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A.泰罗 B.法约尔( .西蒙 D.韦伯 2.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管理的变动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实践性 3.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管理的对象。 A.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 B.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 D.组织中的人 4.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 B.管理技能 C.技术技能 D.概念技能 5.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6.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D.目标、部门和人员 7.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 A.发言人 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 D.精神领袖 8.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弗雷德里克·泰罗 D.大卫·李嘉图 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 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A)就是其中之一。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管理理论 D.行政组织理论 10.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A.科学技术 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增强责任感 11.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 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 D.效率的逻辑 12.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A.乔治·梅奥 B.弗雷德里克·泰罗 C.亨利·法约尔 D.马克斯·韦伯 13.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A.社会人B.复杂人C.经济人D.单纯人 14.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 是()。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B.先进的社会制度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15.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 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管理B.生产流程C.作业管理 D.操作规程 1
1 管理学基础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2.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 A.管理的变动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实践性 3.下列各选项中,( )属于管理的对象。 A.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 B.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 D.组织中的人 4. 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 )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 B.管理技能 C.技术技能 D.概念技能 5.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6.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D.目标、部门和人员 7.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 )的角色。 A.发言人 B.组织联络者 C.领导者 D.精神领袖 8.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弗雷德里克·泰罗 D.大卫·李嘉图 9.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 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 A)就是其中之一。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管理理论 D.行政组织理论 10.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 A.科学技术 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增强责任感 11.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 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 )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 D.效率的逻辑 12.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 A.乔治·梅奥 B.弗雷德里克·泰罗 C.亨利·法约尔 D.马克斯·韦伯 13.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 A.社会人 B.复杂人 C.经济人 D.单纯人 14.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 是( )。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B.先进的社会制度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15.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 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管理 B.生产流程 C.作业管理 D.操作规程
16.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A.控制 B.预测 C.组织 D.决策 17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负责制定的。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所有管理者 18.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年度预测 19.计划工作的前提是()。 A.决策 B.预测 C.管理 D.领导 20.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 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D.重合性 21.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 内。 A.2个 B.5个 C.10个 D.15个 22.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 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 23.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 A.赫伯特·西蒙 B.乔治·梅奥 C.彼得·德鲁克 D.弗雷德里克·泰罗 24.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 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 A.技术创新 B.信誉至上 C.创造顾客 D.质量优良 25.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 B.评估工具 C.指标体系 D.激励手段 26.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A.顾客之上 B.利润目标 C.融入社会责任 D.最大利润 27.战略只是规定了发展方向、目标和基本措施,为了使其得以顺利执行,必须 (),以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 A.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 B.进行方案分解 C,进行结构调整 D.进行目标分解 28.企业组织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 A.宏观环境分析 B.消费水平分析 C.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D.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29.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的发展 战略。 A.一元化 B.关联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30.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 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特征。 A.全局性B.纲领性C.长远性D.客观性 31.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是不准确的。 A.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B.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C.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D.它明确了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 16.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 A.控制 B.预测 C.组织 D. 决策 17.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 )负责制定的。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所有管理者 18.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 (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年度预测 19.计划工作的前提是( )。 A.决策 B.预测 C.管理 D.领导 20.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 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 )。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D.重合性 21.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 )以 内。 A.2 个 B.5 个 C.10 个 D.15 个 22.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 B.短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长期目标 23.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 )。 A.赫伯特·西蒙 B.乔治·梅奥 C.彼得·德鲁克 D.弗雷德里克·泰罗 24.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 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 )。 A.技术创新 B.信誉至上 C.创造顾客 D.质量优良 25.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 B.评估工具 C.指标体系 D.激励手段 26.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A.顾客之上 B.利润目标 C.融入社会责任 D.最大利润 27. 战略只是规定了发展方向、目标和基本措施,为了使其得以顺利执行,必须 ( ),以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 A.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 B.进行方案分解 C.进行结构调整 D.进行目标分解 28.企业组织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 )。 A.宏观环境分析 B.消费水平分析 C.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D.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29. 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 )的发展 战略。 A.一元化 B.关联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30.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 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 )特征。 A.全局性 B.纲领性 C.长远性 D.客观性 31.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 )是不准确的。 A.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B.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C.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D.它明确了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2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 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 A.SWOT分析 B.竞争战略分析 C.G矩阵分析 D.行业寿命周期法分析 33.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 A.竞争战略 B.组织目标 C.公司层战略D.组织内部资源 34.决策的起点是()。 A.识别问题 B.拟定备选方案 C.确定决策目标 D.确定决策原则 35.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 ()。 A,日常管理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36.()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首创的一种 预测决策方法。 A.德尔菲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等概率法 3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 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A.25台 B.100台 C.125台 D.12.5台 38.矩阵式组织属于()组织结构。 A.机械式 B.有机式 C.直线式 D.平行式 39.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相匹配。 A.组织目标 B.管理理念 C.组织结构 D.战略计划 40.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含义就是()。 A.人事关系 B.组织目标 C.组织结构 D.责权利关系 41.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 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A.责权利对等 B.分工与协作 C.分级管理 D.弹性结构 42.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如汽车装配线,需要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 ()。 A.有机式结构 B.复杂式结构 C.机械式结构 D.简单式结构 43.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A.职能制结构 B.直线职能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44.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A.职能制结构 B.事业部制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45.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人设职 B.量才使用 C.任人唯贤 D.因事择人
3 32.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 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 )。 A.SWOT 分析 B.竞争战略分析 C. G 矩阵分析 D.行业寿命周期法分析 33.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 )。 A.竞争战略 B.组织目标 C.公司层战略 D.组织内部资源 34.决策的起点是( )。 A.识别问题 B.拟定备选方案 C.确定决策目标 D.确定决策原则 35.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 ( )。 A.日常管理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36.( )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首创的一种 预测 决策方法。 A.德尔菲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等概率法 3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 15 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 1000 元,每台售 价 2200 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 A.25 台 B.100 台 C.125 台 D.12.5 台 38. 矩阵式组织属于( )组织结构。 A.机械式 B.有机式 C.直线式 D.平行式 39. 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 )相匹配。 A.组织目标 B.管理理念 C.组织结构 D.战略计划 40. 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含义就是( )。 A.人事关系 B.组织目标 C.组织结构 D.责权利关系 41.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 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 )原则。 A.责权利对等 B.分工与协作 C.分级管理 D.弹性结构 42. 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如汽车装配线,需要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 ( )。 A.有机式结构 B.复杂式结构 C.机械式结构 D.简单式结构 43. 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 )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A.职能制结构 B.直线职能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44. M 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 A.职能制结构 B.事业部制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45.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 )原则。 A.因人设职 B.量才使用 C.任人唯贤 D.因事择人
46.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 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D.经济效益 47.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一般而言,() 的选聘多采用外源渠道。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普通管理者 48.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获取信息。 A.上级部门 B.关系部门 C.下属部门 D.主管部门 49.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 A.上级考评 B.群众考评 C.专家考评 D.自我考评 50.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 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 A.有计划的提升 B.职务轮换 C.委以助手职务 D.临时提升 51.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52.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 量是他的()。 A.法定权利 B.奖惩权力 C.组织权力 D.自身影响力 5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领导方式对业绩关 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A.1-1型 B.91型 C.1-9型 D.5-5型 54.根据赫塞一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 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 )o A.高工作一高关系 B.低工作一低关系 C.低工作一高关系 D.高工作一低关系 55.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A.自然消退 B.惩罚 C.消极强化 D.正强化 56.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的研究。 A.普通员工 B.技术人员 C.主管人员 D.一线员工 57.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 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效价因素 4
4 46.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 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 )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D.经济效益 47.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 一般而言,( ) 的选聘多采用外源渠道。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普通管理者 48.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 )获取信息。 A. 上级部门 B.关系部门 C.下属部门 D.主管部门 49.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 )。 A. 上级考评 B. 群众考评 C.专家考评 D. 自我考评 50.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 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 )。 A. 有计划的提升 B. 职务轮换 C.委以助手职务 D. 临时提升 51.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 )。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52.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 量是他的( )。 A.法定权利 B.奖惩权力 C.组织权力 D.自身影响力 5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领导方式对业绩关 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A.1-1 型 B.9-1 型 C.1-9 型 D.5-5 型 54.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 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 )。 A.高工作—高关系 B.低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高工作—低关系 55.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 A.自然消退 B.惩罚 C.消极强化 D.正强化 56.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 )的研究。 A.普通员工 B.技术人员 C.主管人员 D.一线员工 57.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 )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 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效价因素
58.“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理论 的观点。 A.需要层次 B.双因素 C.公平 D.成就需要 59.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 属于()。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60.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B.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C.将工作布置下去 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61.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做出发应时,就出现了反馈。反馈体现了 沟通的(B)特征。 A.单项性 B.双向性 C.强制性 D.独特性 62.()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A.口头沟通 B.非语言沟通 C.书面沟通 D.电子媒介沟通 63.信息沟通只能向上或向下进行,信息层层传递,路线长,速度慢,且容易发生 信息的过滤、篡改和失真,这种沟通模式是()。 A.链式沟通 B.轮盘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全通道式沟通 64.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 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 的原因是()。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65.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 由于个体障碍中的( )原因造成的。 A.情绪 B.信息操控 C.选择性知觉 D.非语言提示 66.在冲突发生后,管理者可以召集冲突的双方,通过开会等方式,让双方开诚布 公地交流,积极倾听并理解对方的差异,解决冲突的方法是()。 A.妥协 B.强制解决 C.合作 D.树立更高目标 67.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决策 68.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过程。 A.通报 B.下达 C.上报 D.反馈 69.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 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 A.价值标准 B.实物标准 5
5 58.“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 )理论 的观点。 A.需要层次 B.双因素 C.公平 D.成就需要 59.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 属于( )。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60.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 )。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B.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C.将工作布置下去 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61.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做出发应时,就出现了反馈。反馈体现了 沟通的(B )特征。 A.单项性 B.双向性 C.强制性 D.独特性 62.( ) 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A.口头沟通 B.非语言沟通 C.书面沟通 D.电子 媒介沟通 63.信息沟通只能向上或向下进行,信息层层传递,路线长,速度慢,且容易发生 信息的过滤、篡改和失真,这种沟通模式是( )。 A.链式沟通 B.轮盘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全通道式沟通 64.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 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 的原因是( )。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65.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 由于个体障碍中的( )原因造成的。 A.情绪 B.信息操控 C.选择性知觉 D.非语言提示 66. 在冲突发生后,管理者可以召集冲突的双方,通过开会等方式,让双方开诚布 公地交流,积极倾听并理解对方的差异,解决冲突的方法是( )。 A.妥协 B.强制解决 C.合作 D.树立更高目标 67.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决策 68.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 )过程。 A.通报 B.下达 C.上报 D.反馈 69.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 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 )。 A.价值标准 B.实物标准
C.收益标准 D.成本标准 70.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 控制标准的()要求。 A.目的性 B.多元性 C.可检验性 D.协调一致性 71.某企业将2006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年度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 标准中属于()。 A.历史标准 B.计划标准 C.最高标准 D.年度标准 72.管理者的精力及其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有效的控制要求管理者 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事项、活动或环节上,这就是控制的()原则。 A.目标明确 B.控制关键点 C.及时性 D.灵活性 73.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 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 A.历史成本法 B.计划法 C.定量法 D.定额法 74.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 A.培训 B.直接监督或巡查 C.股票期权 D.人事调整 75.采购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向作业系统输入足量的、质量可靠的、来源稳定的输 入品,同时()。 A.降低采购成本 B.提高产品质量 C.减少对机器的磨损 D.提高利润 76.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掌握( )。 A.成本收益分析法 B. 供应链管理方法 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D.预算控制 77.对供应商的评价中,( )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 A.技术能力 B.服务能力 C.协同能力 D.供应能力 78.()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A.销售利润率 B.产品合格率 C.固定资产折旧率 D.投资收益率 9.()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 理水平。 A.流动性 B.运营能力 C.损益 D.成本 80.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 A.中层管理者 B.基层管理者 C.普通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二、多项选择 1.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角色 6
6 C.收益标准 D.成本标准 70.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 控制标准的( )要求。 A.目的性 B.多元性 C.可检验性 D.协调一致性 71.某企业将 2006 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年度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 标准中属于( )。 A.历史标准 B.计划标准 C.最高标准 D.年度标准 72.管理者的精力及其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有效的控制要求管理者 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事项、活动或环节上,这就是控制的( )原则。 A.目标明确 B.控制关键点 C.及时性 D.灵活性 73.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 )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 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 A.历史成本法 B.计划法 C.定量法 D.定额法 74.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 )。 A.培训 B.直接监督或巡查 C.股票期权 D.人事调整 75.采购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向作业系统输入足量的、质量可靠的、来源稳定的输 入品,同时( )。 A.降低采购成本 B.提高产品质量 C.减少对机器的磨损 D.提高利润 76.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掌握( )。 A.成本收益分析法 B.供应链管理方法 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D.预算控制 77.对供应商的评价中,( )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 A.技术能力 B.服务能力 C.协同能力 D.供应能力 78.( )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A.销售利润率 B.产品合格率 C.固定资产折旧率 D.投资收益率 79.( )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 理水平。 A.流动性 B.运营能力 C.损益 D.成本 80.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 )。 A.中层管理者 B.基层管理者 C.普通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二、多项选择 1.下列选项中,( )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角色
2.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 ()。 A,技术环境 B.政治法律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3.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A.管理具有二重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时效性 4.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 ()。 A.人际关系角色 B.组织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5.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三个部分 组成。 A.精神文化 B.制度文化 C.传统文化 D.物质文化 6.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 界之作-《第五项修炼一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是其主要内 容。 A.系统思考 B.改变心智模式 C.超越自我 D.建立共同愿景 7.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 标。这些权力包括:()。 A.传统的权力 B.理性--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8.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包括( A.制定计划 B.机会分析 C.执行计划 D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9.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 A.销售费用预算 B.零基预算 C.广告预算 D.成本预算 10.以下选项中,()属于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 A.收益 B.成本 C.期限 D.风险 11按预测属性的不同,可将预测划分为()。 A.定性预测 B.定量预测 C.市场预测 D.财务预测 12.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 A.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 B.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C.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 D.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13.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A.确定组织的目标 B.确定具体评价指标 C.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D.确定指标的权重 14.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主要目标 B.综合目标 7
7 2.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 ( )。 A.技术环境 B.政治法律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3.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 A.管理具有二重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时效性 4.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 ( )。 A.人际关系角色 B.组织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5.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 )三个部分 组成。 A.精神文化 B.制度文化 C.传统文化 D.物质文化 6.199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 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 )是其主要内 容。 A.系统思考 B.改变心智模式 C.超越自我 D.建立共同愿景 7.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 标。这些权力包括:( )。 A.传统的权力 B.理性----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8.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包括( )。 A.制定计划 B.机会分析 C.执行计划 D.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9.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 )。 A.销售费用预算 B.零基预算 C.广告预算 D.成本预算 10.以下选项中,( )属于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 A.收益 B.成本 C.期限 D.风险 11.按预测属性的不同,可将预测划分为( )。 A. 定性预测 B. 定量预测 C. 市场预测 D. 财务预测 12.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 )。 A.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 B.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C.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 D.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13.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 A.确定组织的目标 B.确定具体评价指标 C.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D.确定指标的权重 14.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 A.主要目标 B.综合目标
C.并行目标 D.次要目标 15.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 A.管理效率提高了 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 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16.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 A.自我评定 B.领导评审 C.小组考核 D.群众评议 17.制定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 A.赢得竞争优势 B.战胜竞争对手 C.改善组织现状 D.赢得市场和顾客 18.组织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是()。 A.发现组织具有的优势 B.寻找组织的发展机会 C.避开存在的威胁 D. 发现组织现有的劣势 19.目标建立过程中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D.期限适中 20.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 A.经营目标集中 B.管理简单方便 C.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21.“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 ) A.科学 B.方法 C.艺术 D.战术 22.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 A.语言晦涩 B.表述过长 C.狭窄 D.空泛 23.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 战略属于()。 A.关联多元化 B.同心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24.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 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 A.德尔菲法 B.头脑风暴法 C.盈亏平衡点法 D.哥顿法 25.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 (BD)。 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D.日常管理决策 26.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A.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C.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 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 27.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等,就是 ()。 A.战术性决策 B.策略性决策 C,战略性决策 D,业务性决策
8 C.并行目标 D.次要目标 15.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 )。 A.管理效率提高了 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 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16.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 )。 A.自我评定 B.领导评审 C.小组考核 D.群众评议 17.制定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 )。 A.赢得竞争优势 B.战胜竞争对手 C.改善组织现状 D.赢得市场和顾客 18. 组织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是( )。 A.发现组织具有的优势 B.寻找组织的发展机会 C.避开存在的威胁 D.发现组织现有的劣势 19.目标建立过程中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D.期限适中 20.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 )。 A.经营目标集中 B.管理简单方便 C.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21.“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 )。 A.科学 B.方法 C.艺术 D.战术 22. 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 )。 A.语言晦涩 B.表述过长 C.狭窄 D.空泛 23.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 战略属于( )。 A.关联多元化 B.同心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24.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 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 )。 A.德尔菲法 B.头脑风暴法 C.盈亏平衡点法 D.哥顿法 25. 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 (BD )。 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D.日常管理决策 26. 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 A.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C.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 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 27.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等,就是 ( )。 A.战术性决策 B.策略性决策 C.战略性决策 D.业务性决策
28.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 本点,即()。 A.预测 B.决策 C.函询 D.反馈 29.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 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集权式组织 D.分权式组织 30.坚持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要做到()。 A.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位 B.定期更换管理人员 C.实行职工一专多能 D.多种用工制度 31.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都要随环境 的变化而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 B.】 职责的规定 C.利润的高低 D.职位的安排 3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等。 A.战略 B.技术 C.环境 D.组织规模 3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34.组织变革可以分为多种,比如()。 A.特殊性变革 B.适应性变革 C.创新性变革 D. 激进性变革 35.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 A.有职位的人 B.有知识的人 C.有能力的人 D.对组织忠诚的人 36.合理进行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因事择人 B.人事动态平衡 C.量才使用 D.程序化、规范化 37.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 A.组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 B.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C.组织成员发展的需要 D.组织发展的需要 38.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 )。 A.心理素质考评 B.业务能力考评 C.达标绩效评价 D.管理绩效评价 39.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力在其权力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 A.法定权力 B.奖励权力 C.组织权力 D.处罚权力 40.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 ()。 A.关怀维度 B.定规维度 C.员工导向 D.生产导向 41.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 9
9 28.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 本点,即( )。 A.预测 B.决策 C.函询 D.反馈 29.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 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 )。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集权式组织 D.分权式组织 30.坚持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要做到( )。 A.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位 B.定期更换管理人员 C.实行职工一专多能 D.多种用工制度 31.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 )都要随环境 的变化而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 B.职责的规定 C.利润的高低 D.职位的安排 3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 )等。 A.战略 B.技术 C.环境 D.组织规模 33.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 )。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34. 组织变革可以分为多种,比如( )。 A.特殊性变革 B.适应性变革 C.创新性变革 D.激进性变革 35.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 )。 A.有职位的人 B.有知识的人 C.有能力的人 D.对组织忠诚的人 36.合理进行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A.因事择人 B.人事动态平衡 C.量才使用 D.程序化、规范化 37.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 A.组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 B.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C.组织成员发展的需要 D.组织发展的需要 38.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 )。 A.心理素质考评 B.业务能力考评 C.达标绩效评价 D.管理绩效评价 39.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力在其权力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 )。 A.法定权力 B.奖励权力 C.组织权力 D.处罚权力 40.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 ( )。 A.关怀维度 B.定规维度 C.员工导向 D.生产导向 41.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 )
A.紧张不安的措施 B.积极进取的措施 C.消极防范的措施 D.寻求激励的措施 42.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 A.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 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43.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44.信息沟通一般包含下列环节( )。 A.信息源发出经过编码的信息 B.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信息 C.接受者接受信息并解码 D.信息反馈 45.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 协调不够 46.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AC)。 A.营造一种坦诚和信任的组织气氛 B.全方位地开发并使用正式的渠 道 C.鼓励使用多元沟通渠道 D.使用反馈技巧 47.按照沟通方式不同,沟通可以划分为()等类型。 A.工具式沟通 B.口头沟通 C.非语言沟通 D.书面沟通 48.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方式分为()。 A.工具式沟通 B.情感式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49.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A )。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B.上级单位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50.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等类型。 A.全面控制 B.局部控制 C.官僚控制 D.文化控制 51.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下列()。 A.较高素质的管理者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C.很强的预测能力 D.适当的授权 52.下列选项,( )属于没有确定的实物单位而只以一定的金额予以表示的控 制标准类型。 A.销售额 B.耗电量 C.成本总额 D.工资总额 53.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等方面的要求。 A.及时性 B.可靠性 C.经济适用性 D.灵活性 54.人员控制系统的构成包括()。 A.控制对象 B.控制主体 C.控制信息 D.控制方法 55.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等问题展开。 10
10 A.紧张不安的措施 B.积极进取的措施 C.消极防范的措施 D.寻求激励的措施 42.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 )。 A.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 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43.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 )。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44.信息沟通一般包含下列环节( )。 A.信息源发出经过编码的信息 B.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信息 C.接受者接受信息并解码 D.信息反馈 45.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 )。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46.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AC )。 A.营造一种坦诚和信任的组织气氛 B.全方位地开发并使用正式的渠 道 C.鼓励使用多元沟通渠道 D.使用反馈技巧 47. 按照沟通方式不同,沟通可以划分为( )等类型。 A.工具式沟通 B.口头沟通 C.非语言沟通 D.书面沟通 48.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方式分为( )。 A.工具式沟通 B.情感式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49.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A )。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B.上级单位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50.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 )等类型。 A.全面控制 B.局部控制 C.官僚控制 D.文化控制 51.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下列( )。 A.较高素质的管理者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C.很强的预测能力 D.适当的授权 52.下列选项,( )属于没有确定的实物单位而只以一定的金额予以表示的控 制标准类型。 A.销售额 B.耗电量 C.成本总额 D.工资总额 53. 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 )等方面的要求。 A.及时性 B.可靠性 C.经济适用性 D.灵活性 54.人员控制系统的构成包括( )。 A.控制对象 B.控制主体 C.控制信息 D.控制方法 55.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 )等问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