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0,文件大小:464.5KB,团购合买
实验一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 实验二 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 实验三 乳油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实验四 杀虫剂熏蒸作用测定 实验五 杀虫剂内吸作用测定 实验六 有机磷杀虫剂对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测定 实验七 波尔多液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实验八 石硫合剂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实验九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孢子萌发法 实验十 杀菌剂生物测定——生长速率法 实验十一 2 ,4-D 丁酯对黄瓜种苗的活性测定 实验十二 用薄层层析法测定蔬菜中乐果的残留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 草业学院农药系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 草业学院农药系

目录 实验一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 1 实验二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 .5 实验三乳油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7 实验四杀虫剂熏蒸作用测定 …….9 实验五杀虫剂内吸作用测定. 10 实验六有机磷杀虫剂对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测定 12 实验七波尔多液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16 实验八石硫合剂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18 实验九杀菌剂的生物测定一一孢子萌发法 20 实验十杀菌剂生物测定一一生长速率法 22 实验十一2,4-D丁酯对黄瓜种苗的活性测定 25 实验十二用薄层层析法测定蔬菜中乐果的残留量.26

目 录 实验一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 ......................................................................... 1 实验二 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 5 实验三 乳油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7 实验四 杀虫剂熏蒸作用测定........................................................................................ 9 实验五 杀虫剂内吸作用测定...................................................................................... 10 实验六 有机磷杀虫剂对昆虫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测定...................................... 12 实验七 波尔多液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16 实验八 石硫合剂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18 实验九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孢子萌发法.............................................................. 20 实验十 杀菌剂生物测定——生长速率法.................................................................. 22 实验十一 2 ,4-D 丁酯对黄瓜种苗的活性测定....................................................... 25 实验十二 用薄层层析法测定蔬菜中乐果的残留量................................................ 26

实验一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方法有药膜法、点滴法、喷雾法、喷粉法和浸液法等,其中药膜法 和点滴法是室内比较精确的触杀毒力测定方法。所以本实验采用点滴法。 点滴法:就是将一定量的药剂丙酮液点滴在目标昆虫体壁的一定部位,使药剂通过体壁 进入昆虫体内而起致毒作用。 一、实验原理 采用点滴法将一定量的药液点滴到供试目标昆虫体壁的一定部位,来测定杀虫药剂穿透 表皮而引起昆虫中毒致死的触杀毒力。 (一)点滴法的优点 1.应用范围广:除了螨类及小型昆虫外,可应用于大多数目标昆虫的触杀毒力测定, 如蚜虫、叶蝉二化螟、玉米螟、菜青虫、粘虫等。 2.每头虫体点滴量一定,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头试虫或单位试虫体重的用药量。 3.方法比较精确,试验误差小。 4.可以避免胃毒作用的干扰。 (二)点滴法的缺点 1.不能处理很大数量的目标昆虫: 2.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昆虫本身的生理状态。因此,必须选用生理状态十分一 致的目标昆虫,否则会大大影响其准确性。 3.点滴部位、滴点大小以及目标昆虫处理前的麻醉方式等都有影响。 4.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尤其点滴蚜虫时,点滴操作技术要熟练,否则对结果准确性影 响较大。 5.不能避免药剂熏蒸作用的影响 (三)点滴量及点滴部位 1.家蝇的点滴量是1μL/头,点在前胸背部: 2.粘虫、菜青虫、玉米螟等三龄幼虫的点滴量是0.08-0.1μL/头,五龄幼虫的点滴 量是0.5-1.0μL/头,点滴部位是胸部背面: 3.蚜虫的点滴量为0.03-0.05μL/头,点滴部位是无翅成蚜的腹部背面: 4.对于活动性强的目标昆虫,如家蝇、叶蝉等,应先麻醉后再点滴药液,才能准确地 将药液点滴在主体的合适部位。 二、实验目的

实验一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方法有药膜法、点滴法、喷雾法、喷粉法和浸液法等,其中药膜法 和点滴法是室内比较精确的触杀毒力测定方法。所以本实验采用点滴法。 点滴法:就是将一定量的药剂丙酮液点滴在目标昆虫体壁的一定部位,使药剂通过体壁 进入昆虫体内而起致毒作用。 一、实验原理 采用点滴法将一定量的药液点滴到供试目标昆虫体壁的一定部位,来测定杀虫药剂穿透 表皮而引起昆虫中毒致死的触杀毒力。 (一)点滴法的优点 1.应用范围广:除了螨类及小型昆虫外,可应用于大多数目标昆虫的触杀毒力测定, 如蚜虫、叶蝉二化螟、玉米螟、菜青虫、粘虫等。 2.每头虫体点滴量一定,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头试虫或单位试虫体重的用药量。 3.方法比较精确,试验误差小。 4.可以避免胃毒作用的干扰。 (二)点滴法的缺点 1.不能处理很大数量的目标昆虫; 2.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昆虫本身的生理状态。因此,必须选用生理状态十分一 致的目标昆虫,否则会大大影响其准确性。 3.点滴部位、滴点大小以及目标昆虫处理前的麻醉方式等都有影响。 4.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尤其点滴蚜虫时,点滴操作技术要熟练,否则对结果准确性影 响较大。 5.不能避免药剂熏蒸作用的影响 (三)点滴量及点滴部位 1.家蝇的点滴量是 1μL/头,点在前胸背部; 2.粘虫、菜青虫、玉米螟等三龄幼虫的点滴量是 0.08-0.1μL/头,五龄幼虫的点滴 量是 0.5-1.0μL/头,点滴部位是胸部背面; 3.蚜虫的点滴量为 0.03-0.05μL/头,点滴部位是无翅成蚜的腹部背面; 4.对于活动性强的目标昆虫,如家蝇、叶蝉等,应先麻醉后再点滴药液,才能准确地 将药液点滴在主体的合适部位。 二、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一种比较准确的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方法; 2.进行有关毒力数据整理及其可靠性检验。掌握药剂量一一试虫死亡曲线、药剂剂量 对数一一死亡率机率值回归直线的绘制;用绘图法和计算法求出致死中量(LD0)或致死中 浓度(LCo),对回归方程的靠性进行检验。 三、实验用具和材料 (一)实验用具:1.电子天平、2.微量点滴器(或毛细管微量点滴器)、3.培养皿、4. 平头镊子、5.容量瓶(10ml、25ml、50m1、100ml)、6.移液管、7.滤纸、8.烧杯、9.计 算纸、10.养虫盒、11.无毒饲料 (二)供试药剂 1.辛硫磷、2.甲氰菊酯、3.甲基1605、4.杀灭菊酯(注意:实验所用药剂必须为原药) (三)供试溶剂:丙酮 (四)供试昆虫:3一4龄菜青虫(试虫平均体重约为0.25g)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预备试验:用丙酮将药剂分别稀释成5000μg/ml、500μg/ml、50μg/ml、5μg/ml、 0.5μg/ml,每头试虫点滴药量1.75μ1,每浓度处理试虫不少于30头,待药剂干了以后, 把5一8头试虫盛于装有无毒甘蓝叶片的培养皿中,作好标记,经24小时后检查试虫的生存 及死亡头数,计算其死亡率,从这些浓度中找出合适的浓度,即以试虫死亡10%一20%浓 度为最低浓度,死亡80%一90%的浓度为最高浓度,在这个浓度范围内按等差级数或等比 级数,设置5一7个适宜浓度进行试验2.根据预备试验结果进行试验设计 2.实验设计 (1)药剂配制: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待测药剂(当药剂为固体时)或用移液管移取(液体), 用容量瓶稀释为一系列浓度,如本实验设置5个浓度,即300×、600×、1200×、2400、 4800×,每个浓度为一个处理,以丙酮为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处理试虫10头, 共30头,总计180头。 (2)试虫称重:将要处理的供试昆虫每10头为一组,在电子天平上称取总重量,然后 求出平均体重,放入培养皿内,作好标记。 (3)微量点滴器的标定:微量点滴器在使用前首先要进行标定,标定的目的是测微尺 每转动一格所推出的药量点滴在滤纸上的药斑大小一致,准确计算出每转动一格所推出的药 量。 (4)试虫处理:将试虫置于微量点滴器针头下方,转动测微尺,将丙酮或药剂推出滴 于虫体胸部背面,先滴对照(即只滴不加有药剂的丙酮),然后点滴药剂,从低浓度到高浓

1.学习并掌握一种比较准确的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方法; 2.进行有关毒力数据整理及其可靠性检验。掌握药剂量――试虫死亡曲线、药剂剂量 对数--死亡率机率值回归直线的绘制;用绘图法和计算法求出致死中量(LD50)或致死中 浓度(LC50),对回归方程的靠性进行检验。 三、实验用具和材料 (一)实验用具:1.电子天平、2.微量点滴器(或毛细管微量点滴器)、3.培养皿、4. 平头镊子、5.容量瓶(10ml、25 ml、50 ml、100 ml)、6.移液管、7.滤纸、8.烧杯、9.计 算纸、10.养虫盒、11.无毒饲料 (二)供试药剂 1.辛硫磷、2.甲氰菊酯、3.甲基 1605、4.杀灭菊酯(注意:实验所用药剂必须为原药) (三)供试溶剂:丙酮 (四)供试昆虫:3-4 龄菜青虫(试虫平均体重约为 0.25g)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预备试验:用丙酮将药剂分别稀释成 5000μg/ml、500μg/ml、50μg/ml、5μg/ml、 0.5μg/ml,每头试虫点滴药量 1.75μl,每浓度处理试虫不少于 30 头,待药剂干了以后, 把 5-8 头试虫盛于装有无毒甘蓝叶片的培养皿中,作好标记,经 24 小时后检查试虫的生存 及死亡头数,计算其死亡率,从这些浓度中找出合适的浓度,即以试虫死亡 10%-20%浓 度为最低浓度,死亡 80%-90%的浓度为最高浓度,在这个浓度范围内按等差级数或等比 级数,设置 5-7 个适宜浓度进行试验 2.根据预备试验结果进行试验设计 2.实验设计 (1)药剂配制:在电子天平上称取待测药剂(当药剂为固体时)或用移液管移取(液体), 用容量瓶稀释为一系列浓度,如本实验设置 5 个浓度,即 300×、600×、1200×、2400、 4800×,每个浓度为一个处理,以丙酮为对照 CK,每处理重复 3 次,每重复处理试虫 10 头, 共 30 头,总计 180 头。 (2)试虫称重:将要处理的供试昆虫每 10 头为一组,在电子天平上称取总重量,然后 求出平均体重,放入培养皿内,作好标记。 (3)微量点滴器的标定:微量点滴器在使用前首先要进行标定,标定的目的是测微尺 每转动一格所推出的药量点滴在滤纸上的药斑大小一致,准确计算出每转动一格所推出的药 量。 (4)试虫处理:将试虫置于微量点滴器针头下方,转动测微尺,将丙酮或药剂推出滴 于虫体胸部背面,先滴对照(即只滴不加有药剂的丙酮),然后点滴药剂,从低浓度到高浓

度点滴,每试虫点滴1.75μ1,处理完后将试虫放入培养皿中,做好标记,并添加适量无毒 饲料,然后将培养皿置于20一25℃条件下,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观察记载 试虫死亡情况。 3.实验结果统计 按下式分别计算不同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和更正死亡率,并把结果填入下表。 死亡虫数 死亡率(%)= ×100 每一浓度处理试虫总数 更(校)正死亡率(%)= 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 ×100 1-对照死亡率 注意:当自然死亡率超过10%时,说明实验方法有问题,应重做。 供试 稀释倍 点滴 处理剂 剂量 参试 平均 处理24小时后死亡情况 更正死 药剂 数或浓 量μ 量 对数 虫数 体重 死亡 平均死 更正死亡 亡率机 度 μg/头 (x) g 虫数 亡率 率(%) 率值(y) μg/ml ×10 (%) 300 600 灭扫 1200 利 2400 4800 对照 4.求LD0值 1)绘图法 A.以剂量一死亡率作图,曲线呈S型 B.以剂量对数为横坐标,以死亡率机率值为纵坐标作图,对S型曲线进行拟合,所得图 形呈直线,当纵坐标机率值为5时,横坐标数值的反对数值即为LD0值。 C.求回归直线方程y=a十bx:b=2-y a=y-bx X2-X1 2)计算法: A.求直线回归方程y=a+bx 将所统计的试验结果代入下式,进行计算 ∑x=x+x2+x3+X4+x

度点滴,每试虫点滴 1.75μl,处理完后将试虫放入培养皿中,做好标记,并添加适量无毒 饲料,然后将培养皿置于 20-25℃条件下,分别于 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后观察记载 试虫死亡情况。 3.实验结果统计 按下式分别计算不同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和更正死亡率,并把结果填入下表。 死亡率(%)= 100 每一浓度处理试虫总数 死亡虫数 更(校)正死亡率(%)= 100 1- -  对照死亡率 处理死亡率 对照死亡率 注意:当自然死亡率超过 10%时,说明实验方法有问题,应重做。 供试 药剂 稀释倍 数或浓 度 μg/ml 点 滴 量 μ l 处理剂 量 μ g/ 头 ×10 剂 量 对 数 (x) 参试 虫数 平均 体 重 g 处理 24 小时后死亡情况 更正死 亡 率 机 率值(y) 死亡 虫数 平均死 亡 率 (%) 更正死亡 率(%) 灭扫 利 300 600 1200 2400 4800 对照 4.求 LD50值 1)绘图法 A.以剂量-死亡率作图,曲线呈 S 型 B.以剂量对数为横坐标,以死亡率机率值为纵坐标作图,对 S 型曲线进行拟合,所得图 形呈直线,当纵坐标机率值为 5 时,横坐标数值的反对数值即为 LD50值。 C.求回归直线方程 y=a+bx: 2 1 2 1 x x y y b − − = 1 bx1 a = y − 2)计算法: A.求直线回归方程 y=a+bx 将所统计的试验结果代入下式,进行计算  = 1 + 2 + 3 + 4 + 5 x x x x x x

∑y=y+当2+y+y4+5 ∑x2=x+x+x号+x好+x写 ∑xy=xy+xh+xy+xy4+x ∑x =2y ∑w2 ∑x② a=y-bx 当y=5时,(即死亡率为50%),求出x值,查反对数得LD50。 C.方差分析检验回归方程 w=0-0=∑y2.②y 自由度=n-1 回归平方和w=∑y-∑∑马 自由度=(n-1)-(n-2) 剩余平方和Q=Ly-u 自由度=n-2 回归均方= Q (n-1)-(n-2) 剩余均方= n-2 F=回归均方>RB,或Rsm,(当n=5时),则证明回归效果达到极显著或显著 剩余均方 水平。 5.LD50标准误和置信区间 五、实验报告 将试验结果按前面表格进行记录,用两种方法(绘图法和计算法)分别求LD50,同时 进行回归方程的可靠性检验

 = 1 + 2 + 3 + 4 + 5 y y y y y y 2 5 2 4 2 3 2 2 2 1 2 x = x + x + x + x + x  = 1 1 + 2 2 + 3 3 + 4 4 + 5 5 xy x y x y x y x y x y n x x  = n y y  = b=      − − n x x n x y xy 2 2 ( ) a= y − bx 当 y=5 时,(即死亡率为 50%),求出 x 值,查反对数得 LD50。 C.方差分析检验回归方程   = − = − n y Lyy y y y 2 2 2 ( ) ( ) 自由度=n-1 回归平方和 ( )   = − n x y u b xy 自由度=(n-1)-(n-2) 剩余平方和 Q = Lyy − u 自由度=n-2 回归均方= (n −1) − (n − 2) Q 剩余均方= n − 2 Q F= 剩余均方 回归均方 >F0.01(34.12)或 F0.05(10.13),(当 n=5 时),则证明回归效果达到极显著或显著 水平。 5.LD50 标准误和置信区间 五、实验报告 将试验结果按前面表格进行记录,用两种方法(绘图法和计算法)分别求 LD50,同时 进行回归方程的可靠性检验

实验二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 一、实验原理 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使药剂随食物经口器被试虫吞食,经中肠吸收后起毒 杀作用。 测定胃毒毒力的方法有三种: (1)毒饵法:将药剂与昆虫喜食的饲料混合制成毒饵,饲喂供试昆虫,这种方法的缺 点是不能避免触杀和熏蒸作用的发生。 (2)微量注射法:用微量注射器将一定量药剂自试虫口器注入,这种方法因操作时易 刺破昆虫口腔柔软组织,故一般很少应用。 (3)叶片夹毒法:将定量的药粉或药剂附着在一定面积的圆形叶片上,与另一片同样 面积的无毒叶片粘合在一起,喂养昆虫,然后根据取食面积计算实际吞食药量,此法适用于 植食性、取食量大的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如鳞翅目幼虫、蝗虫、蟋蟀等,所以本实验采用叶 片夹毒法进行。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掌握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方法。 2.用叶片夹毒法来测定胃毒剂致死中量(LD0)值,以便更好地了解某种杀虫剂是否具 有从口腔进入并经中肠吸收后到达靶子器官起毒杀作用的能力以及毒性程度。 3.了解致死中量LDo的意义。 三、实验用具及材料 1.实验用具:①培养皿:②打孔器:③电子天平;④微量进样器 2.实验材料: (1)供试药剂:①DDV②甲胺磷: (2)供试昆虫:3一4龄菜青虫 (3)其它材料:5%的明胶液或自制浆糊;无毒甘蓝叶片:丙酮; 四、实验方法 1.供试昆虫的停食处理:将采集的健康菜青虫幼虫在实验前5一6小时停止饲喂,这样 有利于昆虫取食。 2.称重:从经过停食处理的菜青虫中,选取龄期大小一致的,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取每一 头试虫的体重并做好标记。 3.药剂配制:用丙酮将甲胺磷配制成12个不同浓度,即25X、50X、100X、200X、400 ×、800×、1600×、3200×、6400×、10800×、21600×液,做好标记备用。 4.制备夹毒叶片:将采集的包厚均匀的甘蓝叶片,用自来水冲取表面附着物,待表面水

实验二 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 一、实验原理 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使药剂随食物经口器被试虫吞食,经中肠吸收后起毒 杀作用。 测定胃毒毒力的方法有三种: (1)毒饵法:将药剂与昆虫喜食的饲料混合制成毒饵,饲喂供试昆虫,这种方法的缺 点是不能避免触杀和熏蒸作用的发生。 (2)微量注射法:用微量注射器将一定量药剂自试虫口器注入,这种方法因操作时易 刺破昆虫口腔柔软组织,故一般很少应用。 (3)叶片夹毒法:将定量的药粉或药剂附着在一定面积的圆形叶片上,与另一片同样 面积的无毒叶片粘合在一起,喂养昆虫,然后根据取食面积计算实际吞食药量,此法适用于 植食性、取食量大的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如鳞翅目幼虫、蝗虫、蟋蟀等,所以本实验采用叶 片夹毒法进行。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掌握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方法。 2.用叶片夹毒法来测定胃毒剂致死中量(LD50)值,以便更好地了解某种杀虫剂是否具 有从口腔进入并经中肠吸收后到达靶子器官起毒杀作用的能力以及毒性程度。 3.了解致死中量 LD50的意义。 三、实验用具及材料 1.实验用具:①培养皿;②打孔器;③电子天平;④微量进样器 2.实验材料: (1)供试药剂:○1 DDV ○2 甲胺磷; (2)供试昆虫: 3-4 龄菜青虫 (3)其它材料:5%的明胶液或自制浆糊;无毒甘蓝叶片;丙酮; 四、实验方法 1.供试昆虫的停食处理:将采集的健康菜青虫幼虫在实验前 5-6 小时停止饲喂,这样 有利于昆虫取食。 2.称重:从经过停食处理的菜青虫中,选取龄期大小一致的,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取每一 头试虫的体重并做好标记。 3.药剂配制:用丙酮将甲胺磷配制成 12 个不同浓度,即 25X、50X、100X、200X、400 × 、800×、1600×、3200×、6400×、10800×、21600×液,做好标记备用。 4.制备夹毒叶片:将采集的包厚均匀的甘蓝叶片,用自来水冲取表面附着物,待表面水

分挥发后,用直径8mm的打孔器制成叶圆片60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保湿备用。用微量注 射器吸取10μ1已知含量的杀虫剂丙酮液,均匀涂布在圆形叶片上,按编号顺序由低浓度到 高浓度进行,待丙酮挥发后,再在另一圆叶片上涂上浆糊,与圆叶片已涂有药剂的一面粘合, 即成夹毒叶片,另用10μ1的丙酮液代替药剂制成不夹毒叶片,放入己编了号的培养皿中, 并用湿棉花团保湿,通过叶片受药量及叶片面积,可计算出每平方厘米的药量(mg/cm), 然后每个培养皿中放入一头已称好重量的幼虫,让其取食。每一浓度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 重复3次,每一浓度处理3一5头试虫,并以丙酮液制成的不夹毒叶片为对照,若对照有死 亡,应重作实验。 待夹毒叶片全部取食完了以后,再以无毒叶片饲喂,放在适宜条件下,6小时、10小时、 24小时后观察试虫的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 五、结果观察及计算 观察记载试虫的取食情况,中毒症状以及吃完夹毒叶片的时间,用扩大镜或肉眼观察计 算食取多少小方格(1m/格),根据叶片每平方厘米的涂药量,计算其所取食药量,从而求 出试虫单位体重所取食的药量(μg/g),经24小时后检查昆虫生存和死亡情况,并按下表 记录。 编 试虫体 取食量 按昆虫体重计算 取食后不同时间反应 号 重(g) 叶面积m 药量(μg) 食药量(μg/g) 6小时 10小时 24小时 Ck 根据每头幼虫所食药量多少,由少至多按顺序排列,注明试虫的生存或死亡反应,根据 幼虫生死反应进行分组,可分为生存、中间、死亡三组,生存组和死亡组只作划分中间组的

分挥发后,用直径 8mm 的打孔器制成叶圆片 60 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保湿备用。用微量注 射器吸取 10μl 已知含量的杀虫剂丙酮液,均匀涂布在圆形叶片上,按编号顺序由低浓度到 高浓度进行,待丙酮挥发后,再在另一圆叶片上涂上浆糊,与圆叶片已涂有药剂的一面粘合, 即成夹毒叶片,另用 10μl 的丙酮液代替药剂制成不夹毒叶片,放入已编了号的培养皿中, 并用湿棉花团保湿,通过叶片受药量及叶片面积,可计算出每平方厘米的药量 (mg/cm2), 然后每个培养皿中放入一头已称好重量的幼虫,让其取食。每一浓度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 重复 3 次,每一浓度处理 3-5 头试虫,并以丙酮液制成的不夹毒叶片为对照,若对照有死 亡,应重作实验。 待夹毒叶片全部取食完了以后,再以无毒叶片饲喂,放在适宜条件下,6 小时、10 小时、 24 小时后观察试虫的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 五、结果观察及计算 观察记载试虫的取食情况,中毒症状以及吃完夹毒叶片的时间,用扩大镜或肉眼观察计 算食取多少小方格(1mm2 /格),根据叶片每平方厘米的涂药量,计算其所取食药量,从而求 出试虫单位体重所取食的药量(μg/g),经 24 小时后检查昆虫生存和死亡情况,并按下表 记录。 编 号 试虫体 重(g) 取食量 按昆虫体重计算 食药量(μg/g) 取食后不同时间反应 叶面积mm 2 药量(μg) 6 小时 10 小时 24 小时 Ck 根据每头幼虫所食药量多少,由少至多按顺序排列,注明试虫的生存或死亡反应,根据 幼虫生死反应进行分组,可分为生存、中间、死亡三组,生存组和死亡组只作划分中间组的

界限,即中间组既有死亡又有生存,在计算LD0时,将中间组的生存部分的每个浓度处理试 虫取食药量累加其总和除以生存总头数作为A:同样把中间组死亡部分的每个浓度处理试虫 取食药量累加其总和除以死亡总头数作为B,则 LD=A+B(μg/g) 2 六、实验报告 1.将试验结果按上表填写,计算LDo值并作以分析。 2.描述试虫中毒症状(中毒症状一般表现为呕吐、下痢、挣扎、痉挛、麻痹、死亡等)。 3.LDo值在农药研究和生产上有什么指导意义。 实验三乳油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一、实验原理 乳油是农药的一种重要加工剂型,具有含量高,药效好,使用方便等优点。一般是由农 药原药与有机溶剂(当药剂为液体时不加)、乳化剂混合而成,呈单向透明状液体。 乳油的质量标准:①有效成分含量合格;②pH6一8:③稳定度在99.5%以上,正常条 件下储藏不沉淀,不分层,在硬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但是,如果加工不良或贮存太久,乳油本身会分层或下部有沉淀,有的加入水中后, 成粗乳状分散体系,有油层和沉淀物的药剂,使用时易产生药害或药效不好等。 二、实验目的 学习乳油的配制方法,明确乳化性能的测定原理。 三、实验材料 (一)实验仪器:1.烧杯;2.量筒(100m1、10m1);3.移液管;4.坩埚;5.泥三角:6. 酒精灯:7.电子天平 (二)供试药品:①40%辛硫磷:②50%甲胺磷:③80%敌敌畏;④10%绿帝:⑤碳酸 钙;⑤7%稀盐酸;⑤丙酮:⑨Tween-20 四、实验方法 (一)乳油的配制:用50m1小烧杯在电子天平上称取80%的敌敌畏乳油2.5g,加入丙 酮2g,使其充分混合,再加入0.5 gTweent一20,然后用水浴锅稍加热助溶即为40%的敌敌

界限,即中间组既有死亡又有生存,在计算 LD50时,将中间组的生存部分的每个浓度处理试 虫取食药量累加其总和除以生存总头数作为 A;同样把中间组死亡部分的每个浓度处理试虫 取食药量累加其总和除以死亡总头数作为 B,则 LD50= 2 A + B (μg/g) 六、实验报告 1.将试验结果按上表填写,计算 LD50值并作以分析。 2.描述试虫中毒症状(中毒症状一般表现为呕吐、下痢、挣扎、痉挛、麻痹、死亡等)。 3.LD50值在农药研究和生产上有什么指导意义。 实验三 乳油的配制及质量检验 一、实验原理 乳油是农药的一种重要加工剂型,具有含量高,药效好,使用方便等优点。一般是由农 药原药与有机溶剂(当药剂为液体时不加)、乳化剂混合而成,呈单向透明状液体。 乳油的质量标准:○1 有效成分含量合格;○2 pH6-8;○3 稳定度在 99.5%以上,正常条 件下储藏不沉淀,不分层,在硬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但是,如果加工不良或贮存太久,乳油本身会分层或下部有沉淀,有的加入水中后, 成粗乳状分散体系,有油层和沉淀物的药剂,使用时易产生药害或药效不好等。 二、实验目的 学习乳油的配制方法,明确乳化性能的测定原理。 三、实验材料 (一)实验仪器:1.烧杯;2.量筒(100ml、10ml);3.移液管;4.坩埚;5.泥三角;6. 酒精灯;7.电子天平 (二)供试药品:○1 40%辛硫磷;○2 50%甲胺磷;○3 80%敌敌畏;○4 10%绿帝;○5 碳酸 钙;○6 7%稀盐酸;○8 丙酮;○9 Tween-20 四、实验方法 (一)乳油的配制:用 50ml 小烧杯在电子天平上称取 80%的敌敌畏乳油 2.5g,加入丙 酮 2g,使其充分混合,再加入 0.5gTween-20,然后用水浴锅稍加热助溶即为 40%的敌敌

畏乳油。 (二)乳油的质量鉴定 1.硬水母液的配制:称取5g化学纯碳酸钙,溶于少量(10ml)7%稀盐酸中,于坩埚 中加热蒸发至干,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再蒸发至干,重复4一5次,以除去多余的盐酸, 使之呈中性,然后用水稀释至100m1,即为硬水母液。 Cac0a HCI CaCIz +Ho 1 CO 2.乳油分散性观察:取1ml硬水母液,用99m1蒸馏水稀释,置于25±1℃的恒温水浴 锅中,用滴管加2滴乳油,仔细观察在水中的自发分散能力,将分散能力分为5级: V.立即分散,有良好的反转现象; IⅣ.缓慢分散,无反转现象: Ⅲ.稍加搅拌才能分散: Ⅱ.用力搅拌才能分散: I.用力搅拌也不分散。 3.初乳态(乳化性)观察: 初乳态是乳化剂经分散(搅拌)后的乳液外观,初乳态能迅速反映乳液的性能,用1ml 移液管吸去0.1ml乳油滴入100ml硬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后观察乳化状态,一般有以下几种: 乳液名称 乳液外观 ④可溶解 透明 ②可溶化 灰色或者蓝色透明(半透明) ③乳白状 乳白色不透明 ④不乳化 分辨出两相 4.稳定性观察: 经初乳态观察后,将其静置30分钟,观察乳油的稳定性,将稳定性分为四级: A.无分离物析出(无乳油、无沉淀) B.微量分离物析出 C.少量分离物析出 D.较多分离物析出 五、实验报告 将测定和观察结果按下表填写,并加以分析

畏乳油。 (二)乳油的质量鉴定 1.硬水母液的配制:称取 5g 化学纯碳酸钙,溶于少量(10ml)7%稀盐酸中,于坩埚 中加热蒸发至干,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再蒸发至干,重复 4-5 次,以除去多余的盐酸, 使之呈中性,然后用水稀释至 100ml,即为硬水母液。 CaCO3 + HCI = CaCI2 + H2O + CO2 2.乳油分散性观察:取 1ml 硬水母液,用 99ml 蒸馏水稀释,置于 25±1℃的恒温水浴 锅中,用滴管加 2 滴乳油,仔细观察在水中的自发分散能力,将分散能力分为 5 级: Ⅴ.立即分散,有良好的反转现象; Ⅳ.缓慢分散,无反转现象; Ⅲ.稍加搅拌才能分散; Ⅱ.用力搅拌才能分散; Ⅰ.用力搅拌也不分散。 3.初乳态(乳化性)观察: 初乳态是乳化剂经分散(搅拌)后的乳液外观,初乳态能迅速反映乳液的性能,用 1ml 移液管吸去 0.1ml 乳油滴入 100ml 硬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后观察乳化状态,一般有以下几种: 乳液名称 乳液外观 ○1 可溶解 透明 ○2 可溶化 灰色或者蓝色透明(半透明) ○3 乳白状 乳白色不透明 ○4 不乳化 分辨出两相 4.稳定性观察: 经初乳态观察后,将其静置 30 分钟,观察乳油的稳定性,将稳定性分为四级: A.无分离物析出(无乳油、无沉淀) B.微量分离物析出 C.少量分离物析出 D.较多分离物析出 五、实验报告 将测定和观察结果按下表填写,并加以分析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