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阅读资料):当代《周易》管理思想研究述评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108.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文章类型:学术论文 标题:当代《周易》管理思想研究述评 学术领域:《周易》与管理学 作者姓名:谢金良、胡劼辰 出生年月:1971年1月(谢金良)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福建安溪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邮编:200433 职务: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易学与儒佛道文化、中国古典美学 联系电话:021-55660329 电子信箱:chinayixue06@126.com 出生年月:1988年8月31日(胡劼辰)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上海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2006级本科生 邮编:200433 职务:复旦大学周易协会首任会长 联系电话:13916060203 电子信箱:06300400008@fudan.edu.cn

文章类型:学术论文 标题:当代《周易》管理思想研究述评 学术领域:《周易》与管理学 作者姓名:谢金良、胡劼辰 出生年月:1971 年 1 月(谢金良)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福建安溪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邮编:200433 职务: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易学与儒佛道文化、中国古典美学 联系电话:021—55660329 电子信箱:chinayixue06@126.com 出生年月:1988 年 8 月 31 日(胡劼辰)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上海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 2006 级本科生 邮编:200433 职务:复旦大学周易协会首任会长 联系电话:13916060203 电子信箱:06300400008@fudan.edu.cn

当代《周易》管理思想研究述评 谢金良胡劼辰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摘要:近二十年来,《周易》管理学逐渐兴起,本文旨在以学术观点为线索,对此作简要的 述评。第一部分侧重阐述古典管理学概念下的《周易》管理理论,分别讨论了管理主体(包 括主体本身的素养以及与客体的关系)和管理手段(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第二部分侧重阐述《周易》管理哲学,以及其对现代中国管理学的影响,分别从《周易》作 为管理哲学的合法性和《周易》对管理哲学的建设性进行探讨。通过对这些学术成果的总结 与回顾,本文认为当代《周易》管理思想仍旧停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在未来应当加 深对作为本体论的《周易》的认识 关键词:《周易》管理学管理哲学本体论 Review to the research on Managerial Ideas of the Book of Change of the Time Xiejinliang Hujiechen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the Book of Change has been rising during the recent twenty years This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ademic viewpoint, focuses on the primary review of achievements. The first section mainly introduces managerial ideas of the book of Change under the concept of classical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The discussion refers to both managerial ubject, which concludes the quality of the subjec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bject, and the methods of management including planning organizing, directing, coordina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econd sec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managerial philosophy of the Book of Change and its impacts on modern Chines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It involves the validit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being managerial philosophy and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 Book of Change to the managerial philosophy. With the general summary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is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h of the time still focuses on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diverted to ontological cogni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 Key words The Book of Chang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managerial philosophy, ontology

当代《周易》管理思想研究述评 谢金良 胡劼辰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摘要:近二十年来,《周易》管理学逐渐兴起,本文旨在以学术观点为线索,对此作简要的 述评。第一部分侧重阐述古典管理学概念下的《周易》管理理论,分别讨论了管理主体(包 括主体本身的素养以及与客体的关系)和管理手段(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第二部分侧重阐述《周易》管理哲学,以及其对现代中国管理学的影响,分别从《周易》作 为管理哲学的合法性和《周易》对管理哲学的建设性进行探讨。通过对这些学术成果的总结 与回顾,本文认为当代《周易》管理思想仍旧停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在未来应当加 深对作为本体论的《周易》的认识。 关键词:《周易》 管理学 管理哲学 本体论 Review to the Research on Managerial Ideas of the Book of Change of the Time Xiejinliang Hujiechen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the Book of Change has been rising during the recent twenty years. This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ademic viewpoint, focuses on the primary review of achievements. The first section mainly introduces managerial ideas of the Book of Change under the concept of classical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The discussion refers to both managerial subject, which concludes the quality of the subjec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bject, and the methods of management including planning, organizing, directing, coordina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econd sec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managerial philosophy of the Book of Change and its impacts on modern Chines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It involves the validit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being managerial philosophy and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 Book of Change to the managerial philosophy. With the general summary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is author thinks that the research of the time still focuses on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diverted to ontological cogni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 Key Words: The Book of Chang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managerial philosophy, ontology

《系辞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在古代圣贤的观念 里,《周易》既能够揭示天地玄奧的秘密,又能体现人伦纲纪的道理。因此,除 了占筮决疑的作用外,古人也往往引用《周易》来表达自己对治国之道的看法, 如《春秋公羊传》中对于文公六年“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之事 东汉学者何休引《系辞传》注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 害成”。而《周易》本身也往往蕴含着许多治国治人的道理,譬如《文言传·坤 解释《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 辩也。”这些都可以说是《周易》中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发端和明显例证。而到 了当代,随着中国管理学的逐渐兴起以及对《周易》一书愈加客观理性的认识, 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管理思想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由于人们对《周易》 的理解各有差异,以致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周易》思想时,也必然存在一些 方法和观点上的分歧。近二十年来,有关《周易》与管理学方面的成果或观点层 出不穷,蔚为大观,但又缺乏较为系统的梳理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当代《周易》 管理思想的研究成果稍作总结,以便学界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深入的硏究。 《周易》管理思想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 虽然以《周易》为核心的管理学思想已经进入许多研究者的领域,但遗憾的 是,在为数不少的研究成果中,能够独自形成一定思想体系的依然是凤毛麟角。 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研究者都能注重从当代管理学的角度,力图透过《周易》 这部神秘经典的外衣,加深人们对其中所蕴含管理思想智慧的认识,且取得一定 的创见,促使《周易》管理思想研究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 首先是对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认识,基本上能够立足于《周易》经传文 本内容及其蕴含的深刻义理,联系实际情况并运用管理学理念加以引申和发挥。 管理主体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作为组织核心人物分解任务目标并对 完成既定目标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即高级领导人:其二是作为组织骨干任务具体 执行管理活动的人。相对的,管理客体就是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是管理的接受 者。田(第6而管理主体作为管理活动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实践管理活动的时 候就主动地与管理客体发生关系,因此对《周易》管理思想的探讨往往集中在管 理主体上 对于管理主体的讨论,可以粗略地进一步划分为领导者本身的素养以及其与 下属的关系。关于领导者自身的修养,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以《谦》为本的谦逊品质:王成认为,《谦》卦《象传》“卑以自牧” 的品格应当被领导者所吸收,谦敬为怀,避免出现《文言传·乾》所谓“贵而无 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的情况;李纯任则认为,统治者除了要有《谦》 卦谦虚谨慎的品质,还要配合《豫》卦的预见能力,这都是当今的领导者所应当 学习效法的:李春芳在《谦》卦谦卑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卦象进一步揭示了《谦》 卦“如地般广阔胸怀,无私地养育万物而不自傲:如山般坚强,竭力阻止私欲蔓 延”的易理,认为这是领导者的“强位服众”之宝t (二)以《乾》为本的自强不息和以《坤》为本的厚德载物:余敦康认为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品德”,“这两 个品德也就是天地之德,乾坤之德。乾之德刚健,坤之德柔顺,刚健故积极进取

《系辞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在古代圣贤的观念 里,《周易》既能够揭示天地玄奥的秘密,又能体现人伦纲纪的道理。因此,除 了占筮决疑的作用外,古人也往往引用《周易》来表达自己对治国之道的看法, 如《春秋公羊传》中对于文公六年“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之事, 东汉学者何休引《系辞传》注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 害成”。而《周易》本身也往往蕴含着许多治国治人的道理,譬如《文言传·坤》 解释《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 辩也。”这些都可以说是《周易》中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发端和明显例证。而到 了当代,随着中国管理学的逐渐兴起以及对《周易》一书愈加客观理性的认识, 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管理思想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由于人们对《周易》 的理解各有差异,以致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周易》思想时,也必然存在一些 方法和观点上的分歧。近二十年来,有关《周易》与管理学方面的成果或观点层 出不穷,蔚为大观,但又缺乏较为系统的梳理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当代《周易》 管理思想的研究成果稍作总结,以便学界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 一、《周易》管理思想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 虽然以《周易》为核心的管理学思想已经进入许多研究者的领域,但遗憾的 是,在为数不少的研究成果中,能够独自形成一定思想体系的依然是凤毛麟角。 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研究者都能注重从当代管理学的角度,力图透过《周易》 这部神秘经典的外衣,加深人们对其中所蕴含管理思想智慧的认识,且取得一定 的创见,促使《周易》管理思想研究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 首先是对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认识,基本上能够立足于《周易》经传文 本内容及其蕴含的深刻义理,联系实际情况并运用管理学理念加以引申和发挥。 管理主体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作为组织核心人物分解任务目标并对 完成既定目标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即高级领导人;其二是作为组织骨干任务具体 执行管理活动的人。相对的,管理客体就是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是管理的接受 者。[1](第 61 页)而管理主体作为管理活动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实践管理活动的时 候就主动地与管理客体发生关系,因此对《周易》管理思想的探讨往往集中在管 理主体上。 对于管理主体的讨论,可以粗略地进一步划分为领导者本身的素养以及其与 下属的关系。关于领导者自身的修养,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以《谦》为本的谦逊品质:王成认为,《谦》卦《象传》“卑以自牧” 的品格应当被领导者所吸收,谦敬为怀,避免出现《文言传·乾》所谓“贵而无 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的情况【2】;李纯任则认为,统治者除了要有《谦》 卦谦虚谨慎的品质,还要配合《豫》卦的预见能力,这都是当今的领导者所应当 学习效法的【3】;李春芳在《谦》卦谦卑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卦象进一步揭示了《谦》 卦“如地般广阔胸怀,无私地养育万物而不自傲;如山般坚强,竭力阻止私欲蔓 延”的易理,认为这是领导者的“强位服众”之宝【4】。 (二)以《乾》为本的自强不息和以《坤》为本的厚德载物:余敦康认为,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品德”,“这两 个品德也就是天地之德,乾坤之德。乾之德刚健,坤之德柔顺,刚健故积极进取

柔顺故宽厚博大”国(賣;徐坤在评价《乾》《坤》两卦中蕴含的人格修养时, 认为《乾》卦体现的是进德修业,如同《礼记·大学》中“日日新,又日新”的 精神,《坤》卦体现的是宽容博大,与《系辞上传》“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的 温润敦厚精神理念相一致。 (三)其他与领导者素质相关的管理思想,还有余敦康先生提倡的以《鼎》 《革》为本的革故鼎新的精神、李纯任以“孚”为核心思想的诚信守实t、吴 铁铸的“五行”对应领导者五项素质等等。此外,戴永新提出了不少全新的见 解,并对领导者素质教育作了相对系统的分析,并将领导者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 和能力素质,前者包括以《离》、《鼎》为本的光明公正的思想道德和《晋》、《益》 为诫而《节》为用的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后者包括《大有》、《大畜》、《颐》、 《鼎》诸卦蕴含的尚贤、养贤的思想以及《豫》、《剥》中体现的与人相处之道 都颇有启发。 另一方面,关于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多集中在对《临》、《同人》等诸卦的阐 释,但各有偏重。如王成认为应当以《临》卦中“敦临”体恤下级、以“知临” 实施领导而“甘临”确是无济于事的2;李纯任则认为六爻皆是临民之术,可以 德威并施,也须躬亲实践,又当指挥敦厚,在特殊情况下谨慎地“甘临”°也是 可行的;伍云则取《象传·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之语,认为 领导人应当效法《临》卦,始终如一地教化、关心、容纳、保护下属圓。吴世彩 认为领导对待下属当效法《同人》卦,与人民同心同德,才能发展事业;罗移 山则认为《同人》卦一要以德同人,还应求同存异,异中求同,同时要配合《解》 卦,体谅下属过失,以怀仁德皿。胡志勇将《家人》、《履》、《同人》三卦归为三 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其中《同人》卦中蕴含的平等思想是现代型的领导所不可或 缺的管理艺术,李春芳总结得非常精当,即“只有近贤才,远小人,才能审时 度势,与天同德,体察下情,与民同心,帅《同人》之《师》,成《大有》之业。 否则,领而无功,导而《否》之。”④除此之外,张鹏飞以爻位本身为立足点 结合“乘”、“承”、“比”“应”的义例和“时”、“中”等概念,提出领导的“位 势论”,要求管理人员“及时知势,善于待势和造势 值得一提的是,唐明邦直接将其从领导者素养上升为企业自身的文化,分别 从《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等九卦,强调要 有“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同人于野”的群体意识和“革故鼎新”的开拓创 新精神,也颇值得借鉴叫。 其次是对管理的职能与手段的研究,能够从管理学的高度对《周易》具有 的管理智慧,作出较为准确的概括,从而使《周易》的管理思想价值得到更好 的体现。 根据法国学者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对管理的认识,“管 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就是探索未来, 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 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动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就是注 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1 对于计划,往往与决策联系在一起。对此,研究者的观点大体上一致,认为 《周易》可用于管理决策。如,刘大伟直接断言《周易》就是决策,并进一步指 出此种决策就是把握变与不变的经权之道1。周止礼也充分肯定《周易》中的 ①王成解释“甘临”为靠甜言蜜语领导:李纯任训“甘”为“批”,意味采用高压手段。我们认为,此爻居 六三之位,处下兑之上而失正,取“佞邪说媚,不正之名”(王弼注)较为合适,即王成的解释较为中肯

柔顺故宽厚博大”[5](第 201 页) ;徐坤在评价《乾》《坤》两卦中蕴含的人格修养时, 认为《乾》卦体现的是进德修业,如同《礼记·大学》中“日日新,又日新”的 精神,《坤》卦体现的是宽容博大,与《系辞上传》“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的 温润敦厚精神理念相一致[6]。 (三)其他与领导者素质相关的管理思想,还有余敦康先生提倡的以《鼎》、 《革》为本的革故鼎新的精神【5】、李纯任以“孚”为核心思想的诚信守实【3】、吴 铁铸的“五行”对应领导者五项素质[7]等等。此外,戴永新提出了不少全新的见 解,并对领导者素质教育作了相对系统的分析,并将领导者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 和能力素质,前者包括以《离》、《鼎》为本的光明公正的思想道德和《晋》、《益》 为诫而《节》为用的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后者包括《大有》、《大畜》、《颐》、 《鼎》诸卦蕴含的尚贤、养贤的思想以及《豫》、《剥》中体现的与人相处之道, 都颇有启发[8]。 另一方面,关于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多集中在对《临》、《同人》等诸卦的阐 释,但各有偏重。如王成认为应当以《临》卦中“敦临”体恤下级、以“知临” 实施领导而“甘临”确是无济于事的[2];李纯任则认为六爻皆是临民之术,可以 德威并施,也须躬亲实践,又当指挥敦厚,在特殊情况下谨慎地“甘临”①也是 可行的[3] ;伍云则取《象传·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之语,认为 领导人应当效法《临》卦,始终如一地教化、关心、容纳、保护下属[9]。吴世彩 认为领导对待下属当效法《同人》卦,与人民同心同德,才能发展事业[10];罗移 山则认为《同人》卦一要以德同人,还应求同存异,异中求同,同时要配合《解》 卦,体谅下属过失,以怀仁德[11]。胡志勇将《家人》、《履》、《同人》三卦归为三 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其中《同人》卦中蕴含的平等思想是现代型的领导所不可或 缺的管理艺术[12],李春芳总结得非常精当,即“只有近贤才,远小人,才能审时 度势,与天同德,体察下情,与民同心,帅《同人》之《师》,成《大有》之业。 否则,领而无功,导而《否》之。”[4]除此之外,张鹏飞以爻位本身为立足点, 结合“乘”、“承”、“比”、“应”的义例和“时”、“中”等概念,提出领导的“位 势论”,要求管理人员“及时知势,善于待势和造势”[13]。 值得一提的是,唐明邦直接将其从领导者素养上升为企业自身的文化,分别 从《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等九卦,强调要 有“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同人于野”的群体意识和“革故鼎新”的开拓创 新精神,也颇值得借鉴[14]。 其次是对管理的职能与手段的研究,能够从管理学的高度对《周易》具有 的管理智慧,作出较为准确的概括,从而使《周易》的管理思想价值得到更好 的体现。 根据法国学者 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对管理的认识,“管 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其中,“计划,就是探索未来, 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 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动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就是注 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1](第 11 页) 对于计划,往往与决策联系在一起。对此,研究者的观点大体上一致,认为 《周易》可用于管理决策。如,刘大伟直接断言《周易》就是决策,并进一步指 出此种决策就是把握变与不变的经权之道[15]。周止礼也充分肯定《周易》中的 ① 王成解释“甘临”为靠甜言蜜语领导;李纯任训“甘”为“拑”,意味采用高压手段。我们认为,此爻居 六三之位,处下兑之上而失正,取“佞邪说媚,不正之名”(王弼注)较为合适,即王成的解释较为中肯

阴阳消长转化,并表示可用在应变决策上l(第181。李刚主要从《象传·艮》“思 不出位”和《象传·恒》“立不易方”两方面谈论决策之道I。曹福敬则认为决 策与预测密不可分,因此《周易》也是一本决策书,并从决策导引、诊断问题确 定目标和制定方案三个方面论述了其中的决策思想8。邢彦玲通过《周易》与 西方典型的三种决策模式的比较,得出结论:讲求变易、变通的《周易》所隐含 的决策模式往往具有髙弹性的结果,但只需适中的信息就能获得满意解释,与西 方学说有着独创性和共同性,同时也符合现代管理行为的要求。谢玉堂认为 应当以道为核心,综合儒、法、墨、兵四家之说,如五行归于太极,形成一个权 力组合作为决策整体,才能有好的决策120。余敦康认为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周 易》正是由于其预测功能,所以能直接作用于决策第8。谢金良也曾专门从 政治决策的角度探讨过《周易》与古代术数学的预测功能与作用等问题H。 对于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方面的管理决策问题,学者则往往将其统而论 之。由于管理的核心的是人,具体而言,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对象是人, 所以这个问题就落到了“人”身上。台湾学者曾仕强认为,中国管理现代化的目 的在于“安人”四娣豇爽,是稳定、进步以至于绩效、利润等等的前提。其他学 者则主要着力于用人和协调,观点也殊途同归。郑万耕以《彖传·大畜》中“刚 上而尚贤”、“不家食吉,养贤也”两句为本,认为《周易》中的管理之道,在于 用人不仅“尚贤”,而且“养贤”圆。王建平提出了同样的人才管理观,同时认 为《周易》中崇尚天道和谐的组织秩序观,协调是一切治理之本。相仿,王仲 尧认为《周易》旨在建立一种合乎天道人伦,又能保证协调和效率的组织系统。 史少博将协调归结为《周易》中的阴阳开阖之理圆,刘大伟则将之归结为“中庸” 之道,也都不失偏颇。其余的用人协调之道则往往与上文提及的领导者素质相 仿,就不再赘述了 另外除了管理主体和管理手段之外,还有诸如管理伦理、人本管理、危机管 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信息管理、象数管理、预测管理等其他方 面,也都有所著述。如王成以《易传》中的道德规训为立足点,谈论了非嬴利组 织中的管理伦理问题η;对于普通企业中的管理伦理,盖勇从管理选择、伦理 方向、管理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口28l;林忠军从仁爱、道德、敬才和人文化 成四个方面梳理了《易传》中的人本管理思想[29;谢军则是从运动论和矛盾论 的哲学视角中进行阐发的;曾为群3、陈瑞宏B2专门探讨了《周易》的危机 管理意识及其理论;罗炽3、耿成鹏β4、王清德町、徐坤闌、吴声怡等人都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周易》在经济、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价值:高亮的硕士论文 较为系统论述了《周易》的教育管理思想3;丁善懿则较早研究了《易》学在 科技管理方面的价值39;郭俊义从《易经》角度来看信息管理40;阎洁的硕士 论文侧重以《屯》《蒙》两卦为例从象数角度来阐发《周易》的管理思想141;井 海明则以为《周易》在古代具有占卜预测的决策功能42:等等。其他观点亦多 取此,不一而足。 二、《周易》管理思想研究的合法性与建设性 《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小序》有云:“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 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同样,随着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影响 学界也开始援《易》以为管理决策之说,且愈说愈繁。而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

阴阳消长转化,并表示可用在应变决策上[16](第 181 页)。李刚主要从《象传·艮》“思 不出位”和《象传·恒》“立不易方”两方面谈论决策之道[17]。曹福敬则认为决 策与预测密不可分,因此《周易》也是一本决策书,并从决策导引、诊断问题确 定目标和制定方案三个方面论述了其中的决策思想[18]。邢彦玲通过《周易》与 西方典型的三种决策模式的比较,得出结论:讲求变易、变通的《周易》所隐含 的决策模式往往具有高弹性的结果,但只需适中的信息就能获得满意解释,与西 方学说有着独创性和共同性,同时也符合现代管理行为的要求[19]。谢玉堂认为 应当以道为核心,综合儒、法、墨、兵四家之说,如五行归于太极,形成一个权 力组合作为决策整体,才能有好的决策[20]。余敦康认为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周 易》正是由于其预测功能,所以能直接作用于决策[5](第 78 页)。谢金良也曾专门从 政治决策的角度探讨过《周易》与古代术数学的预测功能与作用等问题[21]。 对于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方面的管理决策问题,学者则往往将其统而论 之。由于管理的核心的是人,具体而言,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对象是人, 所以这个问题就落到了“人”身上。台湾学者曾仕强认为,中国管理现代化的目 的在于“安人”[22](第 51 页),是稳定、进步以至于绩效、利润等等的前提。其他学 者则主要着力于用人和协调,观点也殊途同归。郑万耕以《彖传·大畜》中“刚 上而尚贤”、“不家食吉,养贤也”两句为本,认为《周易》中的管理之道,在于 用人不仅“尚贤”,而且“养贤”[23]。王建平提出了同样的人才管理观,同时认 为《周易》中崇尚天道和谐的组织秩序观,协调是一切治理之本[24]。相仿,王仲 尧认为《周易》旨在建立一种合乎天道人伦,又能保证协调和效率的组织系统[25]。 史少博将协调归结为《周易》中的阴阳开阖之理[26],刘大伟则将之归结为“中庸” 之道[15],也都不失偏颇。其余的用人协调之道则往往与上文提及的领导者素质相 仿,就不再赘述了。 另外除了管理主体和管理手段之外,还有诸如管理伦理、人本管理、危机管 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信息管理、象数管理、预测管理等其他方 面,也都有所著述。如王成以《易传》中的道德规训为立足点,谈论了非赢利组 织中的管理伦理问题[27];对于普通企业中的管理伦理,盖勇从管理选择、伦理 方向、管理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28];林忠军从仁爱、道德、敬才和人文化 成四个方面梳理了《易传》中的人本管理思想[29];谢军则是从运动论和矛盾论 的哲学视角中进行阐发的[30];曾为群[31]、陈瑞宏[32]专门探讨了《周易》的危机 管理意识及其理论;罗炽[33]、耿成鹏[34]、王清德[35]、徐坤[36]、吴声怡[37]等人都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周易》在经济、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价值;高亮的硕士论文 较为系统论述了《周易》的教育管理思想[38];丁善懿则较早研究了《易》学在 科技管理方面的价值[39];郭俊义从《易经》角度来看信息管理[40];阎洁的硕士 论文侧重以《屯》《蒙》两卦为例从象数角度来阐发《周易》的管理思想[41];井 海明则以为《周易》在古代具有占卜预测的决策功能[42];等等。其他观点亦多 取此,不一而足。 二、《周易》管理思想研究的合法性与建设性 《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小序》有云:“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 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同样,随着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影响, 学界也开始援《易》以为管理决策之说,且愈说愈繁。而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

涉及的知识异常丰富,致使新生的《周易》管理学也变得错综复杂。如果从理论 与实践的角度来区分,那么前文提及的研究成果主要还是依据古典管理学理论展 开的一系列分析与实践,即所谓的“用”,立足于经典言论来加以灵活运用。但 这显然是不足为用的,仍然缺乏具有合法性和时代性的理论指导,也难以取得具 有系统性和建设性的创新成果。因此,也就有一些学者致力于《周易》管理哲学 的研究,即所谓的“体”,也就是试图把《周易》哲学与管理科学有机结合,重 新建构一套以《周易》思想为指导的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对《周易》管理思想 之“体”的研讨,体现了当代管理学思想硏究的深入与超越,也将代表着未来中 国管理学研究与建构的崭新方向 首先是对《周易》作为管理哲学合法性的讨论。 《周易》是不是一部管理学著作?其与当代管理学有何关系?如何从哲学的 角度来理解《周易》对于管理的价值?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涉及到《周易》作为 管理哲学是否具有合法性问题的探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是不少的,而且大多持 肯定的态度。如杨宏声4引和周止礼國4较早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周易》与管理学 的相关问题;刘勤则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谈《周易》的哲学思想451。比较有代表 性的成果,先是李少惠从《周易》产生的文化生态根源进行剖析,认为《周易》 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和血缘宗法体系,因而在哲学层面产生了如下的特点:第一, 讲求阴阳之道的管理辩证法;第二,兼天地人“三才”的管理系统论;第三,“保 合大和”的管理思维和价值追求;第四,宽严适度的管理原则;第五,安不忘危、 自强不息的发展意识46。林忠军则是从《周易》同时具有占筮之书和哲学著作 的双重性质出发,认为《周易》就是古代的管理学,理由在于:其一《周易》作 占筮之用时就是为国家做决策,其二儒学化的《周易》无疑是博大精深的管理著 作,其三《周易》也作选拔髙级管理人才之用4。而这些都是能够与现代管理 理论与精神相融通的。总之,研究者大多认为《周易》就是中国早期的管理学, 而且对当代管理学仍有借鉴价值,是具有合法性的。 其次是对《周易》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建设性的研究。 以现代管理学为视角对《周易》管理思想做全面系统硏究的主要是杨恺钧 现代管理学往往需要比H·法约尔更广泛、更复杂的内涵,芮明杰所著《管理学》 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活动是有效整合资源所必需的活 动……但它们又仅仅是帮助有效整合资源的部分手段或方式……管理的核心在 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叫6。杨恺钧所作博士论文《〈周易〉管理思想研 究》H48的一大特点就在于放弃了管理手段为视角的机械分割方式,而从管理过 程中提炼《周易》管理思想,从而充分契合了现代管理学的需要。其一,揭示了 隐含感应的卜筮预测,以“保合太和”为基本精神的发展目标以及包括守信、果 断、适时而动、忧患意识的决策者素质三者的内在联系,整合为《周易》中的决 策思想。其二,将领导者所必需的指挥、协调思想归纳为《周易》中的领导思想。 其三,将作为组织发展动力的激励作用单独列出,并从《周易》中提取了“榜样 激励”和“仪式激励”两种形式,组成《周易》中的激励思想。其四,从《周易》 的阴阳消息之理中总结出显性与隐性控制,从《周易》的忧患意识和“时”的概 念中又归结出前馈与及时控制,两者共同组成了《周易》中的控制思想。其另 个显著特点是在辩证法和整体认识论的基础上不仅提炼出《周易》的管理思想, 还有更为基本的管理道德,并对此进行了总结。除了大多数人所关注的行政管理 道德之外,更提及了家庭管理道德,包括恋人、夫妻、长幼、节俭观念等更贴近 伦常的概念。基于以上两个部分,杨恺钧将《周易》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归纳为:

涉及的知识异常丰富,致使新生的《周易》管理学也变得错综复杂。如果从理论 与实践的角度来区分,那么前文提及的研究成果主要还是依据古典管理学理论展 开的一系列分析与实践,即所谓的“用”,立足于经典言论来加以灵活运用。但 这显然是不足为用的,仍然缺乏具有合法性和时代性的理论指导,也难以取得具 有系统性和建设性的创新成果。因此,也就有一些学者致力于《周易》管理哲学 的研究,即所谓的“体”,也就是试图把《周易》哲学与管理科学有机结合,重 新建构一套以《周易》思想为指导的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对《周易》管理思想 之“体”的研讨,体现了当代管理学思想研究的深入与超越,也将代表着未来中 国管理学研究与建构的崭新方向。 首先是对《周易》作为管理哲学合法性的讨论。 《周易》是不是一部管理学著作?其与当代管理学有何关系?如何从哲学的 角度来理解《周易》对于管理的价值?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涉及到《周易》作为 管理哲学是否具有合法性问题的探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是不少的,而且大多持 肯定的态度。如杨宏声[43]和周止礼[44]较早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周易》与管理学 的相关问题;刘勤则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谈《周易》的哲学思想[45]。比较有代表 性的成果,先是李少惠从《周易》产生的文化生态根源进行剖析,认为《周易》 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和血缘宗法体系,因而在哲学层面产生了如下的特点:第一, 讲求阴阳之道的管理辩证法;第二,兼天地人“三才”的管理系统论;第三,“保 合大和”的管理思维和价值追求;第四,宽严适度的管理原则;第五,安不忘危、 自强不息的发展意识[46]。林忠军则是从《周易》同时具有占筮之书和哲学著作 的双重性质出发,认为《周易》就是古代的管理学,理由在于:其一《周易》作 占筮之用时就是为国家做决策,其二儒学化的《周易》无疑是博大精深的管理著 作,其三《周易》也作选拔高级管理人才之用[47]。而这些都是能够与现代管理 理论与精神相融通的。总之,研究者大多认为《周易》就是中国早期的管理学, 而且对当代管理学仍有借鉴价值,是具有合法性的。 其次是对《周易》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建设性的研究。 以现代管理学为视角对《周易》管理思想做全面系统研究的主要是杨恺钧。 现代管理学往往需要比 H·法约尔更广泛、更复杂的内涵,芮明杰所著《管理学》 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活动是有效整合资源所必需的活 动……但它们又仅仅是帮助有效整合资源的部分手段或方式……管理的核心在 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1](第6 页)。杨恺钧所作博士论文《〈周易〉管理思想研 究》[48]的一大特点就在于放弃了管理手段为视角的机械分割方式,而从管理过 程中提炼《周易》管理思想,从而充分契合了现代管理学的需要。其一,揭示了 隐含感应的卜筮预测,以“保合太和”为基本精神的发展目标以及包括守信、果 断、适时而动、忧患意识的决策者素质三者的内在联系,整合为《周易》中的决 策思想。其二,将领导者所必需的指挥、协调思想归纳为《周易》中的领导思想。 其三,将作为组织发展动力的激励作用单独列出,并从《周易》中提取了“榜样 激励”和“仪式激励”两种形式,组成《周易》中的激励思想。其四,从《周易》 的阴阳消息之理中总结出显性与隐性控制,从《周易》的忧患意识和“时”的概 念中又归结出前馈与及时控制,两者共同组成了《周易》中的控制思想。其另一 个显著特点是在辩证法和整体认识论的基础上不仅提炼出《周易》的管理思想, 还有更为基本的管理道德,并对此进行了总结。除了大多数人所关注的行政管理 道德之外,更提及了家庭管理道德,包括恋人、夫妻、长幼、节俭观念等更贴近 伦常的概念。基于以上两个部分,杨恺钧将《周易》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归纳为:

趋吉避凶、崇德广业;二,持中尚和、顺时守正;三,德博而化、日新盛德。 同时也对新经济时代《周易》管理思想的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看法,这种全 新的尝试对于现代《周易》管理学的发展起着鸣锣开道的作用 而以《周易》思想补充现代管理学的观点无外乎以下几种 (一)整体论:余敦康的太极观和天人观(第632、唐明邦的太极思维方 式坰等等,包括成中英的C理论都是基于整体论的视角。余敦康侧重于过程论、 关系论和整体论三者的统一;唐明邦则强调太极思维在崇德与广业、聚人与备物 自强与合众、进取与忧患这四重关系中的表现;程振清、何成正提出的整体观则 是与和谐、有序、圆满、中道互根相生的150,何成正还进一步强调《周易》本 身的系统,如“中”、“正”、“位”、“时”以及方法论上的管理之道[5。在笔者 看来,整体论中,尤以成中英的C理论最为突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创见,尚能 将整体论从认识论的视角转向了本体论的视角,这也是C理论区别于其他《周 易》管理理论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从认识论的角度阐释《周易》中的整体论,则 往往会将之与《周易》的和谐观、变通观、时中观等等混为一谈,虽然这几者的 确互相影响,不可分割。但事实上,整体论是其他诸元素的基础一一即《系辞传》 所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 生大业”,可见《周易》中的象征系统演化的前提是具有整体特性的“太极”;《系 辞传》又云:“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 神无方而易无体”,可见《周易》能够占筮预测、揭示万事万物的道理,正是由 于《周易》的本体论是建立在整体论之上的,正所谓《系辞传》“极数知来之谓 占”,《说卦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因为有着整体论的基础,因此只要能“极” 能“穷”,就能知晓天地之间的一切奥秘了。成中英的C理论是其复杂的哲学体 系中的 方面,它虽然兼取道家的决策哲学、法家的领导哲学、兵家的权 变哲学、墨家的创造哲学、儒家的协调哲学、禅的超越切入与《易》的融合转化 却根植于《易》的整体宇宙论1(15,另一方面,它又与其本体诠释学互相联 系、互为体用的5215,而在成中英的《易》学本体论阐释中,又进一步强调, 《易》的本体论理解是一个整体性的协合53可见作为本体论的整体论是整个C 理论的核心。 (二)阴阳论:阴阳论与整体论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在形式与表现上略有不 同,除了以上提到的整体论观点外,陈雪明541与黄宝先将《周易》的阴阳之 道简单地归为以预测为基础的行动决策论,似乎还流于形式;而苏东水将阴阳平 衡作为中国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6(第380,则挖掘到了阴阳学说的本质。宋代学 者项安世《周易玩辞》云:“八卦虽八,实则‘阴阳’二字而已”。57]第574阴 阳学说正是《周易》宇宙整体论最直接的表现,阴阳的对立统一、平衡和谐揭示 的就是宇宙的运行规律,因此阴阳论在《周易》管理理论中应当充当着和整体论 相仿的角色。 (三)变易论:变易论主要基于《周易》崇尚变化的本质,事实上,《周易》 的变易也是基于整体论的基础。《周易乾凿度》曰:“‘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 易也,变易也,不易也。”515因此《周易》的变易是变化与静止的辩证统 是整体宇宙论的演绎。黄宝先认为变易要与协调相结合5,袁继富则认为 应当变而通,因此要“顺天而变”、“趋时而变”、“应人而变”。【58而谢雪华认为 《周易》的变易观主于“新”,应当对管理的创新有所启示59。同时,《周易》 的变易观对权变管理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彭志忠在阐发权变理论变化观、系统 观和过程观的同时发现其与《周易》的哲学精神相融通60;麻尧宾充分发挥了

一,趋吉避凶、崇德广业;二,持中尚和、顺时守正;三,德博而化、日新盛德。 同时也对新经济时代《周易》管理思想的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看法,这种全 新的尝试对于现代《周易》管理学的发展起着鸣锣开道的作用。 而以《周易》思想补充现代管理学的观点无外乎以下几种: (一)整体论:余敦康的太极观和天人观[5](第 63—72 页)、唐明邦的太极思维方 式[49]等等,包括成中英的 C 理论都是基于整体论的视角。余敦康侧重于过程论、 关系论和整体论三者的统一;唐明邦则强调太极思维在崇德与广业、聚人与备物、 自强与合众、进取与忧患这四重关系中的表现;程振清、何成正提出的整体观则 是与和谐、有序、圆满、中道互根相生的[50],何成正还进一步强调《周易》本 身的系统,如“中”、“正”、“位”、“时”以及方法论上的管理之道[51]。在笔者 看来,整体论中,尤以成中英的 C 理论最为突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创见,尚能 将整体论从认识论的视角转向了本体论的视角,这也是 C 理论区别于其他《周 易》管理理论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从认识论的角度阐释《周易》中的整体论,则 往往会将之与《周易》的和谐观、变通观、时中观等等混为一谈,虽然这几者的 确互相影响,不可分割。但事实上,整体论是其他诸元素的基础——即《系辞传》 所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 生大业”,可见《周易》中的象征系统演化的前提是具有整体特性的“太极”;《系 辞传》又云:“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 神无方而易无体”,可见《周易》能够占筮预测、揭示万事万物的道理,正是由 于《周易》的本体论是建立在整体论之上的,正所谓《系辞传》“极数知来之谓 占”,《说卦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因为有着整体论的基础,因此只要能“极” 能“穷”,就能知晓天地之间的一切奥秘了。成中英的 C 理论是其复杂的哲学体 系中的一环,一方面,它虽然兼取道家的决策哲学、法家的领导哲学、兵家的权 变哲学、墨家的创造哲学、儒家的协调哲学、禅的超越切入与《易》的融合转化, 却根植于《易》的整体宇宙论[52](第15 页),另一方面,它又与其本体诠释学互相联 系、互为体用的[52](第5 页),而在成中英的《易》学本体论阐释中,又进一步强调, 《易》的本体论理解是一个整体性的协合[53]。可见作为本体论的整体论是整个 C 理论的核心。 (二)阴阳论:阴阳论与整体论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在形式与表现上略有不 同,除了以上提到的整体论观点外,陈雪明[54]与黄宝先[55]将《周易》的阴阳之 道简单地归为以预测为基础的行动决策论,似乎还流于形式;而苏东水将阴阳平 衡作为中国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56](第58 页),则挖掘到了阴阳学说的本质。宋代学 者项安世《周易玩辞》云:“八卦虽八,实则‘阴阳’二字而已”。[57](第 574 页)阴 阳学说正是《周易》宇宙整体论最直接的表现,阴阳的对立统一、平衡和谐揭示 的就是宇宙的运行规律,因此阴阳论在《周易》管理理论中应当充当着和整体论 相仿的角色。 (三)变易论:变易论主要基于《周易》崇尚变化的本质,事实上,《周易》 的变易也是基于整体论的基础。《周易乾凿度》曰:“‘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 易也,变易也,不易也。”[57](第15 页)因此《周易》的变易是变化与静止的辩证统 一,是整体宇宙论的演绎。黄宝先认为变易要与协调相结合[55],袁继富则认为 应当变而通,因此要“顺天而变”、“趋时而变”、“应人而变”。[58]而谢雪华认为 《周易》的变易观主于“新”,应当对管理的创新有所启示[59]。同时,《周易》 的变易观对权变管理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彭志忠在阐发权变理论变化观、系统 观和过程观的同时发现其与《周易》的哲学精神相融通[60];麻尧宾充分发挥了

《周易乾凿度》辩证统一的思想,认为“不易”是管理学上的“超稳定性”,而 权变理论中所谓经权之道即是有所变有所不变的辨证思维61l (四)和谐论:和谐论接近于整体的平衡,因此更加离不开整体。在《周易》 管理的和谐论上,大部分学者都达成共识,认为“保合太和”是《周易》管理中 的最高目标,因此不一一赘述,而韩德民则特别指出“利”是社会组织发展和形 成的基本动力,但中国管理的最高目标却有别于西方社会的“效率”,而以“和” 代替,主要在于“太和”的状态代表着最高的和谐,亦即最高功利性!62。 综上可见,近二十年间《周易》管理学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管理学研究极重 要的一部分,而且也形成了诸如C理论之类较为系统的《周易》管理理论。但 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一些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譬如:在“五行”理论中, 往往将管理理论的相关概念与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但只取各自本身的特点,却无 法通过相生相克的原理进一步加以探讨,或者与之相反,只强调其相生相克的原 理而无法与确切的概念相对应;C理论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以至于《周易》所 蕴含的象征系统与术数理论都不能得到发挥。另外,在对《周易》变化观的硏究 中,往往只注重“变易”与“不易”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忽略了“简易”之理, 而事实上,据《系辞传》“易简,则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则成位乎其中矣”, “变易”与“不易”只有结合了“简易”之理,才真正称得上是《周易》的整体 论,否则与西方的完全理性模式就无所差异了。我们认为,造成上述原因的根源 在于,我们采用《周易》作为中国现代管理学的借鉴时,只停留于认识论与方法 论的层面,以至于大多数的管理理论都难免失于机械的演绎,如果不能从本体论 的层面认识《周易》,其衍生出的方法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产生的 管理理论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以长久发展计,当务之急是在向外开拓理论 领域的同时,也要向内打造理论的基石,这样才能使《周易》管理学真正成为中 国式管理的一支奇兵。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高原《管理学综述》一文,通过对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以来《周易》管理学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进行归类阐述与分析研究,主 要从《周易》与管理原理、管理过程、管理模式三方面梳理了《周易》管理学的 脉络,已为该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资料和良好基础。國有鉴于此,本文就 不再注重对当代《周易》管理学研究成果材料的梳理与简介,而是侧重从管理学 理论的角度来寻绎和整合不同的观点,力图从中发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庶几有 补于未来的研究。也因此,即使有一些没能在文中加以分析的相关成果,其实也 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当代《周易》管理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已日益丰 富多样,本文的研究只是管窥一角而已,难免挂一漏万,所论也未必允当中肯, 敬请有识者察鉴和教正。 主要参考文献 []芮明杰.《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成,裴植.《易传》在领导者道德素养陶铸中的价值[J].周易研究,2007(3) [3]李纯任.《易经》领导思想初探[J].周易研究,1994(4) ]李春芳、张俊峰.《周易》中领导理念的开发与应用[J.殷都学刊,1993(1) 5]余敦康.易学与管理[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

《周易乾凿度》辩证统一的思想,认为“不易”是管理学上的“超稳定性”,而 权变理论中所谓经权之道即是有所变有所不变的辨证思维[61]。 (四)和谐论:和谐论接近于整体的平衡,因此更加离不开整体。在《周易》 管理的和谐论上,大部分学者都达成共识,认为“保合太和”是《周易》管理中 的最高目标,因此不一一赘述,而韩德民则特别指出“利”是社会组织发展和形 成的基本动力,但中国管理的最高目标却有别于西方社会的“效率”,而以“和” 代替,主要在于“太和”的状态代表着最高的和谐,亦即最高功利性[62]。 综上可见,近二十年间《周易》管理学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管理学研究极重 要的一部分,而且也形成了诸如 C 理论之类较为系统的《周易》管理理论。但 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一些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譬如:在“五行”理论中, 往往将管理理论的相关概念与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但只取各自本身的特点,却无 法通过相生相克的原理进一步加以探讨,或者与之相反,只强调其相生相克的原 理而无法与确切的概念相对应;C 理论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以至于《周易》所 蕴含的象征系统与术数理论都不能得到发挥。另外,在对《周易》变化观的研究 中,往往只注重“变易”与“不易”的辩证统一关系,而忽略了“简易”之理, 而事实上,据《系辞传》“易简,则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则成位乎其中矣”, “变易”与“不易”只有结合了“简易”之理,才真正称得上是《周易》的整体 论,否则与西方的完全理性模式就无所差异了。我们认为,造成上述原因的根源 在于,我们采用《周易》作为中国现代管理学的借鉴时,只停留于认识论与方法 论的层面,以至于大多数的管理理论都难免失于机械的演绎,如果不能从本体论 的层面认识《周易》,其衍生出的方法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产生的 管理理论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以长久发展计,当务之急是在向外开拓理论 领域的同时,也要向内打造理论的基石,这样才能使《周易》管理学真正成为中 国式管理的一支奇兵。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高原《管理学综述》一文,通过对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以来《周易》管理学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进行归类阐述与分析研究,主 要从《周易》与管理原理、管理过程、管理模式三方面梳理了《周易》管理学的 脉络,已为该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资料和良好基础。[63]有鉴于此,本文就 不再注重对当代《周易》管理学研究成果材料的梳理与简介,而是侧重从管理学 理论的角度来寻绎和整合不同的观点,力图从中发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庶几有 补于未来的研究。也因此,即使有一些没能在文中加以分析的相关成果,其实也 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当代《周易》管理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已日益丰 富多样,本文的研究只是管窥一角而已,难免挂一漏万,所论也未必允当中肯, 敬请有识者察鉴和教正。 主要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成,裴植.《易传》在领导者道德素养陶铸中的价值[J]. 周易研究,2007(3). [3]李纯任.《易经》领导思想初探[J]. 周易研究,1994(4). [4]李春芳、张俊峰.《周易》中领导理念的开发与应用[J]. 殷都学刊,1993(1). [5]余敦康.易学与管理[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

[6]徐坤.《周易》与企业家人格修养[J].当代经理人,2007(17) []吴铁铸.《周易》的五行说与领导的修养[J].领导科学,1992(12) [8]戴永新.《周易》的领导素质教育探微[J].管子学刊,2003(2) [9]伍云.《周易》领导思想的启示意义[J].领导科学,2006(9) [10]吴世彩.《周易》的经济管理要义管窥[J].周易研究,2001(1) [11]罗移山.《周易》九卦义理与当代管理中的人格陶铸[J].孝感学院学报,1997(3 [12]胡志勇.《周易》的领导艺术观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6(17) [13]张鹏飞.《周易》的位势论与现代管理[J].湖湘论坛,1998 [14]唐明邦.《周易》九卦义理与东方企业文化[J.孔子研究, [15]刘大伟.《周易》理念与管理之道[J].周易研究,1992(1) [16]周止礼.《易经》门窥——易经与中国文化[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年 [17]李刚.浅析《易经》中的管理思想[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4) [18]曹福敬.《周易》有关决策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段长山.周易与现代化[C].郑州:中 州古籍出版社,1992 [1!9]邢彦玲.《易经》管理决策模式分析[J].齐鲁学刊,2007(2) [20]谢玉堂.《周易》哲理与现代权力决策层次的最佳组合[J].周易研究,1993(2) [21]谢金良.综论我国古代易学及相关术数学的政治决策作用[J].周易研究,203(3). [22]曾仕强.现代化的中国式管理[M].台北:台北出版社、经济日报社,1987 [23]郑万耕.易学与现代管理的几个问题[J].孔子研究,1998(4) [24]王建平.《周易》管理思想探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6) [25]王仲尧.《周易》、《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 [26]史少博.《周易》论协调给企业盈利带来的启迪[J].山东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5(5) [27]王成.《易传》在非赢利组织管理中的伦理价值解析[J].周易研究,2006年(3) [28]盖勇,徐庆文.《周易》视野下的管理伦理问题[J].周易研究,2003(6) [29]林忠军.试论《易传》的人本管理思想[J].中州学刊,2007(1) [30]谢军,胡志勇.传统哲学视角里的“人本管理思想”[J].商场现代化,2006(33) [31]曾为群.论《周易》的危险管理理论[J].南华大学学报,2001(3) 32]陈瑞宏.《周易》中的危机意识、危机理念及危机管理理论[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6(17) [33]罗炽.论易学与中国特色企业管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3) [34]耿成鹏,胡艳.《周易》经济管理学思想的现代意义诠释[J].北方经济,2006(11) [35]王清德.《周易》与企业经营管理[J].管子学刊,1994(4 [36]徐坤.《周易》与成长企业创新管理[J,当代经理人,2004(11) [37]吴声怡,尹利军,谢向英.《周易》思维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2(1) [38]高亮.《周易》与现代教育管理[D].曲阜师范大学,2006. [39]丁善懿.中国传统易学与现代科技管理[A].段长山.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C].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40]郭俊义.从“易经”看信息与管理[J].中国软科学,1996(5) [41]阎洁.从象数角度谈《周易》的管理思想[D].山东大学,2006 42]井海明周易与管理N].光明日报,2004(03.30.B04) 43]杨宏声.《周易》与当代管理学的相关研究[A].段长山.周易与现代化[C].郑州:中州

[6]徐坤.《周易》与企业家人格修养[J].当代经理人,2007(17). [7]吴铁铸.《周易》的五行说与领导的修养[J].领导科学,1992(12). [8]戴永新.《周易》的领导素质教育探微[J].管子学刊,2003(2). [9]伍云.《周易》领导思想的启示意义[J].领导科学,2006(9). [10]吴世彩.《周易》的经济管理要义管窥[J]. 周易研究, 2001(1). [11]罗移山.《周易》九卦义理与当代管理中的人格陶铸[J]. 孝感学院学报,1997(3). [12]胡志勇.《周易》的领导艺术观浅析[J]. 商场现代化,2006(17). [13]张鹏飞.《周易》的位势论与现代管理[J]. 湖湘论坛, 1998(5). [14]唐明邦.《周易》九卦义理与东方企业文化[J] .孔子研究,1995(4). [15]刘大伟.《周易》理念与管理之道[J].周易研究,1992(1). [16]周止礼.《易经》门窥——易经与中国文化[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年. [17]李刚. 浅析《易经》中的管理思想[J]. 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4). [18]曹福敬.《周易》有关决策的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段长山.周易与现代化[C].郑州:中 州古籍出版社,1992. [19]邢彦玲.《易经》管理决策模式分析[J].齐鲁学刊,2007(2). [20]谢玉堂.《周易》哲理与现代权力决策层次的最佳组合[J].周易研究,1993(2). [21]谢金良. 综论我国古代易学及相关术数学的政治决策作用[J]. 周易研究, 2003(3). [22]曾仕强.现代化的中国式管理[M].台北:台北出版社、经济日报社,1987. [23]郑万耕. 易学与现代管理的几个问题[J]. 孔子研究,1998(4). [24]王建平.《周易》管理思想探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 年(6). [25]王仲尧.《周易》、《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 (1). [26]史少博.《周易》论协调给企业盈利带来的启迪[J].山东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5(5). [27]王成.《易传》在非赢利组织管理中的伦理价值解析[J].周易研究,2006 年(3). [28]盖勇,徐庆文.《周易》视野下的管理伦理问题[J].周易研究, 2003(6). [29]林忠军.试论《易传》的人本管理思想[J]. 中州学刊,2007(1). [30]谢军,胡志勇.传统哲学视角里的“人本管理思想”[J]. 商场现代化,2006(33). [31]曾为群.论《周易》的危险管理理论[J] .南华大学学报,2001(3). [32]陈瑞宏.《周易》中的危机意识、危机理念及危机管理理论[J]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6(17). [33]罗炽.论易学与中国特色企业管理[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3). [34]耿成鹏,胡艳.《周易》经济管理学思想的现代意义诠释[J] .北方经济,2006(11). [35]王清德.《周易》与企业经营管理[J] .管子学刊,1994(4). [36]徐坤.《周易》与成长企业创新管理[J],当代经理人,2004(11). [37]吴声怡,尹利军,谢向英.《周易》思维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2(1). [38]高亮.《周易》与现代教育管理[D] .曲阜师范大学,2006. [39]丁善懿.中国传统易学与现代科技管理[A] . 段长山. 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C].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40]郭俊义.从“易经”看信息与管理[J] .中国软科学,1996(5). [41]阎洁.从象数角度谈《周易》的管理思想[D] .山东大学,2006. [42]井海明.周易与管理[N] .光明日报,2004(03.30.B04). [43]杨宏声.《周易》与当代管理学的相关研究[A] .段长山.周易与现代化[C] .郑州:中州

古籍出版社,1992 [44]周止礼.最早管理思想见于《周易》[A].段长山.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C].郑州:中州古 籍出版社,1994 [45]刘勤.《易经》之管理者哲学[J],社会科学家,2005(2 [46]李少惠,朱岚.《周易》管理思想及其文化生态根源[J].周易研究,1996(4) [47]林忠军.从《周易》二重性质谈《周易》是古代管理学[J].哲学研究,2005(3) [48]杨恺钧.《周易》管理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 [49]唐明邦.太极思维方式与东方管理原则——《周易》的治国理财之道[J].孔子研究, 1993(4) [50]程振清,何成正.《周易》的管理思想具有永恒的价值[J].殷都学刊,1993(1) [5订]何成正.初论《周易》管理理念之精要[J].桂海论丛,1995(4) [52]成中英C理论一一中国管理哲学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3]成中英.论易之五义与易的本体论世界[A].成中英.易学本体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 [54]陈雪明.《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J].交通企业管理,1997(7) [55]黄宝先.《周易》的管理哲学[J].管子学刊,1995(4) [56]苏东水.东方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 [57]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8]袁继富.《周易》管理观初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3) [59]谢雪华.《周易》变易观对现代管理创新的启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60]彭志忠,柳进.权变管理理论与《易经》哲学思考[J.周易研究,2006(5) [61]麻尧宾.《周易》与企业权变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1) [62]韩德民.《周易》管理思想试探[J].中国文化研究,2004夏之卷. [63]高原.《周易》管理学综述[J.周易研究,2008(4)

古籍出版社,1992. [44]周止礼.最早管理思想见于《周易》[A].段长山.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C].郑州:中州古 籍出版社,1994. [45]刘勤.《易经》之管理者哲学[J] .社会科学家,2005(2). [46]李少惠,朱岚.《周易》管理思想及其文化生态根源[J].周易研究,1996(4). [47]林忠军. 从《周易》二重性质谈《周易》是古代管理学[J].哲学研究,2005(3). [48]杨恺钧.《周易》管理思想研究[D] .复旦大学.2004. [49]唐明邦. 太极思维方式与东方管理原则——《周易》的治国理财之道[J]. 孔子研究, 1993(4). [50]程振清,何成正.《周易》的管理思想具有永恒的价值[J].殷都学刊,1993(1). [51]何成正.初论《周易》管理理念之精要[J]. 桂海论丛,1995(4). [52]成中英.C 理论——中国管理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3]成中英.论易之五义与易的本体论世界[A].成中英.易学本体论[C] .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6. [54]陈雪明.《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J].交通企业管理,1997(7). [55]黄宝先.《周易》的管理哲学[J].管子学刊,1995(4). [56]苏东水.东方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 [57]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8]袁继富.《周易》管理观初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3). [59]谢雪华.《周易》变易观对现代管理创新的启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60]彭志忠,柳进.权变管理理论与《易经》哲学思考[J].周易研究,2006(5). [61]麻尧宾.《周易》与企业权变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1). [62]韩德民.《周易》管理思想试探[J].中国文化研究,2004 夏之卷. [63]高原.《周易》管理学综述[J] .周易研究,2008(4)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