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基督教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讲 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58,文件大小:146.5KB,团购合买
督教的人的学说是从神人关系的角度谈的。本章将着重于刻划基督教神学家有关人的概念的演变的历史过程。第一节 基督教人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基督教人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近代思想意识中的人的观念 第四节 当代基督教神学家尝试重构神学人类学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基督教哲学课件之六 第六章人(内容安排) 基督教的人的学说是从神人关系的角度谈的 这与其他的人学或人类学有很大不同。通常,人类学 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或从人所特有 的活动(生产劳动等)出发论述人。基督教的人学或 人类学是在人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护佑人、上帝拯 救人的神人关系的框架中论述人的基本特征、受苦的 根源、获救的希望和途径。它的两个特有的问题是: 人如何可能在其有限性中知道无限的上帝?人之堕落 为什么非要基督的救赎不可?本章将着重于刻划基督 教神学家有关人的概念的演变的历史过程

基督教的人的学说是从神人关系的角度谈的。 这与其他的人学或人类学有很大不同。通常,人类学 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或从人所特有 的活动(生产劳动等)出发论述人。基督教的人学或 人类学是在人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护佑人、上帝拯 救人的神人关系的框架中论述人的基本特征、受苦的 根源、获救的希望和途径。它的两个特有的问题是: 人如何可能在其有限性中知道无限的上帝?人之堕落 为什么非要基督的救赎不可?本章将着重于刻划基督 教神学家有关人的概念的演变的历史过程。 基督教哲学课件之六 第六章 人(内容安排)

第一节基督教人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基督教人学的基本特征

基督教关于人的学说的基本特征(1) 人是上帝所造的。这确立了人与上帝的基本关系。 上帝是主宰,人是他的所造物。人绝对地依存于上帝。 人是上帝所爱的。尽管人犯了原罪,尽管人堕落, 但上帝仍然爱人,上帝拯救人。纵然上帝对人的罪和恶进行有 时甚为严厉的处罚,但这样的处罚是为了使人改正错误。上帝 以耶稣基督之生命为人赎罪,这是上帝对人至上之爱的表现。 人之幸福有赖于上帝的救恩。 人处于与上帝交谈的关系中。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 造人,这使得人有可能与上帝交谈,聆听上帝的吩咐,与圣灵 相沟通。在上帝的一切所造物中,唯有人处于与上帝的这种特 殊关系中。这就是“上帝之肖像”( imago dei)所赋有的意义 “启示”( revelation)这个词的拉丁文原义是“掀开帐幕”, 韦示押藤在帐莫后面的事物显截出来,把隐盛的东西显示出来

一、 人是上帝所造的。这确立了人与上帝的基本关系。 上帝是主宰,人是他的所造物。人绝对地依存于上帝。 二、 人是上帝所爱的。尽管人犯了原罪,尽管人堕落, 但上帝仍然爱人,上帝拯救人。纵然上帝对人的罪和恶进行有 时甚为严厉的处罚,但这样的处罚是为了使人改正错误。上帝 以耶稣基督之生命为人赎罪,这是上帝对人至上之爱的表现。 人之幸福有赖于上帝的救恩。 三、人处于与上帝交谈的关系中。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 造人,这使得人有可能与上帝交谈,聆听上帝的吩咐,与圣灵 相沟通。在上帝的一切所造物中,唯有人处于与上帝的这种特 殊关系中。这就是“上帝之肖像”(imago dei)所赋有的意义 。 “启示”(revelatio)这个词的拉丁文原义是“掀开帐幕” , 表示把藏在帐幕后面的事物显露出来,把隐藏的东西显示出来 基督教关于人的学说的基本特征(1)

基督教关于人的学说的基本特征(2) 四、人处于一切所造物的等级中的最高峰。人在上帝所 造的万物中具有优越性,人受上帝委托治理大地,并管理海里 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种各样的活物。人相对于世上万物 而言是中心,是支配者。由此发展出基督教的人类中心主义。 五、人是由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组成的。上帝用地上的尘 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这一隐 喻常被解释为人的“身心二元论”或“肉体与灵魂的二元论” 人的身体来自物质的世界,人的灵魂来自上帝。 六、人的身体不是灵魂的牢笼。人的身体是上帝创造物的 部分,上帝带着善的目的创造世界,上帝所创造的都是“甚好” 的。虽然作为物质的东西的身体在实体的等级上低于作为精神 的东西的灵魂,但是身体不象征着恶,人的得救不是灵魂逃脱 身体的牢笼。基督教的正统观点是不赞成视物质欲望为恶、视 身体为牢笼的极端禁欲主义的

基督教关于人的学说的基本特征(2) 四、人处于一切所造物的等级中的最高峰。人在上帝所 造的万物中具有优越性,人受上帝委托治理大地,并管理海里 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种各样的活物。人相对于世上万物 而言是中心,是支配者。由此发展出基督教的人类中心主义。 五、人是由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组成的。上帝用地上的尘 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这一隐 喻常被解释为人的“身心二元论”或“肉体与灵魂的二元论” : 人的身体来自物质的世界,人的灵魂来自上帝。 六、人的身体不是灵魂的牢笼。人的身体是上帝创造物的一 部分,上帝带着善的目的创造世界,上帝所创造的都是“甚好” 的。虽然作为物质的东西的身体在实体的等级上低于作为精神 的东西的灵魂,但是身体不象征着恶,人的得救不是灵魂逃脱 身体的牢笼。基督教的正统观点是不赞成视物质欲望为恶、视 身体为牢笼的极端禁欲主义的

基督教关于人的学说的基本特征 (3) 七、人是社会的生物。上帝认为,人独居不好,就用那人身上所取 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这隐喻象征着人不是独来独往的,人与人互相 联系。从最基本的丈夫与妻子连为一体的家庭,到家族群体和社会,人 生活在各层次的社会关系中。 八、人生是有限的。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 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活到一百二十年。”(创世记6:3)实 际上,人生七十古来稀,世上的百岁老人是屈指可数的。人终日劳苦, 必有一死。向往永生是人的希望。基督教把人的终日劳苦和短促的生命 归于人与上帝的失和,而寄希望于基督的再次降临世界,人与上帝重新 修和,死者复活,得到永生。 九、人性是脆弱的。人的身体是用尘土造的,尘土这个隐喻象征着 易碎性。人不仅易于受伤害和染上疾病,很快从土里来,回归到土里去, 结束短暂的一生,而且容易受到邪恶势力的引诱而犯罪作恶。创世记中 亚当、夏娃经不起蛇的引诱,违背上帝的禁令,偷吃智慧果的故事说明 人性的脆弱

七、 人是社会的生物。上帝认为,人独居不好,就用那人身上所取 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这隐喻象征着人不是独来独往的,人与人互相 联系。从最基本的丈夫与妻子连为一体的家庭,到家族群体和社会,人 生活在各层次的社会关系中。 八、人生是有限的。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 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活到一百二十年。”(创世记6:3)实 际上,人生七十古来稀,世上的百岁老人是屈指可数的。人终日劳苦, 必有一死。向往永生是人的希望。基督教把人的终日劳苦和短促的生命 归于人与上帝的失和,而寄希望于基督的再次降临世界,人与上帝重新 修和,死者复活,得到永生。 九、人性是脆弱的。人的身体是用尘土造的,尘土这个隐喻象征着 易碎性。人不仅易于受伤害和染上疾病,很快从土里来,回归到土里去, 结束短暂的一生,而且容易受到邪恶势力的引诱而犯罪作恶。创世记中 亚当、夏娃经不起蛇的引诱,违背上帝的禁令,偷吃智慧果的故事说明 人性的脆弱。 基督教关于人的学说的基本特征 (3)

基督教关于人的学说的基本特征 (4) 人是自由的。上帝给人选择的自由。人可以选择从善,也 可以选择作恶。人作恶犯罪,不是上帝迫使人做的,而是人自己决定去做■ 的。因而,人要对自己的罪和恶承担责任 十一、人单凭自己的力量不能获得拯救。这是因为人性是脆弱的,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单凭人自己的力量,人不可能顶住物欲和私利的诱惑, 不可能在罪恶中自拔,不可能认识终极的真理。必须依靠上帝的干预,人 才能真正获救。由于人是按照上帝的肖像而造的,人还保持着接受上帝的 启示的能力,在上帝的帮助下,获得解放。在这里,来自上帝的外力是起 决定性作用的,而来自人内部的人的自由决断和努力,是起辅助性作用的。 十二、人的历史是有始有终、有方向和目标的。上帝造人是人类历史的 开始,上帝拯救人进入天国是人的历史的终结。整个人类的历史可归结为 是上帝的救恩史。人在上帝的救恩下,摆脱死亡和苦难,进入永生的、极 乐的天国是人类历史的方向和目标

十、、 人是自由的。上帝给人选择的自由。人可以选择从善,也 可以选择作恶。人作恶犯罪,不是上帝迫使人做的,而是人自己决定去做 的。因而,人要对自己的罪和恶承担责任。 十一、人单凭自己的力量不能获得拯救。这是因为人性是脆弱的,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单凭人自己的力量,人不可能顶住物欲和私利的诱惑, 不可能在罪恶中自拔,不可能认识终极的真理。必须依靠上帝的干预,人 才能真正获救。由于人是按照上帝的肖像而造的,人还保持着接受上帝的 启示的能力,在上帝的帮助下,获得解放 。在这里,来自上帝的外力是起 决定性作用的,而来自人内部的人的自由决断和努力,是起辅助性作用的。 十二、人的历史是有始有终、有方向和目标的。上帝造人是人类历史的 开始,上帝拯救人进入天国是人的历史的终结。整个人类的历史可归结为 是上帝的救恩史。人在上帝的救恩下,摆脱死亡和苦难,进入永生的、极 乐的天国是人类历史的方向和目标。 基督教关于人的学说的基本特征 (4)

儒家不谈人和万物是怎样“被造出来”, 而谈人和万物是怎样“化生”的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不谈人和万物是怎样 “被造出来”的问题,而谈人和万物是怎样“化生” 的问题。在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易经》的传中,我们 可以谈到下面的一段话: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系辞下》) 在易传中也可见到用父母来称呼天地的句子,但并没 有明确的人格神的意思。“乾,天也,故称乎父。坤 地也,故称乎母”。(《说卦》)这里“父”和“母” 也被称为“男”和“女”。“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系辞上》)用更为抽象 的术语来说就是阴阳,即人和万物都是由阴阳化生的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不谈人和万物是怎样 “被造出来”的问题,而谈人和万物是怎样“化生” 的问题。在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易经》的传中,我们 可以谈到下面的一段话: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 (《系辞下》) 在易传中也可见到用父母来称呼天地的句子,但并没 有明确的人格神的意思。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 地也,故称乎母” 。(《说卦》)这里“父”和“母” 也被称为“男”和“女” 。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系辞上》)用更为抽象 的术语来说就是阴阳,即人和万物都是由阴阳化生的。 儒家不谈人和万物是怎样“被造出来” , 而谈人和万物是怎样“化生”的

化生的用意在于确立世间的尊卑秩序 易传中说明人和万物如何化生的用意主要在 于确立世间的尊卑秩序: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 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 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 礼义有所错”。(《序卦》)

易传中说明人和万物如何化生的用意主要在 于确立世间的尊卑秩序: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 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 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 礼义有所错” 。(《序卦》) 化生的用意在于确立世间的尊卑秩序

人禀阴阳、五行之精纯、灵秀之气而 生 儒家像基督教一样,肯定人是世间最 伟大的存在者。但是儒家并不是像基督教那 样用“上帝按照自己的肖像造人”来说明人 在世间的崇高地位,而仍旧是通过人之化生 的方式和质料来说明这一点。人禀阴阳、五 行之精纯、灵秀之气而生,故有道德,有意 识,因而成为宇宙万物中的伟大卓越者

儒家像基督教一样,肯定人是世间最 伟大的存在者。但是儒家并不是像基督教那 样用“上帝按照自己的肖像造人”来说明人 在世间的崇高地位,而仍旧是通过人之化生 的方式和质料来说明这一点。人禀阴阳、五 行之精纯、灵秀之气而生,故有道德,有意 识,因而成为宇宙万物中的伟大卓越者。 人禀阴阳、五行之精纯、灵秀之气而 生

儒家对天人关系的三种看法(1) 那么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由于儒家认为人是由天地化 生的,要说明这一关系势必依赖于对天地的性质的理解。对于天地的性质, 存在很大的解释空间。在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中,大致存在以下三种模式: 天是有意志的,天关注地上的事情,对于人间违背天意的行为,要进 行警告和惩处。在此,儒家特别强调天与地上的君王的关系。天保佑君王建 国立业;天也会因君王的罪孽而抛弃他们,这导致改朝换代。这种对天人关 系的理解表现在中国上古夏商周的经典《尚书》的一些篇章中,也表现在汉 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经由班固整理的《白虎通德论》中。 对天作自然化的解释,认为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这以荀子的观点为典 型。他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这是说天 运行的规律是不以人类社会政治的好坏为转移的。他还指出:“天不为人之 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论》)。他想以此说明 各种自然现象的出现不由人的愿望决定

那么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由于儒家认为人是由天地化 生的,要说明这一关系势必依赖于对天地的性质的理解。对于天地的性质, 存在很大的解释空间。在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中,大致存在以下三种模式: 一、天是有意志的,天关注地上的事情,对于人间违背天意的行为,要进 行警告和惩处。在此,儒家特别强调天与地上的君王的关系。天保佑君王建 国立业;天也会因君王的罪孽而抛弃他们,这导致改朝换代。这种对天人关 系的理解表现在中国上古夏商周的经典《尚书》的一些篇章中,也表现在汉 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经由班固整理的《白虎通德论》中。 二、对天作自然化的解释,认为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这以荀子的观点为典 型。他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这是说天 运行的规律是不以人类社会政治的好坏为转移的。他还指出:“天不为人之 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论》)。他想以此说明 各种自然现象的出现不由人的愿望决定。 儒家对天人关系的三种看法(1)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58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