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安才楼镇中学七年级下月考试卷 上帝都会帮忙的 D、《春》用比喻排比句结尾,告诉我们春是充满希望的,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果文背诵(20分) 12、对课文内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1、《送东阳马生序》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 A、《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 2、《有的人》中刻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者的形象的句子是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摆事实和正反两方面分析,归纳出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 3、“国恒亡”的原因是 死于安乐,并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忧劳兴国家”的道理 4、《过零丁洋》表现“士可杀不可辱”的崇高气质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名句是 C、《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故事都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坚毅精神 D、纪昀是唐朝学者、文学家。 5、《过零丁洋》运用比喻,写出国势、个人危急的是 13、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 运用双关的是_ A.学习完《春》,小丫总结道:“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爱春一—热爱春天,赞美春天: 6、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是因为 惜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B.周末回家,风清扬向父亲汇报本周学习内容:“这周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近代政治家 《梅岭三章》中的“ 和(示儿》思想家谭嗣同的文章,谭嗣同在狱中写了一首诗,我背给你听: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 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 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充满着视死如归、慷慨 8、《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赴义的铮铮骨气与激昂的豪情。” C.江逸尘向同座位的女生说道:“我说你‘才比子建,貌若潘安’你不会生气吧?”同座 9、最能体现鲁迅爱憎分明的句子是: 知识与能力(20分) D.洛晴川要在今天的语文课上给同学们讲神话故事,她翻开《山海经》,找了十多分钟 10、下面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决定讲《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 1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鲁迅先生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于196年10月19日逝世。其著作者恍似觉得红杏盛开,指头蜂蝶云集,熙熙融融,齐来闹春,使一幅红杏图酚 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闹”字用得尤为精妙,这一“闹”字让 等多种样 B.在“最后一课”上,小弗朗茨经历了很多变化,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上,从贪玩、不 C、居里夫人为波兰物理、化学家,1903年与丈夫居里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年,居爱学习到热愛法语:对教师的态度上,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在思想意识方 面,从幼稚、不懂事到热愛祖国 D、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把毕生精神献给了化学的理论研究 C.《梅岭三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按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现实”“展 11、对课文结尾理解错误的一项() 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一气贯注。第一首表现 A、《送东阳马生序》的结尾用自己现在的地位告诉马生: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章表现了勇于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 B、《老翁捕虎》的结尾是为了进一步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精神和对后继者的股切希望。第三章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精神 C、《愚公移山》用神话结尾,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愿望:凡是解决不了的事情,D.《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表现了夸父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 曹县安才楼镇中学七年级下月考试卷 一、课文背诵(20 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的人》中刻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者的形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恒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表现“士可杀不可辱”的崇高气质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过 零 丁洋 》 运用 比 喻, 写 出国 势 、个 人 危急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双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作 者 在 众 多 富 有 的 同 学 中 能 “ 略 无 慕 艳 意 ” 是 因 为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梅岭三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示儿》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8、《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最能体现鲁迅爱憎分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与能力(20 分) 10、下面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 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鲁迅先生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于 1936 年 10 月 19 日逝世。其著作 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杂文等多种样式。 C、居里夫人为波兰物理、化学家,1903 年与丈夫居里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 年,居 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D、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把毕生精神献给了化学的理论研究。 11、对课文结尾理解错误的一项( ) A、《送东阳马生序》的结尾用自己现在的地位告诉马生: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B、《老翁捕虎》的结尾是为了进一步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C、《愚公移山》用神话结尾,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愿望:凡是解决不了的事情, 上帝都会帮忙的。 D、《春》用比喻排比句结尾,告诉我们春是充满希望的,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12、对课文内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 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摆事实和正反两方面分析,归纳出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并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忧劳兴国家”的道理。 C、《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故事都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坚毅精神。 D、纪昀是唐朝学者、文学家。 13、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 ) A.学习完《春》,小丫总结道:“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爱春——热爱春天,赞美春天; 惜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B.周末回家,风清扬向父亲汇报本周学习内容:“这周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近代政治家、 思想家谭嗣同的文章,谭嗣同在狱中写了一首诗,我背给你听: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 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充满着视死如归、慷慨 赴义的铮铮骨气与激昂的豪情。” C.江逸尘向同座位的女生说道:“我说你‘才比子建,貌若潘安’你不会生气吧?”同座 位的女生说:“当然高兴了,这两个人可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哦。” D.洛晴川要在今天的语文课上给同学们讲神话故事,她翻开《山海经》,找了十多分钟, 决定讲《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1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闹”字用得尤为精妙,这一“闹”字让读 者恍似觉得红杏盛开,指头蜂蝶云集,熙熙融融,齐来闹春,使一幅红杏图春意盎然。 B.在“最后一课”上,小弗朗茨经历了很多变化,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上,从贪玩、不 爱学习到热爱法语;对教师的态度上,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在思想意识方 面,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C.《梅岭三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按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现实”“展 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一气贯注。第一首表现 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章表现了勇于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 精神和对后继者的殷切希望。第三章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精神。 D.《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表现了夸父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5、下面词语不是同义词连用的一项()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A、无穷匮也B、夸父与日逐走C、或遇其叱咄D、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16、“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2分)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A、当余之从师也B、口体之奉C、跳往助之D、汝之不惠 26、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7、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 A、无法家拂士B、河曲智叟亡以应C、皆被绮绣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美好春光的喜爱 18、用法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一项()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 A、苦其心志B、惧其不已也C、北饮大泽D、手自笔录 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19、意思一样的一项()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 A、其①其妻献疑曰②其如土石何B、焉①且焉置土石②始一反焉 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C、且①年且九十②行且至D、而①而后喻②何苦而不平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 三、古文阅读(10分) 不禁发出“最愛”这样的赞叹。 27、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舂色的景物。 《共工怒触不周山》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绳子)绝。天倾西北,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江湖流水)尘埃归 ”可看出《夸父逐日》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的想象力与神奇性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 ”可以看出夸父愿意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字表现了共工豪气、勇敢以及攀躁、刚烈的性格特点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 23、《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用神话解释的自然现象是 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2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 四、古诗阅读(10分) 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浅塘湖春行 29、诗中他最迷恋的景致是“ 白居易 五、现代文阋读(10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大约是2000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邮局发信。就在快到邮局的时候,一个 25、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年轻的女子和我擦肩而过。忽然,她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亲切,也有些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意外的惊奇,仿佛认出了一个熟人而与之意外相逢。那眼神闹得我以为真的碰见了什么认
2 15、下面词语不是同义词连用的一项( ) A、无穷匮也 B、夸父与日逐走 C、或遇其叱咄 D、假借于藏书之家 16、“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 )(2 分) A、当余之从师也 B、口体之奉 C、跳往助之 D、汝之不惠 17、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无法家拂士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皆被绮绣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18、用法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一项( ) A、苦其心志 B、惧其不已也 C、北饮大泽 D、手自笔录 19、意思一样的一项( ) A、其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 B、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C、且年且九十行且至 D、而而后喻何苦而不平 三、古文阅读(10 分)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绳子)绝。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江湖流水)尘埃归焉。 20、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夸父逐日》 的想象力与神奇性。 21、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夸父愿意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22、“____”字表现了共工豪气、勇敢以及暴躁、刚烈的性格特点。 23、《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用神话解释的自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阅读(10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5、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26、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 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 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 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 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27、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 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 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 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9、诗中他最迷恋的景致是“ 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10 分) 青木瓜之味 ①大约是 2000 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邮局发信。就在快到邮局的时候,一个 年轻的女子和我擦肩而过。忽然,她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亲切,也有些 意外的惊奇,仿佛认出了一个熟人而与之意外相逢。那眼神闹得我以为真的碰见了什么认
识的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脚步,看了她一眼: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模样清爽,中等⑦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时间一长,这件事渐渐淡忘了 身材,瘦瘦的。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臃肿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个外地人 ⑧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 大概是打工妹。我仔细地想了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个人,她肯定是认错了人。于是,我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 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邮局走去 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那儿了。”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回家 ②我走了没几步,她从后面跑了过来,跑到我面前,这让我很吃惊,不知碰见了什么打开包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落款是 人。只听见她用南方人那种软绵的声音仔细而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肖复兴老师?”“你的一个读者” 我越发惊讶,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讷地站在那里,近乎机械地点了点头。她一下子 ⑨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显得很兴奋,接着说:“刚才你迎面向我走来,我看着你就像。我读中学时就看过你写的 ⑩这件事虽己过去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 书,你和书上的照片很像。真没有想到怎么这么巧,今天我在这里遇见了你! 忘不了这两个木瓜。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 ③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 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 30、请你在文章第①段前加几句话,另写一个开头,使新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 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 31、“我”在与年轻女子交往的过程中,感情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 ④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中学毕业,没有考上括出“我”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感情变化 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住的地方离我家不算太远,要走半个小 (1)在邮局前与年轻女子交谈时:我”对年轻女子信任、热情。 时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虽是萍水 (2)回家受到家人埋怨后: 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没有想到只是 (3)收到木瓜后: 写了一些平常的东西,能够让心拉近,距离缩短,心里想也应该说是如今没什么用处的文32、文章第⑤自然段写“我”向家人讲了“我”与年轻女子相遇并留下地址的情况 学的一点特殊功能吧。于是,我进一步犯晕,沿着斜坡继续顺溜地下滑,不知对她的热情受到家人的埋怨,你认为家人的话有无道理?说一说你的看法 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我家住的楼对她说:“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 你到我家做客。”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她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一定去 ⑤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贴子,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 3、文章的题目与结尾都提到了青木瓜之“味”,你认为青木瓜有哪些“味”?请简要 头,纷纷说我,“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己呢?别是个骗子吧?”“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地谈谈你的理解 你可别忘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鸭嘴里的肉。”“什么?你还把咱家的地址告 诉了人家?你傻不傻呀?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找到你头上来骗你吧!”“要真是找上门来,骗几 个钱倒没什么,可别出别的事 34、你认为本文哪里写得最有特色?试就此作一点简要的评价 ⑥一下子,说得我发懵。一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 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是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着书上的照片 认出我来呀。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谁也不会把骗子两字写在脑门上,高明的骗子越六、作文(50分) 来越多,防不胜防。这么一想,心里连连后悔,而且不禁有些发虚。一连好几天,都有些 以“雨停了,太阳就出来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心吊胆 注意:字体潦草,得分不超过30分。严重者,不超过20分
3 识的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脚步,看了她一眼: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模样清爽,中等 身材,瘦瘦的。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臃肿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个外地人, 大概是打工妹。我仔细地想了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个人,她肯定是认错了人。于是,我 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邮局走去。 ②我走了没几步,她从后面跑了过来,跑到我面前,这让我很吃惊,不知碰见了什么 人。只听见她用南方人那种软绵的声音仔细而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肖复兴老师?” 我越发惊讶,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讷地站在那里,近乎机械地点了点头。她一下子 显得很兴奋,接着说:“刚才你迎面向我走来,我看着你就像。我读中学时就看过你写的 书,你和书上的照片很像。真没有想到怎么这么巧,今天我在这里遇见了你!” ③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 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 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 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已。 ④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中学毕业,没有考上 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住的地方离我家不算太远,要走半个小 时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虽是萍水 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没有想到只是 写了一些平常的东西,能够让心拉近,距离缩短,心里想也应该说是如今没什么用处的文 学的一点特殊功能吧。于是,我进一步犯晕,沿着斜坡继续顺溜地下滑,不知对她的热情 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我家住的楼对她说:“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 你到我家做客。”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她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一定去。” ⑤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贴子,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 头,纷纷说我,“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己呢?别是个骗子吧?”“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 你可别忘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鸭嘴里的肉。”“什么?你还把咱家的地址告 诉了人家?你傻不傻呀?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找到你头上来骗你吧!”“要真是找上门来,骗几 个钱倒没什么,可别出别的事……” ⑥一下子,说得我发懵。一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 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是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着书上的照片 认出我来呀。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谁也不会把骗子两字写在脑门上,高明的骗子越 来越多,防不胜防。这么一想,心里连连后悔,而且不禁有些发虚。一连好几天,都有些 提心吊胆。 ⑦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时间一长,这件事渐渐淡忘了。 ⑧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 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 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那儿了。”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回家 打开包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落款是 “你的一个读者”。 ⑨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⑩这件事虽已过去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 忘不了这两个木瓜。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 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 30、请你在文章第①段前加几句话,另写一个开头,使新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31、“我”在与年轻女子交往的过程中,感情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出“我”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感情变化。 (1)在邮局前与年轻女子交谈时:我”对年轻女子信任、热情。 (2)回家受到家人埋怨后: (3)收到木瓜后: 32、文章第⑤自然段写“我”向家人讲了“我”与年轻女子相遇并留下地址的情况后, 受到家人的埋怨,你认为家人的话有无道理?说一说你的看法。 33、文章的题目与结尾都提到了青木瓜之“味”,你认为青木瓜有哪些“味”?请简要 地谈谈你的理解。 34、你认为本文哪里写得最有特色?试就此作一点简要的评价。 六、作文(50 分) 以“雨停了,太阳就出来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注意:字体潦草,得分不超过 30 分。严重者,不超过 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