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基督教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讲 罪与恶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74,文件大小:171.5KB,团购合买
第一节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早期基督教在有关罪和恶的问题上的争论 第三节 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新教和天主教在有关罪和恶的问题上的争论 第四节 基督教的罪和恶的观念在现代的反思和重构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基督教哲学课件之七 第七章罪与恶(内容安排) 在基督教的神学中,“罪”不仅是指一种错误的行为, 而且还意味着人与上帝的一种疏离( alienation)状态。“恶” 包括道德上的恶( moralesi)和自然的恶( naturalevil), 前者指道德上的恶的动机和行为,后者指造成人类痛苦的自然 秩序上的偏差,如地震、风暴、瘟疫等。“罪”之所以成为基 督教的神学问题,因为它与基督拯救的问题相关,即:人由于 犯了原罪,不能自救,要靠基督来拯救。 “恶”之所以成为基督教的神学问题,因为它涉及一个 神正论( theodicy)的问题:在一个全能和博爱的上帝所创造 的世界中为什么还存在恶?罪和恶联系在一起:恶既被理解为 罪的原因,也被理解为罪的结果。神学家试图从恶的势力和倾 向中找到人犯罪的原因,并把人受苦受难的恶果归因于人犯了 罪

在基督教的神学中,“罪”不仅是指一种错误的行为, 而且还意味着人与上帝的一种疏离(alienation)状态。“恶” 包括道德上的恶(moral evil)和自然的恶(natural evil), 前者指道德上的恶的动机和行为,后者指造成人类痛苦的自然 秩序上的偏差,如地震、风暴、瘟疫等。“罪”之所以成为基 督教的神学问题,因为它与基督拯救的问题相关,即:人由于 犯了原罪,不能自救,要靠基督来拯救。 “恶”之所以成为基督教的神学问题,因为它涉及一个 神正论(theodicy)的问题:在一个全能和博爱的上帝所创造 的世界中为什么还存在恶?罪和恶联系在一起:恶既被理解为 罪的原因,也被理解为罪的结果。神学家试图从恶的势力和倾 向中找到人犯罪的原因,并把人受苦受难的恶果归因于人犯了 罪。 基督教哲学课件之七 第七章 罪与恶(内容安排)

第一节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 基本特征 在基督教的传统中,有关罪和恶的经典的看法,是在捍 卫耶稣基督拯救人类的基本教义,在反对摩尼教的二元论和与 贝拉基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摩尼教持光明之神和黑暗之神的 善恶二元论的观点,把耶稣与诺厄(Noe)、佛陀、琐罗亚斯特和 摩尼并列,否认耶稣的圣子地位和三位一体的上帝观。贝拉基 及其门徒则过分强调人的自由意志而否认“原罪”和“恩宠”, 这会导致否认基督拯救人类的必要性。奥古斯丁起初曾是摩尼 教的信徒,后来皈依基督教。他依据圣经,特别是依据保罗在 “罗马书”中的观点,批判摩尼教的二元论,并在与贝拉基派 的辩论中发展出他的有关罪和恶的观点。由于奥古斯丁在这方 面的论述较有圣经的依据和较好地符合了基督教的拯救教义, 所以通常被视为基督教的正统观点。以下对基督教有关罪和恶 的观念的基本特征的概括,主要依据圣经“创世记”中关于亚 当夏娃犯下原罪的故事,保罗在“罗马书”中结合基督拯救的 意义对这一故事的神学诠释,以及奥古斯丁在哲理上对它的系

第一节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 基本特征 在基督教的传统中,有关罪和恶的经典的看法,是在捍 卫耶稣基督拯救人类的基本教义,在反对摩尼教的二元论和与 贝拉基主义的斗争中形成的。摩尼教持光明之神和黑暗之神的 善恶二元论的观点,把耶稣与诺厄(Noe)、佛陀、琐罗亚斯特和 摩尼并列,否认耶稣的圣子地位和三位一体的上帝观。贝拉基 及其门徒则过分强调人的自由意志而否认“原罪”和“恩宠” , 这会导致否认基督拯救人类的必要性。奥古斯丁起初曾是摩尼 教的信徒,后来皈依基督教。他依据圣经,特别是依据保罗在 “罗马书”中的观点,批判摩尼教的二元论,并在与贝拉基派 的辩论中发展出他的有关罪和恶的观点。由于奥古斯丁在这方 面的论述较有圣经的依据和较好地符合了基督教的拯救教义, 所以通常被视为基督教的正统观点。以下对基督教有关罪和恶 的观念的基本特征的概括,主要依据圣经“创世记”中关于亚 当夏娃犯下原罪的故事,保罗在“罗马书”中结合基督拯救的 意义对这一故事的神学诠释,以及奥古斯丁在哲理上对它的系 统表述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1) 人犯了原罪( original sin)。原罪的观念是通过 对《圣经》的亚当的故事的反思而成型的。这个故事出自《圣 经·创世记》第2章和第3章。在此讲述了上帝造了人类的先祖亚 当和夏娃,他们原初生活在伊甸园中,听从上帝的安排,过着 无忧无虑和永生的幸福生活;后来亚当和夏娃受了蛇的引诱, 违背上帝的禁令,偷吃智慧果,因而受到上帝的处罚,被驱除 出伊甸园,从此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并更容易犯罪堕落。从人 与上帝的关系讲,这是人对上帝犯了罪;从人自己的行为和结 果而言,这是恶 亚当和夏娃所犯的罪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罪,他们 是具有代表性的,他们代表了人类共有的特征和生存状况,因 而具有“象征性”和“遗传性”,人类的先祖犯了原罪,人类 的子孙将继承这罪及其恶果。保罗指出:“亚当乃是那以后要 来之人的预象。”(罗马书5:14)“因一人的悖逆,众人就成 了罪人。”(罗马书5:19)

一、 人犯了原罪(original sin)。原罪的观念是通过 对《圣经》的亚当的故事的反思而成型的。这个故事出自《圣 经·创世记》第2章和第3章。在此讲述了上帝造了人类的先祖亚 当和夏娃,他们原初生活在伊甸园中,听从上帝的安排,过着 无忧无虑和永生的幸福生活;后来亚当和夏娃受了蛇的引诱, 违背上帝的禁令,偷吃智慧果,因而受到上帝的处罚,被驱除 出伊甸园,从此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并更容易犯罪堕落。从人 与上帝的关系讲,这是人对上帝犯了罪;从人自己的行为和结 果而言,这是恶。 二、亚当和夏娃所犯的罪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罪,他们 是具有代表性的,他们代表了人类共有的特征和生存状况,因 而具有“象征性”和“遗传性” ,人类的先祖犯了原罪,人类 的子孙将继承这罪及其恶果。保罗指出: “亚当乃是那以后要 来之人的预象。 ”(罗马书5:14)“因一人的悖逆,众人就成 了罪人。 ”(罗马书5:19)。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1)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2) 原罪的一个严重的恶果是死。《圣经创世 记》中有一段蛇与女人的对话:蛇对女人说:“神岂 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的果子吗?”女人对蛇 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唯有园当中那棵 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 得你们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 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 知道善恶。”(创世记3:1-5)由于亚当夏娃不听神的 警告,吃了那果子,从此人终有一死。虽说这不是亚 当夏娃立即的死,但其后果或许更严重,因为从此以 后“死就做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 在他的权下。"(罗马书5:14)“这就如罪是从一人 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 为众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2) 三、原罪的一个严重的恶果是死。《圣经·创世 记》中有一段蛇与女人的对话:蛇对女人说:“神岂 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的果子吗?”女人对蛇 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唯有园当中那棵 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 得你们死。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 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 知道善恶。 ”(创世记3:1-5)由于亚当夏娃不听神的 警告,吃了那果子,从此人终有一死。虽说这不是亚 当夏娃立即的死,但其后果或许更严重,因为从此以 后“死就做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 在他的权下。 ”(罗马书5:14)“这就如罪是从一人 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 为众人都犯了罪。 ” (罗马书5:12)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3) 四 亚当和夏娃为什么敢冒死的风险而违背神的命令,偷吃 禁果呢?这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和上帝一样有智慧,“便如神能知道善 恶。”说得更彻底一些,就是人希望自己成为上帝。这是将以神为中心 的生活,转移到以自己为生活的中心。这种转移就成了罪的本源。这意 味着,人不信上帝而信自己,人相信自己能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依靠 自己的力量建立幸福的生活。然而,人的这种傲慢态度和固有的脆弱性, 更容易使人受到邪恶势力的引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污秽,犯下更大 的罪行而更深地堕落。 五 人除犯了原罪外,还犯下不同程度的本罪( personal sin)。本罪指违背上帝的律令。摩西十诫中的前四诫,讲的都是信仰的 问题,即:要信耶和华为唯一的真神,不可跪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 神的名,要守安息日,以纪念上帝创造世界。在基督教的传统中,不信 上帝被认为是最大的罪;故意拒绝上帝的救恩大爱,以信实的上帝为不 可信,是众罪之根。摩西十诫中的后六诫,讲的是道德问题,即:要孝 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害人,不可贪 恋别人的妻子和财物。因而违背了上帝的道德律法,行不义之事,知善 不行,也是犯本罪

四、 亚当和夏娃为什么敢冒死的风险而违背神的命令,偷吃 禁果呢?这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和上帝一样有智慧, “便如神能知道善 恶。 ”说得更彻底一些,就是人希望自己成为上帝。这是将以神为中心 的生活,转移到以自己为生活的中心。这种转移就成了罪的本源。这意 味着,人不信上帝而信自己,人相信自己能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依靠 自己的力量建立幸福的生活。然而,人的这种傲慢态度和固有的脆弱性, 更容易使人受到邪恶势力的引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污秽,犯下更大 的罪行而更深地堕落。 五、 人除犯了原罪外,还犯下不同程度的本罪(personal sin)。本罪指违背上帝的律令。摩西十诫中的前四诫,讲的都是信仰的 问题,即:要信耶和华为唯一的真神,不可跪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 神的名,要守安息日,以纪念上帝创造世界。在基督教的传统中,不信 上帝被认为是最大的罪;故意拒绝上帝的救恩大爱,以信实的上帝为不 可信,是众罪之根。摩西十诫中的后六诫,讲的是道德问题,即:要孝 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害人,不可贪 恋别人的妻子和财物。因而违背了上帝的道德律法,行不义之事,知善 不行,也是犯本罪。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3)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4) 六、罪意味着人与上帝的失和,意味着人与上帝间的 种疏离状态。保罗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 (罗马书3:23)其结果是“与神所施的生命隔绝了”(以弗所书 4:18),使人失去平安自由,生活在上帝的念怒和诅咒之下,在 身体上受到应得的报应、痛苦、灾祸、及死亡。 七、人深陷于罪孽之中,心性败坏,靠自身的力量不能 自拔。正如豹不能改变它的斑点一样,习惯行恶的人,也不能自 觉行善了。沾满了罪污的人,无法用自己的手把罪污清洗干净。 但是上帝仍然怜悯人类,他差他的儿子,圣洁无罪的耶稣来到世 洁净了我们的罪。赦罪不是靠人的善行、功德、吃斋修道、祭祀 或放生等做法换来的,而是上帝的白白恩典。保罗写道:“我们 借着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 典。″(以弗所书1:⑦)罪只有靠着耶稣才能解决,唯有耶稣是 人类的救主

六、 罪意味着人与上帝的失和,意味着人与上帝间的一 种疏离状态。保罗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 ” (罗马书3:23)其结果是“与神所施的生命隔绝了”(以弗所书 4:18),使人失去平安自由,生活在上帝的忿怒和诅咒之下,在 身体上受到应得的报应、痛苦、灾祸、及死亡。 七、 人深陷于罪孽之中,心性败坏,靠自身的力量不能 自拔。正如豹不能改变它的斑点一样,习惯行恶的人,也不能自 觉行善了。沾满了罪污的人,无法用自己的手把罪污清洗干净。 但是上帝仍然怜悯人类,他差他的儿子,圣洁无罪的耶稣来到世 界,为罪人而被钉十字架流血牺牲,用他的身体和血救赎人类, 洁净了我们的罪。赦罪不是靠人的善行、功德、吃斋修道、祭祀 或放生等做法换来的,而是上帝的白白恩典。保罗写道:“我们 借着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 典。 ”(以弗所书1:7)罪只有靠着耶稣才能解决,唯有耶稣是 人类的救主。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4)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5) 八、耶稣为人赎罪,标志着人与上帝的关系的修复, 标志着人与上帝间从疏远到重新和睦,标志着人从罪人成为新 人有了希望和保证。保罗写道:“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 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因而以自己的身体废除冤仇 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 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以弗所书2:14-15) 九、基督教不采取善恶二元论的立场说明恶的起源。上 帝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好的世界,上帝创造的天、地、人、动 物、植物都是甚好的。恶没有一种宇宙起源论和本体论的地位 世界不是由善恶两种力量合成的,恶不被理解为一个与善神并 列的恶魔作怪的结果,恶也不被理解为起源于一种原初的混沌 状态或黑暗的力量。恶不是已经存在于创世之前,也不是与创 世同时发生,而是发生在一个创世之后的“甚好”的世界中。 从亚当的故事看,恶有着一个人类学的起源,人犯了罪才有恶

八、 耶稣为人赎罪,标志着人与上帝的关系的修复, 标志着人与上帝间从疏远到重新和睦,标志着人从罪人成为新 人有了希望和保证。保罗写道:“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 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因而以自己的身体废除冤仇, 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 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以弗所书2:14-15) 九、基督教不采取善恶二元论的立场说明恶的起源。上 帝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好的世界,上帝创造的天、地、人、动 物、植物都是甚好的。恶没有一种宇宙起源论和本体论的地位。 世界不是由善恶两种力量合成的,恶不被理解为一个与善神并 列的恶魔作怪的结果,恶也不被理解为起源于一种原初的混沌 状态或黑暗的力量。恶不是已经存在于创世之前,也不是与创 世同时发生,而是发生在一个创世之后的“甚好”的世界中。 从亚当的故事看,恶有着一个人类学的起源,人犯了罪才有恶。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5)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6) 十 亚当和夏娃是自由的,他们可以选择听从 上帝的话不吃禁果,然而他们却选择了听蛇的话。从 他们具有选择的自由这个方面看,罪和恶并不是必然 要发生的,而是偶然的,似乎仅仅是一念之差。然而, 这又与人的那种无法遏制的欲望有关,其中包括人奢 望像上帝一样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而这种奢望与人 的有限性相矛盾,这就是人间一切悲剧的根源。蛇在 这里象征着人的一种易受引诱而堕落的生活处境。蛇 不能强迫人吃禁果,而只能引诱人吃禁果。这一方面 说明恶不是必然的,人要对自己的罪负责;另一方面 说明人性的脆弱和人生存中的陷阱似乎又注定人要经 历一番磨难。人从因原罪和本罪而疏离上帝,到经耶 稣拯救而回归于上帝,又可以说是预定的

十、 亚当和夏娃是自由的,他们可以选择听从 上帝的话不吃禁果,然而他们却选择了听蛇的话。从 他们具有选择的自由这个方面看,罪和恶并不是必然 要发生的,而是偶然的,似乎仅仅是一念之差。然而, 这又与人的那种无法遏制的欲望有关,其中包括人奢 望像上帝一样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而这种奢望与人 的有限性相矛盾,这就是人间一切悲剧的根源。蛇在 这里象征着人的一种易受引诱而堕落的生活处境。蛇 不能强迫人吃禁果,而只能引诱人吃禁果。这一方面 说明恶不是必然的,人要对自己的罪负责;另一方面 说明人性的脆弱和人生存中的陷阱似乎又注定人要经 历一番磨难。人从因原罪和本罪而疏离上帝,到经耶 稣拯救而回归于上帝,又可以说是预定的。 基督教有关罪和恶的观念的基本特征(6)

基督教与儒家有关罪与恶的观点比较 下面我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关阐述,对罪与 恶的观点进行比较,以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中国儒家有关罪与恶的观点,在《论语》的“尧曰第二十” 中有着最经典的论述。它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孔子先引 用或转述《尚书》所记载的尧、舜、禹商汤、周武王的重 要言论,然后发表自己简短评论。这里谈到了“天禄”和 “罪”的问题。第二章,孔子回答子张关于如何从政的问 题,这里谈到了“五美”和“四恶”。第三章,孔子把 “天命”与“人为”统一起来,可看作是对前两章的总结。 这三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含义深刻,回味无穷:

下面我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关阐述,对罪与 恶的观点进行比较,以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中国儒家有关罪与恶的观点,在《论语》的“尧曰第二十” 中有着最经典的论述。它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孔子先引 用或转述《尚书》所记载的尧、舜、禹商汤、周武王的重 要言论,然后发表自己简短评论。这里谈到了“天禄”和 “罪”的问题。第二章,孔子回答子张关于如何从政的问 题,这里谈到了“五美”和“四恶” 。第三章,孔子把 “天命”与“人为”统一起来,可看作是对前两章的总结。 这三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含义深刻,回味无穷: 基督教与儒家有关罪与恶的观点比较

)尧日:“咨!尔舜 论语》的“尧日第二+”n 中!四海困穷,天禄永 终。”舜亦以命禹。 日:“予小孑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 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 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二)子张问於孔子日:“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日:“尊五美,屏四 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日:“何谓五美?”子日:“君子惠而不费;劳 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日:“何谓惠而不费? 子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日 何谓四恶?”子日:“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 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三)子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 知人也

(一)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 终。”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 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 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二)子张问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 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 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 “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 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 (三)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 知人也。 ” 《论语》的“尧曰第二十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74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