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21、桃花源记 陶渊明 【作者作品简介】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希望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 愿。自二十九岁起,曾先后担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几度出仕,使他逐渐看清了官场 的黑暗污浊。四十一岁最后一次出任彭泽(今属江西)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仅 八十多天就辞官回家。从此寄身田园,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 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一生不慕荣华,热爱自然,归隐后写 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意境平和、静穆、深远,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有味。具有独特 的风格。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桃花愿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序,后来独立成篇。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 (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当时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 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以“记”为 题成为传世名文,足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记,是一种文体,即记述事物的文章。 【课文全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为业]以……为职业。[缘] 沿着。今义:延长,延伸。[行]走,这里指驾船划行。[之]助词“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花草鲜艳美 [夹岸]夹着水流的两岸。[步]古代的计量单位,六尺为一步。[杂]不纯,这里指别的。[芳]指代芳香的 花。[鲜美]鲜艳美丽。今义:滋味好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丽,落花纷纷。渔人对眼前的奇丽景色感到很诧异。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渔人]捕鱼的人。渔:捕鱼。[甚]很,非常。[异 之]以之为异,对此感到诧异。异:诧异,奇怪。[前]名词,这里作状语,往前。[穷]形容词,尽。这里 用作动词,走完,即走到尽头。[其]代词,那 ☆评析:写渔人捕鱼沿小溪前行时,偶然发现了一片奇丽动人的桃花林,并想探寻它的 尽头。这是故事的开端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岀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泂口,隐隐约约泂里好像有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动词,没有了,消失了。[便] 就。[得]得到,这里是见到、发现的意思。[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若]好像。 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光亮。渔人就下了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 [舍]本是舍弃、丢下的意思,这里指“离开”。[初]副词,指动作发生后最初的那段时间,可译为“开 始”“起初”“刚刚(进入时)”。[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只,仅仅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1 21、桃花源记 陶渊明 【作者作品简介】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约 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希望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 愿。自二十九岁起,曾先后担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几度出仕,使他逐渐看清了官场 的黑暗污浊。四十一岁最后一次出任彭泽(今属江西)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仅 八十多天就辞官回家。从此寄身田园,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 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一生不慕荣华,热爱自然,归隐后写 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意境平和、静穆、深远,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有味。具有独特 的风格。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桃花愿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序,后来独立成篇。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 (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当时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 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以“记”为 题成为传世名文,足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记,是一种文体,即记述事物的文章。 【课文全解】 晋 太元中, 武陵人 捕鱼为业。 缘 溪 行, 忘 路 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为业]以……为职业。[缘] 沿着。今义:延长,延伸。[行]走,这里指驾船划行。[之]助词“的”。 忽 逢 桃花林, 夹 岸 数百步,中 无 杂 树, 芳草 鲜 美,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花草鲜艳美 [夹岸]夹着水流的两岸。[步]古代的计量单位,六尺为一步。[杂]不纯,这里指别的。[芳]指代芳香的 花。[鲜美]鲜艳美丽。今义:滋味好。 落英缤纷。渔人 甚 异 之。 复前行,欲 穷 其 林。 丽,落花纷纷。渔人对眼前的奇丽景色感到很诧异。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渔人]捕鱼的人。渔:捕鱼。[甚]很,非常。[异 之]以之为异,对此感到诧异。异:诧异,奇怪。[前]名词,这里作状语,往前。[穷]形容词,尽。这里 用作动词,走完,即走到尽头。[其]代词,那。 ☆评析:写渔人捕鱼沿小溪前行时,偶然发现了一片奇丽动人的桃花林,并想探寻它的 尽头。这是故事的开端。 林 尽 水 源, 便得 一山,山 有 小口, 仿 佛 若 有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洞里好像有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动词,没有了,消失了。[便] 就。[得]得到,这里是见到、发现的意思。[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若]好像。 光。 便舍 船, 从口 入。 初 极狭, 才 通 人。 复行 数十步, 光亮。渔人就下了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 [舍]本是舍弃、丢下的意思,这里指“离开”。 [初]副词,指动作发生后最初的那段时间,可译为“开 始”“起初”“刚刚(进入时)”。[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只,仅仅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美池桑 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 [豁huo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豁然:开阔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 足。今义:乐观,畅快。[旷 kuang]广阔,空阔。[屋舍]房舍。[俨yan然]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 像 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 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 [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的为“阡”,东西方向的为“陌”。交 通:这里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相闻]可以互相听到。相: 副词,互相,彼此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衣着]穿戴。[悉]完全。[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黄发垂髫tido]指老人和小孩。黃发:旧 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怡然]和悦愉快的样子。[自乐] 自得其乐 ☆评析: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及 其愉快的心情。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村里人就 乃]副词,可译为“于是”“就”“便”“竟然”“竞”。[所]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 这里与“来”合在一起,表示来的地方。[具]通“俱”,全部,详尽 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莱〔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 [要yao]通“邀”,邀请。[还hudn]返回。[设]备,准备,安排。[作食]做饭。[咸]都。 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 [讯]名词,消息,音讯。[云]说。[先]祖先。[率]动词,带领。[妻子]是两个词连用,妻子和儿女。 今义:(一个人)男子的配偶,指妻子。在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邑yi人]同一县的人,即乡邻。 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出]离开。[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从这里。[遂] 副词,便,就。[间jan隔]隔绝,隔离。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今]现在。[是]判断词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 [世]代,这里指朝代。[乃]竞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 里的“无论”。今义:多为表示条件的连词。[为wei]介词,给,向。[具言]详细地说出。[所闻]知道的 事情。闻,知道,懂得。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做客),都拿出酒和 叹惋]感叹、惋惜。[复]又。[延]请,邀请。[出]拿出,摆出。 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 饭菜来款待他。渔人住了几夭,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 [停]停留,这里引申为居住。[去]离去。[语y]告诉。[不足]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2 豁 然 开 朗。 土地平 旷, 屋舍俨 然, 有良 田 美 池 桑 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 [豁 huò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豁然:开阔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 足。今义:乐观,畅快。[旷 kuàng]广阔,空阔。[屋舍]房舍。[俨 yǎn 然]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 像。 竹之属。 阡 陌 交 通, 鸡 犬 相 闻。 其 中往 来 种 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 [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的为“阡”,东西方向的为“陌”。交 通:这里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相闻]可以互相听到。相: 副词,互相,彼此。 作, 男女衣着,悉 如 外 人。 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衣着]穿戴。[悉]完全。[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黄发垂髫 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 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怡然]和悦愉快的样子。[自乐] 自得其乐。 ☆评析: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及 其愉快的心情。 见渔人, 乃 大惊, 问 所从来。 具 答 之。 便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讶,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村里人就 [乃]副词,可译为“于是”“就”“便”“竟然”“竟”。 [所]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 这里与“来”合在一起,表示来的地方。[具]通“俱”,全部,详尽。 要 还 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 中 闻 有此 人, 咸来 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 [要 yāo]通“邀”,邀请。[还 huán]返回。[设]备,准备,安排。[作食]做饭。[咸]都。 问 讯。 自云 先世 避 秦 时 乱, 率 妻 子 邑 人 来此 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 [讯]名词,消息,音讯。[云]说。[先]祖先。[率]动词,带领。[妻子]是两个词连用,妻子和儿女。 今义:(一个人)男子的配偶,指妻子。在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邑 yì人]同一县的人,即乡邻。 绝 境, 不 复 出 焉,遂 与 外 人 间隔。 问今 是 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出]离开。[焉]兼词,相当于“于是”,从这里。[遂] 副词,便,就。[间 jiàn 隔]隔绝,隔离。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今]现在。[是]判断词。 何 世, 乃不知有 汉,无 论 魏 晋。此人一一 为 具言 所 闻, 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 [世]代,这里指朝代。[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 里的“无论”。 今义:多为表示条件的连词。[为 wèi]介词,给,向。[具言]详细地说出。[所闻]知道的 事情。闻,知道,懂得。 皆叹 惋。 余 人各 复 延 至其 家, 皆出 酒 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做客),都拿出酒和 [叹惋]感叹、惋惜。[复]又。[延]请,邀请。[出]拿出,摆出。 食。 停数日, 辞 去。 此 中人语云: “不足 为 饭菜来款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 [停]停留,这里引申为居住。[去]离去。[语 yù]告诉。[不足]不值得。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成语中,如“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等。今义:不够。[为]介词,向,对 外人道也。” 以外的世人说啊。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今义:局外人。[道]说。[也]语气词,表示强调的语气 ☆评析:记叙了渔人在源中人家里做客和告辞的经过,揭示了桃花源人的来历、淳朴真 挚的民风及他们对战乱的厌恶,表现出他们对自食其力、和平恬静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第二、三两段是故事的发展,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 [既出]出来以后。既,副词,已经。[得]找到。[其]代词,代渔人。[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志]动词,做标志,做记号。[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遺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邀迷, 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 [诣yi]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如此]像这样。今义:这样。[即]立即。[遣]派遣。[寻向所志]寻找 以前所做的标记。[遂]终于 不复得路 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复]再。 ☆评析: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把在源中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太守,太守派人随渔人探访 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这是故事的结局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 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刘子骥]名驎Iin之,与陶渊明同时代的人。《晋书.隐逸传》里说 他“好游山泽”。[也]语气词,表示判断。[欣然]高兴地,愉快地。[规]计划。[未果]没有实现。果: 实现。[寻]随即,不久 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终]死。[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今义:口液。 ☆评析:写南阳刘子骥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去探访桃花源,还没有去就得病死了。此后再 也没有探访之人了。这是故事的尾声。 【课文简析】 1、《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岀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渔人行踪为:缘溪行,进入桃花 林——从山口进入桃花源——进村到源中人家做客——走出桃花源,再寻而终不得路 通过这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 形,都贯穿了起来,故事曲线回环,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绝美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追求自 由、平等、幸福、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政治理想;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写作特点:本文之所以千古流传,一是作者的想象力丰富。他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令人 向往的生活美景图。尽管它难以变为现实,但人们总在追寻它的,并竭力想实现它。二是语 言美。写桃林胜景、桃花源环境、桃花源人的生活状况,语言简洁、精练、通俗、流畅。记 述极有层次,格调高雅,给人以美感。 【结构梳理】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3 成语中,如“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等。今义:不够。[为]介词,向,对。 外 人 道也。” 以外的世人说啊。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今义:局外人。[道]说。[也]语气词,表示强调的语气。 ☆评析:记叙了渔人在源中人家里做客和告辞的经过,揭示了桃花源人的来历、淳朴真 挚的民风及他们对战乱的厌恶,表现出他们对自食其力、和平恬静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第二、三两段是故事的发展,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既出, 得 其 船,便扶 向 路, 处处 志 之。 及郡下,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 [既出]出来以后。既,副词,已经。[得]找到。[其]代词,代渔人。[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志]动词,做标志,做记号。[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诣 太守, 说 如 此。 太守即 遣人随 其往, 寻 向 所 志, 遂 迷, 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 [诣 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如此]像这样。今义:这样。[即]立即。[遣]派遣。[寻向所志]寻找 以前所做的标记。[遂]终于。 不 复 得 路。 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复]再。 ☆评析: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把在源中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太守,太守派人随渔人探访 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这是故事的结局。 南阳刘子骥,高 尚 士也, 闻 之, 欣然 规 往。 未 果, 寻 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刘子骥]名驎 lín 之,与陶渊明同时代的人。《晋书.隐逸传》里说 他“好游山泽”。 [也]语气词,表示判断。[欣然]高兴地,愉快地。 [规]计划。[未果]没有实现。果: 实现。[寻]随即,不久。 病终。 后 遂无问津 者。 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终]死。[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今义:口液。 ☆评析:写南阳刘子骥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去探访桃花源,还没有去就得病死了。此后再 也没有探访之人了。这是故事的尾声。 【课文简析】 1、《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渔人行踪为:缘溪行,进入桃花 林——从山口进入桃花源——进村到源中人家做客——走出桃花源,再寻而终不得路。 通过这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 形, 都贯穿了起来,故事曲线回环,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绝美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追求自 由、平等、幸福、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政治理想;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写作特点:本文之所以千古流传,一是作者的想象力丰富。他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令人 向往的生活美景图。尽管它难以变为现实,但人们总在追寻它的,并竭力想实现它。二是语 言美。写桃林胜景、桃花源环境、桃花源人的生活状况,语言简洁、精练、通俗、流畅。记 述极有层次,格调高雅,给人以美感。 【结构梳理】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开端:渔人发现桃花林{渔人异之 欲穷其林 渔人进入桃花源了「豁然开朗 想像丰富 怡然自乐 发展 语言隽美 桃花源记 设酒杀鸡 人做客桃花源 (虚构) 延至其家 结局: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遣往 世外桃源 不复得路 美好理想 尾声:子骥规往桃花源 ∫未果病终 1遂无问津 【古汉语常识】 、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舍了便舍船(舍弃 中无杂树(中间) 屋舍俨然(房子) 晋太元中(年间) 寻向所志(寻找) 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寻病终(不久) 其{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 处处志之(做标记) 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指桃花源中的人) 寻向所志(做的标记) 词类活用 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四、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表示条件的连词。) 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男子的配偶,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嫩而美丽(多指植物);今义:滋味好或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断绝来往;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今义:口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五、古汉语句式: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4 【古汉语常识】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一词多义: 便舍船(舍弃 ) 屋舍俨然(房子)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做的标记) 中无杂树(中间) 晋太元中(年间) 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指桃花源中的人) 三、词类活用: 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四、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表示条件的连词。) 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男子的配偶,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嫩而美丽(多指植物);今义:滋味好或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四通八达;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断绝来往;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五、古汉语句式: 桃花源记 (虚构) 开端:渔人发现..桃花林 发展 结局:渔人离开..桃花源 尾声:子骥规往桃花源 渔人异之 欲穷其林 渔人进入..桃花源 渔人做客..桃花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设酒杀鸡 延至其家 太守遣往 不复得路 未果病终 遂无问津 想像丰富 语言隽美 世外桃源 美好理想 舍 中 寻 其 志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在省主语和省宾语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 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 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 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 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闻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 里来。) 【阅读探究】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是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 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 3、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恰然自乐。 4、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 5、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 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1)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 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8、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9、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诣太守,说如此 11、说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句子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1)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5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在本文中,主要表现在省主语和省宾语。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 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 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 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 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闻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 里来。) 【阅读探究】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是: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 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 纷。 3、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4、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 5、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 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1)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 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8、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9、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诣太守,说如此。 11、说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句子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1)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3)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 不愿离开? 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 处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目的是什么? 答: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 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 大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倇不已,“皆叹惋”的内容 又是什么? 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②时间过得 快。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1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6、作者为什么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増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存 在,隐含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7、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 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8、你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 久的,应该起来抗争。(谈自己的想法即可) 19、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生 活幸福、民风淳朴,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 20、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 实斗争的地方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心 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还有: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鸡犬相闻、与世隔绝 21、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 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 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2、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6 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可〕 (3)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 不愿离开? 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 处。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目的是什么? 答: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 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 大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 又是什么? 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②时间过得 快。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1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6、作者为什么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存 在,隐含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7、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 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 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8、你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 久的,应该起来抗争。(谈自己的想法即可) 19、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生 活幸福、民风淳朴,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 20、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 实斗争的地方。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心 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还有: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鸡犬相闻、与世隔绝 21、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 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 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2、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3、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Dqq.com 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 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 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 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2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 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25、文章第三段文字主要写两方面内容,一面: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的社会风尚(或写桃花源中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 系):一面写:村人自叙秦时避难来此经过(或写桃花源中对战乱的厌恶和对没有压迫剥削的社 会理想的追求)。 2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 析性文字。 2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 “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 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沬若写牛朗 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 面两者是相同的 28、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 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 其丰富。 29、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 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 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 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0、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2) (3) (3分) 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 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31、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答:可以从“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 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展开描述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7 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 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 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 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2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 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25、文章第三段文字主要写两方面内容,一面: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的社会风尚(或写桃花源中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 系);一面写:村人自叙秦时避难来此经过(或写桃花源中对战乱的厌恶和对没有压迫剥削的社 会理想的追求)。 2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 析性文字。 2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 “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 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 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 面两者是相同的。 28、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我的鉴赏: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 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 其丰富。 29、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 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 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 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0、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 _;(2)_______;(3)_______。(3 分) 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 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31、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答:可以从“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 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展开描述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Email:9501985@qq.com 1、写初见桃林美景的句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源内生活环境优美的句子 十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4、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8、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10、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11、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老死不 相往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13、各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四段的大意:①发现桃花源、②访问桃花源、③离开桃花源、④再 寻找桃花源 14、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5、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 寻病终。 16、写桃花源中人们幸福生活的句子:其中……自乐 17、写桃花源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自云……出焉 18、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 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19、写出表现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或虚构的理想社会,或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 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表现睦邻友好的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1、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或表现老人、小孩愉快的神态的句 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2、《桃花源记》结果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的句子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 据此概括为一个成语“世外桃源
过网烟云工作室编辑 Email:9501985@qq.com 8 1、写初见桃林美景的句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源内生活环境优美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3、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4、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7、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8、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10、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11、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老死不 相往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13、各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四段的大意: ①发现桃花源、②访问桃花源、③离开桃花源、④再 寻找桃花源 14、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5、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 寻病终。 16、写桃花源中人们幸福生活的句子:其中……自乐 17、写桃花源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自云……出焉 18、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 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19、写出表现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或虚构的理想社会,或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 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表现睦邻友好的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1、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或表现老人、小孩愉快的神态的句 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2、《桃花源记》结果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的句子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 据此概括为一个成语“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