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 太白行吟图⌒宋梁楷 及其创作成就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 他的心灵犹如一注滔滔汩汩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 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 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想, 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撼人心的乐章。 而且,永远是那样雄浑而清新, 具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冰心主编《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 北京大学中文系杜晓勤2006年4月28日
“诗仙”李白 及其创作成就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 他的心灵犹如一注滔滔汩汩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 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 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想, 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撼人心的乐章。 而且,永远是那样雄浑而清新, 具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冰心主编《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 北京大学中文系 杜晓勤 2006年4月28日 太 白 行 吟 图 ( 宋· 梁 楷 )
李白及其诗歌创作 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白醉酒图⌒清苏 >李白的性格和思想 >李白诗歌名作选读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李白及其诗歌创作 ➢ 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 李白的性格和思想 ➢ 李白诗歌名作选读 ➢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太 白 醉 酒 图 ( 清· 苏 六 朋 )
李白生平和创作分期 家世与少年生活 前期漫游与干谒 中国磨想家评传丛 李白评传 二入长安之风光 后期沉沦与漂泊
李白生平和创作分期 ➢ 家世与少年生活 ➢ 前期漫游与干谒 ➢ 二入长安之风光 ➢ 后期沉沦与漂泊
李白的家世与少年生活 李白(701—762),字太白。关于李白的贯望,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为蜀人(刘全 白);一说为山东人(元稹);一说陇西人(李阳冰);一说出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 内,范传正说)。现在一般认为,李白当出生于中亚碎叶,其家世已难于详考。据唐李阳冰《草 堂集序》等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世孙,其先因故流亡到碎叶。中宗神龙元年,李白随父迁 居唐剑南道绵州昌明县清莲乡。李父入蜀后,一直过着“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逸生活, 可能是一个富商。 李白的家庭显然有浓重的西域文化背景。他幼年和青少年是在蜀中度过的,同时受汉和西 域两种文化的熏陶。这就不仅给他一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的相貌,更赋予他追求自由和 豪放不羁的性格,“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巴蜀那曾孕育了司马相如 扬雄、王褒和陈子昂的山川培养了他磊落的胸襟,慷慨的激情,更激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李 白少年时,正当“开元之治”的前期,玄宗励精图治,使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特别是朝廷“广 开才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李白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又加上他的父亲有着较高的 文化修养,因而他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他读书泛览百家,不事章句,颂慕鲁仲连那样扶 危济困、功成身退的英雄,鄙视皓首穷经的儒生。又向慕神仙长生之术,喜游侠击剑,曾从赵 蕤学纵横家术,修炼剑道,多年后还在诗中描写自己“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江夏寄 汉阳辅录事》)的情景 开元八年(720),礼部尚书苏頲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二十岁的李白带着诗文前去拜访,深得苏頲赞赏:“此子天 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 学,可与相如比肩也。”(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引) 李白纪念馆(四川·江油
李白的家世与少年生活 李白(701——762),字太白。关于李白的贯望,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为蜀人(刘全 白);一说为山东人(元稹);一说陇西人(李阳冰);一说出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 内,范传正说)。现在一般认为,李白当出生于中亚碎叶,其家世已难于详考。据唐李阳冰《草 堂集序》等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世孙,其先因故流亡到碎叶。中宗神龙元年,李白随父迁 居唐剑南道绵州昌明县清莲乡。李父入蜀后,一直过着“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逸生活, 可能是一个富商。 李白的家庭显然有浓重的西域文化背景。他幼年和青少年是在蜀中度过的,同时受汉和西 域两种文化的熏陶。这就不仅给他一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的相貌,更赋予他追求自由和 豪放不羁的性格,“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巴蜀那曾孕育了司马相如、 扬雄、王褒和陈子昂的山川培养了他磊落的胸襟,慷慨的激情,更激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李 白少年时,正当“开元之治”的前期,玄宗励精图治,使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特别是朝廷“广 开才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李白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又加上他的父亲有着较高的 文化修养,因而他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他读书泛览百家,不事章句,颂慕鲁仲连那样扶 危济困、功成身退的英雄,鄙视皓首穷经的儒生。又向慕神仙长生之术,喜游侠击剑,曾从赵 蕤学纵横家术,修炼剑道,多年后还在诗中描写自己“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江夏寄 汉阳辅录事》)的情景。 开元八年(720),礼部尚书苏頲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二十岁的李白带着诗文前去拜访,深得苏頲赞赏:“此子天 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 学,可与相如比肩也。”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引) 李白纪念馆(四川 · 江油)
李白前期漫游与干谒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以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从此开始了他漫游、干谒的生涯。 李白经长江三峡出蜀,沿途作有《登峨嵋山》、《峨嵋山月歌》、《渡荆门送别》等诗。出蜀至 江陵,他遇到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因而写了《大 鹏赋》。此后,李白沿江东下,东至金陵和扬州。此时的李白,风华正茂,广事交游,轻才好施,他 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襄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救 之。”魏颢《李翰林集序》甚至说他“少仼侠,手刃数人”。他自己也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 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开元十五年(727),李白西游安州(今湖北安陆),故相许圉师妻以孙女。自是李白便以安陆为 家,一面读书写作,一面从事干谒活动。他在此时所写《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中说:“申管晏之谈, 谋霸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 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表达了他政治抱负与人生愿望。到了开元十八年,李白已三十 岁,去蜀以来,遍干诸侯,未遇知己,因而有“南徙莫从,北游失路”之叹。于是此年夏,他决定西 入长安 到长安后,他“历抵卿相”,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和长安 井少年浪游,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人毒手,因大失所望,败兴而归。其《长相思》、《蜀 道难》、《行路难》即作于此时。离开长安,他无颜回安陆,乃泛黄河而下,至汴州、宋州、洛阳等 地。开元二十二年,他又出游襄阳,拜访了享有盛名的韩朝宗,有《与韩荆州书》,文中说自己“虽 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但亦未果。开元二十 三年,他应元演之邀,北游太原及雁门。次年返回河南,与友人元丹丘、岑勋在嵩山南麓颍阳山置酒 高会,其名作《将进酒》即此时所作 开元末,大概由于许氏夫人去世,李白便移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此时已四十一岁。至此, 李白虽已壮年,但他出蜀以来的漫游与历次的政治干谒活动仍未有任何成效
李白前期漫游与干谒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以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从此开始了他漫游、干谒的生涯。 李白经长江三峡出蜀,沿途作有《登峨嵋山》、《峨嵋山月歌》、《渡荆门送别》等诗。出蜀至 江陵,他遇到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因而写了《大 鹏赋》。此后,李白沿江东下,东至金陵和扬州。此时的李白,风华正茂,广事交游,轻才好施,他 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襄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救 之。”魏颢《李翰林集序》甚至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他自己也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 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开元十五年(727),李白西游安州(今湖北安陆),故相许圉师妻以孙女。自是李白便以安陆为 家,一面读书写作,一面从事干谒活动。他在此时所写《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中说:“申管晏之谈, 谋霸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 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表达了他政治抱负与人生愿望。到了开元十八年,李白已三十 岁,去蜀以来,遍干诸侯,未遇知己,因而有“南徙莫从,北游失路”之叹。于是此年夏,他决定西 入长安。 到长安后,他“历抵卿相”,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和长安 市井少年浪游,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人毒手,因大失所望,败兴而归。其《长相思》、《蜀 道难》、《行路难》即作于此时。离开长安,他无颜回安陆,乃泛黄河而下,至汴州、宋州、洛阳等 地。开元二十二年,他又出游襄阳,拜访了享有盛名的韩朝宗,有《与韩荆州书》,文中说自己“虽 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但亦未果。开元二十 三年,他应元演之邀,北游太原及雁门。次年返回河南,与友人元丹丘、岑勋在嵩山南麓颍阳山置酒 高会,其名作《将进酒》即此时所作。 开元末,大概由于许氏夫人去世,李白便移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此时已四十一岁。至此, 李白虽已壮年,但他出蜀以来的漫游与历次的政治干谒活动仍未有任何成效
李白二入长安之风光与失落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可能是因元丹丘推荐(元则是以道士的身份受到玉真公主征召入京的),玄宗 皇帝下诏,命李白入京。李白初闻征召,真是喜出望外,以为他多年的政治理想有了实现的机会: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不过,这时的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后,权力便由奸相李林甫掌握。所以玄宗召李白进京,并不是任用贤才, 治理国家,而是需要一个出色的文人来点缀太平 初入长安,李白的确受到玄宗的眷顾。玄宗降步迎,云:“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 焉能致此。”并赐七宝床,御手调羹,命待诏翰林。唐制,皇帝所在处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医 伎术之流,随时待诏命,备顾问,玄宗时名其待诏之所曰“翰林院”。开元二十六年,又别建学士院, 以他官兼充学士,专掌起草诏命,李白入翰林,只是以文词秀异待诏供奉而已,并未授正式官职,与 以他官充任的学士不同。但以其声名之大,玄宗初亦颇加礼遇,并命其起草诏诰。据说他曾作过《和 蕃书》、《出师诏》等文,又应诏作过一些描写宫廷歌舞享乐生活的诗文,如《泛白莲池序》、《宫 中行乐词》、《清平调》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玄宗的欣赏。玄宗带着大批妃嫔官员幸骊山温泉宫, 李白也在侍从之列。他曾得意地说:“幸陪鸾犖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 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甚至以为不仅可以平步青云,而且还能援引故人:“激赏摇天 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但李白这时期的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平交王侯的态 度,不肯屈己下人的故态。对于玄宗,他当时是歌功颂德,对官僚显贵,则取“平交”的态度,即所 谓“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 没过多久,李白便发现玄宗对自己只不过是倡优蓄之,并没有委以大任,这与他的理想可谓大相 径庭。于是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渐渐地表现出厌倦情绪。这时,他和 贺知章等人在一起喝酒,号称“酒中八仙”。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 来不上船,自称臣中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可见李白可能有借酒装疯、拒绝奉诏之举。又尝沉醉 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 由于李白“戏万乘为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恃才傲物,遂遭谗谤,自知不为朝廷所容,便在天 宝三载春,上书请“还山”,玄宗以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这样,李白于天宝三载,怀着悲凉、 怨愤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高吟“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的高傲诗句, 告别了帝都,经由商州大道,离开关中,结束了他在长安一年多的宫廷生活
李白二入长安之风光与失落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可能是因元丹丘推荐(元则是以道士的身份受到玉真公主征召入京的),玄宗 皇帝下诏,命李白入京。李白初闻征召,真是喜出望外,以为他多年的政治理想有了实现的机会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不过,这时的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了。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后,权力便由奸相李林甫掌握。所以玄宗召李白进京,并不是任用贤才, 治理国家,而是需要一个出色的文人来点缀太平。 初入长安,李白的确受到玄宗的眷顾。玄宗降辇步迎,云:“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 焉能致此。”并赐七宝床,御手调羹,命待诏翰林。唐制,皇帝所在处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医卜 伎术之流,随时待诏命,备顾问,玄宗时名其待诏之所曰“翰林院”。开元二十六年,又别建学士院, 以他官兼充学士,专掌起草诏命,李白入翰林,只是以文词秀异待诏供奉而已,并未授正式官职,与 以他官充任的学士不同。但以其声名之大,玄宗初亦颇加礼遇,并命其起草诏诰。据说他曾作过《和 蕃书》、《出师诏》等文,又应诏作过一些描写宫廷歌舞享乐生活的诗文,如《泛白莲池序》、《宫 中行乐词》、《清平调》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玄宗的欣赏。玄宗带着大批妃嫔官员幸骊山温泉宫, 李白也在侍从之列。他曾得意地说:“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 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甚至以为不仅可以平步青云,而且还能援引故人:“激赏摇天 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但李白这时期的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平交王侯的态 度,不肯屈己下人的故态。对于玄宗,他当时是歌功颂德,对官僚显贵,则取“平交”的态度,即所 谓“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 。 没过多久,李白便发现玄宗对自己只不过是倡优蓄之,并没有委以大任,这与他的理想可谓大相 径庭。于是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 。渐渐地表现出厌倦情绪。这时,他和 贺知章等人在一起喝酒,号称“酒中八仙”。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 来不上船,自称臣中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可见李白可能有借酒装疯、拒绝奉诏之举。又尝沉醉 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 由于李白“戏万乘为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恃才傲物,遂遭谗谤,自知不为朝廷所容,便在天 宝三载春,上书请“还山”,玄宗以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这样,李白于天宝三载,怀着悲凉、 怨愤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高吟“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的高傲诗句, 告别了帝都,经由商州大道,离开关中,结束了他在长安一年多的宫廷生活
他学士 歌 则迟其声以 盏酌西凉州蒲桃 群玉 未解 李白作清平调图 持金花 乐前 上命梨一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 问汉宫谁得 山头见,会向瑶台 笺 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上 因援笔赋之。辞一 中尤者 为 弟 太 酒 宜赐李白 将歌之。 开元中‘禁中初重 李白作 上曰 得乐 饮罢 笑领歌意甚 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 进 赏名花 敛绣巾重拜上 抚丝竹遂促龟 倚栏杆。一龟年遽以辞进 调 支红艳露凝香 二云想衣裳花 对妃子,焉用 部。李龟年以歌 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 得四本‘红 紫 药,即今牡丹也 上因调玉笛以倚曲 清平调词 龟年 两相欢 太真 春 白 乐词为 时之名手 开元天宝花 清·苏六朋作 语于五王 华浓 松窗录 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 每曲遍将换 以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宝 长得君王带笑看 云雨巫山枉断肠。借 辞三章。白欣然承旨‘犹苦宿酲 独忆以 若非 遂命龟年 檀板‘押众 步辇从,诏特选梨 兴庆 乙
李白作《清平调》词 清· 苏六朋作 李白作《清平调》图 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 《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 中呼木芍药为牡丹。) 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 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 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 乐前,将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 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欣然承旨,犹苦宿酲 未解,因援笔赋之。辞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 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 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龟年遽以辞进。 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宝 盏,酌西凉州蒲桃酒,笑领歌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 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龟年常语于五王,独忆以 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 他学士。 —— 《松窗录》
K 李白于文苑图 Www cn
李白于文苑图
李白后期的沉沦与漂泊 天宝三载(744)春,李白忧愤出京。五月,至洛阳,与杜甫相会,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次年春, 再与杜甫、高适会鲁郡和济南,和杜甫结下深厚友谊。十一月,李白从高天师受道篆于济南郡紫极宫。回任 城后,修酒楼,日夜沉饮其上,以示绝意仕进。天宝五载,漫游越中,临行赋《梦游天姥吟留别》,渲泄郁 闷。于越中,李白经贺知章故宅,追忆当年长安相见事,不胜感慨。天宝六载,北海太守李邕和淄川太守裴 敦复同遭李林甫陷害,李白不胜悲愤,于金陵作《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鸣不平:“君不见李北海,英 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天宝九载,白五十岁,深感从政无望,欲以诗文为终身 事业,作《古风·大雅久不作》等诗以明志。天宝十载秋,白在南阳附近石门山中元丹丘处作客,颇有出世 之意,忽又寄诗幽州节度使判官何昌浩,想弃文就武,从军赴边。秋末,有幽州之行。白于幽州目睹塞垣真 象,知禄山有作乱之心,便毅然南返,三入长安,欲向朝廷反映真象。但因安禄山深得玄宗宠信,虽忧心如 焚,然无计可施,乃离开长安。不久,从河南梁园南下宜州(安徽宣城),作《远离别》。天宝十二载秋,与 族叔侍御使李华登谢眺楼,作《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起,官军一触即溃,战火迅速蔓延。次年正月,洛阳沦陷,李白携宗氏夫 人仓皇南奔,开始欲往越中避难,继而又西入庐山。天宝十五载六月,潼关失守,玄宗奔蜀,七月,玄宗至 汉中,从房琯议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诸王分领诸道节度使,并遣永王璘出镇江陵。时李亨于灵 武即位,改元至德。李亨命璘还蜀,璘不从,十二月,璘出兵沿江东下,三次派人请白入幕。白素怀报国之 心,遂入永王军中,作《永王东巡歌》十首。未及一月。亨、璘内战,璘败亡,白以“附逆作乱”罪入狱 幸得友人推覆清雪,以无罪开释。御使中丞宋若思上书荐李白,肃宗非但不准,又判长流夜郎。至德二年春 行至奉节,遇赦返江陵,作《早发白帝城》。 他以为长安、洛阳两京恢复,国家中兴在望,又有用世之意,还至江夏,广事干谒,结果又告失败,唯 有痛饮浇愁,狂歌当哭。上元元年,李白六十岁,还至豫章(江西南昌),再登庐山,作《庐山谣寄卢侍御 虚舟》一诗,意欲求仙学道,以度残年。上元二年,复游金陵,物是人非,生活拮据,以随身宝剑抵偿酒钱 是年,贼势复炽,天下兵马副帅李光弼出镇临淮,将北上讨贼,李白又欲立功报国,遂请缨入幕,因病半途 而返,往依族叔李阳冰。次年春,病稍痊可,复游宜城,又因病重到当涂,时李阳冰将辞官归隐,白无处可 去,作《笑矣乎》、《悲矣乎》二诗,语无伦次,疑是悲愤至极、精神失常之作。 宝应元年(762),白六十二岁,十一月,卒于当涂,有《临终歌》,自比大鹏凌空,中天摧折,但仍 相信他激起的余风足以流传万世。关于白之死,亦有二说,一说死“腐肋疾”,一说醉后入水捉月而亡
李白后期的沉沦与漂泊 天宝三载(744)春,李白忧愤出京。五月,至洛阳,与杜甫相会,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次年春, 再与杜甫、高适会鲁郡和济南,和杜甫结下深厚友谊。十一月,李白从高天师受道箓于济南郡紫极宫。回任 城后,修酒楼,日夜沉饮其上,以示绝意仕进。天宝五载,漫游越中,临行赋《梦游天姥吟留别》,渲泄郁 闷。于越中,李白经贺知章故宅,追忆当年长安相见事,不胜感慨。天宝六载,北海太守李邕和淄川太守裴 敦复同遭李林甫陷害,李白不胜悲愤,于金陵作《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鸣不平:“君不见李北海,英 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天宝九载,白五十岁,深感从政无望,欲以诗文为终身 事业,作《古风·大雅久不作》等诗以明志。天宝十载秋,白在南阳附近石门山中元丹丘处作客,颇有出世 之意,忽又寄诗幽州节度使判官何昌浩,想弃文就武,从军赴边。秋末,有幽州之行。白于幽州目睹塞垣真 象,知禄山有作乱之心,便毅然南返,三入长安,欲向朝廷反映真象。但因安禄山深得玄宗宠信,虽忧心如 焚,然无计可施,乃离开长安。不久,从河南梁园南下宣州(安徽宣城),作《远离别》。天宝十二载秋,与 族叔侍御使李华登谢眺楼,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起,官军一触即溃,战火迅速蔓延。次年正月,洛阳沦陷,李白携宗氏夫 人仓皇南奔,开始欲往越中避难,继而又西入庐山。天宝十五载六月,潼关失守,玄宗奔蜀,七月,玄宗至 汉中,从房琯议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诸王分领诸道节度使,并遣永王璘出镇江陵。时李亨于灵 武即位,改元至德。李亨命璘还蜀,璘不从,十二月,璘出兵沿江东下,三次派人请白入幕。白素怀报国之 心,遂入永王军中,作《永王东巡歌》十首。未及一月。亨、璘内战,璘败亡,白以“附逆作乱”罪入狱, 幸得友人推覆清雪,以无罪开释。御使中丞宋若思上书荐李白,肃宗非但不准,又判长流夜郎。至德二年春, 行至奉节,遇赦返江陵,作《早发白帝城》。 他以为长安、洛阳两京恢复,国家中兴在望,又有用世之意,还至江夏,广事干谒,结果又告失败,唯 有痛饮浇愁,狂歌当哭。 上元元年,李白六十岁,还至豫章(江西南昌),再登庐山,作《庐山谣寄卢侍御 虚舟》一诗,意欲求仙学道,以度残年。上元二年,复游金陵,物是人非,生活拮据,以随身宝剑抵偿酒钱。 是年,贼势复炽,天下兵马副帅李光弼出镇临淮,将北上讨贼,李白又欲立功报国,遂请缨入幕,因病半途 而返,往依族叔李阳冰。次年春,病稍痊可,复游宣城,又因病重到当涂,时李阳冰将辞官归隐,白无处可 去,作《笑矣乎》、《悲矣乎》二诗,语无伦次,疑是悲愤至极、精神失常之作。 宝应元年(762),白六十二岁,十一月,卒于当涂,有《临终歌》,自比大鹏凌空,中天摧折,但仍 相信他激起的余风足以流传万世。关于白之死,亦有二说,一说死“腐肋疾”,一说醉后入水捉月而亡
李白性格与思想 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游侠、纵横家的成分,而以儒、道为主。但其避开科举,而其思想 显为盛唐之产物。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功名心很强,有着强烈的“济苍 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李白的政治理想是“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答孟少府移文书》)。但 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隐逸于世,广为交游,寄希望 于风云际会,以便名动京师,待朝请之。他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 盖世功业。其慕姜尚、范螽、鲁仲连、张良、谢安之风,且益加之。期为帝王之师,以建奇功,后便功成身 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之中,定然要遭致失败。欲望极奢,实现的希望却极渺茫,因此他对自己遭 到的打击也倍感沉重。每当遇到挫折和不平,他都爆发出强烈的愤慨,他对现存秩序的大胆批判和否定,往 往有排山倒海之势。然而愤慨之余,又常欲用隐居求仙、狂饮颓放,来暂时解脱精神的痛苦,可见道家之批 判现实与隐逸思想对其影响亦深。其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龚自珍曾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 气,又自白始也。”(《最录李白集》) 李白的一生,是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 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的一生。虽然历尽坎坷 屡遭打击,他的雄心壮志,总不消歇。受挫 后,他亦时作出世之语,但往往其言愈冷, 其心愈热,为时不久,便又热血沸腾。终其 生,为苍生社稷之心,无时或忘。在这种 追求和奋斗中,他虽然没有成为一位伟大的 政治家,却成为一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明清版《李太白文集》
李白性格与思想 李白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游侠、纵横家的成分,而以儒、道为主。但其避开科举,而其思想 显为盛唐之产物。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李白功名心很强,有着强烈的“济苍 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李白的政治理想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答孟少府移文书》)。但 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隐逸于世,广为交游,寄希望 于风云际会,以便名动京师,待朝请之。他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 盖世功业。其慕姜尚、范蠡、鲁仲连、张良、谢安之风,且益加之。期为帝王之师,以建奇功,后便功成身 退。然而时过境迁,正当其要有所作为之时,开元盛世已经过去,朝廷日趋腐化,社会酝酿着新的危机。其 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之中,定然要遭致失败。欲望极奢,实现的希望却极渺茫,因此他对自己遭 到的打击也倍感沉重。每当遇到挫折和不平,他都爆发出强烈的愤慨,他对现存秩序的大胆批判和否定,往 往有排山倒海之势。然而愤慨之余,又常欲用隐居求仙、狂饮颓放,来暂时解脱精神的痛苦,可见道家之批 判现实与隐逸思想对其影响亦深。其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龚自珍曾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 气,又自白始也。”(《最录李白集》) 李白的一生,是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 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的一生。虽然历尽坎坷, 屡遭打击,他的雄心壮志,总不消歇。受挫 之后,他亦时作出世之语,但往往其言愈冷, 其心愈热,为时不久,便又热血沸腾。终其 一生,为苍生社稷之心,无时或忘。在这种 追求和奋斗中,他虽然没有成为一位伟大的 政治家,却成为一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明清版《李太白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