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货币需求 专栏11-1: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为什么持续下降?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从某种意义上 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名义货币可以以高于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 率之和的增长率上升(根据交易方程式,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名义货币增长 率应等于经济增长率加物价上涨率),换句话说,超过经济增长率部分的货币增 长率不会完全转化为通货膨胀率。这意味着政府可以放出较多的名义货币,从而 得到较多的铸币收入,同时却只承担较小的通货膨胀压力。财政收入不足和通货 膨胀一直是我国改革进程中的两大难题,而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则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这对矛盾。 对于这一现象,有三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价格指数偏低假说,即认为中国 的统计数字低估了实际的物价上涨率:一种是被迫储蓄假说,即认为中国市场上 缺乏足够的金融资产和商品以供消费者和企业选择,因而消费者和企业只好持有 更多的货币:还有一种则是货币化假说,这种观点认为,改革也是一个货币化的 过程,即通过货币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比例不断增加,而与传统的物物交换相联系 的非货币化经济的比例则不断下降,这一过程刺激了货币需求的急剧上升,从而 使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 在改革的某些年份,中国的官方物价指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实际的物 价上涨率,但是,即使用市场的物价指数计算,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在改革的大 部分年份中仍显著下降,因此物价指数偏低假说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商品的短缺现象在改革的某些年份中较为突出,在某些年份中则并不突出 (如1989年第3季度至1991年的市场疲软时期),因此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下 降更可能是因为金融资产种类的缺乏和经济的货币化。 值得一提的是,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一限度之后,超过 经济增长率部分的货币增长率将全部转化为物价上涨率。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 的货币化指标(主要是货币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偏高,因此从现在开始, 我们必须对名义货币过快增长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第十一章 货币需求 专栏 11-1: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为什么持续下降?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从某种意义上 说,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名义货币可以以高于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 率之和的增长率上升(根据交易方程式,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名义货币增长 率应等于经济增长率加物价上涨率),换句话说,超过经济增长率部分的货币增 长率不会完全转化为通货膨胀率。这意味着政府可以放出较多的名义货币,从而 得到较多的铸币收入,同时却只承担较小的通货膨胀压力。财政收入不足和通货 膨胀一直是我国改革进程中的两大难题,而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则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这对矛盾。 对于这一现象,有三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价格指数偏低假说,即认为中国 的统计数字低估了实际的物价上涨率;一种是被迫储蓄假说,即认为中国市场上 缺乏足够的金融资产和商品以供消费者和企业选择,因而消费者和企业只好持有 更多的货币;还有一种则是货币化假说,这种观点认为,改革也是一个货币化的 过程,即通过货币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比例不断增加,而与传统的物物交换相联系 的非货币化经济的比例则不断下降,这一过程刺激了货币需求的急剧上升,从而 使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 在改革的某些年份,中国的官方物价指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实际的物 价上涨率,但是,即使用市场的物价指数计算,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在改革的大 部分年份中仍显著下降,因此物价指数偏低假说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商品的短缺现象在改革的某些年份中较为突出,在某些年份中则并不突出 (如 1989 年第 3 季度至 1991 年的市场疲软时期),因此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下 降更可能是因为金融资产种类的缺乏和经济的货币化。 值得一提的是,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一限度之后,超过 经济增长率部分的货币增长率将全部转化为物价上涨率。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 的货币化指标(主要是货币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偏高,因此从现在开始, 我们必须对名义货币过快增长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