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阿里山纪行 学习目标 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品味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 ●重点: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预习导学一不看不讲 【自主梳理】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风靡( 山岚() 堪称()谛听()咣()当 镶()嵌鱼鳖() 静谧()参天()雄踞() 濛濛( 一泓() 幢()顶 无可匹()敌红桧 2填空。 《阿里山纪行》的作者是 本文采用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的写作思路 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种写法叫做 3.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语气通畅,表意正确。 (1)这种小火车我们 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2)山上树林不是倒映在潭中 与水江镇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3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情》,“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旅程 有看到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接风洗尘 (2)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风靡 (3)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地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 莽莽: (4)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谛听 5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 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由衷地赞美 ,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 理念,含蓄地表达了 的共同愿望。 【自主合作探究】 6文章开头谈到两岸人民爱唱歌曲有什么作用? 7.作者在到阿里山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风光?这些风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8文末再次出现《高山青》,有怎样的作用?
18.阿里山纪行 1.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品味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 ●重点: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自主梳理】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风靡.( ) 山岚.( ) 堪.称( ) 谛.听( ) 咣.( )当 镶.( )嵌 鱼鳖.( ) 静谧.( ) 参.天( ) 雄踞.( ) 濛濛.( ) 一泓.( ) 幢.( )顶 无可匹.( )敌 红桧.( ) 2.填空。 《阿里山纪行》的作者是 。本文采用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的写作思路,一 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种写法叫做 。 3.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语气通畅,表意正确。 ⑴这种小火车我们 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 ⑵山上树林不是倒映在潭中, 与水江镇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⑶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情》,“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旅程 没 有看到。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 接风洗尘: (2)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风靡: ⑶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地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 莽莽: ⑷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谛听: 5.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 ,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由衷地赞美 ,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 理念,含蓄地表达了 的共同愿望。 【自主合作探究】 6.文章开头谈到两岸人民爱唱歌曲有什么作用? 7. 作者在到阿里山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风光?这些风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8.文末再次出现《高山青》,有怎样的作用?
9本文描写景物语言精美。请仔细品味下面的语句,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 ①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 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 间的安宁。 ②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 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反馈检测】(20分) 10.下列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会 云雾浓稠 接风洗尘 B.堪称 庞然大物 骄阳喷焰 C.迁曲 汗水津津 恍如隔世 D.雄据 人迹罕至 骤然一亮 11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词语。(4分) (1)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独特方式,使人(好像隔了一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 文化感觉。( (2)台北市的一家酒店,一批台湾的学者为我(设宴欢迎刚从远道而来的人)。( (3)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外表庞大 的东西)。( (4)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一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 踞中间,(没有能够与之相称的)。( 2.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句连贯的一组是()(3分) (1)连下数日雨,水势很猛,雪瀑从断崖腾滚而下,跌入弥漫着茫茫水气的深涧, 我在对面的崖边站了片刻,襟前湿了一片 (2)我回头看岳飞墓后面的栖霞岭, 保俶塔尖尖的塔顶直指云霄 ①真是浪沫激清,云奔雾涌 ②真是云奔雾涌,浪沫激散 ③郁郁葱葱,绿满天涯 ④绿满天涯,郁郁葱葱 A.①③ B.①④ D.②④ 13.仿句练习(4分) 例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仿句 14.“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 文后,请你谈谈你对阿里山和阿里山的神木有哪些认识和感受?(6分)
9.本文描写景物语言精美。请仔细品味下面的语句,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 的表达作用。 ①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 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 间的安宁。 ②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 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反馈检测】(20 分) 10.下列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融会 云雾浓稠 接风洗尘 B.堪称 庞然大物 骄阳喷焰 C.迂曲 汗水津津 恍如隔世 D.雄据 人迹罕至 骤然一亮 11.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词语。(4 分) ⑴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独特方式,使人(好像隔了一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 文化感觉。( ) ⑵台北市的一家酒店,一批台湾的学者为我(设宴欢迎刚从远道而来的人)。( ) ⑶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 58 米,胸径 6.5 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外表庞大 的东西)。( ) ⑷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一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 踞中间,(没有能够与之相称的)。( ) 12.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句连贯的一组是( )(3 分) ⑴连下数日雨,水势很猛,雪瀑从断崖腾滚而下,跌入弥漫着茫茫水气的深涧, 。 我在对面的崖边站了片刻,襟前湿了一片。 ⑵我回头看岳飞墓后面的栖霞岭, ,保俶塔尖尖的塔顶直指云霄。 ①真是浪沫激清,云奔雾涌 ②真是云奔雾涌,浪沫激散 ③郁郁葱葱,绿满天涯 ④绿满天涯,郁郁葱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仿句练习(4 分) 例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仿句: 14.“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读了课 文后,请你谈谈你对阿里山和阿里山的神木有哪些认识和感受?(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