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河北学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社会现实——从黑格尔谈起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166.2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河北学刊2006·5 立起天使的社会即理想的天堂。这种政治哲学当以中国政治生活之根本的问题上却往往缺乏系统而有 柏拉图的鯉想国为典范。在那里,柏拉图设计了力的话语。笔者以为,这种情况所表明的,正是由于 个通过教育改造人的内部事实性而达成价值性与种种理论上的和历史上的原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事实性统一的理想国度。其他古代政治哲学也多倾义政治晢学尚未找到自己的现实位置,未理解社会 向于不顾事实性的限制,因而可以说,古代政治哲学政治生活中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的意义,仍然徘徊 般地是一种理想性的政治晢学。自马基雅弗利以在一种传统政治晢学所追求的理想世界之中。君不 来的现代政治哲学将人的本性看成是一种难以改变见,在当今学术界,马克思的形象已在现代性批判话 的事实性,一般只倾向于达成一种价值性与事实性语的潮流之中被描画成现代性批判之先驱,马克思 的现实统一。因而,现代政治哲学一般地是一种现主义哲学甚至已被纳入了后现代主义话语的众声喧 实性的政治哲学。如果把人类的政治生活划分为理哗之中。在这样一种话语系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 想的、良好的、正常的和不良的四种的话,那么,古代如何还有可能成为现实政治生活中一种建设性的话 政治哲学所追求的是如何构造一个理想的社会,现语?但是,建构起一种适应现今政治生活的马克思 代政治哲学则不再追求理想的目标,而只是试图说主义政治哲学,的确已是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 明一个正常社会的条件,至多也只是以良好的社会迫切需要,而适合现今政治生活的政治哲学必定首 为目标。 先是一种现实性的政治哲学,而不可能首先是一种 政治哲学作为对于政治生活的哲学反思,在政理想性的政治哲学。因为只有一种现实性的政治哲 治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显得尤为重要。自20学,才可能对现实的政治生活产生一种积极的建设 世纪后期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范围内的政治性的言说,而一种理想性的政治哲学却至多只能提 生活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范围政治生活的变供一种批判性的话语。因此,关注现实性维度,自觉 化当以全球化的迅猛进展为标志,而国内政治生活地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 最根本性的变化便是市场经济所推动的民主政治的域中,即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解为首先是一种 发展,这使得政治哲学在国内外都成为显学。但目现代政治哲学,比之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性、批判 下国内政治哲学的研究中,与其他各种流派的政治性,在现今有着更为紧迫、更为实际的意义。 哲学研究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系列事关当今 仼南(1953一),男,陕西省凤翔县人,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社会现实 从黑格尔谈起 吴晓明 (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3) 政治哲学的近代形式,在黑格尔哲学中已经得言,黑格尔哲学乃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历史唯物主义 到了最终的完成。这种完成,一方面意味着整个近正是从批判地继承这一财富的过程中产生的。这里 代政治一国家的理论在黑格尔哲学中获得思辨的总可以举出的一个突出反例是:费尔巴哈完全错失了 结;另一方面,又特别地意味着在所谓政治事物中这笔遗产。恩格斯曾引用施达克的话说,政治对费 “社会现实”的那一度被积极地揭示出来。关于前尔巴哈来说是“一个不可通过的区域”,在这样一个 者,正如马克思所说,“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区域中,与黑格尔比较起来,费尔巴哈表现出来的乃 唯一与正式的当代现实保持在同等水平 lal pari)上是“惊人的贫乏1n3。为什么事情竟是这样 的德国历史”,“德国人在政治上思考其他国家做过呢?因为在黑格尔那里,一般所谓人间事物的“社 的事情。德国是这些国家理论上的良心”1m 会现实'已被揭示出来并且被把握住了—虽说这 关于后者,伽达默尔在《20世纪的哲学基础》写种揭示和把握乃是思辨形而上学的;而在费尔巴哈 到:“黑格尔哲学通过对主观意识观点进行清晰的那里,由于其社会概念仅只依循于抽象的哲学直观 批判,开辟了一条理解人类社会现实的道路,而我们所以真正的“社会现实“根本没有进入到他的视 今天仍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211 野中,更遑论被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了。因此,即使在 就此而言,特别是就“社会现实“首次开启而今天,只要我们还想对政治事物的主题作出进一步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立起天使的社会即理想的天堂。这种政治哲学当以 柏拉图的《理想国 》为典范。在那里 ,柏拉图设计了 一个通过教育改造人的内部事实性而达成价值性与 事实性统一的理想国度。其他古代政治哲学也多倾 向于不顾事实性的限制 ,因而可以说 ,古代政治哲学 一般地是一种理想性的政治哲学。自马基雅弗利以 来的现代政治哲学将人的本性看成是一种难以改变 的事实性 ,一般只倾向于达成一种价值性与事实性 的现实统一。因而 ,现代政治哲学一般地是一种现 实性的政治哲学。如果把人类的政治生活划分为理 想的、良好的、正常的和不良的四种的话 ,那么 ,古代 政治哲学所追求的是如何构造一个理想的社会 ,现 代政治哲学则不再追求理想的目标 ,而只是试图说 明一个正常社会的条件 ,至多也只是以良好的社会 为目标。 政治哲学作为对于政治生活的哲学反思 ,在政 治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显得尤为重要。自 20 世纪后期以来 ,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范围内的政治 生活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世界范围政治生活的变 化当以全球化的迅猛进展为标志 ,而国内政治生活 最根本性的变化便是市场经济所推动的民主政治的 发展 ,这使得政治哲学在国内外都成为显学。但目 下国内政治哲学的研究中 ,与其他各种流派的政治 哲学研究相比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系列事关当今 中国政治生活之根本的问题上却往往缺乏系统而有 力的话语。笔者以为 ,这种情况所表明的 ,正是由于 种种理论上的和历史上的原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政治哲学尚未找到自己的现实位置 ,未理解社会 政治生活中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的意义 ,仍然徘徊 在一种传统政治哲学所追求的理想世界之中。君不 见 ,在当今学术界 ,马克思的形象已在现代性批判话 语的潮流之中被描画成现代性批判之先驱 ,马克思 主义哲学甚至已被纳入了后现代主义话语的众声喧 哗之中。在这样一种话语系统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 如何还有可能成为现实政治生活中一种建设性的话 语 ? 但是 ,建构起一种适应现今政治生活的马克思 主义政治哲学 ,的确已是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 迫切需要 ,而适合现今政治生活的政治哲学必定首 先是一种现实性的政治哲学 ,而不可能首先是一种 理想性的政治哲学。因为只有一种现实性的政治哲 学 ,才可能对现实的政治生活产生一种积极的建设 性的言说 ,而一种理想性的政治哲学却至多只能提 供一种批判性的话语。因此 ,关注现实性维度 ,自觉 地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归属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论 域中 ,即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解为首先是一种 现代政治哲学 ,比之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性、批判 性 ,在现今有着更为紧迫、更为实际的意义。 〔王南 (1953—) ,男 ,陕西省凤翔县人 ,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社会现实 ———从黑格尔谈起 吴晓明 (复旦大学 哲学系 ,上海 200433) 政治哲学的近代形式 ,在黑格尔哲学中已经得 到了最终的完成。这种完成 ,一方面意味着整个近 代政治 —国家的理论在黑格尔哲学中获得思辨的总 结 ;另一方面 ,又特别地意味着在所谓政治事物中 “社会现实 ”的那一度被积极地揭示出来。关于前 者 ,正如马克思所说 ,“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 唯一与正式的当代现实保持在同等水平〔al pari〕上 的德国历史 ”;“德国人在政治上思考其他国家做过 的事情。德国是这些国家理论上的良心 ” [ 1 ] ( P7、9) 。 关于后者 ,伽达默尔在《20世纪的哲学基础 》中写 到 :“黑格尔哲学通过对主观意识观点进行清晰的 批判 ,开辟了一条理解人类社会现实的道路 ,而我们 今天仍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 [ 2 ] ( P111) 就此而言 ,特别是就“社会现实 ”的首次开启而 言 ,黑格尔哲学乃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历史唯物主义 正是从批判地继承这一财富的过程中产生的。这里 可以举出的一个突出反例是 :费尔巴哈完全错失了 这笔遗产。恩格斯曾引用施达克的话说 ,政治对费 尔巴哈来说是“一个不可通过的区域 ”;在这样一个 区域中 ,与黑格尔比较起来 ,费尔巴哈表现出来的乃 是“惊人的贫乏 ” [ 3 ] ( P236、237) 。为什么事情竟是这样 呢 ? 因为在黑格尔那里 ,一般所谓人间事物的“社 会现实 ”已被揭示出来并且被把握住了 ———虽说这 种揭示和把握乃是思辨形而上学的 ;而在费尔巴哈 那里 ,由于其社会概念仅只依循于抽象的哲学直观 , 所以真正的“社会现实 ”还根本没有进入到他的视 野中 ,更遑论被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了。因此 ,即使在 今天 ,只要我们还想对政治事物的主题作出进一步 6 河北学刊 2006·5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 的探索和研究,甚至仅仅只是为了能够就此正确地 今天,我们已不难看出,当黑格尔在其法哲学中 提出问题,就决不能够匆匆地越过黑格尔,越过在黑依循客观精神的方向揭示出社会现实的同时,又使 格尔那里已然绽出的“社会现实“的那一度。 这个社会现实本身被遮蔽起来了。一方面,社会现 在黑格尔哲学中,对社会现实的积极把握是与实被揭示为这样一个广大的人间事物的有机整体 对主观意识(或主观思想)的尖锐批判密切地联系法去、经济、政治的全部领域连同道德都包括进去 在一起的。主观意识的观点突出地表现为“反思哲了州31;但另一方面,体现在个人关系、家庭、社 学”,即立足于“外部反思”的抽象思想。作为忽此会和国家中的所有冲突,都被归结为主观自由和客 忽彼地活动着的推理能力,外部反思不会停留于并观自由的对立,并且在“地上的神即国家中被扬 深入于特定的内容之上,但却知道如何把一般原则弃、调和、解除了。这样一来,不仅真正的社会冲突 抽象地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在黑格尔看来,由于本身被当作无关紧要的环节加以扬弃而丧失了其本 外部反思任意地把给定的事物纳入到一般原则之身的实在性,而且冲突在国家中的调和以及理性在 下,所以,说到底它只是抽象的和无内容的形式主国家中的实现变成了纯粹辩护性的—黑格尔的 义,只是诡辩论的现代样式。不消说,这种外部反思“无批判的唯心主义摩致了恫同样无批判的实证主 正是远离并且遮蔽社会现实的必由之路;同样不消义 说,这种外部反思在今天比在黑格尔的时代甚至更 正是从这里开始,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 为普遍。就此而言,黑格尔对主观意识所作批判的行了彻底的清算。虽说这一清算的立脚点直接出自 积极意义首先就在于:要求使思想完全进入到事物费尔巴哈,但其结果却是批判地拯救了在黑格尔哲 的客观内容之中,并从而使“社会现实能够真正绽学中开辟出来的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在这个意义 露出来并且被深刻地把握住。因此,举例来说,在黑上,洛维特的下述说法是正确的:“马克思在他的 格尔那里,与其说道德出自我们具有对它进行反思倮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肿,并不否定黑格尔的原则 的内在自由的情境,毋宁说,道德即在于按照某个国而是仅仅否定由他自己所断言的理性与现实以及普 家的习惯生活。在这个看起来颇有点粗鲁的简单公遍本质与个别实存的统一的具体落实。川6就这 设中,实际上已含蓄地包含着客观精神的概念。对 否定而言,对立突出地表现为:“马克思和基尔克 于黑格尔来说,社会的现实正是在客观精神对主观果的攻击恰恰把黑格尔统一起来的东西给分开了 精神的超越中显现出来的,就像客观精神在为绝对两个人都颠倒了他的理性与现实的和解。马克思以 精神所超越时获得其真正的哲学证明一样 政治哲学为批判对象,而基尔克果的攻击则针对哲 因此,一方面,黑格尔猛烈抨击对政治一国家的学的基督教。6ms 主观思想和主观态度:针对道德、宗教或知性的意识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人注目的主题集中于 试图在内心生活中寻求慰籍,以逃避政治现实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问题上。在这方面,马克思 喧嚣和狂躁”。黑格尔一力为政治生活的合理性首先是借助于费尔巴哈指证说,黑格尔在他的中介 辩护,针对厌恶政治的浪漫主义者,以及无视现实的过程或“推移”偲思辨推理)中实际地制造了主体和 国家而热衷于理想国家的空想家和改革家,黑格尔谓语的颠倒。黑格尔把主体设定为“理念内部自 力图证明现实的国家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与上述对身”,而政治情绪和政治制度等等则成了谓语。这 主观思想的批判相联系,黑格尔在政治事物的领域样一来,晢学原理胐家庭和市民社会向政治国 中积极地开启出从属于客观精神领域的社会现实,家的“推移”,就不是由家庭和国家的特殊本质引申 特别是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如果说家庭是具有出来,而是从所谓“理想性中的必然性”“自由的 实体性的统一,它构成了一个以家庭成员的彼此信普遍的相互关系“引申出来。因此,在马克思看 任为基础的整体,那么,市民社会则是独立成员的结来,黑格尔处处把理念当成主体,而把“真正的、现 合体,因而代表着区分或差别的环节(m:)。至实的主体变成谓语,但“事实上发展却总是在谓语 于有别于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国家,作为真正客观的方面完成的 判7](250、251、253.25 更加重要的是,马克 和普遍的东西,既是个体之实在性的基础—个人思在他的激烈批判中同时指证了黑格尔法哲学“较 只有在国家中并通过国家才获得其真正的实在,又深刻的地方”亦即他处处都从各种规定…的对 是人间事物中一切冲突和对立的统一与和解 立出发,并把这种对立加以强调”不仅如此,黑格 “特殊与普遍在国家中的统一是一切事物的基尔还“把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分离看作一种矛 础 5](879) 盾”。而黑格尔的错误则在于:矛盾的克服或解决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m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的探索和研究 ,甚至仅仅只是为了能够就此正确地 提出问题 ,就决不能够匆匆地越过黑格尔 ,越过在黑 格尔那里已然绽出的“社会现实 ”的那一度。 在黑格尔哲学中 ,对社会现实的积极把握是与 对主观意识 (或主观思想 )的尖锐批判密切地联系 在一起的。主观意识的观点突出地表现为“反思哲 学 ”,即立足于“外部反思 ”的抽象思想。作为忽此 忽彼地活动着的推理能力 ,外部反思不会停留于并 深入于特定的内容之上 ,但却知道如何把一般原则 抽象地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在黑格尔看来 ,由于 外部反思任意地把给定的事物纳入到一般原则之 下 ,所以 ,说到底它只是抽象的和无内容的形式主 义 ,只是诡辩论的现代样式。不消说 ,这种外部反思 正是远离并且遮蔽社会现实的必由之路 ;同样不消 说 ,这种外部反思在今天比在黑格尔的时代甚至更 为普遍。就此而言 ,黑格尔对主观意识所作批判的 积极意义首先就在于 :要求使思想完全进入到事物 的客观内容之中 ,并从而使“社会现实 ”能够真正绽 露出来并且被深刻地把握住。因此 ,举例来说 ,在黑 格尔那里 ,与其说道德出自我们具有对它进行反思 的内在自由的情境 ,毋宁说 ,道德即在于按照某个国 家的习惯生活。在这个看起来颇有点粗鲁的简单公 设中 ,实际上已含蓄地包含着客观精神的概念。对 于黑格尔来说 ,社会的现实正是在客观精神对主观 精神的超越中显现出来的 ,就像客观精神在为绝对 精神所超越时获得其真正的哲学证明一样。 因此 ,一方面 ,黑格尔猛烈抨击对政治 —国家的 主观思想和主观态度 :针对道德、宗教或知性的意识 试图在内心生活中寻求慰籍 ,以逃避政治现实的 “喧嚣和狂躁 ”。黑格尔一力为政治生活的合理性 辩护 ,针对厌恶政治的浪漫主义者 ,以及无视现实的 国家而热衷于理想国家的空想家和改革家 ,黑格尔 力图证明现实的国家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 ,与上述对 主观思想的批判相联系 ,黑格尔在政治事物的领域 中积极地开启出从属于客观精神领域的社会现实 , 特别是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如果说家庭是具有 实体性的统一 ,它构成了一个以家庭成员的彼此信 任为基础的整体 ,那么 ,市民社会则是独立成员的结 合体 ,因而代表着区分或差别的环节 [ 4 ] ( P241、242) 。至 于有别于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国家 ,作为真正客观的 和普遍的东西 ,既是个体之实在性的基础 ———个人 只有在国家中并通过国家才获得其真正的实在 ,又 是人间事物中一切冲突和对立的统一与和解 ——— “特殊与普遍在国家中的统一是一切事物的基 础 ” [ 5 ] ( P879) 。 今天 ,我们已不难看出 ,当黑格尔在其法哲学中 依循客观精神的方向揭示出社会现实的同时 ,又使 这个社会现实本身被遮蔽起来了。一方面 ,社会现 实被揭示为这样一个广大的人间事物的有机整体 , “法、经济、政治的全部领域连同道德都包括进去 了 ” [ 3 ] ( P236) ;但另一方面 ,体现在个人关系、家庭、社 会和国家中的所有冲突 ,都被归结为主观自由和客 观自由的对立 ,并且在“地上的神 ”即国家中被扬 弃、调和、解除了。这样一来 ,不仅真正的社会冲突 本身被当作无关紧要的环节加以扬弃而丧失了其本 身的实在性 ,而且冲突在国家中的调和以及理性在 国家中的实现变成了纯粹辩护性的 ———黑格尔的 “无批判的唯心主义 ”导致了“同样无批判的实证主 义 ”。 正是从这里开始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 行了彻底的清算。虽说这一清算的立脚点直接出自 费尔巴哈 ,但其结果却是批判地拯救了在黑格尔哲 学中开辟出来的通向社会现实的道路。在这个意义 上 ,洛维特的下述说法是正确的 :“马克思在他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中 ,并不否定黑格尔的原则 , 而是仅仅否定由他自己所断言的理性与现实以及普 遍本质与个别实存的统一的具体落实。” [ 6 ] ( P195)就这 一否定而言 ,对立突出地表现为 :“马克思和基尔克 果的攻击恰恰把黑格尔统一起来的东西给分开了 ; 两个人都颠倒了他的理性与现实的和解。马克思以 政治哲学为批判对象 ,而基尔克果的攻击则针对哲 学的基督教。” [ 6 ] ( P18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引人注目的主题集中于 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问题上。在这方面 ,马克思 首先是借助于费尔巴哈指证说 ,黑格尔在他的中介 过程或“推移 ”(思辨推理 )中实际地制造了主体和 谓语的颠倒。黑格尔把主体设定为“理念内部自 身 ”,而政治情绪和政治制度等等则成了谓语。这 样一来 ,《法哲学原理 》由家庭和市民社会向政治国 家的“推移 ”,就不是由家庭和国家的特殊本质引申 出来 ,而是从所谓“理想性中的必然性 ”或“自由的 普遍的相互关系 ”中引申出来。因此 ,在马克思看 来 ,黑格尔处处把理念当成主体 ,而把“真正的、现 实的主体 ”变成谓语 ,但“事实上发展却总是在谓语 方面完成的 ” [ 7 ] ( P250、251、253、255) 。更加重要的是 ,马克 思在他的激烈批判中同时指证了黑格尔法哲学“较 深刻的地方 ”,亦即“他处处都从各种规定 ……的对 立出发 ,并把这种对立加以强调 ”;不仅如此 ,黑格 尔还“把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分离看作一种矛 盾 ”。而黑格尔的错误则在于 :矛盾的克服或解决 7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 ◆

河北学刊2006·5 仅只是表面上的,亦即只是通过所谓中介作用或推家或理性的法等等的现实基础,而不是相反,仿佛作 论,在理论上制造一种妥协的、自相矛盾的“居间为国家或法的理性倒是社会权力的根据,本质或真 者”。因此,黑格尔法哲学的全部非批判性就集中理似的。总而言之,历史唯物主义是依靠对“社会 在这样一点上,它把‘岘象的矛盾'接归入“本质现实”的这一重新发现—它继承并且超越了黑格 中的理念中的统一”m13。与此相反,在马克尔的遗产—才真正成为可能的,而当今政治哲学 思看来,就像立法权的矛盾乃是“政治国家的矛盾”的任何有意义的新成果都既不可能无视也不可能绕 样,政治国家的秘密植根于“市民社会的自身矛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伟大发现。这一点对于我们 盾”;因此,被黑格尔了解为现象的矛盾”,实际上今天的自我理解来说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要我 倒恰好是“本质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等级或们仍然局限于主观意识的外部反思中,那么,当今中 阶级所具有的意义—等级或阶级的差别分裂和国的社会现实就不可能被引领着来同我们照面;而 对立14。如果说这种“本质的矛盾不能通过只要这样的社会现实尚未被我们清晰地认识和把 推论的‘居间者来迁就,那么等级或阶级就意味着握,那么,当今时代的政治事物对于我们来说就仍将 “真正的极端”。而真正的极端“之所以不能被中介是“一个不可通过的区域” 所调和”,就“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互相对立 的 71(P355) 参考文献 由此可见,当黑格尔把近代社会的分裂和对立[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最终归入理念自身的同一,从而依循一般权力体系 将国家构成为扬弃了一切对立的“宁静的整体时,[2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马克思则把政治国家的本质性导回到市民社会,亦 即导回到市民社会本身所固有的分裂和对立中。而13号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 这就意味着在黑格尔之后“社会现实重新发现 [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政治国家的本质不在作为客观精神的国家理念中 [5例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下 而在市民社会本身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中;正像 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所谓普遍的权力或法(rgh的本质并不居住于无6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M]北京生活 人身的理性的怀抱中,而是植根于“社会权力” 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 oc ial power))的冲突中一样。真正说来,这种社会7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权力的冲突是“理性前的”,正是它构成了理性的国 1956. 俣晓明(1957-),男,江苏省江阴市人,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How to Com prehend Marx 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spec il top ic for d iscussion) HOU Cai, L IDe-shun, WANG Nan-shi, wU Xiao-m ing Abstract: Hou Cai points out that Marxist political philo sophy, in a narrow sense, includes a whole sys- tem and in a wide sense, is a comp lete political philosophy Practical materialism"is a unique exp ression of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LiDe-shun thinks that the basic problem s of political philo sophy and the evident causes of its rising in China are first t be clarified so that Manist political philo sop hy should be understood deep ly in bo th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op in on ofw ang Nan-shi, it is mper- tive that the marxist political phibsophy of the p resent age should be categorized inb the modem political hib sophy. wuxiao- m ing thinks that Marx opened critically the bad of from political phibsophy b so- cial reality That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emphasizes"soc ial reality gives an mportant reve lation to the stud ies on the present China Marxist political philo sophy Key words: Marxism; political phibsophy, double dmenspnality, soc ial reality [责任编辑、校对:王维国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t

仅只是表面上的 ,亦即只是通过所谓中介作用或推 论 ,在理论上制造一种妥协的、自相矛盾的“居间 者 ”。因此 ,黑格尔法哲学的全部非批判性就集中 在这样一点上 ,它把“现象的矛盾 ”直接归入“本质 中的理念中的统一 ” [ 7 ] ( P312、358) 。与此相反 ,在马克 思看来 ,就像立法权的矛盾乃是“政治国家的矛盾 ” 一样 ,政治国家的秘密植根于“市民社会的自身矛 盾 ”;因此 ,被黑格尔了解为“现象的矛盾 ”,实际上 倒恰好是“本质的矛盾 ”。这个矛盾表现为等级或 阶级所具有的意义 ———等级或阶级的差别、分裂和 对立 [ 7 ] ( P346) 。如果说这种“本质的矛盾 ”不能通过 推论的“居间者 ”来迁就 ,那么等级或阶级就意味着 “真正的极端 ”。而真正的极端“之所以不能被中介 所调和 ”, 就“因 为 它 们 在 本 质 上 是 互 相 对 立 的 ” [ 7 ] ( P355) 。 由此可见 ,当黑格尔把近代社会的分裂和对立 最终归入理念自身的同一 ,从而依循一般权力体系 将国家构成为扬弃了一切对立的“宁静的整体 ”时 , 马克思则把政治国家的本质性导回到市民社会 ,亦 即导回到市民社会本身所固有的分裂和对立中。而 这就意味着在黑格尔之后“社会现实 ”的重新发现 : 政治国家的本质不在作为客观精神的国家理念中 , 而在市民社会本身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中 ;正像 所谓普遍的权力或法 ( right)的本质并不居住于“无 人身的理性 ”的怀抱中 ,而是植根于“社会权力 ” ( social power)的冲突中一样。真正说来 ,这种社会 权力的冲突是“理性前的 ”,正是它构成了理性的国 家或理性的法等等的现实基础 ,而不是相反 ,仿佛作 为国家或法的理性倒是社会权力的根据 ,本质或真 理似的。总而言之 ,历史唯物主义是依靠对“社会 现实 ”的这一重新发现 ———它继承并且超越了黑格 尔的遗产 ———才真正成为可能的 ,而当今政治哲学 的任何有意义的新成果都既不可能无视也不可能绕 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伟大发现。这一点对于我们 今天的自我理解来说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要我 们仍然局限于主观意识的外部反思中 ,那么 ,当今中 国的社会现实就不可能被引领着来同我们照面 ;而 只要这样的社会现实尚未被我们清晰地认识和把 握 ,那么 ,当今时代的政治事物对于我们来说就仍将 是“一个不可通过的区域 ”。 [参 考 文 献 ]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M ] 1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951 [ 2 ]伽达默尔 1哲学解释学 [M ] 1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941 [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 [M ] 1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951 [ 4 ]黑格尔 1法哲学原理 [M ]1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9611 [ 5 ]列奥 ·施特劳斯 ,约瑟夫 ·克罗波西 1政治哲学史 :下 卷 [M ]1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 19931 [ 6 ]卡尔 ·洛维特 1从黑格尔到尼采 [M ] 1北京 :生活 ·读 书 ·新知三联书店 , 20061 [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 卷 [M ] 1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61 〔吴晓明 (1957—) ,男 ,江苏省江阴市人 ,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How to Comprehend Marx 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 spec ial topic for discussion) HOU Cai,L IDe - shun,WANG Nan - shi,WU Xiao - m ing Abstract:Hou Cai points out that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a narrow sense, includes a whole sys2 tem and in a wide sense, is a comp lete political philosophy.“Practicalmaterialism”is a unique exp ression of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Li De - shun thinks that the basic p roblem s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the evident causes of its rising in China are first to be clarified so that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should be understood deep ly in both aspects of theory and p ractice. In the op inion ofW ang Nan - shi, it is impera2 tive that the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p resent age sh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the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W u Xiao - m ing thinks thatMarx opened critically the road of from political philosophy to so2 cial reality. That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emphasize“s social reality”gives an important revelation to the studies on the p resent China’s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Key W ords:Marxism; political philosophy; double dimensionality; social reality [责任编辑、校对 :王维国 ] 8 河北学刊 2006·5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