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x6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展 基金项日数自部点项日(103四国自和学 Progress in Urban Soc ial Space Research 山大孝地理:华与规划学人文期考北博姚华松薛德升许学强 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社会地理学: YAO Hua song XUE De- sheng XU Xue- giang 与规划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规划、社 发展等研 许学强(1939-),男,汉族,湖北公安人,中山大学地理 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与城 市地理研究。 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推化等背景,种种复杂的社会与经济发 动下,1970年代西方地学界出现了两展环境决定了中国必将经历一系列 大趋势——人文化和社会化,表现为社会问题,这为中国社会空间问题研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社会学科(如经济究提供平台。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国 学、社会学)的结合,研究论题与内容内外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系统梳理 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区域研究和空找出各自研究特点并作对比,为新时 间分析,分析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成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为主攻方向,在美国地学界被称为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关联运动”-2。1社会空间涵义界定 在此语境下,城市社会地理学成为研 对于社会空间的学术界定主要 究热点。 有3大视角:社会学、哲学和地理学。 作为社会地理研究对象的社会社会学视角的定义者有 Bourdieu和 空间,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由于种 Lauw bourdieu认为,在由个人集合构 种原因,中国地理学界一直以来较多成的社会中,每个人处于不同的位置 地关注物质空间,表现为实体性空间和地位构成不同的场所,这些“场所 结构、市场空间、区位选择等,对由人即社会空间,这种空间具有若干权力 文元素构成的社会空间的理论探讨关系,它向任何试图进入这一空间的 较少,系统的社会空间方法论层面的行动者强行征收入场费,也就是相对 S⑨现代城市研究 总结更少。实践上,中国正在经历内于这一场域而言的具有价值的各种 部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式的资本。人们通过在社会空间中 家现代化和外部的全球化与信息的位置确定阶级规定性,被置于同类 74碱城市研究]
742007(9)现代城市研究 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Urban Social Space Research 姚华松 薛德升 许学强 YAO Hua-song XUE De-sheng XU Xue-qiang 文章编号:1009-6000(2007)09-0074-08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103129)、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404710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601033)。 作者简介:姚华松(1977-),男,汉族,湖北浠水人,中 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专业2005级博士 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社会地理学; 薛德升(1969-),男,汉族,山西祁县人,中山大学地理 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规划、社区 发展等研究; 许学强(1939-),男,汉族,湖北公安人,中山大学地理 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与城 市地理研究。 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推 动下,1970年代西方地学界出现了两 大趋势——人文化和社会化,表现为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社会学科(如经济 学、社会学)的结合,研究论题与内容 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区域研究和空 间分析,分析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成 为主攻方向,在美国地学界被称为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关联运动”[1~2]。 在此语境下,城市社会地理学成为研 究热点。 作为社会地理研究对象的社会 空间,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由于种 种原因,中国地理学界一直以来较多 地关注物质空间,表现为实体性空间 结构、市场空间、区位选择等,对由人 文元素构成的社会空间的理论探讨 较少,系统的社会空间方法论层面的 总结更少。实践上,中国正在经历内 部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国家现代化和外部的全球化与信息 化等背景,种种复杂的社会与经济发 展环境决定了中国必将经历一系列 社会问题,这为中国社会空间问题研 究提供平台。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国 内外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系统梳理, 找出各自研究特点并作对比,为新时 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1 社会空间涵义界定 对于社会空间的学术界定主要 有3大视角:社会学、哲学和地理学。 社会学视角的定义者有Bourdieu和 Lauwe。Bourdieu认为,在由个人集合构 成的社会中,每个人处于不同的位置 和地位构成不同的场所,这些“场所” 即社会空间,这种空间具有若干权力 关系,它向任何试图进入这一空间的 行动者强行征收入场费,也就是相对 于这一场域而言的具有价值的各种 形式的资本。人们通过在社会空间中 的位置确定阶级规定性,被置于同类 [城市研究]
生存条件的行动者的集合,从而产生生态性和排斥性作用下,土地价格等化”“双城化”态势12-13,在居住空间 类似实践的性情系统。依据资本的数调控机制导致城市功能发生演替,进形态上形成防卫型社区和城市下层、 量及构成他将社会空间分为3 而带来人口在地域上的演替,表现为低收入人群集聚的城市中心衰败区 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包括工人阶级特殊人口在一定地域集聚和不同人并存的状况种种迹象表明,在后 与农民阶级在内的普罗阶级3-~4。口在大地域分散,城市富裕阶层和城业社会背景下,西方城市社会空间 Lawe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社会空市空间的离心化程度加快,郊区是高分异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为突出 间进行界定,客观方面是社会集团居档豪华别墅,与之对应的内城尤其是近几年巴黎骚乱频发,就是西方社会 住的空间范围:主观方面指特定社会CBD则集聚大量低收入群体和非本地空间极化过度的印证。 集团成员共有的与成员有深刻联系异族人口,空间形态上表现为贫民2.1.2主要研究内容 的空间与前者不同的是,后者的边窟,犯罪、卖淫、种族冲突等城市问题 国外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要追溯 界未必总是以闭合曲线的形式而存不断孳生,社会空间分异开始显现。到19世纪 Engels对 M ancheste社会居住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加之逆城市模式的研究,在划分了穷人和富人两 从哲学视角看,社会空间是社会化、再城市化和内城绅士化等一系列大社会阶层的基础上揭示城市内在 动的广延和伸展,是社会系统各要发展阶段和西方政府奉行的自由主的社会贫富现象。其后的20世纪20 素之间的并存关系及其特点。社会空义等的影响下,社会空间分异不断强30年代以Pa为代表的芝加哥生态学 间本质是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活动的化。尔后,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西派对一些城市做了大量社会学调查, 社会结构,社会建构空间,空间诠释方城市政府采取种种抑制社会进一后被演化为3大城市社会空间模型一 社会,是一种综合的社会—一空间系步分化的手段,如适度控制和引导城 同心环、扇形和多核心模式。此后 统地理学视角的定义者是Mude,市规划、推行福利供给制等,但收效研究集中在城市社会区和因子生态 他在1971年提出城市社会空间模型,甚微。这并未解决实际性城市社会问分析。对于西方国家城市社会区分析 实质是在城市物质实体空间之上叠题,因为未触及深层次的经济与社会表明影响社会空间的因素主要有3 加3种社会类型的空间一一经济、家体制等结构性问题 个:社会经济状况,涉及居民的职业 庭与民族状况 最近30年来,西方城市发展背景收入、受教育程度、居住条件等:家庭 般而言,社会空间是社会现象发生巨大变化。基于福特制的经济发状况,涉及家庭人口规模、婚姻状况 所占据的城市空间,如一个社会群体展模式和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的福利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种族状况,不 占据的空间,或一种社会思潮影响的政策发生转型即,表现为新自由主义同少数民族的家庭在居住区位选择 空间。其研究核心是空间形式和作为的抬头和对福利制度的怀疑和摒弃,上有同族相聚和异族排斥的行为倾 其内在机制的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加之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向最近30年在结构主义、新马克思 背景下的“时空压缩,社会分异在主义等影响下,种族隔离、城市贫困、 2国内外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空间上放大而不是均一化。 Sussan对社会极化等成为社会空间研究的关 2.1国外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全球城市的研究叫表明,一方面,跨键词,相对于此前的基于城市社会要 2.1.1背景 国公司和国际精英高度集聚,另一方素分异的描述和一般性解释而言,当 早在1920年芝加哥人文生态学面存在大量低技术、低工资的劳动力代社会空间研究更加注重背后的社 取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借用生和国际移民,即处于经济收入高端和会与文化机制阐释,社会空间形成背 态学理论探讨城市问题在市场机制低端的人数膨胀,城市出现“碎片后的社会结构、体制、权力等解析成城
752007(9)现代城市研究 生存条件的行动者的集合,从而产生 类似实践的性情系统。依据资本的数 量及构成他将社会空间分为3类—— 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包括工人阶级 与农民阶级在内的普罗阶级[ 3 ~4 ]。 Lauwe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社会空 间进行界定,客观方面是社会集团居 住的空间范围;主观方面指特定社会 集团成员共有的与成员有深刻联系 的空间[5]。与前者不同的是,后者的边 界未必总是以闭合曲线的形式而存 在。 从哲学视角看,社会空间是社会 运动的广延和伸展,是社会系统各要 素之间的并存关系及其特点。社会空 间本质是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活动的 社会结构,社会建构空间,空间诠释 社会,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空间系 统[6]。地理学视角的定义者是Murdie, 他在1971年提出城市社会空间模型, 实质是在城市物质实体空间之上叠 加3种社会类型的空间——经济、家 庭与民族状况[7]。 一般而言,社会空间是社会现象 所占据的城市空间,如一个社会群体 占据的空间,或一种社会思潮影响的 空间。其研究核心是空间形式和作为 其内在机制的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8]。 2 国内外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2.1 国外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2.1.1 背景 早在1920年芝加哥人文生态学 派汲取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借用生 态学理论探讨城市问题。在市场机制 生态性和排斥性作用下,土地价格等 调控机制导致城市功能发生演替,进 而带来人口在地域上的演替,表现为 特殊人口在一定地域集聚和不同人 口在大地域分散,城市富裕阶层和城 市空间的离心化程度加快,郊区是高 档豪华别墅,与之对应的内城尤其是 CBD则集聚大量低收入群体和非本地 异族人口,空间形态上表现为贫民 窟,犯罪、卖淫、种族冲突等城市问题 不断孳生,社会空间分异开始显现。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加之逆城市 化、再城市化和内城绅士化等一系列 发展阶段和西方政府奉行的自由主 义等的影响下,社会空间分异不断强 化。尔后,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西 方城市政府采取种种抑制社会进一 步分化的手段,如适度控制和引导城 市规划、推行福利供给制等,但收效 甚微。这并未解决实际性城市社会问 题,因为未触及深层次的经济与社会 体制等结构性问题。 最近30年来,西方城市发展背景 发生巨大变化。基于福特制的经济发 展模式和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的福利 政策发生转型[9],表现为新自由主义 的抬头和对福利制度的怀疑和摒弃, 加之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 背景下的“时空压缩”[10],社会分异在 空间上放大而不是均一化。Sussan对 全球城市的研究[11]表明,一方面,跨 国公司和国际精英高度集聚,另一方 面存在大量低技术、低工资的劳动力 和国际移民,即处于经济收入高端和 低端的人数膨胀,城市出现“碎片 化”、“双城化”态势[12~13],在居住空间 形态上形成防卫型社区和城市下层、 低收入人群集聚的城市中心衰败区 并存的状况[14]。种种迹象表明,在后 工业社会背景下,西方城市社会空间 分异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为突出。 近几年巴黎骚乱频发,就是西方社会 空间极化过度的印证。 2.1.2 主要研究内容 国外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要追溯 到19世纪Engels对Manchester社会居住 模式的研究,在划分了穷人和富人两 大社会阶层的基础上揭示城市内在 的社会贫富现象。其后的20世纪20~ 30年代以Park为代表的芝加哥生态学 派对一些城市做了大量社会学调查, 后被演化为3大城市社会空间模型— —同心环、扇形和多核心模式。此后 研究集中在城市社会区和因子生态 分析。对于西方国家城市社会区分析 表明影响社会空间的因素主要有3 个:社会经济状况,涉及居民的职业、 收入、受教育程度、居住条件等;家庭 状况,涉及家庭人口规模、婚姻状况、 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种族状况,不 同少数民族的家庭在居住区位选择 上有同族相聚和异族排斥的行为倾 向[7]。最近30年在结构主义、新马克思 主义等影响下,种族隔离、城市贫困、 社会极化等成为社会空间研究的关 键词,相对于此前的基于城市社会要 素分异的描述和一般性解释而言,当 代社会空间研究更加注重背后的社 会与文化机制阐释,社会空间形成背 后的社会结构、体制、权力等解析成
为主流研究范式1。对1990年后西 (3)犯罪问题研究 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热点归纳如 作为城市社会问题的主要表现 形式,犯罪地理一直扮演社会空间 (1)日常行为空间。 研究焦点角色。早期研究集中于对 在西方多数城市完成工业化进犯罪模式、类型、犯罪者和受害者等 程步入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对生活的空间分布,之后转向对犯罪结构 质量的关注成为必然诉求。在性机理及各类犯罪文化内涵探讨 Pac ione等的带动下,居民日常行为 Hames以 Baltim ore的97800个犯罪事 空间和生活质量研究成为热潮,结件进行实证分析,对犯罪区进行划 合城市不同群体的日常行为地理是分2犯罪文化方面, M clb aine从 社会空间研究的新动向6-17。Wiks犯罪与发展的关系角度辨析了各类 通过对保姆这种非正规行业进行实型犯罪的文化内涵 地访谈,从空间、地方和时间维度探 (4)疾病空间研究。 究其流动性、日常工作惯例、社会与 随着人本主义理念的不断深入 网络关系等。随着自下而上的和疾病与健康问题成为重要关注点。 人本主义理念的兴起,对城市内部此类研究涉及全球、国家、区域和地 特殊群体微观层面的日常行为空间方等层面探讨疾病治疗的有效供给 考察成为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主要程度、医疗护理可利用性等。其中 方向 对具体疾病患者的民族志研究是疾 (2)感应空间研究 病与健康地理的新动向, W ilton通过 生活在具体地理空间中的人对对洛杉矶9位H/ADs患者的日常生 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与认知活史访谈,对疾病影响进行阶段划 的过程,研究这种认识过程、形成机分 Bastos研究了巴西H/ADs患 制是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重要任务。者的疾病的空间传染,总结不同区 此领域的开创性人物是 Lynch,通过域的传染模式与趋势 对 Boston、 New Jersey和 Los a nge (5)弱势群体研究。 kes的调查,探讨了城市结构对居民 弱势群体集中在外来移民、老 意象的影响9。早期研究大多集中人、儿童、残疾人等。1998年Pat对 于街道、标志性建筑物等物质层面,弱势群体地理研究进行了归纳,认 后来过渡到市民互动等情感与精神为此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弱势的生 层面,如 Cosgrove对意大利威尼斯石理等物质性层面,而忽略心智等精 像的隐喻性分析四。近几年随着女神方面,提倡这类研究要与话语权、 性主义地理研究的兴起, Dom osh指种族等相结合2还有学者对Penn S⑨现代城市研究 出女性与男性在城市意象构建差异 sy lvania的中国移民权力网络进行分 性研究成为重要课题1 析,从全球、国家、区域、个人工作
762007(9)现代城市研究 为主流研究范式[15] 。 对 1990年后西 方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热点归纳如 下:(1)日常行为空间。 在西方多数城市完成工业化进 程步入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对生活 质量的关注成为必然诉求。 在 Pacione 等的带动下,居民日常行为 空间和生活质量研究成为热潮, 结 合城市不同群体的日常行为地理是 社会空间研究的新动向[16 ~17] 。Wiles 通过对保姆这种非正规行业进行实 地访谈,从空间、地方和时间维度探 究其流动性、日常工作惯例、社会与 网络关系等[18] 。随着自下而上的和 人本主义理念的兴起,对城市内部 特殊群体微观层面的日常行为空间 考察成为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主要 方向。(2 )感应空间研究。 生活在具体地理空间中的人对 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与认知 的过程,研究这种认识过程、形成机 制是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重要任务。 此领域的开创性人物是Lynch ,通过 对Boston 、New Jersey 和Los Angeles的调查,探讨了城市结构对居民 意象的影响[19] 。早期研究大多集中 于街道、标志性建筑物等物质层面, 后来过渡到市民互动等情感与精神 层面, 如Cosgrove对意大利威尼斯石 像的隐喻性分析[20] 。近几年随着女 性主义地理研究的兴起,Domosh 指 出女性与男性在城市意象构建差异 性研究成为重要课题[21] 。 ( 3 )犯罪问题研究。 作为城市社会问题的主要表现 形式,犯罪地理一直扮演社会空间 研究焦点角色。早期研究集中于对 犯罪模式、类型、犯罪者和受害者等 的空间分布,之后转向对犯罪结构 性机理及各类犯罪文化内涵探讨。 Harries 以Baltimore 的97800个犯罪事 件进行实证分析,对犯罪区进行划 分[22]。犯罪文化方面,Mcllwaine 从 犯罪与发展的关系角度辨析了各类 型犯罪的文化内涵[23] 。 ( 4 )疾病空间研究。 随着人本主义理念的不断深入, 疾病与健康问题成为重要关注点。 此类研究涉及全球、国家、区域和地 方等层面探讨疾病治疗的有效供给 程度、医疗护理可利用性等。其中, 对具体疾病患者的民族志研究是疾 病与健康地理的新动向,Wilton通过 对洛杉矶 9 位HIV/AIDs患者的日常生 活史访谈,对疾病影响进行阶段划 分[24];Bastos研究了巴西HIV/AIDs患 者的疾病的空间传染,总结不同区 域的传染模式与趋势[25] 。 ( 5 )弱势群体研究。 弱势群体集中在外来移民、 老 人、儿童、残疾人等。1998 年Park 对 弱势群体地理研究进行了归纳, 认 为此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弱势的生 理等物质性层面,而忽略心智等精 神方面,提倡这类研究要与话语权、 种族等相结合[26];还有学者对Pennsylvania的中国移民权力网络进行分 析,从全球、国家、区域、个人工作
空间维度分析权力与空间关系21相关,户量由中心向边缘降低满汉一,收入差距不大,空间分异的形式 Gren对英国失业人员的构成、分布畛域逐步化除,出现“大分散、小集简单,对城市发展影响相对较小。 与空间隔离进行考察,论述了失业聚”的分布态势。另外,使馆区等西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 群体的区域扩散问题四s。弱势群体方事物成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重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 研究往往和种族、社会排斥、居住分要因素。蒋建国研究了晚清广州到来,加上一系列政策改革(包括住 异等联结在一起 的酒楼消费空间,认为酒楼作为一房市场化、土地有偿使用、户籍制度 (6)女性空间研究 种公共消费场所,促进消费文化的的相对放松、政府企业化倾向等),客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物,发展与传播,也反映了特定的社会观上产生了中国城市社会分化的土 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近些年发展迅制度B2。张世明研究了1644~1949壤。居民的职业构成复杂化,收入差 猛。 Dom osh总结了4种典型女性空年中国边疆移民塑造的社会空间。距拉大,贫富分化严重,由经济分异 间(住房、家族、家庭内部和公共空通过对城市历史资料的考证,庄林决定的各类空间分异现象开始出现, 间中的私密处)并归纳各自特点2德、张京祥发现殖民地时期的中国城如跨国公司职员和城市农民工在劳 Longhurst总结了近些年西方女性主义市社会空间布局基本上呈现老城区、动力市场、收入、住房上的极化,高级 地理学研究热点29。随着结构化理租界区、自发形成的工业居住混合区地产项目、郊区别墅和浙江村、新疆 论的引入,女性对空间的塑造以及和有一定规划的新市区等4类城市社村等外来人口集聚地的强烈对比,新 被构造的空间对女性的重构等成为会空间4。另外,一些外国学者也注城市贫困现象也日渐突出。总之,新 新命题。 意到了我国半殖民半封建时期城市的社会分层和住房市场化的多样化 22中国历史时期城市社会空间研的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如 Logan的研究正在重塑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城市社 究(1949年之前) 发现一些沿海城市上海、广州、大连会空间分化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居民 由于特殊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北等被割裂为“外国”和“本土”两部分,日常的城市映象圆-2 京成为历史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研即所谓的“上只角”和“下只角”,分别2.3.2主要研究内容 究的焦点。历史学家李洵通过对历是外国人和外侨的高级住宅和乡村 解放后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 史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进行了开创性农民和难民集中地湖 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研究,台湾学者章英华以20世纪初2.3中国当代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1)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北京内部社会空间结构为题完成其(1949年之后) 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对城市社会 博士论文,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2.3.1背景 空间的结构特征、影响因素与演变机 的研究0。赵世瑜从建筑布局特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段制,代表人物有许学强、顾朝林、冯 产业功能分区等角度探讨了明清时时间,由于我国政府实施的是计划经健、薛德升、周春山、虞蔚等0,案 期北京的社会空间分布与特征0。济体制,受单位制的影响,将工作单例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等特 王均研究了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的城位和居住糅杂在一起,不同身份地位大城市,也涉及韶关等资源型城市, 市社会空间,认为当时的社会空间人群混居的异质性社区成为城市社会资料来源主要是人口普查及问卷调 特征有:社会中上层倾向于居住在空间的主体社会空间分异表现为单查资料,部分研究是同一城市不同 市政进步、活动便利的中心地带,贫位大院之间的分异,居住空间的质量时期的跟踪研究。概括起来,自然地 民在房租地价的压力下被迫迁居边取决于单位在计划资源分配链上的地理环境、城市经济发展政策、城市开现 缘地带:家庭规模和经济条件成正位,由于城市居民的职业相对单发与规划、区域历史背景、住房制度
772007(9)现代城市研究 相关,户量由中心向边缘降低;满汉 畛域逐步化除,出现“大分散、小集 聚”的分布态势。另外,使馆区等西 方事物成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重 要因素[31]。蒋建国研究了晚清广州 的酒楼消费空间,认为酒楼作为一 种公共消费场所,促进消费文化的 发展与传播,也反映了特定的社会 制度[32]。张世明研究了 1644~1949 年中国边疆移民塑造的社会空间[33]。 通过对城市历史资料的考证,庄林 德、张京祥发现殖民地时期的中国城 市社会空间布局基本上呈现老城区、 租界区、自发形成的工业居住混合区 和有一定规划的新市区等4类城市社 会空间[34]。另外,一些外国学者也注 意到了我国半殖民半封建时期城市 的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如Logan的研究 发现一些沿海城市上海、广州、大连 等被割裂为“外国”和“本土”两部分, 即所谓的“上只角”和“下只角”,分别 是外国人和外侨的高级住宅和乡村 农民和难民集中地[35~36]。 2.3 中国当代城市社会空间研究 (1949 年之后) 2.3.1 背景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段 时间,由于我国政府实施的是计划经 济体制,受单位制的影响,将工作单 位和居住糅杂在一起,不同身份地位 人群混居的异质性社区成为城市社会 空间的主体,社会空间分异表现为单 位大院之间的分异,居住空间的质量 取决于单位在计划资源分配链上的地 位[35]。由于城市居民的职业相对单 一,收入差距不大,空间分异的形式 简单,对城市发展影响相对较小[37]。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 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 到来,加上一系列政策改革(包括住 房市场化、土地有偿使用、户籍制度 的相对放松、政府企业化倾向等),客 观上产生了中国城市社会分化的土 壤。居民的职业构成复杂化,收入差 距拉大,贫富分化严重,由经济分异 决定的各类空间分异现象开始出现, 如跨国公司职员和城市农民工在劳 动力市场、收入、住房上的极化,高级 地产项目、郊区别墅和浙江村、新疆 村等外来人口集聚地的强烈对比,新 城市贫困现象也日渐突出。总之,新 的社会分层和住房市场化的多样化 正在重塑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城市社 会空间分化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居民 日常的城市映象[38~39]。 2.3.2 主要研究内容 解放后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研 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对城市社会 空间的结构特征、影响因素与演变机 制,代表人物有许学强、顾朝林、冯 健、薛德升、周春山、虞蔚等[40~45],案 例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等特 大城市,也涉及韶关等资源型城市, 资料来源主要是人口普查及问卷调 查资料,部分研究是同一城市不同 时期的跟踪研究。概括起来,自然地 理环境、城市经济发展政策、城市开 发与规划、区域历史背景、住房制度 空间维度分析权力与空间关系[27]; Green 对英国失业人员的构成、分布 与空间隔离进行考察,论述了失业 群体的区域扩散问题[28]。弱势群体 研究往往和种族、社会排斥、居住分 异等联结在一起。 (6)女性空间研究。 作为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物, 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近些年发展迅 猛。Domosh 总结了 4 种典型女性空 间(住房、家族、家庭内部和公共空 间中的私密处)并归纳各自特点[21]; Longhurst总结了近些年西方女性主义 地理学研究热点[29]。随着结构化理 论的引入,女性对空间的塑造以及 被构造的空间对女性的重构等成为 新命题。 2.2 中国历史时期城市社会空间研 究(1949 年之前) 由于特殊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北 京成为历史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研 究的焦点。历史学家李洵通过对历 史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进行了开创性 研究,台湾学者章英华以 20世纪初 北京内部社会空间结构为题完成其 博士论文,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 的研究[30]。赵世瑜从建筑布局特色、 产业功能分区等角度探讨了明清时 期北京的社会空间分布与特征[30]。 王均研究了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的城 市社会空间,认为当时的社会空间 特征有:社会中上层倾向于居住在 市政进步、活动便利的中心地带,贫 民在房租地价的压力下被迫迁居边 缘地带;家庭规模和经济条件成正
改革等因子是影响中国城市社会区1990年代末期,一些大都市经济得取影响城市社会空间变迁的主因子 形成的主要因子,同时,社会经济状到迅速发展,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空间性研究的代表是芝加哥人文生 况、家庭结构、民族和籍贯因素等渐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北京、上海态学派,主要依赖社会调查,如 渐成为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等大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实证研究 Burgress在大量调查基础上提出了同 素。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在开始展开,研究学者有柴彦威、王兴心环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型。 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转型中、宁越敏等~5总体上看前期研 2)在反思传统地理学的“重视 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成为究居住环境的研究偏多,后期则加空间理性而忽视人的作用”背景下, 新动向,代表人物是李志刚、吴缚入了一些反映人群对居住环境的主社会空间研究开始摄入对日常生活 龙、吴启焰、魏立华等。研究结观因素,建立了如满意度等指标体行为地理的研究,代表是以 果表明,转型期中国大都市的社会系。 Hagerstrand为核心的隆德学派创立的 空间分异更趋显化,传统的户籍制 (4)城市意向空间研究 时间地理学,主旨是通过针对个人 度、规划政策、历史因素仍然是当今 最早开展的是徐放对赣州的研行为的线索式调查,总结不同人群 我国大都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底色,究,刘沛林对湖南传统村落、吴兵与行为系统的匹配,以把握各类型 并将因为“路径依赖”作用而继续存和李山对成也进行了类似研究即61。人群的生活需求。另一方法是认知 在,但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市场要系统研究是许学强等对广州意向空地图法,借鉴心理学等理论以城市 素主导下的分异有强化趋势。这些间的研究脚2,总体上揭示了文化程居民描绘其心目中的城市地图为素 本地化研究更加注重全球化、后福度、居住地点、交通方式是影响广州材进行研究 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新语境的吸城市意向空间的重要因素。 (3)为尽可能接近现象学上的 纳,某种意义上是对西方同行研究 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做全方位“客观的存在主义”,研究者需要从 的回应性研究。 系统研究的是王兴中,他以西安为被研究群体视角看待问题,即从“局 (2)迁移和城市人口分布的动态例对中国城市形态空间、社会空间外人”角色转向“局内人”,近些年 研究。 及其宏观、微观形态结构、城市生活兴起借鉴人类学学科的类似民族志 典型研究是唐子来对上海和周质量等进行综合研究,构筑了中国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强调以本位论 春山对于广州的研究-2,前者从城市社会一生活空间的研究框架,视角探寻城市社会空间运行规律, 规划角度重视住房及外部环境对迁对于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提在近期的西方社会空间研究中这种 居和人口分布的影响,但忽略迁居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方法被广泛运用D5 者个体意愿,后者注重宏观的城市2.4社会空间研究方法论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方法总 社会政治和人口类群差别给迁居和 西方社会空间研究方法论演化体上处于西方的第一阶段,多数社 人口分布带来的影响,对迁居者个路径基本上呈现出量化到质化、客会空间研究是基于国家正式发布的 体及家庭属性特征对迁居的影响进位到本位和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方法城市人口普查数据,据此进行因子 行细化研究,较为全面 等特点。大致经历3个阶段: 分析。近些年也开始借鉴社会学方 (3)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研究 (1)早期非空间性研究中社会区法,问卷调查和结构式(或半结构 早期研究是朱锡金从规划角度分析被广泛应用,利用有关个人、家式)访谈是惯用的手段。基于时间地 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评价3,陈庭与住所等人口普查资料在计算机理学视角的日志调查法因其可操作 很清慧则从地学视角进行探讨1,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支持下抽性强也被广泛采用。对于西方第3阶 城
782007(9)现代城市研究 改革等因子是影响中国城市社会区 形成的主要因子,同时,社会经济状 况、家庭结构、民族和籍贯因素等渐 渐成为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重要因 素。值得注意的是,进入 21 世纪在 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转型 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成为 新动向,代表人物是李志刚、吴缚 龙、吴启焰、魏立华等[46~50]。研究结 果表明,转型期中国大都市的社会 空间分异更趋显化,传统的户籍制 度、规划政策、历史因素仍然是当今 我国大都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底色, 并将因为“路径依赖”作用而继续存 在,但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市场要 素主导下的分异有强化趋势。这些 本地化研究更加注重全球化、后福 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新语境的吸 纳,某种意义上是对西方同行研究 的回应性研究。 (2)迁移和城市人口分布的动态 研究。 典型研究是唐子来对上海和周 春山对于广州的研究[51~52],前者从 规划角度重视住房及外部环境对迁 居和人口分布的影响,但忽略迁居 者个体意愿,后者注重宏观的城市 社会政治和人口类群差别给迁居和 人口分布带来的影响,对迁居者个 体及家庭属性特征对迁居的影响进 行细化研究,较为全面。 (3)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研究。 早期研究是朱锡金从规划角度 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评价[53],陈 清慧则从地学视角进行探讨[54] , 1990 年代末期,一些大都市经济得 到迅速发展,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 量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北京、上海 等大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实证研究 开始展开,研究学者有柴彦威、王兴 中、宁越敏等[55~58]。总体上看前期研 究居住环境的研究偏多,后期则加 入了一些反映人群对居住环境的主 观因素,建立了如满意度等指标体 系。 (4)城市意向空间研究。 最早开展的是徐放对赣州的研 究[59],刘沛林对湖南传统村落、吴兵 和李山对成也进行了类似研究[60~61]。 系统研究是许学强等对广州意向空 间的研究[62],总体上揭示了文化程 度、居住地点、交通方式是影响广州 城市意向空间的重要因素。 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做全方位 系统研究的是王兴中,他以西安为 例对中国城市形态空间、社会空间 及其宏观、微观形态结构、城市生活 质量等进行综合研究,构筑了中国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研究框架, 对于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提 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2.4 社会空间研究方法论 西方社会空间研究方法论演化 路径基本上呈现出量化到质化、客 位到本位和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方法 等特点。大致经历 3 个阶段: (1)早期非空间性研究中社会区 分析被广泛应用,利用有关个人、家 庭与住所等人口普查资料在计算机 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支持下抽 取影响城市社会空间变迁的主因子。 空间性研究的代表是芝加哥人文生 态学派,主要依赖社会调查,如 Burgress在大量调查基础上提出了同 心环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型。 (2)在反思传统地理学的“重视 空间理性而忽视人的作用”背景下, 社会空间研究开始摄入对日常生活 行为地理的研究, 代表是以 Hagerstrand为核心的隆德学派创立的 时间地理学,主旨是通过针对个人 行为的线索式调查,总结不同人群 与行为系统的匹配,以把握各类型 人群的生活需求。另一方法是认知 地图法,借鉴心理学等理论以城市 居民描绘其心目中的城市地图为素 材进行研究。 (3 )为尽可能接近现象学上的 “客观的存在主义”,研究者需要从 被研究群体视角看待问题,即从“局 外人”角色转向“局内人”,近些年 兴起借鉴人类学学科的类似民族志 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强调以本位论 视角探寻城市社会空间运行规律, 在近期的西方社会空间研究中这种 方法被广泛运用[15]。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方法总 体上处于西方的第一阶段,多数社 会空间研究是基于国家正式发布的 城市人口普查数据,据此进行因子 分析。近些年也开始借鉴社会学方 法,问卷调查和结构式(或半结构 式)访谈是惯用的手段。基于时间地 理学视角的日志调查法因其可操作 性强也被广泛采用。对于西方第3阶
表1国内外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特点比较 国外不同社会问题构成的,微观 多维较多涉及空间 社会区分析、问深入而全面地展 社会空间分析注重对 的社会与文化 卷、深入访谈、参社会空间特点及形 各种具体空间行为实 意义解析 与式调查等多种成机制 践的解析 形式 国内大城市社会区划分, 单维较少涉及空间较多运用资料进宏观层面的展示较 注重社会区形成因子 的社会与文化 行社会区分析,好,但缺乏微观层面 意义解析 后者涉及较少 深入论证 段的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地学界少有方面: 学、人类学、阐释学、哲学等学科知 采用 1)加强社会空间的分类系统的识 理论探讨 (3)注重微观层面的具体社会空 3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简评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广义上的社间研究 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社会空会空间可以派生出多个分支空间,各 在城市阶层日趋分化及其所带 间研究的特点,见表1。 个分支空间的形成机制以及互动机来的社会分异加剧背景下,对城市全 总体上看,由于中国统计部门工理值得研究。以城市外来人口为例,体市民的整体性剖析不足以洞察城 作的日渐完善使得城市资料与数据外来人口社会空间至少包括3种一 市社会空间内在运行机理,难以再现 的可获得性大大增强,国内地学界在外来人口所在区位空间、外来人口由城市各类型人群之间及其内部所塑 社会空间这一块的研究成果丰硕,这于其共同属性而形成的局地性社会造的社会生活空间真实场景。社会区 些研究较好的展示了中国当代大城空间、宏观层面的城市大环境。另外,分析的假设条件之一是社会区划分 市社会空间分异总体格局与规律,但同一社会事象的众多属性衍生出不后的亚区是同质性的,但事实并非如 囿于统计和人口普查本身的针对性同的社会空间,因此而产生的空间并此,同一个社会亚区也存在相当的内 和局限性,往往无法充分揭示具体的置性( juxtaposition)问题值得探究。部分异。对此,建议加强对不同属性 空间发展过程和发生机理。与国际研 (2)加强对社会空间的社会与文的行为群体的社会空间研究,如对城 究水平相比,中国本土社会空间研究化意义研究 市外来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空 差距仍然明显,主要表现为重视宏观 空间包括社会空间从来就不是间研究 层面的社会空间性机制解析而缺乏空洞的,总是蕴涵着某种意义,因为 4)方法上要注重运用自下而上 微观层面的深入论证,重视社会区的生活在空间中的人的种种属性关联式的微观的深入调查 空间划分但对空间的社会与文化意而赋予其多样的涵义,他们构建空 由于社会空间的非实体性特征, 义的剖析不够,方法上过分依赖于自间,同时被空间所重构。在全球化、市对于其内部形成机制和规律的深入 上而下层面的官方的人口普查资料场化、地方化等背景下,社会空间的解析,宏观层面的普查资料判读是远 而缺乏自下而上层面的参与式调查。塑造具有多元的动力机制,这必然导远不够的。不深入空间使用者其中 基于此,我们提出新时期中国城市社致社会空间的多维性。对于如何揭示不熟悉他们惯常的生产与生活习性,§ 会空间研究工作中有待加强的几个空间的社会与文化意义,要借鉴社会就难以准确捕捉他们观念世界中社现 城
792007(9)现代城市研究 段的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地学界少有 采用。 3 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简评 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社会空 间研究的特点,见表 1。 总体上看,由于中国统计部门工 作的日渐完善使得城市资料与数据 的可获得性大大增强,国内地学界在 社会空间这一块的研究成果丰硕,这 些研究较好的展示了中国当代大城 市社会空间分异总体格局与规律,但 囿于统计和人口普查本身的针对性 和局限性,往往无法充分揭示具体的 空间发展过程和发生机理。与国际研 究水平相比,中国本土社会空间研究 差距仍然明显,主要表现为重视宏观 层面的社会空间性机制解析而缺乏 微观层面的深入论证,重视社会区的 空间划分但对空间的社会与文化意 义的剖析不够,方法上过分依赖于自 上而下层面的官方的人口普查资料 而缺乏自下而上层面的参与式调查。 基于此,我们提出新时期中国城市社 会空间研究工作中有待加强的几个 表1 国内外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特点比较 研究侧重点 宏/微观 维度 研究深度 方法论 优缺点 国外 不同社会问题构成的, 微观 多维 较多涉及空间 社会区分析、问 深入而全面地展示 社会空间分析注重对 的社会与文化 卷、深入访谈、参 社会空间特点及形 各种具体空间行为实 意义解析 与式调查等多种 成机制 践的解析 形式 国内 大城市社会区划分, 宏观 单维 较少涉及空间 较多运用资料进 宏观层面的展示较 注重社会区形成因子 的社会与文化 行社会区分析, 好,但缺乏微观层面 解析 意义解析 后者涉及较少 深入论证 方面: (1)加强社会空间的分类系统的 理论探讨。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广义上的社 会空间可以派生出多个分支空间,各 个分支空间的形成机制以及互动机 理值得研究。以城市外来人口为例, 外来人口社会空间至少包括3种—— 外来人口所在区位空间、外来人口由 于其共同属性而形成的局地性社会 空间、宏观层面的城市大环境。另外, 同一社会事象的众多属性衍生出不 同的社会空间,因此而产生的空间并 置性(juxtaposition)问题值得探究。 (2)加强对社会空间的社会与文 化意义研究。 空间包括社会空间从来就不是 空洞的,总是蕴涵着某种意义,因为 生活在空间中的人的种种属性关联 而赋予其多样的涵义,他们构建空 间,同时被空间所重构。在全球化、市 场化、地方化等背景下,社会空间的 塑造具有多元的动力机制,这必然导 致社会空间的多维性。对于如何揭示 空间的社会与文化意义,要借鉴社会 学、人类学、阐释学、哲学等学科知 识。 (3)注重微观层面的具体社会空 间研究。 在城市阶层日趋分化及其所带 来的社会分异加剧背景下,对城市全 体市民的整体性剖析不足以洞察城 市社会空间内在运行机理,难以再现 城市各类型人群之间及其内部所塑 造的社会生活空间真实场景。社会区 分析的假设条件之一是社会区划分 后的亚区是同质性的,但事实并非如 此,同一个社会亚区也存在相当的内 部分异。对此,建议加强对不同属性 的行为群体的社会空间研究,如对城 市外来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空 间研究。 (4)方法上要注重运用自下而上 式的微观的深入调查。 由于社会空间的非实体性特征, 对于其内部形成机制和规律的深入 解析,宏观层面的普查资料判读是远 远不够的。不深入空间使用者其中, 不熟悉他们惯常的生产与生活习性, 就难以准确捕捉他们观念世界中社
会空间的意义。故而,在今后的研究 Should w e w ant i? Can W e Plan for F? MD[ Geoforum,2005,36(3):1-13. 工作中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问卷和1 Urban a ffairs review s,2005,41(1):23 B M cllw aine C. G eography and 个案访谈,此外,还可以借鉴人类学 Developm ent: Violence and Crime 视角的参与式调查法,使研究工作更03nshs.s, Gordon l harbe(oes). Developm ent ksues [I] Progress in Hr 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Divided Cities: New York and London i m an Geography, 1999, 23(3): 453-363. the Contem porary W orld M 1. 0 xford: 24] ilton R D D im inished W orls? The 参考文献: Black ell1992.46-52. Geography of Everyday Life w ith HV/ ]田文祝,柴彦威,李平.当代西方人文 04] ilson W.J. The Truly Disadvantaged: A DS Health& Plce, 1996, 2(2): 69 the her City, the Underc lass and Public 83. 地理学研究动态[]人文地理,2005,20 Polic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25 Bastos F I The Social Geography of (4):125-128 Press, 1987 HV/A DS am ong h ection Drug Users in ]王兴中.社会地理学社会一文化转型 的内涵与研究前沿方法[].人文地理, n5跳华松.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动 BrazilLTl. htemational Joumal of Drug 向分析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Poly,2002,13:137-144 2004,19(1):2-8. (5):101-106. 26 Park D C. Disability Stidies in Hum an B Bourdieu P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 06Pacione M The Use of objctive and G eography []. Progress in Hum an jue of the Judgem ent of Taste M l Londe Sub jective M easures of Life Q uality in Geography, 1998, 22(2): 208-233 Routledge,1984.83-86. 侏朱国华.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布迪厄 Hum an Geography [l Progress in Hum 27M cglinn L Pow er Netw orks and Chi eography,1982,6(4):495-514. nese h m igrants in Pennsy lvania ll Joumal 阶级理论评析中国人口学刊,1995,4907 FAcione M. Unban Envionm ent Q uality of Historical Geography,1995,21(4):430- (4):21-30 d Hum an W ellbeing-A Social Geo 5Buttimer A Social Space in hterdiscH graphical Perspective [l Landscape and 28 Green A E. The Changing Structure plinary Perspective [l] Geographical Review 1969,59(3):417-4 Urban Planning, 2003, 65: 19-30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Segregation of the 6李永文社会空间研究的方法[地08iesJ. Daily Geographies of Unem payed and Econom ically hactive in aregivers: M obility, Routine, Scale [r Great Britain[T] Geoforum, 1995, 26(4) 理,1993,(5):35-3 Social science medicine, 2003, 57 7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1309-1325 29 onghunst R G eogaphy and Gender: a W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B_魏立华,阎小培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 09 Lynch K The h age of the City. jn Critical Tim e? [] Progress in Hum an 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1北京:华夏 Geography,2002,26(2):544-552. 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述评[城市规划学出版社,200.35-69 B0赵世瑜,周尚意.明清北京城市社会 刊,2005,(5):12-1 0 Cosgrove D. The m yth and the Stones空间结构概说]史学月刊,2001,(2) 9]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 of Venice: A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a 112-115. 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印城市规划汇刊 Sym bolic Landscape [T Joumal of His-B1l王均,祝攻武.清末明初时期北京城 2004,28(6):60-68 [10JHarvey D The Condition of torical Geography, 1982, 8(2): 145-146 市社会空间的初步研究[].地理学报 21Dom osh M Fem inism and Urban 1999, 54(1): 69-74 Postm odemity M]oxford: Blackw ell, 1991 [lassen S. The G lobal C ity M I NJ h aginary [T] Urban Geography, 1995 B2蒋建国.消费文化的社会空间一以晚 (7):67-79 清广州的酒楼消费为例[].消费经济, Prince 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02 Fainstein S S C ities and D iversity 22 Aries K Extrem e Spatial Variations 2004, (4): 43-47. in Crim e density in Baltim ore County B3张世明,龚胜泉.另类社会空间:中国 城
802007(9)现代城市研究 会空间的意义。故而,在今后的研究 工作中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问卷和 个案访谈,此外,还可以借鉴人类学 视角的参与式调查法,使研究工作更 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田文祝,柴彦威,李平.当代西方人文 地理学研究动态[J].人文地理,2005,20 (4):125-128. [2]王兴中.社会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型 的内涵与研究前沿方法[J].人文地理, 2004,19(1):2-8. [3]Bourdieu P.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M].London: Routledge,1984.83-86. [4]朱国华.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布迪厄 阶级理论评析[J].中国人口学刊,1995,49 (4):21-30. [5]Buttimer A.Social Space i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J].Geographical Review, 1969,59(3):417-426. [6]李永文.社会空间研究的方法[J].地 理,1993,(5):35-37. [7]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魏立华,阎小培.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 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学 刊,2005,(5):12-17. [9]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 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J].城市规划汇刊, 2004,28(6):60-68. [10]Harvey D.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M].Oxford:Blackwell,1991. [11]Sassen S.The Global City[M].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12]Fainstein S.S.Cities and Diversity: Should We Want It? Can We Plan for It? [J].Urban Affairs Reviews,2005,41(1): 3-19. [13]Fainstein S.S,Gordon I,Harloe M(eds). Divided Cities:New York and Londo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M].Oxford: Blackwell.1992.46-52. [14]Wilson W.J.The Truly Disadvantaged: the Inner City, the Underclass and Public Polic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15]姚华松.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动 向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 (5):101-106. [16]Pacione M.The Use of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of Life Quality in Human Geography [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1982,6(4):495-514. [17]Pacione M.Urban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Human Wellbeing—A Social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3,65:19-30. [18]Wiles J.Daily Geographies of Caregivers: Mobility, Routine, Scale [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3,57: 1308-1325. [19]Lynch K.The Image of the City.方益 萍,何晓军译. 城市意象[M]. 北京:华夏 出版社,2001.35-69. [20]Cosgrove D.The Myth and the Stones of Venice: A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a Symbolic Landscape [J].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1982,8(2):145-146. [21]Domosh M.Feminism and Urban Imaginary[J]. Urban Geography,1995,16 (7):67-79. [22]Harries K.Extreme Spatial Variations in Crime Density in Baltimore County, MD[J]. Geoforum,2005,36(3):1-13. [23]Mcllwaine C.Geography and Development: Violence and Crime as Development Issues [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1999,23(3):453-363. [24]Wilton R D.Diminished Worlds? The Geography of Everyday Life with HIV/ AIDS[J]. Health & Place,1996,2(2):69- 83. [25]Bastos F I. The Social Geography of HIV/AIDS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Brazi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2002,13:137-144. [26]Park D C.Disability Studies in Human Geography[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1998,22(2):208-233. [27]Mcglinn L.Power Networks and Chinese Immigrants in Pennsylvania[J].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1995,21(4):430- 445. [28]Green A E.The Changing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Segregation of the Unemployed and Economically Inactive in Great Britain[J]. Geoforum,1995,26(4): 373-394. [29]Longhurst R.Geography and Gender: a Critical Time? [J].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2002,26(2):544-552. [30]赵世瑜,周尚意.明清北京城市社会 空间结构概说[J].史学月刊,2001,(2): 112-115. [31]王均,祝攻武.清末明初时期北京城 市社会空间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 1999,54(1):69-74. [32]蒋建国.消费文化的社会空间-以晚 清广州的酒楼消费为例[J].消费经济, 2004,(4):43-47. [33]张世明,龚胜泉.另类社会空间:中国
边疆移民社会主要特殊性透视(1644-大城市社会分类特征与影响因素地理59除放.居民感应地理研究的一个实例 949)中国边疆史研究,2006,16(1):研究,2006,25(1):141-15 对赣州市的调查分析[].地理科学 78-88 E6李志刚,吴缚龙,刘玉亭.城市社会空1983,3(2):167-174 B34庄林德、张京祥.中国城市发展与建间分异:倡导还是控制城市规划汇 60浏沛林.湖南传统村镇感应空间规划 设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004,(6):48-53. 研究印地理研究,1999,18(1):66-72. B5 Logan J R.(eds). The New Chinese E7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61l吴兵,李山.成都市民族旅游感应空 City: G bbalization and M arket Refom M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城市规划汇刊,间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Oxford: Black el, 1999 2004,28(6):60-68 版)2002,(4):39-46 36 Bian Y and J R Logan. M arket Transi 吴启焰,崔功豪.城市社会空间分异62]李郇,许学强.广州市城市意向空间 h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ow er The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城市规划汇刊,分析[人文地理,1993,(3):27-35 Changing Stratification System in China 1999, (3 ): 23-26. Am 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6,9]魏立华,阎小培.转型期中国城市社摘要: 会空间演进动力即其模式研究一以广州在地理学社会化和人文化的背景下,城 B7ehAG0,WuFL五 emational stuc-为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市社会空间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 ture of Chinese C ities in the M idst of (1): 67-73 点。本文在概念界定基础上,重点对国内 Econom ic Refom [] Urban Geography,50魏立华,阎小培.1949-1987年重工业外关于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背景、内容 995,16(6):521-554 优先发展下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m与方法做系统回顾并进行对比,最后对 B38 Yeh a g0,XuXQ,HuHY.The城市经济,2005,13(2):13-17 新时期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提出几点 Social Space of G uangzhou City, China⑤1唐子来.上海市区人口迁居问题初步看法 L Urban Geography,1995,16(7):595-研究[]城市规划汇刊,1986,(3):17-关键词: 社会空间:社会空间系统:;研究进展 B9itv.F.S. Social Areas in Beijing[⑤2调春山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人口分 Geografiska A nnaler8l,199,.B(4):203-布与迁居研究一以广州市为例M广州: Abstract: Facing the tendency of geo-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graphic socialization and humanism, ur 0许学强,胡华颖叶嘉安广州市社会3诛锡金居住环境的构成与质量评价 ban social space, as the key word of so- 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印地理学报,[城市规划,1980 cial geography, has been the hottest con 989,44(4):385-399 54]陈青慧,徐培玮城市生活居住环境 cern and focus for geographers'studies 1顾朝林,王法辉.北京城市社会区分质量城市规划,1987,(50):52-58.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the definition 析[地理学报,200,58(6):45-5565柴彦威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 and meaning of social space,then,gen B妈建,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部生活空间结构一兰州市的实证研究 JL eralizes the main research background 结构及演化(1982-20000]地理研究,地理研究,1996,15(1):30-38 cuses as well as methodology for west 2003,22(4):465-493 56兴中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 studies and local studies on urban [43]虞蔚.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social space. Lastly, some enlightenment 城市规划,1986,10(6):25-28. 57]宁越敏,查志强都市人居环境评价 on Chinese future urban social space 4]易峥,阎小培,周春山中国城市社会和优化研究城市规划,199,23(6): studies is come up with. 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城市规划15-20 Key words: urban space, socio-spatial 汇刊,2003,(1):21-24 58孚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 A45薛德升,曹小曙,曹丰林.山区资源型究城市规划,2000,24(7):25-27 城
812007(9)现代城市研究 边疆移民社会主要特殊性透视(1644- 1949)[J].中国边疆史研究,2006,16(1): 78-88. [34]庄林德、张京祥.中国城市发展与建 设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5]Logan J R.(eds).The New Chinese City:Globalization and Market Reform[M]. Oxford:Blackwell,1999. [36]Bian Y and J R Logan.Market Transi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ower:The Changing Stratification System in China [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6, 61:739-758. [37]Yeh A G O,Wu F L.International Structure of Chinese Cities in the Midst of Economic Reform[J].Urban Geography, 1995,16(6):521-554. [38]Yeh A G O,Xu X Q,Hu H Y.The Social Space of Guangzhou City,China [J].Urban Geography,1995,16(7):595- 621. [39]Sit V.F.S.Social Areas in Beijing[J]. Geografiska Annaler 81,1999,B(4):203- 221. [40]许学强,胡华颖,叶嘉安.广州市社会 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J].地理学报, 1989,44(4):385-399. [41]顾朝林,王法辉.北京城市社会区分 析[J].地理学报,2003,58(6):45-55. [42]冯 建,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 结构及演化(1982-2000)[J].地理研究, 2003,22(4):465-493. [43]虞蔚.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 [J].城市规划,1986,10(6):25-28. [44]易峥,阎小培,周春山.中国城市社会 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 汇刊,2003,(1):21-24. [45]薛德升,曹小曙,曹丰林.山区资源型 大城市社会分类特征与影响因素[J].地理 研究,2006,25(1):141-151. [46]李志刚,吴缚龙,刘玉亭.城市社会空 间分异:倡导还是控制[J].城市规划汇刊, 2004,(6):48-53. [47]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 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J].城市规划汇刊, 2004,28(6):60-68. [48]吴启焰,崔功豪.城市社会空间分异 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J].城市规划汇刊, 1999,(3):23-26. [49]魏立华,阎小培.转型期中国城市社 会空间演进动力即其模式研究-以广州 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 (1):67-73. [50]魏立华,阎小培.1949-1987年重工业 优先发展下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J]. 城市经济,2005,13(2):13-17. [51]唐子来.上海市区人口迁居问题初步 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86,(3):17- 21. [52]周春山.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人口分 布与迁居研究-以广州市为例[M].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53]朱锡金.居住环境的构成与质量评价 [J].城市规划,1980. [54]陈青慧,徐培玮.城市生活居住环境 质量[J].城市规划,1987,(50):52-58. [55]柴彦威.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 部生活空间结构-兰州市的实证研究[J]. 地理研究,1996,15(1):30-38. [56]王兴中.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7]宁越敏,查志强.都市人居环境评价 和优化研究[J].城市规划,1999,23(6): 15-20. [58]陈孚.城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 究[J].城市规划,2000,24(7):25-27. [59]徐放.居民感应地理研究的一个实例 -对赣州市的调查分析[J].地理科学, 1983,3(2):167-174. [60]刘沛林.湖南传统村镇感应空间规划 研究[J].地理研究,1999,18(1):66-72. [61]吴兵,李山.成都市民族旅游感应空 间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2,(4):39-46. [62]李郇,许学强.广州市城市意向空间 分析[J].人文地理,1993,(3):27-35. 摘要: 在地理学社会化和人文化的背景下,城 市社会空间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 点。本文在概念界定基础上,重点对国内 外关于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背景、内容 与方法做系统回顾并进行对比,最后对 新时期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提出几点 看法。 关键词: 社会空间;社会空间系统;研究进展 Abstract: Facing the tendency of geographic socialization and humanism, urban social space, as the key word of social geography, has been the hottest concern and focus for geographers’studies. This paper, firstly gives the definition and meaning of social space, then, generalizes the main research background, focuses as well as methodology for western studies and local studies on urban social space. Lastly, some enlightenment on Chinese future urban social space studies is come up with. Key words: urban space; socio-spatial system;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