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调研试卷 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翌()日的午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 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xun(),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山林 睡了,鸟儿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b()的树影,踏一份薄薄的寂寞。 请您伫()立在山前,去di()听秋山的声音。 2.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6分) (1)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5)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泥香带落花。(葛天民《迎燕》) 3.下列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①1969年1月,屠呦呦负责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整理与搜寻,寻找能有效对抗 疟疾的药物。②当时的科研条件非常简单,③并且要在信息渠道不畅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 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异于大海捞针。最终,④屠呦呦在大约2000多种方药中整 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 互换位置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 前增补 (4)第④处前后重复,应删去」 4.名著推荐与阅读。(6分) (1)黑旋风虽然也识得水,却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那人也不叫骂,撇了竹篙,叫声:“你 来!今番和你定要见个输赢!”便把黑旋风胳膊拿住,口里说道:“且不和你厮打,先教你吃 些水。”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A、 戴宗急赶至岸边,那只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只在岸上叫苦。江岸边早拥上三五百人在柳阴树 下看,都道:“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吃了一肚皮水。”A、戴宗在岸边
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调研试卷 试卷分值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 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 据拼音写汉字。(2 分) 翌( )日的午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 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 xūn( ),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山林 睡了,鸟儿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 bó( )的树影,踏一份薄薄的寂寞。 请您伫( )立在山前,去 dì( )听秋山的声音。 2.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6 分) ⑴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⑵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⑶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⑷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⑸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⑹ ,泥香带落花。(葛天民《迎燕》) 3.下列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修改(4 分) ①1969 年 1 月,屠呦呦负责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整理与搜寻,寻找能有效对抗 疟疾的药物。②当时的科研条件非常简单,③并且要在信息渠道不畅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 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异于大海捞针。最终,④屠呦呦在大约 2000 多种方药中整 理出一张含有 640 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 与 互换位置。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 前增补 。 (4)第④处前后重复,应删去 。 4.名著推荐与阅读。(6 分) (1)黑旋风虽然也识得水,却不甚高,当时慌了手脚。那人也不叫骂,撇了竹篙,叫声:“你 来!今番和你定要见个输赢!”便把黑旋风胳膊拿住,口里说道:“且不和你厮打,先教你吃 些水。”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A、 戴宗急赶至岸边,那只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只在岸上叫苦。江岸边早拥上三五百人在柳阴树 下看,都道:“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吃了一肚皮水。”A、戴宗在岸边
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黑旋风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 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贪 看,没一个不喝彩。 ①此文字中的“黑旋风”指的 “那人”是 A是 (3分) (2)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2)话说B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就要在冈子上自寻个 死路,却待望黄泥岗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 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 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 这里的B是谁?他离开黄泥岗后,紧跟着做了什么? 5.阅读下列新闻材料,探究我国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应对措施。(4分) 材料一:日前,我市润州警方根据群众举报,查获辖区内一制售劣质猪头肉的“黑窝点” 当场查扣用工业松香加工过的猪头肉14.8吨,抓获嫌疑人5名。其中,一对原本从事猪肉 销售的夫妻俩发现使用工业松香拔毛自己制售猪头肉成本低、效率高,便无证经营,半年就 非法获利13万余元。 (据《镇江日报》) 材料二:两高5月3日发布司法解释,从三个方面明确了法律适用标准问题:一是使用有毒、 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 害的非食品原料”。二是凡是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 品罪定罪处罚。三是对在保健食品中添加禁用药物的行为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定罪处罚 (据新华社北京5月3日) 材料三:在日本,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 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农协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 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日本的食品监管还重视企业的召回责任。日本报纸上经常有主 动召回产品的广告。在食品加工环节,原则上除厚生劳动省指定的食品添加剂外,食品生产 企业一律不得制造、进口销售和使用其他添加剂 (据《北京晚报》) 原因:(2分) 措施:(2分)
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黑旋风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 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贪 看,没一个不喝彩。 ①此文字中的“黑旋风”指的:__________,“那人”是_________。A 是 (3 分) ⑵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 分) (2)话说 B 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就要在冈子上自寻个 死路,却待望黄泥岗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 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 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 这里的 B 是谁?他离开黄泥岗后,紧跟着做了什么? 5.阅读下列新闻材料,探究我国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应对措施。(4 分) 材料一:日前,我市润州警方根据群众举报,查获辖区内一制售劣质猪头肉的“黑窝点”, 当场查扣用工业松香加工过的猪头肉 14.8 吨,抓获嫌疑人 5 名。其中,一对原本从事猪肉 销售的夫妻俩发现使用工业松香拔毛自己制售猪头肉成本低、效率高,便无证经营,半年就 非法获利 13 万余元。 (据《镇江日报》) 材料二:两高 5 月 3 日发布司法解释,从三个方面明确了法律适用标准问题:一是使用有毒、 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 害的非食品原料”。二是凡是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 品罪定罪处罚。三是对在保健食品中添加禁用药物的行为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定罪处罚。 (据新华社北京 5 月 3 日) 材料三:在日本,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 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农协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 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日本的食品监管还重视企业的召回责任。日本报纸上经常有主 动召回产品的广告。在食品加工环节,原则上除厚生劳动省指定的食品添加剂外,食品生产 企业一律不得制造、进口销售和使用其他添加剂。 (据《北京晚报》) 原因:(2 分) 措施:(2 分)
、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杨万里的《插秧歌》,完成6-8题。(6分) 插秧歌(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6、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2分) 7、“笠是兜鍪蓑是甲”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农家劳动的什么特点?(2分) 8、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2 分) (二)阅读下列《千金市骨》,完成9-11题。(10分)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 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③,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近侍之臣。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期(j)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 不到一年 9.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千金市骨 (2)君遣之 (3)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4)反以报君 10.用“/”划分停顿的节奏(共2处,2分)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2、本学期我们学过了韩愈的《马说》,试比较两文所表现的主题有何不同?(2分)
二、阅读理解(38 分) (一)阅读杨万里的《插秧歌》,完成 6-8 题。(6 分)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6、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2 分) 7、“笠是兜鍪蓑是甲”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农家劳动的什么特点?(2 分) 8、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2 分) (二)阅读下列《千金市骨》,完成 9-11 题。(10 分)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 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③,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近侍之臣。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期(jī)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 不到一年。 9.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千金市骨 (2)君遣之 (3)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4)反以报君 10. 用“/”划分停顿的节奏(共 2 处,2 分) 马 已 死 买 其 首 五 百 金 反 以 报 君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 分)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12、本学期我们学过了韩愈的《马说》,试比较两文所表现的主题有何不同?(2 分)
(三)阅读的《读书关乎心灵》,完成13-16题。(10分 读书关乎心灵 胡晓红 ①近日见三五好友在网上发表读书照片,并附几句评价。对此我最初只匆匆一扫,觉得 朋友很勤奋,工作之余仍能把一些时间腾给读书,心中颇为赞赏。但是再关注他们读的书, 发现其中成功学著作、名人自传、励志书籍居多,赞赏之意便少了几分。 ②成功学著作风靡,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自从它们诞生后,便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 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读过励志书的人,并未在阅读之后精神焕发,然后志存高远、悬梁刺 股、夜以继日。因为这些书讲述的,只是一个个他人成功的模式化故事,能起的作用大抵是 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我从心底认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 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真正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书并非成功学著作,也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 而是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 ③首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 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了解知识的精深,胸怀与精神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 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 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与积累,让 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④同时,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好书是写作者废寝忘食的真诚创作,凝 结了作者尽心体察的智慧以及经年的积累。那些平实精到的表述,严谨克制的低回,深沉宁 静的思想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润物于无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 风的娇羞”,适用于形容它们对阅读者产生的自然却深邃的影响。好书往往是娓娓道来,并 非套用统一的模式讲述类似的故事,因此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一次心灵之旅。 ⑤人最可悲的是没有主心骨,寻不到自己。书籍在浸润心灵和感染精神后,最为重要的 功劳是教人成为自己。好书助读书人自省自知,也使他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学会更加尊 重他人和环境,更加尊重自己 ⑥所谓成功的路径,并非励志书里说得那么单一,成功的真正定义,理应是在自身最喜 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⑦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心灵丰盈了, 意念坚定了,励志的路才会真正好走。 (略有改动)
(三)阅读的《读书关乎心灵》,完成 13-16 题。(10 分) 读书关乎心灵 胡晓红 ①近日见三五好友在网上发表读书照片,并附几句评价。对此我最初只匆匆一扫,觉得 朋友很勤奋,工作之余仍能把一些时间腾给读书,心中颇为赞赏。但是再关注他们读的书, 发现其中成功学著作、名人自传、励志书籍居多,赞赏之意便少了几分。 ②成功学著作风靡,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自从它们诞生后,便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 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读过励志书的人,并未在阅读之后精神焕发,然后志存高远、悬梁刺 股、夜以继日。因为这些书讲述的,只是一个个他人成功的模式化故事,能起的作用大抵是 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我从心底认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 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真正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书并非成功学著作,也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 而是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 ③首先,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 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了解知识的精深,胸怀与精神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 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 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与积累,让 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④同时,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好书是写作者废寝忘食的真诚创作,凝 结了作者尽心体察的智慧以及经年的积累。那些平实精到的表述,严谨克制的低回,深沉宁 静的思想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润物于无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 风的娇羞”,适用于形容它们对阅读者产生的自然却深邃的影响。好书往往是娓娓道来,并 非套用统一的模式讲述类似的故事,因此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一次心灵之旅。 ⑤人最可悲的是没有主心骨,寻不到自己。书籍在浸润心灵和感染精神后,最为重要的 功劳是教人成为自己。好书助读书人自省自知,也使他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学会更加尊 重他人和环境,更加尊重自己。 ⑥所谓成功的路径,并非励志书里说得那么单一,成功的真正定义,理应是在自身最喜 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⑦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心灵丰盈了, 意念坚定了,励志的路才会真正好走。 (略有改动)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4.第①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5.根据文意在文中第③段划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2分) 16.文中作者说“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 联系全文内容,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四)阅读《山村走笔》,完成17-20题。(12分) 山村走笔尹学芸 ①许多年前,山里山外这样的称呼,不止单纯是地域的划分。我们上学的时候,政治老 师讲笑话,说一个山里人下田种地,有一块地忽然找不着了。山里人山上山下到处找,却找 不到,偶然拿起草帽才发现,那块地就在草帽底下。我们听到这则笑话的年代,就知道山里 水珍贵,土也珍贵。草帽那样大的一块地,能种几颗粮食呢。山里还意味着行路难,许多人 辈子都走不出一座山。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都刚当上文学青年,就听那些文学老青年 讲,有个山里的文学爱好者,为了寄一篇稿件,跑十余里地到山下去卖一只老母鸡,好换得 一枚邮票,惹得媳妇在身后哭哭啼啼。这情景恰好被老青年看到了,给了他两块钱,让他把 母鸡抱了回去家里的油盐都还指望着鸡蛋去换,否则,媳妇哪里会为一只母鸡追出去10多 里地呢 ②山里人的种种艰难,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有深刻体会。因为叔叔家在山里,每年的正月 初一来我家,瘪瘪的大袋子里,还有小袋子。小袋子里,还有布兜子。布兜子里,还有更小 的兜子。母亲年年为那些兜子不空着回去而煞费脑筋。有一次,我亲眼看见母亲给那些兜子 装烟叶、花生、粉条、薯干之类,她以为,所有的兜子都被装满了,刚要长出一口气,却意 外地在最后一个兜子里,又摸出来一个兜子。母亲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她被又一个“最后”的 兜子难住了,想了很久,她把家里仅有的一光儿棉花塞了进去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 14.第①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15.根据文意在文中第③段划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2 分) 16.文中作者说“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 联系全文内容,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 分) (四)阅读《山村走笔》,完成 17-20 题。(12 分) 山村走笔 尹学芸 ①许多年前,山里山外这样的称呼,不止单纯是地域的划分。我们上学的时候,政治老 师讲笑话,说一个山里人下田种地,有一块地忽然找不着了。山里人山上山下到处找,却找 不到,偶然拿起草帽才发现,那块地就在草帽底下。我们听到这则笑话的年代,就知道山里 水珍贵,土也珍贵。草帽那样大的一块地,能种几颗粮食呢。山里还意味着行路难,许多人 一辈子都走不出一座山。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们都刚当上文学青年,就听那些文学老青年 讲,有个山里的文学爱好者,为了寄一篇稿件,跑十余里地到山下去卖一只老母鸡,好换得 一枚邮票,惹得媳妇在身后哭哭啼啼。这情景恰好被老青年看到了,给了他两块钱,让他把 母鸡抱了回去家里的油盐都还指望着鸡蛋去换,否则,媳妇哪里会为一只母鸡追出去 10 多 里地呢。 ②山里人的种种艰难,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有深刻体会。因为叔叔家在山里,每年的正月 初一来我家,瘪瘪的大袋子里,还有小袋子。小袋子里,还有布兜子。布兜子里,还有更小 的兜子。母亲年年为那些兜子不空着回去而煞费脑筋。有一次,我亲眼看见母亲给那些兜子 装烟叶、花生、粉条、薯干之类,她以为,所有的兜子都被装满了,刚要长出一口气,却意 外地在最后一个兜子里,又摸出来一个兜子。母亲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她被又一个“最后”的 兜子难住了,想了很久,她把家里仅有的一光儿棉花塞了进去
③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你不能问山里人缺什么。他们似乎什么都没有。上个世 纪80年代初期,我去山里看一位高中时的老师,老师给我们倒的水,说是学生从水洼里抬 来的。回来的路上正好路过水洼,才发现那里的蝌蚪不计其数,当即就有一种要翻江倒海的 感觉。还是听那位文学老青年说的,有一次,他去山里看朋友,寒冬腊月的天气,朋友只在 枣树底下会见他,因为家里的媳妇没有棉衣,整个冬天就只能窝在被子里。山里人的难处, 还有给儿子说媳妇,或者,给过世的老人安处新家。长大以后我第一次去叔叔家,陡然感觉 到“山外人”的身份是一种荣耀,这种荣耀能从许多人的眼神里看出来。叔叔家邻居的孩子, 钓来一条大约二两重的鲫鱼,自己舍不得吃,却送到了叔叔家待客用,让我的鼻子酸酸的。 他们不知道,我的家乡就傍着一条大河,一尺长的鲤鱼在我们那儿都不新鲜。后来那条鲫鱼 怎么上的餐桌,我早已忘得无影无踪,但暮色中那个拿着钓竿的男孩子的身影,却始终在我 眼前晃动。中/华-资*源%库 ④从什么时候起,山里人的生活,就成了山外人的艳羡呢?都市的,城镇的,甚至像我 样在平原长大的人,都对山里和山里居住的人怀着一种憧憬。不说路宽了,水清了, 梨越来越甜,枣子越结越大。这些城市里也有,或者,在城市里花钱就能买到。有钱也买不 到的除了负氧离子充足的空气,还有在鸟叫声中沉沉的睡眠,亲手采到的蘑菇、黄花和各种 山野菜,没有光污染、能用璀璨形容的的清湛的星空,还有,灵魂能像水洗一样变得洁净· 无疑,山里山外都在变,可为什么,我们的心情愿离城市越来越远,而又那么愿意离山里越 来越近呢? ⑤因为父亲和叔叔的相继故去,在后来的许多年,我们和叔叔家绝了音信。但心底的那 一份惦记,一点也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突然想把 惦记变成行动。屈指算来,这时离我上一次去那个小山村,整整20年了。于是开车走了长 长的山道,在走了无数次岔路以后,终于一路打听着来到了叔叔家。当年记忆中的一切都踪 影难寻了,那些低矮的石板屋,忽上忽下的石子路,那些沉闷而破旧的山村景象,真的一丝 都找不到了。村里多了许多漂亮的洋房,整齐的街面上,走着三三两两前来观光的人。通过 交谈我们得知,客人远道而来,吸引他们的只是与人自然的那一份亲近,以及乡亲们淳朴热 忱的目光和表情。 ⑥当年我在叔叔家,每天的饭菜就是小黄米饭熬倭瓜。山里没有细粮,倭瓜就长在坝台 上,小的不舍得吃,大的要等老了才能吃,每天吃的就是那种半大不小的,面乎乎的在锅里 炖。我在这里待了一周,总觉得吃得胃是酸的,眼是绿的。我走的那个早晨,家里的母鸡终 于下了一个鸡蛋,于是婶婶拉着我的手不让走,非得吃了蛋羹再走。婶婶烧那口大锅蒸蛋羹
③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你不能问山里人缺什么。他们似乎什么都没有。上个世 纪 80 年代初期,我去山里看一位高中时的老师,老师给我们倒的水,说是学生从水洼里抬 来的。回来的路上正好路过水洼,才发现那里的蝌蚪不计其数,当即就有一种要翻江倒海的 感觉。还是听那位文学老青年说的,有一次,他去山里看朋友,寒冬腊月的天气,朋友只在 枣树底下会见他,因为家里的媳妇没有棉衣,整个冬天就只能窝在被子里。山里人的难处, 还有给儿子说媳妇,或者,给过世的老人安处新家。长大以后我第一次去叔叔家,陡然感觉 到“山外人”的身份是一种荣耀,这种荣耀能从许多人的眼神里看出来。叔叔家邻居的孩子, 钓来一条大约二两重的鲫鱼,自己舍不得吃,却送到了叔叔家待客用,让我的鼻子酸酸的。 他们不知道,我的家乡就傍着一条大河,一尺长的鲤鱼在我们那儿都不新鲜。后来那条鲫鱼 怎么上的餐桌,我早已忘得无影无踪,但暮色中那个拿着钓竿的男孩子的身影,却始终在我 眼前晃动。中/华-资*源%库 ④从什么时候起,山里人的生活,就成了山外人的艳羡呢?都市的,城镇的,甚至像我 一样在平原长大的人,都对山里和山里居住的人怀着一种憧憬。不说路宽了,水清了, 梨越来越甜,枣子越结越大。这些城市里也有,或者,在城市里花钱就能买到。有钱也买不 到的除了负氧离子充足的空气,还有在鸟叫声中沉沉的睡眠,亲手采到的蘑菇、黄花和各种 山野菜,没有光污染、能用璀璨形容的的清湛的星空,还有,灵魂能像水洗一样变得洁净…… 无疑,山里山外都在变,可为什么,我们的心情愿离城市越来越远,而又那么愿意离山里越 来越近呢? ⑤因为父亲和叔叔的相继故去,在后来的许多年,我们和叔叔家绝了音信。但心底的那 一份惦记,一点也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突然想把 惦记变成行动。屈指算来,这时离我上一次去那个小山村,整整 20 年了。于是开车走了长 长的山道,在走了无数次岔路以后,终于一路打听着来到了叔叔家。当年记忆中的一切都踪 影难寻了,那些低矮的石板屋,忽上忽下的石子路,那些沉闷而破旧的山村景象,真的一丝 都找不到了。村里多了许多漂亮的洋房,整齐的街面上,走着三三两两前来观光的人。通过 交谈我们得知,客人远道而来,吸引他们的只是与人自然的那一份亲近,以及乡亲们淳朴热 忱的目光和表情。 ⑥当年我在叔叔家,每天的饭菜就是小黄米饭熬倭瓜。山里没有细粮,倭瓜就长在坝台 上,小的不舍得吃,大的要等老了才能吃,每天吃的就是那种半大不小的,面乎乎的在锅里 炖。我在这里待了一周,总觉得吃得胃是酸的,眼是绿的。我走的那个早晨,家里的母鸡终 于下了一个鸡蛋,于是婶婶拉着我的手不让走,非得吃了蛋羹再走。婶婶烧那口大锅蒸蛋羹
越着急蛋羹越不熟,最后也就那样囫囵吃了一口。而最小的弟弟当时刚7岁,眼巴巴地瞅着 我,让我咽下那口蛋羹,甚至觉得是罪过。 ⑦眼下小弟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家里的富足让我觉得九泉之下的叔叔终于可以安心 了。小弟弟总爱搂着我的肩,趴在我的耳边说话。原来他的耳朵被爆炸的雷管震聋了。邻家 的小孩子点燃了废弃的雷管,不远处居然就是火药库。一旦火药库爆炸,全村将片瓦不存, 危难之际小弟弟抢过雷管跑出去几十米扔到了河滩上,结果雷管刚出手,就爆炸了。也就是 通过那件事,小弟弟确立了自己在村民之中的威信,他盖房子时,全村人都来帮忙。而村民 也从开矿找黄金的热情中警醒了,他们填了矿坑,栽树养草,把村庄变成了一座植物园 ⑧于此,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山里也是有家的人。想到这一点,我总是很兴奋。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7.通读全文,说说许多年前山里人生活的艰难之处。(3分) 文章第④段说,“从什么时候起,山里人的生活,就成了山外人的艳羡呢?”请结合全 文说说,山外人“艳羡”山里人的什么呢?(3分) 19.请说说第④段中“可为什么,我们的心情愿离城市越来越远,而又那么愿意离山里越来 越近呢”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20.第⑥段中“最小的弟弟当时刚7岁,眼巴巴地瞅着我,让我咽下的那口蛋羹,甚至觉得 是罪过”,请体会其表达效果。(3分) 、写作(40分) 21.请以“这也是一种成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越着急蛋羹越不熟,最后也就那样囫囵吃了一口。而最小的弟弟当时刚 7 岁,眼巴巴地瞅着 我,让我咽下那口蛋羹,甚至觉得是罪过。 ⑦眼下小弟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家里的富足让我觉得九泉之下的叔叔终于可以安心 了。小弟弟总爱搂着我的肩,趴在我的耳边说话。原来他的耳朵被爆炸的雷管震聋了。邻家 的小孩子点燃了废弃的雷管,不远处居然就是火药库。一旦火药库爆炸,全村将片瓦不存。 危难之际小弟弟抢过雷管跑出去几十米扔到了河滩上,结果雷管刚出手,就爆炸了。也就是 通过那件事,小弟弟确立了自己在村民之中的威信,他盖房子时,全村人都来帮忙。而村民 也从开矿找黄金的热情中警醒了,他们填了矿坑,栽树养草,把村庄变成了一座植物园。 ⑧于此,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山里也是有家的人。想到这一点,我总是很兴奋。 (选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 17.通读全文,说说许多年前山里人生活的艰难之处。(3 分) 18.文章第④段说,“从什么时候起,山里人的生活,就成了山外人的艳羡呢?”请结合全 文说说,山外人“艳羡”山里人的什么呢?(3 分) 19. 请说说第④段中“可为什么,我们的心情愿离城市越来越远,而又那么愿意离山里越来 越近呢”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3 分) 20.第⑥段中“最小的弟弟当时刚 7 岁,眼巴巴地瞅着我,让我咽下的那口蛋羹,甚至觉得 是罪过”,请体会其表达效果。(3 分) 三、写作(40 分) 21.请以“这也是一种成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调研试卷参考答案 l、yi醺驳zh谛(答对1个或者2个给1分答对3个以上给2分) 2、略 3、(1)将“整理”与“搜寻”互换位置;(2)将“简单”改为“简陋”;(3)在“筛选” 前增补“进行”;(4)删去“大约”或者“多” 4、(1)李逵张顺宋江(2)杨志(1分)二龙山(1分)落草为寇(1分) 5、原因:(1)制售劣质食品成本低、效率高。(2)我国现有法律中对添加非食品原料的适 用标准不明确。(3)食品的“身份证”号码不齐全。(4)食品的召回制度不够完善(严格)。 (答对一处得1分,满2分为止) 措施:(1)各地正加大打击力度。(2)立法部门正健全法律法规。(3)学习他国经验,建立 食品“身份证”,强化企业的召回责任。(答对一处得1分,满2分为止) 6、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2分) 7、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1分),突出了劳动的艰辛(1分)。 8、“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 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2分) 9、买派遣怎么同“返”返回 10、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一处1分) 11、死了的千里马尚且花五百金去买它,何况活的千里马呢?(且、况的翻译要正确,各1 分) 12、《马说》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1分) 《千金市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1分) 13.读书关乎心灵,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或者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 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2分),(只写读书关乎心灵得1分)。 14.第①自然段讲“我”对朋友在网上发表读书的照片及评论的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引出“读书关乎心灵,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的主要观点(1 分),同时作为论据证明文章观点(1分)。 15.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2分) 16.多读好书能激励人自己断地学习;多读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能教人成 为自己,学会尊重他人、环境和自己;使自己心灵丰盈,意念坚定,从而使成功的路真正走 好(1点1分,答满3点即可)
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调研试卷参考答案 1、yì 醺 驳 zhù 谛(答对 1 个或者 2 个给 1 分 答对 3 个以上给 2 分) 2、略 3、(1)将“整理”与“搜寻”互换位置;(2)将“简单”改为“简陋”;(3)在“筛选” 前增补“进行”;(4)删去“大约”或者“多”。 4、(1)李逵 张顺 宋江 (2)杨志(1 分) 二龙山(1 分)落草为寇(1 分) 5、原因:(1)制售劣质食品成本低、效率高。(2)我国现有法律中对添加非食品原料的适 用标准不明确。(3)食品的“身份证”号码不齐全。(4)食品的召回制度不够完善(严格)。 (答对一处得 1 分,满 2 分为止) 措施:(1)各地正加大打击力度。(2)立法部门正健全法律法规。(3)学习他国经验,建立 食品“身份证”,强化企业的召回责任。(答对一处得 1 分,满 2 分为止) 6、全家参与 ,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2 分) 7、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1 分),突出了劳动的艰辛(1 分)。 8、“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 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2 分) 9、买 派遣 怎么 同“返” 返回 10、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一处 1 分) 11、死了的千里马尚且花五百金去买它,何况活的千里马呢?(且、况的翻译要正确,各 1 分) 12、《马说》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1 分) 《千金市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1 分) 13.读书关乎心灵,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或者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 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2 分),(只写读书关乎心灵得 1 分)。 14.第①自然段讲“我”对朋友在网上发表读书的照片及评论的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 分),引出“读书关乎心灵,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的主要观点(1 分),同时作为论据证明文章观点(1 分)。 15.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2 分) 16.多读好书能激励人自己断地学习;多读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能教人成 为自己,学会尊重他人、环境和自己;使自己心灵丰盈,意念坚定,从而使成功的路真正走 好(1 点 1 分,答满 3 点即可)
17.①水土珍贵,求生艰难:②交通不便,行路艰难(“行路难,许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出一座 山”):③物质匮乏,处处短缺:④营养不良,卫生状况差。(答出1点得1分,答出3点即 得3分) 18.①洁净的自然环境,“有钱也买不到”(或答“除了负氧离子充足的空气,还有在鸟叫声 中沉沉的睡眠,亲手采到的蘑菇、黄花和各种山野菜,没有光污染、能用璀璨形容的的清湛 的星空”亦可);②洁净的灵魂世界,山里纯真质朴的乡情,人与自然的亲近(或答“灵魂 能像水洗一样变得洁净”,“与人自然的那一份亲近,以及乡亲们淳朴热忱的目光和表情”亦 可)。(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 19.①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了下文作者重回山里、与“绝了音信”20年的叔叔一家的团 聚(1分,意思对即可);②内容上:表达了山外人对山里人生活环境、美好人情的憧憬(1 分,意思对即可)和对城市越来越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反思(1分,意思对即可) 20.这句话用神态和心理描写(1分,答出一个不得分),生动刻画了饥饿的小弟弟目睹求之 而不得的蛋羹时的羡慕、渴望(1分,意思对即可),也表现出“我”被窘迫生活中的叔叔 一家真诚款待时的愧疚和对小弟弟的怜惜(1分,意思对即可) 21.略
17.①水土珍贵,求生艰难;②交通不便,行路艰难(“行路难,许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出一座 山”);③物质匮乏,处处短缺;④营养不良,卫生状况差。(答出 1 点得 1 分,答出 3 点即 得 3 分) 18.①洁净的自然环境,“有钱也买不到”(或答“除了负氧离子充足的空气,还有在鸟叫声 中沉沉的睡眠,亲手采到的蘑菇、黄花和各种山野菜,没有光污染、能用璀璨形容的的清湛 的星空”亦可);②洁净的灵魂世界,山里纯真质朴的乡情,人与自然的亲近(或答“灵魂 能像水洗一样变得洁净”,“与人自然的那一份亲近,以及乡亲们淳朴热忱的目光和表情”亦 可)。(答出 1 点给 1 分,答出 2 点给 3 分) 19.①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了下文作者重回山里、与“绝了音信”20 年的叔叔一家的团 聚(1 分,意思对即可);②内容上:表达了山外人对山里人生活环境、美好人情的憧憬(1 分,意思对即可)和对城市越来越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反思(1 分,意思对即可)。 20.这句话用神态和心理描写(1 分,答出一个不得分),生动刻画了饥饿的小弟弟目睹求之 而不得的蛋羹时的羡慕、渴望(1 分,意思对即可),也表现出“我”被窘迫生活中的叔叔 一家真诚款待时的愧疚和对小弟弟的怜惜(1 分,意思对即可)。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