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直面挫折(作文)2 七中王伟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导学案 高一语文编写人:王伟 2009年6月25日 【学习目标】 1、明确描写的含义、特点,了解描写与记叙的不同。 2、认识描写是为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 3、掌握描写的方法 4、学会抓住事物特点,选取恰当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有感情的描写事物 【学习过程】 学习描写 1什么是描写描即描绘,写指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入微 的描摹绘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2.描写的方法A.从描写的对象分,一般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 a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对话描写:《范进中举》:胡屠户凶神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一个嘴巴打将去 肖象描写:《孔乙己》: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 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动作描写:《范进中举》: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醒人事…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 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 身的水。 细节描写:《孔乙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 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心理描写:《范进中举》: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 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对比描写:(1)《曹刿 论战》:以乡人对国事的冷漠映衬曹刿的爱国、勇于承担:又以鲁庄公的“鄙”映衬曹刿的深具“远谋”。(2)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廉颇的胸襟狭窄映衬蔺相如的胸襟广阔。人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 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b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c场面描写。场面,一般指由人物活动构成的生活画面,有时也泛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以,描述场面主 要是写人的活动,写人物之间的关系。 B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 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 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手法分,有白描和细描。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 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状态,人物栩栩如生。细 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ˉ 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3.描写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目的明确。我们写文章,不能为描写而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什么地方需要描写,什么地方不需 要描写:什么地方需要详细描写,什么地方不需要详细描写:都要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出发,而不能兴 之所至,就大肆描写一番 第二,特点突出。不论描写人物还是景物,都要抓住特点、突出特点,这样,给读者的印象是鲜明的、突
9 直面挫折(作文) 2 七中 王 伟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导学案 高一语文 编写人:王伟 2009 年 6 月 25 日 【学习目标】 1、明确描写的含义、特点,了解描写与记叙的不同。 2、认识描写是为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 3、掌握描写的方法。 4、学会抓住事物特点,选取恰当的描写方法,生动形象有感情的描写事物。 【学习过程】 一、学习描写 1.什么是描写 描即描绘,写指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入微 的描摹绘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2.描写的方法 A.从描写的对象分,一般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a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对话描写:《范进中举》:胡屠户凶神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一个嘴巴打将去…… 肖象描写:《孔乙己》: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 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动作描写:《范进中举》: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醒人事……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 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 身的水。 细节描写:《孔乙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 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心理描写:《范进中举》: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 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对比描写:(1)《曹刿 论战》:以乡人对国事的冷漠映衬曹刿的爱国、勇于承担;又以鲁庄公的“鄙”映衬曹刿的深具“远谋”。(2)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廉颇的胸襟狭窄映衬蔺相如的胸襟广阔。人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 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b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c 场面描写。场面,一般指由人物活动构成的生活画面,有时也泛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以,描述场面主 要是写人的活动,写人物之间的关系。 B.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 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 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 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 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C.从描写的手法分,有白描和细描。 白描,即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 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叙事,线条分明,言简意赅;写人,三言两语则揭示出人物的状态,人物栩栩如生。 细 描,即细致具体地描绘对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所写 对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 3.描写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目的明确。我们写文章,不能为描写而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什么地方需要描写,什么地方不需 要描写;什么地方需要详细描写,什么地方不需要详细描写;都要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出发,而不能兴 之所至,就大肆描写一番。 第二,特点突出。不论描写人物还是景物,都要抓住特点、突出特点,这样,给读者的印象是鲜明的、突
出的。如果泛泛而谈,虽然具体、细致,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使人感到烦琐、累赘,写得多 而没有特点,结果等于什么也没有写 第三,鲜明而生动。描写要力求鲜眀、生动。作者的感情,要在描写中显露岀来,表现岀鲜明性。通过描 写来抒情的文字,自然是饱含感情的:一般的描写,也要把倾向性表现出来。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表 现出褒贬、爱憎,态度力求鲜明。描写人物、景物,都力求使读者得到生动、具体的形象,给人以身临其 境之感。这种生动性,并不是借助于过分的雕琢、堆砌,而是在朴实自然中再现事物的形象。 二、话题探讨 1.在你的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其中哪一次挫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挫折,你采取了什 么样的态度? 2面对挫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3.在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文学作品或真人真事),哪一个直面挫折的人物令你感动,请你对他(她)进行描 名人面对挫折的故事 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从4岁起,就受到父亲严格的音乐训练,他整天被关在屋子里练琴。贝多芬很早就学会了演奏 钢琴、管风琴、小提琴、中提琴和长笛。由于家境贫困,贝多芬小小年纪便承担起家庭重担,因而没能受 到很好的教育。他是靠自学成长起来的。他17岁时,母亲去世了,年轻的贝多芬作为一家之主,同生活顽 强地作斗争。他先是被公认为灵感丰富的即兴演奏家和维也纳最好的钢琴家,后来又被公认为优秀的作曲 家。但痛苦一直伴随着贝多芬。从27岁起,他的耳朵渐渐地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 击!同时,他还遭受着失恋的折磨,心爱的姑娘一个个离他而去。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贝多芬表现出极其 旺盛的创作力,写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被誉为“交响乐之王”,最终获得巨大成功。 富兰克林的故事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遇到这样的天气,一般人会想到要下雨了,快回家吧!也有一些人甚至感到有 些害怕。但是有一个人专门挑这样的天气去放风筝,你相信吗? 他是谁?他就是作为美国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而闻名于世的本杰朋·富兰克林。作为科 学家,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是在电学方面。富兰克林从事电学研究,进入电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 1746年的某一天,富兰克林走在街头,看到一位欧洲人正在表演称作“电气魔术”的电学实验。他感 到极为新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中激起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实验品。不久,一位他在伦敦 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朋友柯林森得知后,又给他寄来了大批书籍、电学著作和某些摩擦起电的设备。富兰 克林立即动手重复在街头所看到的实验,另外还加上了一些新实验。此时,富兰克林已经年近40岁,事业 有成,是一位社会名人,工作繁忙,但他全力投入了电学研究。他在自传里写道:“我以前在任何研究上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全神贯注过。以至几个月来,没有余暇顾及其他任何事情。这些实验涉及到我完全陌生 的事,所以使我感到惊奇,使我得到了满足。” 在开始电学研究不久,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富兰克林认为太空中的闪电和摩擦起电产生的电火花是 同一种东西,他认为闪电是带电的云的大量放电造成的,为了证明这一大胆猜测,1752年6月,富兰克林 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一次震动世界的风筝实验。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揭开了雷电神秘的面纱,显示了雷电 的本质,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实验轰动了全世 界。 在风筝实验的启示下,富兰克林又发明了避雷针。避雷针是电学研究给人类带来的第一项有实际应用 价值的发明。200余年来,它不知使人类避免了多少次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问题:贝多芬和富兰克林是怎样面对挫折的?从他们的态度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有关资料 作家谈描写 1.“画眼睛
出的。如果泛泛而谈,虽然具体、细致,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使人感到烦琐、累赘,写得多 而没有特点,结果等于什么也没有写。 第三,鲜明而生动。描写要力求鲜明、生动。作者的感情,要在描写中显露出来,表现出鲜明性。通过描 写来抒情的文字,自然是饱含感情的;一般的描写,也要把倾向性表现出来。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表 现出褒贬、爱憎,态度力求鲜明。描写人物、景物,都力求使读者得到生动、具体的形象,给人以身临其 境之感。这种生动性,并不是借助于过分的雕琢、堆砌,而是在朴实自然中再现事物的形象。 二、话题探讨 1.在你的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其中哪一次挫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挫折,你采取了什 么样的态度? 2.面对挫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3.在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文学作品或真人真事),哪一个直面挫折的人物令你感动,请你对他(她)进行描 述。 三、名人面对挫折的故事 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从 4 岁起,就受到父亲严格的音乐训练,他整天被关在屋子里练琴。贝多芬很早就学会了演奏 钢琴、管风琴、小提琴、中提琴和长笛。由于家境贫困,贝多芬小小年纪便承担起家庭重担,因而没能受 到很好的教育。他是靠自学成长起来的。他 17 岁时,母亲去世了,年轻的贝多芬作为一家之主,同生活顽 强地作斗争。他先是被公认为灵感丰富的即兴演奏家和维也纳最好的钢琴家,后来又被公认为优秀的作曲 家。但痛苦一直伴随着贝多芬。从 27 岁起,他的耳朵渐渐地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 击!同时,他还遭受着失恋的折磨,心爱的姑娘一个个离他而去。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贝多芬表现出极其 旺盛的创作力,写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被誉为“交响乐之王”,最终获得巨大成功。 富兰克林的故事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遇到这样的天气,一般人会想到要下雨了,快回家吧!也有一些人甚至感到有 些害怕。但是有一个人专门挑这样的天气去放风筝,你相信吗? 他是谁?他就是作为美国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而闻名于世的本杰朋•富兰克林。作为科 学家,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是在电学方面。富兰克林从事电学研究,进入电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 1746 年的某一天,富兰克林走在街头,看到一位欧洲人正在表演称作“电气魔术”的电学实验。他感 到极为新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中激起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实验品。不久,一位他在伦敦 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朋友柯林森得知后,又给他寄来了大批书籍、电学著作和某些摩擦起电的设备。富兰 克林立即动手重复在街头所看到的实验,另外还加上了一些新实验。此时,富兰克林已经年近 40 岁,事业 有成,是一位社会名人,工作繁忙,但他全力投入了电学研究。他在自传里写道:“我以前在任何研究上,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全神贯注过。以至几个月来,没有余暇顾及其他任何事情。这些实验涉及到我完全陌生 的事,所以使我感到惊奇,使我得到了满足。” 在开始电学研究不久,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富兰克林认为太空中的闪电和摩擦起电产生的电火花是 同一种东西,他认为闪电是带电的云的大量放电造成的,为了证明这一大胆猜测,1752 年 6 月,富兰克林 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一次震动世界的风筝实验。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揭开了雷电神秘的面纱,显示了雷电 的本质,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实验轰动了全世 界。 在风筝实验的启示下,富兰克林又发明了避雷针。避雷针是电学研究给人类带来的第一项有实际应用 价值的发明。200 余年来,它不知使人类避免了多少次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问题:贝多芬和富兰克林是怎样面对挫折的?从他们的态度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有关资料 作家谈描写 1.“画眼睛
画人像,眼睛是很重要的关键。其他轮廓具备,眼睛画得像了,那人物就灵活起来了。 因此,关于画眼睛,在画史上就流传着许多佳话,有时甚至衍变而成神话 晋代的顾恺之,画过《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名画,一向被人推为中国画史上的第一位画人物的宗 师。据说,他画的人物,往往好几年不点眼睛。人家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 南北朝时的画家张僧繇,擅于画龙,民间故事说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壁间画了四条龙,不点上眼睛的时候 切如常,一点上眼睛,龙便破壁飞去了。“画龙点睛”这句话,就由此产生 现代的湘绣,也很讲究绣眼睛的技巧。据说,当年最著名的湘绣,绣眼睛成为“家传之秘”。人像的眼 睛、动物的卷毛这些细活,总是放在内室,由湘绣名家的儿媳们自己做,不传外人。绣线也异常考究, 根丝线,要分成16股:一种颜色,从最浅到最深,要分成13种。用这种丝线和这种技艺绣出来的人物 栩栩如生,那眼睛竟像会动一样, 透过神话的迷雾,透过“玄妙”的气氛,我们看到了艺术上一项重要的真理:画龙必须点睛。不点上 睛,龙始终活不起来。(秦牧《眼睛的奥妙》,《艺海拾贝》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2.人物描写 大凡写得最好的人物,不是用叙述方法来介绍他的面相和性格:而是写他的声音笑貌,一举一动,使人 读完后能够想像出这个人物的形貌。《红楼梦》的人物就是用这个方法来描写的,甚至可以从人物的说话 中想像出他(或她)的丰采,辨出是男或是女。中国社会上,新知识分子与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与地主 工农与职员,男女老少,各色人等,谈吐的腔调都不一样:闻其声,如见其人:写人物而写到这样境界 才算技巧之上乘 (茅盾《怎样阅读文艺作品》,《茅盾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3.环境描写 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社会环境或 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作家常常要从各方面来考虑, 在怎样的场合应该有怎样的环境描写。不适当的环境描写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至少也要破坏作品的气氛 段风景描写,不论写得如何动人,如果作家只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来欣赏,而不是通过人物的眼睛、从 人物当时的思想情绪,写出人物对于风景的感受,那就会变成没有意义的点缀。风景(或其他自然现象的 描写,和室内装饰布置的描写,时常被用来加强特定的气氛。而为了达到这目的,有时会觉得正面渲染的 方法不如对比的手法能够产生更强烈的效果。烦恼的人恰恰落进作乐的场合,表面上不得不强颜欢笑,心 里却加倍痛苦一—这在作品中是常常看到的,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不过,由于作家的加工,作品中所表 现的,比在生活中所发生的,就要强烈得多 (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一个剧本在第一幕的布景里,墙上挂着一柄腰刀,到最后一幕就得让刀子出 鞘,要不然,那是柄多余的刀子,一开始就不应该挂上去。对于写作,我以为这是个有益的提示,每一个 初学写作者都可以从这里得到很大的启发。 就我接触到的初学写作者的创作来说,下笔时没有扣紧主题,墙上挂着太多始终不见出鞘的刀子,还是 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譬如说写景,有些同志似乎对自然风景有很大的兴趣,即使是一篇短短的速写,也 喜欢花呀、月呀、山呀、水呀的写上一大堆:又譬如说人物的行动,也往往来去无常,随兴所之,看不出 点必要的约束。我不是说一切风景和行动,都必须和主题直接结合,我是说这些风景和行动,甚至对故 事本身也很少关涉,很少作用。其实风景也罢,行动也罢,只有当它们成为全部情节或者主要场面一个有 机的部分,和主题联系与呼应的时候,才能发出耀眼的光彩,收得激动人心的效果。先说写景,《红楼梦》 第三回记黛玉初进贾府,一路雕梁画栋,彩屏玉觚,堂上一几一案,廊边一山一石,都显得精妙绝伦,豪 华之至:直到元春归省,大观园建成,更是富丽堂皇,穷奢极欲。小说精心刻画,一笔不萄,通过这些写 出了贾府极盛时期的面貌。这是作者卖弄才情,故意表示自己的博物吗?一点也不!这是柄挂在墙上的腰刀, 到了抄家以后,这柄刀子终于出鞘了:树倒猢狲散。往日豪华,只换得一片凄凉。草木无情,到此仿佛都
画人像,眼睛是很重要的关键。其他轮廓具备,眼睛画得像了,那人物就灵活起来了。 因此,关于画眼睛, 在画史上就流传着许多佳话,有时甚至衍变而成神话。 晋代的顾恺之,画过《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名画,一向被人推为中国画史上的第一位画人物的宗 师。据说,他画的人物,往往好几年不点眼睛。人家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 南北朝时的画家张僧繇,擅于画龙,民间故事说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壁间画了四条龙,不点上眼睛的时候 一切如常,一点上眼睛,龙便破壁飞去了。“画龙点睛”这句话,就由此产生。 现代的湘绣,也很讲究绣眼睛的技巧。据说,当年最著名的湘绣,绣眼睛成为“家传之秘”。人像的眼 睛、动物的卷毛这些细活,总是放在内室,由湘绣名家的儿媳们自己做,不传外人。绣线也异常考究,一 根丝线,要分成 16 股;一种颜色,从最浅到最深,要分成 13 种。用这种丝线和这种技艺绣出来的人物, 栩栩如生,那眼睛竟像会动一样。 透过神话的迷雾,透过“玄妙”的气氛,我们看到了艺术上一项重要的真理:画龙必须点睛。不点上眼 睛,龙始终活不起来。(秦牧《眼睛的奥妙》,《艺海拾贝》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2) 2.人物描写 大凡写得最好的人物,不是用叙述方法来介绍他的面相和性格;而是写他的声音笑貌,一举一动,使人 读完后能够想像出这个人物的形貌。《红楼梦》的人物就是用这个方法来描写的,甚至可以从人物的说话 中想像出他(或她)的丰采,辨出是男或是女。中国社会上,新知识分子与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与地主, 工农与职员,男女老少,各色人等,谈吐的腔调都不一样;闻其声,如见其人;写人物而写到这样境界, 才算技巧之上乘。 (茅盾《怎样阅读文艺作品》,《茅盾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年版) 3.环境描写 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社会环境或 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作家常常要从各方面来考虑, 在怎样的场合应该有怎样的环境描写。不适当的环境描写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至少也要破坏作品的气氛。 一段风景描写,不论写得如何动人,如果作家只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来欣赏,而不是通过人物的眼睛、从 人物当时的思想情绪,写出人物对于风景的感受,那就会变成没有意义的点缀。风景(或其他自然现象的) 描写,和室内装饰布置的描写,时常被用来加强特定的气氛。而为了达到这目的,有时会觉得正面渲染的 方法不如对比的手法能够产生更强烈的效果。烦恼的人恰恰落进作乐的场合,表面上不得不强颜欢笑,心 里却加倍痛苦──这在作品中是常常看到的,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不过,由于作家的加工,作品中所表 现的,比在生活中所发生的,就要强烈得多。 (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9 年版)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一个剧本在第一幕的布景里,墙上挂着一柄腰刀,到最后一幕就得让刀子出 鞘,要不然,那是柄多余的刀子,一开始就不应该挂上去。对于写作,我以为这是个有益的提示,每一个 初学写作者都可以从这里得到很大的启发。 就我接触到的初学写作者的创作来说,下笔时没有扣紧主题,墙上挂着太多始终不见出鞘的刀子,还是 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譬如说写景,有些同志似乎对自然风景有很大的兴趣,即使是一篇短短的速写,也 喜欢花呀、月呀、山呀、水呀的写上一大堆;又譬如说人物的行动,也往往来去无常,随兴所之,看不出 一点必要的约束。我不是说一切风景和行动,都必须和主题直接结合,我是说这些风景和行动,甚至对故 事本身也很少关涉,很少作用。其实风景也罢,行动也罢,只有当它们成为全部情节或者主要场面一个有 机的部分,和主题联系与呼应的时候,才能发出耀眼的光彩,收得激动人心的效果。先说写景,《红楼梦》 第三回记黛玉初进贾府,一路雕梁画栋,彩屏玉觚,堂上一几一案,廊边一山一石,都显得精妙绝伦,豪 华之至;直到元春归省,大观园建成,更是富丽堂皇,穷奢极欲。小说精心刻画,一笔不苟,通过这些写 出了贾府极盛时期的面貌。这是作者卖弄才情,故意表示自己的博物吗?一点也不!这是柄挂在墙上的腰刀, 到了抄家以后,这柄刀子终于出鞘了:树倒猢狲散。往日豪华,只换得一片凄凉。草木无情,到此仿佛都
在说话,读起来更觉惊心动魄。可见作者的描写景物,预先都有安排,所谓为后文“张本”,紧紧地扣住 封建贵族家庭最后终于没落的这个主题。能够说这里有多余的笔墨吗?我看是没有 古人所谓笔无虚文,所谓没有闲笔,我看指的就是这个 (唐弢《为主题服务》,《创作漫谈》,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 5.细节描写 要找到能够表现这个人物性格特征性的细节。什么叫特征性细节?如阿Q,我们马上就想到几个细节 怎么跟赵大爷姓赵,怎么调戏小尼姑,怎么同小D打架,怎么样向假洋鬼子要革命,到死的时候画圆圈还 欣赏圆不圆,想到了这些细节,就有了阿Q。假如说这些细节都没有,阿Q就没有了。阿Q的性格其实就 是靠这样的细节把他的性格表现出来了。人物的性格就是依靠这些细节突出来的。有些小说从头到尾都是 细节,但读了以后却没有印象,因为这些细节,都不是带有特征性的。细节再多,不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那也是空的 (高晓声《漫谈小说创作》,《福建文学》1983年第9期) 学生作文 有这么一对孪生姐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样高矮,一样胖瘦,一样的红苹果似的小脸,一样的 亮晶晶的大眼睛。如果你只看一眼,会觉得她俩简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是,你要是和她们多呆一会 你会发现区别她俩的地方。一个的头发似乎特别硬,头上的辫子总是翘着,而另一个的头发却似乎特别软 小辫子柔柔地垂在脑后:一个总爱撅着嘴,似乎老在生气,一个总是咧着嘴,似乎有着说不完的高兴事。 难怪她俩的妈妈给她们起名字,一个叫“怨怨”,一个叫“乐乐”呢 肖像描写(1990年高考满分作文) 这是一双凝神专注的眼睛。那圆圆的眸子里深藏的是什么,能够折射出如此诱人的光?像浸在水中的一 颗乌亮的宝石,那么晶莹:像黑夜中闪烁的一粒珍珠,那么夺目。它是那么黑,似乎包容了世上所有的暗 色:它是那么亮,能够折射出人间万物的光芒,以至于竟不易察觉到它的黑。它是一块墨玉,纹理很鲜明 中心是一点,最幽深的一点。周围纤细而浓密的睫毛,偶尔投影在它的正面,宛若微波荡漾的水面上垂下 的修长柔美的丝丝柳絮。 肖像及细节描写(991年高考满分作文) 噢,天凉好个秋!”燕子在高枝上低吟着。“哟,小燕子,满有诗意的嘛。你什么时候开始逃亡呀?” 麻雀飞过来搭腔。燕子一惊,顿时板起脸来说:“你刚才说什么?”“你没听清吗?逃亡,就是逃避那会 让你死亡掉的寒冷。”麻雀怪声怪气地说。“什么逃亡,明年春天我还回来的!”燕子涨红了脸。“是呀, 春天到了天气就不再冷了,懦夫当然要回来享受那煦暖的春光了。”“你,你说我是懦夫!”燕子的心被刺 痛了,然而她忽地想到什么,这让她冷静了下来,她清了清嗓子,她像自言自语地说:“就算我是,也比 有的人让人说成鼠目寸光好,哼!”两只鸟就这样吵着,不多时便各自飞远了。 语言描写(1995年高考满分作文) 这是一湖被围绕在连綿起伏的青山怀里的碧水。由于汇集了四周山上流下的小溪,湖水十分明静淸澈 湖面呈圆形,仿佛盛满了醇酒的酒杯。湖里的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倒映着野草野花。白天,湖里拢着蓝天 白云:夜晚,湖里映着星星月亮。这是一弯幸福的湖,被四周的山拥着,也拥着四周的山。有时雪花飘飘, 带着春的信息落下,湖水立刻无私地用温暖的怀抱把它们融化。四季的景致,太阳起落时的美妙,这一切 都让湖水更清澈,更明亮 环境描写(1991年高考满分作文) [编者说]这几段描写选自高考作文。在考场上能写出这样的描写文字实属不易。第一段是肖像描写 用比拟手法,妙在突出了特征。第二段也是肖像描写,好处是比较具体,可能从《明湖居听书》和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中受到了启发。第三段语言描写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对话双方的心理。第四段环境 描写,具体细腻,还带着一些诗意
在说话,读起来更觉惊心动魄。可见作者的描写景物,预先都有安排,所谓为后文“张本”,紧紧地扣住 封建贵族家庭最后终于没落的这个主题。能够说这里有多余的笔墨吗?我看是没有。 …… 古人所谓笔无虚文,所谓没有闲笔,我看指的就是这个。 (唐弢《为主题服务》,《创作漫谈》,作家出版社 1962 年版) 5.细节描写 要找到能够表现这个人物性格特征性的细节。什么叫特征性细节?如阿 Q,我们马上就想到几个细节, 怎么跟赵大爷姓赵,怎么调戏小尼姑,怎么同小 D 打架,怎么样向假洋鬼子要革命,到死的时候画圆圈还 欣赏圆不圆,想到了这些细节,就有了阿 Q。假如说这些细节都没有,阿 Q 就没有了。阿 Q 的性格其实就 是靠这样的细节把他的性格表现出来了。人物的性格就是依靠这些细节突出来的。有些小说从头到尾都是 细节,但读了以后却没有印象,因为这些细节,都不是带有特征性的。细节再多,不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那也是空的。 (高晓声《漫谈小说创作》,《福建文学》1983 年第 9 期) 学生作文 有这么一对孪生姐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一样高矮,一样胖瘦,一样的红苹果似的小脸,一样的 亮晶晶的大眼睛。如果你只看一眼,会觉得她俩简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是,你要是和她们多呆一会, 你会发现区别她俩的地方。一个的头发似乎特别硬,头上的辫子总是翘着,而另一个的头发却似乎特别软, 小辫子柔柔地垂在脑后;一个总爱撅着嘴,似乎老在生气,一个总是咧着嘴,似乎有着说不完的高兴事。 难怪她俩的妈妈给她们起名字,一个叫“怨怨”,一个叫“乐乐”呢! ──肖像描写(1990 年高考满分作文) 这是一双凝神专注的眼睛。那圆圆的眸子里深藏的是什么,能够折射出如此诱人的光?像浸在水中的一 颗乌亮的宝石,那么晶莹;像黑夜中闪烁的一粒珍珠,那么夺目。它是那么黑,似乎包容了世上所有的暗 色;它是那么亮,能够折射出人间万物的光芒,以至于竟不易察觉到它的黑。它是一块墨玉,纹理很鲜明, 中心是一点,最幽深的一点。周围纤细而浓密的睫毛,偶尔投影在它的正面,宛若微波荡漾的水面上垂下 的修长柔美的丝丝柳絮。 ──肖像及细节描写(1991 年高考满分作文) “噢,天凉好个秋!”燕子在高枝上低吟着。“哟,小燕子,满有诗意的嘛。你什么时候开始逃亡呀?” 麻雀飞过来搭腔。燕子一惊,顿时板起脸来说:“你刚才说什么?”“你没听清吗?逃亡,就是逃避那会 让你死亡掉的寒冷。”麻雀怪声怪气地说。“什么逃亡,明年春天我还回来的!”燕子涨红了脸。“是呀, 春天到了天气就不再冷了,懦夫当然要回来享受那煦暖的春光了。”“你,你说我是懦夫!”燕子的心被刺 痛了,然而她忽地想到什么,这让她冷静了下来,她清了清嗓子,她像自言自语地说:“就算我是,也比 有的人让人说成鼠目寸光好,哼!”两只鸟就这样吵着,不多时便各自飞远了。 ──语言描写(1995 年高考满分作文) 这是一湖被围绕在连绵起伏的青山怀里的碧水。由于汇集了四周山上流下的小溪,湖水十分明静清澈。 湖面呈圆形,仿佛盛满了醇酒的酒杯。湖里的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倒映着野草野花。白天,湖里拢着蓝天 白云;夜晚,湖里映着星星月亮。这是一弯幸福的湖,被四周的山拥着,也拥着四周的山。有时雪花飘飘, 带着春的信息落下,湖水立刻无私地用温暖的怀抱把它们融化。四季的景致,太阳起落时的美妙,这一切 都让湖水更清澈,更明亮。 ──环境描写(1991 年高考满分作文) [编者说]这几段描写选自高考作文。在考场上能写出这样的描写文字实属不易。第一段是肖像描写, 用比拟手法,妙在突出了特征。第二段也是肖像描写,好处是比较具体,可能从《明湖居听书》和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中受到了启发。第三段语言描写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对话双方的心理。第四段环境 描写,具体细腻,还带着一些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