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普及美育课教学设计方案 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 学校 学科 舞蹈 年级 舞蹈团 人数 15人 龙华高中部 课题 《青青如许》 课时 执教 刘源 日期 2021.11.26 素养目标: 1.本节课通过竹编物品理解劳动成果的美好价值,捕捉竹编形象演化到中国古典舞身韵之穿手 元素当中,由竹之形体验竹之神,由竹之乐品味竹之韵。 2.课程中通过对书画的直观感受、视频的纪实呈现,帮助学生领悟诗词意蕴,以提高对清新雅 致的审美追求。能够运用穿手组合体悟竹之精神,尝试将内在精神赋予外部形态的创意实践。 3.在诗的意蕴、乐的情境、舞的表达下逐渐理解竹之韧性,将这一精神品格,内化于心,外化 于身心合一的舞蹈品格,以提高对身体表达的理解和人文修养的融会贯通。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竹之意象,贯穿到穿手的身法组合训练当中。 难点:动作与情感的结合、意象与表达的关系,将内化于心的理解,转化到身体表达当中。 学生分析: 高中舞蹈特长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遵循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在掌握舞蹈基本能 力之外,帮助学生理解动作与情感的关系,以提高舞蹈表现力。 教材分析: 选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中穿手的动作元素,根据学生情况,提炼核心元素,精炼教材, 注重学生通过对诗词、音乐不断深入的理解,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深化到情感体验之中。 音乐选用《双面燕洵》,笛声悠扬,曲风古典,在古典雅致的情境中,乐舞相融,诗意盎 然。 1
1 舞蹈普及美育课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 龙华高中部 学科 舞蹈 年级 舞蹈团 人数 15人 课题 《青青如许》 课时 1 执教 刘源 日期 2021.11.26 素养目标: 1.本节课通过竹编物品理解劳动成果的美好价值,捕捉竹编形象演化到中国古典舞身韵之穿手 元素当中,由竹之形体验竹之神,由竹之乐品味竹之韵。 2.课程中通过对书画的直观感受、视频的纪实呈现,帮助学生领悟诗词意蕴,以提高对清新雅 致的审美追求。能够运用穿手组合体悟竹之精神,尝试将内在精神赋予外部形态的创意实践。 3.在诗的意蕴、乐的情境、舞的表达下逐渐理解竹之韧性,将这一精神品格,内化于心,外化 于身心合一的舞蹈品格,以提高对身体表达的理解和人文修养的融会贯通。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竹之意象,贯穿到穿手的身法组合训练当中。 难点:动作与情感的结合、意象与表达的关系,将内化于心的理解,转化到身体表达当中。 学生分析: 高中舞蹈特长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遵循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在掌握舞蹈基本能 力之外,帮助学生理解动作与情感的关系,以提高舞蹈表现力。 教材分析: 选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中穿手的动作元素,根据学生情况,提炼核心元素,精炼教材, 注重学生通过对诗词、音乐不断深入的理解,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深化到情感体验之中。 音乐选用《双面燕洵》,笛声悠扬,曲风古典,在古典雅致的情境中,乐舞相融,诗意盎 然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 环节 间 分 配 热身 一、由景入境 1、捕捉形象 导入 师:竹林悠然,这里有常见的生活学生从生活出发,感受竹由景入境,倒序的方 钟 用品,大家观察并思考是由什么制片的质地,尝试模仿缠绕、式与学生互动,竹筐 作而成? 编织的过程。 竹片一一竹竿。 通过竹编物品,理解 ·感受竹片的质地: 劳动成果的美好价 ·模仿竹编的缠绕: 值。调动学生的想象 ·尝试创意表现。 力,尝试手臂元素创 意实践。 新课 二、由境生情 20 2、 以形领神 分 教授 师:手臂穿梭、缠绕的形象正如“穿学生模仿单一动作元素。从形入手,引导学生 钟 手”的动作元素。但舞蹈语言不能并跟随老师的引导,开始从身体感知到身体 只停留在对形的模仿,更重要的是思考竹的精神, 语言的形成。再思考 “以形传神”。 身体表达的内容。不 停留单一动作层面, ·赏 更要关注动作背后 国画作品: 通过国画作品思考竹子的的意义,即为何而 身形挺直一一象征挺拔端正 象征意义,在对比中体会恸? 有曲有直一一象征刚柔并济 曲和直的关系,犹如竹节, 节节相随,节节相催。 2
2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 间 分 配 热身 导入 一、由景入境 1、捕捉形象 师:竹林悠然,这里有常见的生活 用品,大家观察并思考是由什么制 作而成? ·感受竹片的质地; ·模仿竹编的缠绕; ·尝试创意表现。 学生从生活出发,感受竹 片的质地,尝试模仿缠绕、 编织的过程。 由景入境,倒序的方 式与学生互动,竹筐 ——竹片——竹竿。 通过竹编物品,理解 劳动成果的美好价 值。调动学生的想象 力,尝试手臂元素创 意实践。 5 分 钟 新课 教授 二、由境生情 2、以形领神 师:手臂穿梭、缠绕的形象正如“穿 手”的动作元素。但舞蹈语言不能 只停留在对形的模仿,更重要的是 “以形传神”。 ·赏 国画作品: 身形挺直——象征挺拔端正 有曲有直——象征刚柔并济 学生模仿单一动作元素。 并跟随老师的引导,开始 思考竹的精神, 通过国画作品思考竹子的 象征意义,在对比中体会 曲和直的关系,犹如竹节, 节节相随,节节相催。 从形入手,引导学生 从身体感知到身体 语言的形成。再思考 身体表达的内容。不 停留单一动作层面, 更要关注动作背后 的意义,即为何而 动? 20 分 钟
·练 通过不同媒介,帮助 师:让我们化身成那一节竹片、那 文化理解,感受并思 根竹竿,来体会竹的神韵。 考竹子的精神内涵, ·在讲解练习舞句的过程中,逐 以提高对清新雅致 将诗的意蕴,乐的情境、舞的表达 的审美追求。 渗透到舞蹈组合当中。 ①竹子挺拔俊秀,经过摇臂,有曲通过摇臂体验曲直的路通过竹的挺拔端正 有直。舞姿端正而规范。通过松、饯,松紧的对比。 规范舞姿中要求以 紧、来体现曲、直的对比。 正为范,端正而规 范,促进身心健康。 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练习平穿手,表现竹子扎在穿手中体会蓄力 中。一一郑板桥《竹石》 根荒野的坚韧,破土而出,发力,以及空间的变 节节高。 化和运用,提高身体 ③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一 练习上穿手中体会蓄力发表现力。 刘孝先《咏竹》 力,体验向上生长的挺拔。对手、眼、身、法 青翠的竹生长在荒野外,长长的竹 步的配合训练,极富 梢高耸入云。通过上穿手体会向上 形象性和训练性。 生长的挺拔和“形止神不止”的动 势。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练习手、眼、身、法步的掌握斜上穿接背手 风。一一郑板桥《竹石》 协调配合训练,体验傲雪穿的动作要领,掌握 学习“横拧反平穿”动作的连贯当凌霜,迎风起舞的清骨气身韵的审美特征之 中,来体现缠绕和宁折不弯的骨气。节 横向动势。 大有我自独笑苍风中的清骨气节。 越是傲雪凌霜,越要迎风起舞。 ⑤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一 练习斜上穿手、斜下穿手,知识的迁移与融合, 3
3 ·练 师:让我们化身成那一节竹片、那 一根竹竿,来体会竹的神韵。 ·在讲解练习舞句的过程中,逐一 将诗的意蕴,乐的情境、舞的表达 渗透到舞蹈组合当中。 ①竹子挺拔俊秀,经过摇臂,有曲 有直。舞姿端正而规范。通过松、 紧、来体现曲、直的对比。 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 中。——郑板桥《竹石》 ③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刘孝先《咏竹》 青翠的竹生长在荒野外,长长的竹 梢高耸入云。通过上穿手体会向上 生长的挺拔和“形止神不止”的动 势。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风。——郑板桥《竹石》 学习“横拧反平穿”动作的连贯当 中,来体现缠绕和宁折不弯的骨气。 大有我自独笑苍风中的清骨气节。 越是傲雪凌霜,越要迎风起舞。 ⑤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通过 摇臂体验 曲直的 路 线,松紧的对比。 练习平穿手,表现竹子扎 根荒野的坚韧,破土而出, 节节高。 练习上穿手中体会蓄力发 力,体验向上生长的挺拔。 练习手 、眼、身、法步的 协调配合训练,体验傲雪 凌霜,迎风起舞的清骨气 节 练习斜上穿手、斜下穿手, 通过不同媒介,帮助 文化理解,感受并思 考竹子的精神内涵, 以提高对清新雅致 的审美追求。 通过竹的挺拔端正 规范舞姿中要求以 正为范,端正而规 范,促进身心健康。 在穿手中体会蓄力 发力,以及空间的变 化和运用,提高身体 表现力。 对手 、眼、身、法 步的配合训练,极富 形象性和训练性。 掌握斜上穿接背手 穿的动作要领,掌握 身韵的审美特征之 ——横向动势。 知识的迁移与融合
刘禹锡《庭竹》 拓展身体运动的幅度,在帮助学生理解竹子 通过舞姿空间幅度的变化表现在高身法连接中体会转和留的的精神内核,引导学 低起伏间徜徉自在的生命态度。 关系。 生不要急于求成,要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 坚持。 教学 三、情境交融 3、形神兼备 分 过程 ·品 ①竹之乐 ·聆听音乐 学生学生交叉盘坐,在音聆听音乐,品味笛声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对于诗歌、乐中感知情境,强化乐感。悠扬,体会情境交 音乐、舞蹈的融合大家有什么样的 融。 体会?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相互谈一谈感受。 情感是艺术表达的 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 内驱力,尊重学生的 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动作正是为 情感体会,逐步通过 了表达言所不能及的奥秘。以舞抒 对诗词的理解,引导 情,托物言志。 学生的情感追求,调 动情感表达。 ②竹之韧性 师:你最欣赏的竹的品格是? 回顾知识点,引导学生挖以竹之韧性为典型 掘内在的自我感受。 特征,深入讲解内在 ·竹之韧性是因为体内维管束组织, 情感如何转化为身 中空的结构,富有弹性。 体表达。引导学生将 ·人的韧性来自于哪里?来自体内 竹之坚韧的品格内 的韧劲,是一个人精神品格的象征。 化为舞蹈品格
4 刘禹锡《庭竹》 通过舞姿空间幅度的变化表现在高 低起伏间徜徉自在的生命态度。 拓展身体运动的幅度,在 身法连接中体会转和留的 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竹子 的精神内核,引导学 生不要急于求成,要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 坚持。 教学 过程 三、情境交融 3、形神兼备 ·品 ①竹之乐 ·聆听音乐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对于诗歌、 音乐、舞蹈的融合大家有什么样的 体会?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动作正是为 了表达言所不能及的奥秘。以舞抒 情,托物言志。 ②竹之韧性 师:你最欣赏的竹的品格是? ·竹之韧性是因为体内维管束组织, 中空的结构,富有弹性。 ·人的韧性来自于哪里?来自体内 的韧劲,是一个人精神品格的象征。 学生学生交叉盘坐,在音 乐中感知情境,强化乐感。 相互谈一谈感受。 回顾知识点,引导学生挖 掘内在的自我感受。 聆听音乐,品味笛声 悠扬,体会情境交 融。 情感是艺术表达的 内驱力,尊重学生的 情感体会,逐步通过 对诗词的理解,引导 学生的情感追求,调 动情感表达。 以竹之韧性为典型 特征,深入讲解内在 情感如何转化为身 体表达。引导学生将 竹之坚韧的品格内 化为舞蹈品格。 10 分 钟
师:如何将这种韧性转化到身体表体会连绵不断的劲力, 节通过动作连贯、劲力 达上呢? 奏的变化,“抻劲、反衬饱满,情感丰富来深 ·曲直相和,快慢相间 劲”的对比,再次强化身化身体表达。 ·以劲找形,以形显神 体表现力。 ·刚柔并济,形神兼备 ·创编环节 学生思考,并尝试创意表考察学生是否深入 将自己对竹之精神的理解,运用到达。 理解,学会运用。 身体表达上,在结尾处进行创编。 课堂 享: 在诗乐舞融合下,身 。 集体展示 集体展示 心合一的完整体验。 小结 钟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诗词里的舞在竹林坏绕的纪录片中, 蹈,音乐里的情境,舞蹈里的情感。欣赏竹与人的生活日常。 通过多媒体呈现,回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悄悄告诉大 归竹子与人的相遇, 家,今天食堂师傅为大家准备了香 既承载了人类的日 喷喷的竹筒饭,一会食堂见,下课! 常,又在无意间塑造 着人类的文明。 课后 本节课通过由景入境、由境生情、情境交融三个环节,赏、练、品,享四个课堂活 动让学生感受到了诗词里的舞蹈,也体悟到了舞蹈里的诗词。由此也说明了,舞蹈艺术 反思 中所蕴含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使得舞蹈艺术能够表现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 呈现的东西,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才能丰富身体 表达,提高审美追求。 通过课堂教学,要逐渐看到学生由“会”到“好”,由“好”到“优”的过程。在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节奏、心理节奏的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思考, 挖掘内在知识的迁移、联系,调动情感体验,注重对“舞感”的培养和生发,继而回归 对身体表达能力的提升。 5
5 师:如何将这种韧性转化到身体表 达上呢? ·曲直相和,快慢相间 ·以劲找形,以形显神 ·刚柔并济,形神兼备 ·创编环节 将自己对竹之精神的理解,运用到 身体表达上,在结尾处进行创编。 体会连绵不断的劲力,节 奏的变化,“抻劲、反衬 劲”的对比,再次强化身 体表现力。 学生思考,并尝试创意表 达。 通过动作连贯、劲力 饱满,情感丰富来深 化身体表达。 考察学生是否深入 理解,学会运用。 课堂 小结 享: ·集体展示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诗词里的舞 蹈,音乐里的情境,舞蹈里的情感。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悄悄告诉大 家,今天食堂师傅为大家准备了香 喷喷的竹筒饭,一会食堂见,下课! 集体展示 在竹林坏绕的纪录片中, 欣赏竹与人的生活日常。 在诗乐舞融合下,身 心合一的完整体验。 通过多媒体呈现,回 归竹子与人的相遇, 既承载了人类的日 常,又在无意间塑造 着人类的文明。 5 分 钟 课后 反思 本节课通过由景入境、由境生情、情境交融三个环节,赏、练、品,享四个课堂活 动让学生感受到了诗词里的舞蹈,也体悟到了舞蹈里的诗词。由此也说明了,舞蹈艺术 中所蕴含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使得舞蹈艺术能够表现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 呈现的东西,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才能丰富身体 表达,提高审美追求。 通过课堂教学,要逐渐看到学生由“会”到“好”,由“好”到“优”的过程。在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节奏、心理节奏的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思考, 挖掘内在知识的迁移、联系,调动情感体验,注重对“舞感”的培养和生发,继而回归 对身体表达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