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细胞核 THE CELL NUCLEUS
http://www.cella.cn
·1781年Trontana发现于鱼类细胞; ·1831年,Brown发现于植物。 大小:植物1~4μm,动物10μm。正常细胞 核质比NP≈0.5,分裂期细胞NP>0.5,衰老 细胞NP<0.5。 Vn NP= Vc-Vn Dr Tian 2008
• 1781年 Trontana发现于鱼类细胞; • 1831年,Brown发现于植物。 • 大小:植物1~4μm,动物10μm。正常细胞 核质比NP≈0.5,分裂期细胞NP>0.5,衰老 细胞NP<0.5。 NP = Vc-Vn Vn
形状:圆形,胚乳(网状)、蝶类丝腺(分支状)。 位置:细胞中央,成熟植物细胞的边缘。 数目: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哺乳动物红细胞 (0)、肝细胞、心肌细胞(1-2)、破骨细胞 (6~50)、骨骼肌细胞(数百)、植物毡绒层细胞 (2~4)。 D7e2008
• 形状:圆形,胚乳 (网状)、蝶类丝腺 (分支状)。 • 位置:细胞中央 ,成熟植物细胞的边缘。 • 数目: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哺乳动物红细胞 (0)、肝细胞、心肌细胞(1-2)、破骨细胞 (6~50)、骨骼肌细胞(数百)、植物毡绒层细胞 (2~4)
结构:①核被膜 ② 核仁、③核基质、 ④ 染色质、⑤核纤层 功能:①遗传、②发 Hetero- 育。 chromatin 1 um Nucleus structure Dr Tian 2008
Nucleus structure 结构:①核被膜、② 核仁、③核基质、④ 染色质、⑤核纤层。 功能:①遗传、②发 育
© http://www.cella.cn 第一节核被膜 Nuclear envelope Dr Tian 2008
http://www.cella.cn 第一节 核被膜 Nuclear envelope
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 外核膜:来源于内质网,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宽20~40nm,与ER腔相通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 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D7e2008
一、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 • 外核膜:来源于内质网,附有核糖体。 • 核周隙:宽20~40nm,与ER腔相通。 •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 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The nuclear envelope nuclear envelope nuclear pore lamina condensed chromatin nucleus 1μm
The nuclear envelope
核纤层由核纤肽构成,属F,分A、B两型。 。作用: ·1.保持核的形态: 。2.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M期核纤层被磷酸化, 核膜解体。B型核纤肽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A型 溶于胞质。分裂末期,核纤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 介导核膜重建。 D7%2008
• 核纤层由核纤肽构成,属IF,分A、B两型。 • 作用: • 1.保持核的形态: • 2.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M期核纤层被磷酸化, 核膜解体。B型核纤肽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A型 溶于胞质。分裂末期,核纤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 介导核膜重建
The structure of lamin Exon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9 171213 270 312 386 466496 536566 656664 1B 2A 2B 664 NLS Ig fold CAAX 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 Dm72008
The structure of lamin
Lamin filament Lamins (a) 0008800 Lamin tetramer MPF C IP cc P父e 1 um Phosphorylated lamin dimers
La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