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病毒 1.病毒是一类结构极其简单、具有特殊的繁殖方式的绝对细胞内寄生物:是既具有化学大 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碗 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2.病毒的宿主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生物种类和组织细胞种类。根据病毒的 宿主范围,可将病毒分为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病毒。前者包括噬菌体、噬蓝(绿)藻体和 支原体燃菌体等,后者包括植物病毒、真菌病青、原生动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和脊椎动 物病青等」 3.病毒主要依据包括病毒形态、青粒结构、基因组、复制、化学组成在内的毒粒性质,病 毒的抗原性质及生物学性质进行分类:按照ICTV1998年提出的病毒命名规则命名。 1.病毒的分离与纯化,包括病毒的物理颗粒计数和病毒的感染性测定的定量分析,以及依 据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及表现、病毒的理化性质、病毒的血细胞凝集性质、病毒的免疫学性 质以及分子生物学性质进行的病毒鉴定是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对于病毒学的研究与实 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5.病毒具有确定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壳结构,即包围着病毒基因 组核酸(DA或RNA)的蛋白质壳体。壳体的基本对称形式是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有的 病毒的核壳外还盖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脂蛋白膜即包膜。毒粒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核酸 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有sDNA、ssDNA,dsRNA、 $sRNM4种基本类型,其中根据基因组核酸是线状还是环状,是单一分子还是分段,以及单 链核酸的极性分成不同的种类。构成毒粒的结构蛋白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它 们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6。病毒的繁殖是以复制方式进行。病毒的复制周期大致可以分为连续的5个阶段:即吸附、 侵入、脱壳、大分子合成和装配释放。病毒表面蛋白特异地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导致病毒 与细胞的结合从而启动病毒的感染。侵入是病毒感染的第二阶段,病毒能以核酸、或核壳
或毒粒等形式进入细胞,且不同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同。病毒侵入细胞后,去除病毒的包 膜和壳体,释放病毒核酸的过程称为脱壳。病毒大分子的合成是通过病毒基因组的表达和复 制完成的。大分子合成过程发生的事件有很强的时序性。由早期基因表达产生早期蛋白,主 要参与病毒核酸的复制,调节病毒基因的转录,以及改变或抑制宿主大分子的合成。晚期基 因表达产生晚期蛋白,主要是构成毒粒各种组分的结构蛋白。病毒大分子合成产生的毒粒结 构组分,能以一定方式结合,装配成完整的子代病毒颗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在细胞外。不 同病毒的毒粒结构、核酸的类型和结构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它们各具不同复制策略。 7,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和潜伏感染3种感染类型流产感染可因细 胞的非允许性或缺损病毒引起。引起流产感染的缺损病毒包括干扰缺损颗粒、卫星病毒、条 件缺损病毒和整合的病毒基因组,这些缺损病毒的复制需要其他病毒基因组或病毒基因的辅 助活性。 8.病毒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得以繁衍、进化,另一方面病毒给宿主细胞机体带 来种种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而且可能有重要的医学意义和经 济意义,引起杀细胞感染的烈性噬菌体可抑制宿主细胞的大分子合成,改变宿主的限制系统。 影响细胞表面结构和免疫学性质:温和噬菌体则赋于溶源性细菌免疫性和溶源性转变:动物 病毒感染则可能产生致细胞病变效应,影响宿主的大分子合成,改变细胞结构,诱导和或抑 制细胞凋亡。 9.卫星NA是一些必须依赖辅助病毒进行复制的小分子单链RNM,它们被包装在辅助病毒 壳体中,但其对辅助病毒的复制不是必需的。类病毒是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的侵染性R 它们没有蛋白质外壳,亦不具有编码的功能,在感染细胞内利用宿主酶独立复制。朊病毒是 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病原因子,为不含核酸的蛋白质感染颗粒。这些 亚病毒因子结构比病毒更为简单,井具有许多不同于病毒的特征,其研究不仅扩展了病毒学 研究的范围,而且可能深化人们对病毒的起源与进化,乃至生命本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