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病原生物学 课程名称 和免疫学 班级 专业,层次临床、全科医学(大专) 授课方式 教师 专业技 术职务 (大,小班,大班学时 2学时 实习) 授课题目第十一章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章,节) 第三节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第四节细菌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1.《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第五版),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 京.2004.7 基本教械或2.《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 主要参考书京20012 3.《医学免疫学》本科教材(第三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 京.2000.8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条件、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检查法。 3.了解:细菌繁殖方式和速度、群体生长特点;培养基种类、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细 菌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教学内容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规律 (30分钟) 2.细菌的人工培养 (25分钟)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30分钟) 4.细菌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10分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具: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常用方法 (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难点:细菌的生化反应 教研室审阅意见 安排合理,同意实施 姜凤良(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学 和免疫学 班 级 专业,层次 临床、全科医学(大专) 教 师 专业技 术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实习) 大班 学时 2 学时 授课题目 (章,节) 第十一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三节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第四节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基本教材或 主要参考书 1.«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第五版),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 京.2004.7 2.«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 京.2003.12 3.«医学免疫学»本科教材(第三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 京.2000.8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条件、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检查法。 3.了解:细菌繁殖方式和速度、群体生长特点;培养基种类、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细 菌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教学内容: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规律 (30 分钟) 2.细菌的人工培养 (25 分钟)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30 分钟) 4.细菌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10 分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具: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常用方法。 (2)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难点:细菌的生化反应 教研室审阅意见 安排合理,同意实施。 姜凤良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生长繁殖的条件 充足的营养: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适宜的酸碱度:pH7.2~7.6 温度:大多数致病菌为37℃ 气体环境:分为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微需氧菌 2.细菌以二分裂法繁殖,约20分钟一代: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分为迟缓期 对数增殖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小结|3.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繁殖的营养基质。按照用途分为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按照性状分为液体培 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4.根据细菌含有的酶的种类不同,利用生化试验的方法对细菌加以鉴定,称为 细菌的生化反应,常用的有糖发酵试验、靛基质试验和硫化氢试验等 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与致病有关: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 可用于鉴别:色素、细菌素 可供人体利用:抗生素、维生素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复习思|2.什么是培养基?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用途? 考题3.什么是细菌的生化反应?有何用途? 作业题4.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 教学 后记 第十一章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水80% 固体成分:蛋白质50-80%、糖类10-30%、脂类1-7%、无机盐3-10%
小结 5min 1.生长繁殖的条件 充足的营养: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适宜的酸碱度:pH 7.2~7.6 温度:大多数致病菌为 37℃ 气体环境:分为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微需氧菌 2.细菌以二分裂法繁殖,约 20 分钟一代;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分为迟缓期、 对数增殖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3.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繁殖的营养基质。按照用途分为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按照性状分为液体培 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4.根据细菌含有的酶的种类不同,利用生化试验的方法对细菌加以鉴定,称为 细菌的生化反应,常用的有糖发酵试验、靛基质试验和硫化氢试验等。 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与致病有关: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 可用于鉴别:色素、细菌素 可供人体利用:抗生素、维生素 复习思 考题 作业题 1.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2. 什么是培养基?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用途? 3. 什么是细菌的生化反应?有何用途? 4.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 教学 后记 第十一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水 80% 固体成分:蛋白质 50-80%、糖类 10-30%、脂类 1-7%、无机盐 3-10%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1.带电现象:一般环境中带负电 表面积:大 3.半透性: 4.渗透压: 细菌的营养物质 (一)水分:菌体成分、溶酶 二)碳源:菌体成分、提供能量 (三)氮源:菌体成分、参与代谢 (四)无机盐:菌体成分、调节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等 (五)生长因子:是指某些细菌生长必须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有机物质,主要是B族维 生素、嘌呤、嘧啶和某些氨基酸 三.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 2.适宜的酸碱度:PH7.2-7.6 3.温度:大多数致病菌为37℃ 4.气体环境 (1)专性需氧菌:只在有氧的环境中生长,如结核杆菌 (2)专性厌氧菌:只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如破伤风杆菌 (3)兼性厌氧菌: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 ☆厌氧菌在有氧情况下不能生长的原因: ①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酶 90 ②缺乏SOD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d (二)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 以二分裂法繁殖,约20分钟一代。 (三)细菌群体繁殖的规律: 日的对 (b)迟缓期 1.迟缓期:适应阶段,数目不增加 (b)(c)对数期 2.对数增殖期:数目呈几何级数增加,性状典型 (c)—(d)稳定期 3.稳定期:繁殖数与死亡数相当,代谢产物增加 4.衰退期:细菌大量死亡,衰退型出现 sbd)-()退期 小时 细菌 生长曲线 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 (一)培养基及种类 1.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繁殖的营养基质 2.按照用途分类 (1)基础培养基: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 (2)营养培养基:供营养要求较高或特殊的细菌生长 (3)选择培养基:选择性培养目的菌,抑制非目的菌生长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1.带电现象:一般环境中带负电 2.表面积:大 3.半透性: 4.渗透压: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 (一)水分:菌体成分、溶酶 (二)碳源:菌体成分、提供能量 (三)氮源:菌体成分、参与代谢 (四)无机盐:菌体成分、调节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等 (五)生长因子:是指某些细菌生长必须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有机物质,主要是 B 族维 生素、嘌呤、嘧啶和某些氨基酸。 三.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 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 2.适宜的酸碱度:PH 7.2—7.6 3.温度:大多数致病菌为 37℃ 4.气体环境 ⑴专性需氧菌:只在有氧的环境中生长,如结核杆菌 ⑵专性厌氧菌:只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如破伤风杆菌 ⑶兼性厌氧菌: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 ☆厌氧菌在有氧情况下不能生长的原因: ①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酶 ②缺乏 SOD 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 (二)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 以二分裂法繁殖,约 20 分钟一代。 (三)细菌群体繁殖的规律: 1.迟缓期:适应阶段,数目不增加 2.对数增殖期:数目呈几何级数增加,性状典型 3.稳定期:繁殖数与死亡数相当,代谢产物增加 4.衰退期:细菌大量死亡,衰退型出现 细菌 生长曲线 第二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 (一)培养基及种类 1.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繁殖的营养基质。 2.按照用途分类 ⑴基础培养基: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 ⑵营养培养基:供营养要求较高或特殊的细菌生长 ⑶选择培养基:选择性培养目的菌,抑制非目的菌生长
(4)鉴别培养基:有助于细菌的鉴别 (5)厌氧培养基:供专性厌氧菌的生长 按照性状分类 (1)液体培养基:增菌培养 (2)半固体培养基:细菌的动力试验 (3)固体培养基:保存菌种、分离培养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1)均匀混浊生长 (2)沉淀生长 (3)菌膜生长 2.半固体培养基:()扩散生长 (2)沿穿刺线生长 3.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1.传染病的诊断 2.细菌的鉴定与研究 3.生物制品的制备 4.作细菌毒力分析及卫生学指标的检测 5.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节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反应 (一)糖分解产物及检测:糖发酵试验 细菌 糖 丙酮酸 甲酸(产酸、指示剂变色) 甲酸解氢酶 甲酸 CO2+H2 (产气、可收集气泡) (二)蛋白质分解产物及检测 1.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 细菌 吲哚试剂 吲哚 玫瑰吲哚 (无色) (红色) 2.硫化氢试验 细菌 含硫氨基酸 H S+FeSo FeS (培养基中的) (黑)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1.热原质:许多细菌合成的一种进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1)即脂多糖LPS (2)耐高温,须以250℃经30分钟方被破坏 (3)应严防细菌污染注射药剂,产生热原质 2.毒素和侵袭性酶 3.色素:(1)水溶性色素:培养基、脓汁着色
⑷鉴别培养基:有助于细菌的鉴别 ⑸厌氧培养基:供专性厌氧菌的生长 3.按照性状分类 ⑴液体培养基:增菌培养 ⑵半固体培养基:细菌的动力试验 ⑶固体培养基:保存菌种、分离培养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⑴均匀混浊生长 ⑵沉淀生长 ⑶菌膜生长 2.半固体培养基:⑴扩散生长 ⑵沿穿刺线生长 3.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 (三)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1.传染病的诊断 2.细菌的鉴定与研究 3.生物制品的制备 4.作细菌毒力分析及卫生学指标的检测 5.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节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反应 (一)糖分解产物及检测:糖发酵试验 细菌 糖 丙酮酸 甲酸(产酸、指示剂变色) 甲酸解氢酶 甲酸 CO2+H2 (产气、可收集气泡) (二)蛋白质分解产物及检测 1.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 细菌 吲哚试剂 色 aa 吲哚 玫瑰吲哚 (无色) (红色) 2.硫化氢试验 细菌 含硫氨基酸 H2S+FeSO4 FeS (培养基中的) (黑)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1.热原质:许多细菌合成的一种进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⑴即脂多糖 LPS ⑵耐高温,须以 250℃经 30 分钟方被破坏 ⑶应严防细菌污染注射药剂,产生热原质 2.毒素和侵袭性酶 3.色素 :⑴水溶性色素:培养基、脓汁着色
(2)脂溶性色素:菌落着色 4.细菌素:仅对与合成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用于细菌的分型。 5.抗生素:由细菌、放线菌、真菌产生,能选择性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 质 6.维生素 第四节细菌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⑵脂溶性色素:菌落着色 4.细菌素:仅对与合成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用于细菌的分型。 5.抗生素:由细菌、放线菌、真菌产生,能选择性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 质。 6.维生素 第四节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