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目的:介绍近代和现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把握中国宪政的基本脉络 教学重点:宪法产生的原因;1949年后中国的历部宪法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教学难点:宪法产生的原因;1949年后中国历部宪法的逻辑关联 教学方法:历史分析;经验归纳;比较分析 教学学时:4学时 板书设计: 第六章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外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外国宪法的产生 1、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 (1)近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经济原因 (2)资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实现对全社会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这是资 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政治原因 (3)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开展,和“自由"、“平等"、“人权”等现代宪政观念和思想 的传播与深入人心,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文化原因 (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体系的日渐完善和整合需求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岀现, 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法律自身原因 2、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二、外国宪法的发展 1、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 (1)近代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时期
第 六 章 宪 法 的历史与发 展 教学目的:介绍近代和现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把握中国宪政的基本脉络 教学重点:宪法产生的原因;1949 年后中国的历部宪法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教学难点:宪法产生的原因;1949 年后中国历部宪法的逻辑关联 教学方法:历史分析;经验归纳;比较分析 教学学时:4 学时 板书设计: 第六章 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外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外国宪法的产生: 1、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 (1)近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经济原因 (2)资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实现对全社会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这是资 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政治原因 (3)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开展,和“自由”、“平等”、“人权”等现代宪政观念和思想 的传播与深入人心,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文化原因 (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体系的日渐完善和整合需求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出现, 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法律自身原因 2、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二、外国宪法的发展: 1、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 (1)近代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时期
(2)现代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2、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九四九年前中国宪法的历史 1、宪政问题在中国的最初提出 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方案 3、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宪法性文件 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性文件 5、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九四九年后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五四宪法 1、七五宪法 2、七八宪法 3、八二宪法 (1)第一次宪法修正案 (2)第二次宪法修正案 (3)第三次宪法修正案 (4)第四次宪法修正案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中外宪法的历史,共两节内容
(2)现代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2、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一九四九年前中国宪法的历史: 1、宪政问题在中国的最初提出 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方案 3、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宪法性文件 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性文件 5、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二、一九四九年后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五四宪法 1、七五宪法 2、七八宪法 3、八二宪法 (1)第一次宪法修正案 (2)第二次宪法修正案 (3)第三次宪法修正案 (4)第四次宪法修正案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中外宪法的历史,共两节内容
第一节外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外国宪法的产生 1、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 法律是阶级、国家和私有制的产物,但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产生要晚得多,它是在 资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之后才出现的。宪法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 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自身的原因 (1)近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经济原 因: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通过商品交换、以市场供求规律(价值规 律)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态,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是其基本要求。在商品经济形态中 等价交换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可供交换的商品的价值是否等值更主要取决于商品交换的主体 的社会地位是否平等、独立,而这与处于自然经济形态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 是不相容的,因此,等价交换的实现有利于平等观念在人类社会的普及。自由竞争是商品经 济的另一基本要求,其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一点只有当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普遍市场化才能真正实现而这种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要求与处于自然经济形态的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农奴依附于地主和土地)与地方经 济的割据自闭状态相矛盾。商品经济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到近代市场经济阶段,它必 然提出破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所有制关系的要求,而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最终宣告了可“自由”买卖劳动力、“平等”占有财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从而为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准备了经济条件。 (2)资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实现对全社会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这是资 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政治原因:宪法是民主事实的制度化,它作为国家根本法是一切社会成员 的最高行为准则,只能由统一的主权国家来创制并反映一定的民主事实。在奴隶社会和封建
第一节 外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外国宪法的产生: 1、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 法律是阶级、国家和私有制的产物,但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产生要晚得多,它是在 资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之后才出现的。宪法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 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自身的原因。 (1)近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经济原 因: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通过商品交换、以市场供求规律(价值规 律)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态,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是其基本要求。在商品经济形态中, 等价交换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可供交换的商品的价值是否等值,更主要取决于商品交换的主体 的社会地位是否平等、独立,而这与处于自然经济形态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 是不相容的,因此,等价交换的实现有利于平等观念在人类社会的普及。自由竞争是商品经 济的另一基本要求,其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一点只有当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普遍市场化才能真正实现,而这种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要求与处于自然经济形态的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农奴依附于地主和土地)与地方经 济的割据自闭状态相矛盾。商品经济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到近代市场经济阶段,它必 然提出破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所有制关系的要求,而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最终宣告了可“自由”买卖劳动力、“平等”占有财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从而为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准备了经济条件。 (2)资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实现对全社会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这是资 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政治原因:宪法是民主事实的制度化,它作为国家根本法是一切社会成员 的最高行为准则,只能由统一的主权国家来创制并反映一定的民主事实。在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经济上的超强集中、不平等和地区悬殊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各国普遍实施君主专制和 严格的等级特权制度,公开宣布君主主权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和产业革命的进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逐渐取得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并日益不满其 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不相称地位。他们在与国王为代表的封建领主或农奴主的长期斗争过 程中,不断地将已取得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制度化。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 利,资产阶级执掌了国家政权,最终以国家的名义将已取得的民主事实法律化,并置于最高 法的地位 (3)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开展,和“自由"、“平等"、“人权”等现代宪政观念和思想 的传播与深入人心,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文化原因:宪政的实践离不开先进宪政观念和思 想的指导。首先,以“自由”、“平等”、“人权”等为口号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直接促进了近 代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重要内容它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 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对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进行了批判确立了反映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伦理 和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观念,为清除宪法产生的宗教障碍做出了贡献。思想启蒙运动也是资 产阶级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大旗,运用自然法的理论武器,用 科学批判神学,用人权反对专制,使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得以传播和普及,为宪法 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其次,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为宪法的产生也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这主要是指倡导理性、民主和人权的近代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政治学和法学理论的发展 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工具。 (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体系的日渐完善和整合需求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岀现, 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法律自身原因:在自然经济形态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 水平低下,社会分工简单,人口较少,人类的社会活动范围相对固定和狭窄,社会关系并不 需要复杂多样的法律规范和众多法律部门来调整,而往往让位于伦理道德和宗教教律的调
社会,经济上的超强集中、不平等和地区悬殊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各国普遍实施君主专制和 严格的等级特权制度,公开宣布君主主权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和产业革命的进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逐渐取得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并日益不满其 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不相称地位。他们在与国王为代表的封建领主或农奴主的长期斗争过 程中,不断地将已取得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制度化。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 利,资产阶级执掌了国家政权,最终以国家的名义将已取得的民主事实法律化,并置于最高 法的地位。 (3)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开展,和“自由”、“平等”、“人权”等现代宪政观念和思想 的传播与深入人心,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文化原因:宪政的实践离不开先进宪政观念和思 想的指导。首先,以“自由”、“平等”、“人权”等为口号的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直接促进了近 代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文化革命的重要内容,它按照资产阶级的要求, 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对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进行了批判,确立了反映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伦理 和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观念,为清除宪法产生的宗教障碍做出了贡献。思想启蒙运动也是资 产阶级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大旗,运用自然法的理论武器,用 科学批判神学,用人权反对专制,使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得以传播和普及,为宪法 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其次,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为宪法的产生也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这主要是指倡导理性、民主和人权的近代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政治学和法学理论的发展, 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工具。 (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体系的日渐完善和整合需求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出现, 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法律自身原因:在自然经济形态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 水平低下,社会分工简单,人口较少,人类的社会活动范围相对固定和狭窄,社会关系并不 需要复杂多样的法律规范和众多法律部门来调整,而往往让位于伦理道德和宗教教律的调
整,立法、司法也只是附属于君主主导的单一行政集权体系,法律及法律制度的欠发达和不 完善还没有宪法产生的社会需求。随着产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商品经济 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国人口猛增,人类的社会交往日趋复杂 客观上要求法律以部门法形式对社会关系进行分门别类地调整这必然导致诸法合一法律旧 体系的解体和法律部门职能的分化,并由此强化法律调整的地位,事实上各国的立法活动越 来越频繁,法律规范的数量激增;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又促使社会各领域走向新的综合,它 要求法律对社会关系进行更系统、更深入地整体调整,对新出现的各种社会主体及其权利义 务关系(尤其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进行统一的配置和制度化安排,这就需要出现 种凌驾亍部门法之上的法律,即宪法,宪法的产生也就成为必然。律师、法官、法学教授、 深谙法律的政治家等职业法律工作者等组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岀现为宪法的产生也提供 了法律上的智识资源和人力资源 资本主义宪法最早产生于英国。英国宪法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逐渐形成的,从内 容上看,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并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限制了王权,奠定了议会制 君主立宪政体;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强化了其保护措施。从形式上看,它包括一系列 宪法性法律(如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权利法 案》、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等)和宪法性惯例等。英国宪法产生的特点是:英国宪法 为不成文宪法,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和惯例等积累而成,不具有根本法的形式特点;革命的 不彻底性和妥协性,使英国的宪政体制采取了君主立宪制,革命前制定的法律如1215年的 《大宪章》等也成为宪法的组成部分。 美国是最早制定成文宪法的国家。美国宪法的产生是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国殖民统治 的独立战争中形成的,经历了从发表《独立宣言》、到签订《邦联条例》、再到通过《美利坚 合众国宪法》的过程。美国宪法由一个序言和七条正文组成,确立了分权制衡、联邦主义
整,立法、司法也只是附属于君主主导的单一行政集权体系,法律及法律制度的欠发达和不 完善还没有宪法产生的社会需求。随着产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商品经济 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国人口猛增,人类的社会交往日趋复杂, 客观上要求法律以部门法形式对社会关系进行分门别类地调整,这必然导致诸法合一法律旧 体系的解体和法律部门职能的分化,并由此强化法律调整的地位,事实上各国的立法活动越 来越频繁,法律规范的数量激增;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又促使社会各领域走向新的综合,它 要求法律对社会关系进行更系统、更深入地整体调整,对新出现的各种社会主体及其权利义 务关系(尤其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进行统一的配置和制度化安排,这就需要出现 一种凌驾于部门法之上的法律,即宪法,宪法的产生也就成为必然。律师、法官、法学教授、 深谙法律的政治家等职业法律工作者等组成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出现,为宪法的产生也提供 了法律上的智识资源和人力资源。 资本主义宪法最早产生于英国。英国宪法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逐渐形成的,从内 容上看,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并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限制了王权,奠定了议会制 君主立宪政体;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强化了其保护措施。从形式上看,它包括一系列 宪法性法律(如 1628 年的《权利请愿书》、1679 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 年的《权利法 案》、1701 年的《王位继承法》等)和宪法性惯例等。英国宪法产生的特点是:英国宪法 为不成文宪法,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和惯例等积累而成,不具有根本法的形式特点;革命的 不彻底性和妥协性,使英国的宪政体制采取了君主立宪制,革命前制定的法律如 1215 年的 《大宪章》等也成为宪法的组成部分。 美国是最早制定成文宪法的国家。美国宪法的产生是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国殖民统治 的独立战争中形成的,经历了从发表《独立宣言》、到签订《邦联条例》、再到通过《美利坚 合众国宪法》的过程。美国宪法由一个序言和七条正文组成,确立了分权制衡、联邦主义
代议制共和政府等宪法原则,规定了宪法修改的特别程序,1791年通过的10条宪法修正 案组成的“权利法案"确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美国宪法的产生特点是:英法启蒙思想家“天 赋人权”的社会契约理论是美国宪法的思想基础;独立战争的矛头直指英国的君主政体,使 得美国宪政选择了彻底的共和政体;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经历了从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过程。 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第-部成文宪法,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法国革命经历了第一次革命 (1789-1791年)第二次革命(1792年)非常共和国(1792-1795年)和宪法共和国 (1795-1799年),直至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结束,其间,都有宪法性文件和宪法 法典的出台,这主要是1789年的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1795年宪法和 1799年宪法。法国宪法的产生特点是:法国宪法充分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三权分立原则 和共和政体原则法国宪法随着革命进程经历了宣布一般宪法原则、到制定君主立宪制宪法、 最后颁布民主共和制宪法的过程;法国启蒙思想家如卢梭的人权、法治、民主思想鼓舞了法 国革命,甚至被直接写入宪法条文。 如果说英国宪法的出现从内容到形式还不成熟的话那么美国联邦宪法和法国宪法的诞 生则使宪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具有了与普通法律的明显区别,它们所确立的内容和形 式为日后宪法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标志着宪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已经 形成 2、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原因基本上同于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原因,也是一定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是社会主义宪法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理论渊源主要是马 克思主义的宪政理论。马克思主义宪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宪法是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 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宪法有阶级性,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一国不同 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宪法是产生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
代议制共和政府等宪法原则,规定了宪法修改的特别程序,1791 年通过的 10 条宪法修正 案组成的“权利法案”确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美国宪法的产生特点是:英法启蒙思想家“天 赋人权”的社会契约理论是美国宪法的思想基础;独立战争的矛头直指英国的君主政体,使 得美国宪政选择了彻底的共和政体;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经历了从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过程。 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法国革命经历了第一次革命 (1789-1791 年)、第二次革命(1792 年)、非常共和国(1792-1795 年)和宪法共和国 (1795-1799 年),直至 1799 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结束,其间,都有宪法性文件和宪法 法典的出台,这主要是 1789 年的人权宣言、1791 年宪法、1793 年宪法、1795 年宪法和 1799 年宪法。法国宪法的产生特点是:法国宪法充分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三权分立原则 和共和政体原则;法国宪法随着革命进程经历了宣布一般宪法原则、到制定君主立宪制宪法、 最后颁布民主共和制宪法的过程;法国启蒙思想家如卢梭的人权、法治、民主思想鼓舞了法 国革命,甚至被直接写入宪法条文。 如果说英国宪法的出现从内容到形式还不成熟的话,那么美国联邦宪法和法国宪法的诞 生则使宪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具有了与普通法律的明显区别,它们所确立的内容和形 式为日后宪法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标志着宪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已经 形成。 2、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原因基本上同于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原因,也是一定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是社会主义宪法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理论渊源主要是马 克思主义的宪政理论。马克思主义宪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宪法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 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宪法有阶级性,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一国不同 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宪法是产生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
反作用;宪法是民主制度的保障书,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列宁语 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18年的苏俄宪法,它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产物,该宪法 明确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实行城乡无产阶级与贫农专政。该宪法包括前言、 六篇、17章、90条。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蒙古人民共和国在1924年颁布了社会主 义宪法,其后,中国等亚、欧国家也相继制定了社会主义宪法 苏俄宪法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第一,它突破了资本主义宪法和宪政一统天下 的单一格局,使宪法也成为无产阶级实现民主和组织国家政权的根本法,世界宪法史开始出 现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并存发展的态势;第二,它第一次系统规定了一国的社会经 济制度,从而扩大了宪法的调整范围,宪法由传统的政治领域进入了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第 它推动了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使之从一国波及到多国,从而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宪政 文化的氛围,并使社会主义宪法成为世界文化现象。 外国宪法的发展 1、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产生至今已有超过三百年的时间,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它可分 为两个时期,即近代资本主义宪法时期和现代资本主义宪法时期 (1)近代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并已开始从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型。这时期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第一,确立了主 权在民的宪法原则,民主共和成为宪法发展的主流;第二,特别强调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 护,具有典型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色彩,公民权利本位明显;第三,严格规制国家权力 国家的宪法角色被定位于社会政治领域,宪法具有浓郁的政治法特点;第四,成文宪法的形 式被普遍采用,不成文宪法成为例外;第五,日、德等封建势力强大的国家颁布了主权在君 的钦定宪法,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宪法发展的另一道不和谐风景
反作用;宪法是民主制度的保障书,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列宁语)。 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 1918 年的苏俄宪法,它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产物,该宪法 明确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实行城乡无产阶级与贫农专政。该宪法包括前言、 六篇、17 章、90 条。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蒙古人民共和国在 1924 年颁布了社会主 义宪法,其后,中国等亚、欧国家也相继制定了社会主义宪法。 苏俄宪法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第一,它突破了资本主义宪法和宪政一统天下 的单一格局,使宪法也成为无产阶级实现民主和组织国家政权的根本法,世界宪法史开始出 现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并存发展的态势;第二,它第一次系统规定了一国的社会经 济制度,从而扩大了宪法的调整范围,宪法由传统的政治领域进入了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第 三,它推动了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使之从一国波及到多国,从而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宪政 文化的氛围,并使社会主义宪法成为世界文化现象。 二、外国宪法的发展: 1、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产生至今已有超过三百年的时间,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它可分 为两个时期,即近代资本主义宪法时期和现代资本主义宪法时期: (1)近代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并已开始从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型。这时期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第一,确立了主 权在民的宪法原则,民主共和成为宪法发展的主流;第二,特别强调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 护,具有典型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色彩,公民权利本位明显;第三,严格规制国家权力, 国家的宪法角色被定位于社会政治领域,宪法具有浓郁的政治法特点;第四,成文宪法的形 式被普遍采用,不成文宪法成为例外;第五,日、德等封建势力强大的国家颁布了主权在君 的钦定宪法,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宪法发展的另一道不和谐风景
英国宪法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责任内阁制开始形 成。英国采用君主立宪制后,议会并不直接处理行政事务,国家最高行政权最初由王室领导 的枢密院行使。英王威廉三世在位期间,辉格党人控制议会,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议员徳比 伯爵为枢密大臣。德比伯爵就经常召集少数亲信在密室商议行政事宜,这实际上是内阁主持 行政的开始,行政权也由枢密院转移到内阁中的少数大臣手中。乔治一世在位时,他不懂英 语,就经常不理朝政,而选任当时的财政大臣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罗伯特沃波尔 就成为大臣中权力最为煊赫的“首席大臣”,即如今所称的“首相"。1732年,辉格党人发 生内讧,罗伯特沃波尔和他领导的内阁集体辞职,托利党人上台。1834年,托利党人罗伯 特皮尔出任首相,他深感内阁稳定的重要性,于是向英王请求由他自行组成能与之合作的 内阁班子,得到英王的默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由此形成。第二,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得到 确认。第三,政党政治走上政治舞台,逐渐形成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格局。随着英囯向垄断 资本主义的转型,议会至上的原则受到挑战,权力中心由议会转向内阁。 美国宪法的发展主要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解释和创设宪法惯例的形式来实现的。经过 南北战争,美国完全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与此相适应,美国会在1799年-1870年 期间分别通过了第11——第15条的宪法修正案,是关于公民权利、总统选举、废除奴隶 制的内容。1913年美国会通过了第15条(关于征税)和第16条(关于参议院的选举)两 条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会又通过了第18——第21 条的宪法修正案,是关于禁酒、选举权的性别平等及行政与立法权的补充规定。二战后至今, 美国会还通过了第22条(关于总统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第25条(关于正副总统缺位 的替代问题)第23、24、26条(关于选举条件)第27条(关于参议员的报酬)共6条 宪法修正案。此外,美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以及政党、总统和国会等创设的宪法惯例, 如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査、以总统为中心的内阁制度等对美国宪法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英国宪法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责任内阁制开始形 成。英国采用君主立宪制后,议会并不直接处理行政事务,国家最高行政权最初由王室领导 的枢密院行使。英王威廉三世在位期间,辉格党人控制议会,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议员德比 伯爵为枢密大臣。德比伯爵就经常召集少数亲信在密室商议行政事宜,这实际上是内阁主持 行政的开始,行政权也由枢密院转移到内阁中的少数大臣手中。乔治一世在位时,他不懂英 语,就经常不理朝政,而选任当时的财政大臣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罗伯特·沃波尔 就成为大臣中权力最为煊赫的“首席大臣”,即如今所称的“首相”。1732 年,辉格党人发 生内讧,罗伯特·沃波尔和他领导的内阁集体辞职,托利党人上台。1834 年,托利党人罗伯 特·皮尔出任首相,他深感内阁稳定的重要性,于是向英王请求由他自行组成能与之合作的 内阁班子,得到英王的默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由此形成。第二,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得到 确认。第三,政党政治走上政治舞台,逐渐形成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格局。随着英国向垄断 资本主义的转型,议会至上的原则受到挑战,权力中心由议会转向内阁。 美国宪法的发展主要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解释和创设宪法惯例的形式来实现的。经过 南北战争,美国完全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与此相适应,美国会在 1799 年-1870 年 期间分别通过了第 11——第 15 条的宪法修正案,是关于公民权利、总统选举、废除奴隶 制的内容。1913 年美国会通过了第 15 条(关于征税)和第 16 条(关于参议院的选举)两 条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会又通过了第 18——第 21 条的宪法修正案,是关于禁酒、选举权的性别平等及行政与立法权的补充规定。二战后至今, 美国会还通过了第 22 条(关于总统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第 25 条(关于正副总统缺位 的替代问题)、第 23、24、26 条(关于选举条件)、第 27 条(关于参议员的报酬)共 6 条 宪法修正案。此外,美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以及政党、总统和国会等创设的宪法惯例, 如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以总统为中心的内阁制度等,对美国宪法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拿破仑于1804年称帝后,共和国宪法实际上变成了君主立宪宪法。1814年波旁王朝 复辟后颁布了钦定宪法。1848年法国发生“三月革命”,颁布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宪 法赋予总统极大权力,政体由内阁制转向模仿美国的总统制。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 变,并修宪,进一步扩大了总统权力。巴黎公社后,法国成立第三共和国,并于1875年由 国民议会通过了、《国家政权机关组织法》、《国家机关相互关系法》组成的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宪法。二战后的1946年成立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内阁制。1958 年戴高乐主持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扩大了总统的权力,使法国形成了半总 统制半议会制的特有政体。 (2)现代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919年,魏玛共和国成立,并制定了魏玛宪 法。这部宪法包括前言、两编及过渡规定与终结规定,共181条。作为现代宪法产生标志 的魏玛宪法,其意义就在于:第一,加强了对私有财产权的限制,使近代宪法中的自由主义 精神受到抑制,而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得到重视和提倡;第二,议会的权力受到牵制,行政 权力的扩大得到宪法认同;第三,宪法授权国家广泛干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力,国 家的触角深入社会各个领域。 魏玛宪法的产生使资本主义宪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二战为标志,这-时期又可具体 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一阶段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民主化的潮流,虽也存在德国法 西斯等对魏玛宪法的破坏。而后一阶段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为:第一,有些国家的 宪法在二战后继续向现代宪法转型,如1958年法国制定了戴高乐宪法;第二,对宪法发展 中的法西斯的专制独裁逆流进行了成功清算,使德、日、意等国宪法回到民主主义的宪政轨 道上来;第三,随着新旧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一些新独立的民族民主国家以鲜明的民族主 义特色,制定了与传统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不同的本国宪法,从而使世界宪法和宪 政文化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态势
拿破仑于 1804 年称帝后,共和国宪法实际上变成了君主立宪宪法。1814 年波旁王朝 复辟后颁布了钦定宪法。1848 年法国发生“三月革命”,颁布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宪 法赋予总统极大权力,政体由内阁制转向模仿美国的总统制。1851 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 变,并修宪,进一步扩大了总统权力。巴黎公社后,法国成立第三共和国,并于 1875 年由 国民议会通过了、《国家政权机关组织法》、《国家机关相互关系法》组成的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宪法。二战后的 1946 年成立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内阁制。1958 年戴高乐主持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扩大了总统的权力,使法国形成了半总 统制半议会制的特有政体。 (2)现代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919 年,魏玛共和国成立,并制定了魏玛宪 法。这部宪法包括前言、两编及过渡规定与终结规定,共 181 条。作为现代宪法产生标志 的魏玛宪法,其意义就在于:第一,加强了对私有财产权的限制,使近代宪法中的自由主义 精神受到抑制,而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得到重视和提倡;第二,议会的权力受到牵制,行政 权力的扩大得到宪法认同;第三,宪法授权国家广泛干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力,国 家的触角深入社会各个领域。 魏玛宪法的产生使资本主义宪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二战为标志,这一时期又可具体 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一阶段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民主化的潮流,虽也存在德国法 西斯等对魏玛宪法的破坏。而后一阶段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为:第一,有些国家的 宪法在二战后继续向现代宪法转型,如 1958 年法国制定了戴高乐宪法;第二,对宪法发展 中的法西斯的专制独裁逆流进行了成功清算,使德、日、意等国宪法回到民主主义的宪政轨 道上来;第三,随着新旧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一些新独立的民族民主国家以鲜明的民族主 义特色,制定了与传统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不同的本国宪法,从而使世界宪法和宪 政文化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态势
2、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1918年苏俄成立后,又有不少的共和国加入进来,1922年 苏联宣告成立,1924年制定了第一部苏联宪法,1936年颁布了第二部苏联宪法。1936年 苏联宪法是第—部真正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而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宪法都只 是过渡宪法,它的最大历史意义还在于,它是社会主义宪法的代表性示范作品,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的宪法都受到了它的深刻影响。1977年,苏联又制定了反映苏联为全民国家、其最 高目标为建设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宪法。随着苏东事变的发生,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遭 受了重大挫折,其发展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国等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身上。 第二节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九四九年前中国宪法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同反革命的激烈斗争没有停止过。这种激烈的斗争反映在国家 制度的问题上,就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势力所要求的三种不同的宪法。”(刘少奇:《关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1954年9月20日)这三种不同的宪法就是:从晚清皇帝、 北洋军阀政府一直到国民党政府所炮制的伪宪法冲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向往的资本主义民主 共和国宪法、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三种宪法在立宪 背景、制宪主体、具体内容、阶级性质、实现程度等方面各有千秋,共同演绎了中国宪法产 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1、宪政问题在中国的最初提出 清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封建专制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初生的民族资本主 义与帝国主义、封建专制主义之间、中国人民与西方列强之间、清王朝统治集团与西方列强 之间的矛盾,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中国人民求生 存、民族资本主义求发展的呼声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引进先进宪政文化逐渐成
2、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1918 年苏俄成立后,又有不少的共和国加入进来,1922 年 苏联宣告成立,1924 年制定了第一部苏联宪法,1936 年颁布了第二部苏联宪法。1936 年 苏联宪法是第一部真正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而 1918 年苏俄宪法和 1924 年苏联宪法都只 是过渡宪法,它的最大历史意义还在于,它是社会主义宪法的代表性示范作品,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的宪法都受到了它的深刻影响。1977 年,苏联又制定了反映苏联为全民国家、其最 高目标为建设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宪法。随着苏东事变的发生,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遭 受了重大挫折,其发展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国等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身上。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一九四九年前中国宪法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同反革命的激烈斗争没有停止过。这种激烈的斗争反映在国家 制度的问题上,就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势力所要求的三种不同的宪法。”(刘少奇:《关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1954 年 9 月 20 日)这三种不同的宪法就是:从晚清皇帝、 北洋军阀政府一直到国民党政府所炮制的伪宪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向往的资本主义民主 共和国宪法、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三种宪法在立宪 背景、制宪主体、具体内容、阶级性质、实现程度等方面各有千秋,共同演绎了中国宪法产 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1、宪政问题在中国的最初提出: 清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封建专制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初生的民族资本主 义与帝国主义、封建专制主义之间、中国人民与西方列强之间、清王朝统治集团与西方列强 之间的矛盾,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中国人民求生 存、民族资本主义求发展的呼声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引进先进宪政文化逐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