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襄》教学案例(附教学反思) 上课班级:锦州二高中高二(5)班 上课教师:姜志国 师: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和事让我们铭刻在心,如司马迁忍受宫刑的痛苦和耻辱,皓 首穷经,发愤着书,历经十三年,完成了52万字的辉煌巨作一—《史记》;又如在外国考 察的吉鸿昌,亲身经历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侮辱和刁难,当别人误认为他是日本人时, 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写上:“我是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把这块木牌佩带 在身上。是什么让中国人不低头、不屈服,勇往直前呢?是什么让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 延续了五千年之久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家寨,我想我们可以从汉家寨的 空山绝谷、千里戈壁中找到答案 汉家寨是天山南麓戈壁滩上的一个小村落,作者在他漫漫人生旅途中的某一天走进了汉 家寨,从此便对它难以忘怀,早上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看一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最后一句是“就 这样,走近了汉家寨。”这一部分主要内容是“走近汉家寨”。第二部分从第七自然段到第 十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这一部分可以概括 为“进入汉家寨”。后面的就是第三部分,可以概括为“离开汉家寨” 师:好,请坐,结构把握得很正确。题目是“汉家寨”,所以文章是紧紧围绕汉家寨展 开的,第一部分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汉家寨所处的大的环境背景。第二部分写进入汉家寨的所 见所闻,第三部分写离开汉家寨时作者的感受以及汉家寨对他以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用 幻灯片显示文章结构图) 师: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在一点点走近汉家寨的路途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请大家想一下,天山南麓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空旷、空寂、贫瘠、苍凉、荒芜、恐怖· 师:作者是通过哪些词语、句子把天山南麓这种贫瘠、荒芜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呢? 生:“三百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天涯何处 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那么空旷,四顾无援”,这些都给人一种空旷、恐怖的感觉。 师:“空旷、恐怖”是从哪些词语当中表现出来的? 生:空山绝谷、阴凉、空旷、四顾无援。 师:还有没有? 生:“在那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自然之境中,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把天 山那种荒凉、孤寂的特点写出来了 师:“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这是在写作者的… 生:感受。 师:对,这是通过作者的感受来烘托环境氛围。还有没有其它的句子? 生:还有,“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 是淡红色的焦土。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 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表现出环境的贫瘠、恶劣 师:具体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生:这里除了毒草就是红石、焦土,死气沉沉 师:这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环境的恶劣? 生:通过景物。 师:这两句中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生:有,“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
《汉家寨》教学案例(附教学反思) 上课班级:锦州二高中高二(5)班 上课教师:姜志国 师: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和事让我们铭刻在心,如司马迁忍受宫刑的痛苦和耻辱,皓 首穷经,发愤着书,历经十三年,完成了 52 万字的辉煌巨作——《史记》;又如在外国考 察的吉鸿昌,亲身经历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侮辱和刁难,当别人误认为他是日本人时, 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写上:“我是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把这块木牌佩带 在身上。是什么让中国人不低头、不屈服,勇往直前呢?是什么让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 延续了五千年之久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家寨,我想我们可以从汉家寨的 空山绝谷、千里戈壁中找到答案。 汉家寨是天山南麓戈壁滩上的一个小村落,作者在他漫漫人生旅途中的某一天走进了汉 家寨,从此便对它难以忘怀,早上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看一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最后一句是“就 这样,走近了汉家寨。”这一部分主要内容是“走近汉家寨”。第二部分从第七自然段到第 三十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这一部分可以概括 为“进入汉家寨”。后面的就是第三部分,可以概括为“离开汉家寨”。 师:好,请坐,结构把握得很正确。题目是“汉家寨”,所以文章是紧紧围绕汉家寨展 开的,第一部分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汉家寨所处的大的环境背景。第二部分写进入汉家寨的所 见所闻,第三部分写离开汉家寨时作者的感受以及汉家寨对他以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用 幻灯片显示文章结构图) 师: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在一点点走近汉家寨的路途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请大家想一下,天山南麓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空旷、空寂、贫瘠、苍凉、荒芜、恐怖…… 师:作者是通过哪些词语、句子把天山南麓这种贫瘠、荒芜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呢? 生:“三百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天涯何处 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那么空旷,四顾无援”,这些都给人一种空旷、恐怖的感觉。 师:“空旷、恐怖”是从哪些词语当中表现出来的? 生:空山绝谷、阴凉、空旷、四顾无援。 师:还有没有? 生:“在那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自然之境中,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把天 山那种荒凉、孤寂的特点写出来了。 师:“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这是在写作者的…… 生:感受。 师:对,这是通过作者的感受来烘托环境氛围。还有没有其它的句子? 生:还有,“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 uga 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 是淡红色的焦土。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 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表现出环境的贫瘠、恶劣。 师:具体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生:这里除了毒草就是红石、焦土,死气沉沉。 师:这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环境的恶劣? 生:通过景物。 师:这两句中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生:有,“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
师: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刀割来比喻风霜的侵蚀。 师:刀割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当然是疼了 师:那么这个比喻突出了风霜的什么特点? 生:风很大、很猛,风霜凛冽。 师:文中还有没有其它的运用修辞的句子? 生:第三段的开头,“和北麓的蓝松嫩草相比,天山南麓就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 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山南麓比作一块被烤伤的皮肤。 师:天山南麓和被烤伤的皮肤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被烤伤的皮肤应该是红色的、被烧焦的感觉。而天山南麓除了毒草,只有酥碎的红 石和焦土。相似之处都是红肿的、伤痕累累的。 师:好,还有没有其它的修辞手法呢? 生: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第三段“马在这种碎石中谨慎的选择着落蹄之地”, 把马拟人化了。突出了天山南麓地面上的贫瘠和尖利。 师:也就是说这里的道路是怎样的? 生:非常难走的 师:好,请坐,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亲眼看到从高山牧场向不毛之地一步步一分分地憔悴衰老,心中感受是奇异的。” 一般来说只有人才会憔悴衰老,现在用它来修饰土地,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寸草不生。 师:大家找得都很正确,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突出环境特点 生:比喻、拟人。 师: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通过景物 生:还有作者的感受。 师:还有没有? 生:通过一些词语表现的 师:对,一些有感染力的词语。我们以后也要向作者学习,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突出环 境的特点。(出示幻灯片) 1.通过运用有感染力的词语来营造环境氛围。 2.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来形象地说明环境特点。 3.通过描写作者自身的感受来表现环境特点 4.通过列举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物来凸现环境特点。 通过大家的分析和品位,在我们的面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一片贫瘠、苍凉、空寂、恐怖的 千里戈壁。作者好像正在画一幅巨大的风景画,画的背景是贫瘠的天山南麓,是空旷孤寂的 千里戈壁,在这样苍凉的背景中,作者将会给我们勾勒出怎样一个汉家寨呢?我们一起来看 下文章的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请同学们找出一个词语,能够补充完整幻灯片上的这 个句子:“汉家寨是一块()”,大家要注意,这个词要能够概括汉家寨生存环境的特点。 生:汉家寨是一块绝地 师:哪些内容可以表现出汉家寨是一块绝地? 生:这一部分的第二段,“汉家寨只是几件破泥屋”,还有,也是这一页的倒数第二段 “真是异域—一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
师: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刀割来比喻风霜的侵蚀。 师:刀割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当然是疼了。 师:那么这个比喻突出了风霜的什么特点? 生:风很大、很猛,风霜凛冽。 师:文中还有没有其它的运用修辞的句子? 生:第三段的开头,“和北麓的蓝松嫩草相比,天山南麓就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 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山南麓比作一块被烤伤的皮肤。 师:天山南麓和被烤伤的皮肤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被烤伤的皮肤应该是红色的、被烧焦的感觉。而天山南麓除了毒草,只有酥碎的红 石和焦土。相似之处都是红肿的、伤痕累累的。 师:好,还有没有其它的修辞手法呢? 生: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第三段“马在这种碎石中谨慎的选择着落蹄之地”, 把马拟人化了。突出了天山南麓地面上的贫瘠和尖利。 师:也就是说这里的道路是怎样的? 生:非常难走的。 师:好,请坐,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亲眼看到从高山牧场向不毛之地一步步一分分地憔悴衰老,心中感受是奇异的。” 一般来说只有人才会憔悴衰老,现在用它来修饰土地,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寸草不生。 师:大家找得都很正确,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突出环境特点 的。 生:比喻、拟人。 师: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通过景物。 生:还有作者的感受。 师:还有没有? 生:通过一些词语表现的。 师:对,一些有感染力的词语。我们以后也要向作者学习,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突出环 境的特点。(出示幻灯片) 1.通过运用有感染力的词语来营造环境氛围。 2.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来形象地说明环境特点。 3.通过描写作者自身的感受来表现环境特点。 4.通过列举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物来凸现环境特点。 通过大家的分析和品位,在我们的面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一片贫瘠、苍凉、空寂、恐怖的 千里戈壁。作者好像正在画一幅巨大的风景画,画的背景是贫瘠的天山南麓,是空旷孤寂的 千里戈壁,在这样苍凉的背景中,作者将会给我们勾勒出怎样一个汉家寨呢?我们一起来看 一下文章的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请同学们找出一个词语,能够补充完整幻灯片上的这 个句子:“汉家寨是一块( )”,大家要注意,这个词要能够概括汉家寨生存环境的特点。 生:汉家寨是一块绝地。 师:哪些内容可以表现出汉家寨是一块绝地? 生:这一部分的第二段,“汉家寨只是几件破泥屋”,还有,也是这一页的倒数第二段 “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
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 怖的大自然中。”这些都表现了这里是非常荒凉贫瘠的土地 师:大家注意这些景物的一些修饰词语,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 山,“无人烟的”“无植被的”,表现了环境的… 生:寸草不生、贫瘠。 师:这些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 生:自然环境 师:自然环境是贫瘠的、荒芜的,那么在这里的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状况有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根据汉家寨人的衣着、神态、动作来分析他们的生活状况。 生:当作者走过来的时候,汉家寨里的人都痴痴地朝他看。小女孩穿这一件破红花棉袄, 乌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 师:看到作者来了,两个人为什么要痴痴地看? 生: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 师:那么他们有没有出去过呢? 生:我想他们也没有出去过 师:没有几个人来,也没有出去过,说明这里人的生活是… 生:与世隔绝的 师:你刚才说到小姑娘穿着一件破红花棉袄,而且乌黑的棉絮已经露出来了,如果让你 穿这样的衣服,你愿不愿意? 生:不愿意 师:那她为什么还要穿? 生:因为她没有别的衣服穿,他们太穷了 师:好,请坐,在汉家寨,自然环境是贫瘠、荒芜的,人的生活是贫穷的、与世隔绝的 所以,作者把这样的地方称为“绝地”。这样一块绝地,铁渣堆里长不出一粒庄稼,方圆数 百里内,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然而他们竟在这种贫穷、孤独、无助中一代代 的延续着生命,我们一方面要佩服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家 寨周围有三条巨大的戈壁通向远方,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开始新的生活,永 远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呢?他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请大家前后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讨论一下。 (学生们讨论了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能够代表你的小组发表看法? 生:当老师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了一句话:“生于斯,长于斯”,汉家寨的人 之所以想守住自己的家乡,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故土的依恋以及对于的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师:说得很好,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留在汉家寨是“叶对根的思念”,还有传承文化 传统的使命感。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有四点,第一点是,这里已经是他们的家园,所以他们有一种 守护家园的责任感。第二点是他们要让他们的文化、他们特有的文明传承下去。第三点是因 为他们有坚强的意志,所以能守住这片家园。第四点是,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哪怕 这里的土地是这么的贫瘠,这里的生活是那么的困难、与世隔绝,他们也安于现在的生活, 不会过于奢求。 师:好,分析得很全面,也很合理。其它的小组有没有补充的? 生:文中有一个句子,说的是从汉朝开始,汉家寨人已经到了这块异域,也就是说汉家 寨给了他们生的希望,我相信汉家寨人守在那里,体现出的是他们的良心,因为汉家寨给他 们生命,他们必须坚守下去
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 怖的大自然中。”这些都表现了这里是非常荒凉贫瘠的土地。 师:大家注意这些景物的一些修饰词语,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 山,“无人烟的”“无植被的”,表现了环境的…… 生:寸草不生、贫瘠。 师:这些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 生:自然环境。 师:自然环境是贫瘠的、荒芜的,那么在这里的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状况有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根据汉家寨人的衣着、神态、动作来分析他们的生活状况。 生:当作者走过来的时候,汉家寨里的人都痴痴地朝他看。小女孩穿这一件破红花棉袄, 乌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 师:看到作者来了,两个人为什么要痴痴地看? 生: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 师:那么他们有没有出去过呢? 生:我想他们也没有出去过。 师:没有几个人来,也没有出去过,说明这里人的生活是…… 生:与世隔绝的。 师:你刚才说到小姑娘穿着一件破红花棉袄,而且乌黑的棉絮已经露出来了,如果让你 穿这样的衣服,你愿不愿意? 生:不愿意。 师:那她为什么还要穿? 生:因为她没有别的衣服穿,他们太穷了。 师:好,请坐,在汉家寨,自然环境是贫瘠、荒芜的,人的生活是贫穷的、与世隔绝的。 所以,作者把这样的地方称为“绝地”。这样一块绝地,铁渣堆里长不出一粒庄稼,方圆数 百里内,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然而他们竟在这种贫穷、孤独、无助中一代代 的延续着生命,我们一方面要佩服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家 寨周围有三条巨大的戈壁通向远方,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开始新的生活,永 远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呢?他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请大家前后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讨论一下。 (学生们讨论了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能够代表你的小组发表看法? 生:当老师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了一句话:“生于斯,长于斯”,汉家寨的人 之所以想守住自己的家乡,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故土的依恋以及对于的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师:说得很好,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留在汉家寨是“叶对根的思念”,还有传承文化 传统的使命感。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有四点,第一点是,这里已经是他们的家园,所以他们有一种 守护家园的责任感。第二点是他们要让他们的文化、他们特有的文明传承下去。第三点是因 为他们有坚强的意志,所以能守住这片家园。第四点是,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哪怕 这里的土地是这么的贫瘠,这里的生活是那么的困难、与世隔绝,他们也安于现在的生活, 不会过于奢求。 师:好,分析得很全面,也很合理。其它的小组有没有补充的? 生:文中有一个句子,说的是从汉朝开始,汉家寨人已经到了这块异域,也就是说汉家 寨给了他们生的希望,我相信汉家寨人守在那里,体现出的是他们的良心,因为汉家寨给他 们生命,他们必须坚守下去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思路很开阔,其中提得最多的一个概念就是“家”,汉家寨是 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不管它是贫瘠还是富饶,不管它是美丽还是丑陋,都不忍舍弃。另 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们要坚守祖先的信念、传统、生活 方式。如果我们把汉家寨人对于家园、传统、生活方式、信念的守护概括为两个字,是什么? 生:坚守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请大家给坚守下一个定义。汉家寨是多么的贫瘠、荒凉啊, 但是他们始终守在这里,通过这种行动我们来分析,坚守是什么意思? 生:坚守,是坚强的守卫 师:在什么情况下坚强的守卫?是在快乐的、轻松的环境下坚强的守卫吗? 生:应该是在艰苦的环境下持之以恒的守卫着。 师:好,很正确,坚守就是这个意思。坚守在字典里,是坚决守卫、不离开的意思。无 论外界的环境怎样的恶劣—一外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都始终守护着自己 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坚守。我们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提到了司马迁历经十三年写《史 记》,吉鸿昌无论何时何地,都把“我是中国人”的木牌带在胸前,他们的行为和汉家寨人 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他们都在坚守。 师:那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沉默 师:司马迁、吉鸿昌和汉家寨人所面临的环境都是很恶劣的,但是他们始终坚持着自己 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那么,他们所坚守的东西是不是一样的呢? 生:司马迁坚守的是他和他父亲的心血,以及他要为后世留下真实历史的那种信念。吉 鸿昌坚守的是中国人的尊严。 师:好,说得很正确,看来,坚守是一种不屈服、不低头、始终如一的精神,而每个人 所坚守的东西又可以是不同的。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古今中外,还有哪些坚守的人和事? 生:孟子曾经说过“威武不能屈”,我想这种浩然正气一直留在中国人的骨髓里,就像 文天祥,当时元军以极大的诱惑让他投降,但是他依然不肯屈服,最后绝食三日而死,还有 满族人南下的时候,强迫扬州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扬州人进行了强烈的反抗斗争, 就是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以及自己民族的习惯,不向外族屈服。 师:好,请坐,说的很好,但有一点要纠正,文天祥不是绝食而死的,是被元军杀害的 但是那种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罗骁同学说得一点都没错。还有没有让人敬佩的例子呢? 生: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累,坚持天天扫地 师:对,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坚守的人,环卫工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着,有 个环卫工人说得好:“用我的一身脏、一身累换来周围环境的美好,我感到很幸福。”这是 对于自己热爱的工作的坚守。 生: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坚守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如此 才会有现在的发展,才会有香港澳门的回归,才会有以后中国的强大 师:这是对于信仰的坚守,看来大家对坚守的含义已经很清楚了。我们读懂了“坚守”, 也就读懂了“汉家寨”。有的地方即使我们去了百次千次,也对它毫无印象,有些地方去过 次就会让你终身难忘,那么对于作者,汉家寨属于哪一种呢? 生:后一种 师:当作者离开汉家寨之后,汉家寨对作者未来的人生之路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请同学 们看课文的第三部分,并找出能够表现作者对于汉家寨的感情的句子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思路很开阔,其中提得最多的一个概念就是“家”,汉家寨是 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不管它是贫瘠还是富饶,不管它是美丽还是丑陋,都不忍舍弃。另 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们要坚守祖先的信念、传统、生活 方式。如果我们把汉家寨人对于家园、传统、生活方式、信念的守护概括为两个字,是什么? 生:坚守。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请大家给坚守下一个定义。汉家寨是多么的贫瘠、荒凉啊, 但是他们始终守在这里,通过这种行动我们来分析,坚守是什么意思? 生:坚守,是坚强的守卫。 师:在什么情况下坚强的守卫?是在快乐的、轻松的环境下坚强的守卫吗? 生:应该是在艰苦的环境下持之以恒的守卫着。 师:好,很正确,坚守就是这个意思。坚守在字典里,是坚决守卫、不离开的意思。无 论外界的环境怎样的恶劣——外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始终守护着自己 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坚守。我们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提到了司马迁历经十三年写《史 记》,吉鸿昌无论何时何地,都把“我是中国人”的木牌带在胸前,他们的行为和汉家寨人 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他们都在坚守。 师:那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沉默) 师:司马迁、吉鸿昌和汉家寨人所面临的环境都是很恶劣的,但是他们始终坚持着自己 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那么,他们所坚守的东西是不是一样的呢? 生:司马迁坚守的是他和他父亲的心血,以及他要为后世留下真实历史的那种信念。吉 鸿昌坚守的是中国人的尊严。 师:好,说得很正确,看来,坚守是一种不屈服、不低头、始终如一的精神,而每个人 所坚守的东西又可以是不同的。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古今中外,还有哪些坚守的人和事? 生:孟子曾经说过“威武不能屈”,我想这种浩然正气一直留在中国人的骨髓里,就像 文天祥,当时元军以极大的诱惑让他投降,但是他依然不肯屈服,最后绝食三日而死,还有 满族人南下的时候,强迫扬州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扬州人进行了强烈的反抗斗争, 就是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以及自己民族的习惯,不向外族屈服。 师:好,请坐,说的很好,但有一点要纠正,文天祥不是绝食而死的,是被元军杀害的, 但是那种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罗骁同学说得一点都没错。还有没有让人敬佩的例子呢? 生: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累,坚持天天扫地。 师:对,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坚守的人,环卫工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着,有一 个环卫工人说得好:“用我的一身脏、一身累换来周围环境的美好,我感到很幸福。”这是 对于自己热爱的工作的坚守。 生: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坚守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如此, 才会有现在的发展,才会有香港澳门的回归,才会有以后中国的强大。 师:这是对于信仰的坚守,看来大家对坚守的含义已经很清楚了。我们读懂了“坚守”, 也就读懂了“汉家寨”。有的地方即使我们去了百次千次,也对它毫无印象,有些地方去过 一次就会让你终身难忘,那么对于作者,汉家寨属于哪一种呢? 生:后一种。 师:当作者离开汉家寨之后,汉家寨对作者未来的人生之路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请同学 们看课文的第三部分,并找出能够表现作者对于汉家寨的感情的句子
生:“我强忍着心中的激烈,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起我永别了汉家寨。也就是从 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在美国,在日本,我总 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 师:为什么无论作者到哪里,即使是在国外,还会倔强地回忆起汉家寨呢? 生:他回忆的不只是这块土地,更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所给他的一种坚守的精神 师:说的很正确,汉家寨那种坚守的精神感染着作者,作者要从中吸取力量,要永远把 “坚守”放在心中。那么作者的坚守是否和汉家寨人一样,也是对于家园和传统的守护呢? 请同学们看一张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朗读) 生(朗读):近年来,文学界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许多作家的创作中都出现了 商品化倾向”。张承志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未介入任何商业性创作的少数作家之一。张承志 说:“我只是一个作家。我永远不是走红的文字商品的贩卖者,永远不是流行思潮顶峰的泡 沫。我独立地表达而已。”“我希望自己的文学中,永远有对于人心、人道和对于人本身的 尊重:永远有底层、穷人、正义的选择:永远有青春、反抗、自由的气质。”“哪怕再难 也要坚持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判,这是我在自己的微渺作品中一直坚持的 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总结一下,作者所坚守的是什么? 生:作者坚守的是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判。 师:好,坚守着知识分子的良心,其实也是在坚守着纯洁的文学,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作者为了追求高洁的人格以及纯洁的文学,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汉家寨人为了坚守自己 的家园和祖先的生活习惯,放弃了外面美好的世界,苏武、陶渊明也都是因为苦苦的坚守而 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事业,有人认为他们很傻,他们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自己,就会换来舒适 的生活,请大家讨论一下,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坚守”还有没有价值? (同学们讨论三分钟) 师:哪个小组先发言? 生:坚守,意思就是守护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是不是 就是真的有价值呢?这可不一定吧!如果你坚守的东西是错的,而你却一直在坚持,那么你 只是在坚守错误的东西罢了。如果一直坚守,不图发展,那你最终会落后。就像中国,闭关 锁国,最终被别国欺负,哪还来坚守?张承志提出坚守,那是由于他的生活处境与我们不同, 他那么出名,即使不参加国家组织,单靠稿费就能够养活自己了。而我们这些无名小卒 点名气也没有,不填饱肚子的话,别说坚守了,甚至连命也会没有。所以说一味谈坚守,不 谋发展,就是失败的 生:张承志的坚守不是演戏给别人看的,他的坚守是骨子里就有的,古代的文人,从小 便从“圣贤书”中接触到了有关“理想社会”“理想人格”的描述,在他们心中自然有了这 种对理想的普遍认同,并衍生成了整个文人的意识形态。当外界的形形色色与自己的理想冲 突时,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保留这份理想,这是他们的清高,是他们的尊严。如果不是这 样,老子、庄子为何能舍官而不畏饥寒的著书立论呢?那朱自清拒绝美国救济粮不成了笑 话? 生:我认为人的坚守,无所谓对错,更无所谓“是否有价值”,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 是不同的,思想方式也是不同的,正如文中汉家寨人的坚守,或许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 认为这些死守是无意义的、无价值的,可是对于他们却是至高无上的、无可替代的。对于张 承志,不能说他是因为有名、有财、可以养活自己才去坚守,余秋雨、韩寒也在坚守,韩寒 为了信念只学习语文,余秋雨为了信念砸了金饭碗、辞了工作,即使他们一无所有,也在坚 守。所以我认为坚守无对错,坚守源于信仰和良心 师:看来坚守不是可有可无、作为点缀的东西。坚守是一种做人的品质和信念
生:“我强忍着心中的激烈,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起我永别了汉家寨。也就是从 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在美国,在日本,我总 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 师:为什么无论作者到哪里,即使是在国外,还会倔强地回忆起汉家寨呢? 生:他回忆的不只是这块土地,更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所给他的一种坚守的精神。 师:说的很正确,汉家寨那种坚守的精神感染着作者,作者要从中吸取力量,要永远把 “坚守”放在心中。那么作者的坚守是否和汉家寨人一样,也是对于家园和传统的守护呢? 请同学们看一张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朗读) 生(朗读):近年来,文学界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许多作家的创作中都出现了 “商品化倾向”。张承志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未介入任何商业性创作的少数作家之一。张承志 说:“我只是一个作家。我永远不是走红的文字商品的贩卖者,永远不是流行思潮顶峰的泡 沫。我独立地表达而已。”“我希望自己的文学中,永远有对于人心、人道和对于人本身的 尊重;永远有底层、穷人、正义的选择;永远有青春、反抗、自由的气质。”“哪怕再难, 也要坚持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判,这是我在自己的微渺作品中一直坚持的。” 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总结一下,作者所坚守的是什么? 生:作者坚守的是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判。 师:好,坚守着知识分子的良心,其实也是在坚守着纯洁的文学,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作者为了追求高洁的人格以及纯洁的文学,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汉家寨人为了坚守自己 的家园和祖先的生活习惯,放弃了外面美好的世界,苏武、陶渊明也都是因为苦苦的坚守而 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事业,有人认为他们很傻,他们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自己,就会换来舒适 的生活,请大家讨论一下,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坚守”还有没有价值? (同学们讨论三分钟) 师:哪个小组先发言? 生:坚守,意思就是守护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是不是 就是真的有价值呢?这可不一定吧!如果你坚守的东西是错的,而你却一直在坚持,那么你 只是在坚守错误的东西罢了。如果一直坚守,不图发展,那你最终会落后。就像中国,闭关 锁国,最终被别国欺负,哪还来坚守?张承志提出坚守,那是由于他的生活处境与我们不同, 他那么出名,即使不参加国家组织,单靠稿费就能够养活自己了。而我们这些无名小卒,一 点名气也没有,不填饱肚子的话,别说坚守了,甚至连命也会没有。所以说一味谈坚守,不 谋发展,就是失败的。 生:张承志的坚守不是演戏给别人看的,他的坚守是骨子里就有的,古代的文人,从小 便从“圣贤书”中接触到了有关“理想社会”“理想人格”的描述,在他们心中自然有了这 种对理想的普遍认同,并衍生成了整个文人的意识形态。当外界的形形色色与自己的理想冲 突时,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保留这份理想,这是他们的清高,是他们的尊严。如果不是这 样,老子、庄子为何能舍官而不畏饥寒的著书立论呢?那朱自清拒绝美国救济粮不成了笑 话? 生:我认为人的坚守,无所谓对错,更无所谓“是否有价值”,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 是不同的,思想方式也是不同的,正如文中汉家寨人的坚守,或许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 认为这些死守是无意义的、无价值的,可是对于他们却是至高无上的、无可替代的。对于张 承志,不能说他是因为有名、有财、可以养活自己才去坚守,余秋雨、韩寒也在坚守,韩寒 为了信念只学习语文,余秋雨为了信念砸了金饭碗、辞了工作,即使他们一无所有,也在坚 守。所以我认为坚守无对错,坚守源于信仰和良心。 师:看来坚守不是可有可无、作为点缀的东西。坚守是一种做人的品质和信念
生:其实古代就有对利益、对权势的追求,文人们往往会对现实感到失望,但是他们又 在失望中产生了一种坚守的精神,我们现代社会中,更有对利益的追求,还有拜金主义,既 然古代就提出了要有“浩然之气”,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们 现在更是有必要把这些精神坚持下来,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 师:很好,我们的古人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利益当中,在功名利禄之中坚守着自 己的高洁和清贫,我们现代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坚守呢? 生:我觉得坚守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常常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常常会遇到很多困 难,如果我们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而不去坚守,我们是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另外,外面 的世界很精彩、五颜六色,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我们迷惑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坚守自己 的信念,才不会在迷惑中偏离我们的方向。 生:在社会主义市场冲击下,我们个人的认识发生了混淆,看不清什么是有价值的,什 么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如果因此而抛弃坚守,那只能说是在逃避。对于古代有些东西,我们 可以先改造再坚守,比如,古人曾大谈妇女应当坚守“三从四德”,如果直接在现在社会中 提出来,当然会遭到唾弃,但如果改造成“夫妻双方要善待对方,善待双方父母,尊重对方, 爱护子女”,这不也是挺好的吗?这种改造后的坚守顺应了社会,并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师:大家说得很正确,我们这个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大家都信心百倍 地向着现代化目标前进:但是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眼 中只有金钱,拼命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理想主义失落,没有生活方向和目标:有的人媚权 媚俗,或者眼中只有“西方”。因此,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的确需要在物欲横流中坚守道 德,在庸俗泛滥中坚守高洁,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理想,在尔虞我诈中坚守诚信,在“崇洋媚 外”中坚守民族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我们做人的尊严,才能守住民族的灵魂。正 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作者倡扬的“坚守”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与“发展”的 观念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那么大家想一 下,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坚守一些什么东西呢? 生(自由回答):学习、个性、理想、真诚、人格 师: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领略了天山南麓千里戈壁的苍凉,感受了汉家寨人在绝地中 的坚守,当我们和作者一起离开汉家寨时,那种坚守的精神已经在我们心中扎根了 生活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但是 同时,有一些东西是要始终坚守的,比如正直、真诚、善良等美好的人格,比如诚信、尊严、 理想。中华民族靠着坚守的精神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雨,希望同学们也以同样坚守的精神延续 我们民族的血脉!下课。 教学反思: 语文课不但要有深度,更要有温度。 学生思想很活跃,也很现实,他们往往会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去考虑一件事情该不该做, 显得理智有余而情感不足。语文课堂应该兼顾智育、美育、德育三方面的功能。在教授学生 知识、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从情感层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解读。在预习这一课的时候, 有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汉家寨人要死守着那块贫瘠的土地,但是当我提示他们要仔细体会 汉家寨人与汉家寨这块土地之间的情感时,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人们对于家乡的留恋 对于祖先的怀念。从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的讨论中,就可以发现,他们已经完全被汉家寨人 那种坚守之情所深深地感染了。我想这种情感的教育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能激起学生思想的 火花,正确的情感导向也能够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语文课上,学生不是观众,而是主角。 为什么高中的学生总是“金口难开”、“冷眼旁观”,甘当“观众”,我想有三个方面 的原因,一是学生对课文没有充分的了解,二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三是
生:其实古代就有对利益、对权势的追求,文人们往往会对现实感到失望,但是他们又 在失望中产生了一种坚守的精神,我们现代社会中,更有对利益的追求,还有拜金主义,既 然古代就提出了要有“浩然之气”,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们 现在更是有必要把这些精神坚持下来,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 师:很好,我们的古人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利益当中,在功名利禄之中坚守着自 己的高洁和清贫,我们现代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坚守呢? 生:我觉得坚守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常常说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常常会遇到很多困 难,如果我们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而不去坚守,我们是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另外,外面 的世界很精彩、五颜六色,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我们迷惑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坚守自己 的信念,才不会在迷惑中偏离我们的方向。 生:在社会主义市场冲击下,我们个人的认识发生了混淆,看不清什么是有价值的,什 么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如果因此而抛弃坚守,那只能说是在逃避。对于古代有些东西,我们 可以先改造再坚守,比如,古人曾大谈妇女应当坚守“三从四德”,如果直接在现在社会中 提出来,当然会遭到唾弃,但如果改造成“夫妻双方要善待对方,善待双方父母,尊重对方, 爱护子女”,这不也是挺好的吗?这种改造后的坚守顺应了社会,并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师:大家说得很正确,我们这个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大家都信心百倍 地向着现代化目标前进;但是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眼 中只有金钱,拼命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理想主义失落,没有生活方向和目标;有的人媚权 媚俗,或者眼中只有“西方”。因此,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的确需要在物欲横流中坚守道 德,在庸俗泛滥中坚守高洁,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理想,在尔虞我诈中坚守诚信,在“崇洋媚 外”中坚守民族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我们做人的尊严,才能守住民族的灵魂。正 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作者倡扬的“坚守”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与“发展”的 观念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那么大家想一 下,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坚守一些什么东西呢? 生(自由回答):学习、个性、理想、真诚、人格…… 师: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领略了天山南麓千里戈壁的苍凉,感受了汉家寨人在绝地中 的坚守,当我们和作者一起离开汉家寨时,那种坚守的精神已经在我们心中扎根了。 生活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但是 同时,有一些东西是要始终坚守的,比如正直、真诚、善良等美好的人格,比如诚信、尊严、 理想。中华民族靠着坚守的精神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雨,希望同学们也以同样坚守的精神延续 我们民族的血脉!下课。 教学反思: 一、语文课不但要有深度,更要有温度。 学生思想很活跃,也很现实,他们往往会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去考虑一件事情该不该做, 显得理智有余而情感不足。语文课堂应该兼顾智育、美育、德育三方面的功能。在教授学生 知识、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从情感层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解读。在预习这一课的时候, 有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汉家寨人要死守着那块贫瘠的土地,但是当我提示他们要仔细体会 汉家寨人与汉家寨这块土地之间的情感时,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人们对于家乡的留恋、 对于祖先的怀念。从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的讨论中,就可以发现,他们已经完全被汉家寨人 那种坚守之情所深深地感染了。我想这种情感的教育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能激起学生思想的 火花,正确的情感导向也能够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语文课上,学生不是观众,而是主角。 为什么高中的学生总是“金口难开”、“冷眼旁观”,甘当“观众”,我想有三个方面 的原因,一是学生对课文没有充分的了解,二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三是
老师觉得高中时间宝贵,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是在浪费时间。在《汉家寨》的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在早自习给他们充足的时间预习,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的 问题:为什么汉家寨人要死守住这块土地而不离开。并在课堂上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展开 讨论。最终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想,思想只有在交锋中才能变得深刻,给学生足够的 时间去讨论、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展他们的思 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比如知识积累不够深厚,课堂驾驭能 力不强等等,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
老师觉得高中时间宝贵,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是在浪费时间。在《汉家寨》的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在早自习给他们充足的时间预习,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的 问题:为什么汉家寨人要死守住这块土地而不离开。并在课堂上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展开 讨论。最终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想,思想只有在交锋中才能变得深刻,给学生足够的 时间去讨论、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展他们的思 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比如知识积累不够深厚,课堂驾驭能 力不强等等,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