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轻纸·香书 左传春秋·左丘明著 书 刘知几 古 林文央出
直书 刘知几
刘知几(661-721)唐代著名史学家。 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举进士。武则天 长安三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 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等职,兼 修国史。 刘知几不满于当肘史馆制度的竭乱和盖 修贵臣对修史工作的横加干涉,子景龙 三年(708)辞去史职,“遇而私撰《史 通》,以见其志
• 刘知几 (661―721)唐代著名史学家。 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举进士。武则天 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 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等职,兼 修国史。 • 刘知几不满于当时史馆制度的混乱和监 修贵臣对修史工作的横加干涉,于景龙 二年(708)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 通》,以见其志”
《史通》中国古代第一部糸统的史学评论 著作。二十卷。 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学 史才、史识“三长”的论点。 史学,是历史知识; 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 史识,是历史见解; “三长”必须兼备,而史识又是最重要的 史识的核心是忠于历史事实,秉笔直书
• 《史通》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 著作。二十卷。 • 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学、 史才、史识“三长”的论点。 • 史学,是历史知识; • 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 • 史识,是历史见解; • “三长”必须兼备,而史识又是最重要的。 史识的核心是忠于历史事实,秉笔直书
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思考: 作者在文中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 观点? “直书”精神—提倡秉笔 直书,不避强御的“实录” 精神
听课文录音,思考: 作者在文中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 观点? • “直书”精神---提倡秉笔 直书,不避强御的“实录” 精神。 整体感知
研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1、作者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 3、作为史官,这样做好不好? 为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 研读第一自然段 1、作者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 思考 3、作为史官,这样做好不好? 为什么?
结 本段提出了中心观点 史之要务,申之以动 诫,树之风声
小结: 本段提出了中心观点: 史之要务,申之以劝 诫,树之风声
研二、三自然段 思考: 、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举例论证 2、分别找出每段的事例,其目 的何在?分组讨论
思考: 1、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2、分别找出每段的事例,其目 的何在?分组讨论 举例论证 研读二、三自然段
董狐之书法不隐匚》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齐史之书崔弑 马迁之述汉非,一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韦昭仗正于昊朝,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崔浩犯讳于魏国,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以兹避祸, 之文; 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 °幸而获全 目的:证明世途之多隘,实最之难遢
• 董狐之书法不隐 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齐史之书崔弑, 马迁之述汉非, 韦昭仗正于吴朝, 崔浩犯讳于魏国,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 之文; •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 目的:证明世途之多隘,实录之难遇。 •以兹避祸, •幸而获全
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 避而不谈 陆机、虞预,各栖亳而靡述。 习凿齿□ 盖近古之遗直欤? 宋孝王《风俗传》 刚亦不吐, 王劭《齐志》亦务在审实 其斯人欤? (赞扬) 目的:证明直书之可敬,录史之得失
陈寿、王隐,咸杜口而无言, 陆机、虞预,各栖毫而靡述。 习凿齿 避而不谈 宋孝王《风俗传》 王劭《齐志》 刚亦不吐, 其斯人欤? (赞扬) 盖近古之遗直欤? 亦务在审实 目的:证明直书之可敬,录史之得失
研读第四段 思考:此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手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研读第四段 思考:此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手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