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14.47MB,团购合买
第一节免疫学诊断 第二节免疫学防治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病原生物学 课程名称和免疫学 班级 专业,层次临床、全科医学(大专) 专业技 授课方式 教师 (大,小班,大班/学 术职务 时2学时 实习) 授课题目 第九章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免疫学诊断第二节免疫学防治 (章,节) l《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第五版),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4.7 基本教或主要参2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12 考书 3《医学免疫学》本科教材(第三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8 4免疫学图像素材库,司传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 1.掌握人工自动和人工被动免疫法的概念、特点、用途;计划免疫的概念、程序、常用 生物制品及注意事项。 2.熟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的概念、常用方法及用途;细胞免疫检测的 原理及方法。 3.了解过继免疫法的特点与制剂:免疫增强剂和兔疫抑制剂 教学内容 1.免疫学诊断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50分钟) 2.人工自动免疫的概念、方法及常用的生物制品 (15分钟) 3.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方法及常用的生物制品 (15分钟 4.过继免疫 (5分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具:多媒体、胶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免疫学防治的概念、方法及常用的生物制品 2.人工免疫三种方法的比较 难点: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原理 教研室审阅意见 安排合理,同意实施 姜风良(教研室主任签名)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病原生物学 和免疫学 班级 专业,层次 临床、全科医学(大专) 教 师 专业技 术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实习) 大班 学 时 2 学时 授课题目 (章,节)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 免疫学诊断 第二节 免疫学防治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 考书 1.«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第五版),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4.7 2.«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材(第六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12 3.«医学免疫学»本科教材(第三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8 4.免疫学图像素材库,司传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 1.掌握人工自动和人工被动免疫法的概念、特点、用途;计划免疫的概念、程序、常用 生物制品及注意事项。 2.熟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的概念、常用方法及用途;细胞免疫检测的 原理及方法。 3.了解过继免疫法的特点与制剂;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教学内容: 1.免疫学诊断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50 分钟) 2.人工自动免疫的概念、方法及常用的生物制品 (15 分钟) 3.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方法及常用的生物制品 (15 分钟) 4.过继免疫 ( 5 分钟)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具:多媒体、胶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免疫学防治的概念、方法及常用的生物制品 2.人工免疫三种方法的比较 难点: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原理 教研室审阅意见 安排合理,同意实施。 姜凤良(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免疫学检测的常用方法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2.细胞免疫检测的原理及方法 3.人工自动免疫的概念、种类、生物制品 小结 4.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种类、生物制品。 5分钟 1.免疫学检测的方法有哪些?有何实际用途? 2.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教学后记 第九章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免疫学诊断 抗原或抗体检测 (一)检测原理 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性结合反应后出现肉眼可见或借助仪器可检测的各种现象,据此 可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 (二)血清学反应

小 结 5 分钟 1.免疫学检测的常用方法。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2.细胞免疫检测的原理及方法。 3.人工自动免疫的概念、种类、生物制品。 4.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种类、生物制品。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 免疫学检测的方法有哪些?有何实际用途? 2.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教学后记 第九章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免疫学诊断 一、抗原或抗体检测 (一)检测原理 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性结合反应后出现肉眼可见或借助仪器可检测的各种现象,据此 可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 (二)血清学反应:

在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时,多采用人或动物的血清作为抗体的来源,故体外的抗原抗体反 应也称血清学反应。 (三)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种类: 定条件 1.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相应抗体 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1)直接凝集反应 1)玻片法:已知抗体测抗原,为定性试验。 常用于细菌和ABO血型鉴定 2)试管法:已知抗原测抗体的含量,以出现凝集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称作该抗体的 效价或滴度。用于辅助诊断疾病。 an+x→A 颗粒性抗原 相应抗体 凝集 (2)间接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载体)+相应抗体 凝集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间接凝集反应 8人 载体颗粒可溶性抗原 致敏颗粒抗体 集 2.沉淀反应: 定条件 可溶性抗原+相应抗体 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Ig和补体各成分的含量 沉淀环 抗原浓度 (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分析抗原的纯度及与抗体的相应关系。 ○○ 完全不同 Ag○Og12 部分相同

在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时,多采用人或动物的血清作为抗体的来源,故体外的抗原抗体反 应也称血清学反应。 (三)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种类: 一定条件 1.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 + 相应抗体 ———— 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1)直接凝集反应: 1)玻片法:已知抗体测抗原,为定性试验。 常用于细菌和 ABO 血型鉴定。 2)试管法:已知抗原测抗体的含量,以出现凝集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度称作该抗体的 效价或滴度。用于辅助诊断疾病。 (2)间接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 + 载体) + 相应抗体 ———— 凝集 *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2.沉淀反应: 一定条件 可溶性抗原 + 相应抗体 ——————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 Ig 和补体各成分的含量。 (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分析抗原的纯度及与抗体的相应关系。 凝集反应原理图解(一) 凝集反应原理图解(二)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对流免疫电泳:是双扩与电泳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3.免疫比浊法: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液相中形成浊度来测定抗原含量的方法。 4.免疫标记技术:是利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等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荧光技术:主要是荧光抗体技术,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早期诊断、抗原的免疫组 化定位等。常用荧光素为异硫氰酸、 荧光标记抗体 抗C3体 (2)免疫酶技术:用酶标记抗体检测抗原的方法 1)免疫酶染色:用于组织细胞中抗原定位、定性检测。 2)酶免疫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主要用于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或定 量检测。主要有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垃鲁注 包被抗原 3加待检抗体 5加酶标抗体 7.加底物显色 8观察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法) (3)同位素标记技术:最常用的方法是放射免疫分析(RIA)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一)免疫细胞数量检测: 1.T细胞数量检测:通过检测T细胞表面的CD抗原来检测

(3)对流免疫电泳:是双扩与电泳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3.免疫比浊法: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液相中形成浊度来测定抗原含量的方法。 4.免疫标记技术:是利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等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荧光技术:主要是荧光抗体技术,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早期诊断、抗原的免疫组 化定位等。常用荧光素为异硫氰酸、罗丹明。 (2)免疫酶技术:用酶标记抗体检测抗原的方法。 1)免疫酶染色:用于组织细胞中抗原定位、定性检测。 2)酶免疫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主要用于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或定 量检测。主要有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抗原竞争法。 (3)同位素标记技术:最常用的方法是放射免疫分析(RIA)。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一)免疫细胞数量检测: 1.T 细胞数量检测:通过检测 T 细胞表面的 CD 抗原来检测。 对流免疫电泳 免疫荧光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

2.B细胞数量检测:通过检测Smlg检测B细胞的数量。 (二)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1.T细胞功能检测 (1)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正常值:70%左右 (2)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2.B细胞功能检测 3.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的皮肤试验 三、细胞因子的检测 1.生物活性检测 2.免疫学检测 3.分子生物学检测 四、HA分型技术 (一)血清学分型技术 1.HLA-I类抗原的检测 2.HLA-DR、DQ类抗原的检测 (二)细胞学分型技术 第二节免疫学防治 人工免疫种类: 一)概念:人为地给机体输入抗原使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或直接输入特异性抗体或免疫细 胞等制品,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二)生物制品:人工免疫用的制剂或免疫诊断用品,都来源于生物体,所以统称为生物制 品 (三)人工免疫的比较:P102 项目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物质 抗原 抗体 接种次数 1-3次 生效时间 2-3周 维持时间 数月~数年 2-3周 主要用途 治疗和紧急预防 二、人工自动免疫法 一)概念: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性生物制品,刺激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应答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也称免疫接种。 (二)疫苗及类毒素 死疫苗:选用免疫性强的微生物标准菌株经大量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 或灭活而制成的预防制剂 2.活疫苗:用人工定向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毒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病原微生 物制成的预防制剂。 两种疫苗的比较P103 死疫苗与活疫苗的特点比较 区别要点死疫苗 活疫苗 制剂特点强毒株制成弱毒或无毒株制成 按种力式多为皮下注射多模拟自然感染途径 接种剂次数量较大,23次较小,多为次

2.B 细胞数量检测:通过检测 SmIg 检测 B 细胞的数量。 (二)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1.T 细胞功能检测 (1)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正常值:70%左右 (2)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2.B 细胞功能检测 3.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的皮肤试验 三、细胞因子的检测 1. 生物活性检测 2. 免疫学检测 3. 分子生物学检测 四、HLA 分型技术 (一)血清学分型技术 1.HLA-I 类抗原的检测 2.HLA-DR、DQ 类抗原的检测 (二)细胞学分型技术 第二节 免疫学防治 一、人工免疫种类: (一)概念:人为地给机体输入抗原使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或直接输入特异性抗体或免疫细 胞等制品,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二)生物制品:人工免疫用的制剂或免疫诊断用品,都来源于生物体,所以统称为生物制 品。 (三)人工免疫的比较:P102 二、人工自动免疫法: (一)概念: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性生物制品,刺激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应答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也称免疫接种。 (二)疫苗及类毒素 1.死疫苗:选用免疫性强的微生物标准菌株经大量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 或灭活而制成的预防制剂。 2.活疫苗:用人工定向变异或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毒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病原微生 物制成的预防制剂。 两种疫苗的比较 P103 死疫苗与活疫苗的特点比较 区别要点 死疫苗 活疫苗 制剂特点 强毒株制成 弱毒或无毒株制成 接种方式 多为皮下注射 多模拟自然感染途径 接种剂量次数 量较大,2~3次 量较小,多为1次 副作用 较大 较小 免疫效果 较差,维持 较好,维持3~5年 数月~数年 或更长 疫苗保存 较易保存 不易保存

3.类毒素:用0.3~0.4%甲醛处理外毒素,,使其毒性消灭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 (三)新研制的疫苗 1.亚单位疫苗:提取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力的有效免疫原成分制成的疫苗 2.合成疫苗:用人工合成多肽抗原连接适当载体与佐剂制成的疫苗。 3.基因工程疫苗:以基因工程技术将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编码病原体免疫原的基因借助 载体转移并插入至另一生物体基因组中,使之表达所需抗原制成的疫苗。 (四)预防接种 三、人工被动免疫法: (一)概念:是给机体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把现成的免疫力转移给机体的方法。 (二)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制剂: 1.抗毒素:是将类毒素多次给动物注射后,取其血清提取纯化制成的生物制品。 2.正常人丙种球蛋白:由健康产妇胎盘血和正常人血浆中提取制成 3.特异性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由恢复期病人血清或经疫苗高度免疫的人血清提取制备而 成 四、过继免疫法:是给患者输入具有在体内继续扩增效应细胞的一种疗法。 五、免疫增强剂与免疫抑制剂 (一)免疫增强剂: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制剂。 (二)免疫抑制剂:是一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制剂

3.类毒素:用 0.3 ~ 0.4%甲醛处理外毒素,,使其毒性消灭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 (三)新研制的疫苗 1.亚单位疫苗:提取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力的有效免疫原成分制成的疫苗。 2.合成疫苗:用人工合成多肽抗原连接适当载体与佐剂制成的疫苗。 3.基因工程疫苗:以基因工程技术将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编码病原体免疫原的基因借助 载体转移并插入至另一生物体基因组中,使之表达所需抗原制成的疫苗。 (四)预防接种 三、人工被动免疫法: (一)概念:是给机体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把现成的免疫力转移给机体的方法。 (二)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制剂: 1.抗毒素:是将类毒素多次给动物注射后,取其血清提取纯化制成的生物制品。 2.正常人丙种球蛋白:由健康产妇胎盘血和正常人血浆中提取制成。 3.特异性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由恢复期病人血清或经疫苗高度免疫的人血清提取制备而 成。 四、过继免疫法:是给患者输入具有在体内继续扩增效应细胞的一种疗法。 五、免疫增强剂与免疫抑制剂 (一)免疫增强剂: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制剂。 (二)免疫抑制剂:是一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制剂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