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健康教育》选项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000021 课程名称:体质健康教育 英文名称: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学时:16 学 分:1 适用对象: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为了进一步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是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 作用,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三者融为一体,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效落实立德 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 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自觉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体育人、以体化人,全面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特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俦魂育人,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树牢中国情怀。把握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特点,将广东近现代革命和发展、改革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 “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经济社会制度特点融入体育课程教 学,助力适应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的一流人才培养。注重强化学生 体有精神和态度培养,塑造敢闯敢拼、艰苦奋斗的冲劲韧劲,淬炼敢为人先的 创新精神。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遵照《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指示,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立足校情,突出特色,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
1 《体质健康教育》选项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20000021 课程名称:体质健康教育 英文名称: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学 时:16 学 分:1 适用对象: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为了进一步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是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 作用,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三者融为一体,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效落实立德 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 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自觉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体育人、以体化人,全面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特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树牢中国情怀。把握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特点,将广东近现代革命和发展、改革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 “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经济社会制度特点融入体育课程教 学,助力适应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的一流人才培养。注重强化学生 体育精神和态度培养,塑造敢闯敢拼、艰苦奋斗的冲劲韧劲,淬炼敢为人先的 创新精神。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遵照《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指示,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立足校情,突出特色,以 “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
身受益”为教学目标,通过体质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 生人格品质,充分发挥强健体魄,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 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何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质健康教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 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 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体质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意识品德教育、文化科学 教育、生活和适应社会能力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 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通过体质健康教育学习,主 要使学生了解体质健康的基本知识、判定维度、测试方法及练习方法。使学生能 够做到自我评估、自主训练,提高自身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 身体素质,构建终身体育的坚实基础和良好习惯。 (二)课程任务 1.正确树立健康为重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有效提高身体素质,了解锻炼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体魄。 3.通过综合性体育锻炼,养成积极主动调适心理机制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 度,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们懂规则、守规则的自觉性,克服自由散漫的行为。培养学生 集体观念,提高自控能力,对以后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5,让学生们理解“自由与纪律”的关系、“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提 倡为祖国、为人民、为学校、为班级、为同学奉献的精神,反对怕吃苦、怕受 罪、胆小怯橘的行为。 (三)课程目的 1.积极参与目标: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有活动,初步形成自觉锻炼健身 习惯,基本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兴趣品味和欣赏能力
2 身受益” 为教学目标,通过体质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 生人格品质,充分发挥强健体魄,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 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何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质健康教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 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 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体质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意识品德教育、文化科学 教育、生活和适应社会能力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 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通过体质健康教育学习,主 要使学生了解体质健康的基本知识、判定维度、测试方法及练习方法。使学生能 够做到自我评估、自主训练,提高自身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等 身体素质,构建终身体育的坚实基础和良好习惯。 (二)课程任务 1.正确树立健康为重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有效提高身体素质,了解锻炼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体魄。 3.通过综合性体育锻炼,养成积极主动调适心理机制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 度,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们懂规则、守规则的自觉性,克服自由散漫的行为。培养学生 集体观念,提高自控能力,对以后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5.让学生们理解“自由与纪律”的关系、“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提 倡为祖国、为人民、为学校、为班级、为同学奉献的精神,反对怕吃苦、怕受 罪、胆小怯懦的行为。 (三)课程目的 1.积极参与目标: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初步形成自觉锻炼健身 习惯,基本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兴趣品味和欣赏能力
2.身体健康目标:了解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3.心理健康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自我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 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体育活动中调节自己不良情绪,体验健康的乐趣和成 功感。 4.社会适应目标: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较好的反应处理竞 争与合作关系。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理论部分 1.大学体育概论(1学时) [知识点] (1)大学体育理论 (2)基础体育项目简介 [重点] (1)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与要求,终身体育健康理念的形成与意义。 (2)基础体育课程教学、项目健身价值与考核内容。 [难点] (1)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2)了解体能素质(基础体育)目的教学内容,结合项目特点分析体育锻 炼的意义。 [能力要求] (1)简单应用:掌握课程内容,执行教学要求,完成课程任务。 (2)综合应用:将基础体有项目学习所学握的知识、技能合理运用到课外 体育锻炼中,逐步形成“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的理念。 2.云动保健(1学时) (1)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理 (2)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重 点] (1)了解常见运动创伤的种类及预防与处理方法 (2)了解运动处方的内容与实施意义。 [难点] (1)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3 2.身体健康目标:了解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3.心理健康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自我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 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体育活动中调节自己不良情绪,体验健康的乐趣和成 功感。 4.社会适应目标: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较好的反应处理竞 争与合作关系。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理论部分 1.大学体育概论(1 学时) [知 识 点] (1)大学体育理论 (2)基础体育项目简介 [重 点] (1)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与要求,终身体育健康理念的形成与意义。 (2)基础体育课程教学、项目健身价值与考核内容。 [难 点] (1)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2)了解体能素质(基础体育)目的教学内容,结合项目特点分析体育锻 炼的意义。 [能力要求] (1)简单应用:掌握课程内容,执行教学要求,完成课程任务。 (2)综合应用:将基础体育项目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合理运用到课外 体育锻炼中,逐步形成“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的理念。 2.运动保健(1 学时) (1)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理 (2)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重 点] (1)了解常见运动创伤的种类及预防与处理方法。 (2)了解运动处方的内容与实施意义。 [难 点] (1)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
(2)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个周期)运动处方。 [能力要求] (1)简单应用: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执行自身制定的运动处方 (2)综合应用:在体育锻炼中坚持执行运动处方,并能作出科学的自我评 价与合理调整:理论实践相结合,运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应对自身或他人在体育锻 炼中发生的创伤。 体能素质学时分配表 序号 知识模块名称 理论学时 1 体质健康理论与体能锻炼知识 1 运动保健 (二)实践部分(10学时,含身体素质测试) [知识点] 1、运动基本技术 (1)身体素质锻炼的基本原则 (2)力量训练原则与方法 (3)速度训练原则与方法 (4)耐力训练原则与方法 (5)柔韧与灵敏训练原则与方法 (6)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的制订与执行 [重点] (1)掌握与提高单个技术动作水平。 (2)掌握多种动作技术并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 [难点] (1)提高完成技术动作所需的身体的协调性与柔韧性 (2)在各种技术掌握的情况下提高技术动作的表现力。 [能力目标] (1)简单应用:掌握并合理运用技术动作完成教学任务。 (2)综合应用:在体育锻炼中能自觉运用基础体育的练习方式针对性地提 高身体素质。 2、素质部分 (1)上肢力量: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俯身划船等
4 (2)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个周期)运动处方。 [能力要求] (1)简单应用: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执行自身制定的运动处方。 (2)综合应用:在体育锻炼中坚持执行运动处方,并能作出科学的自我评 价与合理调整;理论实践相结合,运用正确的处理方法应对自身或他人在体育锻 炼中发生的创伤。 体能素质学时分配表 序号 知识模块名称 理论学时 1 体质健康理论与体能锻炼知识 1 2 运动保健 1 (二)实践部分(10 学时,含身体素质测试) [知识点] 1、运动基本技术 (1)身体素质锻炼的基本原则 (2)力量训练原则与方法 (3)速度训练原则与方法 (4)耐力训练原则与方法 (5)柔韧与灵敏训练原则与方法 (6)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的制订与执行 [重 点] (1)掌握与提高单个技术动作水平。 (2)掌握多种动作技术并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 [难 点] (1)提高完成技术动作所需的身体的协调性与柔韧性。 (2)在各种技术掌握的情况下提高技术动作的表现力。 [能力目标] (1)简单应用:掌握并合理运用技术动作完成教学任务。 (2)综合应用:在体育锻炼中能自觉运用基础体育的练习方式针对性地提 高身体素质。 2、素质部分 (1)上肢力量: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俯身划船等
(2)核心力量:俯身登山、仰卧起坐、波比跳、俄罗斯旋转等。 (3)下肢力量:负重深蹲起、半蹲提踵、跨步、跳绳、原地纵跳、单足跳、 蛙跳等。 (4)速度耐力:多球练习、追逐跑、变速跑练习、中长距离跑练习等 3、学生体质测试 按《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规定与学校安排开展。 体能素质实践部分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践模块名称 学时 1 循序渐进加强力量训练,增强腿部力量为主的训练:弯 道加速跑,直道慢跑的方法,提高学生弯道加速的能力 加强耐力素质、力量训练,发展学生长跑能力:定向越 2 4 野跑,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队精神。 加强柔韧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灵活性等等练习:加强耐 力与力量练习,采用2-3公里的简单负重练习。 2 五、考核方案及评价 1.考核内容 (1)按《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规定内容进行考试。 2.考核形式 (1)男1000M/女800M、立定跳远、心肺功能等由部门统一安排时间进行测 试 (2)身体素质考试采取随堂(教学周最后2周)进行。 3.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表现30% 课程成绩=期末成绩70% 大、教学资源 (一)基本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参考书目) 1.教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用教材》吕庆祝、王胜超编/著中国传媒大 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2.参考书目: (1)《大学体育文化与运动教程》杨国庆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5
5 (2)核心力量:俯身登山、仰卧起坐、波比跳、俄罗斯旋转等。 (3)下肢力量:负重深蹲起、半蹲提踵、跨步、跳绳、原地纵跳、单足跳、 蛙跳等。 (4)速度耐力:多球练习、追逐跑、变速跑练习、中长距离跑练习等 3、学生体质测试 按《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规定与学校安排开展。 体能素质实践部分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践模块名称 学时 1 循序渐进加强力量训练,增强腿部力量为主的训练;弯 道加速跑,直道慢跑的方法,提高学生弯道加速的能力。 4 2 加强耐力素质、力量训练,发展学生长跑能力;定向越 野跑,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队精神。 4 3 加强柔韧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灵活性等等练习;加强耐 力与力量练习,采用 2-3 公里的简单负重练习。 2 五、考核方案及评价 1.考核内容 (1)按《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规定内容进行考试。 2.考核形式 (1)男 1000M/女 800M、立定跳远、心肺功能等由部门统一安排时间进行测 试 (2)身体素质考试采取随堂(教学周最后 2 周)进行。 3.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表现 30 % 课程成绩=期末成绩 70% 六、教学资源 (一)基本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参考书目) 1.教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用教材》 吕庆祝、王胜超 编/著 中国传媒大 学出版社 2008 年出版。 2.参考书目: (1) 《大学体育文化与运动教程》 杨国庆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 (2)《大学体育教有教程》王永胜、刘喜友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年出版。 (3)《大学体育与健康》王永忠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 版。 (4)《大学体育教程》张兆才,张向阳编/著.,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年出版。 (5)《大学体育教程》陈接华、乾清华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年 出版。 (6)《大学体育文化与运动教程》杨国庆编/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1年出版。 3.其他 (二)实践教学资源 1.基础体育课程专用场地与器械 2.根据园区内自然地貌环境学生进行乐跑。 (三)网络学习资源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孙蔚中国大学M00( 七、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表(表1) 课程内容 教学时数 理论知识 2 基本教学内容 10 考核 2 机动 2 合计 16 6
6 2011 年出版。 (2)《大学体育教育教程》 王永胜、刘喜友编/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4 年出版。 (3)《大学体育与健康》 王永忠编/著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年出 版。 (4)《大学体育教程》 张兆才,张向阳编/著.. 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年出版。 (5)《大学体育教程》 陈接华、乾清华编/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3 年 出版。 (6) 《大学体育文化与运动教程》 杨国庆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1 年出版。 3.其他 (二)实践教学资源 1.基础体育课程专用场地与器械 2.根据园区内自然地貌环境学生进行乐跑。 (三)网络学习资源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孙蔚 中国大学 MOOC 七、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表(表 1) 课程内容 教学时数 理论知识 2 基本教学内容 10 考核 2 机动 2 合计 16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际动训练学》国麦久绵/著高签教直出版社出版200年出版 《体育科学》 国家体育总局主管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CN:11-1295/G8,ISSN:1000-677X 3.《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办ISSN: 1004-7662CN:11-2999/G8 4.《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九、教学进度 体质健康教育课第一学期教学进度 周次工 教学内容 3、理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体质健康概述 4、身体素质锻炼的基本原则,如何阶段性设计体能练习(进行各项 指标测试) 5、运动保健常识介绍。 力量素质 1、基础力量的重要性、 理论基础及简单的测试方法。 2、学习综合力量训练方法,了解大肌群力量训练方法。 3、力量素质练习。 速唐去质 三 1、速度理论定义及测试方法, 2、如何有效提升奔跑速度及相关管训练方法。 3、专项速度练习。 1
7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运动训练学》 田麦久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 年出版 2.《体育科学》 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CN:11-1295/G8, ISSN:1000-677X 3.《中国学校体育》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办 ISSN: 1004-7662 CN:11-2999/G8 4.《运动解剖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九、教学进度 体质健康教育课第一学期教学进度 周次 教 学 内 容 一 1、介绍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2、课堂安全教育。 3、理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体质健康概述 4、身体素质锻炼的基本原则,如何阶段性设计体能练习(进行各项 指标测试)。 5、运动保健常识介绍。 二 力量素质: 1、基础力量的重要性、 理论基础及简单的测试方法。 2、学习综合力量训练方法,了解大肌群力量训练方法。 3、力量素质练习。 三 速度素质: 1、速度理论定义及测试方法。 2、如何有效提升奔跑速度及相关管训练方法。 3、专项速度练习
耐力素质: 1、了解耐力基础理论及测试方法。 2、如何有效提高中长跑耐力及练习方法。 3、专项耐力训练 1、协调性素质: 协调性理论 个绍 有效提高协调性练习方法。 五 2、柔韧素质: 柔韧性理论介绍。 有效提高柔韧性练习方法 3、协调性及柔韧性练习 练习考试内容: 度.50 耐力:1000M/800W 力量:引体向上、仰卧起坐 柔韧:坐位体前屈 弹跳:立定跳远 达标测试练习 考试: 50M 七 800W/1000N 坐位体前屈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8 四 耐力素质: 1、了解耐力基础理论及测试方法。 2、如何有效提高中长跑耐力及练习方法。 3、专项耐力训练 五 1、协调性素质: 协调性理论介绍。 有效提高协调性练习方法。 2、柔韧素质: 柔韧性理论介绍。 有效提高柔韧性练习方法 3、协调性及柔韧性练习 六 练习考试内容: 速度:50M 耐力:1000M/800M 力量:引体向上、仰卧起坐 柔韧:坐位体前屈 弹跳:立定跳远 达标测试练习。 七 考试: 50M 800M/1000M 坐位体前屈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1、考试: 50w 800M/1000W 立定跳 坐位体前屈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2、补考 大纲修订人: 袁旭、漆亮 修订日期:2020年07月27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9
9 八 1、考试: 50M 800M/1000M 立定跳 坐位体前屈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2、补考 大纲修订人: 袁旭、 漆亮 修订日期:2020 年 07 月 27 日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