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深圳市宝安区黄田小学杨丹婷 【教材简析】 《它们去哪里了》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六课。这节课 通过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物理现象。本课教材分为三个 部分,分别为聚焦、探索和研讨。 聚焦部分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在水中放入盐、红糖、小石子后 可以观察到什么?这是对学生己有生活经验的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 课的探究主题,即“这些物体去哪里了”。 探索部分主要包含1个探究活动,是一个包含两方面问题的对比观察活动。一个是对 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另一个是对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现象的横向对比观察。教 科书在该部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先观察物体原本特征一观察物体与水混合后的情况 一搅拌使得充分混合一观察搅拌后的物体的变化”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并提示要用放大镜观 察,依次对三种物体进行实验和观察。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操作流程一 步步地观察和记录。 研讨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问题。问题1旨在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盐、红 糖在放入水中前都是小颗粒状的,放入水中后,这种小颗粒会慢慢减少,并逐渐消失在水中。 在充分混合后,食盐水是透明的,盐的颗粒不能被看见。红糖水也是透明的,有颜色的,红 糖颗粒也不能被看见。与盐和红糖相比,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情况有明显区别。它不会减少, 且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搅拌后静置,会发现小石子沉在杯底,而水仍然像原来那样。在 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红糖、盐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向学 生指出“红糖和盐都溶解在水中了,而小石子没有溶解在水中。”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 解现象。问题2则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个问题对一年级学生 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解释能力。 不同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 比如有的学生会认为食盐和红糖没有消失,红糖水的颜色变成红色,可以尝到甜味,这就说 明原来的红糖仍然存在水中,只是变得不能被我们看见。而有些学生并不相信物体仍然存在 水中。这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 【学情分析】 经过前五节课的学习,学生己经初步学会用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对液体和固态物体的 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孩子的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 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把这种现象称为“融化”。本节课 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一一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
《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深圳市宝安区黄田小学 杨丹婷 【教材简析】 《它们去哪里了》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六课。这节课 通过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这一物理现象。本课教材分为三个 部分,分别为聚焦、探索和研讨。 聚焦部分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在水中放入盐、红糖、小石子后 可以观察到什么?这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 课的探究主题,即“这些物体去哪里了”。 探索部分主要包含 1 个探究活动,是一个包含两方面问题的对比观察活动。一个是对 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另一个是对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现象的横向对比观察。教 科书在该部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先观察物体原本特征—观察物体与水混合后的情况 —搅拌使得充分混合—观察搅拌后的物体的变化”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并提示要用放大镜观 察,依次对三种物体进行实验和观察。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操作流程一 步步地观察和记录。 研讨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问题。问题 1 旨在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盐、红 糖在放入水中前都是小颗粒状的,放入水中后,这种小颗粒会慢慢减少,并逐渐消失在水中。 在充分混合后,食盐水是透明的,盐的颗粒不能被看见。红糖水也是透明的,有颜色的,红 糖颗粒也不能被看见。与盐和红糖相比,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情况有明显区别。它不会减少, 且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搅拌后静置,会发现小石子沉在杯底,而水仍然像原来那样。在 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红糖、盐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向学 生指出“红糖和盐都溶解在水中了,而小石子没有溶解在水中。”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 解现象。问题 2 则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个问题对一年级学生 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解释能力。 不同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 比如有的学生会认为食盐和红糖没有消失,红糖水的颜色变成红色,可以尝到甜味,这就说 明原来的红糖仍然存在水中,只是变得不能被我们看见。而有些学生并不相信物体仍然存在 水中。这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 【学情分析】 经过前五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用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对液体和固态物体的 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孩子的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 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把这种现象称为“融化”。本节课 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
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 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 需要记忆和理解溶解的具体概念,只需要对该现象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该现象称为“溶解” 即可。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知道固体颗粒与水混合后,在水中看不见固体颗粒的现象叫做溶解,能用溶解一词来描 述。 2.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颗粒。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3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有些物体则很难溶解。 2.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溶解前、中、后物体和水的变化。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 糖(块状)、小石子(洗干净的)、实验记录单等。(教师在准备实验时要注意,杯中的水 量要能将一勺食盐或者红糖完全溶解。为了减少学生观察溶解现象时的干扰,建议教师在实 验中使用较为纯净的红糖和洗干净的石子。) 【教学流程图】
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 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 需要记忆和理解溶解的具体概念,只需要对该现象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该现象称为“溶解” 即可。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知道固体颗粒与水混合后,在水中看不见固体颗粒的现象叫做溶解,能用溶解一词来描 述。 2.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颗粒。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3.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有些物体则很难溶解。 2.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溶解前、中、后物体和水的变化。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3 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 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 糖(块状)、小石子(洗干净的)、实验记录单等。(教师在准备实验时要注意,杯中的水 量要能将一勺食盐或者红糖完全溶解。为了减少学生观察溶解现象时的干扰,建议教师在实 验中使用较为纯净的红糖和洗干净的石子。) 【教学流程图】
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活动内容 实现目标手段 7 只7 聚 小毛驴远盐的故事中,盐进入 趣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生活 水中后,轻了变少了。 中的经验, 焦 盐去娜理了? 引发学生思考,盘与水混合后 发生了什么现缘? 探 1观察盐放入水中的变化实检 微课指号实验方法 素 与 2用“溶解”来解释小毛驴的 盐去那里了 借助现象理解“溶解” 3.观察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 朔折红糖和小石子是否溶解在 水中,深化理解“溶解”现象 讨 的变化实检 拓 盐和红糖溶解在水中后,就真 引导学生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 的消失了吗? 现点 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故事引入:(童声故事配画) 有一天,小毛驴要帮忙运几袋盐送到河对岸的奶奶家。 它准备过河时,河水清澈见底,驴子只顾欣赏眼前的美景。 小毛驴说:“这路上景色太美了。” 小毛驴看的入迷,一不留神,蹄子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小河里。 不过,好在河水不深,它赶紧站了起来,小心的走上岸,可是,走了几步路,小毛驴觉 得不对劲。 小毛驴:“怎么感觉这么轻,哎呀哎呀,我的盐怎么少了这么多,它们都去哪里了?” 2.揭示课题一一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故事引入:(童声故事配画) 有一天,小毛驴要帮忙运几袋盐送到河对岸的奶奶家。 它准备过河时,河水清澈见底,驴子只顾欣赏眼前的美景。 小毛驴说:“这路上景色太美了。” 小毛驴看的入迷,一不留神,蹄子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小河里。 不过,好在河水不深,它赶紧站了起来,小心的走上岸,可是,走了几步路,小毛驴觉 得不对劲。 小毛驴:“怎么感觉这么轻,哎呀哎呀,我的盐怎么少了这么多,它们都去哪里了?” 2. 揭示课题——它们去哪里了
3.老师:同学们,你能回答小毛驴的问题吗?盐去哪里了? 4.生1:我认为盐都融化了;生2:我认为盐都被水冲走了… 5.老师:你认同他们的观点吗?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看看谁的观点是正确的。 二、探索一:观察盐放入水中的变化 1我们要先观察盐,再将盐放入水中观察,看看盐有什么变化? 2.上节课我们运用了多种观察方法来观察水,这节课我们主要是用眼晴看和比较的方法 进行观察。可是盐好小呀,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更仔细的观察盐这样小的物体?对,使用放 大镜。接下来有请实验小助手来教教我们。 观看实验指导微课1《观察盐放入水中的变化》。 (1)拿出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中的盐、勺子、搅拌棒、装有水的透明杯子。 (2)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班级和姓名。 (3)使用放大镜观察盐。使用放大镜时,不需要闭眼,两只眼一起看着放大镜,上下 移动放大镜,直到可以看到清晰、放大的样子,固定在此位置进行观察。将观察到的盐,画 在实验记录单上相应位置: (4)将卡纸中的盐,倒入水中,仔细观察水中的盐,有什么变化?将观察到的现象记 录在实验单上。 (5)用搅拌棒搅拌久一些,注意要慢慢的搅拌,搅拌棒不要碰到杯壁,又有什么变化? 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单上。 3.实验:同学们,你看明白了么。请开始实验吧! 4.研讨: (1)同学们,说一说看到什么现象?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我观察盐原来是 把盐放入水中后,观察到 搅拌后,我观察到 (2)我们观察到盐是白色的,一粒一粒的,很小的颗粒状。将盐放入水中后,盐沉到 了水底,盐的颗粒逐渐变少,开始搅拌后,盐的颗粒逐渐变得更少了,搅拌久一些后,甚至 看不到盐的颗粒。像这样,盐放入水中,颗粒变少了,看不见盐的颗粒,这样的现象,我们 科学上称之为溶解,盐溶解在水中了。同学们,你们现在能用科学的语言,回答小毛驴的问 题:盐去哪里了? 三、探索二:观察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的变化 1小毛驴回答:谢谢你们,这下我明白了。那我下次运盐的时候,得小心盐不能碰到水, 因为盐会溶解在水中。可是我明天还要运红糖和小石子过河,它们遇到水,也会这样吗? 2.老师:你认为,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会发生和盐一样的变化吗?我们来做实验验 证自己的观点
3. 老师:同学们,你能回答小毛驴的问题吗?盐去哪里了? 4. 生 1:我认为盐都融化了;生 2:我认为盐都被水冲走了…… 5. 老师:你认同他们的观点吗?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看看谁的观点是正确的。 二、探索一:观察盐放入水中的变化 1.我们要先观察盐,再将盐放入水中观察,看看盐有什么变化? 2.上节课我们运用了多种观察方法来观察水,这节课我们主要是用眼睛看和比较的方法 进行观察。可是盐好小呀,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更仔细的观察盐这样小的物体?对,使用放 大镜。接下来有请实验小助手来教教我们。 观看实验指导微课 1《观察盐放入水中的变化》。 (1)拿出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中的盐、勺子、搅拌棒、装有水的透明杯子。 (2)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班级和姓名。 (3)使用放大镜观察盐。使用放大镜时,不需要闭眼,两只眼一起看着放大镜,上下 移动放大镜,直到可以看到清晰、放大的样子,固定在此位置进行观察。将观察到的盐,画 在实验记录单上相应位置。 (4)将卡纸中的盐,倒入水中,仔细观察水中的盐,有什么变化?将观察到的现象记 录在实验单上。 (5)用搅拌棒搅拌久一些,注意要慢慢的搅拌,搅拌棒不要碰到杯壁,又有什么变化? 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单上。 3.实验:同学们,你看明白了么。请开始实验吧! 4.研讨: (1)同学们,说一说看到什么现象?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我观察盐原来是 把盐放入水中后,观察到 搅拌后,我观察到 (2)我们观察到盐是白色的,一粒一粒的,很小的颗粒状。将盐放入水中后,盐沉到 了水底,盐的颗粒逐渐变少,开始搅拌后,盐的颗粒逐渐变得更少了,搅拌久一些后,甚至 看不到盐的颗粒。像这样,盐放入水中,颗粒变少了,看不见盐的颗粒,这样的现象,我们 科学上称之为溶解,盐溶解在水中了。同学们,你们现在能用科学的语言,回答小毛驴的问 题:盐去哪里了? 三、探索二:观察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的变化 1.小毛驴回答:谢谢你们,这下我明白了。那我下次运盐的时候,得小心盐不能碰到水, 因为盐会溶解在水中。可是我明天还要运红糖和小石子过河,它们遇到水,也会这样吗? 2.老师:你认为,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会发生和盐一样的变化吗?我们来做实验验 证自己的观点
观看实验指导微课2《观察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的变化》。 (1)拿出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中的红糖、小石子、勺子、搅拌棒、装有水的透明杯子。 (2)取一勺红糖,放在卡纸上,使用放大镜观察。将观察到的红糖,画在实验记录单 的相应位置上。 (3)将卡纸中的红糖,倒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一会儿,仔细观察水中的红糖,有什 么变化?水又发生什么变化?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单上。 (4)用搅拌棒搅拌久一些,又有什么变化?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单上。 (5)取一勺小石子,放在卡纸上,使用放大镜观察。将观察到的小石子,画在实验记 录单的相应位置上。 (6)将卡纸中的小石子,倒入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7)用搅拌棒搅拌一小会,仔细观察水中的小石子,有什么变化?将观察到的现象记 录在实验单上。(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如果观察到没有变化也要记录下来,这与观察到发 送变化一样重要。) 3实验:同学们,你看明白了么。开始实验吧! 4.研讨: (1)同学们,说一说看到什么现象?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我观察红糖原来是 把红糖放入水中后,观察到红糖 搅拌后,我观察到 我观察小石子原来是」 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后,观察到 搅拌后,我观察到 (2)我们观察到红糖很小,也是颗粒状的,将红糖放入水中,红糖沉到了水底,颗粒 变少了,水的颜色也有一点淡黄色,搅拌过程中,红糖的颗粒变小、变少了,搅拌久一些后, 看不到红糖的颗粒了,而水变成了棕色。我们可以认为红糖溶解在水中。小石子是大的颗粒, 将小石子放入水中,搅拌过程中,小石子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可以认为小石子没有溶解在水 中。 (3)同学们,我们现在可以回答小毛驴的问题:运输红糖和小石子过河时,要注意什 么吗? (4)老师:小朋友你们真棒!我们一起帮小毛驴解决了运输盐、红糖和小石子过河的 问题。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些物质,如盐和红糖,放入水中后,颗粒变少了,颗粒消失了, 我们看不见盐或红糖的颗粒,像这样的现象叫做溶解,这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 质,像小石子,放入水中后,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可以认为像小石子这样的物质,不会溶解 在水中
观看实验指导微课 2《观察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的变化》。 (1)拿出课前准备的实验材料中的红糖、小石子、勺子、搅拌棒、装有水的透明杯子。 (2)取一勺红糖,放在卡纸上,使用放大镜观察。将观察到的红糖,画在实验记录单 的相应位置上。 (3)将卡纸中的红糖,倒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一会儿,仔细观察水中的红糖,有什 么变化?水又发生什么变化?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单上。 (4)用搅拌棒搅拌久一些,又有什么变化?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单上。 (5)取一勺小石子,放在卡纸上,使用放大镜观察。将观察到的小石子,画在实验记 录单的相应位置上。 (6)将卡纸中的小石子,倒入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7)用搅拌棒搅拌一小会,仔细观察水中的小石子,有什么变化?将观察到的现象记 录在实验单上。(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如果观察到没有变化也要记录下来,这与观察到发 送变化一样重要。) 3.实验:同学们,你看明白了么。开始实验吧! 4.研讨: (1)同学们,说一说看到什么现象?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我观察红糖原来是 把红糖放入水中后,观察到红糖 ,水 搅拌后,我观察到 我观察小石子原来是 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后,观察到 搅拌后,我观察到 (2)我们观察到红糖很小,也是颗粒状的,将红糖放入水中,红糖沉到了水底,颗粒 变少了,水的颜色也有一点淡黄色,搅拌过程中,红糖的颗粒变小、变少了,搅拌久一些后, 看不到红糖的颗粒了,而水变成了棕色。我们可以认为红糖溶解在水中。小石子是大的颗粒, 将小石子放入水中,搅拌过程中,小石子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可以认为小石子没有溶解在水 中。 (3)同学们,我们现在可以回答小毛驴的问题:运输红糖和小石子过河时,要注意什 么吗? (4)老师:小朋友你们真棒!我们一起帮小毛驴解决了运输盐、红糖和小石子过河的 问题。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些物质,如盐和红糖,放入水中后,颗粒变少了,颗粒消失了, 我们看不见盐或红糖的颗粒,像这样的现象叫做溶解,这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 质,像小石子,放入水中后,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可以认为像小石子这样的物质,不会溶解 在水中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老师还有一点小疑惑,盐和红糖放入水中后,颗粒消失了,溶解了,那么盐和 红糖真的消失了吗? 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生1:我们可以尝一尝,看看水是不是咸的,如果是成的, 说明盐没有消失,还在水里。师:你说的是个好方法,但是我们要注意,实验中,一般不能 用嘴巴尝,如果真的要用尝,我们得保证实验材料和器材都是干净卫生安全的才行。同学们 可以用干净的勺子、盐、饮用水来试试这位同学的方法。生2:我们可以看到红糖放入水中, 红糖颗粒消失了,但是水却变成和红糖一样的颜色,说明红糖还在水中。 师:你同意这些同学的看法吗? 五、课堂练习 1茬橄“盆的溶酵”卖發℉,以芳摆球些建罡椭? jito bon guan cha 口搅拌 ☐观察 口品尝 师:搅拌时注意要慢慢搅拌,搅拌棒不能碰到杯子,以防水溅出来:实验材料不能用嘴 巴尝,因为材料可能会被污染,对我们的身体有害。 六、课后实验 这节课,我们己经知道了盐、红糖可以溶解在水中,小石子不能溶解在水中,那么这些 物体可以溶解在水中吗?请同学们课下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1)方糖(2)黑胡椒粉(3)食用油 【板书设计】 它们去哪里了 看不见颗粒 00 rong jiě 溶解 红糖 小石子 【班级记录表】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老师还有一点小疑惑,盐和红糖放入水中后,颗粒消失了,溶解了,那么盐和 红糖真的消失了吗? 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生 1:我们可以尝一尝,看看水是不是咸的,如果是咸的, 说明盐没有消失,还在水里。师:你说的是个好方法,但是我们要注意,实验中,一般不能 用嘴巴尝,如果真的要用尝,我们得保证实验材料和器材都是干净卫生安全的才行。同学们 可以用干净的勺子、盐、饮用水来试试这位同学的方法。生 2:我们可以看到红糖放入水中, 红糖颗粒消失了,但是水却变成和红糖一样的颜色,说明红糖还在水中。 师:你同意这些同学的看法吗? 五、课堂练习 1. z à i 在 z u ò 做“ y á n 盐 d e 的 róng 溶 j i ě 解” s h í 实 y à n 验 zhōng 中, y ǐ 以 x i à 下 fāng 方 f ǎ 法 n ǎ 哪 x i ē 些 s h ì 是 zhèng 正 q u è 确 d e 的? 师:搅拌时注意要慢慢搅拌,搅拌棒不能碰到杯子,以防水溅出来;实验材料不能用嘴 巴尝,因为材料可能会被污染,对我们的身体有害。 六、课后实验 这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盐、红糖可以溶解在水中,小石子不能溶解在水中,那么这些 物体可以溶解在水中吗?请同学们课下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1)方糖 (2)黑胡椒粉 (3)食用油 【板书设计】 【班级记录表】
你认为,盐去哪里了? 原来的样子 放入水中后 充分搅拌后 盐 红糖 小石子
你认为,盐去哪里了? 原来的样子 放入水中后 充分搅拌后 盐 红糖 小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