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广东海洋大学:生物技术系《节水农业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97.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GD0U-B-11-213 《节水农业技术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40013-0学分1.5总学时30理论30实验/上机0 英文课程名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of Saving Water 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生物技术修订时间2006年07月01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包括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农用小型蓄水工程、引水取水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节 水灌水技术、节水输水技术、节水灌溉制度、农业节水保墒技术)、灌溉施肥技术等内容。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园艺专业和农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应用学科。本课程主要传授农业 节水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掌握节水的基础理论、工程节水和农业节水的方法和技 能,并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指导大田农业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 效益。 三、面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园艺专业、农资专业。 四、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土壤学》、《生态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土壤学》和《生态学》与本课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植 物学》和《植物生理生化》为本课程打下作物对水分要求的基础:《土壤学》为本课程打下土壤结构 和水分运行的基础:《生态学》为本课程打下水分大循环的基础。学完先修课程后,应掌握植物对水 分的需求规律和土壤水分的运行机制。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作物栽培学》、《作物有种学》。本课程可为作物栽培和作物有种提供高产 优质和高效的水分管理基础理论和技能。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教学要求按从高到低分:掌握-A、理解B、了解-C三种) 0水资源概论(以下内容1学时) 广义的水资源和狭义的水资源概念()、地球水的种类(®)。 1.地表水资源: 1.1降水 1.1.1降水量与地区划分:

《 节水农业技术专题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40013-0 学分 1.5 总学时 30 理论 30 实验/上机 0 英文课程名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of Saving Water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生物技术 修订时间 2006 年 07 月 01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包括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农用小型蓄水工程、引水取水工程、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节 水灌水技术、节水输水技术、节水灌溉制度、农业节水保墒技术)、灌溉施肥技术等内容。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生物技术专业、园艺专业和农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应用学科。本课程主要传授农业 节水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掌握节水的基础理论、工程节水和农业节水的方法和技 能,并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指导大田农业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 效益。 三、面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园艺专业、农资专业。 四、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土壤学》、《生态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土壤学》和《生态学》与本课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植 物学》和《植物生理生化》为本课程打下作物对水分要求的基础;《土壤学》为本课程打下土壤结构 和水分运行的基础;《生态学》为本课程打下水分大循环的基础。学完先修课程后,应掌握植物对水 分的需求规律和土壤水分的运行机制。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本课程可为作物栽培和作物育种提供高产、 优质和高效的水分管理基础理论和技能。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教学要求按从高到低分:掌握-A、理解-B、了解-C 三种) 0 水资源概论 (以下内容 1 学时) 广义的水资源和狭义的水资源概念(A)、地球水的种类(B)。 1.地表水资源 : 1.1 降水 1.1.1 降水量与地区划分: GDOU-B-11-213

十分湿润带(⑧)、湿润带(A)、半干早或半湿润带(B)、干早带(C)、十分干早带(C)。 1.1.2降雨径流与汇流: 迳流(C)、水分垂直运行的机制(®)、水分侧向运行的机制(⑧)。 1.2蒸发(以下内容1学时) 蒸发(A)、水面蒸发(C)、土面蒸发(B)、蒸腾(或散发)(A)、蒸散(或腾发)(B)。 潜水蒸发的概念(C),影响蒸发量的大小因素(⑧)、干早指数(®)。 1.2.1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的气候和环境因素(C),确定水面蒸发的方法(⑧)。 1.2.2土壤蒸发 蒸发率变化过程(⑧),土壤水分运行状况()。 1.2.2.1器测法(以下内容1学时) 土壤蒸发器或蒸渗仪(⑧)。 1.2.2.2经验公式(C) 1.2.2.3土壤水分监测 (1)张力计工作原理(A):(2)湿润前锋探测仪工作原理(B):(③)TDR工作原理(C):(4)中子仪工作原 理(C)。 1.2.3植物蒸腾(以下内容1学时) 蒸腾或散发的概念和表示单位(®) 1.2.3.1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原生质(B)、代谢过程(B)、介质(C)、保持姿态(C)、细胞分裂和延伸(B)。 1.2.3.2植物吸收水分 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以下内容1学时) 1.2.3.3植物失水的主要方式 (①)蒸腾作用:叶面蒸腾(气孔蒸腾和角质蒸瞒)和皮孔蒸腾(A),(2)植物吐水(C),(3)合理灌溉的 生理基础(A),(4)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C),(5)作物受早的形态指标(B)。 1.2.3.4植物蒸腾的测定方法 (1)器测法(®),(以下内容1学时)(②)田测法:早作物的田测法(A),水田作物的田测法(),(3) 坑测法(B),(4)气量计算法(C),(5)棵枝称重法(B)。 1.2.4流域蒸散: 1.3我国主要江河水资源简介(B) 作业:1,结合你所在地区的只体情况,谈谈地表水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利用的构思。 2.比较几种常用的植物蒸腾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2地下水资源(以下内容1学时) 地下水的概念(A)、包气带水(A)、潜水(A)、承压水(®)、孔隙水(C)、裂隙水(C)、岩溶水(溶隙水 (C)、补给量(B)、储存量(⑧)、可开采量(®)。 2.1地下水的储存与分类

十分湿润带(B)、湿润带(A)、半干旱或半湿润带(B)、干旱带(C)、十分干旱带(C)。 1.1.2 降雨径流与汇流: 迳流(C)、水分垂直运行的机制(B)、水分侧向运行的机制(B)。 1.2 蒸发(以下内容 1 学时) 蒸发(A)、水面蒸发(C)、土面蒸发(B)、蒸腾(或散发)(A)、蒸散(或腾发)(B)。 潜水蒸发的概念(C),影响蒸发量的大小因素(B)、干旱指数(B)。 1.2.1 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的气候和环境因素(C),确定水面蒸发的方法(B)。 1.2.2 土壤蒸发 蒸发率变化过程(B),土壤水分运行状况(A)。 1.2.2.1 器测法(以下内容 1 学时) 土壤蒸发器或蒸渗仪(B)。 1.2.2.2 经验公式(C) 1.2.2.3 土壤水分监测 (1)张力计工作原理(A);(2)湿润前锋探测仪工作原理(B);(3)TDR 工作原理(C);(4)中子仪工作原 理(C)。 1.2.3 植物蒸腾(以下内容 1 学时) 蒸腾或散发的概念和表示单位(B)。 1.2.3.1 水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原生质(B)、代谢过程(B)、介质(C)、保持姿态(C)、细胞分裂和延伸(B)。 1.2.3.2 植物吸收水分 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A)。(以下内容 1 学时) 1.2.3.3 植物失水的主要方式 (1) 蒸腾作用:叶面蒸腾(气孔蒸腾和角质蒸腾)和皮孔蒸腾(A),(2)植物吐水(C),(3)合理灌溉的 生理基础(A),(4)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C),(5)作物受旱的形态指标(B)。 1.2.3.4 植物蒸腾的测定方法 (1)器测法(B),(以下内容 1 学时)(2)田测法:旱作物的田测法(A),水田作物的田测法(A),(3) 坑测法(B),(4)气量计算法(C),(5)棵枝称重法(B)。 1.2.4 流域蒸散: 1.3 我国主要江河水资源简介(B) 作业:1.结合你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谈谈地表水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利用的构思。 2.比较几种常用的植物蒸腾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2 地下水资源(以下内容 1 学时) 地下水的概念(A)、包气带水(A)、潜水(A)、承压水(B)、孔隙水(C)、裂隙水(C)、岩溶水(溶隙水) (C)、补给量(B) 、储存量(B) 、可开采量(B) 。 2.1 地下水的储存与分类

2.1.1地下水的储存空间与岩石的水理性质 (1)含水层和隔水层(B):(2)储存空间(孔隙、裂隙 和溶隙)():(以下内容1学时)(3)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和毛管性) (®):(4)岩石中水的分类:①气态水、液态水[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膜状水)、毛管水、重 力水](A):②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固态水(⑧):(5)土壤质地的分类和性质(砂质土类、粘 质土类、壤质土类)(C)。 2.1.2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1)地下水的补给():(2)地下水的排泄(C):(3)地下水的径流(C 2.2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以下内容1学时) 2.2.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比重(⑧)、温度(B)、透明度(C、颜色(B)、味(®)、导电性(C)、放射性(C)。 2.2.2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1)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A),(2)地下水的酸碱度(®),(3)地下水的硬度(C),(4)地下水矿 化度(C),(5)地下水侵蚀性(C)。 2.3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以下内容1学时) 2.3.1地下水动态 2.3.2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气候因素(B)、水文因素(A)、地质因素(C)、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人为因素())。 2.4地下水资源评价 静储量(永久储量)(C)、动储量(天然径流量)(C)、调节储量(B)、开采储量()。地下水总量=静 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 2.4.1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以下内容1学时) (1)合理利用原则(®),(2)高效利用原则(A),(3)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A),(4)动态评价原则(⑧), (5)因地评价原则(B),(6)因水评价原则(B) 2.4.2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水质评价(⑧)、资源数量的分析计算(A)、灌溉制度(A)、预防措施(B)、人工补给地下水源(C)、开采 方案择优(⑧)。 2.4.3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以下内容1学时) (1)水均衡分析分法(B),(2)水动力学研究方法(C)。 2.5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全国分区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 作业:结合不同的地下水种类,谈谈与地下水补给、排泄与径流有关的因素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3农用小型蓄水工程(以下内容1学时》 3.1小型水库工程 小型水库的分类和组成(拦水坝、溢洪道、放水涵洞)(®)。 3.2塘坝工程

2.1.1 地下水的储存空间与岩石的水理性质 ( 1 ) 含 水 层 和 隔 水 层 (B) ; ( 2 ) 储 存 空 间 ( 孔 隙 、 裂 隙 和溶隙)(A);(以下内容 1 学时)(3)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和毛管性) (B);(4)岩石中水的分类:①气态水、液态水[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膜状水)、 毛管水、重 力水] (A) ;②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固态水(B);(5)土壤质地的分类和性质(砂质土类、粘 质土类、壤质土类)(C)。 2.1.2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1)地下水的补给(A);(2)地下水的排泄(C);(3)地下水的径流(C)。 2.2 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特性(以下内容 1 学时) 2.2.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比重(B)、温度(B) 、透明度(C)、颜色(B) 、味(B)、导电性(C)、放射性(C) 。 2.2.2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1)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A),(2)地下水的酸碱度(B),(3)地下水的硬度(C) ,(4)地下水矿 化度(C) ,(5)地下水侵蚀性 (C)。 2.3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以下内容 1 学时) 2.3.1 地下水动态 2.3.2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气候因素(B)、水文因素(A)、地质因素(C)、土壤因素(A)、生物因素 (B)、人为因素(A))。 2.4 地下水资源评价 静储量(永久储量)(C)、动储量(天然径流量)(C)、调节储量(B)、开采储量(A)。地下水总量=静 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A)。 2.4.1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以下内容 1 学时) (1)合理利用原则(B),(2)高效利用原则(A),(3)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A),(4)动态评价原则(B), (5)因地评价原则(B),(6)因水评价原则(B)。 2.4.2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水质评价(B)、资源数量的分析计算(A)、灌溉制度(A)、预防措施(B)、人工补给地下水源(C)、开采 方案择优 (B)。 2.4.3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以下内容 1 学时) (1)水均衡分析分法(B),(2)水动力学研究方法(C)。 2.5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全国分区多年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A)。 作业: 结合不同的地下水种类,谈谈与地下水补给、排泄与径流有关的因素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3 农用小型蓄水工程(以下内容 1 学时) 3.1 小型水库工程 小型水库的分类和组成(拦水坝、溢洪道、放水涵洞)(B)。 3.2 塘坝工程

地坝工程主要作用(C) 3.3集雨工程 3.3.1雨水集蓄的概念及适用范围(A)。 3.3.2集雨工程的组成及特点(®) 3.3.2.1集雨系统 (1)天然集流场(C),(2)人工集流场(®),影响集流效率的主要因素()。 3.3.2.2输水引水系统(以下内容1学时 3.3.2.3蓄水系统 (1)存储系统(),(2)主要附屈设施(沉沙池、过滤池、拦污橱、消力设施、窖口井台等)(⑧)。 3.3.2.4灌溉系统() 3.3.3集雨工程的规划 3.3.3.1规划的原则 年均降水量(A)、因地制宜(B)、合理布局(C)、工程的规模(A)、数量与类型(C)、选址(A)、水源集水 面(B)。 3.3.3.2规划的内容(以下内容1学时)(A) (1)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规划目标、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3)需水分析(⑧), (4)集流面确定(C),(5)蓄水工程规划(C),(6)供水及灌溉工程规划(),(7)工程建设投资 费用预算及工程效益分析(®),(8)实施措施()。 3.3.3.3集雨工程的水量平衡分析 (1)需水分析(人畜饮用水量、灌溉用水量)(⑧),(2)年集水量的计算(⑧),(3)水量供需平衡 分析及工程规模确定(A)。 3.3.4集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3.3.4.1集流面的设计与施工 (1)瓦屋集流面(B),(2)混凝土集流面(⑧),(3)土质集流面(C),(4)片(块)石衬砌集流面(C), (5)塑料簿膜防渗集流面(B)。 3.3.4.2附属设施的布置(以下内容1学时) (1)输水引水工程(⑧),(2)沉沙池(坑)(B),(3)拦污栅(C),(4)过滤池、进出水管和溢流管 (B)。 作业:谈谈你对集雨工程的组成及特点的认识与体会。 4引水取水工程 4.1灌溉取水方式 无坝引水(A)、有坝引水(C)、抽水取水(A)、水库取水(®)、打井提水(A)。 4.1.1无坝引水 进水闸(C)、冲沙闸和导流堤(C)、都江堰水利工程(®) 4.1.2有坝引水 拦河坝(闸)(B)、进水闸(C)、冲沙闸和防洪堤(B)

塘坝工程主要作用(C)。 3.3 集雨工程 3.3.1 雨水集蓄的概念及适用范围(A) 。 3.3.2 集雨工程的组成及特点(B)。 3.3.2.1 集雨系统 (1)天然集流场(C),(2)人工集流场(B),影响集流效率的主要因素(A)。 3.3.2.2 输水引水系统(以下内容 1 学时) 3.3.2.3 蓄水系统 (1)存储系统(A),(2)主要附属设施(沉沙池、过滤池、拦污栅、消力设施、窖口井台等)(B)。 3.3.2.4 灌溉系统(A) 3.3.3 集雨工程的规划 3.3.3.1 规划的原则 年均降水量(A)、因地制宜(B)、合理布局(C)、工程的规模(A)、数量与类型(C)、选址(A)、水源集水 面(B)。 3.3.3.2 规划的内容(以下内容 1 学时)(A) (1)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A),(2)规划目标、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B),(3)需水分析(B), (4)集流面确定(C) ,(5)蓄水工程规划(C) ,(6)供水及灌溉工程规划(A) ,(7)工程建设投资 费用预算及工程效益分析(B) ,(8)实施措施(C) 。 3.3.3.3 集雨工程的水量平衡分析 (1)需水分析(人畜饮用水量 、灌溉用水量 )(B),(2)年集水量的计算(B),(3)水量供需平衡 分析及工程规模确定(A)。 3.3.4 集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3.3.4.1 集流面的设计与施工 (1)瓦屋集流面(B),(2)混凝土集流面(B),(3)土质集流面(C),(4)片(块)石衬砌集流面(C), (5)塑料簿膜防渗集流面(B)。 3.3.4.2 附属设施的布置(以下内容 1 学时) (1)输水引水工程(B),(2)沉沙池(坑)(B),(3)拦污栅(C),(4) 过滤池、进出水管和溢流管 (B)。 作业:谈谈你对集雨工程的组成及特点的认识与体会。 4 引水取水工程 4.1 灌溉取水方式 无坝引水(A)、有坝引水(C)、抽水取水(A)、水库取水(B)、打井提水(A)。 4.1.1 无坝引水 进水闸(C)、冲沙闸和导流堤(C)、都江堰水利工程(B)。 4.1.2 有坝引水 拦河坝(闸)(B)、进水闸(C)、冲沙闸和防洪堤(B)

4.1.3抽水引水(以下内容1学时) 抽水引水的方式(®)。 4.1.4水库取水(C 4.2抽水机站 (1)流量(A),(2)扬程(A),(3)允许吸上真空度(B),(4)功率(A),(5)效率(B),(6)转速(C) (7)比转速(C)。 4.3地下水取水建筑物一一井 垂直取水(®、水平取水(C)、双向取水(B) 作业:谈谈你对双向取水的认识。 5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以下内容1学时) 5.1节水灌水技术 5.1.1地面灌溉技术 地面灌溉的概念和优缺点(⑧)、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C)。 5.1.1.1畦灌、沟灌、淹水灌和漫灌 (1)畦灌的概念、规格与灌水要素(C),(2)沟灌的概念、规格与灌水要素(®) (3)淹水灌的概念、规格与灌水要素(C),(4)漫灌的概念(C)。 5.1.1.2新的沟畦灌水工具(以下内容1学时)(B)。 5.1.1.3波涌灌溉 (1)波涌灌溉的概念(),(2)波涌灌溉技术简介(®),(3)波涌灌溉的灌水方式(定时段-变流程、 定流程-变时段、定流程-变流量)(⑧),(4)田间灌水系统(C)。 5.1.1.4尾水回收系统(以下内容1学时)(⑧) 5.1.1.5膜上灌(膜孔灌)(A) 5.1.2喷灌技术 (1)喷灌的概念和优缺点(®),(以下内容1学时)(2)喷灌系统的组成(水源工程、管道系统、喷 头、附属设备)(A),(3)喷灌系统的分类(B),(4)喷灌的技术要求(A),(以下内容1学时)(5)喷 头的类型与性能(⑧®) 5.1.3滴灌技术 滴灌的优缺点(B),滴灌的形式(A),(以下内容1学时)滴头的种类(B),重力灌溉技术(A)。 5.1.4微灌技术 (1)微灌的概念和优缺点(⑧),(以下内容1学时)(2)微灌系统的组成(水源工程、首部枢纽、 配水管网、灌水器)(仙,(3)微喷头的类型(射流旋转式微喷头、折射式微喷头、离心式微喷头) (A)。 5.1.5小管出流灌(⑧)。 5.1.6微喷灌材料介绍(以下内容1学时) (1)微喷灌的配套设备(®),(2)管道(A),(3)过滤器(A),(4)阀门(A, (5)安全保护设备(A)

4.1.3 抽水引水(以下内容 1 学时) 抽水引水的方式 (B)。 4.1.4 水库取水(C) 4.2 抽水机站 (1)流量(A),( 2)扬程(A),(3)允许吸上真空度(B),(4)功率(A),(5)效率(B),(6)转速(C), (7)比转速(C)。 4.3 地下水取水建筑物——井 垂直取水(B)、水平取水(C)、双向取水(B)。 作业:谈谈你对双向取水的认识。 5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以下内容 1 学时) 5.1 节水灌水技术 5.1.1 地面灌溉技术 地面灌溉的概念和优缺点(B)、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C)。 5.1.1.1 畦灌、沟灌、淹水灌和漫灌 (1)畦灌的概念、规格与灌水要素(C),(2)沟灌的概念、规格与灌水要素(B), (3)淹水灌的概念、规格与灌水要素(C),(4)漫灌的概念(C)。 5.1.1.2 新的沟畦灌水工具(以下内容 1 学时)(B) 。 5.1.1.3 波涌灌溉 (1)波涌灌溉的概念(A),(2)波涌灌溉技术简介(B),(3)波涌灌溉的灌水方式(定时段-变流程、 定流程-变时段、定流程-变流量)(B),(4)田间灌水系统(C)。 5.1.1.4 尾水回收系统(以下内容 1 学时)(B) 5.1.1.5 膜上灌(膜孔灌)(A) 5.1.2 喷灌技术 (1)喷灌的概念和优缺点(B),(以下内容 1 学时)(2)喷灌系统的组成(水源工程、管道系统、喷 头、附属设备)(A),(3)喷灌系统的分类(B),(4)喷灌的技术要求(A),(以下内容 1 学时)(5)喷 头的类型与性能(B)。 5.1.3 滴灌技术 滴灌的优缺点(B),滴灌的形式(A),(以下内容 1 学时)滴头的种类(B),重力灌溉技术(A)。 5.1.4 微灌技术 (1)微灌的概念和优缺点(B),(以下内容 1 学时)(2)微灌系统的组成(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 配水管网、灌水器)(A),(3)微喷头的类型(射流旋转式微喷头、折射式微喷头、离心式微喷头) (A)。 5.1.5 小管出流灌(B)。 5.1.6 微喷灌材料介绍(以下内容 1 学时) (1)微喷灌的配套设备(B),(2)管道(A),(3)过滤器(A),(4)阀门(A), (5)安全保护设备(A)

5.2节水输水技术 5.2.1灌溉渠道系统(以下内容1学时) 5.2.1,1灌溉渠道系统的组成(水源引水取水部分(⑧)、输水配水渠道(⑧)、田间灌水系统(®)、排水 泄水系统(C、渠系建筑物(C))。 5.2.1.2渠道防渗技术B)。 5.2.2管道输水技术(A)。 5.2.21输配水管道系统的类型(B)。 5.2.2.2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组成(A) 5.3节水灌溉制度(以下内容1学时) 5.3.1非充分灌溉(A)。 5.3.2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⑧)。 5.3.3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水预报技术(A)。 5.3.4灌区输配水量测与自动监控技术(®)。 5.4农业节水保墒技术(以下内容1学时) 5.4.1耕作保堉技术(A)。 5.4.2覆盖保培技术(A) 5.4.3化学节水技术(B)。 5.4.4选有抗早品种(®)。 作业:试比较喷灌系统、微灌系统和滴灌系统组成的异同与优缺点。 6灌溉施肥技术(以下内容1学时) 6.1灌概施肥的概念和优势(B)。 62微灌施肥的主要形式:加压滴灌,重力滴灌,渗灌,微喷灌,喷水带等(®) 6.3华南地区通过微灌系统施肥的主要方法 6.3.1旁通罐施肥法(A)。 6.3.2文丘里施肥器(A)。 6.3.3重力自压式施肥法(以下内容1学时)(A)。 6.3.4泵吸水侧施肥法(A)。 6.3.5华南地区果园灌溉施肥的常用肥料()。 6.3.6华南地区发展灌溉施肥技术的有利条件(⑧)。 6.3.7华南地区果园灌溉施肥发展的限制因素(⑧)。 作业:比较旁通罐施肥法、文丘里施肥器、重力自压式施肥法、泵吸水侧施肥法的异同和优缺点。 七、教材与参考书: (一)本课程选用教材: 左强。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二)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张承林.灌溉施肥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2 节水输水技术 5.2.1 灌溉渠道系统(以下内容 1 学时) 5.2.1.1 灌溉渠道系统的组成(水源引水取水部分(B)、输水配水渠道(B)、田间灌水系统(B)、排水 泄水系统(C)、渠系建筑物(C))。 5.2.1.2 渠道防渗技术(B)。 5.2.2 管道输水技术(A)。 5.2.2.1 输配水管道系统的类型(B)。 5.2.2.2 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组成(A)。 5.3 节水灌溉制度(以下内容 1 学时) 5.3.1 非充分灌溉(A) 。 5.3.2 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B)。 5.3.3 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水预报技术(A) 。 5.3.4 灌区输配水量测与自动监控技术(B) 。 5.4 农业节水保墒技术(以下内容 1 学时) 5.4.1 耕作保墒技术(A)。 5.4.2 覆盖保墒技术(A)。 5.4.3 化学节水技术(B)。 5.4.4 选育抗旱品种(B)。 作业:试比较喷灌系统、微灌系统和滴灌系统组成的异同与优缺点。 6 灌溉施肥技术(以下内容 1 学时) 6.1 灌溉施肥的概念和优势(B)。 6.2 微灌施肥的主要形式: 加压滴灌,重力滴灌,渗灌,微喷灌,喷水带等(B)。 6.3 华南地区通过微灌系统施肥的主要方法 6.3.1 旁通罐施肥法(A) 。 6.3.2 文丘里施肥器(A) 。 6.3.3 重力自压式施肥法(以下内容 1 学时)(A) 。 6.3.4 泵吸水侧施肥法(A) 。 6.3.5 华南地区果园灌溉施肥的常用肥料(A) 。 6.3.6 华南地区发展灌溉施肥技术的有利条件(B) 。 6.3.7 华南地区果园灌溉施肥发展的限制因素(B) 。 作业:比较旁通罐施肥法、文丘里施肥器、重力自压式施肥法、泵吸水侧施肥法的异同和优缺点。 七、教材与参考书: (一)本课程选用教材: 左 强.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二)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 张承林.灌溉施肥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及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编。中国节水农业问盟论文集。北京: 中国水利出版社,1999 3罗金耀.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武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陈玉民,郭国双等编著。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北京:水利电出版社,1995 5 Stirzaker R J,Hutchinson P A,Mosena M L.A new way for small farm irrigation to save water.In:Proceeding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micro-irrigation congress.Cape town:2000 South Africa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七、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考查。 执笔:陈彪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07.01

2 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及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编. 中国节水农业问题论文集. 北京: 中国水利出版社, 1999 3 罗金耀.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4 陈玉民,郭国双等编著. 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 北京:水利电出版社, 1995 5 Stirzaker R J, Hutchinson P A, Mosena M L . A new way for small farm irrigation to save water. In: Proceeding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micro-irrigation congress. Cape town: 2000 South Africa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七、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考查。 执 笔:陈 彪 审 核: 批准人: 时间:2006.07.01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