。 1.从区内贸易的重要性及其构成来看。首先,亚洲国家与地区的对外开放 度是很高的,尤其是香港特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对外开放度都在100%以上, 韩国、中国台湾、菲律宾及泰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很高。由于亚洲国家或地区,尤 其是亚洲“四小龙”及东盟各国基本上属于开放型经济,对汇率波动十分敏感, 因此迫切需要稳定汇率,进行货币合作。其次,相对于欧盟,亚洲区内贸易额占 地区GDP的比重及区内贸易额占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相对偏低。1999年亚洲区内贸 易额占地区GDP的比重,出口为10.2%,进口为10.1%,而欧盟在欧元启动前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