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尖验中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时间:90分钟;分数:120分 说明:本试卷视书写’》分-3,-2,-1,01,2,3七个楼次奶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你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9分) 阻遏()击溃()星宿()逃童()锐不可当 寒噤() 飒飒() 仄()歪晨(x)鳖()见 给()予珐琅() ( Ju gong)荒_(miu)憧憬( 赤裸裸()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 A.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B.我军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 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索长江 C.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销耗以外,还增 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 D.但是,随既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 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 3.仿写句子(2分)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让人 4.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类似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情况在美国本土监狱中更是司空见惯 B.一向以廉洁和铁腕出名的李市长在大会主席台上正襟危坐,道貌岸然。 C.中国的富豪中的确存在一部分为富不仁者,但他们毕竟是少数。 D.生活中经常遇到烦心的事,但是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尽快找到解 决问题的方法。 5.与下面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 斑斓的金鱼, A.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B.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的歌唱 C.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D.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6.补充诗句:(6分)常恐秋节至 猎马带禽归。 我言秋日胜春朝。 _松间沙路浄无泥 气蒸云梦泽, 7.有语病的一项是()(1分) A.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大王实验中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时间:90 分钟;分数:120 分 说明:本试卷视书写情况分-3,-2,-1,0,1,2,3 七个档次划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8 分) 1. 请你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9 分) 阻遏( ) 击溃( ) 星宿( ) 逃窜( ) 锐不可当( ) 寒噤( ) 飒飒( ) 仄( )歪 晨 (xī) 瞥( )见 给( )予 珐琅( ) (jū gōng) 荒 (miù) 憧憬( ) 赤裸裸( ) 2.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1 分) A.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B. 我军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 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索长江。 C. 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销耗以外,还增 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 D. 但是,随既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 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 3.仿写句子 (2 分)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________是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类似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情况在美国本土监狱中更是司空见惯。 B. 一向以廉洁和铁腕出名的李市长在大会主席台上正襟危坐,道貌岸然。 C. 中国的富豪中的确存在一部分为富不仁者,但他们毕竟是少数。 D. 生活中经常遇到烦心的事,但是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尽快找到解 决问题的方法。 5. 与下面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 斑斓的金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B. 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的歌唱。 C. 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D.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6.补充诗句:(6 分) 常恐秋节至, ,猎马带禽归。 ,我言秋日胜春朝。 ,松间沙路净无泥, 。 气蒸云梦泽, 。 7. 有语病的一项是( )(1 分) A. 2005 年 5 月 28 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 读的乐趣而阅读。 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 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8.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只要写出你的 点探究结果即可)。(3分) 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 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 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 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 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 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9.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2分,不超过10个字)。 从7月1日起,三峡工程大坝坝顶将首次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乘坐电瓶车 登上巍巍大坝,在泄洪坝段长100米、宽5米的指定区域下车拍照观景,零距离 触摸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据悉,此次坝顶开放为试运行,开放期限初步定 为3个月,9月30日结束。 (二)课内文段阅读 (25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④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 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 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 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 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 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 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 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 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 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 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 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B. 据报道,在芬兰,有 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 读的乐趣而阅读。 C. 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 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 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8.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只要写出你的 一点探究结果即可)。(3 分)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 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 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 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 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 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9.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2 分,不超过 10 个字)。 从 7 月 1 日起,三峡工程大坝坝顶将首次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乘坐电瓶车 登上巍巍大坝,在泄洪坝段长 100 米、宽 5 米的指定区域下车拍照观景,零距离 触摸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据悉,此次坝顶开放为试运行,开放期限初步定 为 3 个月,9 月 30 日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课内文段阅读: 一(25 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 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 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 小时内即已渡过 30 万人。 ④21 日下午 5 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 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余部 23 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 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 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 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 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 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 21 日到芜湖 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 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 突破了。(13)我东路 35 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 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 23 日可 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 21 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的整天激战 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用“|”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2 分) 2.第②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 含)”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以上电头写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2分) 3.语点明的新闻人物是谁?其中“百万”说明了什么?将“大军”改为“军 队”好不好?为什么?(4分) 4.“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和标题有什么联系?(2分) 5.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所指区 域理解正确的是()(1分) A.既包括九江和江阴,又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 B.九江和江阴都不包括,只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 C.只包括九江不包括江阴,还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 D.只包括江阴不包括九江,还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 8.在记叙三路军的情况时,其中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1分) 9.写中路军的情况,作者是从 这三方面写的。(3分) 10.“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 。(在原文中划 出)(2分) 11.文中第 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1分) 12.第(12)句中加粗的“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 (不超 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 意味。(2分) 3.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7.下面对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导语和标题结合得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C.导语从兵力、战绩和战线等方面概述了渡江作战的情况。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 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和辉煌成果 8.这则消息的主体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2分) A.长江自西向东流 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为了详写东路军 D.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1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 用“||”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出主体部分的层次。(2 分) 2. 第②句“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不 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 以上电头写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2 分) 3. 语点明的新闻人物是谁?其中“百万”说明了什么?将“大军”改为“军 队”好不好?为什么?(4 分) 4.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和标题有什么联系?(2 分) 5. 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所指区 域理解正确的是( )(1 分) A. 既包括九江和江阴,又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 B. 九江和江阴都不包括,只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 C. 只包括九江不包括江阴,还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 D. 只包括江阴不包括九江,还包括九江和江阴之间的区域。 8. 在记叙三路军的情况时,其中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1 分) 9. 写中路军的情况,作者是从 、 、 这三方面写的。(3 分) 10.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 。(在原文中划 出)(2 分) 11. 文中第_ 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1 分) 12. 第(12)句中加粗的“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_________(不超 过 4 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_______意味。(2 分) 3.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面对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导语和标题结合得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 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C. 导语从兵力、战绩和战线等方面概述了渡江作战的情况。 D. 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 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和辉煌成果。 8. 这则消息的主体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 (2 分) A. 长江自西向东流 B. 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 为了详写东路军 D.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二阅读语段,答文后题。(15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缘: ②俨然: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义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① 人 甚 异 之 林 尽 水 源③属 有 田 美 桑 7.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3分) 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 A比喻 B夸张 C借代 D对比 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2分) 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在柏林(12分) 美]奥莱尔 1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 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 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 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喀嚓喀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①缘: ②俨然: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2 分) ( 1 )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古 义 : 今 义: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 分) ① 渔 人 甚 异 之: ②林尽水 源: ③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7.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3 分) 1 2 3 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1 分)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2 分) 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在柏林(12 分) [美]奥莱尔 1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 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 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 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喀嚓喀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
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 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2“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3“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 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 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4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用 画出描写后备役老兵和老妇人外貌的词语,这些词语揭 示了当时德国人民怎样的境况?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3分) 2.老妇人多次重复“ 的原因 是从 你是 中看出来的。这 也通过老妇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 。(3分) 3.第3段主要写老兵的 ,这些话表现了老 (3分) 4.老兵的话讲完后,为何“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益 处?(3分) 、写作(40分) 25.下列内容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①品味 (提示:横线上填入“生活”、“快乐”、“友情” 等词。) ②我拿什么回报你 二.4、①古:妻子儿女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无出路的境地②古 交错连通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③古:更不必说今:表条件的连词5、①沿 着②整齐的样子6、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 了③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7、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③怡然 自乐8、C9、活动、穿戴、心情10、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 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1)(2)‖(3)|(4)(5)6(7)8)9)00D0030.0507 2.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说明消息发得及时,材料真实可信,不容置疑。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部队数量之多,声势之浩大;不好;没有气势,缺乏感染 力 4.点题,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 5.D 6.对应、吻合、一致
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 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2“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3“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 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 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4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用“ ”画出描写后备役老兵和老妇人外貌的词语,这些词语揭 示了当时德国人民怎样的境况?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3 分) 2 .老妇人多次重复 “ 一 , 二 , 三 ……” 的原因 是 ,你是 从 中看出来的。这 也通过老妇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 。(3 分) 3 . 第 3 段 主 要 写老 兵 的 , 这 些 话表 现 了 老 兵 。(3 分) 4.老兵的话讲完后,为何“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益 处?(3 分) 三、写作(40 分) 25.下列内容任选其一,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①品味____________(提示:横线上填入“生活”、“快乐”、“友情” 等词。) ②我拿什么回报你 一.略 二.4、①古:妻子儿女 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无出路的境地 ②古: 交错连通 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③古:更不必说 今:表条件的连词 5、①沿 着 ②整齐的样子 6、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 了 ③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7、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 ③怡然 自乐 8、C 9、活动、穿戴、心情 10、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 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 2. 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说明消息发得及时,材料真实可信,不容置疑。 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部队数量之多,声势之浩大;不好;没有气势,缺乏感染 力。 4. 点题,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 5. D 6. 对应、吻合、一致
7.D 8.西路军、东路军;中路军 9.渡江时间、突破地点、渡江人数 10.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 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11.第⑨句 12.(1)神勇(“英勇善战”、“出敌不意”等)(2)嘲讽(讽刺) 13.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李宗仁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 7.三峡大坝对游客开放 6.(1)生于安乐,不能发现看似平常而又安逸的生活中潜在的挑战,必然危机四伏。(2) 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必然赢得竞争,成为时代的弄潮儿。(3)生活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适应 人们,但人们必须学会时时处处适应生活 五.1.“头发灰白”、“身体瘦弱而多病”年老了还要去打仗,战争给人们带来饥饿、苦 难能揭露战争的罪恶。2.三个儿子死在战场使她精神失常,反复数就是表现她先后失 去的儿子的数目从老兵的话中控诉。3.语言失去儿子、老伴发疯的痛苦,被迫 “上前线”的无奈,对战争强烈的厌恶和痛恨。4.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反思 思考战争的罪恶,被战争的罪恶所震撼,深深感到战争带来的可怕灾难这样结尾含蓄、 发人深省
7. D 8. 西路军、东路军;中路军 9. 渡江时间、突破地点、渡江人数 10.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 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11. 第⑨句 12.(1)神勇(“英勇善战”、“出敌不意”等) (2)嘲讽(讽刺) 13. 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李宗仁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 7.三峡大坝对游客开放 6. (1)生于安乐,不能发现看似平常而又安逸的生活中潜在的挑战,必然危机四伏。(2) 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必然赢得竞争,成为时代的弄潮儿。(3)生活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适应 人们,但人们必须学会时时处处适应生活 五.1.“头发灰白”、“身体瘦弱而多病” 年老了还要去打仗,战争给人们带来饥饿、苦 难 能揭露战争的罪恶。 2.三个儿子死在战场使她精神失常,反复数就是表现她先后失 去的儿子的数目 从老兵的话中 控诉。 3.语言 失去儿子、老伴发疯的痛苦,被迫 “上前线”的无奈,对战争强烈的厌恶和痛恨。 4.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反思, 思考战争的罪恶,被战争的罪恶所震撼,深深感到战争带来的可怕灾难 这样结尾含蓄、 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