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论专稿 提倡“学院派” 王振复 ●学院派在人类教育史与学术史上,树立起令人敬畏的学术丰碑与思想权 威,成为熔铸时代、民族之魂与人文、科学理想乃至世界精神的“圣地” ●尽管近20余年改革开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蔚然 成风,然而,由于文化批判的滞后与传统之积重,直至今天,学院派阵容 欠整。 ●提倡学院派,就是提倡为祖国、为民族、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提倡学者 的道德良知与人文操守,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学风 鉴于目前学术界种种弊病与缺失,提倡“学院派”的精神境界、治学原则与道德风范,树立高尚 的学术尊严与人格尊严,健全学术的生产、组织与评价系统,是尤为重要与必要的。 学院派”之称名,源自欧西大学的教育制度与学术制度。英国的牛津剑桥、法国的法兰西学 院、德国海德堡、美国哈佛与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世界著名髙等学府与研究机构,是“学院派”诞生 发展的沃土。因此,人们一般把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与严格的学术训练,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笃学群 体,统称为“学院派”。学院派历史悠久、治学严谨、成就卓著,在人类教育史与学术史上,树立起令 人敬畏的学术丰碑与思想权威,成为熔铸时代、民族之魂与人文科学理想乃至世界精神的“圣地 总括起来,“学院派”包含着下述三方面要素。 其一,“学院派”的境界与精神。作为相对集中了人文与科学杰出人才的思想、学术群体,“学院 派”具有强烈的时代、民族和人类的使命意识,有如北宋张载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 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如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所言“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令”,这种 “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神圣敬畏的观念,成为“学院派”为人、为学之崇高的人文关怀与道德人格 的基本素质。“学院派”群体之胸襟,应是大度而沉雄的、目光远大的、能够献身于事业的,如两弹元 勋,如两院院士,如杰出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然。“学院派”的学者,往往与当下现实保持一定反思 的距离,但做学问、搞研究,依然具有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为人格之提升与完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学术评论 专稿 提 倡 “ 学 院 派 ” 王 振 复 . 学 院派在人 类教 育史 与学术史 上 , 树 立起令 人敬 畏 的学 术丰碑 与思 想权 威 , 成 为熔 铸时代 、 民族 之魂 与人文 、 科学理 想乃 至世界 精神 的 “ 圣地 ” 。 . 尽管 近 20 余 年改 革开放 , 尊重 知识 、 尊重人 才 与大力发 展高 等教育 蔚然 成风 , 然而 , 由于文 化批 判 的滞 后与 传统 之 积重 , 直 至今 天 , 学 院 派 阵容 欠整 。 . 提倡学 院派 , 就是提 倡 为祖 国 、 为 民 族 、 为真 理 而奋 斗 的精 神 , 提倡 学 者 的道德 良知 与人文操 守 , 提 倡实 事求是 的科学 精神 与严谨学风 。 鉴于 目前 学术 界种 种弊病 与缺 失 , 提倡 “ 学 院派 ” 的精 神 境界 、 治 学原 则 与 道德 风 范 , 树 立 高 尚 的学 术尊严 与人格 尊严 , 健全 学术 的生产 、 组织 与评价 系统 , 是尤 为重要 与必要 的 。 “ 学 院派 ” 之称 名 , 源 自欧 西 大学 的教 育 制度 与 学 术制 度 。 英 国的 牛津 剑 桥 、 法 国 的法 兰 西 学 院 、 德 国海德 堡 、 美 国哈佛 与俄 罗斯莫 斯科 大学等 世界著 名 高等学府 与研究 机构 , 是 “ 学 院派 ” 诞 生 、 发展 的沃土 。 因此 , 人们 一般把 受过 正规 的高等 教育与严 格 的学术训 练 , 从 事教学 与科研 的笃 学群 体 , 统 称为 “ 学 院派 ” 。 学 院派历 史悠 久 、 治学 严谨 、 成 就卓 著 , 在人 类 教育 史 与学 术 史上 , 树 立起 令 人敬畏 的学术 丰碑 与思 想权威 , 成为 熔铸 时代 、 民 族之魂 与人 文科学 理想 乃至世界 精神 的 “ 圣地 ” 。 总括起来 , “ 学 院派 ” 包 含着 下述 三方 面要 素 。 其 一 , “ 学 院派 ” 的境 界与精 神 。 作 为相 对集 中 了人 文与科 学杰 出人才 的思想 、 学术群 体 , “ 学 院 派 ” 具 有强烈 的时代 、 民族 和人类 的使命意识 , 有 如北宋 张载所 谓 “ 为 天地立 心 , 为 生 民立命 , 为往圣 继 绝学 、 为万世 开太平 ” ; 有 如康德《 实践 理性批 判 》所 言 “ 我 头上 的星空 和我心 中的道德律 令 ” , 这 种 “ 以 天下 为 己任 ” 的观 念 、 神 圣敬畏 的观 念 , 成 为 “ 学 院 派 ” 为人 、 为学 之 崇 高的 人文 关怀 与 道德 人 格 的基本 素质 。 “ 学 院派 ” 群 体之胸襟 , 应 是大度 而沉雄 的 、 目光远 大 的 、 能够献 身于事 业 的 , 如两 弹元 勋 , 如两 院院 士 , 如杰 出 的科 学家 与人 文学者 然 。 “ 学 院派 ” 的学 者 , 往往 与当 下现 实保 持 一定 反 思 的距 离 , 但 做学 问 、 搞研 究 , 依 然具 有 为 人 类文 明与进 步 、 为人 格 之提 升 与 完善 不 可 替 代 的积极 作
学术月刊2003.12 用, 其二,学院派”的学养与操守。就“学院派”整体而言,无疑具有优良的学术素质与人品操守 大凡“学院派”,多数接受过较全面、严格、正规、艰巨而漫长的专业训练,有些学者即使由于某种原 因无缘进入大学深造,却因个人特定的天赋与勤奋,因家庭、社会与时代所提供的种种条件,同样达 到了“学院派”的人品与学术境地,甚至成果辉煌。这两类学者,都是饱学之士。他们具有扎实的学 术功底宽广而虚怀的学术视野与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治学方法、较强的思维能力与好学、深 的品格。正如复旦大学校训所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①。也如清华大学校训所言,“自强 不息厚德载物”,体现了博大、笃实的专业基础进取精神与怀疑意识。真正的“学院派”,就是博 览群书的“读书种子”、“笃学君子 其三,“学院派”的规范与方法。“学院派”的学术生命在于追求真理,学者以追摄真理为人生之 终极,除了真理,他什么都不崇拜。古人云:“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异同。是,则一二人之见不可易 也。非,则虽千万人所同,不随声也。”③“不可易”,“不随声”,是其坚定的学术立场。在真假(是 非)、善恶、美丑及崇高卑下等等价值判断中,真假(是非)是为学之根本,其境界是冷峻而孤独的 务得事实,每求真是。④因而,其研究学问的根本大法,必重于实据、实证。梁启超谈“正统派”治 学有言,”一、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而以臆度者,在所必摈”,“二、选择证据,以古为尚。以汉 唐证据难宋明,不以宋明证据难汉唐”、“以经证经,可以难一切传记”,“三、孤证不为定说”,“四、隐 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以为不德”“剿说认为大不德”,此外,还有所谓“所见不合,则相辨诘,虽弟 子驳难本师,亦所不避”,辨诘“虽不肯枉自己意见,同时仍尊重别人意见”以及“喜专治一业,为窄而 研究”云云,正合“学院派”治学必重实证,以实据证伪的宗旨。 中国“学院派”的历史相对浅近,其文化境遇与发展道路也与西方有别。它在西方现代教育与 学术思想模式、中国经学的书院制度传统、当下现实这三种文化力量的冲突与调和之中形成、发展 的。“五四”运动的德、赛两先生,曾经使中国“学院派”经历过一次革命性的精神洗礼,然而也无奈 地遗落诸如由乾嘉学派承传而来的学术传统的合理因素。等到1957年“反右”与“文革”十年的极 度摧残,学院派”传统已是花果凋零、斯文扫地。尽管近20余年改革开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蔚然成风,然而,由于文化批判的滞后与传统之积重,直至今天“学院派”阵营欠 整。其尊严地位与主体意识,其实并未得到充分的肯定与发扬,从而也未能获得社会公众普遍的认 同。甚至一些“学院”(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中人,也不把“学院派”当回事,妄自菲薄,不知自爱自 律,有一种滑向与沉沦于非“学院派”的不良倾向,其表现是 热衷于个人名利而不重学术贡献,国家与民族意识趋于淡薄,人格精神日渐低落。 学人通过自己的艰苦劳动获得正当的名利,无疑值得肯定、鼓励。名利欲,这种所谓的“道德之 恶”强一些,并非一定是坏事,关键是以什么方式、途径与策略去实现名利。正如人们所见,目前学 界有五种人:一是确有真才实学而出名;二是有学问而不出名;三是有学问却不求出名;四是因出了 名才显得有学问;五是不求学问,只要出名就行。其中热衷个人名利者,有的是“学术活动家”,有的 是学术寄生者,有的其实自己并无什么研究,也不写什么东西,但书(成果)出得不少。虚浮甚至不 真实的广告意识侵蚀着学人群体。有的不惜抄袭,这是企图用别人的“光明”来照亮自己的“黑暗”。 ①引自《论语·子张篇》。 ②取《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句 ③钟陵:《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①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颜注 ⑤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9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学 术月 刊 0 0 2 3 . 1 2 . 用 。 其 二 , “ 学 院派 ” 的学 养与操 守 。 就 “ 学 院派 ” 整 体而言 , 无 疑具 有优 良的学 术素 质 与人 品操 守 。 大凡 “ 学 院派 ” , 多数接 受过较 全面 、 严格 、 正规 、 艰 巨 而漫 长 的专业 训 练 , 有 些学 者 即使 由于某 种原 因无缘 进人大学 深造 , 却 因个 人特定 的天 赋与勤奋 , 因家 庭 、 社 会与时代 所提供 的种 种条件 , 同样达 到 了 “ 学 院派 ” 的人 品与学术境 地 , 甚 至成 果辉煌 。 这两类 学者 , 都是饱 学之 士 。 他们 具有扎实 的学 术功底 、 宽广而 虚怀 的学术视 野与严谨 的学 风 、 科 学 的治 学方 法 、 较强 的思 维 能力 与好 学 、 深思 、 笃 行的 品格 。 正如 复旦 大学校训 所言 , “ 博学 而笃志 , 切 问而近 思 ” ① 。 也 如清华 大 学校训 所 言 , “ 自强 不息 , 厚 德载物 ” ② , 体现 了博大 、 笃实 的专业 基础 、 进取 精 神与 怀疑 意识 。 真正 的 “ 学 院派 ” , 就 是博 览群书 的 “ 读书种 子 ” 、 “ 笃学君 子 ” 。 其 三 , “ 学 院派 ” 的规 范与 方法 。 “ 学 院派 ” 的学 术生命 在于追 求真理 , 学者 以 追摄 真理为人 生之 终 极 , 除 了真 理 , 他 什 么 都 不 崇拜 。 古 人 云 : “ 立言 但论 是 非 , 不论 异 同 。 是 , 则 一二 人之 见 不可 易 也 。 非 , 则 虽千万 人 所 同 , 不 随 声 也 。 ” ③ “ 不 可 易 ” , “ 不 随声 ” , 是 其 坚 定 的学 术 立 场 。 在 真 假 ( 是 非 ) 、 善恶 、 美丑及 崇高卑 下等 等价 值判 断 中 , 真 假 ( 是 非 ) 是 为学 之 根本 , 其境 界是 冷 峻 而孤 独 的 。 “ 务得事 实 , 每求真是 。 ” ④ 因而 , 其研究 学 问 的根 本大 法 , 必重 于实据 、 实证 。 梁 启超 谈 “ 正 统 派 ” 治 学 有言 , “ 一 、 凡立 一义 , 必凭证 据 , 无 证据 而 以臆 度者 , 在 所必 摈 ” , “ 二 、 选 择证 据 , 以古 为 尚 。 以 汉 唐 证据难 宋 明 , 不 以宋 明证据 难汉唐 ” 、 “ 以 经证 经 , 可 以难 一切 传 记 ” , “ 三 、 孤证 不 为定 说 ” , “ 四 、 隐 匿证 据 , 或 曲解证 据 , 皆以 为不 德 ” , “ 剿说认 为大 不德 ” , 此 外 , 还有 所谓 “ 所 见 不合 , 则相 辨 洁 , 虽 弟 子驳 难本 师 , 亦所 不避 ” , 辨洁 “ 虽不 肯枉 自己 意见 , 同时仍 尊重别 人意见 ” 以及 “ 喜 专治 一业 , 为 窄而 深 的研 究 ” ⑤ 云 云 , 正合 “ 学 院派 ” 治学必 重实证 , 以实据 证伪 的宗 旨 。 中 国 “ 学院派 ” 的历 史相对 浅近 , 其 文化 境遇 与发展 道 路也 与 西方 有别 。 它 在西 方现 代 教育 与 学术 思想模 式 、 中国经学 的书 院制度传 统 、 当下现 实这 三种 文化 力 量 的冲突 与 调和 之中形 成 、 发 展 的 。 “ 五 四 ” 运动 的德 、 赛 两先 生 , 曾经 使 中国 “ 学 院派 ” 经历 过一 次革 命性 的精 神洗 礼 , 然 而 也无 奈 地遗 落诸 如 由乾嘉 学派 承传而来 的学 术传统 的合 理 因素 。 等 到 19 5 7 年 “ 反 右 ” 与 “ 文革 ” 十 年 的极 度摧 残 , “ 学 院派 ” 传统 已 是花果 凋零 、 斯文扫 地 。 尽管 近 20 余年改 革 开放 , 尊重 知识 、 尊 重 人才 与 大力 发展 高等教育 蔚然成 风 , 然而 , 由于文化批 判 的滞 后与传 统 之积 重 , 直至 今 天 “ 学 院 派 ” 阵 营欠 整 。 其尊 严地位 与主体 意识 , 其实并 未得到 充分 的肯定 与发扬 , 从 而也未 能获得 社会公 众普遍 的认 同 。 甚至 一些 “ 学 院 ” ( 高等 院校与科研 机构 ) 中人 , 也 不把 “ 学 院派 ” 当回事 , 妄 自菲 薄 , 不知 自爱 自 律 , 有一种 滑 向与沉沦 于非 “ 学 院派 ” 的不 良倾 向 , 其 表现是 : 一 、 热 衷于个 人名利 而不重 学术 贡献 , 国家与 民族意识 趋于淡 薄 , 人 格精神 日渐低 落 。 学人通 过 自己 的艰苦 劳动 获得正 当的名 利 , 无 疑值得 肯定 、 鼓励 。 名 利欲 , 这 种所谓 的 “ 道德 之 恶 ” 强一些 , 并非一 定是坏 事 , 关 键是 以 什么方 式 、 途径 与策 略 去实 现名 利 。 正 如人们 所 见 , 目前 学 界有 五种人 : 一是 确有真 才实学 而 出名 ; 二是 有学 问而不 出名 ; 三是 有学 问却不求 出名 ; 四 是 因 出 了 名才 显得有 学 问 ; 五是不求 学 问 , 只 要 出名就行 。 其 中热衷个 人名利 者 , 有 的是 “ 学 术活 动家 ” , 有 的 是学 术寄生 者 , 有 的其实 自己并 无什 么 研究 , 也 不 写什 么东 西 , 但 书 ( 成 果 ) 出得 不少 。 虚 浮甚 至 不 真实 的广告 意识侵 蚀着学 人群体 。 有 的不惜抄 袭 , 这 是企 图用别人 的 “ 光 明 ” 来照亮 自己 的 “ 黑 暗 ” 。 ① ② ③ ④ 引 自《论语 · 子 张篇 》 。 取《易传 尸天 行健 , 君子 以 自强 不 息 ” , “ 地 势坤 , 君 子 以厚德载物 ” 句 。 钟陵 : 《颜习 斋先 生 言行 录》 。 班 固 : 《汉 书 · 河 间 献王 传》颜注 。 朱维 铮 校 注 : 《 梁 启 超论清 学 史 二种 》 , 复旦 大 学 出 版 社 1 9 8 5 年版 、 第 3 9 页
学术月刊2003.12 其人格精神看来有些委琐。 不重读书与思考,失去“学院派”的立“派”之本。 作为“学院派”的第一要务在读书。“学院派”与“非学院派”的分水岭,在是否深入现实、沉潜于 分海。勤奋苦读是¨博学”的基础,凭此基础才能深入思索。书应一本一本地读,尤其经典,必当精 读。读不读与精读与否,大不一样。读书有用无用,决定于是否善于思考,此即孔夫子所谓“学而不 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熊十力指出,“凡读书,不可求快,而读佛家书,尤须沈潜往复,从容含玩, 否则必难悟入。”王元化先生称此“正可作为读书的良箴。”①,然而,以眼下种种诱惑(如业余挣钱的 机会)之良多与时间、精力牵扯之无奈,少读书甚至不读书似乎情有可原。另一方面,从网上检索获 取大量资料之轻而易举,就更不将寒窗苦读当作一回事了。有的学人写论文不读原著,满足于从同 类论文中寻章摘句,或者从网上下载、粘贴,他做的是“剪刀加浆糊”式的学问,可以说尽失“学院派” 本色。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文人学子清心寡欲读一点书,谈何容易。而作为“学院派”之 后备军的大学生的读书状况,也不见得好。不少学生只满足于拿到学分毕业,至于读书与否,是无 所谓的。或者只读些消遣性的、轻松的、生活类的、讲情爱的,不愿读那些绞脑筋的、艰涩而有思想 深度的与长知识、学识的书,多年以来,比如上海地区大学校园里曾流传所谓“吃在××大学”、“玩 在××大学”、“爱在X×大学”的说法,却没有“学在X×大学”,岂不令人担忧 三、为学空疏,大而无当,不重实证是一大顽疾。 这在一些所谓理论专业,研究理论的学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在大学开设什么课程,有标 以“中外×学”的,这其实是以古今之全人类的X学为讲授、研究对象。有宣说自己创立了什么“学” 的,然而,其实证的工夫与学理何在?让人担忧这样的“理论”、“学识”建筑在流沙之上。还有的动 不动就说“学贯中西”,其实煌煌之中华,真正“学贯中西”者能有几人?建国尤其近20余年的中华 学术成果丰硕,但是历史地衡量,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犹如“初唐四杰”的水平 还有的似乎习惯地称许某某成果“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其实要达到这一点尤 为困难,须以历史微观优先为前提。不要主观、简单地将“历史”变成“逻辑”(所谓宏观的理论建构) 问题,而是须将“逻辑”放到具体“历史”语境中去求得解决。这里的关键是实证,做学问应以席卷式 地占有材料为基础。 四、缺乏正常、健康的学术规范阻碍学术生产力的发展,这关系到健全学术理念以及学术生 产、组织与评价系统的完善 目前一些学术杂志因“关系”、“同人”的缘故,发表不少本不必发表而缺乏原创性的论文,重复 发表同类著论,”一鸡多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目前学术会议很多,但一些举办方的目的本不在学 术本身,只是通过邀请学术界名人,以会议为联络方式、借会议以扬名或谋取其他利益。正当的学 术批评愈来愈少,杂志、报刊很少发表商榷性文章,较少体现学术思想的自由与学术道德的弘扬 在学派创立之前,学术界不幸已在形成思想封闭的“圈子”。而大学里以“数字”管理学术的方式亦 正待完善。 总之,提倡“学院派”,就是提倡其为祖国、为民族、为人类、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提倡学者的道德 良知与人文操守,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学风。当然,学院派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但我坚信, 它是救治当前学术疾患的一付良药。让这种喧器中的庄严、浮泛时的沉潜与大气磅礴、风骨峻爽的学 者风范成为敬畏的榜样。而做一个名副其实、与时偕行的“学院派”,这也是笔者努力的目标 (责任编辑:任天) ①《佛家名相通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218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学术月 刊 2 0 0 3 . 1 2 . 其人格 精神 看来有 些委琐 。 二 、 不重 读书 与思考 , 失去 “ 学 院派 ” 的立 “ 派 ” 之本 。 作 为 “ 学 院派 ” 的第一 要务 在读 书 。 “ 学院派 ” 与 “ 非学 院派 ” 的分水岭 , 在是 否深人 现实 、 沉潜 于 分海 。 勤奋苦 读是 “ 博学 ” 的基 础 , 凭此 基础 才能 深入 思 索 。 书应 一本 一 本 地读 , 尤 其经典 , 必 当精 读 。 读 不读 与精 读 与否 , 大不一 样 。 读 书有 用无用 , 决定 于是 否善 于思考 , 此 即孔 夫子 所谓 “ 学 而不 思 则惘 , 思而不 学则 殆 ” 。 熊十力 指 出 , “ 凡读 书 , 不 可 求快 , 而读佛 家 书 , 尤 须沈 潜 往复 , 从 容含 玩 , 否则 必难 悟入 。 ” 王 元 化先生 称此 “ 正可作 为读 书 的 良哉 。 ” ① , 然 而 , 以 眼 下种 种诱 惑 ( 如 业余 挣 钱的 机 会 ) 之 良多 与时 间 、 精力牵 扯之 无奈 , 少 读 书甚至 不读 书似乎情 有 可原 。 另 一方 面 , 从 网上检 索获 取 大量资 料之轻 而易举 , 就更 不将 寒窗苦 读 当作一 回事 了 。 有 的学人 写论文 不读原 著 , 满 足于从 同 类论 文 中寻章摘 句 , 或 者从 网上下 载 、 粘 贴 , 他 做 的是 “ 剪 刀 加浆 糊 ” 式 的学 问 , 可 以说 尽失 “ 学 院派 ” 本 色 。 在 商品经 济飞 速 发展 的社会 , 要文 人学 子清心 寡欲读 一点 书 , 谈何 容 易 。 而作 为 “ 学 院派 ” 之 后备 军 的大 学生 的读 书状况 , 也不 见得好 。 不 少学 生 只 满 足于 拿 到学 分毕 业 , 至 于读 书 与否 , 是 无 所谓 的 。 或 者只读 些 消遣性 的 、 轻松 的 、 生活类 的 、 讲 情 爱 的 , 不 愿读 那 些 绞脑筋 的 、 艰 涩 而有 思 想 深度 的与长 知识 、 学识 的书 , 多年 以 来 , 比 如上海 地 区 大 学校 园里 曾流传 所谓 “ 吃在 只 x 大 学 ” 、 “ 玩 在 又 火 大学 ” 、 “ 爱 在 X 又 大学 ” 的说 法 , 却 没有 “ 学 在 只 X 大学 ” , 岂不令人 担忧 。 三 、 为学 空疏 , 大而无 当 , 不重实证 是一 大顽 疾 。 这 在一些 所谓 理论专 业 , 研 究理 论 的学人 中表现得 尤为 明显 。 比如 在大学 开设 什么 课程 , 有标 以 “ 中外 X 学 ” 的 , 这 其实是 以 古 今之全 人类 的 X 学为讲 授 、 研究 对象 。 有宣 说 自己 创立 了什 么 “ 学 ” 的 , 然 而 , 其 实证 的工夫 与学理何 在 ? 让人 担忧这 样 的 “ 理论 ” 、 “ 学识 ” 建 筑 在 流沙 之上 。 还 有 的动 不 动就说 “ 学贯 中西 ” , 其实煌 煌 之 中华 , 真正 “ 学 贯 中西 ” 者 能有 几人 ? 建 国尤其 近 20 余 年 的 中华 学 术成 果丰硕 , 但 是 历史地衡 量 , 我 们 现在 还 处 在一 个 伟 大 时代 的开 端 , 犹 如 “ 初 唐 四 杰 ” 的水 平 。 还 有 的似乎 习惯 地称 许某某 成果 “ 逻辑 与历 史相统 一 ” 、 “ 宏观 与微观 相统一 ” , 其 实要达 到这一 点尤 为困难 , 须 以历史 微 观优先 为前提 。 不要 主 观 、 简单 地将 “ 历史 ” 变成 “ 逻辑 ” ( 所谓宏 观 的理论建 构 ) 问题 , 而 是须将 “ 逻辑 ” 放到具 体 “ 历史 ” 语 境 中去求 得解决 。 这 里 的关 键是 实 证 , 做 学 问应 以席 卷式 地 占有材 料为基 础 。 四 、 缺乏 正 常 、 健康 的学术 规 范 , 阻碍 学 术生 产 力 的发 展 , 这关 系 到健 全 学术 理 念 以 及学 术 生 产 、 组 织 与评价 系统 的完善 。 目前一 些学 术杂 志因 “ 关 系 ” 、 “ 同人 ” 的缘故 , 发 表 不少 本不 必 发表 而缺 乏 原 创性 的论 文 , 重 复 发表 同类 著论 , “ 一鸡 多吃 ” 的现象 也时有 发生 ; 目前 学 术会 议很 多 , 但一 些 举 办方 的 目的本不 在 学 术本 身 , 只是 通过 邀请学 术界 名人 , 以 会议 为联 络方 式 、 借会 议 以 扬 名 或谋 取 其他 利 益 。 正 当的学 术批 评愈来 愈少 , 杂志 、 报刊很 少 发 表 商榷 性 文 章 , 较少 体 现 学 术思 想 的 自由 与学 术道 德 的 弘扬 。 在学 派创立 之前 , 学术界 不幸 已在形 成思 想封 闭 的 “ 圈子 ” 。 而大 学 里 以 “ 数 字 ” 管 理学 术 的方 式亦 正待 完善 。 总之 ,提 倡 “ 学院派 ” , 就是提倡其为祖 国 、 为民 族 、 为人类 、 为真理 而奋斗 的精神 , 提倡 学者 的道德 良知与人文操守 , 提倡 实事求 是的科学精神 与严 谨学风 。 当然 , 学 院派也有 自身 的局 限性 , 但我坚 信 , 它是救治 当前学术疾患 的一付 良药 。 让这 种喧器 中的庄严 、 浮泛 时的沉 潜与大 气磅礴 、 风 骨峻爽 的学 者风范成为敬畏 的榜样 。 而做一个名副其 实 、 与时偕行的 “ 学院派 ” , 这也是笔者努力 的 目标 。 ( 责任 编 辑 : 任 天 ) ① 《佛 家名相 通 释 》 , 中 国大百 科全 书 出 版社 1 9 8 5 年 版 , 第 21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