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适用专业:中医学九年制(岐黄国医班) 学时:81(63/18) 学分:4.5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病案书写及综合运用五个部分,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 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诊察病情、辨别病证 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及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 二、掌握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三、熟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四、熟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概况: 五、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自学内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概况。 ★自学时数:2学时。 ★考核方式:撰写2000-3000字的论文:根据论文情况形成平时作业成绩之一。 第二章望诊(16学时)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方法及内容: 二、熟悉全身望诊的含义及内容: 三、熟悉望神的含义及望神诊病的原理:掌握望神的要点:掌握得神、失神、少神、假神及神志失常的 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了解望神的注意事项: 四、熟悉望色的含义及望色诊病的原理:掌握常色和病色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掌握五色所主病证 及其鉴别:了解望色的注意事项: 五、熟悉望形体的含义、望形体诊病的原理及望形体的基本内容: 六、熟悉望姿态的含义、望姿态诊病的原理:掌握望姿态的基本内容: 七、熟悉局部望诊的含义及内容: 八、掌握望头部、望面部的基本内容: 1
1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适用专业:中医学九年制(岐黄国医班) 学时:81(63/18) 学分:4.5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病案书写及综合运用五个部分,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 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诊察病情、辨别病证 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及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 二、掌握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三、熟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四、熟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概况; 五、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自学内容: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概况。 ★自学时数:2 学时。 ★考核方式:撰写 2000-3000 字的论文;根据论文情况形成平时作业成绩之一。 第二章 望诊(16 学时)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方法及内容; 二、熟悉全身望诊的含义及内容; 三、熟悉望神的含义及望神诊病的原理;掌握望神的要点;掌握得神、失神、少神、假神及神志失常的 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了解望神的注意事项; 四、熟悉望色的含义及望色诊病的原理;掌握常色和病色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掌握五色所主病证 及其鉴别;了解望色的注意事项; 五、熟悉望形体的含义、望形体诊病的原理及望形体的基本内容; 六、熟悉望姿态的含义、望姿态诊病的原理;掌握望姿态的基本内容; 七、熟悉局部望诊的含义及内容; 八、掌握望头部、望面部的基本内容;
九、熟悉望五官的含义:掌握望目的基本内容:熟悉望耳、望鼻、望口与唇、望齿与龈、望咽喉的基本 内容: 十、熟悉望颈项的基本内容:掌握瘿瘤、瘰疬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十一、熟悉望胸胁、望腹部、望腰背部的基本内容: 十二、熟悉望四肢的基本内容: 十三、了解望二阴的基本内容: 十四、熟悉望皮肤的基本内容: 十五、熟悉望排出物的含义: 十六、掌握望痰的基本内容:熟悉望涎及望呕吐物的基本内容: 十七、掌握望二便的基本内容: 十八、熟悉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含义、方法及正常小儿食指络脉的特征:掌握病理小儿食指络脉的特征与 主病: 十九、熟悉舌诊的含义及重要性: 二十、熟悉舌的形态结构与舌诊原理:掌握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掌握 望舌质与望舌苔的基本内容:熟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依据中医望诊内容,通过网络及图谱查找常见望诊体征的图片资料:舌诊的客观化研 究进展(拓展)。 ★自学时数:4学时。 ★实训、讨论内容:通过观看图片、模型、运用舌诊仪及临床见习等,训练望舌的方法、注意事项 及对常见舌象的辨识。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临床技能实训室(3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三章闻诊(2学时) 一、熟悉闻诊的概念、内容及原理: 二、熟悉听声音的含义及听声音诊病的原理: 三、熟悉正常声音的特点及病态声音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 四、掌握各种病变声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五、熟悉嗅气味的含义及气味的一般临床意义: 六、熟悉病体、病室气味及排出物气味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训与讨论。 ★实训、讨论内容:通过临床见习,训练闻诊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对常见异常声音、气味的辨识。 ★实训、讨论地点: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四章问诊(8学时) 一、熟悉问诊的目的和意义:掌握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掌握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问现在症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四、掌握寒热的概念:熟悉寒热产生的机理:掌握常见寒热类型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
2 九、熟悉望五官的含义;掌握望目的基本内容;熟悉望耳、望鼻、望口与唇、望齿与龈、望咽喉的基本 内容; 十、熟悉望颈项的基本内容;掌握瘿瘤、瘰疬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十一、熟悉望胸胁、望腹部、望腰背部的基本内容; 十二、熟悉望四肢的基本内容; 十三、了解望二阴的基本内容; 十四、熟悉望皮肤的基本内容; 十五、熟悉望排出物的含义; 十六、掌握望痰的基本内容;熟悉望涎及望呕吐物的基本内容; 十七、掌握望二便的基本内容; 十八、熟悉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含义、方法及正常小儿食指络脉的特征;掌握病理小儿食指络脉的特征与 主病; 十九、熟悉舌诊的含义及重要性; 二十、熟悉舌的形态结构与舌诊原理;掌握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掌握 望舌质与望舌苔的基本内容;熟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依据中医望诊内容,通过网络及图谱查找常见望诊体征的图片资料;舌诊的客观化研 究进展(拓展)。 ★自学时数:4 学时。 ★实训、讨论内容:通过观看图片、模型、运用舌诊仪及临床见习等,训练望舌的方法、注意事项 及对常见舌象的辨识。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临床技能实训室(3 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三章 闻诊(2 学时) 一、熟悉闻诊的概念、内容及原理; 二、熟悉听声音的含义及听声音诊病的原理; 三、熟悉正常声音的特点及病态声音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 四、掌握各种病变声音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五、熟悉嗅气味的含义及气味的一般临床意义; 六、熟悉病体、病室气味及排出物气味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训与讨论。 ★实训、讨论内容:通过临床见习,训练闻诊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对常见异常声音、气味的辨识。 ★实训、讨论地点: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四章 问诊(8 学时) 一、熟悉问诊的目的和意义;掌握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掌握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问现在症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四、掌握寒热的概念;熟悉寒热产生的机理;掌握常见寒热类型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
五、熟悉汗出的生理意义:掌握表证有汗、无汗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里证汗出常见类型的概念、表 现特点及临床意义:熟悉里证无汗的含义及临床意义:熟悉局部汗出的常见类型及各自的表现特点 与临床意义。 六、熟悉疼痛产生的病机:掌握不同性质疼痛的特点与临床意义:掌握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七、掌握头晕、耳鸣、耳聋、目痒、目痛、目眩、目昏、雀盲、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 麻木、疲劳等常见头身胸腹不适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八、熟悉问饮食、口味的意义及内容:掌握常见饮食、口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九、熟悉睡眠的基本生理与睡眠异常的基本病理机制:掌握问睡眠的方法:掌握失眠、嗜睡的概念及临 床常见原因: 十、熟悉问情绪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十一、熟悉问大、小便的方法及内容:掌握大、小便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二、熟悉问妇女的基本内容:熟悉问月经的方法及内容:掌握月经、带下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三、熟悉问男子的基本内容:掌握男科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四、了解小儿问诊的特点及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问情绪、问男子。 ★自学时数:2学时。 ★考核方式:根据完成作业情况,形成平时作业成绩之二。 ★实训、讨论内容:由老师提前布置问诊主题,学生代表(8人)编制剧本,课堂模拟问诊,老师 点评。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课堂讨论(2学时)。 ★考核方式:根据学生模拟问诊情况,形成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一。 第四章切诊(7学时) 一、熟悉切诊的概念及内容: 二、熟悉脉诊的概念及脉象形成的原理: 三、掌握诊脉的部位、方法及脉象要素: 四、掌握正常脉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 五、掌握28种脉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六、掌握相兼脉的概念:熟悉常见相兼脉的临床意义: 七、掌握真脏脉的概念:了解常见真脏脉的内容: 八、了解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的特点: 九、熟悉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的顺逆和从舍。 十、熟悉按诊的概念: 十一、了解按诊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熟悉按诊的内容。 救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脉诊的客观研究进展(拓展)。 ★自学时数:2学时。 ★实训、讨论内容:通过观看录像、运用脉诊模拟手、按诊人及临床见习等,训练切诊的方法、注
3 五、熟悉汗出的生理意义;掌握表证有汗、无汗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里证汗出常见类型的概念、表 现特点及临床意义;熟悉里证无汗的含义及临床意义;熟悉局部汗出的常见类型及各自的表现特点 与临床意义。 六、熟悉疼痛产生的病机;掌握不同性质疼痛的特点与临床意义;掌握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七、掌握头晕、耳鸣、耳聋、目痒、目痛、目眩、目昏、雀盲、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 麻木、疲劳等常见头身胸腹不适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八、熟悉问饮食、口味的意义及内容;掌握常见饮食、口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九、熟悉睡眠的基本生理与睡眠异常的基本病理机制;掌握问睡眠的方法;掌握失眠、嗜睡的概念及临 床常见原因; 十、熟悉问情绪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十一、熟悉问大、小便的方法及内容;掌握大、小便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二、熟悉问妇女的基本内容;熟悉问月经的方法及内容;掌握月经、带下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三、熟悉问男子的基本内容;掌握男科的常见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四、了解小儿问诊的特点及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问情绪、问男子。 ★自学时数:2 学时。 ★考核方式:根据完成作业情况,形成平时作业成绩之二。 ★实训、讨论内容:由老师提前布置问诊主题,学生代表(8 人)编制剧本,课堂模拟问诊,老师 点评。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课堂讨论(2 学时)。 ★考核方式:根据学生模拟问诊情况,形成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一。 第四章 切诊(7 学时) 一、熟悉切诊的概念及内容; 二、熟悉脉诊的概念及脉象形成的原理; 三、掌握诊脉的部位、方法及脉象要素; 四、掌握正常脉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 五、掌握 28 种脉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六、掌握相兼脉的概念;熟悉常见相兼脉的临床意义; 七、掌握真脏脉的概念;了解常见真脏脉的内容; 八、了解诊妇人脉和小儿脉的特点; 九、熟悉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的顺逆和从舍。 十、熟悉按诊的概念; 十一、了解按诊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熟悉按诊的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脉诊的客观研究进展(拓展)。 ★自学时数:2 学时。 ★实训、讨论内容:通过观看录像、运用脉诊模拟手、按诊人及临床见习等,训练切诊的方法、注
意事项及对常见脉象的辨识。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临床技能实训室(3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六章八纲辨证(7学时) 一、掌握八纲及八纲辨证的概念;了解八纲辨证的源流: 二、掌握表里辨证的含义:掌握表证、里证及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 三、掌握寒热辨证的含义;掌握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 四、掌握虚实辨证的含义:掌握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 五、掌握阴阳辨证的含义:掌握阴证、阳证、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证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与鉴别要点: 六、掌握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的基本概念: 七、掌握八纲之间常见相兼证候的临床表现与证候分析: 八、掌握表里同病、表里出入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九、掌握寒热错杂、转化和真假的辨别要点: 十、掌握虚实转化、错杂、真假的辨别要点: 十一、熟悉八纲辨证的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八纲之间常见相兼证候的内容及病例分析。 ★自学时数:2学时。 ★考核方式:根据学生报告,形成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一。 ★实训、讨论内容:学生代表(4人)举例报告上述自学内容后,通过老师点评及大家讨论,培养 学生运用八纲进行辨证的思维能力。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课堂讨论(2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七章病因辨证(3学时) 一、掌握病因辨证的概念: 二、掌握六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三、了解疫疠辨证、情志辨证的概念及内容: 四、熟悉饮食劳逸辨证的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临床实训。 ★临床实训内容:运用病因辨证方法进行辨证的思维。 ★实训地点: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八章气血津液辨证(3学时) 一、掌握气血津液辨证的概念: 二、掌握气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辨证要点: 三、掌握血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辨证要点: 四、掌握气血同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五、掌握津液亏虚证和津液内停证(痰证、饮证、水证、内湿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
4 意事项及对常见脉象的辨识。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临床技能实训室(3 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六章 八纲辨证(7 学时) 一、掌握八纲及八纲辨证的概念;了解八纲辨证的源流; 二、掌握表里辨证的含义;掌握表证、里证及半表半里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 三、掌握寒热辨证的含义;掌握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 四、掌握虚实辨证的含义;掌握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 五、掌握阴阳辨证的含义;掌握阴证、阳证、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证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与鉴别要点; 六、掌握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的基本概念; 七、掌握八纲之间常见相兼证候的临床表现与证候分析; 八、掌握表里同病、表里出入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九、掌握寒热错杂、转化和真假的辨别要点; 十、掌握虚实转化、错杂、真假的辨别要点; 十一、熟悉八纲辨证的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八纲之间常见相兼证候的内容及病例分析。 ★自学时数:2 学时。 ★考核方式:根据学生报告,形成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一。 ★实训、讨论内容:学生代表(4 人)举例报告上述自学内容后,通过老师点评及大家讨论,培养 学生运用八纲进行辨证的思维能力。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课堂讨论(2 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七章 病因辨证(3 学时) 一、掌握病因辨证的概念; 二、掌握六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三、了解疫疠辨证、情志辨证的概念及内容; 四、熟悉饮食劳逸辨证的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临床实训。 ★临床实训内容:运用病因辨证方法进行辨证的思维。 ★实训地点: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3 学时) 一、掌握气血津液辨证的概念; 二、掌握气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辨证要点; 三、掌握血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辨证要点; 四、掌握气血同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五、掌握津液亏虚证和津液内停证(痰证、饮证、水证、内湿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
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气血同病常见证候。 ★自学时数:2学时。 ★考核方式:根据学生报告,形成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一。 ★实训、讨论内容:学生代表(4人)举例报告上述自学内容后,通过老师点评及大家讨论,培养 学生运用气血津液辨证的思维能力。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课堂讨论(2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九章脏腑辨证(9学时) 一、掌握脏腑辨证的概念;熟悉脏腑辨证与其他辨证的关系: 二、掌握心与小肠病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三、掌握脾与胃病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四、掌握肺与大肠病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五、掌握肝与胆病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六、掌握肾与膀胱病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七、掌握脏腑兼证证候的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脏腑兼证的内容:脾虚证的研究进展(拓展)。 ★自学时数:4学时。 ★考核方式:根据学生报告,为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一。 ★实训、讨论内容:学生代表(8人)举例报告上述自学内容后,通过老师点评及大家讨论,培养 学生运用脏腑辨证的思维能力。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课堂讨论(2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十章其它辨证方法(4学时) 一、熟悉六经辨证的概念:掌握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了解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 二、熟悉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熟悉卫气营血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了解温病的卫气营血传变规 律。 三、熟悉三焦辨证的概念:熟悉三焦病证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了解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临床实训 ★临床实训内容:运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进行辨证的思维。 ★实训地点: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十一章四诊与辨证、辨病的综合运用(1学时) 一、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二、熟悉辨证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三、熟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维: 四、了解疾病的概念与辨病的意义:
5 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气血同病常见证候。 ★自学时数:2 学时。 ★考核方式:根据学生报告,形成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一。 ★实训、讨论内容:学生代表(4 人)举例报告上述自学内容后,通过老师点评及大家讨论,培养 学生运用气血津液辨证的思维能力。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课堂讨论(2 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 第九章 脏腑辨证(9 学时) 一、掌握脏腑辨证的概念;熟悉脏腑辨证与其他辨证的关系; 二、掌握心与小肠病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三、掌握脾与胃病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四、掌握肺与大肠病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五、掌握肝与胆病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六、掌握肾与膀胱病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七、掌握脏腑兼证证候的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脏腑兼证的内容;脾虚证的研究进展(拓展)。 ★自学时数:4 学时。 ★考核方式:根据学生报告,为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一。 ★实训、讨论内容:学生代表(8 人)举例报告上述自学内容后,通过老师点评及大家讨论,培养 学生运用脏腑辨证的思维能力。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课堂讨论(2 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十章 其它辨证方法(4 学时) 一、熟悉六经辨证的概念;掌握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了解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 二、熟悉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熟悉卫气营血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了解温病的卫气营血传变规 律。 三、熟悉三焦辨证的概念;熟悉三焦病证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了解三焦病证的传变规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临床实训。 ★临床实训内容:运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进行辨证的思维。 ★实训地点:国医堂跟师见习。 第十一章 四诊与辨证、辨病的综合运用(1 学时) 一、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二、熟悉辨证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三、熟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维; 四、了解疾病的概念与辨病的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中医辨证思维方法。 ★自学时数:2学时 ★实训、讨论内容:通过由学生代表(7人)课堂报告、大家讨论、老师点评提前布置的病例,培 训学生对诊法和辨证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课堂讨论(4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考核方式:根据学生报告情况,形成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一。 十二章病案书写(1学时) 一、熟悉病历的意义和书写要求: 二、了解病历的沿革与意义: 三、了解中医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掌握中医门诊病历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病历的书写格式。 ★自学时数:1学时。 ★实训、讨论内容:门诊病历的书写。 ★实训、讨论地点:国医堂跟师见习。 ★考核方式:根据见习报告及实训总结,形成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二。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81(其中课堂讲授63学时,中医诊法技能培训6学时,中医辨证思 维培训12学时),另外将每周国医堂跟师见习4学时(共计72学时)作为本课程的临床实践。教学中 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 观教学手段,并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中医诊法 技能培训、中医辨证思维培训及临床实践,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训中要注重对学生诊法、 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望、闻、问、切的方 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所学辨证理论与方法,对常见病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以及掌握门诊 病历的书写内容及方法。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 理论课进行期中与期末闭卷考试: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以提交临床见习报告、技能实训总结及课堂 讨论报告的方式考核:部分自学内容以平时作业的形式考核。 成绩评定: 平时作业占10%(两次平时作业各占50%),四诊技能、辨证思维培训、临床实践占20%(两次成绩 各占50%),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45%。 五、教学参考书 6
6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中医辨证思维方法。 ★自学时数:2 学时 ★实训、讨论内容:通过由学生代表(7 人)课堂报告、大家讨论、老师点评提前布置的病例,培 训学生对诊法和辨证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训、讨论地点及时数:课堂讨论(4 学时)+国医堂跟师见习。 ★考核方式:根据学生报告情况,形成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一。 十二章 病案书写(1 学时) 一、熟悉病历的意义和书写要求; 二、了解病历的沿革与意义; 三、了解中医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掌握中医门诊病历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及实训与讨论。 ★自学内容:病历的书写格式。 ★自学时数:1 学时。 ★实训、讨论内容:门诊病历的书写。 ★实训、讨论地点:国医堂跟师见习。 ★考核方式:根据见习报告及实训总结,形成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成绩之二。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 81(其中课堂讲授 63 学时,中医诊法技能培训 6 学时,中医辨证思 维培训 12 学时),另外将每周国医堂跟师见习 4 学时(共计 72 学时)作为本课程的临床实践。教学中 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 观教学手段,并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中医诊法 技能培训、中医辨证思维培训及临床实践,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训中要注重对学生诊法、 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望、闻、问、切的方 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所学辨证理论与方法,对常见病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以及掌握门诊 病历的书写内容及方法。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 理论课进行期中与期末闭卷考试;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以提交临床见习报告、技能实训总结及课堂 讨论报告的方式考核;部分自学内容以平时作业的形式考核。 成绩评定: 平时作业占 10%(两次平时作业各占 50%),四诊技能、辨证思维培训、临床实践占 20%(两次成绩 各占 50%),期中考试占 25%,期末考试占 45%。 五、教学参考书
1、季绍良主编,《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天芳主编,《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袁肇凯、王天芳主编《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六、其它说明 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 七、教学日历(不含跟师临床见习时间) 课程内容 课堂讲授学时 自学学时 中医辨证思维培训中医诊法技能实训 (课堂讨论)学时 (实训室)学时 绪论 2(中医诊 2 断学发展 简史) 望诊1概述,全身望诊概 2 述,望神 望诊2望色,望形体 2 望诊3望姿态,局部望诊, 2 望头面,望五官 望诊4望颈项,望躯体, 望四肢,望二阴, 望皮肤 4(望诊图 望诊5望排出物,望小儿 片,舌诊的 2 3 食指络脉, 客观化研 望诊6舌诊概述,舌的形 究进展) 态结构与舌诊原 理,舌诊的方法和 注意事项,正常舌 象及生理变异 望诊7望舌质 2 望诊8望舌苔,舌象分析要 点及舌诊意义 闻诊1 2 问诊1概述,问诊的内容, 2 问寒热 问诊2问汗出,问疼痛 2 问诊3问头身胸腹不适, 2(问 2 问饮食口味,问二 2 情绪,问男 便 子) 问诊4问睡眠,问妇女 问小儿
7 1、季绍良主编,《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天芳主编,《中医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袁肇凯、王天芳主编《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六、其它说明 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 七、教学日历(不含跟师临床见习时间) 课程内容 课堂讲授学时 自学学时 中医辨证思维培训 (课堂讨论)学时 中医诊法技能实训 (实训室)学时 绪论 2 2(中医诊 断学发展 简史) 望诊 1 概述,全身望诊概 述,望神 2 4(望诊图 片,舌诊的 客观化研 究进展) 3 望诊 2 望色,望形体 2 望诊 3 望姿态,局部望诊, 望头面,望五官 2 望诊 4 望颈项,望躯体, 望四肢,望二阴, 望皮肤 2 望诊 5 望排出物,望小儿 食指络脉, 2 望诊 6 舌诊概述,舌的形 态结构与舌诊原 理,舌诊的方法和 注意事项,正常舌 象及生理变异 2 望诊 7 望舌质 2 望诊 8 望舌苔,舌象分析要 点及舌诊意义 2 闻诊 1 2 问诊 1 概述,问诊的内容, 问寒热 2 2(问 情绪,问男 子) 2 问诊 2 问汗出,问疼痛 2 问诊 3 问头身胸腹不适, 问饮食口味,问二 便 2 问诊 4 问睡眠,问妇女, 问小儿 2
切诊1概述,脉象形成机 理,诊脉的部位, 2 诊脉的方法,脉象 要素 切诊2正常脉象的特征及 生理变异,28脉的 脉象特征及主病 2(脉诊的 切诊328脉的脉象特征及 客观化研 3 主病,相兼脉与主 究进展) 病,真脏脉,诊妇 2 人脉及小儿脉,脉 诊的临床意义及从 舍 切诊4按诊 1+1 八纲辨证1八纲辨证概述 八纲辨证2八纲基本证候 2 八纲辨证3八纲基本证候, 2(八纲证 八纲证候的 候之间的 关系 相兼证) 八纲辨证4八纲证候的关 2 系 期中考试 2 病因辨证1概述,六淫辨 2 证,疫疠辨证 病因辨证2情志辨证,饮 食劳逸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1概述,气 1+1 病辨证, 2(气血同 2 血病辨 病辨证) 证 气血津液辨证2津液病辨 2 证 脏腑辨证1概述,心与小 肠病辨证 4(脏腑兼 脏腑辨证2脾与胃病辨证 2 病辨证,脾 脏腑辨证3肺与大肠病辨 虚证的研 证 究进展) 脏腑辨证4肝与胆病辨证 脏腑辨证5肾与膀胱病辨 证 1+1 其它辨证1六经辨证 其它辨证2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8 切诊 1 概述,脉象形成机 理,诊脉的部位, 诊脉的方法,脉象 要素 2 2(脉诊的 客观化研 究进展) 3 切诊 2 正常脉象的特征及 生理变异,28 脉的 脉象特征及主病 2 切诊 3 28 脉的脉象特征及 主病,相兼脉与主 病,真脏脉,诊妇 人脉及小儿脉,脉 诊的临床意义及从 舍 2 切诊 4 按诊 八纲辨证 1 八纲辨证概述 1+1 八纲辨证 2 八纲基本证候 2 2(八纲证 候之间的 相兼证) 2 八纲辨证 3 八纲基本证候, 八纲证候的 关系 2 八纲辨证 4 八纲证候的关 系 2 期中考试 2 病因辨证 1 概述,六淫辨 证,疫疠辨证 2 病因辨证 2 情志辨证,饮 食劳逸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1 概述,气 病辨证, 血病辨 证 1+1 2(气血同 病辨证) 2 气血津液辨证 2 津液病辨 证 2 脏腑辨证 1 概述,心与小 肠病辨证 2 4(脏腑兼 病辨证,脾 虚证的研 究进展) 2 脏腑辨证 2 脾与胃病辨证 2 脏腑辨证 3 肺与大肠病 辨 证 2 脏腑辨证 4 肝与胆病辨证 2 脏腑辨证 5 肾与膀胱病 辨 证 其它辨证 1 六经辨证 1+1 其它辨证 2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2
其它辨证3三焦辨证 四诊与辨证、辨病的综合 1+1 2 y 运用 病案书写 1 1 总计 63 21 12 6 (执笔人:王天芳) 9
9 其它辨证 3 三焦辨证 四诊与辨证、辨病的综合 运用 1+1 2 2 病案书写 1 1 总计 63 21 12 6 (执笔人: 王天芳)
附: 《中医诊断学》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大纲 学时:18(中医诊断学实践)+72(跟师见习) 一、实践的目的与任务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的 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 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 习中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鉴于中医诊断学课程在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临床实践及临床 技能培训,培训学生在诊察疾病、辨证分析及病案书写方面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二、实践的基本要求 1、诊法 认识:加深对望、闻、问、切四诊部分所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认识和领会。 会操作: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人病情资料的程序与要领。 掌握:常见四诊信息的收集与辨识。 2、辨证 认识:加深对所学辨证方法与各自特点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和领会。 会操作:围绕主诉,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边诊边辨的思维。 掌握:根据所学辨证理论与方法,对常见病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3、病案 认识:加深对病案书写意义的认识和领会。 会操作:病人病情的书面描述。 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内容及方法等。 三、内容和时间安排 1、四诊技能实训(6学时) 掌握:舌诊、脉诊的操作程序与方法。 熟悉:常见舌象、脉象的辨识。 了解:按诊的操作方法。 地点:中医诊断系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学时:6学时 内容:(1)观看望诊音像资料,观看舌象模型,操作舌诊仪:观看切诊音像资料,操作脉象模拟 手,操作按诊仪器等。 2、辨证思维培训(12学时) 掌握:问诊的基本内容及方法:边问边辨的诊病方法:常见证候的辨识。 熟悉:常见症状的询问方法:不同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诊法及辨证的综合运用。 了解:常见中医病名的含义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应用。 10
10 附: 《中医诊断学》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大纲 学时:18(中医诊断学实践)+72(跟师见习) 一、实践的目的与任务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的 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 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 习中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鉴于中医诊断学课程在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临床实践及临床 技能培训,培训学生在诊察疾病、辨证分析及病案书写方面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二、实践的基本要求 1、诊法 认识:加深对望、闻、问、切四诊部分所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认识和领会。 会操作: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人病情资料的程序与要领。 掌握:常见四诊信息的收集与辨识。 2、辨证 认识:加深对所学辨证方法与各自特点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和领会。 会操作:围绕主诉,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边诊边辨的思维。 掌握:根据所学辨证理论与方法,对常见病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3、病案 认识:加深对病案书写意义的认识和领会。 会操作:病人病情的书面描述。 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内容及方法等。 三、内容和时间安排 1、四诊技能实训(6 学时) 掌握:舌诊、脉诊的操作程序与方法。 熟悉:常见舌象、脉象的辨识。 了解:按诊的操作方法。 地点:中医诊断系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学时:6 学时 内容:(1)观看望诊音像资料,观看舌象模型,操作舌诊仪;观看切诊音像资料,操作脉象模拟 手,操作按诊仪器等。 2、辨证思维培训(12 学时) 掌握:问诊的基本内容及方法;边问边辨的诊病方法;常见证候的辨识。 熟悉:常见症状的询问方法;不同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诊法及辨证的综合运用。 了解:常见中医病名的含义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