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莆田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卷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 础功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 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 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 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 “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 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 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 也需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 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 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地细读一遍。稍稍 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 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 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 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 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 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己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 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 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 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2015-2016 学年莆田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 础功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 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 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 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 “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 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 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 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 也需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地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 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 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地细读一遍。稍稍 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 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 ,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 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 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 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 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 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 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 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 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 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 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 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 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 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 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 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 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 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 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2013年第9期《悦读》,有删节) 1.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 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 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地细读一遍。 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 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 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 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2.“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 的一项是(3分)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 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 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 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 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 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 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 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 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 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 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 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 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 2013 年第 9 期《悦读》,有删节) 1.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 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B.“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 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地细读一遍。 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 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 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 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2.“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 的一项是(3 分)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 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 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 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 定是不可少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 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 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 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 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 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遂迎父以归, 时已三十年矣。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瘼疯①,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 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广亲宗子病 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 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②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 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末年挛 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 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 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 定是不可少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 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 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 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 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 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遂迎父以归, 时已三十年矣。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疭①,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 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广亲宗子病, 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 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②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 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 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末年挛 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王克明字彦昭,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 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江 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或用 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 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子盖 上其功,克明力辞之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王炎宣抚四川, 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后迁至翰林医痊局,赐金紫。绍兴五年卒,年 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 【注】①瘼疯( chi zong):痉挛,抽风。 ②痫:癫痫,羊角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B.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C.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D.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服:指穿孝服居丧。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 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 B.太医丞:是古代医官名。宋史记载,熙宁九年,于太常寺下设置太医局,管理医学行 政和医学教育,太医丞是其中的署官 C.《难经》、《素问》:《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 现象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难经》则解释了《黄帝内经》的医学医理,有不 少独到见解 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 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宋代沿用唐制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乙非常孝顺、敬老。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年,终于找到 他由姑父抚养长大,对待姑父如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
王克明字彦昭,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 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江、 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或用一 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 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子盖 上其功,克明力辞之。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王炎宣抚四川, 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后迁至翰林医痊局,赐金紫。绍兴五年卒,年 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 【注】①瘈疭(chì zòng):痉挛,抽风。 ②痫:癫痫,羊角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B.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C.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D.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服:指穿孝服居丧。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 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 B.太医丞:是古代医官名。宋史记载,熙宁九年,于太常寺下设置太医局,管理医学行 政和医学教育,太医丞是其中的署官。 C.《难经》、《素问》:《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 现象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难经》则解释了《黄帝内经》的医学医理,有不 少独到见解。 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 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宋代沿用唐制。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钱乙非常孝顺、敬老。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年,终于找到。 他由姑父抚养长大,对待姑父如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
B.钱乙医术高超,甚至可以预判病症。他给皇子治病,给他喝黄土汤就治好了。他判断 广亲的小儿子会在一天之后发病,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 C.王克明自学成才,治疗方法多样。他摸索医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认为有的病应用 药治疗,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则需要先把引发疾病的事情处理好 D.王克明医德高尚,有侠义之风。张子盖的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愈了几万 人。他又常常奔波几千里,为他人治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己 (2)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宋 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 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 居住的场所。 8.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分) 9.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B.钱乙医术高超,甚至可以预判病症。他给皇子治病,给他喝黄土汤就治好了。他判断 广亲的小儿子会在一天之后发病,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 C.王克明自学成才,治疗方法多样。他摸索医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认为有的病应用 药治疗,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则需要先把引发疾病的事情处理好。 D.王克明医德高尚,有侠义之风。张子盖的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愈了几万 人。他又常常奔波几千里,为他人治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 夫。” (2)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 宋 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 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 居住的场所。 8.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 分) 9.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 但愿长醉不用醒。(《将进酒》) (2)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凭箜篌吟》) (3)叶上初阳干宿雨, 。(《苏幕遮》) (4)野哭千家闻战伐 (《阁夜》) 只是朱颜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日本)川端康成 他拉着双眼已盲的妻子的手,为了看一座出租的房子,在一处斜坡上,往上走着。 那是什么声音?” 竹林子的风声啊。” “是啦,我好久不曾走出家里一步,几乎都已忘了竹叶的声音呢。现在的那个家,去往 二楼的楼梯梯阶,分得好细啊。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不少苦头。这个 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子可就 像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一个部分,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 己的身体的感觉一样。眼睛不瞎的人觉得死板没趣的房子,眼盲的人却可以和它水乳交融呢。 想想看,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和新家的柱子撞个满怀,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是不是?” 他放了妻子的手,打开了涂白漆的木门扉。 “哟,像是树木的枝叶繁茂的幽暗的院子似的。以后,冬天可就冷了。” “是一座墙壁和窗子都显得阴沉沉的洋楼啊。看样子,住的是德国人了,这里还留着一 个‘里德曼’的铭牌呢 然而一推开房子的大门,他却像是受到眩眼的亮光似的,侧转了上身 “真不错。明亮得很。如果院子里是夜晚的话,这里头可就是白昼了。” 黄色和朱红色的粗条纹相间的壁纸,看起来好不热闹,有点像是节庆日里那种红白相间 的帷幕。深红的窗帘,明亮得像是彩色电灯一般 “有躺椅、有暖炉、有茶桌和椅子。衣橱、装饰灯一一家具可说一应俱全了。你过来看 看……”他说着,急切地,像是要把妻子推倒似的,把她推到躺椅处让她坐下来。妻子就像 个笨拙的溜冰者一般,双手在空中慌乱挥摆着,在弹簧的反弹下摇荡着身子
10、(1). ,但愿长醉不用醒。(《将进酒》) (2)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凭箜篌吟》) (3)叶上初阳干宿雨, , 。(《苏幕遮》) (4)野哭千家闻战伐, 。(《阁夜》) ( 5 ) , 只是朱颜 改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家 (日本)川端康成 他拉着双眼已盲的妻子的手,为了看一座出租的房子,在一处斜坡上,往上走着。 “那是什么声音?” “竹林子的风声啊。” “是啦,我好久不曾走出家里一步,几乎都已忘了竹叶的声音呢。现在的那个家,去往 二楼的楼梯梯阶,分得好细啊。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不少苦头。这个 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子可就 像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一个部分,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 己的身体的感觉一样。眼睛不瞎的人觉得死板没趣的房子,眼盲的人却可以和它水乳交融呢。 想想看,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和新家的柱子撞个满怀,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是不是?” 他放了妻子的手,打开了涂白漆的木门扉。 “哟,像是树木的枝叶繁茂的幽暗的院子似的。以后,冬天可就冷了。” “是一座墙壁和窗子都显得阴沉沉的洋楼啊。看样子,住的是德国人了,这里还留着一 个‘里德曼’的铭牌呢。” 然而一推开房子的大门,他却像是受到眩眼的亮光似的,侧转了上身。 “真不错。明亮得很。如果院子里是夜晚的话,这里头可就是白昼了。” 黄色和朱红色的粗条纹相间的壁纸,看起来好不热闹,有点像是节庆日里那种红白相间 的帷幕。深红的窗帘,明亮得像是彩色电灯一般。 “有躺椅、有暖炉、有茶桌和椅子。衣橱、装饰灯——家具可说一应俱全了。你过来看 看……”他说着,急切地,像是要把妻子推倒似的,把她推到躺椅处让她坐下来。妻子就像 一个笨拙的溜冰者一般,双手在空中慌乱挥摆着,在弹簧的反弹下摇荡着身子
“喂,连钢琴也都有呢。” 让他拉着手,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钢琴前面去的她,就像在碰触什么怕人的东西似的, 把琴键敲打了一下。 “啊!还会响呢。” 她于是弹起一支孩童歌来。这可能是她眼睛还看得见的少女时候学会而且依然记得的歌 吧。他走进摆着好大办公桌的书斋里一看,紧邻着书斋的,竟是寝室。里头是一张双人床。 床垫也一样用红白条纹的粗布料张成的。一坐到那上头去,柔软而且具有弹性。妻子的钢琴 渐渐地响出了快活的喜悦来。然而他也听见,是盲者的悲哀,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 地笑了起来 “喂,你不来看看好大的一张床吗?”你说有多么不可思议一一妻子在新来乍到,不知 前后高低的屋子里,竟能像明眼的少女一般,稳健迈步走到寝室里来。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 上去,彼此手搭着背,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妻子低 声吹起口哨来,都已忘了时间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地方嘛?” “反正不是你家就是了。 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 (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夫妻俩往山坡上走时,妻子分辨不出竹林子的风声,又对旧房子眷恋不已,说明她是 一个喜静守旧的人。 B.小说中丈夫带着眼盲妻子频频换房租房,看房子时急切粗鲁,甚至把她推倒在躺椅上, 说明丈夫粗俗、缺乏教养。 C.小说中妻子吹起口哨、忘记时间的细节十分传神,结尾借人物之口说出“反正不是你 家”,从遐想中回到现实,很有张力 D.小说语言冷峻、客观,许多情节虽然是一笔带过,却能将人物点染得有血有肉,这体 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水准
“喂,连钢琴也都有呢。” 让他拉着手,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钢琴前面去的她,就像在碰触什么怕人的东西似的, 把琴键敲打了一下。 “啊!还会响呢。” 她于是弹起一支孩童歌来。这可能是她眼睛还看得见的少女时候学会而且依然记得的歌 吧。他走进摆着好大办公桌的书斋里一看,紧邻着书斋的,竟是寝室。里头是一张双人床。 床垫也一样用红白条纹的粗布料张成的。一坐到那上头去,柔软而且具有弹性。妻子的钢琴 渐渐地响出了快活的喜悦来。然而他也听见,是盲者的悲哀,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 地笑了起来。 “喂,你不来看看好大的一张床吗?”你说有多么不可思议——妻子在新来乍到,不知 前后高低的屋子里,竟能像明眼的少女一般,稳健迈步走到寝室里来。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 上去,彼此手搭着背,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妻子低 声吹起口哨来,都已忘了时间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地方嘛?” “反正不是你家就是了。” “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 (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 A.夫妻俩往山坡上走时,妻子分辨不出竹林子的风声,又对旧房子眷恋不已,说明她是 一个喜静守旧的人。 B.小说中丈夫带着眼盲妻子频频换房租房,看房子时急切粗鲁,甚至把她推倒在躺椅上, 说明丈夫粗俗、缺乏教养。 C.小说中妻子吹起口哨、忘记时间的细节十分传神,结尾借人物之口说出“反正不是你 家”,从遐想中回到现实,很有张力。 D.小说语言冷峻、客观,许多情节虽然是一笔带过,却能将人物点染得有血有肉,这体 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水准
E.夫妻之间的言语情态纯真自然,尽管贫寒漂泊,两人一颦一笑中却饱含对生活的爱 这种反差正是小说的深刻所在 (2)优秀的小说有一个好题目,本文以“家”为题,这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 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眼盲妻子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结尾妻子说“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你认为她俩能找到自 己的“家”吗?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 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 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 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 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教,作诗酬谢。关于草堂 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 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 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 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 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 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 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 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 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 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 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 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
E.夫妻之间的言语情态纯真自然,尽管贫寒漂泊,两人一颦一笑中却饱含对生活的爱, 这种反差正是小说的深刻所在。 (2)优秀的小说有一个好题目,本文以“家”为题,这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 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眼盲妻子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4)文章结尾妻子说“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你认为她俩能找到自 己的“家”吗?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 冯 至 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 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 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 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教,作诗酬谢。关于草堂 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 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 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 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 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 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 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 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 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 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 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 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
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 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 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 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髙度的评价,为其未 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 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 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 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 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 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 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 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 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 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 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 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 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 国家的灾难了吗? (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②中、晚唐诗人如张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鹤、曹邺、皮日休均受杜诗影响。杜甫开 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下启中唐新乐府运动。韩愈诗气势雄壮、沉雄 博大、奇险生硬、拗折艰涩、喜以文为诗,乃受杜诗影响。李商隐诗浓丽沉郁、气象高远、 造语精工,亦受杜诗影响。 宋代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说:“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 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
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 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 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 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 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 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 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 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 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 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 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 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 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 760 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 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 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 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 759 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 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 国家的灾难了吗? (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 ②中、晚唐诗人如张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鹤、曹邺、皮日休均受杜诗影响。杜甫开 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下启中唐新乐府运动。韩愈诗气势雄壮、沉雄 博大、奇险生硬、拗折艰涩、喜以文为诗,乃受杜诗影响。李商隐诗浓丽沉郁、气象高远、 造语精工,亦受杜诗影响。 宋代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说:“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 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
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 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维基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 “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 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 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 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 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 E.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 实的心灵感受,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 (2)杜甫的“草堂”是在什么情况下建起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材料特意评点了草堂建好后杜甫写的《江村》和《蜀相》,这样写从内容上说有什 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记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 吗”?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后世的诗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②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 的保守思想 ③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 该 A.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畏首畏尾B.畏首畏尾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C.犹豫不决畏首畏尾举棋不定D.举棋不定畏首畏尾犹豫不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了毕业生面前: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水平, 计算机起码要有二级证书,还得有专业资格证书
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 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维基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 “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 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 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 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 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 E.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 实的心灵感受,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 (2)杜甫的“草堂”是在什么情 况下建起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材料特意评点了草堂建好后杜甫写的《江村》和《蜀相》,这样写从内容上说有什 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记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 吗”?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后世的诗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②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 的保守思想。 ③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 该 。 A.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B.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C.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D.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犹豫不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了毕业生面前: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水平, 计算机起码要有二级证书,还得有专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