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语文实验教科书介绍 、总体介绍 》八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进一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力求改革单一文选式的编排体系,构建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 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致同学)中说:“打开书页”,你会“感到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姿多 彩的语文世界”,现在,“打开新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你又会“眼睛一亮”,发现“又 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本册课本共有六个主题合成单元,分别为“长征组歌”、“爱国情怀”、“至爱亲情” 江山多娇”、“人与环境”、“高新科技”。这六单元贯串着一个“爱”字:爱革命先辈, 爱伟大祖国,爱父母兄妹,爱娇美江山,爱优美环境,爱髙新科技。这是世间最崇高、最美好、 最炽烈的情感。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也体现了时代发展和前进方向。各单元的主题词 将这样的思想情感用精美的语言文字表达了岀来。教师应该引导同学认真阅读、理解、鉴赏、 记诵本单元的课文,从中获得最大的人文关怀。 围绕着主题词,各单元分别组织了多种体裁样式的课文5篇,比七年级上下册语文每单元增 加一篇课文;全书共收30篇课文,比七年级上下册增加5篇课文。每单元配编同主题的诵读欣赏 的古今诗歌1—3首(其中有一个单元选了文笔精华》。精略读课文及专题和名著推荐与阅读中收 入的文章和诗歌计57篇(首》。其中,旧体诗词14首,新诗4首,散文17篇,小说5篇,回忆录1 篇,电视剧1篇,说明文5篇,议论文4篇,文言文5篇,人物传记1篇。第六单元“高新科技”是 “自由读写”单元,这是一个新颖的设计。这项设计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点燃学生创造 性学习的火花。该单元还别具一格地留下一个空白,要求师生“从报纸杂志或网上推荐一篇关 于纳米技术方面的课文”。此题不仅可以拓开学习资源,而且能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精心品评 作品的兴趣 各篇课文的“探究·练习”仍由整体感知题、语言揣摩品味运用题、多解创意题、记忆积 累题等构成,一般为四题,“自由读写”单元由师生设计“探究·练习”题。据统计,五个单 元25篇课文,设计了整体感知题27题,语言揣摩品味运用题30题,多解创意题18题,记忆积累 题25题,共100题。有几种情况应引起教者的注意:一是有的课文由几首诗构成.则各首分别从 整体感知(或兼有其他因素》的角度设计题目,如第九课《古诗四首》就是这样;二是有的课文 语言揣摩品味运用题较多,如第七课《最后一课》就出了两题;三是文言文一般不出多解创意 题:四是十分重视熟读背诵,注意增多学生语文积累。 第二,从写作方面看,八年级(上册》语文在上两册着重进行收集题材、激发感情及掌握基 本表达方式训练的基础上,注意了写作思路和结构等方面的写作训练。几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分 别是: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写参 观游览的文章: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自由作文。 写作训练的安排与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每篇写作知识短文都能翠所 在单示课卑举例说明。如第五单元写作短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说明记叙文中的两种抒 情方式,即字里行间渗透与感情直接倾泻。并分别以所在单元的《都市精灵》和《幽径悲剧》
苏教版国标本八年级语文实验教科书介绍 一、总体介绍 (一》八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进一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力求改革单一文选式的编排体系,构建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 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致同学)中说:“打开书页”,你会“感到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姿多 彩的语文世界”,现在,“打开新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你又会“眼睛一亮”,发现“又 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本册课本共有六个主题合成单元,分别为“长征组歌”、“爱国情怀”、“至爱亲情”、 “江山多娇”、“人与环境”、“高新科技”。这六单元贯串着一个“爱”字:爱革命先辈, 爱伟大祖国,爱父母兄妹,爱娇美江山,爱优美环境,爱高新科技。这是世间最崇高、最美好、 最炽烈的情感。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也体现了时代发展和前进方向。各单元的主题词 将这样的思想情感用精美的语言文字表达了出来。教师应该引导同学认真阅读、理解、鉴赏、 记诵本单元的课文,从中获得最大的人文关怀。 围绕着主题词,各单元分别组织了多种体裁样式的课文5篇,比七年级上下册语文每单元增 加一篇课文;全书共收30篇课文,比七年级上下册增加5篇课文。每单元配编同主题的诵读欣赏 的古今诗歌1—3首(其中有一个单元选了文笔精华》。精略读课文及专题和名著推荐与阅读中收 入的文章和诗歌计57篇(首》。其中,旧体诗词14首,新诗4首,散文17篇,小说5篇,回忆录1 篇,电视剧1篇,说明文5篇,议论文4篇,文言文5篇,人物传记1篇。第六单元“高新科技”是 “自由读写”单元,这是一个新颖的设计。这项设计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点燃学生创造 性学习的火花。该单元还别具一格地留下一个空白,要求师生“从报纸杂志或网上推荐一篇关 于纳米技术方面的课文”。此题不仅可以拓开学习资源,而且能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精心品评 作品的兴趣。 各篇课文的“探究·练习”仍由整体感知题、语言揣摩品味运用题、多解创意题、记忆积 累题等构成,一般为四题,“自由读写”单元由师生设计“探究·练习”题。据统计,五个单 元25篇课文,设计了整体感知题27题,语言揣摩品味运用题30题,多解创意题18题,记忆积累 题25题,共100题。有几种情况应引起教者的注意:一是有的课文由几首诗构成.则各首分别从 整体感知(或兼有其他因素》的角度设计题目,如第九课《古诗四首》就是这样;二是有的课文 语言揣摩品味运用题较多,如第七课《最后一课》就出了两题;三是文言文一般不出多解创意 题;四是十分重视熟读背诵,注意增多学生语文积累。 第二,从写作方面看,八年级(上册》语文在上两册着重进行收集题材、激发感情及掌握基 本表达方式训练的基础上,注意了写作思路和结构等方面的写作训练。几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分 别是: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写参 观游览的文章;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自由作文。 写作训练的安排与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每篇写作知识短文都能翠所 在单示课卑举例说明。如第五单元写作短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说明记叙文中的两种抒 情方式,即字里行间渗透与感情直接倾泻。并分别以所在单元的《都市精灵》和《幽径悲剧》
为例说明,把读写沟通起来,以实现读写并进 修改作文训练方面,本册教材着重进行标点符号的修改训练。先分四个单元安排了标点符 号分步骤练习,然后集中编人一个比较全面的标点符号修改的专题训练。 标点符号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的主要任务,7—9年级教材中的标点符号修改训练是 提高运用标点符号的水平,更好地规范标点符号的用法,以形成良好的书写标点的习惯,形成 他们的全面语文素养 第三,“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各有三则,穿插安排在六个单元之中。口语交际, 强化了角色定位,要求学生“当一次主持人”。并设想“假如我是导游”该怎么办,同时要求 学生以姿态助讲话 姿一容总关情”。结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举行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还要求师生分小组自行设计“关于了解高新科技,学习高新 科技,展望高新科技”的方案,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 第四,专题活动由一个增加为两个,这也是一个变化。专题设计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研究性 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其内容和目标的设计,以学生语文素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 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本册书设计了《长城》和《汉字》两个探究式的专题 围绕长城选的一组文章,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长城文化”的内涵,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取 向,应引导学生对每篇文章的观点、价值观一一进行考察,比较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 观点。实现创新。围绕汉字选的一组文章,充分表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解说了汉字的特点和 构造、汉字中蕴藏着的文化,以及电脑时代汉字的生命力等问题,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研究,对汉字的认识将产生一种飞跃,达到理性思维阶段,坚信汉字生命力永存,从而促进汉 字规范意识的形成,自觉维护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长城》和《汉字》两个专题。无疑是华 夏文明的直接体现,必将促进学生对华夏文明的研究、思考和热爱。 (二》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在基本理念和总体指导思想与前面三册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主题 和特色 全书一共有六个合成单元,其中第六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所谓自由读写单元,就是教材 不为文本设计统一的“探究·练习”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设计或与同学合作设计“探 究·练习”题,在独立研究、合作学习中释疑解读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怀”,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修养”,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事 理说明”,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之林”,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第六单元的主 题是“精彩演讲” 文体的样式更为丰富。第一单元是散文,第二单元是议论文,第三单元是说明文,第四单 元是小说,第五单元由散文和诗歌等多种文体组合而成,第六单元是演说词。和七年级相比 选文具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全书有“探究·练习”题9道,其中整体感知题31道,语言揣摩品味运用题45道,多解创 意题5道,记忆积累题18道,比较题6道,要求背诵课文10篇(段》,另有诵读欣赏和专题中要背 诵的古诗文多篇(只是大致分类;统计也有部分交叉》。从整体看。语文学科特点的体现更加实 在。这既是由语文学科本身决定的,也是由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决定的。 和六个单元的阅读相结合的有六个写作训练。第一单元是“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第二单元是“写简单的议论文”,第三单元是“写简单的说明文”,第四单元是“写人记事突 出中心”,第五单元是“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第六单元是“写简短的演讲稿 其中三次是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三次是写作方法的训练。写作的设计仍然是由读导写,读写
为例说明,把读写沟通起来,以实现读写并进。 修改作文训练方面,本册教材着重进行标点符号的修改训练。先分四个单元安排了标点符 号分步骤练习,然后集中编人一个比较全面的标点符号修改的专题训练。 标点符号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的主要任务,7—9年级教材中的标点符号修改训练是 提高运用标点符号的水平,更好地规范标点符号的用法,以形成良好的书写标点的习惯,形成 他们的全面语文素养。 第三,“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各有三则,穿插安排在六个单元之中。口语交际, 强化了角色定位,要求学生“当一次主持人”。并设想“假如我是导游”该怎么办,同时要求 学生以姿态助讲话,“一姿一容总关情”。结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举行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还要求师生分小组自行设计“关于了解高新科技,学习高新 科技,展望高新科技”的方案,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 第四,专题活动由一个增加为两个,这也是一个变化。专题设计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研究性 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其内容和目标的设计,以学生语文素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 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本册书设计了《长城》和《汉字》两个探究式的专题。 围绕长城选的一组文章,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长城文化”的内涵,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取 向,应引导学生对每篇文章的观点、价值观一一进行考察,比较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 观点。实现创新。围绕汉字选的一组文章,充分表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解说了汉字的特点和 构造、汉字中蕴藏着的文化,以及电脑时代汉字的生命力等问题,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研究,对汉字的认识将产生一种飞跃,达到理性思维阶段,坚信汉字生命力永存,从而促进汉 字规范意识的形成,自觉维护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长城》和《汉字》两个专题。无疑是华 夏文明的直接体现,必将促进学生对华夏文明的研究、思考和热爱。 (二》八年级下册 . 八年级下册,在基本理念和总体指导思想与前面三册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主题 和特色。 全书一共有六个合成单元,其中第六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所谓自由读写单元,就是教材 不为文本设计统一的“探究·练习”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设计或与同学合作设计“探 究·练习”题,在独立研究、合作学习中释疑解读。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怀”,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修养”,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事 理说明”,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之林”,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第六单元的主 题是“精彩演讲”。 : 文体的样式更为丰富。第一单元是散文,第二单元是议论文,第三单元是说明文,第四单 元是小说,第五单元由散文和诗歌等多种文体组合而成,第六单元是演说词。和七年级相比, 选文具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全书有“探究·练习”题99道,其中整体感知题31道,语言揣摩品味运用题45道,多解创 意题5道,记忆积累题18道,比较题6道,要求背诵课文10篇(段》,另有诵读欣赏和专题中要背 诵的古诗文多篇(只是大致分类;统计也有部分交叉》。从整体看。语文学科特点的体现更加实 在。这既是由语文学科本身决定的,也是由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决定的。 和六个单元的阅读相结合的有六个写作训练。第一单元是“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第二单元是“写简单的议论文”,第三单元是“写简单的说明文”,第四单元是“写人记事突 出中心”,第五单元是“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第六单元是“写简短的演讲稿”。 其中三次是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三次是写作方法的训练。写作的设计仍然是由读导写,读写
相依,追求写作训练的开放性 全书还有两个专题,一个是《鸟》,一个是《叶》。在鸟专题中,有“观鸟”“咏鸟”“读 鸟”“谈鸟”“写鸟”几个板块,选人了唐代韦应物的《闻雁》,白居易的《池鹤》和宋代葛 天民的《迎燕》等三首古代的咏鸟诗,屠格涅夫的《鸽子》、郭枫的《空山鸟语》等两篇散文 以及《古鸟化石》《飞鸟与飞机》《鹰眼的启示》等资料。在“写鸟”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写 作题。(叶》这个专题中,有“阅读·参考”“思考·讨论”“观察·联想”“活动·探究”几 个板块。“阅读·参考”中,选编了金代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唐宜宗时一宫女写 的《红叶题诗》、王勃的《山中》、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四首古诗,以及著名诗人刘湛秋的 《绿叶》、德国诗人歌德的《二裂银杏叶》、当代诗人青勃的《绿叶的声音》三首自由诗,还 有日本著名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的散文《一片树叶(节选》》,同时附录了“《辞海》‘叶’ 的词条”;“思考·讨论”中设计了五道不同角度的思考讨论题;“观察·联想”提出对叶子 进行观察和根据叶子展开联想的两项要求:“活动·探究”则设计了交流“叶子的非凡本领 制作叶脉书签,搜集古诗词中写落叶的名句,阅读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名著《最后一片 叶子》等丰富的活动。 另有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口语交际训练三个、名著推荐与阅读一个,以及文笔精华两个、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一个。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分别是“我如果主办校刊”“市场新商品调查” 社会热点问题硏讨会”。三个口语交际。一个是“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个是“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另一个由师生自行设计安排。名著推荐与 阅读,是推荐阅读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文笔精华,一是漫画家丰子恺《杨柳》中的片 段,一个是巴金《家》中写琴(张蕴华》的眼睛的一个片段: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是语段修改。 全书文言文选人7篇(5+2》,古诗12首(6+6》,较七年级略有增加。有三个附录,一是应用 文通知、布告、启事、广播稿示例,二是语法简表,三是词语表。在教学中,对附录不必专门 讲解。应用文的写作,结合在乎时的写作训练中完成,语法知识渗透在乎时的语言揣摩品味运 用中消化。要坚决摒弃在语法概念上大做文章,追求语法系统化的做法 全书的中心主题是“发现”,即引导学生去发现丰富的语文世界,在语文世界中发现丰富 的生活世界,感受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发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 语文能力。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点。 语文学习中的发现,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着丰富的 宝藏。而这些宝藏,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学习语文,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语文学习 的乐趣,就在这不断的发现之中。一个疑问的提出,一次想像的展开,一句妙语的解读……都 会带给我们收获和快乐。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去发现最珍贵的矿藏,去 采擷最美丽的花朵 语文学习中的发现。既是对文本的发现,又是对生活的发现,既是对作者的发现,也是对 读者自身的发现。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高尔基和茅盾描绘的海燕与白杨树的形象,会使我们懂 得应该对什么样的人献上我们的敬意,毛泽东和梁启超的话会让我们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在郑文光的文章中会发现宇宙的精彩和神奇,古人沈括则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及 其创造的文明,阅读中外作家的短篇小说精品,欣赏世界一流的精彩演讲时。会听到作家和诗 人向我们倾诉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这样的过程都是发现的过程。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习惯和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在教学 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它所展示的色彩、音 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
相依,追求写作训练的开放性。 全书还有两个专题,一个是《鸟》,一个是《叶》。在鸟专题中,有“观鸟”“咏鸟”“读 鸟”“谈鸟”“写鸟”几个板块,选人了唐代韦应物的《闻雁》,白居易的《池鹤》和宋代葛 天民的《迎燕》等三首古代的咏鸟诗,屠格涅夫的《鸽子》、郭枫的《空山鸟语》等两篇散文, 以及《古鸟化石》《飞鸟与飞机》《鹰眼的启示》等资料。在“写鸟”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写 作题。(叶》这个专题中,有“阅读·参考”“思考·讨论”“观察·联想”“活动·探究”几 个板块。“阅读·参考”中,选编了金代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唐宜宗时一宫女写 的《红叶题诗》、王勃的《山中》、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四首古诗,以及著名诗人刘湛秋的 《绿叶》、德国诗人歌德的《二裂银杏叶》、当代诗人青勃的《绿叶的声音》三首自由诗,还 有日本著名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的散文《一片树叶(节选》》,同时附录了“《辞海》‘叶’ 的词条”;“思考·讨论”中设计了五道不同角度的思考讨论题;“观察·联想”提出对叶子 进行观察和根据叶子展开联想的两项要求;“活动·探究”则设计了交流“叶子的非凡本领”。 制作叶脉书签,搜集古诗词中写落叶的名句,阅读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名著《最后一片 叶子》等丰富的活动。 另有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口语交际训练三个、名著推荐与阅读一个,以及文笔精华两个、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一个。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分别是“我如果主办校刊”“市场新商品调查”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三个口语交际。一个是“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一个是“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另一个由师生自行设计安排。名著推荐与 阅读,是推荐阅读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文笔精华,一是漫画家丰子恺《杨柳》中的片 段,一个是巴金《家》中写琴(张蕴华》的眼睛的一个片段;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是语段修改。 全书文言文选人7篇(5+2》,古诗12首(6+6》,较七年级略有增加。有三个附录,一是应用 文通知、布告、启事、广播稿示例,二是语法简表,三是词语表。在教学中,对附录不必专门 讲解。应用文的写作,结合在乎时的写作训练中完成,语法知识渗透在乎时的语言揣摩品味运 用中消化。要坚决摒弃在语法概念上大做文章,追求语法系统化的做法。 全书的中心主题是“发现”.即引导学生去发现丰富的语文世界,在语文世界中发现丰富 的生活世界,感受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发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 语文能力。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点。 语文学习中的发现,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着丰富的 宝藏。而这些宝藏,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学习语文,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语文学习 的乐趣,就在这不断的发现之中。一个疑问的提出,一次想像的展开,一句妙语的解读……都 会带给我们收获和快乐。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去发现最珍贵的矿藏,去 采擷最美丽的花朵。 语文学习中的发现。既是对文本的发现,又是对生活的发现,既是对作者的发现,也是对 读者自身的发现。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高尔基和茅盾描绘的海燕与白杨树的形象,会使我们懂 得应该对什么样的人献上我们的敬意,毛泽东和梁启超的话会让我们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在郑文光的文章中会发现宇宙的精彩和神奇,古人沈括则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及 其创造的文明,阅读中外作家的短篇小说精品,欣赏世界一流的精彩演讲时。会听到作家和诗 人向我们倾诉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这样的过程都是发现的过程。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习惯和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在教学 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它所展示的色彩、音 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
因此要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因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才能充分理解文本 表达的感情,也才能在阅读中产生美好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 、分项介绍 (一》阅读 阅读部分的编写思路和构成基本上与七年级相同.但有螺旋式提高 1.八年级上册。阅读部分的单元主题词、课文、探究·练习以及诵读欣赏的设置,都着眼 于使学生达成或通向达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下列目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课文“探究.练习”的第一题一般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思路.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 把握全局。如《背影》的第一题问:“课文三次写见到父亲的背影,三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 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请你根据课文的描写,想想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 感情。”这道练习题,有助于使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线索、文化内涵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又如 《我的母亲》的第一题问:“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4个片段,哪些话题、哪些事例、哪 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母亲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对同学说一说。”按照这一道题, 学生就将首先明确哪4个片段,怎样概括它们,并尽可能就4个片段把握最动情的言、行和细节 只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读文章往往究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能全面获得阅读信息 整体把握课文也应该选好突破口,最高明的指点就是使学生从一点切人,灵动地把握全文 《都市精灵》第一题从课文中罗列了一系列的“一”,如行宫(现代文学馆》“一景”“一室” 北京“一景”,城市的“一种标志和象征”,昆明人的“一大骄傲”,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 和一大享受”,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一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等,这每一个“ 指的都是人与景物友好相处的美好环境,练习一就一系列的“一”问道:“阅读课文,明确下 列词语所指的具体景象或内容,想一想表达了什么见解,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这道题可谓 新颖、别致、实在,别具一格。《幽径悲剧》第一题则巧妙地从中间一句切人,使学生把握文 章前后两部分内容,颇为经济而精妙,对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一种极好的指点。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 同探讨疑难问题。 读书贵有心得和新得。心得和新得:可以是内容的领悟,也可以是形式的探讨。《我的母 亲》第三题问道:“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 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这道题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文章来看,邹韬奋的家 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 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这个家庭有体罚,妇女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 这些都深深地打着封建家庭的烙印。《父母的心》第一题则引导学生从形式的角度展开探讨 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这就有助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文章的构思、波澜的问题,突现了父母的贫穷之态和爱子之心 课本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如《晏子使楚》要求学生展开讨论: “楚王和臣下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课文中找到 根据。”不少课文后的练习,要求依靠大家的力量收集资料,扩展认知,质疑问难,增知益智。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 课本所选课文情满纸页,无比感人,即使是一些专题的“参考资料”也是如此。专题《长
因此要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因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完美的人格才能充分理解文本 表达的感情,也才能在阅读中产生美好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 二、分项介绍 (一》阅读 阅读部分的编写思路和构成基本上与七年级相同.但有螺旋式提高。 1.八年级上册。阅读部分的单元主题词、课文、探究·练习以及诵读欣赏的设置,都着眼 于使学生达成或通向达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下列目标: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课文“探究.练习”的第一题一般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思路.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 把握全局。如《背影》的第一题问:“课文三次写见到父亲的背影,三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 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请你根据课文的描写,想想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 感情。”这道练习题,有助于使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线索、文化内涵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又如 《我的母亲》的第一题问:“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4个片段,哪些话题、哪些事例、哪 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母亲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对同学说一说。”按照这一道题, 学生就将首先明确哪4个片段,怎样概括它们,并尽可能就4个片段把握最动情的言、行和细节 只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读文章往往究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能全面获得阅读信息。 整体把握课文也应该选好突破口,最高明的指点就是使学生从一点切人,灵动地把握全文。 《都市精灵》第一题从课文中罗列了一系列的“一”,如行宫(现代文学馆》“一景”“一室”, 北京“一景”,城市的“一种标志和象征”,昆明人的“一大骄傲”,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 和一大享受”,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一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等,这每一个“一”, 指的都是人与景物友好相处的美好环境,练习一就一系列的“一”问道:“阅读课文,明确下 列词语所指的具体景象或内容,想一想表达了什么见解,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这道题可谓 新颖、别致、实在,别具一格。《幽径悲剧》第一题则巧妙地从中间一句切人,使学生把握文 章前后两部分内容,颇为经济而精妙,对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一种极好的指点。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 同探讨疑难问题。 读书贵有心得和新得。心得和新得;可以是内容的领悟,也可以是形式的探讨。《我的母 亲》第三题问道:“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 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这道题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文章来看,邹韬奋的家 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 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这个家庭有体罚,妇女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 这些都深深地打着封建家庭的烙印。《父母的心》第一题则引导学生从形式的角度展开探讨: “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这就有助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文章的构思、波澜的问题,突现了父母的贫穷之态和爱子之心。 课本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如《晏子使楚》要求学生展开讨论: “楚王和臣下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课文中找到 根据。”不少课文后的练习,要求依靠大家的力量收集资料,扩展认知,质疑问难,增知益智。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 课本所选课文情满纸页,无比感人,即使是一些专题的“参考资料”也是如此。专题《长
城》所选参考资料,即吴伯箫《我还没看见过长城》一文,未见长城而情满长城,先声夺人 不少课文的练习设计,充分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或要求学生进入文章的境界。根据课文 的描写,想像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或要求学生展开联想,以调动自己的情感积淀 或引导学生玩味有关词句,细评其中的情感因素,等等。如<背影》第二题就从文中抽取了如下 几句似乎极为寻常而其实无限真情流露的语句: ①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斗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④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练习题要求学生阅读这几句话,“联系课文中有关的上下文,仔细体味父亲对儿子的关切 爱护之情。”完成这样的练习,不但有助于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启发学生 领悟父母平日言行所渗透的深情厚意。 本册教材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不但品味实词,而且品味虚词,且越是不起眼的 寻常词语,越是予以重视,如《枣核》练习二就抓住了一个十分寻常的“就”字 讨论讨论下列句中的“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①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②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③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④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四个“就”字都有助于充分表现“!日时同窗”热切思乡之情。如第四句中的“就”表示前 后事情紧接着,把“仿佛”这本来是联想到的虚景变成了亲眼看到的实景,表明“她同老伴儿” 已经心驰神往沉醉于当年北海泛舟的桂景中,从而凸现了海外游子强烈的思念故土之情 (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本册课本中的古代诗词,有的出现在教读课文中,有的出现在诵读欣赏的作品中。对于人 选的古代诗词,或设计探究和练习以启发学生,或加以点拨以指导学生,都能抓住诗眼或关键 意象。作出精当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如《泊秦淮》一诗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 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指引学生透过言表看到言里;《望岳》 诗点拨曰:“诗中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 共鸣。”抓住了诗篇实质上的诗眼,并引导学生透过诗句看到诗人自我的高大形象;(登飞来峰》 诗点拨曰:“这是一首登高揽胜之作。后两句议论结合写景,显得非常自然。以‘浮云’为喻.反 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揭示了诗篇 情景交融,自有寄托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学生多多记 诵一些古代诗词,对于他们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升华,具有重大意义。 (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本册教材第六单元是高新科技,自由阅读这一个单元,不但可以了解航天、克隆、转基因 作物等最新科技成就,而且有助于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人们羡慕宇航员。但< 在太空中理家}告诉我们:太空生活充满脏乱、不适、痛苦,“令人恶心”,“讨厌透了”,但 身为宇航员的作者说:“就这样我在太空中生活了五个月。尽管不太方便,我并不因为缺少愉 快事物而厌烦。”“另外,蓬乱,不刮胡子,甚至有点乱糟糟的,似乎很适合太空探险的景象 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阅
城》所选参考资料,即吴伯箫《我还没看见过长城》一文,未见长城而情满长城,先声夺人。 不少课文的练习设计,充分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或要求学生进入文章的境界。根据课文 的描写,想像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或要求学生展开联想,以调动自己的情感积淀; 或引导学生玩味有关词句,细评其中的情感因素,等等。如<背影》第二题就从文中抽取了如下 几句似乎极为寻常而其实无限真情流露的语句: ①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斗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④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练习题要求学生阅读这几句话,“联系课文中有关的上下文,仔细体味父亲对儿子的关切 爱护之情。”完成这样的练习,不但有助于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启发学生 领悟父母平日言行所渗透的深情厚意。 本册教材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不但品味实词,而且品味虚词,且越是不起眼的 寻常词语,越是予以重视,如《枣核》练习二就抓住了一个十分寻常的“就”字: 讨论讨论下列句中的“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①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 ②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③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④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四个“就”字都有助于充分表现“!日时同窗”热切思乡之情。如第四句中的“就”表示前 后事情紧接着,把“仿佛”这本来是联想到的虚景变成了亲眼看到的实景,表明“她同老伴儿” 已经心驰神往沉醉于当年北海泛舟的桂景中,从而凸现了海外游子强烈的思念故土之情。 (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本册课本中的古代诗词,有的出现在教读课文中,有的出现在诵读欣赏的作品中。对于人 选的古代诗词,或设计探究和练习以启发学生,或加以点拨以指导学生,都能抓住诗眼或关键 意象。作出精当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如《泊秦淮》一诗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 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指引学生透过言表看到言里;《望岳》 诗点拨曰:“诗中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 ’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 共鸣。”抓住了诗篇实质上的诗眼,并引导学生透过诗句看到诗人自我的高大形象;(登飞来峰》 诗点拨曰:“这是一首登高揽胜之作。后两句议论结合写景,显得非常自然。以‘浮云’为喻.反 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揭示了诗篇 情景交融,自有寄托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学生多多记 诵一些古代诗词,对于他们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升华,具有重大意义。 (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本册教材第六单元是高新科技,自由阅读这一个单元,不但可以了解航天、克隆、转基因 作物等最新科技成就,而且有助于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人们羡慕宇航员。但< 在太空中理家}告诉我们:太空生活充满脏乱、不适、痛苦,“令人恶心”,“讨厌透了”,但 身为宇航员的作者说:“就这样我在太空中生活了五个月。尽管不太方便,我并不因为缺少愉 快事物而厌烦。”“另外,蓬乱,不刮胡子,甚至有点乱糟糟的,似乎很适合太空探险的景象。 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阅
读这样的文章,既能激发学生树立起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应有的献 身精神。《奇妙的克隆》一文说:“有关克隆人的理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 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 律等问题。”这里也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能在一定程度上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哪怕是比较模糊的。 (6》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 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对于中学生来说,不需要掌握过多的语法、修辞知识,也不需要在名词概念上兜圈子,要 把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语言难点、体会语言表达效果结合起来。课本中的不少练 习渗透了语法修辞知识,并着重使学生看到了语法修辞知识的功用。前面提到的四个“就”字 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在讲副词的作用。《<长征〉节选》练习二要求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 列句中“猝然”所含的情理,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明确状语对动词的修饰意义。《蓝蓝的威尼 斯》共有四道探究.练习题,前面三题都与修辞有关,现抄录于下: 蓝蓝的威尼斯,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亚得里亚海湾的一串明珠。读了下列句 子,你能否联系上下文想像出几幅明丽的画面来? 1.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就像一串颠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3.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二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层现了威尼斯的 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三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 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三道练习,前两道都是关于比喻句,或要求学生在比喻的基础上层开想像,使学生进入 个美的天地,把比喻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或要求学生摘抄并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第三道题属 于锤炼词句的消极修辞,“蓝蓝“用得好,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 彩,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 (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平淡无奇:改成“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不明“奇 特”在哪里,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这样的修辞练习,与理解鉴赏文句紧相结合,充分显 示了修辞学习的实际价值 2.八年级下册。阅读部分和八年级上册的结构基本一致。也是六个合成单元,其中第六单 元为自由读写单元。 第一单元是一个散文单元,主题词是“咏物抒怀”。《海燕》《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 都是传统篇目:《石榴》是一篇散文小品,四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抒情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 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无畏无惧的精神,茅盾从“白 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紫藤萝瀑布”给予宗璞遭受挫折 的心灵以勇气和信心。唐顺之的《竹溪记》。则是借题发挥,批评了世俗不知竹而贵竹的奇怪 现象,赞扬了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独立品格。 第二单元是一个议论说理的单元,主题是道德修养。《纪念白求恩》和《陋室铭》是传统 篇目√’从文体看,后者和另外四篇不相一致,是一篇具有骈文特点的独特文体。《多一些宽 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真正高贵。教初中生学这样以说理为目的 的文章,切忌生硬说教。务必让学生在品文中受到濡染,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真正得
读这样的文章,既能激发学生树立起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应有的献 身精神。《奇妙的克隆》一文说:“有关克隆人的理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 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 律等问题。”这里也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能在一定程度上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哪怕是比较模糊的。 (6》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 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对于中学生来说,不需要掌握过多的语法、修辞知识,也不需要在名词概念上兜圈子,要 把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语言难点、体会语言表达效果结合起来。课本中的不少练 习渗透了语法修辞知识,并着重使学生看到了语法修辞知识的功用。前面提到的四个“就”字 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在讲副词的作用。《节选》练习二要求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 列句中“猝然”所含的情理,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明确状语对动词的修饰意义。《蓝蓝的威尼 斯》共有四道探究.练习题,前面三题都与修辞有关,现抄录于下: 一 蓝蓝的威尼斯,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亚得里亚海湾的一串明珠。读了下列句 子,你能否联系上下文想像出几幅明丽的画面来? 1.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就像一串颠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3.像进了水晶宫一般…… 二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层现了威尼斯的 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 三 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 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三道练习,前两道都是关于比喻句,或要求学生在比喻的基础上层开想像,使学生进入一 个美的天地,把比喻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或要求学生摘抄并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第三道题属 于锤炼词句的消极修辞,“蓝蓝“用得好,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 彩,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 (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平淡无奇;改成“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不明“奇 特”在哪里,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这样的修辞练习,与理解鉴赏文句紧相结合,充分显 示了修辞学习的实际价值。 2.八年级下册。阅读部分和八年级上册的结构基本一致。也是六个合成单元,其中第六单 元为自由读写单元。 第一单元是一个散文单元,主题词是“咏物抒怀”。《海燕》《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 都是传统篇目:《石榴》是一篇散文小品,四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抒情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 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了革命先驱无畏无惧的精神,茅盾从“白 杨树”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紫藤萝瀑布”给予宗璞遭受挫折 的心灵以勇气和信心。唐顺之的《竹溪记》。则是借题发挥,批评了世俗不知竹而贵竹的奇怪 现象,赞扬了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独立品格。 第二单元是一个议论说理的单元,主题是道德修养。《纪念白求恩》和《陋室铭》是传统 篇目√’从文体看,后者和另外四篇不相一致,是一篇具有骈文特点的独特文体。《多一些宽 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真正高贵。教初中生学这样以说理为目的 的文章,切忌生硬说教。务必让学生在品文中受到濡染,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真正得
到落实 第三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而且是事理说明,还是比较抽象的文体。但所选的四篇文章 都很有趣味。《沙漠里有些什么》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 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科学说明的真理。示异释疑,吸引力强, 语言生动。可读性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愈感无 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 多的隐秘。用例十分典型,叙说生动形象。《宇宙里有些什么》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 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揭示更多的 宇宙秘密。采用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多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活板》都是传统篇目,教学中要追求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既要体现说明文教学的文体特 征,又要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第四单元是小说。所选篇目,除了《窗》以外都是传统篇目,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小说欣赏 中获得享受小说艺术的魅力,在欣赏小说中提南鉴赏小说、认识生活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进 行比较阅读,如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物的比较,《口技》和《变色龙》运用夸张艺术手法的效 果比较。 第五单元是一个不同文体组合而成的单元,主题是人生体验。《错过》是一篇议论文,作 者以辩证的观点阐述了对“错过”的正确认识,多用对比,结构严谨,语言鲜明、生动、含蓄, 使得这篇以说理为目的的文章亲切可近。《散步》是传统篇目,文章感情真挚,构思精巧,可 读性很强。《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有的人》是两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诗。前者运用 象征,后者运用对比,都写得很美,很有味道,很耐读。相信学生会喜欢。《送东阳马生序》 是一篇赠序,原来是高中课文,对于初中生来说,篇幅比较长,但文字并不艰涩,叙说亲切, 所讲的道理易为人接受 第六单元是精彩演讲。所选的是几篇各有特色的名人演讲。《悼念玛丽.居里》的作者是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用饱含深情和崇敬的语言表达了对居里夫人崇高品德的赞美。左拉的《在 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是一篇悼词,内容丰富而又集中.激情洋溢而又质朴自然。公刘的<在联 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不愧是诗人的演讲,妙趣横生而又见解深刻。李岚 清和何振梁的两篇申奥发言,态度鲜明,用语得体,既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又分寸适宜。诺贝 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克努特,汉姆生在颁奖大会上的致辞。幽默而又睿智。 3.八年级上、下册阅读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建议要特别注意这样几点 (1》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三个纬度的要求全面得到落实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总 体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这一套教材使课程标准提出的 要求,不打折扣地全面得到了落实.八年级教材也是如此。我们可以逐条找到课程标准阅读教 学的15条要求在教材中得到落实的依据。但在七年级教材使用过程之中,我们发现实验区的 些老师却不能使教材的理念和教材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有的老师仍然是新教材,旧教法, 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几乎没有改变。只重知识,只重结论,轻视能力,忽视过程, 仍然是依靠简单反复的训练强化结论的记忆。无视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更是缺少应有重视。我们也发现一些老师,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简单地强调感悟,简单强调 开放性,片面理解学习个性,总是没有结论,排斥必要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所有这些做法
到落实。 第三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而且是事理说明,还是比较抽象的文体。但所选的四篇文章 都很有趣味。《沙漠里有些什么》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 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科学说明的真理。示异释疑,吸引力强, 语言生动。可读性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愈感无 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 多的隐秘。用例十分典型,叙说生动形象。《宇宙里有些什么》简明生动地介绍了关于恒星和 星云、恒星系等天文知识,说明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人们一定能揭示更多的 宇宙秘密。采用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多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活板》都是传统篇目,教学中要追求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既要体现说明文教学的文体特 征,又要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第四单元是小说。所选篇目,除了《窗》以外都是传统篇目,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小说欣赏 中获得享受小说艺术的魅力,在欣赏小说中提南鉴赏小说、认识生活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进 行比较阅读,如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物的比较,《口技》和《变色龙》运用夸张艺术手法的效 果比较。 第五单元是一个不同文体组合而成的单元,主题是人生体验。《错过》是一篇议论文,作 者以辩证的观点阐述了对“错过”的正确认识,多用对比,结构严谨,语言鲜明、生动、含蓄, 使得这篇以说理为目的的文章亲切可近。《散步》是传统篇目,文章感情真挚,构思精巧,可 读性很强。《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有的人》是两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诗。前者运用 象征,后者运用对比,都写得很美,很有味道,很耐读。相信学生会喜欢。《送东阳马生序》 是一篇赠序,原来是高中课文,对于初中生来说,篇幅比较长,但文字并不艰涩,叙说亲切, 所讲的道理易为人接受。 第六单元是精彩演讲。所选的是几篇各有特色的名人演讲。《悼念玛丽.居里》的作者是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用饱含深情和崇敬的语言表达了对居里夫人崇高品德的赞美。左拉的《在 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是一篇悼词,内容丰富而又集中.激情洋溢而又质朴自然。公刘的<在联 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不愧是诗人的演讲,妙趣横生而又见解深刻。李岚 清和何振梁的两篇申奧发言,态度鲜明,用语得体,既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又分寸适宜。诺贝 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克努特,汉姆生在颁奖大会上的致辞。幽默而又睿智。 3.八年级上、下册阅读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建议要特别注意这样几点: (1》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三个纬度的要求全面得到落实。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总 体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这一套教材使课程标准提出的 要求,不打折扣地全面得到了落实.八年级教材也是如此。我们可以逐条找到课程标准阅读教 学的15条要求在教材中得到落实的依据。但在七年级教材使用过程之中,我们发现实验区的一 些老师却不能使教材的理念和教材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有的老师仍然是新教材,旧教法, 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几乎没有改变。只重知识,只重结论,轻视能力,忽视过程, 仍然是依靠简单反复的训练强化结论的记忆。无视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更是缺少应有重视。我们也发现一些老师,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简单地强调感悟,简单强调 开放性,片面理解学习个性,总是没有结论,排斥必要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所有这些做法
都是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相悖逆的,也是无法充分发挥这一套教材的应有作用的。我们希望, 在使用八年级教材时,大家能克服这样片面的认识,避免极端化的、简单化的做法,使“知识 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要求全面得到落实 2}阅读教学中尤其要突出对学生语文学习发现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发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发现能力,有 着多种多样的途径,特别要利用“探究.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探 究.练习”中的许多题目都是着眼于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设计的 如《海燕》一课中有这样两道题: 调动想像理解下面的句子,并说说你对划线部分的理解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写出了海燕飞翔速度 很快而且很有力量,表现了海燕搏击风浪的英勇。) 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这个比喻写出了乌云的嚣张气势。)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这个比喻写出 了闪电的猖狂,侧面表现了大海和闪电之间的激烈。) 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样的内容?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试着补一补。 (1)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 由自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应该补上描写企鹅蠢笨胆怯样子的内容,如“在隆隆的雷 声中瑟瑟发抖”,而不能补写描写海燕的内容,因为“只有”省略号的后边 (2)狂风吼叫…雷声轰响……(应该补上描写乌云和大海的内容,如“乌云翻滚…‘大海 咆哮”。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有一道“探究·练习”题 课文中说:“其实,无需举出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 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动人的光 彩。”你在平时的生活里发现过这样“动人的光彩”吗?说出来,同学们互相交流。 这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有的则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自己。《错 过》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 ·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 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在教学中,我们就是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在这样不 断发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要充分发挥自由读写单元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留置一个自由读写单元,是八年级教材在七年级基础上的一个新的变化。这样的安排意在 体现课程标准提岀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宄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体现这套教材“具 有较大弹性,留有广阔空间”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条件,为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理解、教材处理的主动性,追求阅读教学的 个性化特色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务必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和 自主的状态中解读文本,自己发现问题,在互动和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在教材的处理上力争 有所突破,坚决避免把课文设计为阅读训练题加以使用的教学形式 (二)写作 八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写作部分,是按《课标》的“要求”来安排的,并体现《课标》的教
都是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相悖逆的,也是无法充分发挥这一套教材的应有作用的。我们希望, 在使用八年级教材时,大家能克服这样片面的认识,避免极端化的、简单化的做法,使“知识 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要求全面得到落实。 《2}阅读教学中尤其要突出对学生语文学习发现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发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发现能力,有 着多种多样的途径,特别要利用“探究.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探 究.练习”中的许多题目都是着眼于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设计的。 如《海燕》一课中有这样两道题: ·调动想像理解下面的句子,并说说你对划线部分的理解。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写出了海燕飞翔速度 很快而且很有力量,表现了海燕搏击风浪的英勇。)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这个比喻写出了乌云的嚣张气势。) 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这个比喻写出 了闪电的猖狂,侧面表现了大海和闪电之间的激烈。) ·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样的内容?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试着补一补。 (1)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 由自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应该补上描写企鹅蠢笨胆怯样子的内容,如“在隆隆的雷 声中瑟瑟发抖”,而不能补写描写海燕的内容,因为“只有”省略号的后边。) (2)狂风吼叫……雷声轰响……(应该补上描写乌云和大海的内容,如“乌云翻滚…‘大海 咆哮”。)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有一道“探究·练习”题: ·课文中说:“其实,无需举出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 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动人的光 彩。”你在平时的生活里发现过这样“动人的光彩”吗?说出来,同学们互相交流。 这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有的则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自己。《错 过》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 ·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 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在教学中,我们就是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在这样不 断发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要充分发挥自由读写单元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留置一个自由读写单元,是八年级教材在七年级基础上的一个新的变化。这样的安排意在 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体现这套教材“具 有较大弹性,留有广阔空间”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条件,为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理解、教材处理的主动性,追求阅读教学的 个性化特色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务必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和 自主的状态中解读文本,自己发现问题,在互动和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在教材的处理上力争 有所突破,坚决避免把课文设计为阅读训练题加以使用的教学形式。 (二)写作 八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写作部分,是按《课标》的“要求”来安排的,并体现《课标》的教
育理念。现对照课标要求简要介绍。 八年级“写作”的内容可以找出与《课标》要求的对应点。现阐释如下 1.“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这一点在课本写作部分得到了落实,例如八(上)第二单元有个作文题“我喜欢夏季”,要 求通过夏季里在自然景物和人的活动的描写,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对夏季的喜爱。八(下)第 单元有个作文题“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 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这两个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人 生,都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在取材方面只是作提示,而不加具体 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出独特的感受、真切的体验和真挚的感情。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八(下)第五单元中有个作文题,要求学生自选一个熟悉的对象,写一篇记人的文章。启发 学生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又提示要写“熟悉的人”,而且应 “提取有价值的材料来写”,这样才能捕捉到人物的特征。学生按照“提示”去做,写出的文 章就能既真实又出新,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 达的内容。 八(上)第二单元的写作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告诉学生要选取那些最足以表现中心 意思的材料,详细地写,其他的事可以略作交代,这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又通过具体的作文。 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 八(下)第一单元的写作是“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告诉学生,什么叫联想,举了该 单元的课文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的例子,并谈了运用联想有什么作用。最后还告诉学生如 何培养联想能力。接着又通过写作实践,学生就学会如何进行合理的联想。这样,就很好地落 实《课标》的要求 4.“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 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这里,《课标》提出了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要求。八年级(上册)中安排 了写记叙文4次:“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合理安 排文章的结构”,“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落实“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的要求。在写作指导中具体谈了怎样做到内容具体,如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告诉学生:参观游 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资料,这样写出的参观记或游记,才有丰富的 内容。 八(下)的第三单元,是“写简单的说明文”,提出了说明要准确、通俗易懂的要求,把(课 标)中提出的“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作为最基本的要求。 八(下)第二单元,是“写简单的议论文”,告诉学生阐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一是摆事实 二是讲道理。这两种方法,常常要结合使用。在运用事实阐明观点时,也要讲道理,要在举例 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在用道理阐明观点时,也要联系实际,避免空发议论。这样就落实了《课 标》提出的“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的要求 关于应用文的写作训练,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在“附录”中安排了“应用文示例”。从 日常生活的需要出发,列出规则、计划、表扬信、倡议书、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等。(2) 把应用文写作穿插安排在单元的“写作”中进行训练。如八(上)第一单元要求学生订一份个人 课外阅读计划,八(上)第三单元要求写表扬信,八(上)第四单元要求写建议书等。这些都设置
育理念。现对照课标要求简要介绍。 八年级“写作”的内容可以找出与《课标》要求的对应点。现阐释如下: 1.“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这一点在课本写作部分得到了落实,例如八(上)第二单元有个作文题“我喜欢夏季”,要 求通过夏季里在自然景物和人的活动的描写,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对夏季的喜爱。八(下)第 一单元有个作文题“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 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这两个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人 生,都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在取材方面只是作提示,而不加具体 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出独特的感受、真切的体验和真挚的感情。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八(下)第五单元中有个作文题,要求学生自选一个熟悉的对象,写一篇记人的文章。启发 学生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又提示要写“熟悉的人”,而且应 “提取有价值的材料来写”,这样才能捕捉到人物的特征。学生按照“提示”去做,写出的文 章就能既真实又出新,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 达的内容。” 八(上)第二单元的写作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告诉学生要选取那些最足以表现中心 意思的材料,详细地写,其他的事可以略作交代,这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又通过具体的作文。 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 八(下)第一单元的写作是“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告诉学生,什么叫联想,举了该 单元的课文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的例子,并谈了运用联想有什么作用。最后还告诉学生如 何培养联想能力。接着又通过写作实践,学生就学会如何进行合理的联想。这样,就很好地落 实《课标》的要求。 4.“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 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这里,《课标》提出了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要求。八年级(上册)中安排 了写记叙文4次:“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合理安 排文章的结构”,“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落实“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的要求。在写作指导中具体谈了怎样做到内容具体,如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告诉学生:参观游 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资料,这样写出的参观记或游记,才有丰富的 内容。 八(下)的第三单元,是“写简单的说明文”,提出了说明要准确、通俗易懂的要求,把(课 标)中提出的“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作为最基本的要求。 八(下)第二单元,是“写简单的议论文”,告诉学生阐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一是摆事实, 二是讲道理。这两种方法,常常要结合使用。在运用事实阐明观点时,也要讲道理,要在举例 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在用道理阐明观点时,也要联系实际,避免空发议论。这样就落实了《课 标》提出的“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的要求。 关于应用文的写作训练,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在“附录”中安排了“应用文示例”。从 日常生活的需要出发,列出规则、计划、表扬信、倡议书、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等。(2) 把应用文写作穿插安排在单元的“写作”中进行训练。如八(上)第一单元要求学生订一份个人 课外阅读计划,八(上)第三单元要求写表扬信,八(上)第四单元要求写建议书等。这些都设置
了实际生活的情景,从而落实了《课标》中“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的要求。 5.“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 八(下)第四单元中有个作文题,要求把实验课上发生的事情(提供材料)扩写成小故事。提 学生弄清这个故事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详写突出中心的部分,展开合理想像,扩写这个故事。 6.“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 等环节 八(下)第三单元有个作文题“谈谈绿色食品”。要求学生在写作前搜集关于“绿色食品” 的有关资料,并去超市、农贸市场作调査,了解其上市情况和人们对它的态度。占有了大量的 写作素材后,学生写作就不感到困难,不会为“无米下锅”而发愁,同时也增强了独立完成写 作的意识。八(下)第二单元的“课外练笔”中,要求学生在“课外练笔本”里专辟一个“资料 集锦”栏,搜集写作素材,进行分类,并选取有价值的制成卡片。这样的措施,就落实了“注 重在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的要求。 八(下)第二单元中有个作文题,要求以“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 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启发学生如何“立意”:时代的发展为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含义,联 系实际思考,目前最主要的需求是什么,也就是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是什么。这样的“立 意”就有新意,不落窠臼 八(上)第三单元中有个作文题“快乐的三人世界”,提出了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的要求。 关于修改加工,这两册教材的每个单元的“写作”中,都有“作文修改”。主要有:标点 修改,正确提炼中心句,段内句子的呼应,语段中心句的修改,语段修改。从标点到词语、句 语段,教会学生如何修改加工(七年级重在词语修改,八年级则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要求)。 7.“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八(下)第五单元中有个作文题:自己写好一篇文章后,在“班级笔会”上交流。用“班级 笔会”的形式来交流,确实可以达到“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目的。“班级笔会”除读自己 的文章外,还可互相评改,交流写作的心得体会。这样就落实了《课标》的要求 8.“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八(上)五个单元的“写作”中,都有修改标点的内容。有四个单元分别为:总说标点的修 改:分清逗号和句号:抄录一段文字,然后加标点;标点符号的规范。第五单元的“修改文章 专题训练”,着重解决逗号、句号、分号、问号、叹号的误用问题。这样的安排,既落实了《课 标》中“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的要求,又针对学生在标点使用时容易误用的情况作讲解 和训练,因而可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教材的“写作”部分,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理念,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1.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文章。 《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 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事实证明,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在写作实践中提高的,不 是教师“讲”出来的。我们教材的“写作”,体现了这个精神。拿八年级的教材来说,单元的 写作短文,结合学生的写作实践,精要地介绍有关写作理论、知识和方法,主要指导学生进行 实践训练。八年级一学年的写作部分,有25个作文题,9次课外练笔,10次修改作文的训练。这 就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2.充分开发写作资源 《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 写作中,我们也应培养学生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
了实际生活的情景,从而落实了《课标》中“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的要求。 5.“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 八(下)第四单元中有个作文题,要求把实验课上发生的事情(提供材料)扩写成小故事。提 示学生弄清这个故事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详写突出中心的部分,展开合理想像,扩写这个故事。 6.“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 等环节。” 八(下)第三单元有个作文题“谈谈绿色食品”。要求学生在写作前搜集关于“绿色食品” 的有关资料,并去超市、农贸市场作调查,了解其上市情况和人们对它的态度。占有了大量的 写作素材后,学生写作就不感到困难,不会为“无米下锅”而发愁,同时也增强了独立完成写 作的意识。八(下)第二单元的“课外练笔”中,要求学生在“课外练笔本”里专辟一个“资料 集锦”栏,搜集写作素材,进行分类,并选取有价值的制成卡片。这样的措施,就落实了“注 重在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的要求。 八(下)第二单元中有个作文题,要求以“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 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启发学生如何“立意”:时代的发展为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含义,联 系实际思考,目前最主要的需求是什么,也就是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是什么。这样的“立 意”就有新意,不落窠臼。 八(上)第三单元中有个作文题“快乐的三人世界”,提出了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的要求。 关于修改加工,这两册教材的每个单元的“写作”中,都有“作文修改”。主要有:标点 修改,正确提炼中心句,段内句子的呼应,语段中心句的修改,语段修改。从标点到词语、句 子、语段,教会学生如何修改加工(七年级重在词语修改,八年级则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要求)。 7.“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八(下)第五单元中有个作文题:自己写好一篇文章后,在“班级笔会”上交流。用“班级 笔会”的形式来交流,确实可以达到“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目的。“班级笔会”除读自己 的文章外,还可互相评改,交流写作的心得体会。这样就落实了《课标》的要求。 8.“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八(上)五个单元的“写作”中,都有修改标点的内容。有四个单元分别为:总说标点的修 改;分清逗号和句号;抄录一段文字,然后加标点;标点符号的规范。第五单元的“修改文章 专题训练”,着重解决逗号、句号、分号、问号、叹号的误用问题。这样的安排,既落实了《课 标》中“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的要求,又针对学生在标点使用时容易误用的情况作讲解 和训练,因而可收到好的效果。 ’ 总之,教材的“写作”部分,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理念,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1.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文章。 《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 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事实证明,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在写作实践中提高的,不 是教师“讲”出来的。我们教材的“写作”,体现了这个精神。拿八年级的教材来说,单元的 写作短文,结合学生的写作实践,精要地介绍有关写作理论、知识和方法,主要指导学生进行 实践训练。八年级一学年的写作部分,有25个作文题,9次课外练笔,10次修改作文的训练。这 就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2.充分开发写作资源。 《课标》告诉我们,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 写作中,我们也应培养学生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