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基督教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讲 基督与拯救(基督教的基督论和拯救论的基本特征)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2,文件大小:68.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基督教哲学课件之八 第八章基督与拯救(内容安排) 基督论( Christology)是基督教神学中占中心地位的 课题。它主要研究耶稣基督的人性、神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以及圣子与圣父的关系等。在基督教的团契中,基督徒信奉耶 稣基督为主和拯救者。耶稣是谁?这要通过他的生平事迹,特 别是通过他的拯救工作表现出来。为何耶稣能够拯救?这是由 耶稣的身份决定的。耶稣具有神人两性的身份,他作为圣子与 圣父是统一的,因而他能完成拯救人类的重任。基督的身份和 基督的拯救工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彼此关联,所以在本 章中我们把基督和拯救结合在一起讨论

基督论(Christology)是基督教神学中占中心地位的 课题。它主要研究耶稣基督的人性、神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以及圣子与圣父的关系等。在基督教的团契中,基督徒信奉耶 稣基督为主和拯救者。耶稣是谁?这要通过他的生平事迹,特 别是通过他的拯救工作表现出来。为何耶稣能够拯救?这是由 耶稣的身份决定的。耶稣具有神人两性的身份,他作为圣子与 圣父是统一的,因而他能完成拯救人类的重任。基督的身份和 基督的拯救工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彼此关联,所以在本 章中我们把基督和拯救结合在一起讨论。 基督教哲学课件之八 第八章 基督与拯救(内容安排)

第一节基督教的基督论和拯救论的基 本特征

第一节 基督教的基督论和拯救论的基 本特征

基督教的基督论和拯救论的重要特征(1) 耶稣基督是神人两性的,他既是实实在在的人,又 是道道地地的神。如果否定了这两个方面的任何一面,都会破 坏基督教的基督论。这是因为,如果否定了耶稣基督的人性, 那么就会与圣经所记载的历史事件相违背;如果否定了耶稣基 督的神性,那么就不能说明为什么耶稣具有拯救人类的如此大 能。耶稣基督是一个历史上的人物,他从诞生、布道、十字架 上的死,都发生在历史的过程之中,这不仅为他的门徒所见证 ,而且也可以从同时代的一些历史文献中获得参照和印证。但 是耶稣基督这个历史人物从头至尾都渗透着神圣的属性。有关 耶稣是由圣灵受孕,由童贞女马利亚生;耶稣在受洗时,圣灵 降临在他身上,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 喜悦你”;耶稣死后复活、升天、显灵等一系列事件又都表明 耶稣的神性

一、耶稣基督是神人两性的,他既是实实在在的人,又 是道道地地的神。如果否定了这两个方面的任何一面,都会破 坏基督教的基督论。这是因为,如果否定了耶稣基督的人性, 那么就会与圣经所记载的历史事件相违背;如果否定了耶稣基 督的神性,那么就不能说明为什么耶稣具有拯救人类的如此大 能。耶稣基督是一个历史上的人物,他从诞生、布道、十字架 上的死,都发生在历史的过程之中,这不仅为他的门徒所见证 ,而且也可以从同时代的一些历史文献中获得参照和印证。但 是耶稣基督这个历史人物从头至尾都渗透着神圣的属性。有关 耶稣是由圣灵受孕,由童贞女马利亚生;耶稣在受洗时,圣灵 降临在他身上,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 喜悦你”;耶稣死后复活、升天、显灵等一系列事件又都表明 耶稣的神性。 基督教的基督论和拯救论的重要特征(1)

基督教的基督论和拯救论的重要特征(2) 由于耶稣基督的这种神人两性,在基督教的“基督论” 中就存在一种张力。一种倾向是去除耶稣基督的神性,把他还 原为一个彻底的历史人物,如施特劳斯在《耶稣传》中所做的 那样。另一种倾向是去除耶稣基督的人性,剥离他的人类历史 过程中的特征。正统的基督教神学总是在与这两种倾向作斗争, 以维护耶稣基督的神人两性说 尽管基督教的神人两性说在逻辑上难以自圆其说,在许多讲究 理性分析的人眼里,这简直是荒唐的。但是,正是这种神人两 性说表现出基督教的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的基本特点,表现 出神与人之间的亲近,表现出神与人之间的相遇、对话和依赖 的关系。这是基督教最强大的吸引人的地方。因此,尽管存在 对这种神人两性的关系的种种解说上的困难,众多的基督教信 徒仍然喜欢和维护这个最深刻的“奧妙

基督教的基督论和拯救论的重要特征(2) 由于耶稣基督的这种神人两性,在基督教的“基督论” 中就存在一种张力。一种倾向是去除耶稣基督的神性,把他还 原为一个彻底的历史人物,如施特劳斯在《耶稣传》中所做的 那样。另一种倾向是去除耶稣基督的人性,剥离他的人类历史 过程中的特征。正统的基督教神学总是在与这两种倾向作斗争, 以维护耶稣基督的神人两性说。 尽管基督教的神人两性说在逻辑上难以自圆其说,在许多讲究 理性分析的人眼里,这简直是荒唐的。但是,正是这种神人两 性说表现出基督教的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的基本特点,表现 出神与人之间的亲近,表现出神与人之间的相遇、对话和依赖 的关系。这是基督教最强大的吸引人的地方。因此,尽管存在 对这种神人两性的关系的种种解说上的困难,众多的基督教信 徒仍然喜欢和维护这个最深刻的“奥妙”

基督教的基督论和拯救论的重要特征(3) 耶稣基督揭示上帝,上帝在耶稣基督身上得到展 现。当《新约》谈论上帝的时候,就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 耶稣身上,集中到耶稣的有关上帝的布道上,集中到耶稣和 拯救活动上。“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 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 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父交付我的。除了 父,没有人知道子是谁;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 知道父是谁”。(路10:21-23)基督教的基督论的核心思 想就由这段话表明。对于基督徒而言,离开耶稣,就不可能 知道上帝是谁。一切复杂的理论思辨在此都是无用的。聪明 通达的人不能明白上帝是谁的奥秘。只有耶稣知道这一点, 因为耶稣具有圣子的身份。而且只有圣父才知道圣子。这样 我们有关上帝以及有关圣父与圣子的关系的知识,都要靠耶 稣基督的指示。除了他愿意告诉我们的,我们不可能有这方 面的真知识

二、耶稣基督揭示上帝,上帝在耶稣基督身上得到展 现。当《新约》谈论上帝的时候,就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 耶稣身上,集中到耶稣的有关上帝的布道上,集中到耶稣和 拯救活动上。 “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 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 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父交付我的。除了 父,没有人知道子是谁;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 知道父是谁” 。(路10:21—23)基督教的基督论的核心思 想就由这段话表明。对于基督徒而言,离开耶稣,就不可能 知道上帝是谁。一切复杂的理论思辨在此都是无用的。聪明 通达的人不能明白上帝是谁的奥秘。只有耶稣知道这一点, 因为耶稣具有圣子的身份。而且只有圣父才知道圣子。这样, 我们有关上帝以及有关圣父与圣子的关系的知识,都要靠耶 稣基督的指示。除了他愿意告诉我们的,我们不可能有这方 面的真知识。 基督教的基督论和拯救论的重要特征(3)

基督教的基督论和拯救论的重要特征(4) 耶稣基督是拯救的承担者。拯救的工作是通过耶稣 基督的诞生、传道和十字架上的死完成的。耶稣基督为 人赎罪,使人和上帝重新修和。保罗神学完成了说明耶 稣基督为什么要死于十字架。保罗把耶稣的死与亚当的 原罪联系起来,指出耶稣是为全人类赎罪而死:“且藉 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 生得救了”。(罗5:10)

耶稣基督是拯救的承担者。拯救的工作是通过耶稣 基督的诞生、传道和十字架上的死完成的。耶稣基督为 人赎罪,使人和上帝重新修和。保罗神学完成了说明耶 稣基督为什么要死于十字架。保罗把耶稣的死与亚当的 原罪联系起来,指出耶稣是为全人类赎罪而死:“且藉 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 生得救了” 。(罗5:10) 基督教的基督论和拯救论的重要特征(4)

圣人和基督(1) 基督”这个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当然是没有的,而且也 找不到相近似的概念,所以在翻译基督教文献的时候不得不音 译这个外来词。但比较不一定要在近似的概念之间进行,即使 把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进行比较,只要它能起到帮助理解,促 进深入思考的作用,就多少达到做这项工作的目的了。下面我 想把“圣人”的概念和“基督”的概念作比较,以便能增进对 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实质的认识。 首先,圣人在儒家文化中是指人,而不是指神。圣人也不是人 和神的合一者,不是由神变的人,如基督教中的道成肉身的耶 稣。在中国,孔子常被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但 无论怎样抬高孔子,孔子仍被视为人,而不是视为神。当然,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人企图神化孔子。然而,孔子称自己为“学 而知之者”,这一孔子自己给自己的评价已经预先注定了这种 神化的意图不会成功

“基督”这个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当然是没有的,而且也 找不到相近似的概念,所以在翻译基督教文献的时候不得不音 译这个外来词。但比较不一定要在近似的概念之间进行,即使 把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进行比较,只要它能起到帮助理解,促 进深入思考的作用,就多少达到做这项工作的目的了。下面我 想把“圣人”的概念和“基督”的概念作比较,以便能增进对 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实质的认识。 首先,圣人在儒家文化中是指人,而不是指神。圣人也不是人 和神的合一者,不是由神变的人,如基督教中的道成肉身的耶 稣。在中国,孔子常被尊称为“孔圣人” , “至圣先师” 。但 无论怎样抬高孔子,孔子仍被视为人,而不是视为神。当然,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人企图神化孔子。然而,孔子称自己为“学 而知之者” ,这一孔子自己给自己的评价已经预先注定了这种 神化的意图不会成功。 圣人和基督(1)

圣人和基督(2) 其次,圣人又与天(天道、天理、天命)处于一种特殊的关系中。圣人能 观天道,察地理,知民用,通神明。“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 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 系辞上) 当然,随着中国哲人对天的理解的不同,对圣人与天的关系的理解也会不 同。如果对天作自然化的解释,那么圣人就被理解为出类拔萃的有智慧 讲道德的人,圣人是可以通过学习而造就的。荀子持这种观点:“能虑 能固,加好之者焉,斯圣人矣。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 者,广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荀 子·礼论》)如果把天理解为最高的主宰者,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孔子所谓 的天,有最高主宰的意义。如他说:“天之将丧斯之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 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在此,孔 子把他个人的安危,他所希望弘扬的文化的兴衰完全与天命维系在一起。 这样,圣人无非是天命的知晓者和执行者。这一思想在董仲舒那里得到详 尽发挥:“天地神明之心,与人事成败之真,固莫之能见者也,唯圣人能见 之。圣人者见人之所不见者也”。(《春秋繁露·郊语》)“天道施,地道 化,人道义。圣人见端而知本,精之至也;得一而应万,类之治也”。 (《春秋繁露·天道施》)

其次,圣人又与天(天道、天理、天命)处于一种特殊的关系中。圣人能 观天道,察地理,知民用,通神明。 “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 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 系辞上) 当然,随着中国哲人对天的理解的不同,对圣人与天的关系的理解也会不 同。如果对天作自然化的解释,那么圣人就被理解为出类拔萃的有智慧、 讲道德的人,圣人是可以通过学习而造就的。荀子持这种观点:“能虑, 能固,加好之者焉,斯圣人矣。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 者,广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 。(《荀 子·礼论》)如果把天理解为最高的主宰者,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孔子所谓 的天,有最高主宰的意义。如他说:“天之将丧斯之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 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在此,孔 子把他个人的安危,他所希望弘扬的文化的兴衰完全与天命维系在一起。 这样,圣人无非是天命的知晓者和执行者。这一思想在董仲舒那里得到详 尽发挥:“天地神明之心,与人事成败之真,固莫之能见者也,唯圣人能见 之。圣人者见人之所不见者也” 。(《春秋繁露·郊语》)“天道施,地道 化,人道义。圣人见端而知本,精之至也;得一而应万,类之治也” 。 (《春秋繁露·天道施》) 圣人和基督(2)

圣人和基督(3) 最后,圣人的救世济民是以人的力量,而基督的拯 救是由神的大能。圣人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而基督的 拯救按照基督教的教义是必定成功的。因为圣人不是神, 所以如果大道不盛行,时势多危难,即使孔子这样的圣人 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不能根本扭转他那时礼崩乐坏的 颓势和战乱格局。圣人不能违背天命,而只能因势利导。 用孟子的话来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 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由于圣人的救世济民是靠人力,所以儒家都寄希望于英明 的君王出现。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行王道政治。志士仁人 的职责在于辅助君王掌管朝政,执行德治和仁政,匡世济 民

最后,圣人的救世济民是以人的力量,而基督的拯 救是由神的大能。圣人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而基督的 拯救按照基督教的教义是必定成功的。因为圣人不是神, 所以如果大道不盛行,时势多危难,即使孔子这样的圣人 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不能根本扭转他那时礼崩乐坏的 颓势和战乱格局。圣人不能违背天命,而只能因势利导。 用孟子的话来说,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 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 由于圣人的救世济民是靠人力,所以儒家都寄希望于英明 的君王出现。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行王道政治。志士仁人 的职责在于辅助君王掌管朝政,执行德治和仁政,匡世济 民。 圣人和基督(3)

圣人和基督(4) 按照孟子的看法,天子是天之所命,天是君权的依据。尽管天不说话,但以 行和事展示它的意图。当然,儒家主张君权神授,并不是认为君王可以胡作 非为,而是希望君王谨承天意,以天道天理为施政原则,建立伦理和法律的 制度,教化和制约臣民,维持社会秩序。董仲舒的下面一段话集中表述了这 层意思: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谓之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谓之情,情 非度制不节。是故王者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举贤良 对策》) 然而事实上,昏君多,明君少;贪官多,清官少。儒家的这种圣王承天命 教万民,成善性,治国家的理论常常被无道的君王用来论证自己王权的合法 性和肆意残害忠良,欺压万民的根据。尽管儒家也提出天可以立君王,也可 以废君王的理论,并主张“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主张,以此想 约束和警告君王苛政的后果,但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见到有什么圣王明君真 正实行爱惜万民的仁政

按照孟子的看法,天子是天之所命,天是君权的依据。尽管天不说话,但以 行和事展示它的意图。当然,儒家主张君权神授,并不是认为君王可以胡作 非为,而是希望君王谨承天意,以天道天理为施政原则,建立伦理和法律的 制度,教化和制约臣民,维持社会秩序。董仲舒的下面一段话集中表述了这 层意思: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谓之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谓之情,情 非度制不节。是故王者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举贤良 对策》) 然而事实上,昏君多,明君少;贪官多,清官少。儒家的这种圣王承天命, 教万民,成善性,治国家的理论常常被无道的君王用来论证自己王权的合法 性和肆意残害忠良,欺压万民的根据。尽管儒家也提出天可以立君王,也可 以废君王的理论,并主张“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主张,以此想 约束和警告君王苛政的后果,但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见到有什么圣王明君真 正实行爱惜万民的仁政。 圣人和基督(4)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