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参考: 李泽厚、刘纲纪两位先生的《中国美学史》(第一卷)第一编“先秦美学思 想"的第八章"《周易》的美学思想”从两方面阐发了《周易》蕴含的美学思想, 首先指出《周易》包含的与美学思想有关的哲学思想有四点:第一,基本站在儒 家的立场上明确肯定人与自然的统性;第二,关于事物的平衡统一是事物得以 顺利发展的根本条件的思想为中国美学所追求的“和"的理想提供了哲学的阐明; 第三,认为整个世界是在阴阳这两种相反的力量的互相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 生成、更新的,这为中国美学对气势、力量、运动、韵律的美的追求提供了哲学 的阐明;第四,所包含的丰富的素朴辩证法是中国历代美学关于艺术创造的理念 基础。其次发掘了《周易》中若千具有美学意义的范畴:“文”、“象”与“意 阳刚”与“阴柔”、“神 刘纲纪先生另著有《周易美学》,惜乎未见,但读以此书为基础的《易学与 美学》(与范明华合著),则依稀可以看出一些发展,如在“易学美学的主导思 想”一节中突出了“以天地人事的顺利发展为宗旨的生命哲学思想”,在“易学 美学的基本范畴”中则增添了“美”、“交”与“感”、“数”、“中”等范畴 此书增加的篇幅较多的部分是对“卦象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考察(如对称、照 应、反复、节奏、简化、适宜、多样统一)以及易学美学原理及形式美法则在工 艺、建筑、书法、绘画、文学、音乐、舞蹈等领域应用。 相比之下,王振复先生继《巫术:周易的文化智慧》之后推出的《周易的美 学智慧》一书,“"是学界首先揉用文化学的方法硏究周易美学智慧及其深巨历史
课前参考: 李泽厚、刘纲纪两位先生的《中国美学史》(第一卷)第一编“先秦美学思 想”的第八章“《周易》的美学思想”从两方面阐发了《周易》蕴含的美学思想, 首先指出《周易》包含的与美学思想有关的哲学思想有四点:第一,基本站在儒 家的立场上明确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第二,关于事物的平衡统一是事物得以 顺利发展的根本条件的思想为中国美学所追求的“和”的理想提供了哲学的阐明; 第三,认为整个世界是在阴阳这两种相反的力量的互相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 生成、更新的,这为中国美学对气势、力量、运动、韵律的美的追求提供了哲学 的阐明;第四,所包含的丰富的素朴辩证法是中国历代美学关于艺术创造的理念 基础。其次发掘了《周易》中若干具有美学意义的范畴:“文”、“象”与“意”、 “阳刚”与“阴柔”、“神”。 刘纲纪先生另著有《周易美学》,惜乎未见,但读以此书为基础的《易学与 美学》(与范明华合著),则依稀可以看出一些发展,如在“易学美学的主导思 想”一节中突出了“以天地人事的顺利发展为宗旨的生命哲学思想”,在“易学 美学的基本范畴”中则增添了“美”、“交”与“感”、“数”、“中”等范畴; 此书增加的篇幅较多的部分是对“卦象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考察(如对称、照 应、反复、节奏、简化、适宜、多样统一)以及易学美学原理及形式美法则在工 艺、建筑、书法、绘画、文学、音乐、舞蹈等领域应用。 相比之下,王振复先生继《巫术:周易的文化智慧》之后推出的《周易的美 学智慧》一书,“是学界首先揉用文化学的方法研究周易美学智慧及其深巨历史
影响的作品”(《方法与对象的适应》),认为“《周易》美学智慧是一个有机 的文化系统其卦爻语辞符号以及由卦爻语辞符号所传达的数理智慧、意象氛围、 生命冲动、阴阳变易、中和境界、人格理想以及太极氤氲等美学內容,彼此交融 激荡、互补互合,构成了中华古代独特的美的旋律与美学天地,累积着深沉的美 学思考。”这部书篇幅较大,论述周详而深刻,胜义迭出,尤其是阐述《周易》 生命美学智慧的发蒙”与“人格智慧的超越”、以及“气”与时间、崇拜与审 美的关系等处,发他人所未发 王明居先生《叩寂寞而求音——(周易〉符号美学》以“符号美学”统摄 《易经》与《易传》的美学思想,依次谈到《易经》符号美学的隐形系统、隐形 范畴、意象论、逻辑判断、二律背反、生命意识;《易传》符号美学太极论、阴 阳刚柔论、方圆论;《周易》符号美学中和论及中西比较研究。王著认为,“所 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阴阳合德′,正是《周易》符号美学的哲学思想 基础;所谓“生生之谓易′,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正是《周易》符号美学 的根本精神;所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正是《周易》符号美学造型的寂寞 显示 张立文先生主编的《和境——易学与中国文化》,有耿亮之撰写的第九章 易学与美学”,在思路上也是把《易经》与《易传》先分后合进行论述,把《易 经》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概括为“羽可用为仪的审美想像”、“娣袂良于君的 审美观照”、“鼓缶而歌的原创艺术”、“贲如白贲的美学思想”、“鹤鸣子和 的诗情画意”、“卦象的审美意蕴”、“飞龙在天的阳刚壮美”等七点,又对十
影响的作品”(《方法与对象的适应》),认为“《周易》美学智慧是一个有机 的文化系统,其卦爻语辞符号以及由卦爻语辞符号所传达的数理智慧、意象氛围、 生命冲动、阴阳变易、中和境界、人格理想以及太极氤氲等美学内容,彼此交融 激荡、互补互合,构成了中华古代独特的美的旋律与美学天地,累积着深沉的美 学思考。”这部书篇幅较大,论述周详而深刻,胜义迭出,尤其是阐述《周易》 “生命美学智慧的发蒙”与“人格智慧的超越”、以及“气”与时间、崇拜与审 美的关系等处,发他人所未发。 王明居先生《叩寂寞而求音——〈周易〉符号美学》以“符号美学”统摄 《易经》与《易传》的美学思想,依次谈到《易经》符号美学的隐形系统、隐形 范畴、意象论、逻辑判断、二律背反、生命意识;《易传》符号美学太极论、阴 阳刚柔论、方圆论;《周易》符号美学中和论及中西比较研究。王著认为,“所 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阴阳合德’,正是《周易》符号美学的哲学思想 基础;所谓‘生生之谓易’,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正是《周易》符号美学 的根本精神;所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正是《周易》符号美学造型的寂寞 显示。” 张立文先生主编的《和境——易学与中国文化》,有耿亮之撰写的第九章 “易学与美学”,在思路上也是把《易经》与《易传》先分后合进行论述,把《易 经》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概括为“羽可用为仪的审美想像”、“娣袂良于君的 审美观照”、“鼓缶而歌的原创艺术”、“贲如白贲的美学思想”、“鹤鸣子和 的诗情画意”、“卦象的审美意蕴”、“飞龙在天的阳刚壮美”等七点,又对十
翼之美学择要论述为“神妙万物的美本体论″、“精义入神的审美境界”、“贲 无色也的艺术美境”、“旨远辞文的创作原则、“其臭如兰的审美通感”、“美 之至也的完美人格”、“修辞立诚的美在真情说”、“乐天知命的审美人生”等 八点。胡道静等先生主编的《周易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也有专 门章节论及周易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可借阅
翼之美学择要论述为“神妙万物的美本体论”、“精义入神的审美境界”、“贲 无色也的艺术美境”、“旨远辞文的创作原则”、“其臭如兰的审美通感”、“美 之至也的完美人格”、“修辞立诚的美在真情说”、“乐天知命的审美人生”等 八点。胡道静等先生主编的《周易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也有专 门章节论及周易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可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