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词七首(师用版) 教学用时:七课时 设计者:龚子龙 审核人:池芳 审批人: 《虞美人》 第一课时 江王圜多春 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旾不少鸯 学习目标:1、感受生动的语言,采用多种形式诵读。 2、能够准确地理解诗中重难点语句。 水脓應堪小蔌 教学重点:感受生动的语言,把握作者感情。 向有猶回模月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形式诵读,深入理解作品特色。 東雙左首脞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紀多只明夜時 1、了解文常。 斜是月 (1)李(937-97,五代十国时4枪未中東 南唐国君,在位时间(961-975)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 但雕鳳事 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 改欄故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 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 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因作《虞美人》表达对故国的思念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 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 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 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 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 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 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 帝 (2)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 “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等。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如《词七首》中的“虞美人”即为词牌,“赤壁怀古”等为词的标题, ①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大多分段,“一段”一般叫“一片”,就是一遍,表示音乐已奏过一遍。音乐奏一遍又 叫一阙,所以片又叫“阕”。分两段的词,通常称上段为上片或上阕,称下段为下片或下阕。而以 分两段的居多,称双调,如《念奴娇》《鹊桥仙》《扬州慢》等,也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三叠 四叠; ③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 调 (3)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 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 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2、自读本词。鉴赏一首诗歌,要求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心静,唯有心静才能心净,才能真正走 入词的意境,鉴赏本首词我们按照音读、意读、美读三步来完成。 (1)音读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1 词七首(师用版) 教学用时:七课时 设计者:龚子龙 审核人:池芳 审批人: 《虞美人》 第一课时 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1、感受生动的语言,采用多种形式诵读。 2、能够准确地理解诗中重难点语句。 教学重点:感受生动的语言,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形式诵读,深入理解作品特色。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1、了解文常。 (1)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 南唐国君,在位时间(961-975),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 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 年(961 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 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因作《虞美人》表达对故国的思念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 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 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 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 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 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 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 帝”。 (2)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 “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等。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如《词七首》中的“虞美人”即为词牌,“赤壁怀古”等为词的标题,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一般叫“一片”,就是一遍,表示音乐已奏过一遍。音乐奏一遍又 叫一阙,所以片又叫“阕”。分两段的词,通常称上段为上片或上阕,称下段为下片或下阕。而以 分两段的居多,称双调,如《念奴娇》《鹊桥仙》《扬州慢》等,也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三叠、 四叠;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 字以内为小令,59~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 调。 (3)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 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 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2、自读本词。鉴赏一首诗歌,要求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心静,唯有心静才能心净,才能真正走 入词的意境,鉴赏本首词我们按照音读、意读、美读三步来完成。 (1)音读 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找出韵脚:两韵一换ao~ong~airo (2)意读提示:绝命诗,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3)美读要朗读得好,真正做到美读,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文中那个句子可作核心?哪个 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1、自译本词,注意加点字的理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文: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地更替,如何才能了结?回首往昔,有多少往事 早已经匆匆而去。小楼晚来又春风吹拂,望着明月依旧,倾覆的故国却不堪回首,不忍再忆 起。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应该依然华丽,但亡国的宫女,美丽的容颜不再美丽,物是人非。 我自问该有多少的哀愁:正恰似那春来滚滚的长江,东流无语。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答:“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 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了”在情理之中。 3、“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答:生活、容颜、地位,尊严、社稷 4、分析“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体会其中的感情。 (1)“问君”“君”为谁? (2)自问问何事? (3)愁从何来?_家庭支离破碎,优越生活不再,君王宝座失落,性命朝不保夕,时光匆匆飞逝。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1、本词的千古名句是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对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不是主人变了) A.“春花秋月”指春天、秋天,用美好的时光来反衬囚居生活的痛苦 B.“小楼昨夜又东风”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明白写出的,昨夜春风起了,又是一个春天来了 另一层是写他夜中失眠,才有痛苦的抚今追昔,才能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叹。 C.“雕栏玉砌”泛指旧日南唐的宫殿。“只是朱颜改”是写它们的主人都改换了,表现了作者 个人的相思之怨 D.词的上片着重抒写了囚居生活的痛苦和对故国往事的思念。下片表达了一种失落的愁苦之情。 通篇直抒胸臆,文字浅显清丽,音调和谐流畅,比喻巧妙含蓄 五、课后反思: 《雨霖铃》 第二课时 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其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理解诗中重难点语句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2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2 找出韵脚:两韵一换 ao~ong~ai~ou (2)意读 提示:绝命诗,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3)美读 要朗读得好,真正做到美读,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文中那个句子可作核心?哪个 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1、自译本词,注意加点字的理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文: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地更替,如何才能了结?回首往昔,有多少往事 早已经匆匆而去。小楼晚来又春风吹拂,望着明月依旧,倾覆的故国却不堪回首,不忍再忆 起。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应该依然华丽,但亡国的宫女,美丽的容颜不再美丽,物是人非。 我自问该有多少的哀愁:正恰似那春来滚滚的长江,东流无语。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答:“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 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了”在情理之中。 3、“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答:生活、容颜、地位,尊严、社稷 4、分析“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体会其中的感情。 (1)“问君” “君”为谁? 李煜 (2)自问问何事? 愁 (3)愁从何来? 家庭支离破碎,优越生活不再,君王宝座失落,性命朝不保夕,时光匆匆飞逝。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1、本词的千古名句是: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对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不是主人变了) A.“春花秋月”指春天、秋天,用美好的时光来反衬囚居生活的痛苦。 B.“小楼昨夜又东风”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明白写出的,昨夜春风起了,又是一个春天来了; 另一层是写他夜中失眠,才有痛苦的抚今追昔,才能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叹。 C.“雕栏玉砌”泛指旧日南唐的宫殿。“只是朱颜改”是写它们的主人都改换了,表现了作者 个人的相思之怨。 D.词的上片着重抒写了囚居生活的痛苦和对故国往事的思念。下片表达了一种失落的愁苦之情。 通篇直抒胸臆,文字浅显清丽,音调和谐流畅,比喻巧妙含蓄。 五、课后反思: 《雨霖铃》 第二课时 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其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理解诗中重难点语句。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1、了解文常。 (1)柳永,(约987年一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 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 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 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2)雨霖铃,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 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 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 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3)词,按照表现方法和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有以下区别: 其一,选材不同。婉约派多写儿女闺阁之情、羁旅行役离别之相思,而豪放派则题材广泛。 其二,表达方法不同。婉约派多用含蓄藉的方法曲折表情达意;而豪放派则以铺陈、直抒 为主,同时采用更多的方法。 其三,格律不同。婉约派严守格律;豪放派则敢于突破,不受束缚 其四,艺术风格不同。婉约派多委婉、绮丽,而豪放派以恢宏、沉郁为主 其五,代表人物不同。代表词人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则有苏轼、辛弃疾等。 2、根据注释试译本词,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 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 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 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 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点明了什么? 答:这三句景物描写点明了季节(寒蝉,秋季)时间(晚)地点(长亭)事件(情人离别)。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写景还是写情? 答: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写景,是实景还是虚景? 答:(虚景)哪个字能体现这是作者想象之景(念)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的名句,那它好在哪? 答:词中有画,景中含情。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 挂杨柳梢头。结合全诗旨趣来看,这首词的主题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两 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一幅深秋羁旅 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 思。这两句诗暗含旨趣,画面生动。 5、小结: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层次淸楚,语言简洁明了,铺情叙景,音韵优美。尤其是情景交融,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3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3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1、了解文常。 (1)柳永,(约 987 年—约 1053 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 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 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 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2)雨霖铃,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 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 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 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3)词,按照表现方法和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有以下区别: 其一,选材不同。婉约派多写儿女闺阁之情、羁旅行役离别之相思,而豪放派则题材广泛。 其二,表达方法不同。婉约派多用含蓄藉的方法曲折表情达意;而豪放派则以铺陈、直抒 为主,同时采用更多的方法。 其三,格律不同。婉约派严守格律;豪放派则敢 于突破,不受束缚。 其四,艺术风格不同。婉约派多委婉、绮丽,而豪放派以恢宏、沉郁为主。 其五,代表人物不同。代表词人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则有苏轼、辛弃疾等。 2、根据注释试译本词,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 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 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 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 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 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点明了什么? 答:这三句景物描写点明了季节(寒蝉,秋季)时间(晚)地点(长亭)事件(情人离别)。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写景还是写情? 答: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写景,是实景还是虚景? 答:(虚景)哪个字能体现这是作者想象之景(念)承上启下,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的名句,那它好在哪? 答:词中有画,景中含情。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弯残月高 挂杨柳梢头。结合全诗旨趣来看,这首词的主题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两 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 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 思。这两句诗暗含旨趣,画面生动。 5、小结: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层次清楚,语言简洁明了,铺情叙景,音韵优美。尤其是情景交融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虚实相间,其情语并非只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 切景语皆情语”。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忆江南白居易一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李煜—一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1)对这两首词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词中的“风景旧曾谙”的“谙”,说明江南春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亲身感受到的。 李词中“南国正芳春”的“芳”写出春天的特点。使人如见娇媚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C.两首词中的“绿”,都是既写水色,亦状春色,与红日、红花互相映衬,把江南春景渲染得妩媚 动人。 D.两首词都表现了对春景的赞美之情,但结尾抒情方式不同,白词用反问句直抒胸臆,李词用叙述 句间接抒情 (2)对这两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 A.白词开篇扣住“忆”字,先总提一笔,然后以“江”为中心,描写耀眼的红日,“白胜火”的江 花,“绿如蓝”的江水。 B.李词从“闲梦”起笔,先概括描写,后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观赏群芳的“看 花人”。 C.两首词写景如画,景中含情,但写的都不是眼前实景:白词是“忆”中之景,李词是“梦”中之 景 D.两首词风味各异,白词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李词则典雅古韵。 参考答案:(1)C(写水色、未写春色)(2)D(白词没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2、对陆游《钗头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舂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这首词相传是陆游31岁时,为怀念他的被迫离婚的前妻唐婉而作。) A.上阙第一句写追忆昔日夫妻间和谐美满生活的一个场面:妻子劝酒,共赏春色 词中的“东风”喻指陆游夫妻间和美的爱情生活。 C.“人空瘦”这一“空”字,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表现无遗。 D.这首词反映了一出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爱情悲剧,表现出了作者痛苦、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五、课后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三课时 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蘇軾 学习目标:1、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2、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豪放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豪放情怀 教学难点: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1、了解文常。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4 虚实相间,其情语并非只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 一 切景语皆情语 ”。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 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1)对这两首词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词中的“风景旧曾谙”的“谙”,说明江南春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亲身感受到的。 B.李词中“南国正芳春”的“芳”写出春天的特点。使人如见娇媚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C.两首词中的“绿”,都是既写水色,亦状春色,与红日、红花互相映衬,把江南春景渲染得妩媚 动人。 D.两首词都表现了对春景的赞美之情,但结尾抒情方式不同,白词用反问句直抒胸臆,李词用叙述 句间接抒情。 (2)对这两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 ] A.白词开篇扣住“忆”字,先总提一笔,然后以“江”为中心,描写耀眼的红日,“白胜火”的江 花,“绿如蓝”的江水。 B.李词从“闲梦”起笔,先概括描写,后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观赏群芳的“看 花人”。 C.两首词写景如画,景中含情,但写的都不是眼前实景:白词是“忆”中之景,李词是“梦”中之 景。 D.两首词风味各异,白词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李词则典雅古韵。 参考答案:(1)C(写水色、未写春色)(2)D(白词没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2、对陆游《钗头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这首词相传是陆游 31 岁时,为怀念他的被迫离婚的前妻唐婉而作。) A.上阙第一句写追忆昔日夫妻间和谐美满生活的一个场面:妻子劝酒,共赏春色。 B.词中的“东风”喻指陆游夫妻间和美的爱情生活。 C.“人空瘦”这一“空”字,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表现无遗。 D.这首词反映了一出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爱情悲剧,表现出了作者痛苦、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五、课后反思: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第三课时 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1、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2、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豪放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豪放情怀。 教学难点: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1、了解文常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 又字和仲,号“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 词人代表,与辛弃疾并 称 又与其父、其弟并称 皆为 (2)词牌知识: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自注:“念奴 天宝中名倡。每岁楼下醺宴,万众喧溢,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 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遂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诏。〃又【开天遗事】:“念奴有色善歌,宫 妓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曰:‘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词曲之名,有所昉 矣。本调异名最伙,以调都百字,故又名〔百字令)、〔百字谣)。以东坡【咏赤壁】有“大江东去 及“还酹江月”句,故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赤璧词)。更有(大江西上曲)、(壶中 天)、〔无俗念〕、〔淮甸春)、〔湘月)、〔大江乘),不暇遍考。另有念奴故事数种,无法考 证 (3)这首《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 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苏轼来到此地,误把此地当作三国时赤 壁旧地,有感而发,作成此篇。 2、根据注释试译本词,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 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爵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1、齐读词的上阕,思考作者看见了哪些景物,以及作者由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 明确:所见——大江、赤壁、乱石、惊涛、巨浪 所想——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上片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 情融为一体。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 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答:雄姿英发、风流儒雅、潇洒从容、才华横溢—一正面描写。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他突 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少年即能建立功业的形象。更以美人衬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 风姿 侧面描写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5 (1)苏轼(1037 年 1 月 8 日-1101 年 8 月 24 日),字 ,又字和仲,号“ ”,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 、 ; 词人代表,与辛弃疾并 称 。又与其父、其弟并称 ,皆为 之一。 (2)词牌知识: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自注:“念奴, 天宝中名倡。每岁楼下酺宴,万众喧溢,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 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遂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诏。”又【开天遗事】:“念奴有色善歌,宫 妓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曰:‘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词曲之名,有所昉 矣。本调异名最伙,以调都百字,故又名﹝百字令﹞、﹝百字谣﹞。以东坡【咏赤壁】有“大江东去” 及“还酹江月”句,故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赤璧词﹞。更有﹝大江西上曲﹞、﹝壶中 天﹞、﹝无俗念﹞、﹝淮甸春﹞、﹝湘月﹞、﹝大江乘﹞,不暇遍考。 另有念奴故事数种,无法考 证。 (3)这首《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 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苏轼来到此地,误把此地当作三国时赤 壁旧地,有感而发,作成此篇。 2、根据注释试译本词,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 大 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 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1、齐读词的上阕, 思考作者看见了哪些景物,以及作者由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 明确:所见—— 大江、赤壁、乱石、惊涛、巨浪 , 所想——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2、上片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 情融为一体。下片 “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 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答:雄姿英发、风流儒雅、潇洒从容、才华横溢——正面描写。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他突 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少年即能建立功业的形象。更以美人衬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 风姿。——侧面描写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3、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的句子? 答;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一主旨句 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 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 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 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只有江月是永恒的,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中人只是沧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暂,又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呢?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 的诗人浮现在我们眼前,在他的自解自慰中仍有一腔豪迈之情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舂情,金人秋泪 ①!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②。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 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宋]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 提示:这是文天祥的同乡好友邓剡在驿馆中写给他的赠别词(或认为是文天祥所作,有误)。文、邓 二人都被元兵俘获,囚禁在一起,又同被押往元朝京都。走到金陵,邓剡由于生病留下就医,文天 祥将继续北上,邓因作此词惜别。文天祥也以同调同韵酬和 1.这首词的韵脚与本单元所学 的《》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其词牌是《 又叫《酹江月》,还叫《 2.①②两处的文句依次应是 A.此恨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此恨凭谁雪看涛生云灭 C.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D.此恨谁雪看涛生云灭 欣赏诗词,首先须读懂字面含义。试为以下空白的注释做注。 (1)恨:遗憾(2)英物: (3)蜀鸟:指杜鹃鸟(相传杜鹃为蜀王杜宇灵魂所化) (4)铜雀春情:杜牧曾在诗中写到,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郎方便(使他火烧赤壁大破曹军),那么 吴国“二乔”早就被掳到曹操筑的铜雀台去了。杜牧的假设在宋朝成了现实:谢、金二太后已被元 军掳去。此典写了 (5)斗牛: (6)奇杰:指文天祥 (7)属:zh 。指文天祥从元军手中逃脱,绕道海上,经九死一生回到南方 (8)鸥盟:与鸥鸟为友,指 4.此词上片主要抒发了作者的 下片表达了对文天祥的 和 之情。 5.本词艺术上的特点主要是:(1) 参考答案: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大江东去》2.C3.②杰出的人物④江 山易主之悲⑤斗、牛都是星宿名⑦附着、托身⑧文天祥4.亡国之痛、倾慕、期望、惜别5.① 情景交融②借古伤今(或善用典故 五、课后反思 《鹊桥仙》 第四课时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6 3、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的句子? 答;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主旨句 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 得可笑。“多情应笑我 ”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 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 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 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只有江月是永恒的,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中人只是沧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暂,又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呢?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 的诗人浮现在我们眼前,在他的自解自慰中仍有一腔豪迈之情。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 ①!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②。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 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宋]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 提示:这是文天祥的同乡好友邓剡在驿馆中写给他的赠别词(或认为是文天祥所作,有误)。文、邓 二人都被元兵俘获,囚禁在一起,又同被押往元朝京都。走到金陵,邓剡由于生病留下就医,文天 祥将继续北上,邓因作此词惜别。文天祥也以同调同韵酬和。 1.这首词的韵脚与本单元所学________的《________》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其词牌是《________》, 又叫《酹江月》,还叫《________》 2.①②两处的文句依次应是[ ]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D.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3.欣赏诗词,首先须读懂字面含义。试为以下空白的注释做注。 (1)恨:遗憾 (2)英物:________ (3)蜀鸟:指杜鹃鸟(相传杜鹃为蜀王杜宇灵魂所化) (4)铜雀春情:杜牧曾在诗中写到,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郎方便(使他火烧赤壁大破曹军),那么 吴国“二乔”早就被掳到曹操筑的铜雀台去了。杜牧的假设在宋朝成了现实:谢、金二太后已被元 军掳去。此典写了________。 (5)斗牛:________。 (6)奇杰:指文天祥 (7)属:zh(,________。指文天祥从元军手中逃脱,绕道海上,经九死一生回到南方。 (8)鸥盟:与鸥鸟为友,指________。 4.此词上片主要抒发了作者的________;下片表达了对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之情。 5.本词艺术上的特点主要是:(1)________;(2)________。 参考答案: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大江东去》 2.C 3.②杰出的人物④江 山易主之悲⑤斗、牛都是星宿名⑦附着、托身⑧文天祥 4.亡国之痛、倾慕、期望、惜别 5.① 情景交融②借古伤今(或善用典故) 五、课后反思: 《鹊桥仙》 第四课时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质期香圾夏鹊 如都 朝久归 暗 幕长路 无相度 暮时 、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1、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2、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怀 教学难点: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1、了解文常。 (1)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少举进士,不中,曾见 苏轼于徐州,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 称为“苏门四学士”,擅诗文,词为北宋大家,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有《淮海词》。 (2)词牌知识:《鹊桥仙》,词调名,出《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口。”多以咏牛 郎织女相会事。秦观这首词以七夕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的古老传说为题材,歌颂了永恒而坚贞不 渝的爱情。 2、根据注释试译本词,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译文: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 上牛郎织女喜相逢。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 长恨水长东。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1、齐读本词的上阕,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 写织女与牛郎相会 下阕 抒依依不舍之情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本词的千古名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爱情观? 答:“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 朝夕相聚?只要两人真心相爱,虽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这才是最珍贵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岂在朝朝暮暮"把爱情抽象成一种虚幻的感觉。它所说的爱情是一种绝对完美的情感。它把现实的人 带到一个神仙住的感情世界。不过,它仍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才会有这样的渴望。它希冀爱情久长,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7 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1、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2、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怀。 教学难点: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1、了解文常。 (1)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少举进士,不中,曾见 苏轼于徐州,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 称为“苏门四学士”,擅诗文,词为北宋大家,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有《淮海词》。 (2)词牌知识:《鹊桥仙》,词调名,出《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口。”多以咏牛 郎织女相会事。秦观这首词以七夕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的古老传说为题材,歌颂了永恒而坚贞不 渝的爱情。 2、根据注释试译本词,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 ....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译文: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 上牛郎织女喜相逢。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译文: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 长恨水长东。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1、齐读本词的上阕,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 写织女与牛郎相会 ,下阕—— 抒依依不舍之情 。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本词的千古名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爱情观? 答:“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 朝夕相聚?只要两人真心相爱,虽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这才是最珍贵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岂在朝朝暮暮"把爱情抽象成一种虚幻的感觉。它所说的爱情是一种绝对完美的情感。它把现实的人 带到一个神仙住的感情世界。不过,它仍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才会有这样的渴望。它希冀爱情久长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但并非不需朝朝暮暮。它的本质也是渴望得到爱情,得到一个长久的爱情。这种爱情观认为爱情的 永恒就在于感情在时间上的延续。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 然,作者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 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说它独步千古一点也不过分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阅读《迢迢牵牛星》,比较《鹊桥仙》,回答1-6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两首诗歌共同的意象有哪些? 答 2、这两首诗歌中表现相思愁苦的诗句是哪些? 答 3、这两首诗歌中描写主人公“语言(独白或对话)”的句子分别是哪两句子? 4、这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5、《迢迢牵牛星》语言上有何特点?请作具体分折 答 6、《鹊桥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是如何结合的?试作分折。 答 7、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俗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 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 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参考答案:1、织女/河汉(银汉)/水/牽牛星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 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3、河汉清且浅,相去 复几许?/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4、《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 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鹊桥仙》虽有依恋与怅惘,却是歌颂真挚而忠贞天长地久的爱情,立意 新颖,境界髙绝,更给人以眀丽鲜艳的情感体验。5、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声情并茂 “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纤 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盈盈”写水之物貌 “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6 景中含情:“飞星传恨”的“恨”和“银汉迢迢暗度”的“暗”写出了相思之苦:“柔情似水”写出 甜美,“忍顾鹊桥归路”写出了难舍难分。/情中含景:“佳期如梦”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朝暮暮”将情化为景。7、A(错在对词牌和阙的解释) 五、课后反思: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8 但并非不需朝朝暮暮。它的本质也是渴望得到爱情,得到一个长久的爱情。这种爱情观认为爱情的 永恒就在于感情在时间上的延续。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 然,作者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 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说它独步千古一点也不过分。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阅读《迢迢牵牛星》,比较《鹊桥仙》,回答 1—6 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两首诗歌共同的意象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歌中表现相思愁苦的诗句是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诗歌中描写主人公“语言(独白或对话)”的句子分别是哪两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迢迢牵牛星》语言上有何特点?请作具体分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鹊桥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是如何结合的?试作分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 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俗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 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C 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 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D 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参考答案:1、织女/河汉(银汉)/水/牵牛星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 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 3、河汉清且浅,相去 复几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 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鹊桥仙》虽有依恋与怅惘,却是歌颂真挚而忠贞天长地久的爱情,立意 新颖,境界高绝,更给人以明丽鲜艳的情感体验。 5、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声情并茂。 “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纤 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 “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盈盈”写水之物貌; “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6、 景中含情:“飞星传恨”的“恨”和“银汉迢迢暗度”的“暗”写出了相思之苦;“柔情似水”写出 甜美,“忍顾鹊桥归路”写出了难舍难分。/情中含景:“佳期如梦”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朝暮暮”将情化为景。 7、A(错在对词牌和阙的解释) 五、课后反思: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声声慢》 第五课时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雄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1、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2、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怀。 教学难点: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1、了解文常。 (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清 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 (2)词牌知识:声声慢,词牌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双调,上片十句,押四 平韵,四十九字:下片九句,押四平韵,四十八字,共九十七字。又有仄韵体(一般押入声)。用“仙 吕调”。本词从词意上看,《声声慢》应该是李清照南渡不久的作品。当时词人正处于国破夫亡、颠 沛流离的境遇之中,内心极度凄苦,这首词所抒发的就是这种强烈的感情。 2、根据注释试译本词,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慘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译文:独处陋室,若有所思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 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它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光 景又引起我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心扉、难以忍受了,特 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晩上的冷 风,寒意望天空,却见一行行秋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 书互通音信,但如今夫君已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 了,更感到伤心。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9 《声声慢》 第五课时 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1、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2、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怀。 教学难点:赏析该词以巧妙构思,丰富想象表现主题的写作特点。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 1、了解文常。 (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清 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 (2)词牌知识:声声慢,词牌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双调,上片十句,押四 平韵,四十九字;下片九句,押四平韵,四十八字,共九十七字。又有仄韵体(一般押入声)。用“仙 吕调”。本词从词意上看,《声声慢》应该是李清照南渡不久的作品。当时词人正处于国破夫亡、颠 沛流离的境遇之中,内心极度凄苦,这首词所抒发的就是这种强烈的感情。 2、根据注释试译本词,并注意加点字的含义用法。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译文:独处陋室,若有所思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 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它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光 景又引起我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心扉、难以忍受了,特 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 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 风,寒意望天空,却见一行行秋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 书互通音信,但如今夫君已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 了,更感到伤心。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译文: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在窗子边孤 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 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尽 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1、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_“寻寻觅觅,冷冷清淸,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2、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提示 “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 答:愁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何? 答: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4、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 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提示:寻找词中景物意象)? 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通过_淡酒意象、_秋风意象、过雁意象、黄 花意象、梧桐_意象、秋雨_意象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 索空间。李清照的《声声慢》浓缩了她一生坎坷和全身心痛苦,满纸呜咽,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的艺术手法,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 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这是一种 凄厉的美,为千古绝唱,词论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1~2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B](不是倦意难消) A.“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尘土;“尘香”即后来陆游《卜 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 B.“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 C.“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风物依旧而人事已非。“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写出了诗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舴艋舟”,狭 长小船,形如舴艋。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写愁) A.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转地从欲遣愁泄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 B.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鲜明,凄楚动人 C.全词富于想象,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奇,极富创意 D.全词格调十分凄苦忧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风格 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没有直抒胸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绿”“红”分别代表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繁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别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五、课后反思: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高二上语文二单元学案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10 译文: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在窗子边孤 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 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尽。 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1、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2、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提示: “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 答:愁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此 14 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何? 答: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4、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 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提示:寻找词中景物意象)? 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通过 淡酒 意象、 秋风 意象、 过雁 意象、 黄 花 意象、 梧桐 意象、 秋雨 意象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 索空间。李清照的《声声慢》浓缩了她一生坎坷和全身心痛苦,满纸呜咽,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的艺术手法,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 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这是一种 凄厉的美,为千古绝唱,词论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四、边练边清、巩固提高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 1~2 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B ](不是倦意难消) A.“风住尘香花已尽”,说盛开的花朵因受狂风的摧残已委身于尘土;“尘香”即后来陆游《卜 算子》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 B.“日晚倦梳头”,说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难消,强打精神梳妆打扮。 C.“物是人非事事休”,说的是风物依旧而人事已非。“事事”,如国破、家亡、夫死等。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写出了诗人心中无比深重的愁苦。“舴艋舟”,狭 长小船,形如舴艋。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写愁) A.上片直接写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转地从欲遣愁泄忧而不能的角度,进一步表现愁情深重。 B.这首词集中抒写离情别绪,主题鲜明,凄楚动人。 C.全词富于想象,化无影无形的愁绪为有重量的实体,造意新奇,极富创意。 D.全词格调十分凄苦忧伤,体现了浅显而又凝练、含蓄而不深涩的艺术风格。 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没有直抒胸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绿”“红”分别代表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繁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别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