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后习题 B.水稻x1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的基因组有13条染色体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培有三倍体无籽西瓜过程中,二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是三个物种 选择题(每题4分,共76分) 7.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1.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0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 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 2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 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这一突变基因的人(阳)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类 8.合子易感染定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越大 9.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3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原因 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斷,正确的是( 3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年份A(%) A(%) (%)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 了性变 异 25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10.环境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邏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0.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势。这说明(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人们也利用该原理来人为改变生物的速传性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0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A.此“突变”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物多样性不包括() B.四分体时期娗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A.基因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细胞多样性 C.自然选择实现了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12.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个体为24%,a个体为4% D.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乙种群:A个体为48%,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5植物科群中,4个体占1%a个体占3%,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个体百分比、A基A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 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D.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13.能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变异⑧自然选择④隔离 6.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288.28④C.08④D.0830 A.某种群中若A的基因频在一时间后由04米加到53的基图因须幸由06下降到04.图为无14.下列有天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题( 新基因产生,可认为该种群没进化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76 分) 1. 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 B. 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 2. 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 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 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 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3. 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 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年份 AA(%) Aa(%) aa(%) 1 30 40 30 2 25 50 25 A.该种群将朝着 Aa 增多的方向进化 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 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人们也利用该原理来人为改变生物的遗传性 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此“突变”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实现了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5. 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 16%,aa 个体占 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 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6. 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种群中若 A 的基因频率在一段时间后由 0.4 增加到 0.6,a 的基因频率由 0.6 下降到 0.4,因为无 新基因产生,可认为该种群没进化 B.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 12 条染色体,水稻的基因组有 13 条染色体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过程中,二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是三个物种 7.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 A、a 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 0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8.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 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 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9. 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下 列 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 这是变异不定向的原因 B.a→b 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b→c 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 性 变 异 10. 环境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 势。这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11.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 A.基因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细胞多样性 12.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 个体为 24%,aa 个体为 4%。 乙种群:Aa 个体为 48%,aa 个体为 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B.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 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D.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 13.能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 ) ①基因突变 ②染色体变异③自然选择 ④隔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 黑色(S)对灰色(s)是昱显性。⑩世纪中叶,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很低。随着英囯工业的发展 1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桦尺蠖中S的基因频率提高了很多,如下表。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基因频率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1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95% 5%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突变和基因重组变种群基因频《厍标志 (1)13850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 ↑作肝于 自然选择 过_产生的 地理隔离 (2)从1380年到188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使种群呈现出过渡性多态现象,这表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明黑色基因(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別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3)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选择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护色而处于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別,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选择优势。这表明 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 的定向改变,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色突变类型得到迅速发展。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4)上述事实表明,种群中产生变异后,经过长期的 使种群的 17.海龟中连趾肚Ww和分趾W、ww两种类型,开始时,连趾间w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 和06。当海龟数量增加导致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 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 率变化成W为02,w为0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所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A.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缺少食物的特殊环境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 B.海龟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C.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海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的进化 D.海龟基因频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海龟已经进化形成一个新的物种 18.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 B.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 C.研究历程主要依据进化理论的构建 D.生物多样性形成是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必然结果 19.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 的范睛() A.黄色一→黄色、绿色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 0.无子西瓜 二、非选择题(每空3分,共24分) 1、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一)、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观点的是() A.变异生物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二)、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
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 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 1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1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17.海龟中连趾(ww)和分趾(WW、Ww)两种类型,开始时,连趾(w)和分趾(W)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0.4 和 0.6。当海龟数量增加导致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 率变化成 W 为 0.2,w 为 0.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缺少食物的特殊环境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 B.海龟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C.海龟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海龟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的进化 D.海龟基因频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海龟已经进化形成一个新的物种 18.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 B.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 C.研究历程主要依据进化理论的构建 D.生物多样性形成是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必然结果 19.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 的范畴( ) A.黄色――→ ⊗ 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 二、非选择题 (每空 3 分,共 24 分) 1、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一)、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观点的是( )。 A.变异生物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 B.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隔离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二)、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 S 和 s 控制, 黑色(S)对灰色(s)是显性。19 世纪中叶,桦尺蠖种群中 S 的基因频率很低。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 桦尺蠖中 S 的基因频率提高了很多,如下表。 基因 基因频率 19 世纪中叶 20 世纪中叶 S 5% 95% s 95% 5%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1850 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 9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 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 过 产生的。 (2)从 1850 年到 1898 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使种群呈现出过渡性多态现象,这表 明黑色基因(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 。 (3)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选择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护色而处于 选择优势。这表明 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 的定向改变,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色突变类型得到迅速发展。 (4)上述事实表明,种群中产生变异后,经过长期的 ,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 所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